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遇到地震正确的自救方法是怎样
遇到地震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自救方法:
一、家住平房
尽量保护头部,如有可能,可以冲出房屋外到空旷的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固家具下暂时躲避,再伺机快速转移到户外安全处。
二、家住楼房
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坚固的桌下或床边;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储藏室等。震时要注意,迅速关闭电源、火源,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躲到外墙边。
三、住在高楼
平时选好柱子多、开间小的地方作为临时避震场所。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打不开要蹲下,抓牢扶手。
四、在学校
正在学校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有组织地迅速撤离教室到安全的地方。避震时,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重要的是,学校平时要经常组织地震应急演练,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确保做到快速有序撤离,有备无患。
五、在公共场所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踩踏或挤到墙壁、栅栏处。如果是在超市、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处,要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如果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要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听从工作人员指挥,震后有组织地撤离。如果是在行驶的车内,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驾驶员迅速停车到安全地带,并拉手刹安全制动。
六、在户外
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
要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等。
以上内容参考 禄丰市人民政府-【安全课堂】地震时要运用正确的自救方法
⑵ 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密集和建筑物集中的地区尤其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地震灾害至关重要。以下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1. 提高地震科学预测水平:
- 各国应重视地震历史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为地震预报提供依据。
- 加强地震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地震中长期预报能力。
- 开展地震危险性评估,为防震减灾提供基础数据。
- 加强地震工程学研究,提升建筑物抗震设计水平。
2. 建立完善的地震防灾体系:
- 制定国家级和地方性的地震防灾计划,确定防灾重点。
- 建立灾害对策组织,确保指挥中心安全和通讯系统畅通。
-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筑物结构抗震能力研究,提高防灾新技术的研发。
3. 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 颁布实施相关法律,确保防灾救灾工作有序进行。
- 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普及率,增强公众的地震应急能力。
4. 加强国际合作:
- 通过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提高各国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能力。
在中国,地震活动分布广泛,因此制定合理的地震对策尤为重要。近几十年来,中国在地震监测预报、抗震设防、灾害预防与救助等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未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抗震减灾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总之,减轻地震灾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众教育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