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心脏早搏怎样治疗
心脏早搏应该先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应对症治疗。房性期前收缩一般无需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发作频率等进行相应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对于存在期前收缩的患者,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少饮浓茶、咖啡,戒烟、戒酒,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心理压力。同时要积极治疗可能导致期前收缩的疾病,如控制血压、甲状腺素水平。对于药物引起的期前收缩,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换药。
药物治疗:
对于已经进行一般治疗,但是仍存在明显症状的期前收缩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治疗疾病,而是为了控制症状。
手术治疗: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手术,将电极导管通过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到病变部位,释放射频电流破坏异常兴奋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伴左室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选用射频消融术。另外,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也可考虑射频消融术。
B. 早搏最好的治疗方法
早搏可分为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二者均可见于正常健康人,即为生理性早搏,也可见于多种心脏病。早搏的治疗方法:1. 房性早搏:通常无需治疗,避免吸烟、饮酒、咖啡等诱发因素,当有明显症状或因房早触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应给予药物治疗,如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等等。2. 室性早搏: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无明显症状,可不必使用药物。如果有症状明显,避免诱发因素,给予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等等。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酌情给予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无效,可以行射频消融手术。
C. 早搏的最好治疗方法
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导致早搏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有可能是其他心脏疾病引起来的一种并发症。早搏,有房性早搏或者室性早搏,从中医角度考虑可以归入心悸的范畴。早搏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
治疗早搏有效的药物有以下几种:1、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这类药物是治疗早搏最重要的药物,尤其是室性早搏,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有美托洛尔片、比索洛尔片等。2、有一些中成药对这类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比如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物。3、还有一些改善循环的药物对这种疾病也有效果,比如曲美他嗪,曲美他嗪是一种对房性早搏很有效果的药物,是一种营养心脏、改善循环的药物,还可以缓解一些因为房性早搏或者室性早搏引起不适的临床症状。
早搏的患者注意不要做过于剧烈的体育运动和锻炼,而且也应该控制体内的血压,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不要让患者受到精神上的刺激。天气炎热的时候尽量不要外出 。可以多吃一些流质半流质易消化的食物或者是可以吃一些清淡的食物。这段时间一定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外界刺激。
D. 早搏怎么治疗
(1)西医药治疗。
早搏的治疗应视有无器质心脏病,是否影响心功能以及能否发展为严重的心律失常来决定治疗原则。
①偶发早搏但没有心血管疾病史证据的早搏多无临床意义,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可用小量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等)。
②房性和房室交界性早搏的治疗主要是纠正引起早搏的病理因素。频发的房性及交界区性早搏可选用异搏定、地高辛、乙胺碘呋酮、双异丙吡胺等药物。
③室性早搏的治疗主要目的是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猝死。在室性早搏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时,且非成对或连续出现,则治疗主要是去除诱因和解除精神紧张。在室性早搏伴发器质性心脏病时,除针对原发疾病治疗外,可选用慢心律、心律平、乙胺碘呋酮、普鲁卡因酰胺、奎尼丁、双异丙吡胺等药物。如由心功能不全导致的早搏,可给予洋地黄类强心甙。
(2)中医药治疗。
①气血两虚:心悸怔忡,头晕眼花,失眠健忘,倦怠乏力,面色不华,唇甲浅淡,舌淡苔薄,脉沉细或结代。治宜益气养血。
方药:党参、熟地各15克,麦冬、酸枣仁、远志、丹参、当归、茯苓、白术、阿胶各10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
②心血瘀阻:心悸胸痛,憋闷不舒,唇甲紫暗,甚则胸痛彻背,舌质紫青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治宜活血通络。
方药:丹参30克,桃仁、红花、当归、熟地、赤芍、酸枣仁、川芎、薤白、瓜蒌各12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
③心神不宁: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心烦不宁,头晕健忘,舌淡苔白,脉细数或结代。治宜镇惊安神。
方药:龙齿、磁石各30克,茯神、远志、太子参、菖蒲、丹参、白芍各10克,炙甘草6克,琥珀3克,研末冲服。
E. 早博怎样治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戒烟,避免大量饮酒和咖啡;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药物治疗
早搏的药物治疗应由心脏专科医生进行充分的评估后进行,患者切勿自行用药。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治疗
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果是频发早搏并伴有明显的症状,部分需要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抗心律失常药,但效果不确切,长期应用还应注意副作用,因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治疗
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炎等,其药物的使用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手术治疗
导管消融
除了药物治疗,导管消融也是早搏的一个治疗选择。其原理是通过股静脉和(或)颈静脉将导管送入心脏,在标测技术找到异常位点后,通过导管头端释放能量将异常位点消除而达到根治。
目前大部分专家认为导管消融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症状明显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每日早搏次数大于10000次;
曾经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或者药物虽然有效但副作用让患者无法耐受;
频发早搏已使心功能明显受损。
导管消融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微创手术,手术过程中人是清醒的,具有痛苦小,恢复快的优势。一般术后12~24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
中医治疗
早搏归属于中医学的心悸、惊悸及怔忡范畴,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治疗应辨证施治。主要的治疗方法有:
益气养阴,补心养神:主要用于气阴两虚证,代表方剂有炙甘草汤,中成药有参麦冰宁心片等。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主要用于气阴两虚夹瘀证,常用药物有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等。
F. 早搏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西医药治疗:
早搏的治疗应视有无器质心脏病,是否影响心功能以及能否发展为严重的心律失常来决定治疗原则。
偶发早搏但没有心血管疾病史证据的早搏多无临床意义,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可用小量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等)。
房性和房室交界性早搏的治疗主要是纠正引起早搏的病理因素。频发的房性及交界区性早搏可选用异搏定、地高辛、乙胺碘呋酮、双异丙吡胺等药物。
室性早搏的治疗主要目的是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猝死。在室性早搏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时,且非成对或连续出现,则治疗主要是去除诱因和解除精神紧张。在室性早搏伴发器质性心脏病时,除针对原发疾病治疗外,可选用慢心律、心律平、乙胺碘呋酮、普鲁卡因酰胺、奎尼丁、双异丙吡胺等药物。如由心功能不全导致的早搏,可给予洋地黄类强心甙。
2.中医药治疗
〈1〉气血两虚:心悸怔忡,头晕眼花,失眠健忘,倦怠乏力,面色不华,唇甲浅淡,舌淡苔薄,脉沉细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党参、熟地各15克、麦冬、酸枣仁、远志、丹参、当归、茯苓、白术、阿胶各10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
〈2〉心血瘀阻:心悸胸痛,憋闷不舒,唇甲紫暗,甚则胸痛彻背,舌质紫青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通络。
方药:丹参30克,桃仁、红花、当归、熟地、赤芍、酸枣仁、川芎、薤白、瓜蒌各12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
〈3〉心神不宁: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心烦不宁,头晕健忘,舌淡苔白,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镇惊安神。
方药:龙齿、磁石各30克,茯神、远志、太子参、菖蒲、丹参、白芍各10克,炙甘草6克,琥珀3克,研末冲服。
G. 早搏的治疗方法
脏早搏的治疗主要是根据原发病因进行对应治疗,同时对症治疗,可以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使用心得安片或者是阿替洛尔进行治疗,同时也需要注意不能吸烟喝酒,不能剧烈活动,需要定期的进行检查,如果是有心肌炎或者冠心病需要治疗原发病,一定要注意避免剧烈活动。
H. 治疗心脏早搏的食疗小偏方
心脏早搏是异位激动点提前激动,使心脏产生1次提早的搏动。心脏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大多数正常人和心脏病人都可出现心脏早搏。
心脏早搏产生的症状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早搏产生的不适感觉,如心脏提早的搏动感(常感觉到1次强烈的心跳)、心脏停跳感、或心脏被揪一下等感觉。其二是早搏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症状,如头晕、乏力、胸闷、气促等。
早搏本身并没有危险性,与心脏病也没有直接的关联性,70%~90%以上的正常人也可出现早搏。如无其他诊断依据,仅凭早搏就诊断有心脏病是极其错误的。对于儿童、或青少年,如果见到早搏就诊断为心肌炎;对于老年人,如见到早搏就诊断为冠心病,其后果也势必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产生医源性的心理性疾病。这些后果比早搏本身要严重得多。
早搏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药物治疗是治标而不治本的方法,作用是减少早搏、预防心动过速的发生。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应尽量避免。射频消融是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导入心脏中的心律失常病灶组织,永久性消除心律失常病灶,这是治根治本的方法,根治成功率可达95%以上。
早搏的治疗目的有二,其一是缓解症状,其二是降低其潜在的危险性。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且无危险性者,最好的治疗就是不治疗或只进行心理治疗。对于症状较重但无危险性者,治疗的目的只是缓解症状,而不是消除早搏。治疗上首先采取心理或安慰剂治疗,如无效则可选用安全性较高的药物,如倍他乐克。如仍无效,才可选用其他短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症状一旦缓解或消失,治疗就应停止。对于早搏引起心动过速、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频繁发作者,则需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减少早搏、预防心动过速的发生,最好是采用射频消融治疗,以使早搏和心动过速得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