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膀胱肿瘤该如何治疗好
膀胱肿瘤如何治疗?
膀胱癌的治疗以外科治疗为主,按肿瘤浸润深度的不同,分为非肌层浸润和肌层浸润。
非肌层浸润的膀胱肿瘤(Ta-T1期),应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辅以膀胱灌注化疗。灌注方案有多种,常用的有术后每周一次,共8次,然后改为每月一次,共10次,持续一年时间。主要的灌注药物有表柔比星、丝裂霉素、吡柔比星、阿霉素、羟基喜树碱等,效果基本一样。卡介苗(BCG)的灌注效果最好,但其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刺激症状、膀胱挛缩、结核播散等,临床应用较少,适用于高危膀胱癌患者。
肌层浸润的膀胱肿瘤应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该手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是提高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生存率、避免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1G3肿瘤,BCG治疗无效的原位癌,反复复发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单靠TUR或腔内手术无法控制的广泛乳头状病变等,亦可以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对于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不愿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可以考虑行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
晚期膀胱肿瘤可行辅助性的化疗或放疗,化疗以GC方案为主。
㈡ 膀胱乳头状瘤
膀胱肿瘤中,良性肿瘤仅占少数,比例约为10%-20%。床头卡上显示为“膀胱乳头状瘤”是基于临床诊断,并未得到病理确认,这是为了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恐慌。手术后病理检测结果通常需要等待5-7天。若检测结果显示为“泌尿上皮乳头状瘤 低度恶性潜能”或“泌尿上皮乳头状癌 低级别”,且未侵犯肌层,患者仅需在术后接受定期膀胱灌注化疗,并定期进行膀胱镜检查。对于“泌尿上皮乳头状癌 高级别”或非典型病理类型,如鳞癌、腺癌等,则可能需要进行更广泛的手术治疗,甚至有可能切除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