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属中具有致病作用的C、D、E、L血清群引起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主要有败血型、脑膜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三种。其中,以猪的败血型链球菌来势较猛,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对养猪业威胁最大。链球菌呈球形或卵圆形,成双或形成串球珠状,为革兰氏阳性菌,按血清学分,现在已经有20多个血清型,按溶血与否分为不完全溶血(α-溶血)、完全溶血(β溶血)和不溶血(γ溶血)。链球菌多存在动物的鼻腔和扁桃体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外伤以及管理不当引起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均能感染,以仔猪和育肥猪多发。
[症状]
败血型猪链球菌病主要是由C群链球菌引起,患病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1~42.5℃,精神沉郁,扎堆昏睡,不吃食,颈部、腹下、臀部有紫红色斑。死亡快,死亡率高。有的晚上还没有什么症状,早上就死亡。有的病猪便秘或腹泻,尿含血液,皮肤有红斑,呼吸困难,有瘸腿,甚至站立困难、卧地不起,很快死亡,有的转为慢性。脑膜炎型链球菌病,多出现神经症状,阵发性痉挛、惊厥,共济失调、转圈、磨牙。后肢麻痹,用前肢爬行,有的四肢呈游泳状态,昏迷衰竭死亡。淋巴结脓肿型链球菌病由E群引起,表现为咽部和颈部淋巴结发生化脓性炎症,有的引起其他部位的脓肿,形成脓疮,破溃后流出脓汁,现在已经不多见。
[预防]
(1)用链球菌灭活疫苗或猪链球菌Ft117弱毒疫苗,根据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
(2)仔猪出生以及去势时一定要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3)坚持综合防治措施是预防此病的关键,只有加强饲养管理,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以及严格的消毒措施,才能杜绝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4)药物预防,可以在每吨饲料中加入氟苯尼考200克、阿散酸100克、精制土霉素500~1000克、酒石酸泰乐菌素100克,调匀后饲喂,连喂5~7天。
[治疗]
(1)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20毫克,肌内注射。
(2)远征药业的链球绝杀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每天1次,连用3天。
(3)益附清(多种磺胺)每千克体重0.2毫升,肌内注射。
(4)30%安乃近或复方氨基比林,每头猪5~10毫升,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5)2.5%恩诺沙星注射液每10千克体重1.5毫升,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6)50%葡萄糖50~100毫升,生理盐水250毫升,10%安钠咖5~1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1克,混合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7)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万~4万国际单位+链霉素每千克体重1万~2万国际单位,用生理盐水10毫升稀释,混合后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也可以用清热解毒注射液30~50毫升+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万~4万国际单位+链霉素每千克体重1万~2万国际单位+地塞米松每千克体重1~2毫克混合后,肌内注射;30%安乃近5~10毫升+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2毫克+盐酸胃复安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2毫克+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5~10毫升混合后,肌内注射。以上药物也可分点肌内注射,同时应用,每天1~2次,连用3天。
㈡ 猪链球菌病的症状都有哪些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高速发展,不少地方出现了来势猛、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猪败血型链球菌病,对养猪业的发展威胁很大,某猪场保育小猪从5月份起断断续续发生猪只似仔猪水肿病急性死亡病例,到10月份达到死亡高峰,经专家现场观察及实验室检验最终确诊为仔猪败血型链球菌病。
那么猪链球菌病的症状都有哪些?
猪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胞,但有荚膜,为兼性厌氧菌,但在无氧时溶血明显,培养最适温度为37。菌落细小,直径1?2mm,透明、发亮、光滑、圆形、边缘整齐,在液体培养中呈链状。
又有哪些危害呢?
猪链球菌在猪中有较高的流行性,在人类不常见,但病情很严重,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屠夫、屠场工人及农民发病率高,其它人群如运输、清理病/死猪的人如司机等也易感染猪链球菌引起发病,屠宰厂工人咽部可以带菌,他们可表现为健康状态,但具有潜在危险。该病首先在猪群中暴发流行,随后屠宰者及与处理病、死猪有关者等发病,特别是现代集约型养猪更易流行该病。发病时间相对集中在6?8月的高温季节。
作为养猪的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掌握猪链球菌的流行病学资料,对防治有积极的作用,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有效的预防是不宰杀和食用病/死猪肉,对病/死猪应作焚烧后深埋处理,也是防止自然灾害后发生疫情最有效的措施。
(二)切断传播途径提倡在处理猪肉或猪肉加工过程中戴手套以预防猪链球菌感染,对疫点和疫区做好消毒工作,对猪舍和病家的地面、墙壁、门窗、门拉手等,可用含1%有效氯的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喷洒或擦拭消毒对病/死猪家庭的环境应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三)保护易感人群对猪链球菌病进行宣传教育,使生猪宰杀和加工人员认识到接触病、死猪的危害,并做好自身防护。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因此尚不能对人进行免疫预防
㈢ 猪圆环病毒的防治方法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病猪都以死亡而告终。一旦发现病猪应马上淘汰,有时由于病猪的数量较大,难以下手,则要将病猪隔离到距离较远的猪舍内。目前,疫苗尚处在研究阶段,良好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
培育好哺乳仔猪,做到适时断奶,防治黄、白痢病的发生,给予高质量全价的乳猪饲料,使仔猪增强免疫功能,只有强壮的仔猪才能抵抗本病。
第二
重视并加强对常见并发感染疾病的疫苗接种,由于蓝耳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链球菌病等常与本病并发或继发感染,因此,对生产母猪和新生仔猪应接种相应的疫苗,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并发感染,可降低本病的危害,有利于本病的康复。
第三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仔猪舍要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度;②不要将不同来源的猪混群饲养,也不能将不同月龄的猪合并在同一猪圈内;③适当降低仔猪的饲养密度;④重视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减少或避免环境应激因素(温度、湿度、贼风和有害气体等);⑤做好猪场平时的防疫卫生工作,如免疫接种、驱虫、药物防治等,确保猪群呈现健康稳定的免疫状态;⑥合理进行临时消毒和空气消毒,将病猪淘汰后,对其所在的猪圈要进行彻底的带猪消毒,对猪舍要进行空气消毒。
㈣ 猪链球菌如何治疗
猪链球菌病是由几种主要链球菌引起,常表现为猪急性败血症、脑炎、局灶性淋巴结化脓、慢性关节炎及心内膜炎。而仔猪主要是急性败血症及脑炎,部分淋巴结化脓。
【
病原及流行特点
】
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对干燥、高温等都敏感,常川的消毒药可很快将其杀死,对多种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均敏感,但是易产生耐药性,必须交替使用。
猪的链球菌病主要发生在断乳后的保育猪,发病急,死亡率高。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的伤口感染,小猪也可山脐带感染。一年四季可发生,但以
5
-
11
月发生较多。
【
症状
】
急性败血型:仔猪突然发生,体温升到
41
-
42
℃
,全身症状明显,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结膜潮红,流泪,流鼻液,便秘;部分病猪出现关节炎,跋行或不能站立;有些病猪出现共济失调、磨牙、空嚼、昏睡等神经症状,后期呼吸困难,
1
-
4
天死亡。
脑膜脑炎型: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除体温升高、不食等全身症状外,很快表现出神经症状,四肢共济失调、转圈、磨牙、仰卧、后肢麻痹、爬行,部分病猪出现关节炎。
1
-
5
天死亡。
除上述外,还有关节炎型、淋巴结脓肿型等。
【
病理变化
】
急性败血型:以出血性病变和浆膜炎为主,病猪皮肤有紫斑,粘膜、浆膜皮下出血。浆膜腔积液,含有纤维等。鼻粘膜紫红色、充血、出血。喉头、气管充血,有人最泡沫。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和出血。心包积液淡黄色,少数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病程较长可见轻度纤维素性胸膜炎。腹腔有少量淡黄色积液,部分有轻度纤维素性腹膜炎。多数病例脾肿人,呈暗红色或紫蓝色,柔软易脆裂。肾脏多数有轻度肿人,充血和出血。脑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或出血,部分脑膜下水肿、积液。
【
防治方法
】
①
做好猪舍及环境清洁,平时注意伤口处理,外伤可川硫磺软膏涂抹。
②
在常发病的猪场,可注射链球菌弱毒疫苗(冻干苗),每头猪注射量为
2
亿活菌,仔猪在出生后
35
-
45
天注射
1
次。此苗是由
C
型兽疫链球菌制成,可防止仔猪败血型链球菌。注射后
7
天产生免疫,持续
6
个月。
③
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猪舍要进行消毒。
④
仔猪发病初期可用青霉素,每千克体重用
1
万-
2
万单位,链霉素每千克体重用
1
万一
2
万单位:
10
%磺胺二甲基嘧啶
,每头仔猪用
5
-
10
毫升;磺胺甲基嗜咤加抗菌增效剂等。但链球菌易产生抗药性,多种抗菌药须交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