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1)绝对卧床休息至少4周,尤其发病1周左右后,发生再出血的危险性最大,应特别注意。4周以内不要下床活动。
(2)脱水剂应用要慎重,因本病系脑表面血管破裂,随着大量强脱水剂的快速应用,脑组织向心性收缩,周围缺乏脑组织支持的破裂血管可能被牵拉,有加重出血的危险。
(3)头痛严重、烦躁不安者,可给非那根、安定、可待因治疗,必要时短期内用安侬痛10~20毫克肌注。
(4)由于血块自溶可导致再出血,故止血药物的应用要维持较长时间,一般7~10天。
(5)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应用异丙基肾上腺素与利多卡因分别静滴,有一定效果,但要注意心功能变化。
②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后期治疗
希望能够帮助你。首先确定的是,你父亲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血液吸收后很少遗留后遗症的,除非病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内发生继发脑实质出血或发生脑血管痉挛导致闭塞性脑血管病,可以遗留神经科体征。而你父亲目前仍有记忆力减退、精神状态差等这些问题,应该和脑挫裂伤有关,尤其是额叶、颞叶挫裂伤可以出现上述症状。有部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因蛛网膜内血液刺激听神经、视神经,或刺激颞叶、额叶也可以出现视力、听力障碍,尤其是你父亲合并有脑挫裂伤,合并上述症状很常见。不知道你父亲脑外伤多久了,如果时间不长,建议行康复功能锻炼,或查查视觉、听觉诱发电位,看看视觉、听觉障碍到底在哪儿出了问题,然后再针对病变部位治疗,效果更好。
满意请采纳。
③ 蛛网膜下腔出血怎么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贵阳市华烽医院主治医师 张少武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
[临床表现]
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情绪激动中或用力情况下急性发生,部分患者可有反复发作头痛史。
(一)头痛和呕吐: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如头前局限某处有定位意义,如前头痛提示小脑幕上和大脑半球(单侧痛)、后头痛表示后颅凹病变。
(二)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有烦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诡妄,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
(三)脑膜刺激征:青壮年病人多见且明显,伴有颈背部痛。老年患者、出血早期或深昏迷者可无脑膜刺激征。
(四)其它临床症状:如低热、腰背腿痛等。亦可见轻偏瘫,视力障碍,第Ⅲ、Ⅴ、Ⅵ、Ⅶ等颅神经麻痹,视网膜片状出血和视乳头水肿等。此外还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道感染等。
[治疗和预防]
绝对卧床休息至少四周。治疗基本同脑出血。为预防可能出现的迟发性血管痉挛,可用尼莫地平30mg,3/d口服或其它钙通道阻滞剂。头痛难忍,药物疗效不佳,又无局限性神经体征者,可行腰穿,一次缓慢放出腰脊液8~15ml,必要时重复一次。经CT扫描或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血肿或肿瘤者,及进作血肿或肿瘤摘除术:如为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者,可直接切除或行夹闭手术,或通过导管向畸形血管注射硬化剂或栓塞物。
④ 蛛网膜下腔出血如何治疗
临床治疗
确诊SAH之后,应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一旦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尽快准备实施开颅夹闭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SAH治疗目的主要是防治再出血、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一般处理及对症处理
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变化,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安静卧床,避免激动及用力,保持大便通畅,可对症应用镇静镇咳及抗癫痫类药物。
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液体入量,防治低钠血症。临床常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也可酌情选用白蛋白。当伴有较大的脑内血肿时,可手术清除血肿以降低颅内压抢救生命。
防治再出血
(1)安静休息,绝对卧床4-6周;(2)控制血压,患者可能因为剧痛导致血压升高,注意去除疼痛等诱因。(3)应用抗纤溶药物,以防动脉瘤周围血块溶解引起再出血,常用药物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等;(4)外科手术消除动脉瘤是防止动脉瘤性SAH再出血最好的办法。
防治脑血管痉挛
(1)维持血容量和血压,必要时予胶体液扩容、多巴胺静滴,3H疗法(高血容量、升高血压、血液稀释)在国外较多用于治疗SAH后脑血管痉挛。(2)早期使用尼莫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3)早期手术去除动脉瘤、移除血凝块。
防治脑积水
(1)予乙酰唑胺抑制脑脊液分泌,或应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药。(2)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行脑脊液分流术:脑室-心房或脑室-腹腔分流术,以免加重脑损害。
⑤ 72周岁老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案蛛网膜下腔出血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其次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颅内肿瘤、血液病、各种感染引起的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颅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还有一些原因不明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经全脑血管造影及脑CT扫描未找到原因者。另外吸烟、饮酒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密切相关。
因为病人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有无高血压、吸烟和喝酒病史,如果有高血压,就要考虑是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出血造成的,要治疗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做颈部B超看看颈动脉的情况。
(魏麟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魏麟 http://weilin0325.haodf.com/
⑥ 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烧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一般多见于继发性,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你提供的病史不全。请补充一下检查结果:
1、CT检查仅能提示蛛网下腔出血,但是它仅是表面现象,有弄清楚其原因。那么脑血管造影或CTA检查是必要的,以排除继发性血管性病变。请问以上两项的结果。
2、如果是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以上两项结果阴性、只需保守治疗。待血吸收即可。
3、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发热首先要排除感染,脑脊液生化常规必要。其次排除中枢性发热。因为出血引起下视丘功能紊乱。体温调节中枢恰在下视丘区,所以考虑为中枢性高热引起。下视丘功能调节紊乱。治疗上无需使用抗生素、加强保护脑功能药物的使用,微扩管药物的使用、一般不超过两周体温可恢复正常。
⑦ 蛛网膜下腔出血如何治疗及注意事项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救与注意事项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生在30-40岁的中年人身上,是一种危险的病症。该病起病前可有单侧头痛 ,动眼神经、视神经、三叉神经损害或癫痫 发作。多在情绪激动与剧烈运动时突然发作。主要是剧烈头痛、眩晕 、呕吐,还可出现背痛、腿痛、烦躁、复视、怕光、怕声响、谵妄或惊厥等症状 ,严重者伴有昏迷 。
急救措施
1.急性期要绝对静卧,避免血压突然增高的各种因素,同时要快速呼叫救护车或通知急救中心。
2.急救时要在患者肩下垫上枕头,使上身和头部略抬高。如果仅使头部抬高而颈部弯曲,则头部静脉血难以回流反而使脑压上升,故需特别注意。
3.如果出现意识丧失,呼吸道阻塞是很危险的。此时应让患者侧身俯卧,下颌前伸,即取昏睡体位 。
注意事项
1.如果病人诉说有容易疲劳 、看东西变黄、眼镜度数不合适等症状,就要考虑这是不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征兆。如果有这样自觉的症状,应尽快求医。
2.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属脑血管异常所致,即使一时止住,也有在数周后再发的可能。因此,应该进行彻底的治疗。
临床表现
1.剧烈头痛伴呕吐,多在活动或用力、激动状态下突然起病,起病早期多有血压升高、心率快、呼吸急促; 2.精神意识障碍:意识障碍常波动性变化是其特点之一,意识障碍恢复后又加重则可能为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缺血等; 3.脑膜刺激征:表现颈部强直,克氏征阳性; 4.颅神经损害:眼睑下垂、眼球外展不能、一侧周围性面瘫、面部麻木、耳鸣耳聋眩晕、视网膜出血和视乳头水肿等; 5.其他神经功能损害表现:一过性一侧肢体瘫痪、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暂时性失语等;
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手术治疗为主)。 2.控制出血。 3.预防和解除脑血管痉挛。 4.防止再出血。 5.降低颅内压。 6.减少脑组织损害。 7.对症治疗及防治并发症。
用药原则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基本用药主要是抗颅高压,抗脑水肿及防治脑血管痉挛,医生可根据患者的个人状况和病情在基本药物中选用或联合用药。对于大多数有颅内高压病人使用脱水剂是重要的对症治疗和抢救措施,其可减轻脑水肿、预防或治疗脑疝,高渗性利尿剂及其用量的选择必需根据病人颅高压和脑水肿的严重程度,心脏功能,肾脏功能等情况适当选择,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应用于严重脑水肿颅高压病人,但需要注意其可能引起“胃出血”的危险。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由于颅内高压会引起血压的反射性进一步升高,用降压药适当控制血压是防止再出血常用的治疗措施。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西比灵等可用于预防脑血管痉挛,但效果难定。静脉滴注尼莫通被认为是有效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药物,但价格贵,止痛药对于剧烈头痛病人是必要的。感染是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必需根据感染的部位、类型等进行处理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和血管畸形。一旦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应及时在当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或转送医院抢救治疗,转送病人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让病人保持头高侧侧卧位,避免舌根后坠阻碍通气; 2.及时清理患者口中的呕吐物,以免误吸入气道; 3.尽量避免长途转送,选就近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治疗; 4.转运前应给予脱水、降压等治疗; 5.运送过程中尽量避免震动; 6.转送病人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7.有随时进行抢救的基本设施。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常因心、肺、肾等脏器功能差而不能耐受“如此打击”,可继发呼吸道、肺感染、泌尿道感染等,抗感染治疗、降温治疗都十分重要。若无禁忌应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动脉瘤,若病人可耐受手术,最好能在病后一周内进行,可大大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和出血复发的危险性。内科治疗用于术前、术后或不适宜手术的病人,其措施应包括:卧床休息四周、尽量减少活动和精神不安、避免用力大便、补充营养、维持水盐和酸碱平衡及以上所列的药物治疗。不论是手术治疗或是内科治疗后,一定要预防再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有:避免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控制血压,另外对可引起出血其他高危因素如:糖尿病、心脏病、肥胖、高血脂、吸烟、过度饮酒等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应及时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调整和控制饮食,保持积极愉快乐观的生活态度,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都有一定的价值。
⑧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
病因病理病机
凡能引起脑出血的病因也能引起本病,但以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病)和血液病等为最常见。多在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时发病。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处,以该环的前半部较多见。动静脉畸形多位于大脑半球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当血管破裂血流入脑蛛网膜下腔后,颅腔内容物增加,压力增高,并继发脑血管痉挛。后者系因出血后血凝块和围绕血管壁的纤维索之牵引(机械因素),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间形成的神经肌肉接头产生广泛缺血性损害和水肿。另外大量积血或凝血块沉积于颅底,部分凝集的红细胞还可堵塞蛛网膜绒毛间的小沟,使脑脊液的回吸收被阻,因而可发生急性交通性脑积水,使颅内压急骤升高,进一步减少了脑血流量,加重了脑水肿,甚至导致脑疝形成。以上均可使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后,再次出现意识障碍或出现局限性神经症状。
病理
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后、血染脑脊液可激惹对血管、脑膜和神经根等脑组织,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反应。脑表面常有薄层凝块掩盖,其中有时可找到破裂的动脉瘤或血管。随进间推移,大量红细胞开始溶解,释放出含铁血黄素,使软脑膜呈现锈色关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如脑沟中的红细胞溶解,蛛网膜绒毛细胞间小沟再开道,则脑脊液的回吸收可以恢复。
临床表现
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情绪激动中或用力情况下急性发生,部分患者可有反复发作头痛史。
(一)头痛与呕吐: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如头痛局限某处有定位意义,如前头痛提示小脑幕上和大脑半球(单侧痛)、后头痛表示后颅凹病变。
(二)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有烦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谵妄,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
(三)脑膜刺激征:青壮年病人多见且明显,伴有颈背部痛。老年患者、出血早期或深昏迷者可无脑膜刺激征。
(四)其它临床症状:如低热、腰背腿痛等。亦可见轻偏瘫,视力障碍,第Ⅲ、Ⅴ、Ⅵ、Ⅶ等颅神经麻痹,视网膜片状出血和视乳头水肿等。此外还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道感染等。
(五)实验室检查:腰穿颅内压多增高,脑脊液早期为血性,3~4天后开始黄变。发病初期部分患者周围血中白细胞可增高,且多伴有核左移。心电图可有心律失常,并以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较多见。4天内头颅CT扫描,阳性率为75-85%,表现为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密度增高,积血较厚处提示可能即系破裂动脉所在处或其附近部位。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诊断较易,如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面色苍白,冷汗,脑膜刺激征阳性以及血性脑脊液或头颅CT见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中积血等。少数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头痛等临床症状不明显,应注意避免漏诊,及时腰穿或头颅CT检查可明确诊断。
通过病史、神经系统检查、脑血管造影及头颅CT检查,可协助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除和其它脑血管病鉴别外,还应与下列疾病鉴别:①脑膜炎: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有一定过程,脑脊液呈炎性改变。②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在产后发病或病前有感染史,面部及头皮可见静脉扩张,脑膜刺激征阴性,脑脊液一般无血性改变。
病程和预后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病程及预后取决于其病因、病情、血压情况、年龄及神经系统体征。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较差,脑血管畸形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较易于恢复。原因不明者预后较好,复发机会较少。年老体弱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血压增高和颅内压明显增高或偏瘫、失语、抽搐者预后均较差。
治疗与预防
绝对卧床休息至少四周。治疗基本同脑出血。为预防可能出现的迟发性血管痉挛,可用尼莫地平30mg,3/d口服或其它钙通道阻滞剂。头痛难忍,药物疗效不佳,又无局限性神经体征者,可行腰穿,一次缓慢放出腰脊液8~15ml,必要时重复一次。经CT扫描或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血肿或肿瘤者,及时作血肿或肿瘤摘除术;如为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者,可直接切除或行夹闭手术,或通过导管向畸形血管注射硬化剂或栓塞物。
预防常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和血管畸形。一旦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应及时在当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或转送医院抢救治疗,转送病人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让病人保持头高侧侧卧位,避免舌根后坠阻碍通气;2.及时清理患者口中的呕吐物,以免误吸入气道;3.尽量避免长途转送,选就近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治疗;4.转运前应给予脱水、降压等治疗;5.运送过程中尽量避免震动;6.转送病人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7.有随时进行抢救的基本设施。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常因心、肺、肾等脏器功能差而不能耐受“如此打击”,可继发呼吸道、肺感染、泌尿道感染等,抗感染治疗、降温治疗都十分重要。若无禁忌应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动脉瘤,若病人可耐受手术,最好能在病后一周内进行,可大大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和出血复发的危险性。内科治疗用于术前、术后或不适宜手术的病人,其措施应包括:卧床休息四周、尽量减少活动和精神不安、避免用力大便、补充营养、维持水盐和酸碱平衡及以上所列的药物治疗。不论是手术治疗或是内科治疗后,一定要预防再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有:避免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控制血压,另外对可引起出血其他高危因素如:糖尿病、心脏病、肥胖、高血脂、吸烟、过度饮酒等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应及时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调整和控制饮食,保持积极愉快乐观的生活态度,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都有一定的价值。
⑨ 蛛网膜下腔出血怎么办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类出血性中风。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由脑底部先天性动脉瘤(约占发病的80%)破裂引起。继发性由高血压性动脉硬化、血管炎或颅脑外伤等引起。负重、摒气等可能为诱发因素。1、除非必要的检查如CT外,一般均应尽可能避免搬动病人,绝对卧床至少4周~~!!2、如果血压过高,应降压,但不宜降得过低,给你个参考值:收缩压150-160mmHg,舒张压90-100mmHg。3、一般有1/3的病人在首次出血后一个月内再出血,所以应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试图阻止雪块溶解,防止再出血!!4、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高达75%,发生的高峰是在出血后第3-14天之间,扩容、血液稀释治疗有助于减轻脑动脉痉挛,可用尼莫地平60mg口服。
接下来就是你最关心的话题:手术治疗。如果是动脉瘤引起的,手术最好就在发病的前3天,或推迟到出血后10-14天。假如病情不是很重(如无症状,或有头痛、颈项强直---就是你上面说的“一碰眼睛就疼,头也不能抬起”,但无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体征---这个体征可以去问你妈妈的管床医生), 在出血后24-36小时内作手术结扎的效果最好,手术中还可冲洗掉被纤溶药物溶解的血液, 可减少继发性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若病情很严重(中到重度瘫痪或者去大脑强直状态),或者发病后数天才到医院,不作急症手术治疗~!!(医生说住院1个星期后才能手术,可能这个是世界级顶尖新技术,我不好评价)上面具体时间我说得很清楚了)。
愿你妈妈早日康复!!
要说你楼下的,不是赚分是什么?说不能问这里的人,你为什么要回答?这里的也有专科医生~~!!能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专科医生能随便回答的么???你凭什么这样说???就因为你得过这个病就能给他指导?
⑩ 蛛网膜下腔出血如何治疗
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方法,分手术治疗和内科治疗两种。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去除病因,对止血和防止再出血很有意义。
因此除病情严重,年龄太大或伴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外,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手术治疗,尤其是脑血管瘤、血管畸形者更为必要。但广大农村或边远山区,由于受医疗技术和设备条件的限制,不能进行手术者,内科治疗仍十分重要。
(1)绝对卧床休息:有资料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第1 次发病后的2 ~ 4 周,复发率和病死率很高,4 周以后复发者大为减少。而凡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如过早活动,情绪激动,用力大便,剧烈咳嗽等,均可导致再出血。所以应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时间一般不少于1 个月,并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精神激动和用力排便,尽量减少探视和谈话。对神志清醒者,给足量止痛药以控制头痛。
烦躁不安者,可适当选用镇静剂,如地西泮10mg,肌内注射。要避免尿潴留和大便秘结。昏迷患者留置导尿管,按时冲洗。大便秘结者,给予缓泻药和润肠药,如果导、开塞露等。
(2)控制血压:血压升高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再度出血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注意控制血压。一般要保持在平时水平,最好不超过20/12kPa,但不能降得太低,以防脑供血不足。在药物选择上,近年来多主张选用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药物。
这类药物不仅可控制血压,还可通过血脑屏障,选择性扩张脑血管,解除脑血管痉挛。
(3)减轻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混有大量血液,甚至有凝血块,影响脑脊液循环,使颅内压增高,患者常表现剧烈头痛和意识障碍等,应积极治疗。一般应用20% 甘露醇250ml 加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或快速静滴,每4 ~ 6 小时1 次,必要时用速尿20 ~ 40mg,肌注,也可取得较好疗效。
(4)止血剂的应用:6- 氨基己酸、止血芳酸是一种抗纤溶药,能够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使纤溶酶原不被激活成纤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保护血管破裂处形成的凝血块,以达防止再出血。用法:将6- 氨基己酸6 ~ 12g 加5% 糖盐水500ml 中静脉滴入,每日1 次,可连用1 ~ 2 周。止血芳酸200 ~ 400mg,加5% ~ 10%葡萄糖500ml 中静脉滴注,每日1 次,或用0.1 ~ 0.2g/ 次,缓慢静注,每日2 ~ 3 次。另外,也可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K 等药物治疗,但疗效多不肯定。
(5)腰穿放脑脊液治疗:当患者剧烈头痛,用一般止痛药难以控制时,可谨慎地采用腰穿放脑脊液的方法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
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患者无脑疝形成。②头痛剧烈,用止痛药疗效不佳,又无局灶定位体征。③腰穿动作要轻柔,放液速度要慢,以防形成脑疝。④若放少量脑脊液后,症状明显改善者,可每隔4 ~ 5天重复1 次,加速蛛网膜下腔内血液的清除和减少蛛网膜下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