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怎么治疗比较好
类风湿关节炎多发病在有关节的部位,往往会伴随严重疼痛,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怎么治疗比较好方面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一,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不适症状发作的话,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非甾类药物来调理治疗。
二,理疗:理疗的方法比较多,其中包括了热敷、热水浴,温泉浴,这些方法患者自己就可以完成,严重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短波,紫外线脊柱照射,超短波透热治疗等医疗设备来治疗,同样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病情。
三,中药偏方调理治疗:
1、木瓜治疗风湿:配方的药物包括了木瓜、酒。这种药方的制用法首先使用酒各半,放入锅内,把木瓜片煮到极烂,研成粥浆样,用布摊敷患处,凉即更换。3至5次。功效和作用是舒筋活络,祛风湿,主要可以帮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关节痛。
2、四树枝治疗风湿痛:配方的药物包括了四种树枝,分别是椿树枝、柳树枝、桑树枝、楡树枝。具体的加工制用法是把药物一同煎汤洗澡。功效和作用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痛。
3、小茴香治疗寒湿疼痛:配方的药物包括了食盐,小茴香。具体的加工制用法是把药物共入锅内慢慢的炒热,然后用干净的布包熨发病的痛处,等到药物凉了之后就可以在换热的,每天应该反复数次。功效和作用是祛风理气,散寒止痛。主要可以帮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痛。
1、类风湿主要口服消炎痛,强的松,柳氮黄吡啶片等药物,再用一些活血化淤的药物。如果有条件多泡泡温泉,对病情有帮助。类风湿的疾病一定要积极的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
2、类风湿疾病的物理疗法,目的就是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去肿阵痛的作用呢,同时还可以采用积极锻炼身体的办法,崔进关节的活动呢,一般的理疗方法有热水袋、热浴、蜡浴、红外线等。理疗后同时配已按摩,以改进局部循环缓解病情更有效的。
3、类风湿在没有变形之前是可以治愈的,如果变形就只能控制不发展. 治疗从提高免疫系统和滋补肝肾着手全面调理,配合调和脾胃.去风通络,活血散寒,消肿止痛。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用冷水,注意防寒保暖,不要劳累,注意休息。
4、患了类风湿,这可吃些阿司匹林之类的药物的,因为含有些能抑制病情的作用呢,对这个病有效的药物有考虑皮质激素的应用.吃些祛风除痹的中药也有帮助的。治疗的过程中也是要调整饮食结构的,经常锻炼身体的。
金刚刺地龙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温经祛湿。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金刚刺15克,广地龙15克,蜈蚣1条,黄芪40克,桂枝12克,海风藤12克,威灵仙12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20剂为1疗程,一般宜服2~3个疗程。
【加减】若关节肌肉红肿热痛者,可加忍冬藤15克、知母10克、黄柏2克;若病程长,关节肌肉冷痛剧烈,痛处固定者,可加制川乌8克、制草乌8克;若肢体全身游走性疼痛者,可加防风12克、羌活10克;若久病关节变形,屈伸不利,伴头晕腰酸者,加熟地12克、狗脊10克、龟版12克。
【病例验证】李某,女,30 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4年,手指关节呈梭形改变,腕踝关节肿痛僵硬,长期服用芬必得、地塞米松,效果欠佳。近两年来,日渐加重,疼痛剧烈,夜间尤甚,得温稍舒,生活不能自理,舌苔薄白而腻,脉沉弦。化验血沉60mm/h,类风湿因子阳性,以本方加减治疗,连服20剂后,关节肿胀已减轻,疼痛好转;原方又服 60剂,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已能自理,可下床行走。复查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20mm/h,后又服30剂巩固疗效,至今尚好。
桂枝川乌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证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关节屈伸不利,痛处不红不热,常有冷感,得热则痛稍缓,或疼痛呈游走性,或疼如刀割针扎,或酸痛,关节肿胀,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弦紧或濡缓或浮缓。
【偏方组成】桂枝、制川乌(先煎)、当归、乌梢蛇各10克,仙灵脾、熟地各15克,鹿衔草30克,甘草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避风寒。
【加减】若风盛者,加寻骨风、钻地风各20克;湿盛者,加苍术、白术各10克,生薏仁、炒薏仁各15克;寒盛者,加制草乌(先煎)、熟附片各10克;刺痛者,加地鳖虫10克,参三七3克(研冲),延胡15克;痛剧者,加炙全蝎3克(研冲)。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9例,经过3~6个月的治疗,基本痊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
二黄双仁汤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补肝肾。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大黄9克,黄岑12克,桃仁、杏仁、赤芍、干地黄各15克,甘草、虻虫各6克,生川芎10克,桑寄生18克,牛膝20克,乌梢蛇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1个月为1疗程。
【加减】气血虚弱者,加黄芪、当归;肝肾亏损者,加鹿角胶、杜仲、巴戟天。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30例,治疗1~3个月后,痊愈16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
乳香川乌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化瘀通络,利湿除痹。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乳香、制没药各12克,制川乌15克,地龙、土鳖虫各20克,桃仁、蜈蚣各10克,青风藤、薏苡仁、生地各3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剂。3个月为1疗程。
【加减】湿热阻络型,加防己、苍术各10克,萆光(氵光)、连翘各20克,金银藤30克;寒热错杂型,加桂枝10克,白芍15克,知母12克,生黄芪30克,附片20片;肝肾亏损型,加川续断、桑寄生、狗脊、附片各15克,骨碎补10克,白芍12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67例,结果:治愈24例,显效27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5%。
黄芪威灵仙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生黄芪30~50克,威灵仙20~25克,制附子20克,桂枝、白芍、秦艽、鸡血藤各10克,麻黄、防风、知母、川黄柏、生甘草各8~10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15剂为1个疗程。
【加减】若气血两虚者,黄芪加量至60~80克,当归、何首乌各20克;若兼发热者,加生石膏40~50克,薏苡仁25~30克;若关节红肿较甚者,加萆光(氵光)20~30克,防己、泽泻各12~15克;若上肢重者,加姜黄、桑枝各10~15克;若下肢重者,加牛膝、蚕砂、木瓜各10~12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7例,经用药2~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症状缓解,关节肿大消失,血沉恢复正常)45例;好转(关节活动自如,肿大未消退,血沉基本恢复正常)19例;无效(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3例。治疗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B. 风湿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风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的疾病,会有关节疼痛和红肿的情况,我奶奶就有风湿的毛病,下面和大家介绍一下风湿病的治疗方法。
1.方法一、止痛西药治疗,这也是一种常常会用到的方法,不过只是会起到发作时止痛的效果,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而且长期的服用会有副作用,在用药的时候需要谨慎。
2.方法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红外线照射、热疗等方法,做过理疗的朋友都知道,这种方法根本没有办法根治风湿炎,只能麻痹神经缓解疼痛的症状。
3.方法三、推拿针灸治疗:和物理治疗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为主,而非根治手段,不过这也是一种平时的时候会用到的方法,要根据病情来进行。
注意事项
风湿病是一种慢性病,同时也是一种在平时的时候我们要重视调理的疾病,不但要重视治疗的方法,而且也要注意饮食的调理,平时也要注意患病部位的保暖。
C. 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的比较多,而这个病一般都是在天气变化的时候发生。因此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我们还是需要关注和了解的。
1.第一,细胞毒药物通过不同途径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金独春等。它们往往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血管炎的二线药物,副作用虽较多且较严重,但对改善这些疾病的愈后有很大的作用。
2.第二,外科疗法:包括不同的矫形手术、人工关节的置换、滑膜切除等。手术不能治愈疾病只能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的能力。
3.第三,骨髓移植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上有很好的效果。这个主要是通过把免疫系统功能慢慢恢复来使病人完全治愈的一个方法,尤其是对于治疗儿童风湿性关节炎效果特别好。
注意事项
风湿性关节炎在天气变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对于关节部位一定要做好措施。关节部位在活动的时候要减少力度,每天可以适当的做下运动,但是不要太剧烈。
D. 风湿关节炎如何治疗最好
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治疗包括以下几种:
1、抗感染药物:风湿性关节炎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的全身关节、肌肉游走性疼痛、肿胀、发热,主要与细菌感染有关,所以重要的治疗是抗链球菌感染治疗,抗链球菌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类药物;
2、抗风湿药物:在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需应用抗风湿药物,包括激素和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如水杨酸类药、塞来昔布胶囊、依托考昔片、布洛芬缓释片、扶他林缓释片等;
3、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泼尼松,为强效抗风湿药物,但激素类药物建议短期服用;
4、中药:风湿热急性期后遗留相关关节症状时,可采用中药缓解关节炎后遗症。
E. 风湿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在治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风湿病的治疗方法有:
2.保暖。
由于风湿受风寒影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日常保暖。避免受到风寒、潮湿等不利因素的刺激。,这会影响病情的恢复。患者的生活环境应保持通风,室内温度波动不宜过大,以免局部受凉,影响病情发展。此外,风湿病患者夏季开启空调时应保持适当的温度,以免室内温度突然下降,刺激局部关节,导致病情恶化,症状加重。
3.注意劳逸结合。
风湿病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局部关节或肌肉肿胀,正常活动受到限制。但是,他们也应该注意适当的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疾病的恢复。运动时要把握运动强度,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