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艾灸治疗方法

艾灸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07 16:32:34

A. 艾灸条的使用方法

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回旋灸: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1)艾灸治疗方法扩展阅读:

综合作用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

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

《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着。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

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

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

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

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载:“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

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

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

《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

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延年益寿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美容

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化妆品可以掩饰你的不足,手术可以改造你的结构,可以满足你暂时的虚荣心,但这些都无法给你真正的健康。

因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驻,容光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那又是另一种不同层次上的美。通过吃药,打针或者锻炼,你或许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达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没有灸疗好,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

有这么几种女性: 1、脸上痘痘长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严重的带下病,“清热解毒”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她们的这种热往往是虚热,而不是实热,补充阳能尚且不逮,何况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选择。

2、脸上长有黄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肾亏虚,体质严重偏于酸性,用艾灸治疗,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虚胖的女性,并不是营养过剩,但营养过剩不过是西医上的一个概念,中医里面没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哪个中医也这样瞎嚷嚷,那肯定个半吊子。

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并不是营养过剩,而是阳能不足,往往是因为在怀孕期间,父母还有不少的性生活,导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肾机能失衡,脾脏运化无力。虚胖女性则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过多。太过肥胖往往是因为脾肾阳虚,太过瘦弱,则往往是肝肾不足。

4、乳头过早地颜色变暗淡,或者乳头凹陷的女性,往往严重肝肾亏虚,冲脉,任脉虚寒,有的甚至还有咳嗽的毛病。这些问题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B. 艾灸的用途及方法

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毫针刺法 ★灸法: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拔罐法: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 ★其他刺法 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 ★现代刺法灸法: 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腕踝针法。 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 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 穴位指针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结扎法 一项医疗保健技术。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是以针形工具,刺入或按压穴位或患病部位的医疗保健方法;灸法是以燃着的艾绒或其他可燃材料,温烤或烧灼穴位或患病部位的医疗保健方法。上述两者在临床上经常配合使用,合称为“针灸”。 [编辑本段]针灸疗法的特点 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着,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C. 艾灸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第一:首先这种那个方法非常的简单,很多患者都可以在家学习和尝试,但是记住一定要先灸左方,再灸右方。这个主要是由于人体的各种机能决定的,所以我们应该对其有所了解。要不然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二:其次艾条点燃以后,需要将燃端插入到温灸棒里面,然后用手去接触然段,感觉起温度,其中温度适中的时候才可开始温灸,要不然由于温度过高会烫伤皮肤,如果温度过低又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第三:最后就是治疗部位的区分了,腹部需要用精油按摩,然后再温灸,首先要用温灸棒在腹部滚动,其次再对穴点进行定点治疗,一般要控制好时间,时间不能太长,正常的时间一般要控制在一刻钟左右,这样效果最佳。


注意事项
通过对其治疗方法的了解以后,我们要知道其中的注意事项,那就是如果感觉身体极度的疲劳的时候,建议不要进行治疗。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要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时间短一点,以后再加大剂量。

D. 大家艾灸都是怎么做的

艾灸无非就是去艾灸店或者是自己买艾灸产品在家做艾灸了。我是懒得去艾灸店,就自己买的艾艾贴牌艾灸器在家做,明火艾灸的,感觉艾灸效果和外面艾灸店的大同小异。

E. 自己在家怎么做艾灸,正确的方法是怎样的

自己在家是可以用燃烧的艾条做艾灸的,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不过这种方式不适合新手,不然很容易烧伤,所以大唐艾神艾灸床建议大家先用艾灸盒去艾灸,可以绑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比较安全,也比较有效果。

(5)艾灸治疗方法扩展阅读:

隔盐灸

隔盐灸,也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最早载于《肘后备急方》,主张用食盐填平脐窝,上置大艾炷施灸,用以治疗霍乱等急症。后世的医籍《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等都有介绍。如《本草纲目》卷十一“霍乱转筋,欲死气绝,腹有暖气者,以盐填

脐中,灸盐上七壮,即苏”“小儿不尿,安盐于脐中,以艾灸之”。现代,在施灸的方法上有一定改进,如在盐的上方或下方增加隔物;治疗的范围也有相应的扩大,已用于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的治疗。

【操作方法】 令患者仰卧,暴露脐部。取纯净干燥之细白盐适量,可炒至温热,纳入脐中,使与脐平。如患者脐部凹陷不明显者。可预先有脐周围一湿面圈,再填入食盐。如须再隔其他药物施灸。一般宜先填入其他药物(药膏或药末),再放盐。然后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烫热,即更换艾炷。为避免食盐受火爆裂烫伤,可预先在盐上放了一薄姜片再施灸。一般灸3~9壮,但对急性病证则可多灸,不拘壮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艾灸

F. 用艾灸治疗注意哪些问题

艾灸疗法的易操作性和实用性已经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不少人为了方便就自己准备器具在家进行家庭艾灸,但是家庭艾灸和专业的艾灸又有不同。
家庭艾灸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家庭艾灸建议以艾条灸和隔姜灸为主
艾灸的方法多种多样,从日常大家多见的艾条灸、隔物灸、温针灸之外,还有一些大家不太了解的四花灸、麦粒灸、长蛇灸等。
但是从操作方便易学和安全来说,家庭艾灸还是建议以艾条灸盒、隔姜灸为主。

艾灸方法不同,时间计算的方法也不同
很多人常常问到的问题是艾灸灸多久才适合?
艾灸是根据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艾灸时间的,不可一概而论。
像艾条灸和温针灸是以时间来定夺的,一般建议是15-20分钟,
如果是儿童建议不要超过10分钟,
如果是一些皮肤麻木的病人,或者是老人建议可以相应延长些时间,但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
一般以皮肤潮红为度。

而艾炷灸和隔姜灸就是以艾灸的壮数来计算,根据情况不同每次每穴约3-7壮,若用直接灸、施灸于肌肉皮肤较薄的地方又或是妇女、儿童、体弱、年老的人群,则选用较小的艾炷,一般为花生米大小;
如果是间接灸、施灸于肌肉丰厚的地方又或是青壮年、男性等人群可以选用较大的艾炷,但一般不要超过大拇指第一节大小,而且要看皮肤的适应程度,如果皮肤感觉灼热就该立即拿去艾炷,以免烫伤。

艾绒的选择也是关键
艾条方面有清艾条和药艾条之分。
清艾条是纯粹的艾叶,没有添加其他的药材制成的艾条;
药艾条则是在艾叶之外还增加了一些针对不同疾病的药材共同制成的艾条。
一般的家庭保健和治疗用清艾条即可。

艾条内的杂质比较多,如艾草梗等,所以如果要以艾条的艾绒来制成艾炷,一方面比较难燃烧,另一方面也比较难制成松紧合适的艾炷。
所以如果要以艾炷直接灸或者是隔物灸,建议选择质量较好的散装艾绒,艾绒以杂质少、艾绒细、软为上品。

选取花生米大小的艾绒搓成上小下大的圆锥形艾炷。
松紧要合适,太紧不好烧,烧不起来,太松的话一放下来就松了,时间很短,而且容易烧伤。
病人一感觉到温热的时候就该把艾炷拿去,
家庭艾炷灸可先在穴位上涂点万花油,一方面防烫伤,另一方面可以辅助粘住艾炷,以免掉落。灸后也可涂点万花油在艾灸部位以保护皮肤。

家庭艾灸也要用对方法,如果使用错误的方法只会让自己做的工作白费,甚至会出现副作用,所以家庭艾灸一定要注意到以上一些问题,给自己正确的家庭艾灸。

艾灸: 中医针灸疗法之一。
用艾炷为主熏灸穴位以治病。
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
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
但在艾灸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
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
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G. 如何自己艾灸正确艾灸方法是怎样的

这个我自己有五六年的艾灸经验了。
都是自己在家艾灸呢。
选择合适的时间,就那时候专心感受艾的能量的吸收。
艾灸之后避风,不吃凉的,喝凉的。
选择合适的穴位艾灸的顺序最重要的是选择靠谱的艾条。

H. 艾灸怎么做

这个问题就太广泛了,不过我有艾条。

I. 艾灸的方法

艾条灸简称艾灸,大致可分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时离皮肤10~30mm,至皮肤温热发红。

穴位艾灸

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

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烧)、回旋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温灸盒、温灸架等,主要是为了固定艾条、使用方便。

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条,用胶带捆成一排,距离皮肤10~30mm,上下来回艾熏。

如痛经,用6根艾条,来回熏小腹至肚脐,一周2次,一次30~40分钟,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条从颈部风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在艾熏时,一定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能受凉。

如腹部受凉、腹泻等,可以用几根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置,可以祛寒。

如小孩子遗尿,同时伴有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等症状,可以用1~2根艾条熏肚脐及周围,熏5~10分钟,然后再到背后熏脊柱及肾,可以补气、补肾、祛肾寒。

如有口臭,舌质暗紫或者舌苔发黑,说明脾胃寒气非常重并伴有经络淤阻,可以用3~5根艾条熏小腹到肚脐周围,每天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一周,口臭就会消失。

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条前要喝生姜红枣桂圆羹,以养生补阴。用3片生姜,10粒红枣(去核),10粒桂圆(去核),加水煮15分钟,倒入粉碎机打成糊状喝下。

(2)将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软后备用。

(3)夏季用6~8根艾条(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点燃。

(4)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点燃的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30~40分钟。

(5)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钟。

(6)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30~50下。

家庭灸方法:

将艾条一端点燃,让燃端靠近皮肤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温热。将艾条慢慢上提,距皮肤3~4厘米,保持不动。灸时,温热感会使皮肤发红却不灼痛,局部、远端部位还有酸、麻等舒服感觉。

要点:每次选3~5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10分钟,过多易疲劳,过少达不到温热效果。

艾灸经验:

开始,艾条燃端距穴位不能太远,不然温热感出现太慢。

艾条上提时,速度要快,避免热感中断;患者感觉太热,可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动艾条,以连续地温热刺激穴位。

为局部皮肤感觉迟钝者、小儿、老人施灸,可将左手中、食指张开,放在受者穴道两旁,从而感知其局部受热度,随时调节。当患者有痒、发热、痛感时,用手指揉、搓、按帮助缓解不适。

家庭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3、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

4、出现晕灸,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5、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饥饿时不宜灸,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9)艾灸治疗方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我们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

3.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4.如果你想怀孕,刚刚灸后就不要马上同房,这时的女性体内环境还很热,不利于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后24-48小时候再进行,不过也是因人而异。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5.大悲,大喜,大怒,这样情绪不稳定,艾灸的效果会打折扣。太饥.太饱都不适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

6.要注重灸料的质量,艾绒的好坏取决治疗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极好的艾绒,这样不伤经络,不燥,比较柔和,便于点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鲜蒜,保持新鲜。

7.施灸时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施灸的穴位也应该是由少至多的,热度也是逐渐适应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没有时间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临睡前施灸有助于睡眠。

8.很多人问,艾灸后是否可以马上洗澡。如果是热水,可以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钟后,这时经络也基本处于灸后的修整状态,灸后的热度也逐渐地挥发和利用,此时在用热水洗澡会感觉很舒服。

9.施灸的反应,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10.有的人边灸边吃,这样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么性质的?属寒还是属温,如果艾灸过程中,你边吃边艾灸,对于胃气也是一个挑战。有胃肠疾病的人千万不要这么盲目施救。

11.艾灸的返病现象,在艾灸的过程中,往往有的人很快见效,而有的人迟迟不见效,这要看是什么疾病病长多久另外人与人也不同,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疾病同一个症状,同一种表现。

有返病现象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现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证明病邪存留的拨争状态,也体现正气在一点点积累。

参考链接:网络-艾灸条

J. 艾灸法怎么操作

操作方法
艾灸疗法是使用艾绒制成的艾炷、艾卷,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一、艾条的制作方法
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选用野生向阳处5月份长成的艾叶,风干后在室内放置1年后使用,此称为陈年熟艾。
取陈年熟艾去掉杂质粗梗,碾轧碎后过筛,去掉尖屑,取白纤丝再行碾轧成绒。也可取当年新艾叶充分晒干后,多碾轧几次,至其揉烂如棉即成艾绒。
1.艾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图146。
2. 艾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艾卷。图147。
3.间隔物的制作
在间隔灸时,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鲜姜片、蒜片、蒜泥、药瓶等。在施灸前均应事先备齐。鲜姜、蒜洗净后切成约2-3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姜片、蒜片中间用毫针或细针刺成筛孔状,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蒜泥、葱泥、蚯蚓泥等均应将其洗净后捣烂成泥。药瓶则应选出相应药物捣碎碾轧成粉末后,用黄酒、姜汁或蜂蜜等调和后塑成薄饼状,也需在中间刺出筛孔后应用。
二、艾灸的方法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2.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图148。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图149。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3.艾卷灸:
(1)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2)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图151。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4.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图152)。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5. 温灸器灸: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阅读全文

与艾灸治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魅族的系统铃声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243
电脑鼠标箭头颜色设置方法求回答 浏览:868
电化学方法酒精检测 浏览:291
5孔插座安装方法 浏览:594
如何掌握争取的学习方法 浏览:419
电脑qq飞车起步最快方法 浏览:197
解析网页的常用方法 浏览:293
5厘米卵巢囊肿治疗方法 浏览:526
钢板测厚仪使用方法 浏览:56
通管道工具使用方法 浏览:525
引流最好的解决方法 浏览:316
东阿阿胶使用方法 浏览:674
汽车长期熄火正确方法 浏览:688
数学背答案教学方法 浏览:609
怎么去除蟑螂最简单方法 浏览:915
手术床使用方法 浏览:161
有什么方法清洗手机屏幕 浏览:788
假装高深莫测的正确方法txt 浏览:295
高效的复习方法有哪些 浏览:275
英国治疗腰痛的传统方法 浏览: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