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孩发烧怎么退烧最快
小孩发烧怎么退烧最快
小孩发烧怎么退烧最快,相信很多家长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都会经历过宝宝发烧的情况,宝宝发烧的时候可以选择物理退烧,要是很严重就要去医院了,下面我分享小孩发烧怎么退烧最快,一起来看下吧。
儿童正常体温是多少
正常体温范围:口腔36.2摄氏度到37.3摄氏度之间;腋窝处为35.9摄氏度到37.2摄氏度之间;肛门处和耳温为36.5摄氏度到37.5摄氏度之间。通过测量后,凡超过正常范围0.5摄氏度以上时,称为发热。
小孩发烧怎么退烧最快
1、药物降温
常用的药物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如果孩子没有出现过热性惊厥的情况,当用水银温度计测腋下温度超过了38.5度,而且和前一次口服退热剂的时间间隔大于4小时的情况下,可以给孩子再吃一次退烧药。但是,24小时之内每种退烧药吃的次数不能超过4次。
2、酒精擦浴
婴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可能出现酒精中毒的症状。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儿童特别是小婴儿一般都不建议采用。
3、温水擦身
用温水擦拭全身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水的温度32摄氏度~34摄氏度比较适宜,皮肤接受冷刺激后涨,可使毛细血道管收缩,继而又扩张,达到降温效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处。对于高热或者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温水浴,水温比体温稍低就可以,温度太低孩子不容易接受。
4、多喝水
多给孩子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适合于所有发热的宝宝。输液之所以被大多数家长认为效果好,和静脉补充体液有很大关系。一些孩子发热的时候由于嗓子不舒服等各种原因不愿意喝水,这个时候喝水是最重要的事,可以选择各种果汁饮料,当然最好的还是白开水。
5、降低环境温度
孩子退热需要和周围进行热交换,环境温度越低越有利于退热,最好的环境温度是20摄氏度~24摄氏度(根据季节不同),有利于体温缓慢下降。对于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孩子发热的早期伴有畏寒、寒战,说明孩子的体温还在上升期,不适合用这种方法。
6、多排泄
多喝水、多小便是一种很好的带走体内热量的方法,其实大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准备开塞露一只,如果孩子发热当天或几天没有大便,用一次开塞露,排除体内积存的食物。
7、使用退热贴
退烧贴使用是相对是比较简单的,可以把有胶的.这一面的贴纸给撕掉,然后有胶的这一面,实际上是含有退烧药的。贴在孩子体温比较高的部位,常常贴的部位,比如肚皮、额头这些部位。退烧贴不适用于三岁以下的小儿。
一、孩子发烧快速退烧的方法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摄氏度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3、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4、冰枕
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待冰块融化可重新更换,很快宝宝的体温会降下来。
5、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摄氏度)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6、冰袋冷敷
可以去商店购买化学冰袋,使用时放冰箱冷冻,由凝胶状态变成固体后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
7、用退热贴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二、孩子发烧降温的要点
1、根据发热不同阶段,科学为宝宝降温
(1)体温上升期
发热时,宝宝感觉冷,此时不宜用冷水擦身,要多饮水,退热贴,或冰敷头部,手脚凉的宝宝给予手脚保暖,改善末梢循环;
(2)持续高热期
宝宝感觉很热,可予冰敷头部,温水擦浴、多饮水排尿排汗、温水洗浴等体温超过38.5度,可予退热药口服处理;
(3)退热期
宝宝出汗,要注意补充水分,及时换汗湿的内衣裤等;所以,监测发热宝宝体温变化很重要。
2、不建议酒精擦身降温,可冰敷前额头部降温
由于酒精可通过皮肤吸收,所以不建议酒精擦身降温,可以用冰敷前额、头部;物理降温方法:温水擦浴、室温相对恒定在舒适温度(22摄氏度-26摄氏度)、多饮水排尿排汗、温水洗浴等。
3、低至中度热可进行物理降温
低至中度热主要是物理降温。宝宝发烧,是否伴有“生病“,具体看孩子有没有伴随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如家长不能做这方面的评估,可以到医院让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和诊断。
三、孩子发烧错误的退烧方法
1、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
当孩子发热时,有的家长怕小孩再受风,于是将孩子裹得严实。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影响孩子散热降温,而且还会诱发孩子高热惊厥。
2、选用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来退热
当孩子发热时,皮肤的血管扩张,体温与冷水的温差较大,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会引起血管强烈收缩,导致畏寒、浑身发抖等不适症状,甚至加重孩子的缺氧,出现低氧血症。
3、不正确使用退热药
有许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发热,恨不得用退热药马上给孩子快速退温,殊不知,降温过快并不表示病情有所好转,若是应用不当,还可引起孩子大汗淋漓,出现虚脱等不良反应,造成孩子不必要的伤害。
4、随便给孩子服药
有的家长为了方便,常上药店自购药物给孩子吃。但是由于孩子的病情变化快,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加上孩子的肝脏解毒功能不足,肾脏发育不完善,故易受药物影响,造成脏器功能的损害。
5、小病大治,有点小病就打点滴
有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的降温效果好,可以补充水分,所以孩子一有点发热,主动要求打点滴。虽然这种治疗方法好,但也有不少的不良反应及有可能引起交叉感染。
1、散热:通过把孩子的衣领领口解开,适当的少穿衣服,被子不要盖得过厚等办法,使孩子身体里的热量更快的发散。
2、饮用温开水:给孩子适量的多饮用一些温开水,通过饮用温开水补足身体里的体液,有利于退烧。
3、物理降温:可以用温水毛巾擦拭孩子的额头、颜面部、颈部、手心、脚心,使孩子的体温快速降下。
4、服用退烧药:当孩子的体温达到38.5℃以上时,要给孩子服用口服退热药,如临床比较常用的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都具有很好的退烧效果,可使孩子的体温快速降至正常。注意给孩子服用退烧药时,要遵医嘱,避免剂量过小不易退烧,剂量过大产生副作用。
婴儿发烧注意事项
给孩子的穿着上要注意不要给孩子穿得过多,发热的时候需唤棚李要有散热的作用,很多家长在和厅孩子发烧的时候就怕孩子受凉,给孩子尽和迟量多穿衣服或者多盖被子是不对的,只有在发热的时候给孩子少穿一些衣服、少盖些被子,通过散热可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注意给孩子适当的补充一些水分,因为本身发热会有散热的作用,可能会造成孩子不显性的脱水,适当的补充水,可以让孩子的脱水有些改善,再有也可以帮助孩子能够出现排汗、排尿,达到降温的目的。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退烧
㈢ 小孩退烧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最有效的小儿退热方法有三种,即物理降温、解热镇痛药的应用、寻找发热的病因对症治疗。小儿发烧是常见的症状之一,37.5-38.5℃之间为低热,首选物理降温,38.5℃以上为高热。在物理降温的基础上加用第一线退热药为布洛芬,临床常用的是安瑞克、美林。即对乙酰氨基酚,常用的是泰诺林。要寻找发热的病因,对症治疗。发烧有一个过程,最常见的是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常见于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还有结核引起的感染。非感染性疾病是比较麻烦的疾病,如结缔组织病、川崎病、风湿热、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等,还有血液病。长期用药可以引起药物热,还有一些中枢性疾病,如脑外伤、脑肿瘤引起的中枢性功能失调,会长期发热等,所以发热有一个过程,一般的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发烧持续3天左右是在情理之中,要首选物理降温及对症治疗。
【拓展资料】
一、体温高于正常值。正常人体温在一个狭小范围内有所波动,如口温波动在36.0~37.0℃之间,以凌晨0~4时最低,下午5~7时最高,差异在正负1.0℃左右。妇女月经前期、妊娠期、精神紧张以及剧烈运动,都会出现一些体温升高现象。受情绪影响体温可升高2℃,5公里长跑后体温可达40~41℃,这些均属生理现象。病理条件下的发热主要是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如流感、肺炎、伤寒、疟疾等引起的发热。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像中暑、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引起的发热。调节产热、散热的中枢称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类似于恒温器,正常时体温值稳定在37℃水平上(调定点),若实际体温高于或低于此值,中枢会加强散热或产热活动来保持体温正常。发热的根本原因在于致热原以某种方式使调定点上移。如调定点由37℃升高时,体内出现产热为散热反应(如出汗)。
二、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此时白细胞生成增多,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人体战胜疾病。但发热过高或过久会使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以及代谢发生严重障碍。小儿体温超过41℃时,脑细胞就可能遭受损伤,甚至出现抽搐,并逐步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发热时人体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加,加上食物的消化吸收困难,长期下去可引起人体瘦,蛋白质及维生素缺乏,以及一系列的继发性病变。所以过高过久的发热是对人体不利的。因此遇到高热病人应及时采用退热措施,并立即请医生诊断、治疗。
三、 儿童营养不良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减轻,消瘦,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毛发干涩、弹性小,面色焦黄,精神不振,活动减少,肌肉无力。轻度营养不良对孩子的早期身高没有影响,长期尤其重度营养不良则可使孩子的身高增长迟缓。 引起小儿疳症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喂养不当或小儿挑食、偏食。
喂养不当主要是“太过”和“不及”。“太过”是指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饥饱无规律,过分食用肥腻的食物,过多地吃冷食,导致食积内停,形成疳症。
“不及”指母乳喂养不足;人工喂养调配不当,如牛奶或奶粉浓度太低,或以谷物米粉、麦乳精为主食,从而因长期蛋白质和脂肪不足而发生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