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白露节气如何养生
1、泡脚养肾
不少女性在秋冬都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这或许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因此,在进入深秋之前的白露时节,大家应该注意肾气,这时可以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到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不仅可以养肾,还可以让你睡得更好。
2、动静结合
白露之后是一年中锻炼身体的好季节,选择的项目因人而异,重点在于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在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以做一些呼吸、闭目养神的动作,做到动静结合。
3、饮食清润
养肺是秋季的养生重点,要想养肺,滋润是关键。白露期间饮食应以清润为主,不宜大鱼大肉进补。大家不妨早晨喝碗粥,能防秋燥,如银耳粥、莲米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玉米粥等。
4、不要过早穿太多衣物
白露时节,早晚会让人有凉意。坊间一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也就是说,秋季也要保持适当的凉爽刺激,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张开,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当然,儿童老年人和体弱的人士还是要注意保暖,以防着凉。
(1)白露降温的最佳方法扩展阅读
节气简介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节气后,阴寒之气上升,初秋残留的暑气逐渐消散,昼夜热冷交替,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寒生露凝,“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
B. 过了白露天气越来越凉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节气后,阴寒之气上升,初秋残留的暑气逐渐消散,昼夜热冷交替,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1][2]
寒生露凝,“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1]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为白露节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寒生露凝,“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节气。进入白露节气,初秋残留的暑气逐渐消散,阴寒之气上升,天气渐渐转凉。“白露”代表着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而在季节转化过程中,丰收的秋季带给了人们与健康有关的食物以及民俗。
白露
秋季的前两个节气立秋与处暑,虽无盛夏高温,但还是酷热天气,因太阳所带来的热力未减弱。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造成“三伏”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空气湿润,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到了深秋之后则相反,吹西北风,而西北方是干燥的内陆,干燥的西北风造成深秋之后气候干燥。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民谚“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描述了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秋季的前两个节气均闷热,秋季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自白露节气起渐渐趋向凉爽、干燥。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热转凉的转折点。白露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昼夜温差较大,早晨与夜间会有丝丝的凉意。随着进入深秋,气候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C. 白露期间换水时要特别注意温差
在黄鳝养殖后期,最危险、最易发生的病症是白露症。
白露症也称白露温差症和白露综合征。因这种病常发于白露前后,故以白露症命名。在一般情况下,每年的9月1~25日期间,昼夜温差极大。如2002年9月5日,长江中游地区白天最高气温为34℃,而夜间的最低气温只有195℃,昼夜温差就相距13℃以上。昼夜气温的巨大差别,自然会影响小面积鳝池水温和大面积水域水温的不同变化。往往是白天鳝池内水温上升缓慢,外界水域水温上升较快;夜间鳝池内水温下降较快,而外界水域水温却下降较慢。这就给鳝池更换池水带来麻烦。稍不注意,就会因池内、外两者水温差距太大而造成黄鳝发病。白露前后,什么时间鳝池内、外两者水温基本一致呢?据笔者多年来的观察和记录,7:40~9:30两者的水温比较接近。有些鳝池内出现白露症,大多是在7:00以前,换水时没有注意池内、外两者水温差所造成的。因为,在白露前后的每天7:00以前,鳝池内的水较凉,且变化不大;而鳝池外界的露天阔水,则比较温暖,且在15分钟左右就产生一次水温变化。因此,引水换水时,一定要坚守岗位,时时刻刻对鳝池内、外两者水温进行测试,发现两者水温差超过3℃时,立即停机待抽。此外,白露前后,如遇冷空气南下或大风降温天气,以及热带风暴影响,其水温的变化将是五花八门,没有规律。因此,预防黄鳝白露症的最好方法是,认真做好换水时鳝池内、外两者水温的测试工作。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D. 白露节气吃什么
1、吃龙眼: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2、白露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
3、白露米酒: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气候
白露节气植物开始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
此时,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
但是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会,或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往往出现连阴雨天气。
E. 关于白露的详细资料
白露的由来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交“白露”节气。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
白露节气中的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此时,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是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会,或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往往出现连阴雨天气。东南沿海,特别是华南沿海还可能会有热带天气系统(台风)造成的大暴雨。
另外,此时部分地区还有可能出现秋旱、森林火险、初霜等天气。如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华西地区、华南地区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润,都可能形成夏秋连旱。有谚语形容:“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北方部分地区,如西北的陕西、山西、甘肃、华北等地,秋季降水本来偏少,如果出现严重秋旱不仅影响秋季作物收成,还延误秋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生长,影响来年收成。另外,伴随秋旱,特别是山地林区,空气干燥、风力加大,森林火险开始进入秋季高发期。“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农历8月,正是公历9月的“白露”节,这时节,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如黄雀、椋鸟、柳莺、绣眼、沙锥、麦鸡,特别是大雁,便发出集体迁徙的信息,准备向南飞迁。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风清之夜,好像给人传书送信———天气冷了,要收割的庄稼赶紧收吧,并备好寒衣,迎接“三秋”大忙季节的到来。
农业上,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之后,人们迎来了瓜果飘香、作物成熟的收获季节。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收获大豆、谷子、水稻和高粱,西北、华北地区的玉米、白薯等大秋作物正在成熟,棉花产区也进入了全面的分批采摘阶段。这时的田野,一眼望去,高粱如火,棉花似云,大豆咧开了嘴,荞麦笑弯了腰。农谚中:“白露高粱秋分豆”、“白露前后看,莜麦、荞麦收一半”是真实的素描。从白露开始,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已开始播种,华北冬小麦的播种也即将开始。
白露农事谚语
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杈子耳子继续去,上午修棉下午摘。早秋作物普遍收,割运打轧莫懈怠。底肥铺足快耕耙,秸秆还田土里埋。高山河套瘠薄地,此刻即可种小麦。白菜萝卜追和浇,冬瓜南瓜摘家来。冬暖大棚忙修建,结构科学巧安排。苹果梨子大批卸,出售车拉又船载。红枣成熟适时收,深细加工再外卖。秸秆青贮营养高,马牛猪羊“上等菜”。畜禽防疫普打针,牲畜配种好怀胎。饵足水优养好鱼,土壮藕蒲长得乖。
F. “白露至,寒风来”,在白露期间,应预防哪些疾病
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古人云:“白露期间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我们,此时白天虽温和,但是早晚凉。一定要注意保暖,以免着凉。白露节气期间,人们容易出现口干,鼻干,唇干等秋燥症状,所以人们一定要做好防护,以免生病。根据我以往的经验,白露期间应当预防以下几种疾病:
三:要解决干燥问题,注意保护肠胃
白露后,凉风起。降温的同时,冷空气也把空气中的水分吹干了。如果早上出现嗓子发干,鼻子发干等症状,就是典型的秋燥了。白露过后,应当少吃瓜果。因为瓜果本身性寒,再加上天气转凉,继续大量生吃,可能会引发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疾病。
在像白露这种昼夜更替的时节里,大家都应该做好预防措施,防止生病。
G. 白露时节有什么需要我们了解的
作为中国传统节气,秋天的的第三个节气,白露我们最好是了解其由来、三候、习俗还有养生方面的知识,了解这些对于我们日常的生活是有着不小的作用的。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鸿雁来:白露节气“鸿雁来”,按古人说法,鸿大雁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玄鸟归:后五日“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玄鸟空巢语,飞花入户香,燕昵呼唤燕好,燕舞莺啼,生机勃勃。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
群鸟养羞:再五日“群鸟养羞”,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吃龙眼: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白露时节,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当地人认为,在白露这天吃龙眼有滋补身体的效果。
酿白露酒:苏浙地区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祭祀禹王:江苏太湖民每逢白露节气会举行盛大隆重的祭祀活动。相传禹王是治水英雄大禹,与尧舜并称古圣王,民间称他为“水路菩萨”或“河神”。每年的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会举行祭禹工的香会,届时,人们就会赶庙会、打锣鼓、跳舞蹈。
饮“白露茶”:白露时节老南京人都非常喜欢喝“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耐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采“十样白”:浙江苍南、平阳等地,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这“十样白”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与“白露”字面相应。
早晚及时添加衣服
注意营养养肺润燥
夜晚睡卧不可贪凉
总之,了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利而无害的。
H. 为何老人说“白露身不露”白露节气如何保养自己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节气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此时凌晨及早晚的气温低,但正午的气温还很高,是秋日温差最大的时候,你会明显地感到炎夏已过,凉爽的秋天悄然而至。到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每到了白露节气之后人们都会开始注重养生,因为这段时间养生是最佳时间。
还要注意夜晚保暖,不盖被子或被子过薄,也会引起腹泻。饮食主要是以“润”为主,让身体“滋润度秋”。因此,现在要多吃点“清润”的食物和对肺部、呼吸道有好处的食物。可以煮梨汤,适当的上外面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