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引起急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 急性肾衰竭主要临床表现
1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一般分成三种,肾前性、肾性、肾后性。
1.肾前性可以是患者心功能不好,心衰引起来的,也可以使患者大量地出汗、呕吐、腹泻等,导致入量不足的原因引起来的。
2.肾性的原因方面可以是肾血管性患者的血管狭窄,导致供血不足,或者是急性的肾小球疾病,或者是肾小管坏死、肾间质性疾病导致的急性肾形肾衰竭。
3.肾后性的一般就是由于梗阻原因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2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一般起病比较急骤,因为它的病因不同,表现也各有不同,但是一般就是表现为尿量减少、血压升高、贫血、恶心、呕吐、头晕、头疼、电解质紊乱,可能有病人出现腰疼的情况。 再完善相关的检查,可以表现为肌酐进行性升高,血色素下降,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酸中毒,同时合并有一些消化道的症状,可能出现大便潜血。
3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首先要分析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是不是有肾前性或者是肾后性的原因引起的。
如果是肾前性,比如说患者是脱水、入量不足等情况引起来的,那么这时候可能通过纠正患者缺血、缺氧、肾脏低灌注的状态,就可以使患者的肾功能好转。
如果是肾后性的梗阻原因,比如说结石、肿瘤、占位导致肾后存在梗阻因素,那么去除梗阻因素以后,肾功能也能得到好转。以上两种情况都是不一定需要透析的。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是肾脏疾病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比如说,肾实质的坏死、血管炎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还有急性肾小管坏死这些疾病,治这些疾病也要看病人当时具体的情况。比如说患者存在严重的肾功能损害、高血钾、酸中毒、心功能损害者、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这时候是需要进行透析治疗的。
4急性肾衰竭患者护理方面首先要监测患者的出入量,也就是要记录好患者的每天喝水、饮食,包括他的小便,计算患者一天的总的入量和出量的问题,掌握患者的出入量基本上能够达到平衡,而不能入量太多出量太少,或者是出量太多入量太少这种情况。
急性肾衰竭一般所指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特指是肾急性肾小管坏死,这个疾病一般分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三个时期,在少尿期,患者的尿量一般都在400毫升以下,这时候就要严格控制患者的入量,避免患者因,为入量多、出量少导致出现心功能衰竭、水肿等情况。
当进入多尿期的时候,患者的尿量可能每天达到3000-6000毫升,这时候就要根据患者的出量给他进行补液。 不管是输液还是患者的口入,喝水的量,我们一定要计算好这个量,要尽量掌握在患者尿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当急性肾衰到恢复期的时候,还是要根据患者的出入量维持平衡。 除了这种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情况,出现其他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出入量的平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另外,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容易合并高钾血症,在护理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给病人吃含钾多的食物,比如说香蕉,橘子,哈密瓜,猕猴桃,因为患者的肾功能衰竭,排钾的能力下降,可能导致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有可能出现急性的心律失常,比如说心率很慢,心率可能在二十多次,甚至出现急性的心脏骤停的情况,所以要控制患者钾的摄入。
B.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怎么治疗
急性肾衰竭的少尿期是疾病发展最重的时期。
治疗主要包括如下几点:1.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由于尿量减少甚至无尿,易出现全身严重水肿,甚至心衰。
需要严格限制入液量,每日补液量不多于前一日的尿量加500ml。
尿量减少,会导致尿钾排出减少,从而导致高钾血症。
治疗上可以给予呋塞米等利尿剂,利尿降钾。
同时静脉补充碳酸氢钠、使用极化液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移动。
2.并发症的治疗。
急性肾衰少尿期可合并感染、氮质血症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应分别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尿毒清及肾衰宁胶囊等促进毒素排出、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等保护胃黏膜等治疗。
3.严重少尿或无尿、持续高血钾无法纠正的,均需要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