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我柯南里基德最常用的魔术徒手变玫瑰花(急用)
没有,但是我找到这个:
大卫穿越长城
美国超级魔术大师科波菲尔表演的魔术--穿越长城,长城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魔术师是不可能采用钻洞,挖墙来达到魔术神奇的效果,唯有采用魔术的障眼法。让我将这套魔术的表演过程描述一下,也许你可能明白一二。魔术师从木梯登上一个靠墙的舞台,四周立刻围上白布,灯光起,白布上出现魔术师的身影,这时木梯悄悄地移掉,通过大吊车吊到长城另一边,在魔术师从长城钻出来后,木梯靠上去,魔术师从木梯下来。注意我为何大量描述木梯呢?原来机关就在木梯上,木梯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刚好能容下魔术师。其它我不说了,你明白了吗!
卡车消失
超级魔术师大卫把一辆巨大的卡车,开到舞台X,用巨大的铁笼罩住,等观众看清楚后,铁笼外面罩上白色幕布。然后请观众手挽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把白色幕布团团围住。不久,白布从上倒下,卡车消失了。在观众眼前消失了!原来,卡车里装了很多人,幕布下来的时候,观众上台,在观众围圈的过程中,车上的人下来,和观众相对,灯光照出了他们的影子,台下的观众以为是上台的观众的影子,其实是里面人的身影。卡车上其余的赶紧把铁笼与卡车连接,铁笼是可以活动的,在幕布降下的同时,灯光改变,铁笼和里面的人全部收到了车里,卡车被一个巨大的起重机吊到了舞台上方,观众只看见上台的观众手挽手围成一圈,卡车不见了。这个魔术和穿越长城,遮盖自由女神以及遮盖飞机的魔术方式非常接近。但是没有钱是表演不了的,要花很多很多钱来搭建舞台和做道具。
锯人
超级魔术师大卫 “锯人”是魔术史上令人惊讶不已的传统节目之一。表演时, 表演者让他的助手们把一个长方形木箱抬到一张桌子上。箱子的上面和四周均可打开,向观众交待以后,一位女助手躺进箱子,将头和脚露在箱子两端的小孔外面。于是,表演者拿起锯子,把箱子连同女助手一锯为二,在锯缝中再插入两块板。现在可使箱子的两部分互相脱离了,观众们看到女助手的脚在动、脸在笑。 “戳穿西洋镜,一点不稀奇。”原来,参与表演的有两名女助手,第二名助手事先早就躺在桌子里面了。这位人们看不见的女助手可通过箱子底部的翻板把腿伸进箱子,使脚露在箱外,而当着观众的面进入箱子的女助手却把腿曲了起来。
还有一个锯人魔术,是大卫改装了的,因为不能老表演被识破了的魔术,这回是一个女助手哦!不过这个箱子可以往下凹下去,女助手睡上去以后,屁股陷下去了,腰也陷下去了,魔术师在合拢木板的时候,在女助手的腰上面插了一块钢板,然后他拿电锯开始锯,锯到钢板就停下来,头和身子被锯开了,其实没有锯到啊!
空中悬人
超级魔术师大卫会飞,他可以让一个女助手悬在空中,一上一下,什么东西也没有支撑。可以把腿变得不见。他可以吗?当然可以!他是这样做的:他自己一定会穿一身黑色的衣服,带黑色的手套,这是一个伟大的魔术师不能不这样穿的,为什么这么穿呢?因为可以遮掩。魔术师把助手(穿一身白色的连衣裙),平放在空中,有几个脚架支撑,他一个一个脚架去掉,最后只剩一根柱子,其实其他的脚架根本就没有用,只有这个柱子连在助手身上,助手的背上有钢板,很容易固定。在这个时候,魔术师让助手上上下下,还不算稀奇。可是其他的助手居然把最后一根柱柱也取了,可这个女助手还浮在空中,怎么回事呀?巧巧一定会这么问!原来魔术师在其他助手拆最后一个柱子时(他有时是用一个扫帚代替钢柱,其实里面也有钢,要不然怎么撑得住嘛!),魔术师两只手臂上各有一根钢条,插进了女助手背上的机关里,靠魔术师的臂力,把女助手支撑起,观众看呆了。呵呵!巧巧没有力气,可以把洋娃娃浮在空中呀,试一试,很好玩哦!你也可以让洋娃娃飞起来!
神出鬼没的一杯水
表演者拿起一个纸杯,从一个大玻璃杯往纸杯里倒水,将纸杯中的水再倒回一点到玻璃杯。以表明这一切都是真的。然后把纸杯放进一顶帽子,帽子事先已作过交代。突然表演者想起什么来了;他从胸袋里摸出一个装水果的纸袋,把纸袋交代清楚,小心地从帽子里拿出纸杯,放进纸袋烟,将纸袋上面提住,用双手慢慢把它提成一团,没有漏出一滴水来,接着把纸团塞进裤袋里。表演者对观众说,他要把弄皱了的纸杯连同消失了的水重新变到帽子里去,说着从裤袋里拿出捏皱了的纸袋,并将它扔进帽子里。这时,表演者故意装作在往帽子里看,并把看到的情况——纸杯如何在复原——告诉观众,然后以很慢的动作,用食指和拇指从帽中取出复原了的纸杯和水,把水倒回大玻璃杯。用手指夹住帽沿,将帽子翻倒过来,倒出来的只有弄皱了的纸袋。帽子是空的,不妨展开纸袋交待一下。作为道具的帽子可向观众借,因为帽子是不做过门的。但纸杯是经过处理的,实际上有二个纸杯,其中一个纸杯的底被剪掉,将这无底杯放进另一个林子。此外再准备二个同样的水果纸袋,将其中包出个事先捏皱后放进裤袋。再准备一个有把的大玻璃杯,杯中盛水,把水倒入二个叠在一起的纸杯,将纸林放进帽子,这时不要马上把无底杯拿起来,否则观众会怀疑;既要拿出来,何必放下去。因此表演者故意装出想起了有个纸袋,把它拿出来向观众出示,然后再去拿出无底杯,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入纸袋,一下子把纸袋弄瘪,放入裤袋。同样也不要马上把预先放着的纸袋拿出来,因此表演者最好眼观众说几句话,接着拿出空纸袋,扔进帽子。以后的过程已不言而喻,不必赘述。
空中飞人
1.在舞台X放两张椅子。2.一个人躺在椅子的X,头脚刚好躺在椅子上。3.表演者则拿一张床单,盖在躺卧的人身上,只露出头和脚。4.表演者念咒时,用脚移开躺着的人脚部那张椅子,而躺着的人,依然不动!然后,将头部的椅子也拿开。但是,躺着的人还是丝毫不受影响,仍然可以随着咒语上升或下降。原来睡着的人的腿是假的,他实际上是蹲着的。明白了吧?
人体三分身
舞台中摆一只立柜,柜门上绘有一个粗线条的人物轮廓,其头部、左右手及左脚处都开有一个洞。表演者打开柜门,请一位女演员进入柜中,并随手关上柜门,这时,女演员面都对着头部洞口,左右手和左脚也各伸出洞口外。表演者指指柜中女演员手足,女演员的手、脚摇了摇,证明她确实在柜里。接着,表演者取二块薄钢刀,—一插入柜腰中处,随后向右边一推,柜中节被分开了,柜中间还能容表演者的一块手帕挥来挥去,以示柜中节确被移开,显然女演负的确被分成三段了。虽然女演员的头、手和脚各分布于三处,但令人惊奇的是,她的头,手和脚还能自如地活动呢!最后,表演者将柜中节推回原处,拨出薄钢刀片,打开门,女演员仍笑容满面地从柜中走了出来。“人体三分身”是一套现代的外国大型魔术。法国魔术家让 ·罗加尔,1982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魔术锦标赛时作了精彩的表演。“人体三分身”它的机关除了道具设计精巧以外。关键是根据色彩学的原理对道具进行绘制,从而使观众产生视觉误差。推开柜中节后,中段和上下段相连的部份看上去很窄狭,似乎人体无法通过,其实它是有一定宽度的。只要女演员腰身苗条,有一定的柔腰基本功,侧身在柜中节是不成问题的。
自由女神的消失
美国超级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表演的魔术--自由女神消失,着实让世界大吃一惊。这一魔术谜底至今仍未能揭示。中国魔术界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一番研究,终于略知一二,但仍未全部破解。大家都明白,自由女神是不可能消失的,消失的只会是我们短暂的记忆,在这里我不可能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表演这套魔术,因为这套魔术耗资几百万美元,国内没有一位魔术大师可以表演。我仅作提示:搭建作为观众席的巨型地板是活动的,它可以与自由女神形成一定角度,由于观众席距离自由女神很远,只要一个小小的倾斜角度,就可足以让自由女神消失。在地板倾斜同时,遮挡自由女神的黑布其实也在同时上升,一切动作都是由电脑控制缓慢运作,观众无法觉察,等黑布掉下来的时候,观众只能看到自由女神上方的空荡荡天空,自由女神也就神奇消失了。
火苗穿巾
表演者右手拿着一块纱巾,左手拿着一只启燃火苗的气体打火机,然后他将纱巾往火苗上一挨,火苗即穿过纱巾顶面。他又把纱巾移来移去,既不曾烧毁纱巾,也没有把火熄灭,颇为离奇有趣。一、表演前,将气体打火机启燃(火苗大小要适中),然后将纱巾从火苗底部一边挨入,并马上用右手来回牵动,这样,纱巾就不会烧坏了。二、由于气体打火机的火苗底都是向上浮起的(与其它火苗不同)。故能穿过薄纱巾上面。因此,只要不断往复牵动纱巾,即可使火苗浮于纱巾上面了。
冻不死的魔术师
超级魔术师大卫把自己关在冰窟窿里,几天几夜,不吃不喝,拆掉冰块后, 安然无恙。冰窟窿用巨大的冰块组成,整个过程由摄像机监控,魔术师身上有医学用的监控器,在外面可以看到魔术师的心跳和呼吸变动。原来在冰窟窿的地板下有个开关,正好够一个人爬上爬下,下面是一个很舒适的小屋,魔术师找了一个和自己一样高的人,先睡在下面大吃大喝,等魔术师冷得受不了,那个人就爬上来,站在他背后,魔术师和他换位,像金蝉脱壳一样,换人。反复这样换,观众看见影子一点也没有变,可是人已经换掉了,怎么会冷的受不了呢?监视仪器也可以看见里面的人的心跳。真正的魔术师正在地窖里喝酒呢!
纸牌魔术
魔术师请一位观众抽一张牌,并在纸牌的任何部分撕下一角,将这一角保存好。然后魔术师把这张牌撕碎、烧成灰,并与火药拌和。另一位观众拿着一根钉子,魔术师请他把火药和钉子装到枪膛里去。接着,他拿过枪,对着墙壁射去。从枪口射出的钉子将被撕碎的纸牌钉在墙上,只是缺了给观众撕掉的一角。将那撕去的一角取来核对,完全吻合。这一奇妙节目的奥秘在于:当魔术师拿到被观众撕掉一只角的纸牌时,同时将另一张纸牌放在上面,也撕掉类似的一个角,他就用这张牌继续表演下去,而原牌由助手拿到后台去了。枪是经过处理的,即魔术师可以偷偷地把钉子重新从枪里拿出来。助手在台后将牌用钉子钉到一小块木板上,这块板用和舞台背墙根同的糊墙纸贴上。墙上有一个孔,小木板从此孔后面椎过去,孔前挂着有线相连的一块墙纸。当魔术师开枪射击时,助手将线一拉,这块墙纸便落到地上,于是小木板出现了,看来好象钉子及纸牌都是射上去的。
戳不破的气球
气球怎么会戳不破呢?可魔术师在观众面前用一根金属针穿刺气球,气球确实不会炸掉。表演者事先对气球已作如下处理:将充足气的气球稍为放掉一点气,然后在气球相对的两端分别贴上一条3厘米长的透明胶带。表演者右手拿针,从上往下在贴胶带处插入气球,从另一端贴胶带处穿出,胶带能使“伤口”不再扩大,因此气球内的气体是十分缓慢地泄漏的。抽出金属针,轻轻弹一下气球,让它在空中飘浮一会,使观众看到它“安然无恙”。当表演者再次把针插入气球时,只听得“啪”一声,气球炸了,因为这次不是从胶带处插入的。这第二次穿刺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气球有了“伤口”,气体在慢慢跑出来,气球就越变越小,所以必须让它炸掉以“灭口”。
还可以用纸筒把长条型的气球裹起来,吹胀后,用毛衣针刺,也刺不破,因为气球在纸筒里也吹不满,试试看!
魔筒取物
表演者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个四方形的筒,正面是漏窗,通过漏窗可以看到里面还有一筒。表演者将外筒拿起,并从各个角度给观众看,然后重新套在内筒上。这时将手伸过去拿内筒,观众通过漏窗可以看见表演者的手。拿起内筒,向观众证明它也是空的。一旦内筒塞进外筒,表演者的手就伸进内筒,取出无数手帕、花朵。最后将外筒拿掉,放在一边,再提起内筒。桌上出现了一盆花。观众是无论如何也发现不了其中奥秘的,因为内筒里有一个用黑色纸板做的管子,由于外筒的内壁涂了不反光的黑色,所以即使将内筒拿出来给观众看时,通过漏窗也发现不了里面外黑色管子。当然,外筒和内筒是不能同时取出来亮相的,所以这两个筒只能轮番出示。二个筒都用薄木屑板做成,黑色管子的下面有个封底,可将两筒及管子直接放在桌子上,也可加一个架空小平台;这样更能避嫌疑,不致使观众想到桌子板里会有什么秘密。如果最后要变出一盆花,则黑色管子不应有底。必须注意一点,即表演时从上面不许有光线照入筒内,否则黑管易被发现,表演前应从观众角度试看一下光线。倘若能在黑管上口内壁粘一个金属片,在这金属片上固定一小块烟火纸,表演一开始就用烟头或蜡烛将烟火纸引燃,产生烟花,既好看又有说服力(表示里面即使有东西。也给烧坏了)。此外,还可变出绸手帕和压缩的圆柱报纸灯笼。而且、可以在灯笼的底部装上微型电池和微型灯泡,事先将它们的电路接通,但用绝缘纸隔开,并让绝缘纸与灯笼上部的提把相连。这样,-旦提起灯笼;绝缘纸便被抽掉,灯笼就亮了起
鸟笼飞遁
魔术师用手拿着一个四方形鸟笼,不加任何遮盖,突然鸟笼不见了。鸟笼由二个金属框架组成,用金属棒相连,看上去似乎这个鸟笼非常结实。实际上这些金属棒是活络的,因此鸟笼可很快倾倒放平。表演者右手的手腕后面有一个皮做的硬袖口,一根强有力的橡筋固定在硬袖口上;橡筋的另一头穿过袖子,绕过背部,从左手的袖口里出来,拿在手里。表演时,将橡筋的末端挂在鸟笼上,双手拿着鸟笼,同时压鸟笼的窄头,双肘张开一个角度,橡筋于是拉紧。只要表演者很快往前压,把笼子推倒,橡筋便立即将拆散了的鸟笼拉进左手袖子里,到达表演者背部。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消失动作,人的眼睛无法及时识破。后来,遁变的东西越来越大,如正在播送节目的收者机、开亮的台灯、盆花、煤油灯等,在这种情况已先用方巾一遮,以便掩护东西消失。大鸟笼显然是不可能通过袖子消失的,它们必须隐遁在别的地方,比如藏到托盘或小魔桌之类的底座里去。但这些底座往往显得很小,人们根本不会想到它们容得下收音机和台灯这样的大件,实际上这些东西是很快解体后消失在底座中的。不过表演这一节目时,观众和演员需保持一定距离,如果距离太近,观众除了看得真切以外,还会听见道具发出的声音,秘密容易被戳穿。
⑵ 中国的功夫都有哪些
中国功夫源远流长上千年,不仅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更因其浓厚的神秘色彩而为中外所瞩目。事实上,中国功夫亦因一代巨星李小龙的一系列动作电影而大放异彩并风行全球,里面所展露的中国拳脚功夫,更受到国际间高度的重视,使中华民族特有的武功推向了世界,成功的打响了中国功夫这块金字招牌。
回溯到中国功夫的起源,从古文献的记载和考古学实物的发掘相印证,在史前时代,人们为了获取生活所需和适应大自然的适者生存条件,因应人与人争、人与兽争,逐渐学会了使用拳打、脚踢、摔绊、擒拿等动作。并且在原始社会里的节庆或祭典仪式中,常有干戚舞、大武舞、弓矢舞、矛舞和角抵舞的活动,这都是搏斗技巧动作所组合成套的运动形式,是以歌舞来显示武勇凯旋,展示荣耀,也是“武术套路”最早的起源。
另外私有制萌芽后,部落间的战争使格斗的技术不断发展,从西汉时期的储具圆雕<格斗>上手,就生动地展现出徒手相博的场景。在激烈的生存博斗,要求一定要有必胜的攻防格斗技能,经过实际演练并能自觉的运用,这就是功夫的萌芽。
中国功夫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称谓,例如在夏、商、周时称为拳勇、手博、相高、角力;春秋战国时称技击、相博、手战;秦汉三国时称武艺、角抵、摔胡、手博、手格、长手等;魏晋南北朝时称武术、讲武、相扑、拳法等;随唐时期称拳捷、试扑、手搏、相搏等;宋朝时称武艺、武技、相搏、手搏、打套子、角抵等;明朝时称白打、使拳、使艺、拳法等;清朝称把式、对力、对拳、武艺;而民国以后称国术、武术、国技、把式、八式、操扁卦、功夫等。
以上称谓虽因时代、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的相异而有所不同,且有的名称除了在古籍中才能找到,一般并不经常出现,但都是代表着中国功夫在历史中的演变及定位。现在我国称为国术,大陆称为武术,国际间最为流行的通称则有中国功夫(Chinese Kung-Fu)、国术(Chinese Kuo-Shu;Martial Arts)、武术(Wu-Shu)等三种。
中国功夫来源于古代人类为了战胜野兽,为了更好的保卫自己以及健身等思想的作用下,运用一些动作,器械等来达到这些目标,并在前人不断的锻练中形成固有的套路,并经过后人的不断修改,不断完善而形成中国功夫。
http://www.xiaoi.com/browseDetail.do?qid=1125009
当前人们提到散打,离不开一人打字,这是我们多年来宣传的成效,应当矛以肯定。不过人们可能又忽视了一个问题,哪就是“精神”上的训练。做为了中国功夫的代表,不能仅仅按照现代体育来训练,应当将我们的精髓加入,哪就是:
一、礼:
练武的人首先是知礼,为了制止打人,而不是为了打人。
二、苦:
练武的人要有吃苦耐劳精神,不仅要练武吃苦,而且要在工作中,生活中,都要有一种心理的承受力。具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三、超越
练武的人,不是一介武夫,而是和绅士一样的。更重的是,还要有一种超越自我的能力。
中国功夫是中国武术和中国气功的一种统称,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人类自身的肢体认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一种特殊的极具价值的体育运动方式。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项运动。它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以生存为主要目的的阶段,战国时代以军事技能为主要用途的阶段,在民间
少林功夫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内功以练精气为主;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身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按技法又分拳术、棍术、枪术、刀术、剑术、技击散打、器械和器械对练等共一百多种。这些套路和软硬功夫,由于年代久远,散失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流传至今的有如下主要套路:
1、拳术
源为武艺之源。少林派拳术有罗汉拳、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少林五拳、五战拳、昭阳拳、连环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圆功拳、内功拳、太祖长拳、炮拳、地躺拳、少林拳、梅花拳、通背拳、观潮拳、金刚拳、七星拳、练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长锤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长关东拳、青龙出海拳、翻子拳、鹰爪拳、护身流拳等。
对练拳术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开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马六合拳、十五合里外横炮、二十四炮、少林对拳、一百零八对拳、华拳对练、接潭腿等。
少林派拳术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势势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在练习少林拳时,不受场地限制,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其风格主要体现一个“硬”字,攻防兼备,以攻击为主。拳势不强调外形的美观,只求技击的实用。步法进退灵活,敏捷,有冲拳一条线之说。在身段与出拳上,要求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进退出入,一切自如。步法要求稳固而灵活,眼法讲究以目视目,运气要气沉丹田。其动作迅如闪电,转似轮旋,站如钉立,跳似轻飞。少林拳分南北两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每派还分许多小派。
2、棍术
少林派棍术有猿猴棍、风火棍、齐眉棍、大杆子、旗门棍、小夜叉棍、大夜叉棍、少林棍、小梅花棍、云阳棍、劈山棍、阴手棍、阳手棍、五虎擒羊棍等。对练棍术有排棍、穿梭棍、六合杆、破棍十二路等。
棍打一大片,一扫一劈全身着力。棍练起来呼呼生风,节奏生动,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克敌制胜,在历代抗敌御侮中,少林棍发挥过重要作用。
3、枪术
枪这古代兵器之王。少林派枪术有少林枪、五虎枪、夜战枪、提炉枪、拦门枪、金花双舌枪、担拦枪、十三枪、十八名枪、二十一名枪、二十四名枪、二十七名枪、三十一名暴花枪、三十六枪、四十八名枪、八十四枪、六门枪势、十枪架、六路花枪、秘授枪谱三十六点、豹花枪等。
对练枪术有枪对枪、对手枪、战枪、双刀对枪、六合枪、三十六枪破法对练、二十一名枪对刺等。
少林枪术有一条歌诀是:“身法秀如猫、扎枪如斗虎,枪扎一条线、枪出如射箭,收枪如捺虎、跳步如登山,压枪如按虎、挑枪如挑龙,两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拦、拿、亢、点、崩、挑、拨,各种用法奥妙全。”
4、刀术
刀是历代重要兵器之一,其中大刀被誉为“百兵之帅”。“刀如猛虎、枪似蛟龙”,刀术的演练一招一式都要有威武、凛烈的气慨。少林的刀有春秋大刀、梅花刀、少林单刀、少林双刀、奋勇刀、纵扑刀、雪片刀、提炉大刀、抱月刀、劈山刀、少林一路大刀、二路大刀、六合单刀、座山刀、六路双刀、八路双刀、太祖卧龙刀、马门单刀、燕尾单刀、梅花双发刀、地堂双刀、滚堂刀、单刀长行刀、五虎少林追风刀等。
对练刀术有刀对刀、二合双刀、对劈单刀、对劈大刀、单刀进双刀等。刀的使用特点是缠头裹脑、翻转劈扫、撩挂云刺、托架抹挑等,并有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顶手,劈、撩、斩、刺似猛虎之说。
5、剑术
剑术矫健、优美、豪放,自古至今流传深远。
少林派剑术有达摩剑、干坤剑、连环剑、太乙剑、二堂剑、五堂剑、龙形剑、飞龙剑、白猿剑、绨袍剑、刘玄德双剑、青锋剑、行龙剑、武林双剑等。
对练剑术有二堂剑、五堂剑对刺、少林剑对刺等。剑诀:“剑是青龙剑,走剑要平善,气要随剑行,两眼顾剑尖,气沉两足稳,身法须自然,剑行如飞燕,剑落如停风,剑收如花絮,剑刺如钢钉。”
6、其他兵器械类
少林武术器械有长的、短的、硬的、软的、带尖、带刺、带钩、带刃的,多种多样,古有十八般兵器之说,近计不易胜数。除上述刀、枪、剑、棍以外,还有三股叉(南方又称大钯)、方便铲、套三环、峨嵋刺、月牙铲、和戟镰、秀圈、方天画戟、双锤、大斧、双斧、三节棍、梢子棍、七节鞭、九节鞭、双鞭、刀里加鞭、绳标、虎头双钩、草镰、“五合草镰、六合战链”、戟头钩、梅花单拐、六合双拐、马牙刺、乌龟圈、双锏、日月狼牙干坤圈、禅杖、大槊、风魔杖以及盾牌、弩等。
7、器械对练及器械拳术对练套路
空手夺刀、空手夺枪、单刀对枪、空手夺匕首、棍穿枪、草镰合枪、梢子棍合枪、刀对枪、双刀进枪、眉齐棍合枪、单拐进枪、双拐破枪、拐子合齐眉棍、虎头钩进枪、马牙刺合枪、乌龟圈合枪、套三环合枪、方便铲合枪、月牙铲破双枪、九节鞭对棍、钢鞭对九节鞭、月牙合枪、月牙合锏、三节棍进枪、方天画戟进枪、三英战吕布、空手夺刀枪、和戟链进枪、三股叉进枪、大刀封枪、三节棍破双枪、峨嵋刺进枪等。
8、技击散打
少林派技击散打有:闪战移身把、心意把、虎扑把、游龙飞步、丹凤朝阳、十字乱把、老君抱葫芦、仙人摘茄、叶底偷桃、脑后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丝缠法、应门铁扇子、拨步炮、少鬼攥枪等。
9、气功
气功是少林功夫的一大类,少林寺流传的气功有“易筋经”、“小武功”、“站桩功”、“益寿阴阳法”、“混元一气功”等。
10、软硬功夫
软硬功夫练法有多种,有卸骨法、擒拿法、点穴秘法、短打手法、各种用药法、救治法等。
武术的分类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和优秀文化遗产。过去曾有人把武术分为南、北两派,或者分为内、外两家。
所谓南派、北派,主要是根据流行于南方的拳术多手法,而流行于北方的拳术多腿法这一特点来区分的。因此,武术界就有了"南拳北腿"之说。
所谓内家、外家,主要是根据《宁波府志》中的"外家者,其法主于搏人?而跳踉奋跃则勇";"内家者,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危则不发"这一记载而区分的。后来,武术界则把少林等刚健有力、窜跳闪躲灵便的拳种统称为外家拳,而把太极拳、形意拳、八极拳、八卦掌统称为内家拳了。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运动获得了很大发展,在逐步挖掘、整理、继承传统武术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编武术长拳运动,近几年又经过研究试点,开展了武术攻防技术的搏斗运动,极大地丰富了武术运动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地开展了武术竞赛活动,使武术运动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旧时以拳种分类就显得很繁杂:以南、北派,内、外家来分类又过于笼统了。因此,根据武术运动全面发展的需要,推动武术运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产生了新的武术分类方法,将武术内容分为如下五大类:
一、拳术类
包括各种徒手拳术,如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背拳、劈挂拳、翻子拳、地趟拳、象形拳等。
二、器械类
短器械:刀术、剑术等。
长器械:枪术、棍术等。
双器械:双刀、双剑、双钩、双鞭、双头枪、单刀加鞭等。
轻器械:三节棍、九节鞭、流星锤、绳标等。
三、对练类
徒手对练:对打拳、对擒拿等。
器械对练:对劈刀、对刺剑、对扎枪、对打棍、单刀进枪、双刀进枪、朴刀进枪、三节棍进枪棍等。
徒手与器械对练:空手夺枪、空手夺棍、空手夺刀、空手夺匕首等。
四、集体项目
各种三人以上的徒手拳术或器械的集体演练。如集体基本功、集体拳、集体剑、集体刀、集体枪、集体棍、集体九节鞭等。
五、攻防技术
攻防技术是两人之间按照一定竞技规则而进行的相互搏击运动。如:散子、推手、短兵、长兵等。
目前流行的这种新的武术分类方法,主要是抓住了各种拳法都离不开攻防格斗动作,各种器械总不外乎古代兵器,锻炼方式也都包括单练、对练、集体练、搏击格斗四种形式等特点。这样分类有利于对各类拳术和器械动作技术的运动规律和原理进行系统地教学、训练和研究,也有利于开展武术运动的竞赛活动。当然,这种分类方法不可能面面俱到,尽善尽美。随着武术运动的发展,武术的分类方法必将进一步地完善化、科学化。
术的"流派"与"宗派"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武术作为一种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它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繁衍了众多的武术流派。当时,由于受封闭性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制约以及经济、文化差异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武术技术首先在某一区域或某一姓氏家族中相对稳定下来,随着后代的繁衍及各种职业武术者的出现,武术技术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其风格特点也逐渐鲜明和成熟起来。
武术流派本是区分拳种技术类别的标志,是由不同技术特点和风格形成的武术技术派别,是武术技术的精华。然而,在武术流派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封建宗法制度和浓厚的宗族观念的影响,加之封建统治者从自身利益出发,扶助帮派,至使武术技术流派蒙上了"宗派"色彩。
"宗派"是私有制的产物,是意识形态观念。从辩证的角度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虽然武术流派曾依附于一定的宗派得以保存,但是它们之间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封建宗派已失去它的政治、经济基础,思想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如今,封建宗派和技术流派已成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如果我们不加分析地一概而论,把武术技术流派与封建宗派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杜绝宗派思想、门户之见,是为了反对思想上的封建宗法残余,以求打破各派别之间长期闭关自守的局面,达到技术上取长补短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日趋系统化、科学化,并逐步由口传身授,过渡到用文字及现代化科学方法、手段传授技术,研究武术技术流派及各拳种、流派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保留原有技术流派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技术流派是必要的。
首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保留现有武术流派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武术技术流派,有助于保存发扬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有助于武技的切磋砾橱;有助于各拳种流派技术、理论体系的完善;促进武术科研活动的开展。只有发展风格各异的武术技术流派,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武术运动中来,促进群众性武术活动的开展,从而不断提高武术运动的技术水平。
其次,从武术技术流派本身来看,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积累、发展形成并延续下来的。随着武术技术动作的日臻完善和规范化,不同流派还会不断出现分化过程。当技术动作发展成较为稳定的技击技术和套路技术时,不同流派又会相对固定下来;再随着各流派的不断分化、合并、发展成许多新的武术技术流派。从历史上看,在继承原有拳种流派基础上,发展创新的事例很多。如:鹰爪拳脱胎于翻子拳;通臂拳脱胎于少林、蝉郎、劈卦;清代陈王庭以戚继光三十二势长拳为基础,取各家拳法所长,经杨露禅等人丰富,逐渐形成了太极拳各流派。新中国成立以来,集查、花、炮、洪、华拳之大成,发展创新了自选拳,并从理论、技术和竞赛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体系,突破并发展了原有拳种的风格,从而形成了新的武术技术流派。
因此,明辨武术技术流派与宗派思想,目的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主,发展新的武术技术流派,这对振兴中华武术,开创武术事业新局面无疑是有益的。
武 德
武德,是指"止戈为武,尚武崇德"的精神。我国古代对"武"的理解是泛指军事行动。《说文解字》上说要"止戈为武",它的意思是要以武禁暴治乱,止息干戈,而求得安定和平。"武"的原意并不是叫人们去"穷兵赎武"而称王称霸,恃强凌弱,怠意杀伤,灭人国家,占人土地,夺人财物,奴役人民。如果那样做的话,就不是"武",而是"侵略"了,侵略是不配称"武"的。"武"的含义是正义,如古代周武王讨伐元道之纣王,死后被溢为"武王";岳飞抗击金兵,死后被封为"岳武穆王飞这种冠以"武"的都是具有赞美和颂扬意义的美称。
近代以来,人们把练习拳脚、刀、枪技艺称为武术,其目的是为了防身和健身,并不是为了欺侮他人。我国武术界历来有一个好的传统,那就是尚武崇德。过去任何一个武术门派中如果出了败类,都要按照本门派中的"家法戒律"历数其罪,毫不留情地清理门户,以警示那些不守武德而干尽坏事之徒。古人尚且如此重视武德,我们今天的习武之人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武德精神。具体地说,我们今天练习武术,其目的主要是健身强体,防身自卫,同时也应具有主持"道义"的责任,比如说为了伸张正义,就应该做到"路见不平,见义勇为"。习武之人,应该是道德高尚的人,心胸开扩的人,有正义感的人,明辨是非的人,遵纪守法的人。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武功高强的人,却不谙事理,粗暴莽撞,遇事说不开,便一时性起,三拳两脚,手起刀落地使人气绝身亡,那将会给个人和社会造成多大的灾难和不幸啊!因此,要求习武的人,都必须充分认识和完全理解武术的正当用途及习武的目的,都必须严格地遵守武德。
总之,武德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从古至今都是习武练功者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我们今天的武德,更应该是在继承传统武德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我们新时代特点的武德准则,那就是要求我们广大习武者在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认真做到"五讲"、"四美"、"三热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既要具有高尚的精神,又要具备过硬的武功,一旦祖国和人民需要时,我们便能立即挺身而出,听从召唤而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力量。
武术的概念和基本属性
武术,也称国术、功夫或武艺,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和优秀文化遗产。它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的和器械的踢、打、摔、拿、击、刺、劈、扎等攻防技术动作为主要练习内容,以功法、套路、格斗锻炼为主要运动形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健身强体、培养意志和提高技击搏斗技能之目的。
武术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及优秀文化的结晶。武术的本质核心是它所具有的技击性特点。武术同时还具有民族性、文化性、艺术性、体育性、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等多种综合性的特点。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它所展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最为朴素、简练、实用、美观的身体活动形式,它是以人体的内在精神气质为基础,强调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高度协调配合,完整统一,从而体现中国传统体育活动注重阴阳平衡、天人感应、身心合一、形神兼备、内外双修的最佳效果。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在其长期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浸润、滋养,深刻地凝聚着中国哲学的智慧,美学的意境,艺术学的神韵,文化学的精神等。历代武术家们自觉地运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认真地阐述武术原理,规范武术技法,力求达到文武相益、融会贯通的程度。如此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影响,不仅提高和发展了武术理论,而且决定着武术的运动特征、功能特征、技术技法的规范合理性,是促进武术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华武术文化的形态和体系,使得中华武术在民族传统文化系列中独具特色,独树一帜,独具生命力,从而使中华武术成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奇施瑰宝。
因此,武术的基本属性应该是它所具有的体育和文化的双重特性。武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而且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宝贵文化遗产。可以说,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武 术 谚 语
南拳北腿,东枪西棍
剑为百兵之秀
以静待动,后发制人
枪为百兵之王,又为白兵之贼
棍为百兵之首
打人千万,不如一扎
刀为白兵之帅
月棍、年刀、一辈子枪、宝剑随身藏
枪怕摇头棍怕点
枪如游龙,棍似旋风
百日袖箭千日镖
不能因辞害其意,不能因名忌其拳
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口
鞭舞一堵墙,拳打一片星
武术讲八法,拳脚要踢打
剑走青,刀走黑
锤槊之勇不可敌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剑是君子佩,刀是侠盗使:
古人制艺,必立一意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花拳锈腿,好看无用
把势、把势,全凭架式。没有架式,不算把势
手似流星眼似电,身似游龙腿似箭
架子天天盘,功夫日日增
遍访师和友,所求是真传
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
内六合,外六合,内外相合益处多
练劲不练力,劲力打拙力
拳讲三术,技、医、艺术
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
练武不活腰,终究艺不高
抬腿轻,落地松,踢起腿来一阵风
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
练功先练桩,大鼎增力量
未学功夫,先学跌打
拳打千遍,身法自现
读书要讲,种地要耪,练拳要想
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练拳千招,一熟为先。练势多年,一快为主
打拳容易走步难
步不活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
动则法,静则型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干坤
先看一步走,后看一出手
打法各家各不同,静如处女瞥如鸿
稳如泰山,静如处女
一步练错百步歪
行礼文静如处女,开拳一动如脱兔。闪展敏捷若雄鹰,进击迅猛象老虎
行家一落眼,便知深和浅。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心乱则意乱,意乱则拳乱
力如千斤压顶,劲似利箭穿革
运动在身,用意在心
形美感目,意美感心
一力降十会,一力压十技
打拳要长,发劲要短
意发神传,心动形随
死力不足贵,活劲最为高
头顶青天,脚抓地;怀抱婴儿,手托腮
根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
一巧破千斤。四两拨千斤
前手齐眉三尖对,鼻尖手尖与足尖
练武先求腿力
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
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踢人
有拳无腿难取胜,有腿无拳难占先
身心一动脚手随,手脚齐到方为全
手去腿不动,打人不能胜。脚踢手不出,打人必负输
拳打三分不易,脚踢七分不难
七分看脚,三分看手
拳技以眼为尊,眼为心之苗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弹腿四只手,神鬼见了都发愁
眸子练得明,打人占上风
料敌在心,察机在目
一见屁股掉,便是戳脚到
拳到眼到,眼到拳到,拳眼齐到,招招有效
拳贵神速,劲发宜促
"攻"字当头,"掩"字为先
主动抢攻,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
柔中有刚攻不破,刚中有柔力无边
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或作纵枪横棍
兵贵神变,势势相连
出其不意攻不备,先发制人不容还,动手犹如鹰捉兔,粘衣发劲急似弹
转身回打,其机在头
后发先至,后发三至,后发后至
以短逼长,以闪为进,以活为主,以速治慢
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
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到;后人发,先人拳
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有人似无人,无人似有人。独练时无敌似有敌,应对时有敌似无敌
先人发,后人至
上步六合手,打不赢就走。上手五花炮,打不着就跑
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
肘不离肋,手不离心
神以知来,智以藏往。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
起如钢锉,落如钩竿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实互用,刚柔相济
拳打三节不见形,见了形影不为能
嵇康《养生论》 名篇千古传
嵇康(公元224-263年)字叔夜,谯郡钅至(今安徽宿县西南)人,魏末着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官至中散大夫,所以人称嵇中散。是当时"竹林七贤"之一。由于他对司马氏篡权不满,为司马昭所杀。他虽崇尚老庄,但有求实精神。着有《嵇中散集》。鲁迅认为他的文章"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所撰《养生论》是我国古代现存文献最早的养生学专着。他之前虽有不少关于养生的论述,但是散见于其它篇章,正式专以"养生"为题的论文,最早的则要算嵇康的《养生论》了。
元气与寿命
嵇康研究了养生长寿学的理论,探索长寿的奥秘。东汉王充认?quot;精气"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嵇康则提出了"元气"的问题。认为生命的物质基础是元气,万物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他说:"元气陶铄,众生禀焉。"这个元气说,后来被医家吸收,明确提出元气是生命之本。认为元气藏于肾,肾的元气强,身体就强,寿命就长;肾的元气弱,身体就弱,寿命就短。所以有医家提出元气存则人存,元气亡则人亡的说法。
神形辩证观
元气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生命活动的集中表现就叫"神"。所以嵇康在《养生论》中反复阐明神与形的辩证关系。指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有形元神就是失去了生命活动的一具僵尸。离开形体的神,是不存在的,只有神附于形,形才具生命力;也只有形体存在,神才能表现出来。所以神和形是相依为命、辩证统一的。但是神表现太过就会消耗元气而影响形体;形体虚衰,神的基础就薄弱,神也因之而衰。正因为神与形是一种辩证关系,所以在养生时既要炼形,又要炼神,使形与神有机统一,寿命才能得以延长。 从一做起
嵇康尤其强调炼神,主张从一做起。切不可以认为"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分以成汤大旱之年的禾苗为喻,那浇过一次水的旱苗,总比一次也未曾浇水的后枯萎。所以应当"守之以一",从一做起,切勿忽视这一次之功。还具体提出了"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日希以朝阳,缓以王弦"、"呼吸吐纳"等养神炼形的具体方法。此外,他也鼓励骑马射箭以炼形体。他赠给他从军哥哥的诗,就是歌颂戎马骑射生活的。诗云:"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搅繁弱,右接忘寻。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看,分把一个骑骏马,穿戎装,挽弓搭箭,在原野疾驰飞奔的英姿,写得何等栩栩如生。他认为象这样服灵芝,咽唾液,沐阳光,赏音乐,练气功、学骑射,就可以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而生命不
子华说六欲 养生实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