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极养生具体是怎么养生的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的一个拳种,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运动方式,深受人们喜爱。二十几年前,有的澳洲人还认为它不过是一道中国菜,而今它已在亚、欧、美、澳,乃至非洲生根、开花。有人称它是“哲拳”,更有人赞美它给人带来身心俱佳的福音。特别是全国掀起全民健身运动以来,太极拳愈来愈成为广大养生爱好者的首选。
鉴于此,我们编写了这本《太极拳养生》。本书简要地介绍了太极拳健身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从家庭防治疾病、个人养生保健角度出发,对太极拳治病的原理、治病要领及具体治病方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特别是对各类疾病患者的太极拳防治方法进行了针对较强的说明,并配有简练的示意图,是一本十分实用的太极拳养生入门书。
只要你勤力锻炼,慢慢感受,掌握本书所介绍的练习和锻炼方法,就能实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目录
第一章 太极拳强身健体的特点
第一节 源远流长太极拳
第二节 高情感的健身活动
第三节 有益全身的养生运动
第二章 太极拳治病健身的奥秘
第一节 治病的基础是经络和气血
第二节 练习的要领是意、身、形、法、步
第三节 锻炼的原则是讲究动中求静
第四节 操作的关键在于全身协调
第三章 太极拳调节 身心的机理
第一节 太极拳锻炼是一种主动疗法
第二节 太极拳锻炼是一种整体疗法
第三节 太极拳是一种分解疗法
第四节 太极拳是一种全科疗法
第四章 说不完太极拳的妙处
第一节 太极拳的气血循环调节 效应
第二节 太极拳的呼吸意念调节 效应
第三节 太极拳的中枢神经调节 效应
第四节 太极拳的心理调节 效应
第五节 太极拳的“内脏按摩”效应
第五章 学习太极拳的要领和方法
第一节 处理好意与形的关系
第二节 以意导气,全身放松
第三节 老年人练太极拳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太极拳锻炼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太极拳身法的操作要求
第二节 太极拳桩法的操作要求
第三节 太极拳步法的操作要求
第四节 太极拳手法的操作要求
第五节 太极拳眼法的操作要求
第六节 太极拳呼吸的操作要求
第七节 太极拳劲力的操作要求
第七章 太极拳的基本健身套路
第八章 学好太极拳的规则与要求
第九章 太极拳治病疗法 如果只是学太极,这无疑是养身的,因为太极主要作用还是增强身体协调性与柔韧性的,如果还学过其他如散打,搏击,泰拳,摔跤,跆拳道,截拳道等的,那么学太极就既可以养生又可以有利于技击,而一般学过其他格斗或搏击的人学太极主要还是为了增强身体柔韧度及协调度,用增强技击能力。
‘贰’ 太极拳的太极养生
太极拳对脑的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和训练作用。太极拳要求精神专一,全神贯注,意动身随,内外三合(内三合指意、气、力相合,即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连绵不断,一气呵成。这些细微,复杂,独特的锻炼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极拳练习过程当中,是对大脑很好的锻炼。进而调整身体诸系统的功能,使其趋于正常,诸脏器达到坚强有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防身的目的。
太极拳是“以静制动,虽动犹静”, 动与静结合的锻炼方法。这有益于对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节。它对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等有显着疗效。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亦可逐渐消除疾病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太极拳强调在周身放松条件下进行锻炼。它不仅要求躯体放松,而且更要求大脑放松。在大脑支配下,神经,肌肉放松又能反射性地使全身小动脉(高血压主要表现小动脉收所)得到舒张,同时缓解小动脉壁的硬化。这样血压随之下降,并趋于正常,对高血压患者更为有利。在脑力,体力劳动后进行全身放松,能使兴奋的神经,疲劳的肌肉恢复得比较快,这就是练拳比静止更能消除疲劳的原因。 太极拳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下,使全身处于松静状态,随着深长的呼吸,促使内脏器官和外部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腰,脊,四肢螺旋缠绕将沉蓄与丹田(小腹)之气,运送到全身,此时末梢神经会产生酸、麻、胀、热的感觉,即通常所说的“气感”。有此气血运行感的人皮肤红润,其体温可增高1度左右。
通过气的运行,肌肉每平方毫米约有200条毛细血管打开使用(在平时只有5条左右有血流过)。而毛细血管是依照一定周期来开闭的。因此它们的搏动,好像给身体增加了几百万个微小的“心脏”。这些外围小心脏的大量开发,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对心脏病的防治极为有利。通过肢体的顺逆缠绕运动,不仅锻炼了肌肉的弹性,而且提高了血液循环的速度,因而可防治因血行受阻而产生的 心脑血管的病症。练太极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因之横膈膜下降的较多。通过横膈上下鼓动,牵动胸腹运动加强,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作用。这是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如此,胸腔,腹腔的器官血流旺盛,吸收机能加强,对诸脏腑产生的疾病,如肠胃消化不良,糖尿病,二便失禁等会收到良好的疗效。太极拳的深长呼吸使肺腑排出大量浊气,吸入较多的氧气,提高了肺部的换气效率,同时增强了肺组织的弹性。这可使肋软骨骨化率降低,胸廓活动度加强,对肺病和肺气肿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吸气时吊裆(指轻轻的收缩肛门肌肉,就像会阴吊着一样)会阴轻轻用意上提,吸气时放松。这样会阴一提一松,练久了会感到会阴部随着呼吸张弛起伏。这是肛门括约肌的运动,可防治痔瘘病、脱肛、子宫脱垂和某些慢性生殖系统疾病。 1、躯体太极拳要求上身中正,上下一条线,“顶头悬,尾闾收”即百会穴与会阴穴在一条直线上。这样不但可使气血上下疏通,而且能避免未老先衰,低头猫腰,脊椎萎缩等病态。通过太极拳顺顶贯顶,脚底生根,会产生上下对拉的意念;加之手眼相随,使颈椎左右摆动,前后摇转等,可对颈椎疾病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腰太极拳特别注意腰部活动,要求“以腰带脊”等等。通过腰部锻炼,可增强肾功能,同时对脊髓神经及植物神经有良好的功能刺激,再加上腹肌和膈肌运动的配合,对腹内器官淤血的消除和肠蠕动功能的改善尤有积极影响,对腰背疼痛的防治更有突出作用。3、眼神练太极拳时是否精神贯注,主要表现在眼神上。俗语谓:“神聚于眼”、“眼为心之窗”。练拳时眼神要随着实手的动作向前平视,动作变化时首先要意动,指挥眼神转向欲去的方向,然后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做到意到、眼到、手到、足到,达到“形神合一”。这样的练法,不仅能使眼球神经得到锻炼,也有助于视力的改善和增强。4、关节和韧带太极拳要求节节贯穿,周身一家。在腰脊,关节的带动下再配合回旋缠绕运动,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关节,达到节节贯穿,周身一家的地步。如此则能增强各关节的机能和防止其发生退化现象,并有助于关节韧带、软骨组织的正常功能。5、肌肉肌肉的质量主要看弹性和坚实程度。长期演练太极拳能使肌肉坚实有力,从而防止大腹便便,行路困难。通过肌肉张弛和关节伸屈的运动,一方面可使劲法运用自如;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有节律的挤压,对静脉血回流心脏会起到促进作用。
6、腿和脚
太极拳着重虚实转换的锻炼。不论上肢、下肢、躯干及内脏各部“处处均有一虚实”。以腿为例,体重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反之亦然。腿部通过虚实锻炼能增加很大的力量。在以脚为例,当脚跟、脚掌、脚趾相继下落抓地为实,脚心(涌泉穴)轻轻上提为虚,叫做实中有虚。经常做脚底板贴地,足弓上提的活动,一紧一松的虚实交换可使足部的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的锻炼。长久下去,不但可以矫正平足,同时可使足弓增强弹性,达到健步轻灵。
太极拳能健身治病时确信无疑的,但有一个条件,即必须坚持下去,要把练太极拳当作日常生活中如同吃饭一样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只要坚持,就能达到百病不侵,精神旺盛,身体健壮的锻炼目的。
‘叁’ 很多老年人晨练会选择太极,打太极可以起到怎样的养生的作用
太极的动作是比较轻柔的并且绵里藏针对于身体以及韧带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这对老人来说也是一种最佳的运动方式,在打太极的过程当中全身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并且打太极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而且在打太极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陶冶情操。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在大多数老人对于锻炼身体越来越看重,而打太极成为老人们首选的一种运动方式,在打太极的过程当中,可以使自己的全身得到锻炼,也可以达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现在好多老年人对于自己的身体都非常的关注,然而大多数的青年却沉迷于手机不愿意去进行锻炼时,身体素质严重下降,青年人也应该去进行锻炼让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
‘肆’ 除了太极拳,你知道还有哪些动作可以养生吗
太极拳可以养生,很多老年人都会在早晨去公园打太极拳,因为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并且结合了阴阳五行变化,可以达到防病、治病、健身、防身的目的,而且太极拳对于脑部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和训练作用,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需要精神专注、全神贯注,这些过程都是对大脑很好的锻炼,而且太极拳可以动静结合,逐渐消除神经衰弱、失眠、头晕这些症状,而且太极拳会舒张肌肉使全身放松,血压也会随之下降,练习太极拳有很多好处,可以调整呼吸,将身体内污浊之气排出体外,增强肺部弹性。
‘伍’ 太极的养生原理是什么
传承已久的太极拳成为了我们身边越来越常见的现象,它为什么会这么火呢?因为太极拳具有很强的养生效果,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休养身心。有研究指出,太极拳与慢跑都对心脏有益处,而且太极拳所需要的运动量更少。并且太极拳有自己的哲学来源,太极拳的哲理发端于道家学说,这对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自身的生活理想和晚年生活目标很有好处。
中医养生主张“气为血帅,气能生血”;太极拳主张“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习练太极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通过横膈上下鼓动,牵动胸腹运动加强,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作用”,有助于加快人体气血循环,这是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
太极拳源远流长,作为老年人养生锻炼的主要方式,不仅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更是修养身心的好手段。
‘陆’ 太极拳的养生拳法
养生太极拳是一种身心兼修的练拳健身运动。练拳时注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气血,以提高阴阳自和能力——即西医所说的抗病康复能力和免疫力。
练养生太极拳有疗疾健身、修身养性、健美益智,开悟智慧、激发潜能、技击防卫,达到维持健康、提升气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养生太极拳内外兼修。内练意气劲力,运太极阴阳;外练拳势招式,显气势神态。通俗说法:形体力量和精神气质同时锻炼。
养生太极拳练身、心、意三家,合精、气、神三元的太极修炼功法。符合中西医学科学原理,具有神奇的疗疾健身、修性养生功效。
养生太极拳的功法特点
养生太极拳理精法密,练形、意、松、息、气、劲、神,由浅入深,逐阶进修,层次修炼,真修实证。按层次功阶进修,功夫深浅,各有功效。练一式得一式,练成一阶进一阶。进门学习,学一式练一式,学练结合,以练为主,以迅速显效。
养生太极拳练拳练气和静功练气,动静相修,得气快、显效迅速。功法有聚气养气——练丹田气,意气升降——气通任督,升降开合——行气通经。这是疗疾健身和功夫性锻炼的太极修炼基础功夫。
‘柒’ 传统的养生功法,都有哪一些锻炼方法
养生,原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活动。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好我们自身的五脏六腑,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那么,传统的养生功法都有哪一些锻炼方法呢?
传统的养生功法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来的,是人类养生智慧结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气功
气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养生功法。以集中意念、调节呼吸、柔和运动等方式,诱发人体潜力,促进各系统的机能,增强体质。经过长期的练习,运气后可得大力,能碎砖破石,承受重压重击,或显轻功,能悬体纸条而纸不断,人登气球而球不破,人踩鸡蛋而蛋不破等。
太极拳
202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届常会,将“太极拳”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捌’ 太极拳怎样练才对身体有益
太极拳运动,要求心静用意,肢体内外充分放松。就是说,不但肌肉、皮肤、骨节要放松,同时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全身处处都放松。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松?因为太极拳是一项技击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它的技击要求是后发先至。也就是说在对方出击后,借对方来力作出应敌反应。这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不同的要求。正如拳论中所说的“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平时练拳看起来很慢,慢练的目的是要把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要练得合乎拳法拳理。要在意念引导下神经中枢高度集中,骨骼肌肉充分放松,以达到神经、肌肉的高度敏感性,在与对方交手时能感觉到对方哪怕很小的劲路变化,并借力发力,这就是太极推手中所说的听劲,是拳论中说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级功夫。
要想达到太极拳的高级功夫,练拳时放松入静是非常重要的,不放松肌肉就不能快速发放;不入静,中枢神经就达不到高度的敏感性。所以说放松入静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是太极拳的基本功。
初学太极拳要从缓慢、松柔入手,先求松静,由松入柔,逐步积柔成刚。所谓全身放松,就是自头至脚,由内及外,完全放松,没有一点僵力。感觉神经中枢(大脑)松静,思想集中,达到心平气和的状态,才可以开始动作。因为太极拳是一种顺应人体的自然状态,顺其自然规律而引发其自然之力的一项运动。通过特殊的整体修炼过程,调整强化人体本能和开拓人体潜能,使练拳者的身心达到平衡和自由状态,同时全身肌肉韧带、骨骼以及各脏器,都能顺从意念的需要,以达到既协调有序,又迅速灵活,乃至“屈伸开合任自由”的一种理想境界。太极拳放松锻炼的目的,是要使整个人体在意念导引下,做到随心所欲地发放人体能量,也就是要使大脑信号与肌体动作同步化。
从技击上讲,在应敌时调动人体内力,顺从意念的需要,把人体能量集中到一个施力点上,必须全身处于处处松开、节节松开的人体自然状态,才能便于周身力量的迅速集中和快速发放。不发则已,一发则迅雷不及掩耳。所以放松是练好太极拳的基本条件。
太极拳的放松是用意的,积极振作的。所谓放松,目的就是要消除拙力,去掉僵劲。要按照规矩用劲,以意贯注于动作过程之中。只要按照动作的虚实变化去完成动作过程,按照用意不用力的原则练太极拳,就会逐渐产生一种轻灵而又沉重的,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内劲。这种锻炼方法能够引人入胜,在练拳过程中会越来越感到趣味无穷。在生理上,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陈鑫的拳论中说“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就是说,练拳时要心静不乱,动作要轻灵细腻。肌肉骨节没有一处不放松的地方。动作轻缓可以逐步体会和纠正全身内外的不放松之处。因此练太极拳是从动作的轻缓中求得内外放松的。太极拳这种放松用意,内外合一的锻炼方法好处很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可以使精神上放松。缓解紧张情绪对身体的危害。
2.可以使腹式呼吸和横膈运动不受牵制,在疗病保健和技击上,都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3.肌肤骨节处处开张以后,气血周流无滞,气行于骨节隙缝之中,能加强节节贯串的作用。
4.皮肤触觉和内体感觉的灵敏性,动作上的顺遂和圆活性都能获得高度的发展。
5.全身骨节由于放松而自然下沉,发展了下肢的支撑力,胸背、肋骨节节松下,外向前合,有助于沉气,稳定重心。
6.能够发展力量和速度。因为全身处处放松了力量,才能毫无阻碍地、圆活地加快速度。
7.稳定的重心有利于动作的灵敏和技击运用时的发力。
8.放松用意的练习,有助于提高技术,提高人的情绪,增强人的自信心和力量。
全身放松的太极拳练习,由于意识的引导和贯注,动作会逐渐和顺协调,屈伸旋转自如,久而久之,手臂极为绵软而又极为坚硬,全身极为轻灵而又极为稳重,这就是积柔成刚。使动作出现似松非松、刚柔相济,也就是肌肉放松和收缩更多交叉进行。太极拳在螺旋式、抽丝式的身手腿旋转运动时,全身各部分肌肉总是交叉着一松一紧的,由于放松的意识在支配着肢体,因此,即使是绞紧的肌肉也不是僵硬的,而是富于弹性与韧性的。
由于太极拳的特点是“柔中寓刚”,在实际运动过程中,放松的时间多于收缩的时间。就是说,每式的运转过程是轻松的,到定式时是沉着的、贯劲的。太极拳的动作始终是螺旋式、抽丝式的内外协调运动,使全身各部位圆活无滞、富于弹性和韧性,所以能随时灵活地集中于某一点,从而能发展力量和速度,如拳论中所说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灵活变化,周身一家,发力完整一气。
许多不真正了解太极拳运动的人,往往不懂得太极拳放松的意义,把太极拳的慢练、举动轻缓误以为是老年人的运动。其实,体育运动中,每一个发力前的动作,都首先是放松。只有先放松,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快速力量。太极拳放松之理不但适用于太极理论,而且适用于一切体育运动之中。在学习太极拳放松用意的理论指导下,可以明白更多运动之理,太极拳放松入静是每一个太极拳练习者的修炼之道,必须认真体悟。
练太极拳举动轻缓,是为了运劲,须无微不至。开头就用快速的练法,必然使有些动作过程滑过,做不到处处都能恰倒好处。只有慢练的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后,才可开始由慢到快,快而后慢,慢能慢到十分,快也能快到极致,如此反复锻炼才能极虚极灵,又能极重极轻,快慢轻重,随心所欲。能轻则松,能松则快,能缓则内劲增长,不用力而自然沉重。在慢练有了功夫后,就可随心所欲地练快。能够快而不乱,轻而不浮。轻是保证全身内外放松的必要条件,所以拳论中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每打一势轻轻运行,只有用力越少越好的轻的练法,动作才能越练越灵活,才能达到“一羽不能加”的高度敏感性。灵是轻的发展。不轻就不能松,不松就不灵活。
松静是练好太极拳的必要条件,阴阳虚实是练习太极拳的灵魂,传统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纯以神行,仅看到神的忽隐忽现,刚柔的痕迹看不出来。从太极拳的最高步骤和最高要求看,放松不是太极拳的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要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深刻地理解放松用意的重要性。不懂放松用意就是不懂太极拳,没有充分放松练拳就练不成真正的太极拳。
‘玖’ 中年养生多运动,太极拳很适合,可以练什么动作
中年人可以学习太极拳的很多动作,比如说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等动作都可以进行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强健体魄,休养生息就是太极拳本来的意义,作为一项运动,太极拳在正确的锻炼方式中可以作为养生的运动。
一、一招起势平心静气
白鹤亮翅的过程中练习者跟着老师进行一步一步的动作。白鹤亮翅中可以打开胸怀 ,发现开阔的视野,以及感受到宽广的胸怀。白鹤亮翅是接着上一部的动作来进行的,在接下来的动作里,右手仍旧抱球,然后两手交叉,最后双手交叉互相推出。白鹤亮翅非常能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最后达到养生的目的。
‘拾’ 如何正确练习太极拳
对于中老年人太极拳锻炼是一个最佳的选择,至于选哪一派都各有特色,根据多年经验认为没有什么区别,最主要的是你现在能和身边听派的老师结缘了。这很重要,这因为这样你平时可以很方便学习锻炼,这样有助于提高及纠正问题。
那么,选择拳没什么问题了,练拳就是最主要的。怎么练更重要。一定要好好看看下面几点。不然,以后出现问题你会得不偿失!比如第一点等:
<一>、拳架宜高不宜低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骨骼和关节韧带都逐渐老化,初学拳时一定要把拳架放高点,因为在初学时,还不会放松,还未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如果拳架过低,就会造成膝关节损伤或者疼痛。那么如何掌握身法和拳架的高度呢?
身法要中正。做到不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无论马步或弓步,只要裆部会阴穴与头顶百会穴上下垂直在一条线上,就为立身中正。无论马步或弓步必须使膝关节与小腿保持90度垂直,大腿根部与膝关节保持45度的角度,裆部开圆。如果膝关节向前弓,气就不能达到涌泉穴,膝关节就不能够放松,就会引起膝关节疼痛。所以初学太极拳时,拳架要高些,动作一定要规范,宜高不宜低。
<二>、宜慢不宜快
太极拳运动的养生核心,就是通过太极拳运动达到练意、练气、培气、养气、调气地目的。核心是以拳为母,以功为主,以养为本。无论是初学的老年人,还是练拳多年的老年人,均需通过练习腹式呼吸处于自然,使一呼一吸形成丹田穴、涌泉穴、命门穴、心脏及周身肌肉和诸血管的一松一紧,一张一弛,从内到外形成完整练意、练气、培气、养气,平衡阴阳的运动规律。所以练拳要坚持慢中求意、慢中求气、慢中求正、慢中求稳、慢中求准、慢中求整、慢中求松、慢中求活、慢中求快、慢中求劲。做到慢而不滞、快而不乱、松而不丢、棚而不顶,以一念代一念,以意领气,上下相随,掌握好虚实转换的节奏和规律,周身一家。节节贯串,一气呵成。将思维与动作,动作与呼吸达到完美的结合,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达到养心、养血、养气,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和健身养生地目的。
<三>、宜柔不宜刚
人过四十岁后,血管开始慢慢硬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运动多少不同,硬化快慢不一,身体健康的不良反映也不大相同,严重的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的出现肥胖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有的出现心脑血管供血障碍和不足,有的出现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等等亚健康状态和疾病反映。如在太极拳运动中发劲用力过猛,很容易产生突发性血压增高,重则出现脑出血和脑梗及心梗,其二,如果在运动中震脚用力过重,久而久之会伤及膝关节,造成半月板和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因为现在练太极拳,大都在水泥地和地板砖等硬地面上练习,如震脚用力过猛,会产生力度与硬度的抗衡,二阳相争必然伤及关节。其三,人到中老年后大都有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血瘀等,任督二脉和十二经脉多少会出现些问题。如果在太极运动中发劲过猛,还会导致横气填胸,和伤及筋骨。出现心脑血管意外。所以说:太极拳运动通常是少年学拳,青年练拳,中年悟拳,老年养拳。因此中老年练太极拳应以悟拳、养拳为主,宜柔不宜刚。以养气、养心、养血、调气、培气、练气、练内功为主,不需要发力。把练精、气、神放在首位,久而久之筋骨皮也同样达到锻炼的效果。
<四>、宜勤不宜多
中老年练太极拳,每天早上练五趟拳或者是六趟拳,加上练拳前的热身时间,每早不要超过两个小时为益。因为人步入中老年后,血液的浓度均偏高,血液流动比年轻人缓慢,如果练的时间过长,不能适时的进食和补充水分,也同样会造成身体疲劳和不适。所以早上不宜练得时间过长,如想多活动,可以在下午午休后三至五点间练两趟拳为益。总之中老年人学练太极拳,对身体健康、改善动脉硬化、增强骨质的密度,调节体内阴阳的平衡、增强体质、防病祛病和辅助治疗三高症均是有益的。所以说: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宜勤不宜多。
三、练前要热身,动作要规范
练太极拳之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通常正确的热身活动,有压腿拉筋运动、扩胸运动、左右摆臂运动、转腰活胯运动、手腕旋转运动、肩关节旋转运动、足部踝关节运动、膝关节的运动等。总之,各部位运动,要符合人体生理骨关节结构的运动功能去活动,绝对不能违背,否则会造成对骨关节和韧带组织及肌肉组织的损伤,重者会对膝关节和半月板造成损伤。也会造成膝关节髌骨及髌骨上囊和下囊的损伤,造成关节无菌炎症,形成关节积液,使膝关节肿大,严重影响太极拳运动。那么练拳前应如何进行正确的膝关节保护活动呢?正确的活动方式,除了压腿伸筋外,要先用手按揉膝关节和上下肌肉及两侧韧带,然后再做些屈伸运动,也可慢慢的下蹲一分钟后再起来,反复做三至五次,使膝关节活动三至五分钟,再加上其它活动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绝对禁止把双膝并拢,做膝关节左右旋转活动及内外掏花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方式,违背了膝关节生理结构的活动规律。此种方式对中老年人伤害最大,容易造成半月板损伤和骨关节无菌炎症,引起关节肿大疼痛,有的会使膝关节韧带和肌肉拉伤。因此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热身运动,才能保护好身体各个关节,为练好太极拳创造条件。
除此以外,练拳和练功要顺应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四时令。从中医学角度讲:春天是生发之际,大地回春,阳气上升,万物生长,所以春季是练拳和练功的最佳之季,得气快、练拳进步快,大补阳气。夏季是万物生长的旺盛之时,在这个时节练拳,能使拳艺大长,并且可以出排汗、排毒、养阴补阳,调节阴阳平衡,但要适时、适度补充水分。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在这个季节练拳、练功要以养心、养血、养气为主,不宜大汗淋淋。注意避寒不要着凉,养好肺经。冬季是收藏的季节,是养肾的时节,在这个季节里练拳、练功,切记避免出大汗,冬季的汗与血一样珍贵,冬季又是藏精时节,中老年要禁房事。以免伤及肾阴经。冬季练拳练功,以培肾养气为主。其次就是长夏时节,也就是夏天往秋天的过渡时节,这个时节是养胃时节,在这个时期天气雨多湿重,饮食中适当食用些姜以除湿气。在这个时节不宜在练拳后,洗凉水澡,不宜多食生冷食物,以避免伤及胃气和肺气。
只有这样严格顺应四季练拳和练功,才能达到最佳的强身养生效果。
太极拳属于内家拳。是在意念的支配下,思维与动作,动作与呼吸,在三者紧密配合下,完成太极拳套路的练习。因此,需要习练者,精力集中排除杂念,按照太极拳运动规律去练的同时,要遵循禁忌,方能练好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