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太极拳松腰敛臀的锻炼方法

太极拳松腰敛臀的锻炼方法

发布时间:2022-03-06 17:56:55

‘壹’ 如何做到松腰敛臀

太极拳要求含胸、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松腰不仅帮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固,更主要的是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敛臀则是在含胸拔背和松腰的基础上臀部稍做内收。敛臀时,可尽量放松臀腰部肌肉,使臀肌向外方舒展,然后轻轻向前、向里收敛,像用臀把握身体动作的变化、调整重心的稳定,以及对推动劲力到达肢体各部位,都起着主要作用。太极拳对腰部的要求是松、沉、直。腰部要求“松沉”,是为了“气沉丹田”能够沉得充分,使得上体气不匕浮,下肢稳当有力而又转动灵活。为了防止后背或内凹或外凸,腰部又要求直(有往上顶和拉长之意就能直,腰直就表明这一转动的中轴不弯、不摇晃,中轴不弯、不摇晃地转动,才能使内劲达到支撑八面的灵活功用,而不致偏向一面。偏于前后如俯仰病,偏于左右为歪斜病)。由于全身放松,腰以上的体重自然下沉,其重量全部由腰部来负担,所以腰部必须竖直方能坚强有力,腰杆方能挺得起来。 劳动中的挑担和运动项目中的举重,都需腰杆挺直,才能发挥功效,避免震伤。 太极拳内劲的运转要通过腰脊来带动四肢运转,所以武禹襄的《太极拳论》说“主宰于腰”。腰部要像车轴(轴心)那样地直竖、稳定、圆转、不摇摆、不软塌,徐徐转动来带动内劲和四肢如车轮般的旋转。“车轴两命门,一震摇又转”是指在腰脊旋转时,两侧肾脏也在旋转活动,使肾脏获得锻炼。《拳论》(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又说“腰为纛”,这也是比喻腰部须如古代军队的中军大旗那样的直竖。每势定式时,腰和胯微微松沉,就有助于使动作灵活,重心稳定,使内劲通过腰轴旋转的离心力而推动贯注于四肢尖端。腰部不放松,不正直,臀部就容易过于突出,尾间也就不能正中,对“神贯顶”“力由脊发”都会发生不良影响。《拳论》又说“命意源头在腰隙”,“腰隙”指的是两肾,俗称腰眼,古人认为肾是体内气体的源头,所以陈鑫的《拳论》说“气由肾发”。肾壮则精足、气充、神清、目明、身强,所以《拳论》强调“刻刻留心在腰间”。 腰部动作对健身和技击有极大关系,因此,初学拳时首先要注意腰部的放松,也要注意直和沉。在放松的基础上注意直和沉,可以避免往下硬压和往上硬拔,以致影响腰部旋转的灵活性。任何拳种都注意腰力的运用,腰力运用得当,可以使周身力量集中于一点。太极拳家曾说:“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脚,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摔法的诀窍强调“拧腰变脸”,都说明腰在技击性锻炼上是何等重要。 吴式太极拳做弓步时,虽然上身前俯,而腰和身则必须竖直,即头顶要直贯脚跟,在无形中成一直线,这是“斜中寓直”的一种身法。

‘贰’ 李雅轩太极拳如何松腰

我最近如下练习感觉不错。

练拳前,先练1分钟或几分钟无极桩功,静下来松下来。特别是要静下来。

1. 在盘拳前10-20分钟,并不遵守 太极拳十要“相连不断”

每一动作开始时,慢下来做如下(非常慢):

用意念松胯,松腰,松脊柱,松肩,松胸,松肘。 呼吸深长。
然后,进入做桩功时的状态,凝神,静下来

然后,才开始做动作,用意不用力。李雅轩:"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

如此,

身体很快发热。我发热的感觉: 在18度的地下室一个人静静练拳,开始是穿毛衣。 打了一会,感到全身发热,额头有微汗。 这时,只穿衬衣打才避免多出汗。 但是,我只有特别心静,很慢,很用意念放松时,才有以上效果。
然后,能感觉下丹田的沉的感觉 -- 气沉丹田 (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

2. 发热后,再遵守 太极拳十要“相连不断”。

以上方法的核心是: 每一动之前,一定要“松静”。 不要怕松静的过程慢, 特别一定要“静”后, 才开始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怕慢! --- “太极始于无极”。

这是我试图将李雅轩太极拳精论的精神 和冯志强先生论修炼太极拳的十二个思想的前两个思想(练拳须从无极始,练拳似练桩功)具体化。

--------------

李雅轩谈太极拳内功具体练法:

* 未随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如这样子才能恢复人在未被事物缠绕之前的自然稳静及天生具有的灵感.

* 太极拳的功夫,对气沉丹田这一规则是很重要的。然而太极之气沉丹田怎样可以作到呢?那就必须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

* 在练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绳拴在肩上的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如此当稍待,以俟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

* 出动时,仍用一点点思想上的意思松松的将两臂棚挑起来,以腰脊之力牵动两臂,稳静地出动,将一趟拳演变出来,非四肢之自动也。

* 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

* 在呼吸方面,务须深长,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鼓荡,又要使缓和的动作,趁着呼吸的鼓荡开合,并须要作得自然而顺随,这才是正确的练法。

李雅轩谈检验练拳是否正确的准则:

*找着要领之后,经常练习,不数月便用两臂有松沉的感觉,两肩有些酸痛的情形,这到是很自然的,以后拳意就会达到手上来了。

* 将一趟太极拳形容出来,不是四肢局部之动,练后有甜液生于口中,便是练之得法处,身心已感泰然。如此可坚持日日按时练功,不要间断,以后就会有显着的进步。假如练后口中没有甜液发现,这便是练之不得法,心神未静下来。

*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会沉下去,日久则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如动作不整,整而不松,或只两肩松而腰腹胯背不知如何为松,或肘腕指节等处不知如何为松,或练后掌心无鼓胀之意。此皆因无正宗老师传授,内劲则永远不会有,愈练愈离太极拳远矣。

* 一般学术家多在筋骨肌肉上练些刚柔伸缩的动作,而不是以神、以气、以意为主。如练太极拳只是用这种筋骨伸缩动作为主,那功夫就练不好。如定要兼练些其他的功夫,那势必将身体弄成混浊僵肉的劲道,那在轻重虚实变化上就感应不灵了。

* 我练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软,是找虚无的气势,是找神明的感应;是找莫测的变化,不停留于筋骨肌肉的初步锻炼过程中。我以为,这种大松大软、神明感应、莫测变化妙处无穷,我不以为它大松大软了就不能敌抗对方之来手 .

----------------

李雅轩的徒孙王建业先生 (in “ 松则沉") said:

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放松。

** 首先,从思想上排除头脑中和各种杂念,松心用意,专心一意用意指导自己的行动,让紧张的神经系统放松。

** 其次放松内脏器官,使它们松到位。

** 再次,从头、颈、肩、胸、脊、腹、胯、膝、踝、足、肘、手、筋等逐一检查是否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各个关节是否松活,肌肤是否松柔。

放不松是顽固的,反复出现的。在练拳的过程中,思想上会产生些杂念,神经系统又不自觉地开始紧张,身体的某些部位也紧张僵硬起来,但自己还不觉察。易紧张的部位因人而异,但以肩、胸、腹、腰、胯、肌肤最不容易放松。思想上注意一些,这些部位就放松些了。因此在演练拳架的过程中要有意反复几次检查自己不易放松的部位,当然有明师指点,会更快发现那些不易放松的部位,就像自己的缺点自己不易觉察一样。久之这些易紧张的部位就逐渐自然放松了。当然用意也不要太过,要无过不及,太过又紧张,反而放不松了。这样日日练拳的过程中,反复不断地检查,日日放松,时时放松,克服紧张情绪,放松自身肢体,在练习太极拳架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 “ 松 ” 的滋味。

----------------

松腰的具体功法: 修行随笔---化解人生矛盾的功夫(仲浩群):

** 松腰与否可以检验一下:

不穿鞋,两脚并拢,脚尖抵住门板,鼻尖贴平滑的门板下划,人体下蹲;

两手不扶任何东西,脚尖也不上翘,你能蹲下来,再原样站起来就算松腰到位了。

当然,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修炼松腰的功法。

平时练松腰的时候,可以降低一点要求:

两脚分开,不贴门板站;功夫深了,你再慢慢缩小那个距离就行了。

彻底的松腰,是不容易的;然而,低层次的松腰还是有办法校验的:

两手举过头顶,仿佛直插云霄似的,而后两手沿着天边划一道彩虹;脊背像刺猬一般卷曲着,节节放松下来,两手触地,再将两手按在大地上。

注意,校验的时候,两腿并拢,两腿绷直。

如果你的全手掌能轻轻松松按在大地上了,你的腰算是松了一些了;如果不能的话,你赶快找你的太极拳老师去。

老师可以给弟子如下法松腰:

弟子如上法弯腰已毕,一身舒适了,而后,老师便以蕴含着外气的空心掌,自上而下,反复拍击弟子的脊背。

拍击的时候,腰部可以用大一点的松沉劲拍打,腰部以上,就不能用大劲拍打,只能用小小的劲了。

老师的意念可以深入身体里面去,仿佛深入进了宽阔的草原,深入进了深邃的湖泊。

松腰的诀窍在于松尾闾。

尾闾真松了,尾闾便能微微转动了,就像鹿尾巴似的,或是像乌龟尾巴似的。

松尾闾之难,比起松腰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开后胯的难度比开前胯的难度更大,因为松开骶骨是极为艰难的。

前胯开了,打坐就可以双盘了;

后胯开了,腰就差不多松开了。

腰松到家的标准是炼精化气能自动自如进行,到了这时候,练功者的身体便深入无漏之境了。

松腰到了极值了,腰部能够像肚皮一样松软如意地动弹了。

问题在于,我们自以为是的松腰还不能说是真松腰了,包括一些大师级别的人物也是如此的。

真正松腰了,他的身心状态一定会非常好。

朱先生师承的是汪永泉先生,其功夫突飞猛进的分水岭就是在他明白松腰诀窍的时候....松腰看似简单,实际不然,全身有一处不通的话,你松腰也是松不到家的。

实际上,形体的松本质上是在神意气层面上进行着的,形体之松只是表现于外的一种现象而已。

----------------

那么怎么来松腰呢?

此功就是诸多小诀窍、小功法中重要的一种,是一种全身锻炼的便捷方法。据闻,师傅要练此功时,总是借故把身边的徒弟支走,自己偷偷练,由此可见此功受到练家的何等珍视。

此功是全身的运动,能调理周身气机,所以对治疗全身各处的疾病都有神奇的效果。练此功,还能尽快排除各种练功反应、纠治因练功不得法而造成的种种不适。

基本要领是:面壁而立,两脚并拢,重心落在前脚掌上,两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内,周身中正,脚尖顶着墙根,会阴上提,两肩前扣,含胸收腹;全身放松,安静片刻,让思绪平和。

然后腰向后放松,身体缓缓下蹲,下蹲时头不可后仰、不可倾斜,要放松地下蹲,腰后突下蹲。可守下丹田,肩部放松前扣(向墙的方向前扣);尾闾前扣,命门后突。注意后背脊柱要一节节卷着柱逐节放松往下蹲,象猫儿一样,弓着后背下蹲,膝盖尽量不要超出脚尖等要求,同时注意全身放松,把注意力放在腰背部及尾闾部;彻底蹲下后尾闾可用力前扣一下,然后再缓缓上起;上起时,注意用百会上领,百会处好像有一根细线向上轻轻拽着脊柱逐节升起、抻动、拉直,如此为一次。练功时只要使精神专一于形体动作,使之合度即可,无其他特殊意念活动。初学者可以先在脚后跟垫本厚书,这样可降低蹲墙的难度。可以每天把书撕掉几页,渐至撕完,蹲墙就慢慢合度了。

蹲墙的三个阶段。将蹲墙功作为一个独立的小功法来锻炼,根据其功夫层次由易到难,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 初始阶段。刚开始,有很多人做不到完全合度,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两脚的姿势和距离。脚尖可以先离开墙,离多远以尽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如年纪大或行动不方便的同志,可以两脚尖高开墙根,两脚分开,以降低难度。甚至还可抱住树、床架,拉住门把手等支撑物往下蹲。一开始,动作不标准不要紧,关键是要坚持。年轻的身体健康的同志,则应尽量按标准的姿势蹲。刚开始时可能比较困难,没等蹲下去,就会往后倒,碰到这种情况,就要精神高度集中专一,并加意念“一定成功”。每次下蹲30个为一组,每天蹲一组以上,多多益善(现在有的同志一次或一天能蹲数百,甚至上千、上万个,收益颇大)。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随着周身各部气的充足,尤其是脊柱、腰部松动程度的提高,就能顺利下蹲、上起了。此时就应转入第二阶段的练习。

二、 熟练阶段。此阶段在两脚并拢,脚尖抵墙能完成蹲墙动作的基础上,应注意“形松意充”,体会周身气机的升降开合,同时增加蹲墙的次数和时间。

三、 提高阶段。按标准姿势能轻松自如地完成整个动作后,就不应再盲目追求数量(即蹲墙的次数),而应加大难度,提高质量。加大难度的方法如下:

赤脚蹲墙。...

背手蹲墙。...

‘叁’ 练太极拳怎样松垮松腰

你好,建议先活胯、束腰,再求松胯、松腰吧。
在拳架练习过程中,试问能否做到这些:
1. 腰胯活
每一动作有外形运动之前,先由腰里启动。即腰里先微微转动,然后躯干,然后四肢,然后手脚。举例:比如由杨氏太极由起式转为左捧,先要有腰胯里的微微一动,甚至仅仅是意动,这一动是向右转动,以此动带动躯干手臂变为右抱球,而后腰胯微微左转,变左捧式。

2.腰胯固定(束腰)
腰胯不仅要活,还要稳固,能够定的牢,所谓练武不练腰,到老一场漂。否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举例:左捧式出,如果左臂接对方的扶按,腰胯要能定住,用腰胯而不是手臂抵抗对方的推力。这里没谈化劲,只谈能否抗住力。化劲是有了基本功以后的事情,就像谈松胯松腰之前,腰胯要会动,能定一样。

这里腰活、内动,是太极最基本的东西。正确理解了,太极就到了新的层次,向门里走,不理解,就永远在手脚上做文章,难以取得实质进步。
至于松胯松腰,是有了功夫以后的状态,不需要刻意找,一动一静都符合。想要松腰松胯,先让腰胯灵活起来,强壮起来吧。
现在很多人一练太极就往松的路子上走,不是不可以,但是这个松是太极的最高境界。在达到最高境界前,人难免犯各种紧、僵。不要紧,既然无法完全避免,索性就研究它。没有松就没有紧是不?
一点个人体会,难免偏颇,仅供参考。

‘肆’ 太极拳如何松腰

初学太极拳需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练手,第二阶段练腿,第三阶段练腰。第一阶段主要是最初要学会用手将弧线画圆画准;第二阶段手上弧线画得较熟练后重点练习腿功,使腿上不断长劲,慢慢练出一点上轻下稳的功夫;第三阶段则是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开始学练用腰。这是学练太极拳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练太极拳登堂入室的重要阶梯。

腰是太极拳的核心,也是修炼太极拳的关键,是太极拳技击的真正玄机所在,因此,腰部训练非常重要。

正如拳谚云:“形意拳、八卦步,太极腰。”又云:“打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学习太极拳之难,最难的就是对腰功的理解、领会和把握。那么腰该如何去练呢?

腰部要放松,松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等都放松,逐步改变腰部的自然弯曲状态。达到站立时腰部伸直乃至后突;坐时腰部伸直乃至前塌。伸直时不要硬挺,而是上下牵拉,好似各脊椎骨轻轻重叠在一起,古谓“形如九曲球”,就指放松的脊椎而言。

(一)站庄松腰法

全身松静站立,两脚踩气分开,呈后八字;两膝微屈下蹲,膝不过足尖;髋后收,使大腿根之鼠蹊部成空虚之三角;腰部命门穴向后突,尾闾下垂呈似坐非坐状;尾闾尖指向两脚跟连线之等边三角形之中点,同是调裆提会阴。全身身形按前述要求,松膝微内扣,踝放松,足平铺,手抱球或合十,置腹前、胸前均可。要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意念收向命门,吸满气,微微向下一坐,同时腰放松,可反复进行3?5个呼吸。每次站半小时。此法不仅能松腰胯,亦为松尾闾之捷法。

(二)转胯松腰法

周身中正站立,两脚平行分开,略宽于肩,两手叉腰,适度下蹲,躯干与大腿成钝角,膝不过足尖。髋关节放松,以尾闾骨为动点带动髋部划圆。以此活动腰部之关节、肌肉、韧带等。习练久久,腰胯不仅能平转划圆,而且要能立转划圆即转“立圈”,甚至能转平、立相合之“混旋圈”。

(三)面壁蹲墙松腰法

面壁而立,全身放松,周身中正,两脚并拢,脚尖顶墙根,两肩前扣,含胸收腹,鼻尖贴墙,腰后突下蹲,头不可倾斜,如此反复。初练者脚尖顶墙下蹲有困难,可以稍离寸许,两脚分开平行站立下蹲。每次下蹲30为一组,每日蹲一组以上。待熟练后,鼻尖可离墙下蹲;再进一步可将腿蹲平后耗时间。此法不仅可以松腰,而且可以治疗练气功出偏造成的多种不适,为古不传之秘法。

‘伍’ 如何学太极拳的七大松垮方法

太极拳的七大松胯方法

一、缩胯

如果你想要练好太极拳,就一定要首先懂得练习太极的缩胯方法。

缩胯是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而不是屈胯凸臀。缩胯在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

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盘稳如泰山,并为后半部分进攻发劲提供足够的动力矩。

在太极拳的很多招式中,都需要练习这种方法。

缩胯运用于揽雀尾的按势后推,及如封似闭、倒撵猴、海底针,或是其他弓步转为半马步的动作中。

二、落胯

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体向上领劲(即虚灵顶劲)。

落胯要沉稳,要与脚蹬腰发协调顺达,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在稳固的下盘支撑下将劲道作用于目标上,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

武当太极拳,太极拳怎么练,太极拳的松垮方法

落胯是是一种能够让你感到放松的招式,它并不是随随便便简单的一个动作。

因为技巧无论多高,摆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仍会习惯本能地去顶。然而进入松透的落胯境界,外力进来时不是被吞入身体,而是被轻松化掉。

太极拳名师林文涛先生应邀在广西钦州太极推手辅导站教学中说: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落胯用于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中。

三、坐胯

坐胯是在落胯的基础上,臀部再加点下坠的意思。臀部下坠的时候注意胯仍保持下落,不能挺出去。

坐胯时要立身中正,臀部肌肉、胯骨自然下垂,膝盖要朝着脚尖的方向微微项一点儿,实脚脚尖有回扣之意,体悟下肢在放松状态下的对拉。要领做对了,脚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会有沉胀的感觉。

太极拳名家陈微明先生教授太极推手时指出:化劲首以松腰坐胯,以腰松沉之转动为主。坐胯用于揽雀尾、搂膝拗步等动作中。

四、塌胯

塌胯与顶头同是太极拳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从作用上说它与沉劲、化劲、发劲等关系密切。

太极拳名师张义敬先生在《太极拳拳理传真》一书中谈到塌胯时说:“太极拳多用弓箭步,初练塌胯,后腿髋关节必然紧张,很不自然,这正是不松的缘故。”

弓箭步的后腿膝关节应微屈,膝关节僵直不对,但弯曲过多髋关节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这真是说来容易做时难。

弓箭步后腿粗看似直非直,其实胯根撑开而松沉,后腿似弓膝微屈。松腰塌胯,目的是求得髋关节的灵活,特别是求得在立身中正下身体的灵活。

小腹是人体重心所在,所谓气沉丹田、松腰塌胯、开裆、沉气等等说法,都不过是在强调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

在髋关节灵活之后,再加以腰部的旋转自如,才有可能化解对方的来力,求得安稳不败。一般化劲功夫不好的人,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塌胯训练,是髋关节未能松柔灵活的结果。

弓步先落胯,后塌胯。塌胯时腰背部、臀部肌肉放松,胯骨自然下垂,胯骨与脚底涌泉穴形成弹弓势。

太极拳名家林墨根先生在四川省太极推手教练员学习班上说:发劲时松腰塌胯,对方就跌出去了。塌胯用于揽雀尾的按势前推,及搂膝拗步、撇身捶等动作中。

五、开胯

这里说的开胯,不是广义的开胯,而是狭义的开胯,是指左右两胯的对拉松开、膝盖外展。胯的对拉松开是以意气带动形体,是胯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内藏匀劲的搠松,不是松懈式机械的拉开。

开胯后,其势产生一种既沉稳又灵活的弹力,与意念一起形成整体劲。开胯发劲时应是瞬间爆发的,不宜延时僵滞。开胯用于单鞭掌、扇通臂等动作中。

六、合胯

合胯是指组成胯关节的各部分向命门穴至会阴穴之间聚合,与腰和腿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做好合胯能使身势整体稳固,若合胯与意、气、劲合理配合,必然使根基如泰岳之稳固。合胯是从外向里合,不是胯关节自身的紧缩和僵死。

合胯发劲时应是瞬间爆发的,不宜延时僵滞;合胯化劲时则慢些,合至对方来劲化净即可。合胯用于打虎势、弯弓射虎等动作中。

七、转胯

转胯是指前脚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沿水平方向由内转外或由外转内的状态,常用于进退行步时中间过渡的提脚动作,或直劲转横劲或横劲转直劲的动作中。

若是行步时转胯,则以胯领起虚脚提起迈出,前实脚转胯的幅度,以后脚跟、后脚掌、后脚趾先后提起离地为准,转多了会使身势歪扭而影响重心,转少了则提脚不自然,要周身协调,实脚沉稳,虚脚轻灵。

拳谚说“腰胯微转鸟难飞”,既强调了腰胯在技击发化劲时的重要性,也说明了部分动作最终的劲力是由身体单侧作用到目标上的。在完成技击过程中,胯关节为了协调整体动作的完成,必须做出相应的转胯动作。

‘陆’ 太极拳中如何松腰松胯

太极拳明师林泉宝先生在《武当太极拳行功心悟》一文中讲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前有一伙强盗在江河中抢劫客船财物,并把所有船上的人捆绑其手脚后抛向江中,船上许多人会游泳但均因手脚被困而溺死,唯有一人用海豚式游泳自救而生。通常我们习惯于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这些姿势都是以手脚的动作来游划,而豚泳是以身体的扭动来前进的,可从不依靠肢体的动作。虽然游泳和太极拳并无直接的联系,但这个故事对我们练习太极拳强调“以身领手”,以身法来统帅太极拳走架揉手,是有一番启迪的。太极拳的所有动作,初级时是以手领手,也就是以手指挥整个太极拳运动;然后是以身领手,就是身法主宰全身的运动,每一招一式,一切运动之主宰皆由胯节指挥。太极拳名家郑悟清先生曾经有这样的比喻,以此说明胯在太极拳的重要地位。他深入浅出地说:木偶戏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当木偶在舞台上表演各种动作时,都是用台下演员的手来指挥,演员的手拉得越好,木偶表演得越精彩。太极拳的胯动作也是同样道理,一切动作的变化莫测全依赖胯的动作。以胯根为主宰,牵连发动全身运动。通俗点说,通过用意不用力方式使胯骨部位的收束、开张以及旋动整合起来,带动周身骨骼联动出击,化节节分开,发节节合拢,就是这样依靠胯部运动来发力传劲。譬如出右手,而不是右手要出击,乃是由胯裆(裆是指会阴部分和两大腿根内侧)把手击出。再如要收回右手,也是胯裆把它收回来。收与放全凭胯间。又如推手练习,对方用手封住我的左手并向我中心发劲,而我虽然被对方封着左手,但我的胯裆己转换,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不进则己,如进必使其落空,因为我的身法己经改变,重心也变了,并相机得势用劲使对方失去重心跌出。

太极拳名师张志俊先生在《太极技击功夫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一文中谈到腰胯时说:“太极拳理日‘不得机不得势时,腰腿求之’。我认为这里少了一个字,应该是‘腰腿间求之’。腰腿间是胯,其位置格外重要。脚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膝盖送到了胯上,松胯便可在刹那间将力量送到腰部。不能松胯将会瞬间断劲,功亏一篑。会松胯可卸掉对方来力之一部分乃至一大部分,降低了自身的重心,使下盘稳固,为裆走下弧创造了条件;可加大腰部转动的幅度,便周身协调;松胯是形成浑元之力的必要条件;松胯有利于调整身法、步法、得机得势使下肢运行变得轻灵”。本人基本认同张志俊先生对松胯的看法。

松是太极拳的灵魂,整个放松功夫最难练的部位应是中、下盘,就是胯、膝、踝。尤其是胯,因为胯是一般人习惯承载力量的地方,可能是倚赖骨盆大的缘故吧。大多数人用胯吸收身体上半身的重量,再加上姿势种种毛病,所以部分人练成腰酸背痛,脊椎受伤。通常胯放掉的力量会跑到膝盖上,若膝盖没有放掉从胯转移过来的力量,就容易损伤膝盖(即为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较大又较为复杂的关节),进而阻碍练功的深入。因为膝关节受伤后,轻则影响走路行动,重则需要找医生治疗,练拳行功难以真正心静体松,专心聚神。如果进一步把膝盖力量放掉,转移至踝(又称踝关节,由胫、腓两骨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就进入落地生根的阶段了。对技击功夫颇有研究的太极拳名家松绪金先生说:对于太极拳推手、散手而言,一是借人之力;二是借地之力。要练到胯松透的境界,才能把膝盖力量通过踝关节、涌泉穴放入大地。

对于初学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说,欲练松胯就先要明白胯的部位。在生理学上所谓的胯系指股骨上节,大腿的折叠下陷处。换句话来说,我们通常把腰和腿之间的部分叫做胯,胯关节由骶髂关节、髋关节、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联合、耻骨联合、骨盆等部分组成。练松胯的重点之一是体悟摇臀荡胯,所谓摇臀是以臀部一侧胯关节为圆心,以骨盆为半径的旋转动;荡胯则指弧线提胯和弧线落胯运动。放松骶髂关节对加速松腰起到重要作用,行拳时从大腿根部放松,注意操练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这样达到开活两胯的作用。如果练拳时真的松开胯,尾闾就如一个钟锤,向左偏时左胯落,同时右胯荡起,既而有右胯落时尾闾己经靠过来了,由胯带动全身直至手指、脚下涌泉。放松腹股沟和会阴穴、松腰敛臀(亦俗称塌腰)对松胯圆裆亦起到较大作用。另外注意放松胯关节和放松臀部、腰部的肌肉,不能死顶骨盆,夹僵胯部。松胯起码要达到二个目的:一是轻灵,通过胯关节的肌肉韧带合理收缩舒张,胯关节的各骨关节能灵活转动,不产生辅助肌肉韧带做负功的现象。二是松腰沉稳,通过松胯更好松腰,以身带领肢体内外运动,恰到好处的使意气劲合一,能使身体协调完整,松而不懈,沉而不僵。

对形体而言;坚持科学、系统的锻炼,长期活动可使胯范围诸如骶骼关节髋关节等关节软骨增厚,肌腱、韧带增粗,在骨附着处直径变大,胶原纤维量增加,从而提高胯关节的抗拉能力及稳固性。通过放松伸展性练习,即可使参与关节运动的原动肌力量得到增强,又可使对抗肌的伸展性提高,与此同时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在力的作用下伸展,增大了关节的灵活性,提高了关节的运动幅度,太极拳运动的重心变换离不开胯关节的有效活动。

对修炼太极拳内功而言:以胯裆为主宰的行拳练功,使之以身领手。引动腹内的太极轮转,支配了很自然的逆腹式呼吸,一系列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连绵不断,皆由此而成。阴阳、虚实以及丹田呼吸全赖胯裆之运转,在外是拳架、揉手(亦俗称推手)的练习,在内则是丹田的运转,最后练就心意合一,由丹田统帅整个身体的运动。劲力的基础在脚下,起动能的来源是腰胯。胯根是轴心,带动各关节进行运动。裆劲转圈由外达内,由内达外,浑然一体。

裆圆胯撑(中级阶段)和松胯活裆(高级阶段)这二句话,似乎不难明白,但如何练到位却是不易练好的。为了让太极拳爱好者有利于体悟松胯,在这里借杂志园地抛砖引玉,把自己多年的练法与经验粗略整理,供同道参考,本文运用举例指杨氏115式太极拳,兹简单介绍以下:

一、缩胯
缩胯是由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缩胯在从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盘稳于泰山,并为后半部分进攻发劲提供足够的动力距。缩胯用于揽雀尾的按势后推、如封似闭、倒撵猴、海底针,或是其它弓步转为半马步的动作。

二、落胯
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落胯亦叫沉胯,太极名师孙以昭在《杨式太极真功》一书中说:“沉胯之法,在于先抽胯,其方法是如出左步时,左胯微向后抽,同时右胯微向前挺。反之亦然。这样不仅可使步子大小一致,而且抽胯后再向下落沉也极为容易,做时注意肩与胯合即成。做到了松竖脊柱,松腰沉胯,就能做到上下成为一个整体,即周身一家,劲起于脚跟,主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骨,就能上下两膊相系,下于两腿相随,开合有致,收发有心了。”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体向上领劲(即虚灵顶劲)。要落胯沉稳与脚蹬腰发协调顺达,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在稳固的下盘支撑下将劲道作用于目标上,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落胯应是放松境界的层次,而非表面姿势的技巧。因为技巧无论多高,摆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仍习惯本能去顶。然而进入松透的落胯,外力进来不是被吞入身体,就抑或是被轻松化掉。太极拳名师林文涛先生应邀在广西钦州太极推手辅导站教学中说: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落胯用于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

三、坐胯
坐胯是指在落胯的基础上,臀再加点下坠的意思。下坠的时候注意胯仍持着落,胯不能挺出去。坐胯时立身中正,臀部肌肉、胯骨自然下垂。膝盖要朝着脚尖的方向微微顶一点儿,实脚尖有回扣之意。要体悟下肢在放松状态下的对拉,要领做对了,脚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会有沉胀的感觉。太极拳名家陈微明先生教授太极推手时指出:化劲首以松腰坐胯,以腰松沉之转动为主。坐胯用于揽雀尾、搂膝拗步掌等动作。

四、塌胯
塌胯与顶头悬同是太极拳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从作用上说它与沉劲、化劲、发劲等关系密切。太极拳名师张义敬先生在《太极拳拳理传真》一书中谈到塌胯时说:“太极拳多用弓箭步,初练塌胯,后腿髋关节必然紧张,很不自然,这正是不松的缘故。”弓箭步的后脚,膝关节应力微曲,但弯曲过多,髋关节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但膝关节僵直也不对。这真是说来容易做时难,对于初学考者的确是非师指难明的事。粗看后脚似直非直,其实胯根撑开而松沉,后脚似弓膝微屈。松腰塌胯,在求髋关节的灵活,特别是在立身中正身体下的灵活。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所谓气沉丹田、松腰塌胯、开裆、沉气等等说法,都不过是在强调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在髋关节灵活之后,再加以腰部的旋转自如,才可能化解对方的来力,安稳不败。一般化劲功夫不好的人,大多是没有终经过严格的塌胯训练,髋关节未能松柔灵活的结果”。运用弓步时前落胯,后塌胯。塌胯时腰背部、臀部肌肉放松,胯骨自然下垂,胯骨与脚底涌泉穴形成弹弓势。太极拳名家林墨根先生在四川省太极推手教练员学习班上说:发劲时松腰塌胯,对方就跌出去了。塌胯用于揽雀尾的按势前推、搂膝拗步掌、撇身捶等动作。

五、开胯
它不是指广义的开胯,而是狭义的开胯,是指左右两胯的对拉松开,膝盖外展。胯的对拉松开是以意气带动形体,是胯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内藏匀劲的绷松,不是松懈式机械的拉开。开胯后,其势产生一种既沉稳又灵活的弹力,与意念一起形成整体劲。开胯发劲时应是瞬间爆发的,不宜延时僵滞。开胯用于单鞭掌、扇通臂等动作。

六、合胯
合胯是指组成胯关节的各部分向命门穴至会阴穴之间聚合,与腰和腿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做好合胯能使身势整体稳固,若与意、气、劲合理配合,必然使根基如泰岳之稳固。合胯是从外向里合,不是胯关节自身的紧缩和僵死。合胯发劲时应是瞬间爆发的,不宜延时僵滞;合胯化劲时则相机慢些,合至对方来劲化净即可。合胯用于打虎势、弯弓射虎等部动作。

七、转胯
转胯是指前脚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沿水平方向由内转外或由外转内的状态,常用于进退行步时中间过渡的提脚动作,或在直劲转横劲一或横劲转直劲的动作。若是行步时转胯就是以胯领起虚脚提起迈出,前实脚转胯的幅度以转至后脚跟、后脚掌、后脚趾先后提起离地之时为准。转多了会使身势歪扭而影响重心,转少了则提脚不自然,要周身协调。实脚沉稳,虚脚轻灵。拳谚说:“腰胯微转鸟难飞”,既强调了腰胯在技击发化劲时的重要性,也说明了部分动作最终的劲力是由身体单侧作用到目标上,在完成技击过中,胯关节为了协调整体动作的完成,必须作出相应的转胯动作。

八、旋胯
旋胯是指虚脚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沿立圆方向由下转上的状态,用于横向行步中间过渡时的提脚、收脚动作。譬如云手、十字手等动作。旋胯就是以胯领起虚脚提起横向移步靠拢或迈出,虚脚旋胯的幅度以旋至脚跟、脚掌、脚趾先后提起离地之时为好。旋多了会使身势变形而影响重心的稳定度,旋少了则提脚不顺。要周身协调,实脚沉稳,虚脚轻灵。

九、脱胯
脱胯是指髋臼和股骨头好似脱开一样的感觉,故有“胯松欲脱”之说,常用于右左分脚、踢脚、蹬脚等动作。太极拳的起脚击打动作主要是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的髋关节来完成,又有胯关节周围的韧带、髂骨股韧带、耻骨囊韧带、坐骨囊韧带等和腰肌、腹肌、盆带肌、大腿肌等辅助完成,不同的脚打动作是一个复杂的协调工作。踢脚或蹬脚时把部分注意力放在脚尖或脚跟,以脚的末端上领,这样做法可以减少胯关节的支配意识,无意间就把胯关节放松了。还要做好整个身势的虚实变换,若能配合丹田内气发放则效果更好。

十、提胯
提胯是指实脚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向下松沉,同时虚脚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向上提起,形成上下相争的松胯状态。用于提手上势、金鸡独立等动作。提胯利用上下折叠的劲道,能较好的传递地面反座力,达到借地之力又借人之力来打击对方。

十一、送胯
送胯亦俗称跟胯,指对应前脚膝关节前面的胯部向前挺出。应意念命门穴把胯侧前送去,或者想着骶骨托起胯关节向侧前推去,有如太极拳名家叶大密先生所说:“尾闾如行舟之舵”的意思。此时注意放松会阴穴和腹股沟、膝关节,让腰、胯、腿的肌肉、韧带恰到好处。送胯前脚是虚脚有虚脚的用法,是实脚亦有实脚的用法,目的是基本相同的,但中间过渡动作不一样。由胯将劲力传达至腰部,以爆发内劲将对方击打、发放,如果在送胯动作做成缩胯(除了用于引化的缩胯之外)会使胯关节本身及附着在胯关节上的腰、大腿的某些肌肉、韧带出现负功,将起于脚的部分气力在胯关节处被抵消或改变方向,错失机会和势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击打、发放效果。恰到好处的送胯,是得机得势的表现。送胯用于斜飞势、白蛇吐信、边化边发的动作等等。

十二、抽胯
抽胯是指左胯部或右胯部用意向前送出一点(但是不能着意用力向前挺),同时髋关节向上翻的松胯状态。有如水泵抽水吸上之意。抽胯能把虚脚从脚跟、脚掌、脚趾很自然的带起离地,用于进、退行步的虚实转换。

十三、扣胯
实脚的胯根内收,俗称扣胯。扣右胯时如把右手拇指放在右腿腹股沟,拇指就会有被胯含咬的感觉,故有老师称“扣胯”为“咬胯”。实脚胯根内扣能带动虚脚掌、虚脚趾离地(虚脚跟先由实脚转胯带动离地),比如用于掤手上势与揽雀尾中间的过渡动作,单鞭掌与提手上势中间的过渡动作等等。初学者扣胯的常见毛病是凸臀,扣胯的的要领是胯根内扣时,放松腹股沟,放松臀部和腰背的肌肉,做到含胸拔背、垂臀,放松大椎穴往上领,同时放松腰背、臀部往下沉。扣胯时,实脚沉稳,虚脚轻灵。

以上介绍了十三种松胯状态,便于习拳者在盘拳架、练推手时对号入座自查。这个动作哪个势是否松开了胯?太极拳特有松活的感觉是否良好?起落犹似猫行的太极步包含落胯、塌胯、转胯、扣胯、抽胯、送胯等,多练太极步,练好太极步,对于体悟松胯很有帮助。十三种松胯状态中,落胯、塌胯、转胯、扣胯较为重要。

太极拳是门内家拳,有看得见的形体动作,亦有不易观察的内功运行。腰胯在太极拳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如何具体运作,用文字词句来描述表达,其准确性的难度是很大的,故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由于本人掌握太极拳技艺有限,文字整理水平亦有限,恕有某些细节内容文不达意。所以说练拳者在聆听了明师的指教讲解后,还得在明师的同意下,用手抚摸一下明师示范动作松胯时骨、肉、皮的变化,这样学法心中有数,比较明白。要想活胯首先从松柔入手练起,对于成年人学练太极拳,由于胯骨、胯肌肉、胯韧带钙化变硬,所以相对青少年来说,中年、中老年人不易把胯松开,二、三年时间能松开胯,己经算是较快的了。除了盘拳架、练推手之外,还要在明师指教下练些抖松胯骨肉、平圆立圆转胯的辅助功法(注意的是不要误练成扭胯翘臀的舞蹈基本功),提高支配胯部灵活运动的意识与能力。但是真正的松胯仍在用意,不用拙力。

‘柒’ 练太极拳如何敛臀

你好,敛臀如何做描述起来似乎比较复杂。我们不妨反过来分析,太极为什么要求敛臀,其目的是避免初学者翘臀。
翘臀通俗讲就是撅屁股。为什么要避免翘屁股呢?因为这样人的腰胯部位就会位置不正,导致后腰部位紧张。紧则僵,腰胯的活动能力因此而受到限制。太极讲“腰如车轮”,车轮顾名思义,能围绕车轴灵活运转,充分说明腰部灵活对太极技法的重要性。还没做动作,因为翘臀的毛病而导腰部运转不顺畅,可见太极为什么要避免翘臀。
由于翘屁股,身体脊椎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凹陷处,对于身体力量的传导不利,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身承受大的压力或重量,腰部的凹陷处必然导致局部受力过大,不仅不利于承重,甚至容易导致受伤。举个实际例子:肩挑重物的挑夫,有没有人撅着屁股走路?抱着小孩的母亲,有没有人翘着臀的?
让我们回到敛臀上来,敛臀其实是意念上臀部微微收紧而视胯部固定在正确的水平位置上,令后腰椎略呈“拱形”,这样有利于腰部的力量传导,同时由于胯部保持水平,而腰胯灵活利于转动。
对敛臀也要正确理解,要注意过犹不及。很多人一听说敛臀就拼命向前兜屁股,导致走入另一个极端,胯部前翻得厉害,也限制了灵活性,同样是错误的。

说了这么多,不妨总结一下,太极拳对腰胯部动作要求的两个标准:
1.灵活转动不受限

2.稳固支撑抗大力

基于以上标准,推荐您一个可操作的方法,还是举个例子:
开员工大会,一开始每个人都腰杆笔直坐在椅子上,挺胸抬头,精神抖擞,过了半个小时,这么坐的腰酸背痛,开始要么靠在椅背上,要么人有点打弯。就说这打弯的人,胸部一打弯,其实暗合了道家虚心实腹的道理,后腰略弯,其实已经敛臀。说白了这就是太极的道理,打太极的人,没有刻意站得挺直的,一举一动,都保留着身躯的弹性。
要注意这里的打弯,其实是脊椎略微一躬,不能躬的过分,是意念成分居多,身躯微微调节。不要忘了还在开大会,坐得太散漫不好(偷笑)。
这里提一下太极里的“收谷道”,俗语就是肛门收紧。收谷道,其实也就是尾椎略内收,是为了形成有利灵活和承重的拱形。但也要把握尺度,不能一定说收谷道,就拼命收紧肛门,须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一点点就够了,甚至只需要微微动意就可。

练太极要练得中正大气,不可练得小家子气。如果又勾勾腰,又是肛门紧张,人怎么看都小家子气。所以要重意不中型,把握尺度,别做过了。
一家之言,难免偏颇,不过来源于自己的经验,供您参考。

阅读全文

与太极拳松腰敛臀的锻炼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锻炼身体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623
豆腐泡的制作方法简单视频 浏览:139
膝超伸和小腿外翻最简单的矫正方法 浏览:131
萨克斯的演奏方法是什么 浏览:731
电脑的检测方法不一样吗 浏览:476
电子烟的使用方法以及图片 浏览:319
速达的使用方法 浏览:999
收集视频的方法 浏览:164
如何判别实数方法 浏览:989
关闭小米手机的默认卡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84
打结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246
什么是巧用修辞方法写作文 浏览:719
如何消除内向的方法 浏览:12
空气开关怎么调节接线方法 浏览:596
蜂蜜醒酒方法怎么吃 浏览:591
怎么样把脸瘦下来的最快方法 浏览:590
二胺的使用方法和用量 浏览:585
外驱力训练方法 浏览:278
针织裤子的横档的计算方法 浏览:45
和氏羊奶食用方法 浏览: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