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吃药和喝药哪种说法比较正确
如果生病了,需要服用的药,说吃药;如果是想死服毒,就说喝药。比如说一个人喝了药,就是说这个人喝农药死了。
Ⅱ 正确服用药片的方法是什么
多喝水,我刚才吃胶囊也是 卡在喉咙那里了,把我吓了一跳,但是我又想是胶囊,胶囊要化的,过不了1分钟自己化小了,我又喝水就下去了。祝你身体健康
Ⅲ 吃药时应该采取什么姿势
不仅吃药的姿势有讲究,而且喝水的多少也有讲究。
吃药时应采取站立的姿势,当人直立时食道呈垂直状态,有利于把药物送到胃里。
吃药时应采取站立的姿势,当人直立时食道呈垂直状态,有利于把药物送到胃里。
相反,
如果采用卧位则不利于药物下行到胃。若病情允许,卧床患者尽量坐起来吃药,且吃药后不要立即卧床。
如果吃药时姿势不当、不喝水或喝水太少,药物停滞在食道内,会使药物崩解溶化,若是氯化钾、硫酸亚铁等刺激性药物,还会引起食道溃疡、食道炎,甚至食道出血。
相反,
因此,不仅要站着吃药,而且要多喝水才安全(喝200—300毫升水为宜)。
建议吃药前先喝一口水湿润下食道,然后把药放在舌头靠近咽喉部位置,再用温开水或凉白开一口咽下。
因此,不仅要站着吃药,而且要多喝水才安全(喝200—300毫升水为宜)。
Ⅳ 正确服药有什么方法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取站立位,先把药片放入口内,然后喝上一口水,稍把头向上仰并做吞咽动作,药片随水经食管而顺利进入胃内。胶囊外壳是用明胶做的,遇水能产生一定黏性,干吞最易附在食管内壁,还因胶囊比水的比重小,在水中是上浮的,故吞服时头部不宜上仰,否则送服的水吞下而胶囊仍卡在食管中,如把头部向下略前倾,这样较易吞下。待药片吞下后不要马上躺下,隔5分钟再喝一些水。这样服药可以促进吸收,提高疗效,并能减轻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Ⅳ 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有哪些
肠溶制剂: 肠溶制剂是一种在胃液中不崩解,而在肠液中能够崩解、吸收的一种制剂,将药物制成肠溶制剂是为了满足药物性质及治疗的需要。因为许多药物在胃液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分解失效或对胃黏膜有刺激性;还有的药品只有在肠道中才能够更好地吸收。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就在这些药物的外面包上一层只能在碱性肠液中溶解的物质——肠溶衣。因此,在使用兰索拉唑肠溶片(恒坤®)、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开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罗丹®)、红霉素肠溶片等药品时,不可将药品掰开、嚼碎或研成粉末服用,应整粒吞服。
口服颗粒剂: 对于抗生素颗粒剂例如阿奇霉素颗粒(罗欣快宇)、头孢羟氨苄颗粒(韦卡®)、伊曲康唑颗粒(罗宣®),只可用温开水冲化后,立即服用,不可长时间放置,因为抗生素在高温和水溶液中,容易分解降低疗效。
Ⅵ 药片怎么吃才正确
宁波女子吞了片药,食道灼伤不能吃饭!
药片怎么吃?吃完后又该注意什么?
许多人可能都没细想过这些问题。
近日,在北仑区人民医院,30岁女患者小阳(化名)用自己的惨痛经历给大家敲响了警钟。由于吃药不拘小节导致食道灼伤,小阳要接受起码一个月的治疗,期间只能进食流质。
吃药不当致食道灼伤
小阳是本地人,前阵子因为妇科病就医,医生给她开了一种名叫多西环素的药片,这是治疗妇科感染的常用抗生素之一。
前天晚上本该饭后吃药的,小阳忘记了,直到临睡前才想起来,她就着一小口水把药片给吞了,之后就躺下睡觉了。次日一早醒来,发现胸口有点痛,吞咽也比较困难,于是到北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
药片如无特殊说明不宜嚼碎服。如果是中央有刻度的药片,可沿刻痕掰开服用。而控释、缓释、肠溶的药片,不能掰开吃。这些药片被掰开后,药效释放加速,难以达到长效的目的。胶囊类药物如果光吃药粉,有效成分会被胃酸破坏大半,导致药效减弱。
忘记服药则不宜下次吃双份。疗效未必加倍,毒副作用肯定加倍,对肝肾会有一定的损伤。如果是一天服用一次的药物,当天补服即可。如果是一天服用数次的药物,发现某次忘服后,如果接近这次的服药时间,可补服,如果接近下次的服药时间,不需补服,下次正常服用即可。
吃完药片最好坐或站一会儿,如果感觉药片没下去,最好再喝一些水。
最后,提醒广大市民,二级和三级医院均要设置药物咨询窗口,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患者拿到药后,有不明白怎么吃的,可以去问一问专业的药师。
Ⅶ 如何正确服药
服用药物常见的错误方法有哪些?
药,你吃对了吗?吃药有讲究,这个不能随便吃。有调查显示,我国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因“吃错药”而入院治疗的。日常中很多人不知道正确的服药方法,还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服药错误的危害性。其实,“如何吃药”是很重要的,如果服用方式、服用量、服用时间不正确,都可能影响到药效的发挥,甚至出现不良的后果,下面就是常见的服药误区。
复方药和复合药,你知道他们的区别吗?
每个人都吃过药,但是能分清“复方药”和“复合药”的人却不多。
通常情况下,带有“复方”字样的药物指的是处方中的主药,比如复方碘溶液,是由碘和碘化钾组成,但是起治疗作用的是其中的碘,碘化钾只是起到增加碘溶液的作用。
从上面介绍大家可以看出,“复方”和“复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用药的时候要严格区分,以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Ⅷ 服药时间的正确方法
人体的一些生理功能或病理现象呈明显的昼夜节律。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很多药物的作用和毒性、不良反应与人体的生物节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一种药物的同等剂量可因给药时间不同,作用和疗效也不一样。根据时间药理学,选择最适宜的服用药品时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各类药物的服药时间。
高血压
人类血压存在明显的昼夜波动特征。早晨 9:00-11:00 急剧上升,白昼处于较高水平,下午 4:00-6:00 又上升,而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凌晨 3 时达最低值,在早晨清醒前又开始回升。故心脑血管疾病在早晨发生率较高。
一般以夜间血压比白天血压下降幅度 ≥ 10%-20% 表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呈双峰一谷型,称“杓型血压”。若夜间血压下降的趋势变小,全天血压曲线趋于平缓,夜间血压下降 < 10% 表示昼夜节律异常,称“非杓型血压”。
1. 杓型血压
上午 7 时和下午 14 时两次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吻合,此时降压效果最好。不宜在睡前或夜间服用,以避免血压于夜间的睡眠中过低导致组织灌注不全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老年人。
2. 非杓型血压
却应于晚间睡前服药。钙通道阻滞剂和 ARB 类药物于早晨或晚上服药对 24 h 平均血压的作用相同,但晚上服药可更有效地降低夜间平均血压,进而有助于非杓型血压向杓型血压的转化;
糖尿病
胰腺的胰岛β细胞每日分泌胰岛素约为 50 IU,其分泌有节律,清晨始升高,午后达高峰,凌晨跌低谷。因此,清晨给予低剂量的胰岛素,可达到满意效果。上午 8 时可口服作用强而持久的降糖药物,使药效与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规律相适应。如甲苯磺丁脲早 8 点服药后 0.5 h 血糖下降幅度明显大于 18 点给药者。
磺脲类降糖药(格列本脲):通过刺激胰岛细胞产生降糖效果,口服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饭前 30 分钟服用为宜。
双胍类降糖药(二甲双胍):等通过促使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起到降糖效果,因此宜饭后服用。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等在小肠内竞争性抑制糖苷水解酶,使饭后血糖升高的幅度减小,因此,只有进食同时服用才能产生治疗效果。
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急心绞痛和心脏猝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高峰时间均在上午 6:00-12:00。因此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早晨服用生物利用度大,半衰期长,并更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关节肿胀,僵直和握力下降等症状,以早晨最为严重;而且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节律呈昼夜节律性变化,血药浓度峰值一般在清晨 7-8 时,谷值则在午夜 0 时。所以最好在早晨服用激素类药物。故糖皮质激素均选用早晨 7-8 时给药,短效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等每日 1 次。长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隔日 1 次。
抗癌治疗
肿瘤细胞在上午 10 点生长繁衍最快,而正常细胞则在凌晨生长最快,因此肿瘤患者用药的最佳时间为上午 10 点。这时进行化疗,用药最省,效果最好,不良反应最小。
晚期疼痛严重的癌症病人,使用止痛药的时间也有规律;人的痛觉以上午最为迟钝,而午夜至凌晨最为敏感,故止痛药以夜晚临睡前服用效果更佳。
哮喘
由于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分泌水平及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等因素存在生理性昼夜波动,因此哮喘多在深夜或凌晨发作。故多数平喘药以睡前服用为最佳,此时哮喘者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反应最为敏感。
β 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等可采取晨低、夜高的给药方法:早上 8 点口服 5 mg,晚 20 点服 10 mg,可使该药的血浓度昼夜保持相对稳定,并在清晨呼吸道阻力增加时保持较高的血药浓度。
而氨茶碱则不同,其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它在早晨 7 点左右服用效果最好,毒性最低。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需要补充葡萄糖酸铁、亚铁等铁剂,对胃肠道可产生刺激,必须在胃酸作用下才宜吸收。所以宜在胃酸分泌最活跃的时候用,晚间胃酸分泌最高,故晚 20 点服用最佳,吸收率比早 8 点高,疗效延长 3-4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