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保护村民的正确方法

保护村民的正确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04 05:27:40

① 我的世界怎么保证村庄村民不受任何伤害

我玩的1.7.4,没有mod,也没加什么种子,村民也是在离生存点很远的平原才找到。开始因为身上的铁不够,没有做铁傀儡,我的方法白天沿着村庄挖坑,让村庄外围生成的僵尸没办法进来。把村庄的屋顶连起来可以由自己穿行,晚上在房顶巡逻穿着铁盔甲带着食物铁剑,弓箭和僵尸打,基本上僵尸受到一两次攻击就会被自己吸引了。不过估计大村庄就这个方法可能就不行了。后来挖铁做了一个铁傀儡也不靠谱,它会打僵尸,但是没法好好保护所有村民,我玩的时候它只有看到僵尸了才会攻击,看不到的就不管了。。。所以铁傀儡要多做几个。你可以试着在房子木门门口再设一道门,这方法我没试过,也不知道会有啥效果…呵呵……另外运气好的话,朝着一个方向走远门,一直跑个两三天(游戏里的时间),沿途多走走高处,就能找到南瓜了。一般南瓜都是好几个在一起,橙黄色方方的在地上,在高的地方一眼能看到,比较明显,多出现在草原或森林里(起码我找到的所有南瓜都是在这些地方发现的)。在废弃矿洞里也能找到南瓜种子,一个种子可以结出南瓜苗,一个南瓜苗基本可以无限次数长出南瓜,一个南瓜又可以合成四个南瓜种子,所以个人感觉南瓜还不算太难获得。我玩的时候村民多多少少都会有损伤,楼主真的心疼村民运气又差找不到足够的南瓜,干脆先开作弊码给自己几个南瓜多做几个铁傀儡吧。

② 我的世界手机版怎么保护村民

在手机版里是无法变回的,在电脑版里可以先给僵尸村民丢一个虚弱药水,再给他一个金苹果(拿着金苹果对僵尸村民按右键)普通的就行。过一会就变回来了。(注意旁边不要有僵尸,否则刚变出来就又被僵尸攻击了。)

③ 在野猪泛滥成灾的地方,要如何保护农民的利益

现在农村野猪泛滥,这是很多山区农村里面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为此农民非常头疼,又没有很好的办法去处理。因为野猪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私自猎杀。所以这些年野猪越来越猖狂,到处破坏庄稼,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损失。野猪不仅仅是偷食那么简单,通常所到之处,一塌糊涂。一块玉米地,野猪一晚上都能给你祸害掉。不一定吃,就是咬断,或者在里面打滚压断。那么针对野猪越来越多,不断糟蹋庄稼,农民没有办法种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从总体上来讲,现在农村的野猪危害确实比较严重,甚至很多地区都比较猖狂。我前段时间回老家,就在家门口就碰见好几只野猪,大摇大摆的从我面前走过,我只能目送,一动不敢动。万一搞不好,野猪对人进行攻击,还我还真不一定能干得过它。

④ 如何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维护农民土地的合法权益方法如下:
第一,明确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具体归属。
按照物权理论,土地所有权是一种完全的物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个方面的权能,只有真正的权利主体才拥有完整的所有权。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没有明确规定农民集体作为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构成要素和运行原则,没有明确产权代表和执行主体的界限和地位,没有解决农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利益关系,这种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并不完整。由于权利界定是土地产权交易的基本前提,也是权利人获得利益的基本前提,只有真正拥有土地所有权及其相应的使用权、处置权,农民才有可能真正拥有土地征用过程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防止随意征地侵权行为的发生,其合法利益才能得到真正保障。因此,必须对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进行明确界定,承认农民集体与其他社会法人具有同等的市场主体地位。通过修改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农民集体土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强化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第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
通过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现行土地承包法没有提供以承包权进行抵押的法律基础。允许抵押将能使农民更充分并有保障地享有土地权利,有利于实现农村土地与城市土地享有同等的权利,因此应赋予农民的承包地在承包期内的抵押权。同时,应修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重新调整予以清晰和明确的限制,详细列出哪些是属于可以视为土地调整依据的“特殊情况”;设计和颁发统一的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证书,将其纳入《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核心条款;出台土地登记监管条例,建立农村土地登记系统;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即将出台之际,继续完善有关解决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实施细则和规定,着手建立仲裁委员会。2008年2月1日起实施的新《土地登记办法》突出了对城镇和农村土地权利一视同仁的物权保护,明确规定了依法登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抵押权、地役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应按照三中全会《决定》和新《土地登记办法》的要求,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第三,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流转的主体是农户而不是干部,流转的机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市场监管,工作重点应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组织,加强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建立流转档案,完善流转的中介服务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和纠纷调处机制,从而促进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形成新的农业生产力。二是改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外部环境。从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给予优惠政策等方面,鼓励农户转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从金融服务、技术推广、用地、用电、用水等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安排方面,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转入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四,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一是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我国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法对土地实行征用。但与国外成熟做法不同的是,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都未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的界定,应修改完善相关法律,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和判断标准,将国家的土地征用权严格限定在“公共利益”范围内。在现行法律中没有明确界定公益用地与非公益用地的情况下,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中,应强化规划的作用,强化土地的管理和用途管制。
二是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从实践来看,有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已突破了《土地管理法》的产值倍数的规定,个别甚至开始以被征土地的市场价格或接近于市场价格进行安置补偿。广东省有些地市的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已完全脱离了产值倍数做法,代之以土地区位和经济发展状况确定补偿费,而且不考虑原土地用途。应总结经验,采用市场机制,将征地价格与市场价格挂钩,按被征收土地的市场价格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保证土地征收和使用过程中的增值收益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三是在征地过程中要维护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诉权,逐步建立完善征地补偿争议的协调裁决机制,为被征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针对实践中往往由土地管理部门和村委会进行谈判,决定征收及补偿等有关问题的做法,应完善协商机制,让农户选派代表直接参加谈判,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在司法程序中,应将司法审查引入土地征收争端解决机制。例如在解决土地征收补偿争议时,应增加司法审查,引进法院这个独立的第三者进行公开审理,避免政府在此类问题上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发生。

⑤ 如何保护好农村的自然环境

1、部分村民环卫意识差,乱丢乱甩制止难。因为农村地面大,空间广,一般村民的生活垃圾、旧农用薄膜、空农药瓶等杂物乱丢乱甩已习以为常,误认为丢了甩了不影响什么,也不碍于大事。然而时间一长,“乱扔物”腐烂发霉,散发出一种臭气,不仅污染了空气质量,而且又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即使有觉悟的群众出来制止,但农村毕竟不比城市,想制止也制止不了,更制止不好。2、农村居住分散,垃圾集中处理难。农村不仅地面广,而且地形差异决定了居住的分散型,然而对农村的垃圾物处理也是一件棘手难事。农户分散居较多,特别是部分偏远乡,单家独户甚多,加上交通又不十分方便,集中清运处理垃圾可比是“蓝纸上写蓝字,难上加难”。北屯、红敦镇、阿苇滩镇、克木齐乡配备了垃圾箱,其它乡镇修建了垃圾池,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数量远远不够,效果也不理想。3、六畜未实行集中圈养,粪便收拣难。据调查摸底,边远村畜禽都未实行集中圈养,作为一种低级动物的畜禽,乱拉乱洒已成本性,只要到农村走一走,畜禽粪便无处不见,即使有人经常清扫,也不能长久,这个问题对农村来说,已成了一种“不治之症”。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走访部分村民,他们说这个问题在农村已成习惯,我们一是没有人手,二是没有那么勤快。的确如此,要把农村所有畜禽实行集中圈养,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问题。4、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水质净化难。80年代以后,我国由于受西方石油农业的影响,片面追求高能量的投入,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化肥、农药开始了大量施用。由于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施用,而过量的肥料、农药渗入浅层地下水中,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加重了水质的污染,造成水质净化出现了新的难度。二、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 土壤是各种污染物最终的集结地, 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会向水体中迁移或流失,附着其上的重金属能够进入大气,通过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不仅通过食物和水体影响人体健康,重金属元素还会附着在土壤颗粒上,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土壤污染不同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直接关乎到地表水体和地下水安全,可能导致粮食、蔬菜等食品品质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土壤环境面临严峻形势,呈现以下特点: 1.污染重。土壤污染在一些地方呈严重态势,甚至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 2.污染类型多。土壤污染类型多样,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 3.污染途径多。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 4.防治、监管土壤污染不足。污染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不强; 5.引发新的社会问题。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土壤的污染,一般是通过大气与水污染的转化而产生,它们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相互重叠和交叉进行,属于点污染的一类。随着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化学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土壤遭受非点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地扩大。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不同,土壤污染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主要有汞、铬、铅、铜、锌等重金属和砷、硒等非金属;有机物主要有酚、有机农药、油类、苯并芘类和洗涤剂类等。以上这些化学污染物主要是由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带进土壤并积累起来的。(一)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有增产效果。但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例如冶炼、电镀、燃料、汞化物等工业废水能引起镉、汞、铬、铜等重金属污染;石油化工、肥料、农药等工业废水会引起酚、三氯乙醛、农药等有机物的污染。(二)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工业中排出的有毒废气,它的污染面大,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雾气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铬、铅、铜、镉等重金属,对附近的土壤造成污染;生产磷肥、氟化物的工厂会对附近的土壤造成粉尘污染和氟污染。(三)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引起土壤污染。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过量地使用硝态氮肥,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的导致死亡。(四)农药对土壤的影响农药能防治病、虫、草害,如果使用得当,可保证作物的增产,但它是一类危害性很大的土壤污染物,施用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粉剂、水剂、乳液等),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一半左右散落于农田,这一部分农药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如拌种消毒剂、地下害虫熏蒸剂和杀虫剂等)构成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此外,农药在杀虫、防病的同时,也使有益于农业的微生物、昆虫、鸟类遭到伤害,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农作物遭受间接损失。(五)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工业废物和城市垃圾是土壤的固体污染物。例如,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作为大棚、地膜覆盖物被广泛使用,如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残膜碎片散落田间,会造成农田“白色污染”。这样的固体污染物既不易蒸发、挥发,也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长期滞留土壤的污染物。三、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很薄弱,生态功能退化;规模化种植、畜禽养殖业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逐渐加大;生活与工业垃圾的随意堆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日益严重。1、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很薄弱,生态功能退化。调查中反映乱砍滥伐现象较为严重,这主要是一些群众只顾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现乱砍滥伐的行为;调查中发现有些村庄为了铺设“村村通”水泥路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把村大量的集体林木卖掉,这使得水土保持能力差,这些破环自然行为导致了农村生态功能退化。2、规模化种植、畜禽养殖业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逐渐加大。根据调查完成的村庄问卷表中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调查表,许多的村庄相对规模的养猪场、养鸭场等排污方式都处于任意排放状态,基本上也没有相关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农药、化肥和农业用地膜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促进农业增产的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高毒、高效农药和除草剂的大量使用,残留问题突出,导致农村小溪流中鱼虾资源锐减;导致土地对化肥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造成了肥力下降;三是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如猪、羊、鸡、鸭的粪便,直接倒入沟渠、水塘,使有些水渠变成了污水沟或堆积场,还生成了大量病菌与蚊子影响村民健康与村容。3、生活与工业垃圾的随意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调查许多的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处于随意堆放状态,工业污染也处于无序排放状态。虽然有些生活垃圾通过保洁员得到收集,但直接丢弃与随意堆放仍是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而且其中部分的生活垃圾通过填埋与野外焚烧方式进行处理,产生的二次污染又加剧了农村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4、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根据调查可以看到农村的生活污水基本处于无序排放状态。这对土壤、农作物造成了污染,也对村民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另外许多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沟渠,其污染程度不亚于工业污水,比如生活污水的洗衣粉中磷的污染。这些农村土地面源污染问题的存在,再加上许多农村环保经费投入不足、乡镇环保工作机构的空白、环保基础设施薄弱以及村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等因素制约,致使当前我省农村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形势更加严峻、环保任务更加艰巨。 四、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程度较低我市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主要以地下水为主,饮用地表水、集中式供水、散式供水为辅,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作为评价标准,农村饮用水污染指标主要是微生物,饮水中因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所引起的水质超标率为25.92%;集中式供水中有消毒设备的仅占29.18%,分散式供水基本采取直接采用原水。目前,部分乡镇集中供水设施极端老化,水质处理与水质化验检测设施空缺,水源安全保护和水源地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部分地方没有达到饮用放心水标准。(二)影响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原因 1.环境污染逐渐从城市向农村转移。随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强,很多位于城区的污染企业搬迁至农村,污染源分散,涉及面广,污染物浓度高,治理难度大。加大了环境监管的难度,并对农村饮用水安全产生极大的隐患。近年来兴起的农村生态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产生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小视。 2.工矿污染急速加剧。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多分布在农村地区。有些地方未能合理、有序地开采,并在采选技术未成熟的条件下盲目开采,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污染农村的水环境。展大规模调查研究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状况亟待改善。 3.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村面源污染具有种类繁多、发生量大、分布广、影响因素多、治理难等特点。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利用率为30-35%,氮肥的地下渗漏损失为10%,农田排水和暴雨径流损失为15%;磷肥利用率为10-25%,大量的氮和磷营养元素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而进入到河流湖泊,导致水质恶化。农药的施用过程中,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灌水与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 4.农业固体废弃物未得到合理回收和利用。农作物秸秆是农业主要固体废物之一,大都没有经过综合利用,与生活垃圾一起四处堆放,在降雨的冲刷下,其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或直接被冲入河道。5.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据测定,一个万只养鸡场年生产粪便360吨,一个百头养牛场年产粪便680吨,一个千头养猪场年产粪便达2000吨以上。畜禽养殖排放的污水包括尿、冲洗物、部分粪便和食物残渣,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病源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和重金属等。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后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 6.大多数农村饮用水采用直接饮用原水的方式,集中供水率低,且对饮用水质量没有必要监测手段,水质无法得到基本的保证,(三)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安全意识较差。部分领导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而广大农民对饮用水安全意识更差。2.生活饮用水安全的法律、法规分散且不健全。目前,我国有关生活饮用水的法律法规分散在环保、卫生、建设等法律法规中,执行主体基本上各行其是。3.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改水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作,建设项目多,资金投入大,资金短缺一直是影响改水工程建设的一个主要原因。 4.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基本上还是空白,尤其是地下水的监测。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水源地分散,规模小,水质水量不稳定,开展例行监测工作难度很大,且目前也不具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的能力。 5.科技力量相对薄弱。目前,对农村饮用水源开展的科研工作较少,没有针对饮用水源开展过系统全面的调查与评价,没有开展过系统研究。 五、农村环境保护建设的对策建议(一)切实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源地 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依法科学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监管,坚决依法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严禁直接或者间接向河流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二)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 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按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居住比较分散、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分散处理方式处理生活垃圾、污水;人口比较集中、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进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新村庄建设规划要有环境保护的内容,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防治设施。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控制散煤和劣质煤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三)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并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未履行环评审批程序即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其停止建设,补办环评手续,并予以处罚。对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责令其停止生产,并予以处罚。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加快推动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科学划定禁养、限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各地要结合实际,确定时限,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现有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鼓励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依据土地消纳能力,进行畜禽粪便还田。根据水质要求和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的种类、数量,合理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坚决禁止化肥养鱼。 (五)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1.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加大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力度,保证农产品品质。加大农村沼气建设推广的力度,使广大农民向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转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实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保障, 发展循环型农业是实现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农业循环经济是生态化的农业经济, 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有效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农业循环经济以“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为原则指导农业生产, 提高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 能够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 有利于农业资源的保护, 有效降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 通过普及沼气来改善生态环境。农牧民生活燃料主要靠薪柴, 每年都要砍伐胡杨、红柳、梭梭、草根等荒漠植被。据统计,一家三、五口人一年的生活燃料, 只要建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就足够了, 每年可以节约薪柴115吨或节煤1吨。用沼气可照明、烧水做饭, 粪便入池, 家里庭院卫生干净。这种“农作物秸秆喂牲畜———牲畜粪便变沼气 ———沼液沼渣还田种植农作物———农作物秸秆再来饲养牲畜”的农家庭院循环经济模式, 充分利用了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 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 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净、无害回归自然”。二是提倡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遏制了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与机械作业, 可以避免耕地污染、土壤肥力下降。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推行秸秆还田,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生物质能源,推行秸秆气化工程、沼气工程等,禁止在禁烧区内露天焚烧秸秆。 (六)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加大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力度,保证农产品品质。加大农村沼气建设推广的力度,使广大农民向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转变”。做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摸清情况,把握机理,逐步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制度,开展污染土壤综合治理试点。加强对污灌区域、工业用地及工业园区周边地区土壤污染的监管,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严格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监管。 (七)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 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保护和整治乡村现有水体,努力恢复河沟池塘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加强对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开发建设项目和活动的环境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破坏。 (八)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 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重要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测。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开发建设活动必须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严格查处。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随着环保工作力度的加大,我市环保工作也列入乡党委政府议事日程,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乡镇机构改革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2008年在八乡两镇先后成立了10个环境管理服务站,每个环境管理站设3个工作人员。使基层环保工作有专人负责抓落实。但环保助理人员基本全是兼职,不能全身心投入到环保工作当中,而且乡镇环保管理人员均是从此其他业务部门调配的兼职人员,专业能力较差,缺乏环保专业人才,难以适应当今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给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因此,要想有效地对农村生态环境实施监控,首先要统筹城乡发展, 定机构 定编制 定职责,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体系,使环境治理的重点要向农村倾斜, 其次要制定明确的农村环境检测的相关标准, 加强农村环境监控部门的管理力度, 提高监控人员的素质。通过标准化建设, 严格农村环境监控的规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要把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同步推进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 形成农村、城市生态环境良性优化机制, 使农村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循环发展。 (七)大宣传力度, 鼓励公众参与。 如果离开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 单靠环保部门来抓农村环境治理是不够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在农民, 只有让农民明白其科学道理和经济效益, 才可能变为自觉行动, 提高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为此, 应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 一是普及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科学和法律知识, 制定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乡规民约, 增强农民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是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示范点, 在一些基础好的地区率先进行试点, 以点带面, 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来建设一批“生态文明村”, 通过示范点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地区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及时报道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揭露和批评违法行为,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护农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尊重农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农村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应定期向农民群众公布,对涉及农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听取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 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是一条漫长而繁杂的工作,需要各方的配合和重视。

⑥ 在城镇化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如何保障农民的权益

其一,树立和落实新重农观,尊重城镇化发展规律,合理引导城镇化发展。领导干部应树立和落实新的重农思想观念,把解决农民问题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民利益作为第一选择,把农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从农民的需要出发进行决策和行动,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社,真正把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带旺农村土地、富裕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要尊重城镇化发展规律,做好城镇化发展规划,确定合理的城镇化速度,跳出城镇化发展速度“数量”误区,防止任何超越实际的过度城镇化行为;要落实和强化土用途管理制度,加强城镇土地规模控制,真正把好城镇建设的土地供应“闸门”;大力发展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科技,促进城镇化发展从外延占用农村土地向内涵挖潜存量城镇建设用地发展。

其二,加强和完善惠农政策,建立公平、科学、有效的征地管理与协调机制二惠农政策是我们党历来重视农民利益的具体体现。新时期农地征用的惠农政策必须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制度建设的重点和利益协调的着眼点和方式上作出相应的调整,要考虑农民主体的利益。当前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对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补偿仍然不尽合理,要合理提高补偿标准,采取留地安置、实物补偿、合作分成、土地人股……等多元化的补偿办法,多途径增加失地农民补偿;要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社保等问题,着手建立一个广覆盖、有实效的社会公正保障体系,初步做到被征地农民当前生活水平不下降、有改善,长远生计不挂空账、有保障,坚持维护农民与其赖以生存土地的生计联系,不能因征地而割断农民与土地的天然联系,要让农民可以从土地征收中获得应有的收益权,土地级差收益要足额返还并用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要进一步完善征地程序,明确界定公益性征地行为,征地要符合规划,纳入计划,依法报批,而且涉及农村集体土地的相关规划,必须有农村农民参与,不能撇开农村农民,由某些部门自作主张、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地代替或者代表农民做规划,谨防从规划这个源头上就开始产生腐败;要进一步改进征地决策机制,征地审批前要履行告知、确认、听证程序,要通过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农民在农地征用过程中的决策参与程度,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诉权,不能单方面作出征地决定。

其三,坚持制度创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当下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混乱,需从法律上把农民的土地还给农民,明确界定农民对土地的权利,使农民对土地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权统一”的充分产权;要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加大产权制度建设的力度,全面明晰集体产权,解决权属纠纷与争议;研究制定指导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征地收益分配监管的制度办法,管理好、保护好、运用好农民集体产权的资产;用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建立与城镇化相适应的农村基本运营机制和分配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其四,坚持市场配置,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和管理。坚决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下作的精神,引导和规范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流转平台,土地流转要采取公开的方式,确保交易转让的公平公正;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必须符合土地总体利用规划,流转的土地本身也必须是经过依法批准或者依法取得的。

其五,坚持社会监督,畅通农地征用的党和农民信息沟通的渠道,形成违法用地的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良性互动机制。我们党是农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各级党组织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满腔热情地解决征地过程中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妥善处理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矛盾,比如就业指导、技术培训、子女教育、医疗救助、养老保险等,真正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各级党组织要创新、改进党的工作方法,在完善现有的耕地保护系统、建设用地监管系统、土地督察系统、纪检监察系统……等网络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土地违法的信访举报的服务功能,建立党和农民之间紧密的联系渠道,切实保证“心灵通、言路通”,及时掌握农民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及时为农民排忧解难;切实发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作用,解决农民告状难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引导农民通过法律渠道解决农地征用纠纷;采取措施提供必要的人员和财政保障,建立健全行政机关解决土地民事纠纷机制,维护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

土地及其收益决定着农民对党和国家的人心向背。从长远看,要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关键是要稳妥推进城镇化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真正把农民满意不满意、农民拥护不拥护、农民受惠不受惠,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标准和衡量尺度,通过改革创新,充分让农民获取实实在在的土地财产收益权,使农民真正能够分享到城镇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持安定团结的和谐局面。

⑦ 我的世界到了晚上如何保护村民啊

俩铁人就行了,不过耗资比较大。如果自己没能力保护村子时,最好离村子远一点,这样不会刷怪杀村民,如果村民已经被屠杀,那只能用虚弱药水+金苹果恢复僵尸村民,恢复两个正常村民后他们自己会在村子里住下然后繁殖,或者找其他村子

⑧ 简述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基本含义是什么

尊重农民,始终把农民主体地位放在心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1、在赋予农民市场经营主体地位之外,让农民当家作主,获得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政治主体地位,是农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要一切相信农民,一切依靠农民,依靠村民自治搞好农村社会管理,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从革命年代的“翻身得解放”,建国之初的“分田分地忙”,到今日的“村民自治”,让农民“说事、议事、主事”,农民的事农民自己商量着办。

2、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必须相信农民,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我们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权益,顺应农民成长的规律,才能把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激发出来,这正是共和国农业农村70年发展的内生动力。

(8)保护村民的正确方法扩展阅读:

一部新中国的“三农”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农民在党领导下的奋斗史,写满了中国农民的勤劳、智慧和奉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共和国70年农业农村发展之所以乘风破浪、成就煌煌,正是因为我们始终为了农民,依靠农民,在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中凝聚起亿万农民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描绘了美好蓝图。

⑨ 如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公共服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
一是针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需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建立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人事制度,加快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的转制改革,加大城乡公共服务优质资源双向对流的力度。
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使城乡适龄儿童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
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医疗卫生体制,实现医疗机构和卫生资源在城乡合理配置。
四是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加快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统筹基金的比例,降低自费比例,减轻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五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体制,将农村劳动者按常住地纳入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并建立起覆盖城乡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体系,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统一。同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征用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农民的生计安置办法,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收益权。
二是要把正确对待农民工作为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管理、完善服务,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加强农民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清理取消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加强就业培训和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探索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为农民工提供子女上学等公共服务,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是促进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平等化。让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让每个患病的农民都能得到医疗,切实保护农民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
四是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与加强财政对“三农”投入、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建立新型的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机制,务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五是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及“三农”。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增加投入,加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让农民平等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
六是切实保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阅读全文

与保护村民的正确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心理研究方法约翰肖内西 浏览:654
推荐顾客点饮品可以用哪些方法 浏览:330
奥迪油底壳螺丝垫片安装方法 浏览:972
苦荞能直接吃吗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286
矽肺最好的治疗方法 浏览:407
扇形罗马帘安装方法 浏览:60
沉香精油的使用方法 浏览:549
白板支架安装方法 浏览:643
Javaweb常用方法 浏览:755
什么是分析文章的方法 浏览:946
下列为模具零件可拆连接的方法为 浏览:910
蒜黄的栽培方法是什么 浏览:296
铸铁的东西用什么方法割开 浏览:628
二通下料最简单方法 浏览:130
暖气片气暖的安装方法 浏览:919
如何防治流感的方法 浏览:322
治疗腰椎间盘有哪些好方法 浏览:561
太空豆快速子线夹使用方法 浏览:876
冰盒使用方法 浏览:163
海运拼箱保险费的计算方法 浏览: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