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仔猪渗出性皮炎怎么治疗
猪渗出性皮炎是由猪葡萄球菌引起,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和超急性感染。猪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条件致病菌,常寄居于猪的皮肤、黏膜上,当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或皮肤、黏膜破损时,病菌便乘虚而入,导致发病。
一般多发生于仔猪,猪只突然发病,先是仔猪吻突及眼睑出现点状红斑,后转为黑色,接着全身出现油性黏性滑液渗出,气味恶臭,然后黏液与皮屑、污物一起干燥结块贴于皮肤上形成黑色痂皮,外观像全身涂上一层煤烟,手触之黏手如接触油脂样感觉,故称之为“油皮病”。之后病情更加严重,有的仔猪不会吮乳,有的出现四肢关节肿大,不能站立,全身震颤,有的出现皮肤增厚、干燥、龟裂、呼吸困难、衰弱、脱水、败血死亡。患猪常出现全身性皮炎,并可导致脱水和死亡。
剖检病猪全身黏胶样渗出,恶臭,全身皮肤形成黑色痂皮,肥厚干裂,痂皮剥离后露出桃红色的真皮组织,体表淋巴结肿大,输尿管扩张,肾盂及输尿管积聚黏液样尿液。
【防治措施】
(1)本病的预防应注意搞好圈舍卫生,母猪进入产房前应先清洗、消毒,然后进入清洁、消毒过或熏蒸过的圈舍。母猪产仔后10日龄内应进行带猪消毒1~2次。
(2)接生时修整好初生仔猪的牙齿,断脐、剪尾都要严格消毒,保证围栏表面不粗糙,采用干燥、柔软的猪床等能降低发病率。对母猪和仔猪的局部损伤立即进行治疗,有助预防本病的发生。
(3)一旦发病应迅速隔离病猪,尽早治疗。皮肤有痂皮的仔猪用45℃的0.1%高锰酸钾水或1∶500的百毒杀浸泡5~10分钟,待痂皮发软后用毛刷擦拭干净,剥去痂皮,在伤口涂上复方水杨酸软膏或新霉素软膏。对于脱水严重的病猪应及早用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体液,并保证患猪清洁饮水的供应。没有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偏远地区猪场可尝试应用青霉素、三甲氧节二氨嘧啶、磺胺或林可霉素、壮观霉素等抗生素肌内注射,连用3~5天。
‘贰’ 当发现有猪疑似感染葡萄球菌病时,应该怎么办
当发现猪疑似感染葡萄球菌病时,应先确诊。其实,该病要及时隔离治疗,同时要注意对感染猪舍进行综合消毒,加强对其他未感染猪的预防。
1、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尸检改变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FOI病。本病的诊断可根据发病初期及特征性病变(渗出性皮炎)作出,MAS应与皮疹、接触性湿疹及营养不良引起的病毒性皮炎相鉴别。丰富的或皮下组织可用于微生物检查。
注意:本病感染很快。只要一头小猪被感染,它就会在1-2天内到达整个EM窝,病猪必须由专人饲养,各种器具必须与健康猪隔离,病猪圈和走道必须彻底消毒,减少损失。疾病是有条件的病原体,因此,要加强生猪养殖管理,特别是生猪的出生和断奶管理,合理适应饲料,以增强抵抗力,同时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定期彻底消毒猪体、猪圈、猪场,杀灭病原体。
该病主要影响哺乳仔猪,特别是三五天出生的仔猪发病率高、感染快、死亡率高。因此,必须对分娩地和临床母猪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分娩地清洁、干燥、通风,新生仔猪必须将体表粘液清洗干净,放在柔软的FeNO上或草垫上。
‘叁’ 猪葡萄球菌病如何治疗
治疗:(1)隔离病猪,用消毒剂如福尔马林、农乐进行全面消毒。(2)红霉素,每公斤体重4~8毫克,用5%~10%葡萄糖稀释(不能用生理盐水稀释,否则发生沉淀),分点深部肌肉注射。有脓疮的母猪则进行静脉注射。(3)轮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连续用药6日。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