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肿瘤免疫治疗的介绍
癌症免疫疗法,是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功能以清除肿瘤细胞的技术。癌症免疫疗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类别: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疫苗、过继疗法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并不专一性地针对肿瘤细胞,而是通过整体上调机体的免疫功能来获得对癌症更好的作用效果。作为最早的癌症免疫疗法,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便被应用于临床。最为常见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包括白介素(Interleukins)和干扰素(Interferons)等。由于人体免疫系统扮演着识别“敌我”的功能,非特异性地上调其功能往往会造成对机体的误伤从而产生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如流感样症状、皮疹、白细胞减少等,因此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的使用受到了局限,更多的情况下作为辅助用药与其他免疫疗法或化疗联合应用。
而癌症疫苗和过继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新兴癌症免疫疗法的代表,更为受到研究者与市场的关注。在这个领域内技术迭代日新月异,不断出现的参与者逐渐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资本疯狂涌入,共同构筑起人类与癌症战场的最前线。
疫苗
目前经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癌症治疗的疫苗共有四种,分别是用于预防宫颈癌的Gardasil与 Cervarix、用于预防肝癌的乙肝疫苗和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Provenge。
人乳头瘤病毒HPV被认为是90%以上的宫颈癌的诱因,其中高致病性的16、18、31、33、45、52、58七类亚型可通过接种九价HPV疫苗进行预防。同样地,在中国9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HBsAg阳性的乙肝患者,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可大大降低罹患肝癌的概率。
与通过预防癌症相关病毒感染而“曲线救国”的预防性癌症疫苗不同,治疗性癌症疫苗Provenge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癌症疫苗。这款疫苗通过分离患者的树突状细胞并在体外与特异性高表达于前列腺癌细胞的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共同培养,使得树突状细胞“耳濡目染”地学会识别这一特异性抗原。在输回患者体内后,树突状细胞将PAP抗原处理并呈递给T细胞,后者则找到体内表达有PAP的前列腺癌细胞并进行扑灭。
除了常规的癌症疫苗外,有部分研究者也将溶瘤病毒归为癌症免疫疗法的一个分支。原本“无恶不作”的病毒经基因改造后能够特异性地感染肿瘤细胞,通过在细胞内大量复制杀伤肿瘤,这一过程中释放出的肿瘤细胞抗原则能够引起免疫反应来强化溶瘤病毒的治疗效果。溶瘤病毒应用上最大的障碍在于其本身也是免疫系统的目标之一,因此往往需要采用瘤内注射或联合免疫抑制剂使用。而在一些处于临床早期的溶瘤病毒产品中,已经开始尝试着采用静脉注射这一常规给药途径,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展溶瘤病毒的应用前景。
过继细胞疗法
1984年,Linda Taylor来到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寻求治疗她所罹患的晚期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方法。癌症免疫学家Steven Rosenberg接待了她。在分离了一部分Taylor的淋巴细胞后,研究人员将大剂量的IL-2用于刺激淋巴细胞,并把得到的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 cell)输回到她体内。Taylor的病情逐渐稳定并恢复。
近30年来,历史也见证了过继细胞疗法从第一代的LAK疗法,经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CIK疗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疗法到第五代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和肿瘤特异性T细胞受体基因工程细胞TCR-T的技术变革。Juno Therapeutics的CAR-T候选疗法JCAR015的I期临床结果显示,有91%的成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经JCAR015治疗后获得了完全缓解,尽管总生存期的延长并不显着,但所有人都对这种结合了基因工程和细胞疗法的崭新技术给予了厚望。
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依赖于T细胞受体TCR与肿瘤细胞表面MHC-抗原复合物的结合,而许多肿瘤细胞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通过降低MHC表达等手段逃避T细胞识别的能力。针对这一困境,研究者们一方面通过基因突变和筛选寄希望于找到与MHC-抗原复合物具有高亲和力的基因工程TCR,另一方面试图通过让T细胞表达能绕过MHC直接结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受体来将T细胞“锚定”在肿瘤细胞上。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向分别催生了TCR-T和CAR-T的诞生。
TCR-T技术作为传统过继细胞疗法技术的延伸,其识别肿瘤抗原的能力依赖于表达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不同人群间的应用广度和整体效果。但TCR-T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不但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对于肿瘤细胞内的抗原同样能够通过MHC的提递而进行识别,这使得其针对的肿瘤类型相对于CAR-T要广得多。
第五代过继细胞疗法的光芒虽然耀目,但就目前而言它依然无法撼动手术、化疗和放疗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统治地位。在临床试验中CAR-T同样暴露出了许多亟需改善的问题和症结,如不明原因的疾病复发、致命的细胞因子风暴等等。
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抑制剂
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 PD-1)抗体是目前研究最多,临床发展最快的一种免疫疗法。PD-1起作用在免疫反应的效应阶段,其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及髓系细胞,其有两个配体,即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和PD-L2。PD-L1/L2在抗原提呈细胞都表达,PD-L1在多种组织也有表达。PD-1与PD-L1的结合介导T细胞活化的共抑制信号,抑制T细胞的杀伤功能,对人体免疫应答起到负调节作用。华裔科学家陈列平实验室首先发现PD-L1在肿瘤组织高表达,而且调节肿瘤浸润CD8+ T细胞的功能。因此,以PD-1/PD-L1为靶点的免疫调节对抗肿瘤有重要的意义。
PD-1/PD-L1抑制剂能够特异性地和肿瘤细胞上的PD-L1结合来抑制其表达,从而能够使功能受抑制的T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功能,从而实现通过自身免疫系统达到抗癌作用。
近年来,已有多种PD-1/PD-L1单克隆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迅速开展。目前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已被FDA批准用于晚期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霍奇金淋巴瘤和头颈鳞癌等,Nivolumab还被FDA批准可用于治疗肾癌和尿路上皮癌等。此外,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和Durvalumab等单克隆抗体也已进入多个III期临床研究中,覆盖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膀胱癌等多个瘤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 CTLA-4)是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蛋白。CTLA-4作用于免疫反应的启动阶段,其激活能够抑制T细胞免疫应答的启动,从而导致活化的T细胞减少并阻止记忆性T细胞的生成。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够激活CTLA-4,使活化的T细胞失去活性,从而实现了肿瘤自身的免疫逃逸(immune escape)。
数个临床前研究发现,阻断CTLA-4后能够恢复T细胞的活性并延长记忆性T细胞的存活时间,从而恢复身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功能,使得肿瘤的控制率提高,据此研发了抗CTLA-4 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目前两种CTLA-4抑制剂Ipilimumab已被FDA批准用于III期黑色素瘤的辅助治疗和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 而Ipilimumab和Tremelimumab在肾癌、前列腺癌、肺癌等的临床研究已广发开展。早期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单抗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IL-2、PD-1/PD-L1抑制剂或化疗均显示安全有效。
其它如增强T细胞第二信号从而促进肿瘤特异性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单抗类,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家族的OX40和4-1BB单抗尚在研发中。
2014年末,Science杂志对2015年科技的重要突破做出了预测,联合免疫疗法也在其中。早在上个世纪人们就意识到,癌症远远不是源自正常细胞一个基因、一个蛋白的改变,联合疗法才是癌症治疗的关键。上海敦复医院是上海第一批开展肿瘤免疫治疗的医院,目前已经为2500人次提供了肿瘤免疫治疗,如果你有肿瘤免疫治疗需求,请联 系我 们>>
医药学发展的基石是生命科学,随着对肿瘤生成发展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和突破,疾病治疗手段将更加丰富多样。在不远的未来,针对高效低毒的新型肿瘤靶点的药物研发、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改造、克服耐药性的联合用药方案以及以预防和早期发现为主的精准医疗将是癌症治疗领域最为引人关注的方向。而免疫治疗恰恰是最为有希望的关键点!
❷ 什么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癌症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癌细胞代谢的某些关键性分子靶点,进行精确定向攻击,以尽可能摧毁癌细胞,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
目前已获正式批准用于肿瘤临床治疗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STI-571)、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单克隆抗体(Herceptin,贺赛汀)、抗CD20单克隆抗体等。STI-571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肿瘤细胞生长的关键酶,阻断促细胞增殖生长的多种信号传导。STI-571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率高达98%,即使对病情恶化的急变期病人,其有效率仍高达55%。对化疗和放疗抗拒的晚期转移性胃肠道恶性间质细胞瘤,STI-571治疗的总改善率达88%。多种化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病人接受贺赛汀治疗,有效率约40%。贺赛汀适用于过度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癌症,如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贺赛汀与化疗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和增强抗癌效果的作用。
肿瘤血管生成也是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肿瘤生长及转移灶的形成,离不开肿瘤血管的生成及由此提供的营养。阻断肿瘤血管的生成,将卡断癌细胞生长的营养来源。近来,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剂,已成为癌症分子靶向治疗的新热点。
分子靶向治疗新药的共同特点是:①无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用药更安全。②与常规抗癌治疗(化疗和放射治疗)合用疗效明显提高。③抗癌作用机制不同于常规抗癌治疗,因此可能对化疗及放射治疗失败的病人有效。④具有细胞调节和稳定性作用。⑤针对不同靶点的新药合用可在多途径阻断癌细胞的生长,产生抗癌协同作用。
免疫治疗的好处包括:起效快、周期短,无创伤、无痛苦,无需手术或其他有创的操作等。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通过诱导、增强或抑制免疫反应的疾病治疗方法。其中旨在引起或增强免疫反应的免疫疗法,称为激活免疫疗法,而减少或抑制免疫反应则是抑制免疫疗法。免疫疗法往往比现有药物的副作用少,包括减少对微生物疾病的抗药性反应。基于细胞的免疫疗法对一些癌症有效。
消灭肿瘤细胞,防止转移复发。细胞免疫疗法回输的免疫细胞能够直接作用于微小病灶,阻止肿瘤生长。同时这些免疫细胞还能够清除身体各部位散落于血液、淋巴中的癌细胞,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
免疫治疗应用广泛吗在肿瘤发病率日益上升的今天,细胞免疫疗法作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帮助人类对抗肿瘤。人体内本身就存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免疫细胞,但肿瘤患者体内的这种免疫细胞受到肿瘤的抑制影响,无法有效发挥抵抗肿瘤的作用。通过借助细胞免疫治疗,只需要从患者体内提取少量细胞,在体外进行“诱导、激活、繁育”等操作,培养出一支数量多于先前几十倍以上的免疫细胞“部队”,并大大提高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再把这些“生力军”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让这支经过特殊训练的“特种部队”去对抗肿瘤细胞。
❹ 肿瘤免疫治疗都包括哪些啊
癌症免疫疗法,是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功能以清除肿瘤细胞的技术。癌症免疫疗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类别: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疫苗、过继疗法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并不专一性地针对肿瘤细胞,而是通过整体上调机体的免疫功能来获得对癌症更好的作用效果。作为最早的癌症免疫疗法,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便被应用于临床。最为常见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包括白介素(Interleukins)和干扰素(Interferons)等。由于人体免疫系统扮演着识别“敌我”的功能,非特异性地上调其功能往往会造成对机体的误伤从而产生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如流感样症状、皮疹、白细胞减少等,因此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的使用受到了局限,更多的情况下作为辅助用药与其他免疫疗法或化疗联合应用。
而癌症疫苗和过继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新兴癌症免疫疗法的代表,更为受到研究者与市场的关注。在这个领域内技术迭代日新月异,不断出现的参与者逐渐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资本疯狂涌入,共同构筑起人类与癌症战场的最前线。
疫苗
目前经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癌症治疗的疫苗共有四种,分别是用于预防宫颈癌的Gardasil与 Cervarix、用于预防肝癌的乙肝疫苗和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Provenge。
人乳头瘤病毒HPV被认为是90%以上的宫颈癌的诱因,其中高致病性的16、18、31、33、45、52、58七类亚型可通过接种九价HPV疫苗进行预防。同样地,在中国9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HBsAg阳性的乙肝患者,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可大大降低罹患肝癌的概率。
与通过预防癌症相关病毒感染而“曲线救国”的预防性癌症疫苗不同,治疗性癌症疫苗Provenge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癌症疫苗。这款疫苗通过分离患者的树突状细胞并在体外与特异性高表达于前列腺癌细胞的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共同培养,使得树突状细胞“耳濡目染”地学会识别这一特异性抗原。在输回患者体内后,树突状细胞将PAP抗原处理并呈递给T细胞,后者则找到体内表达有PAP的前列腺癌细胞并进行扑灭。
除了常规的癌症疫苗外,有部分研究者也将溶瘤病毒归为癌症免疫疗法的一个分支。原本“无恶不作”的病毒经基因改造后能够特异性地感染肿瘤细胞,通过在细胞内大量复制杀伤肿瘤,这一过程中释放出的肿瘤细胞抗原则能够引起免疫反应来强化溶瘤病毒的治疗效果。溶瘤病毒应用上最大的障碍在于其本身也是免疫系统的目标之一,因此往往需要采用瘤内注射或联合免疫抑制剂使用。而在一些处于临床早期的溶瘤病毒产品中,已经开始尝试着采用静脉注射这一常规给药途径,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展溶瘤病毒的应用前景。
过继细胞疗法
1984年,Linda Taylor来到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寻求治疗她所罹患的晚期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方法。癌症免疫学家Steven Rosenberg接待了她。在分离了一部分Taylor的淋巴细胞后,研究人员将大剂量的IL-2用于刺激淋巴细胞,并把得到的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 cell)输回到她体内。Taylor的病情逐渐稳定并恢复。
近30年来,历史也见证了过继细胞疗法从第一代的LAK疗法,经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CIK疗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疗法到第五代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和肿瘤特异性T细胞受体基因工程细胞TCR-T的技术变革。Juno Therapeutics的CAR-T候选疗法JCAR015的I期临床结果显示,有91%的成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经JCAR015治疗后获得了完全缓解,尽管总生存期的延长并不显着,但所有人都对这种结合了基因工程和细胞疗法的崭新技术给予了厚望。
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依赖于T细胞受体TCR与肿瘤细胞表面MHC-抗原复合物的结合,而许多肿瘤细胞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通过降低MHC表达等手段逃避T细胞识别的能力。针对这一困境,研究者们一方面通过基因突变和筛选寄希望于找到与MHC-抗原复合物具有高亲和力的基因工程TCR,另一方面试图通过让T细胞表达能绕过MHC直接结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受体来将T细胞“锚定”在肿瘤细胞上。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向分别催生了TCR-T和CAR-T的诞生。
TCR-T技术作为传统过继细胞疗法技术的延伸,其识别肿瘤抗原的能力依赖于表达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不同人群间的应用广度和整体效果。但TCR-T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不但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对于肿瘤细胞内的抗原同样能够通过MHC的提递而进行识别,这使得其针对的肿瘤类型相对于CAR-T要广得多。
第五代过继细胞疗法的光芒虽然耀目,但就目前而言它依然无法撼动手术、化疗和放疗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统治地位。在临床试验中CAR-T同样暴露出了许多亟需改善的问题和症结,如不明原因的疾病复发、致命的细胞因子风暴等等。
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抑制剂
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 PD-1)抗体是目前研究最多,临床发展最快的一种免疫疗法。PD-1起作用在免疫反应的效应阶段,其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及髓系细胞,其有两个配体,即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和PD-L2。PD-L1/L2在抗原提呈细胞都表达,PD-L1在多种组织也有表达。PD-1与PD-L1的结合介导T细胞活化的共抑制信号,抑制T细胞的杀伤功能,对人体免疫应答起到负调节作用。华裔科学家陈列平实验室首先发现PD-L1在肿瘤组织高表达,而且调节肿瘤浸润CD8+ T细胞的功能。因此,以PD-1/PD-L1为靶点的免疫调节对抗肿瘤有重要的意义。
PD-1/PD-L1抑制剂能够特异性地和肿瘤细胞上的PD-L1结合来抑制其表达,从而能够使功能受抑制的T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功能,从而实现通过自身免疫系统达到抗癌作用。
近年来,已有多种PD-1/PD-L1单克隆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迅速开展。目前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已被FDA批准用于晚期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霍奇金淋巴瘤和头颈鳞癌等,Nivolumab还被FDA批准可用于治疗肾癌和尿路上皮癌等。此外,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和Durvalumab等单克隆抗体也已进入多个III期临床研究中,覆盖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膀胱癌等多个瘤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 CTLA-4)是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蛋白。CTLA-4作用于免疫反应的启动阶段,其激活能够抑制T细胞免疫应答的启动,从而导致活化的T细胞减少并阻止记忆性T细胞的生成。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够激活CTLA-4,使活化的T细胞失去活性,从而实现了肿瘤自身的免疫逃逸(immune escape)。
数个临床前研究发现,阻断CTLA-4后能够恢复T细胞的活性并延长记忆性T细胞的存活时间,从而恢复身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功能,使得肿瘤的控制率提高,据此研发了抗CTLA-4 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目前两种CTLA-4抑制剂Ipilimumab已被FDA批准用于III期黑色素瘤的辅助治疗和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 而Ipilimumab和Tremelimumab在肾癌、前列腺癌、肺癌等的临床研究已广发开展。早期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单抗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IL-2、PD-1/PD-L1抑制剂或化疗均显示安全有效。
其它如增强T细胞第二信号从而促进肿瘤特异性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单抗类,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家族的OX40和4-1BB单抗尚在研发中。
2014年末,Science杂志对2015年科技的重要突破做出了预测,联合免疫疗法也在其中。早在上个世纪人们就意识到,癌症远远不是源自正常细胞一个基因、一个蛋白的改变,联合疗法才是癌症治疗的关键。上海敦复医院是上海第一批开展肿瘤免疫治疗的医院,目前已经为2500人次提供了肿瘤免疫治疗,如果你有肿瘤免疫治疗需求,请联系我们>>40 08 9 99 8 200
医药学发展的基石是生命科学,随着对肿瘤生成发展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和突破,疾病治疗手段将更加丰富多样。在不远的未来,针对高效低毒的新型肿瘤靶点的药物研发、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改造、克服耐药性的联合用药方案以及以预防和早期发现为主的精准医疗将是癌症治疗领域最为引人关注的方向。而免疫治疗恰恰是最为有希望的关键点!
❺ 分子靶向基因免疫疗法治疗肿瘤癌症效果怎么样
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胰腺癌、乳腺癌、膀胱癌、子宫癌、卵巢癌 、恶性淋巴瘤。靶向治疗胃癌怎么样治疗肿瘤什么方法好什么方法能治肿瘤什么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治疗肿瘤最好的方法介入治疗肿瘤怎么样介入治疗肿瘤有效果吗介入治疗什么是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介入治疗费用介入治疗的副作用肿瘤介入治疗的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晚期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副作用介入治疗的护理介入治疗效果介入手术费用微波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存活期介入治疗护理原发性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能好吗介入治疗次数介入治疗后复发介入治疗的副作用肿瘤介入治疗费用介入治疗医院什么叫介入治疗晚期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微创介入治疗做介入手术好吗介入治疗后的饮食介入治疗很痛苦吗介入治疗多久一次介入治疗后的症状肺癌全切术、食管癌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胃、大肠、肝、胆、膀胱等大型胸腹腔手术
★★→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 专家指出:肿瘤是一种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发展的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引发癌基因突变、抑癌基因缺失或基因表达调控失常引起肿瘤基因组稳定性丧失, 进而导致肿瘤细胞出现。分子靶向基因免疫治疗指使用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多肽等物质特异性干预调节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信号通路, 从而抑制肿瘤发展。
?专家介绍说,分子靶向基因免疫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使得疗效增加、副作用减少。所以分子靶向基因免疫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分子靶向基因免疫治疗的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或联合传统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措施,分子靶向基因免疫药物提高肿瘤患者的 5 年生存率,使更多患者被治愈。另一方面,分子靶向基因免疫治疗通过延缓肿瘤进展,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1.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 治愈患者肿瘤细胞
与正常细胞相比,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就是低分化,因此,肿瘤又被看成是一种分化障碍或是去分化的疾病。分化诱导的特点在于不杀伤正常细胞,而是通过诱导恶性肿瘤细胞重新分化,改变其恶性生物行为,停止恶性增生,成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细胞,最终使恶性肿瘤得以缓解,甚至治愈。相对于传统的基于“肿瘤细胞不可逆转”观念而采取的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手段,分化诱导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2.抑制肿瘤细胞异常癌基因信号,使肿瘤生长停滞,患者“带瘤生存”
癌基因异常活化是肿瘤发展的主要推进器,降低推进器的功率将延缓肿瘤进展 。Her2 /neu ( erb-B-2) 表达于 20%~30%的转移性乳腺癌,其预后较差。曲妥珠单抗与受体结合后阻断相应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 增加肿瘤细胞对凋亡信号的敏感性。此外, 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效应( ADCC) 可能也是曲妥珠单抗的作用机制之一。
3.干预肿瘤间质和抑制肿瘤细胞双管齐下, 提高抗瘤效应
肿瘤间质由正常细胞及其产物组成,间质细胞基因组稳定,不易出现耐药现象,是抗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单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抑瘤效应较微弱,提示在肿瘤细胞与新生血管之间,肿瘤细胞占主导地位,由此衍生出既抑制肿瘤细胞又抑制肿瘤血管的双相治疗策略。血管生成抑制剂证明肿瘤间质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干扰肿瘤间质是对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策略的重要补充。
4.应用抗体的免疫学特性特异性杀伤肿瘤
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奠定了抗体治疗的高选择性。利妥昔单抗是 CD20 分子特异性抗体,多个临床试验证明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显着改善弥漫性大细胞性 B 细胞瘤和滤泡型低度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CD20是谱系发育标志而不是“癌基因”。
❻ 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根据主动免疫所采用的抗原及免疫方式,将其分为以下几种:1、肿瘤细胞疫苗,以完整的肿瘤细胞作为肿瘤抗原的来源,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修饰后用作疫苗。2、多肽疫苗,T细胞在机体抗肿瘤作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T细胞识别的肿瘤抗原是由MHC分子呈递的抗原性多肽分子,这些具有免疫原性的多肽分子即为多肽疫苗。3、表达肿瘤抗原的重组病毒和DNA疫苗,这种建立在迅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肿瘤疫苗,是以某些病毒或质粒DNA作为载体,直接在体内表达相关肿瘤抗原。4 、AP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或称为APC疫苗,此类肿瘤疫苗的理论基础是APC的抗原呈递功能。5 、独特型与抗独特型疫苗。6、细胞因子基因转导的肿瘤疫苗。7、MHC和B7分子转基因的肿瘤疫苗。
❼ 中国肿瘤治疗进入双免疫时代,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有什么区别吗
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区别是,免疫治疗针对的不是肿瘤细胞和组织,而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
虽然各种治疗手段,都在不断进步,治疗的效果也在不断提升。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肿瘤。毕竟肿瘤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会严重危害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❽ 治疗癌症的免疫疗法到底是什么
免疫治疗是指用自身的免疫系统去治疗疾病的一类方法。通过调动患者自身抵抗力(免疫细胞)来抵御、杀死肿瘤细胞,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当前癌症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目前免疫治疗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免疫检测点阻断剂药物。这些药物能使癌细胞周围削弱免疫系统的信号失效,使免疫细胞不被蒙蔽,继续攻击肿瘤细胞。如抗体阻断CTLA-4以及PD-1通路,能阻断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欺骗”,让T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识别和杀伤的能力。魏则西托香港朋友带回来的产生疗效的“靶向药”Keytruda正属于PD-1抗体药物,是被美国FDA批准的首个PD-1抗体药物。
另一种是免疫细胞疗法。简单说就是抽取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把肿瘤的特征“告诉”免疫细胞,在体外诱导出可能具有杀伤肿瘤能力的细胞,再输回患者体内进行“战斗”。此类疗法包括LAK,DC,CIK,DC-CIK,CAR-T,TCR-T,NK,CAR-N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等等。但是经过十数年的研究,大浪淘沙始到金,眼下有出色作用的是CAR-T,TCR-T这两种细胞治疗方法。
日本作为国际上率先批准使用细胞免疫疗法的国家之一,在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研究下,将细胞免疫疗法打造成了具有打破机体免疫耐受、激活和增强受体的免疫能力、兼顾重症治疗、癌症防复发及重症治疗后快速恢复的三重功效的治疗新技术。以多睦健康服务过的癌症病人前往日本做细胞免疫治疗的案例来看,的确可以达到比较好的疗效。目前日本细胞免疫疗法已经成为癌症治疗新趋势。
❾ 肝癌的免疫治疗是怎样的
肝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干扰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逃避免疫系统杀伤作用。研究发现,肝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4阳性细胞降低,次,8~10次为1个疗程,阿地白介素(IL-2)用量为(1~3)×105U。
LAK/IL-2的毒副作用主要为畏寒、发热、皮疹等。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分离肝癌组织或癌周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经体外IL-2诱导活化和扩增,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对肝癌细胞产生杀伤作用,即为TIL疗法。与LAK细胞比较,TIL的细胞来源不同,TIL的前体细胞绝大部分是细胞毒T淋巴细胞,能表达T细胞抗原,多数CD4、CD8阳性。TIL细胞经IL-2诱导后,扩增能力强于LAK细胞,容易获得所需要的效应细胞数。由于TIL细胞接受自体肿瘤抗原的持续性刺激,特异性高,杀伤活性比LAK细胞强50~100倍,因仅对自体来源的肿瘤细胞具有识别和杀伤作用。
TIL细胞输入体内后迅速分布在肺脏中,24h后聚集于肝、脾,48~72h在癌灶中达高峰,可维持5~9天。
由于TIL主要是利用患者瘤内或癌旁淋巴结的前体细胞,所以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❿ 免疫治疗的方法,对肝癌治疗有帮助吗
其特点是刺激特异性免疫应答,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排斥能力,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以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能力。肿瘤免疫治疗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随着相关临床试验的增多,我国占到一半,初诊患者不到10%,肝癌是一种局部肝、全肝、全身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消融、放疗、经导管动脉化疗、靶向治疗和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