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创意美术疗愈对特殊儿童有何帮助
艺术疗愈法也叫做艺术治疗法,是一种被广泛作运用于特殊儿童的心理治疗法。创意美术疗愈是艺术疗愈里的一种疗法。
那么创意美术对特殊儿童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有很多的家长其实是有一个误区,认为我的孩子语言能力不好,动手能力也不好,也不会画画,上创意美术课肯定没有效果。还有一种想法便是我的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特长,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没有必要上这个课。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创意美术给特殊儿童的好处真的不只是一点点。而创意美术疗愈的对特殊儿童的帮助也早已被中外权威机构和研究者所证实。
首先,创意美术活动能很好的舒缓特殊儿童的情绪问题。
众所周知,自闭症儿童无法参与社交,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出现烦躁、焦虑情况的时候,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来面对,例如撞头,撕扯自己的身体,拍手等等。
特殊儿童之所以出现此类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释放或表达自己的当下的情绪,只能用我们所认为的不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而时间久了他们会发现这种方式可以引起周围的人的注意,是有效的。如果我们不及时的改变或者转化,这种不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便会在无意中得到强化。
所以,对于这类还不会自我管理和控制情绪的特殊儿童,需要通过创意美术活动来释放和管理他们的情绪,他们关闭了“正常的沟通大门”,那我们可以给他再开“一扇心'窗”。
其次是创意美术对特殊儿童认知理解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
例如,很多特殊儿童分不清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如果单纯的卡片式教学,即便说一百次,特殊儿童也不一定记住。
但如果放在创意美术的课堂里,可能是做一个方形或者圆形的餐盘, 涂上喜欢的颜色并沿着边线剪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灌输和强化三角形或正方形的概念,远比拿卡片告诉儿童这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好得多。 也能更好的让儿童理解形状的概念。
创意美术对特殊儿童语言的刺激有不一样的效果,不仅可以增加语汇量,更能增加特殊儿童的主动语言。在创意美术的课程设计上注重和生活相关的题材,有助于特殊儿童联系生活,增强理解。
我记得有个星妈在一天的创美课堂上和我说,老师我儿子今天看着墙上他自己的作品《秋天来了》,说:“妈妈,秋天来了。”创意美术课程设计贴近生活,能让特殊儿童主动联想、思考、观察,进而刺激其主动语言,提升理解能力。
创意美术活动还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让孩子学会思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创造性活动有助于改善特殊儿童行为刻板、缺乏思考的现状,而大部分的特殊儿童在一定程度上都缺乏思考,喜欢按照固有的模式来学习和生活,久而久之,思想行为越来越刻板,儿童越来越拒绝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要改变更是不易。
通过创意美术活动,培养特殊儿童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孩子进行思考活动,有助于帮助孩子减少刻板行为。比如一次制作披萨的课堂上,除了画出圆形的披萨之外,还要自己动脑筋在披萨里加入想要吃的食物,最后把披萨分成若干份,同老师和同学分享。这其中涉及到的内容有大小、形状、数量、食物的种类、还有社交等,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Ⅱ 艺术治疗艺术治疗的适用范围
艺术治疗是针对发展迟缓、情绪障碍、自闭症、多动症及有生理或心理创伤经历的儿童的一种治疗方法。医院就诊时,多动症儿童和自闭症儿童是主要的群体,而有创伤经历的儿童则多由社会机构进行辅导。治疗方式因儿童问题的不同而变化,治疗师需根据儿童的特殊需求、情绪、兴趣等,鼓励其接触多样艺术材料和活动,从而发现内心世界,并最终实现治疗目标。
在儿童成长初期,音乐治疗和舞蹈治疗可作为辅助手段,只要儿童能听到声音、活动四肢即可。绘画治疗通常在儿童具备抓握能力、能操作美术工具时开始,一般建议从3岁开始(特殊情况除外)。戏剧治疗的时间相对较晚,但同样有效。
在美国,多种以治疗为导向的艺术教育课程被广泛实施。帕雷塔心理学家指出,这些课程旨在发展手部操作技能、动作模式、社交沟通能力、环境控制能力、观察力、环境识别、想象力等。台湾师范大学健康中心和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分别开设了儿童绘画教学和小学音乐教学,充分证明了艺术在教育中的治疗价值,艺术活动能弥补其他学科的学习,帮助学生以有趣的方式学习,并健康快乐地成长。
艺术教育的理论基础在于,相信儿童通过音乐、绘画、捏陶、书法等创造性、表达性艺术活动,即使不采用心理学治疗方式,也能够达到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有创伤经历的儿童。通过创作作品回顾和整理过去的创伤过程,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促使儿童心理上趋于完善。
艺术治疗又称艺术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一种。一般心理治疗多以语言为沟通、治疗的主要媒介,而艺术治疗特色最为鲜明,主要是以提供艺术素材、活动经验等作为治疗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