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中药正确煎药方法

中药正确煎药方法

发布时间:2023-11-15 17:51:53

㈠ 煎药的步骤和方法

1.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延长药物的煎煮时间。一般来说,需先煎的饮片,经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10一20分钟后再与用水浸泡过的其他药物合并煎煮。有些药物因临床治疗需要可适当延长煎煮时间,如:

(1)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打碎先煎20分钟,方可与其他药物同煎。如生蛤壳、生龙骨、生龙齿、生紫石英、生寒水石、生石决明、生珍珠母、生瓦楞子、鳖甲、龟甲、鹿龟霜、生磁石、生牡蛎、生石膏、生赭石、自然铜等。

(2)某些有毒饮片可经过先煎1-2小时达到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的目的。如含有毒成分乌头碱的生川乌、生草乌或制附子,经1~2小时的煎煮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次碱,进而分解为乌头原碱,使毒性大为降低。

2.后下

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药物因煎煮时间过久所造成的成分散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般来说,在其他群药文火煎煮15~20分钟后放入需后下的饮片再煎煮5~10分钟即可。

(1)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不宜煎煮时间过久,以免其有效成分散失,一般在其他群药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即可。如降香、沉香、薄荷、砂仁、豆蔻、鱼腥草等。

(2)含有久煎后有效成分易破坏的饮片也需后下,一般在其他群药煎好前l0-l5分钟入煎即可。如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等。

3.包煎

包煎即是把需包煎的饮片装在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后与群药共同煎煮。需要包煎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宜包煎,以免在煎煮过程中粘煳锅底。如车前子、葶苈子。

(2)富含绒毛的饮片,宜包煎,以免脱落的绒毛混入煎液后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如旋覆花、枇杷叶等。

(3)花粉等微小饮片,因总表面积大,疏水性强,故也宜包煎,以免因其漂浮而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如蛤粉、蒲黄、海金沙、六一散等。

4.烊化(溶化)

一些胶类,蜜膏类中药不宜与群药同煎,以免煎液粘稠而影响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及结底煳化。可将此类药置于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后一起服用。也可将此类药置于容器内,加适量水,加热溶化或隔水炖化后,再对人群药煎液中混匀分服,如阿胶、鳖甲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胶等。

5.另煎

一些贵重中药,为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减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引起的损失,需在另器单独煎煮取汁,再将渣并入其他群药合煎,然后将前后不同煎煮的药液混匀后分服。一般饮片通常需另煎30~40分钟。如人参、西洋参、西红花等。质地坚硬的贵重药,如羚羊角、水牛角应单独煎煮2~3小时。

6.对服

对于液体中药,放置其他药中煎煮,往往会影响其成分,故应待其他药物煎煮去渣取汁后,再行对入服用,如黄酒、竹沥水、鲜藕汁、姜汁、梨汁、蜂蜜等。

7.冲服

一些用量少,贵细中药宜先研成粉末再用群药的煎液冲服,避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而影响药效。如雷丸、蕲蛇、羚羊角、三七、琥珀、鹿茸、紫河车、沉香、金钱白花蛇等。

8.煎汤代水

对于质地泡松、用量较大,或泥土类不易滤净药渣的药物,可先煎15-25分钟,去渣取汁,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如葫芦壳、灶心土等。



(1)中药正确煎药方法扩展阅读:

在煎煮药物时,其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

这时需要将药液滤出,再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保证疗效,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应当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

㈡ 中药如何煎服

中药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临床治疗的需要,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科学的中药剂型体系。众所周知,临床疗效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正确的煎服方法可以确保中药有效的治疗作用,减轻或者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历代医家无不重视中药的煎服法,处方之末,必定“书其服饵之节”,这个“服饵之节”就是煎服中药的注意事项。
一、煎药
1、煎药容器
一般用砂罐或搪瓷容器,不用铁质器具,以免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容器大小要适宜,煎药时还应加盖,防止有效成分挥发和煎液量减少。
2、用水
中药汤剂均以水为溶剂进行煎煮,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生活饮用水皆可用来煎药,用水应根据药物的重量、药物质地、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等因素而定,加水量的多少对煎出量及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都有重大影响。传统加水量一般以浸泡后淹没药材2-3厘米,二煎时浸面与药材表面相平为度,水应一次加足,不能中途加水,更不能煎干了加水重煎。
3、浸泡
中药煎前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解,还能缩短煎煮时间,避免中药有效成分耗损或破坏过多。一般煎前药物宜用冷水浸泡,其中花茎叶宜浸20-30分钟,根、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50分钟,一般药剂以浸泡45分钟为宜。
4、煎煮火候及时间
中药煎煮一般用武火(大火)煎至微沸,再用文火(小火)煎煮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煎煮时间是以文火(小火)时间计算的,解表药多第一煎10至15分钟,二煎10分钟,不宜久煎,滋补药多煎30分钟至40分钟,一般性药多煎20至25分钟。一些质轻漂浮水面的药物,在煎熬至水沸后,最好翻动一下,便于充分提出药性。
在中医临床上,某些药物还有特殊的煎法,在药方中医生都会注明。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有毒性药物亦需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覆花等。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覆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5、煎煮次数及取药
为了充分利用药材,更好发挥药效,一般中药煎煮两次,滋补药物可增加一次,中药煎好后用纱布过滤并混合,取汁总量约200-300毫升。

二、服药
1、给药时间
一般药物宜在进食前1小时或进食后2小时服用;急性病可随时多次给药;滋补药和开胃药宜饭前服;消食异滞药和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安神药和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祛虫攻下药宜清晨空腹服用;调经药宜在来经行前数日开始服用;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特殊药物的服用时间应遵医嘱。
2、给药方法
一般病证每日中药一剂,每剂二煎或三煎;急症、高热和危重病人酌情每日2-3剂或遵医嘱;发汗药和泻下时应中病即止;呕吐病人宜少量频服或先服少量姜汁后在服;病在口腔或咽喉者宜缓慢频服或随时含服。
3、服药温度
一般药物宜温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凉服,凉血止血药宜冷服,发汗解表药宜热服。

㈢ 如何煎药请详细说明

中药汤剂历史悠久,看似平常,实则大有学问。药效的高低与煎药的用具、
水量、火候、时间和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使药效高,必须掌握正确的煎药
方法。
■煎药用具
以砂锅或无破损的搪瓷器皿为最好,不用铁、铝制品。
■用水与水量
煎药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皆可。加水量以超过药物1~2厘米为度;
慢性病人及儿童用水可酌减。
■火候
一般先用急火(武火)煮沸,再用慢火(文火)煎熬。也有单纯用急火或慢火煎
的,要遵医嘱。
■时间与次数
一般头煎沸滚后半小时为宜,二煎的加水量与时间,按头煎的二分之一为适
宜。据试验,两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药得到的有效成分要多。因为药物煎煮后,
溶剂形成两部分,一部分在药物之内,另一部分在药物之外,形成两种不同的浓
度。当药物内部有效成分的浓度大于外部时,可继续向外释放,到浓度相等时,
就不再向外释放了。所以必须换水重煎,使有效成分继续向外释放。因此,中药
汤剂一般煎两次为宜。
■具体方法
先用冷水将药浸泡半小时到1小时后再煎。随着水温的逐渐升高,植物细胞
慢慢膨胀、破裂,蛋白质及淀粉等也会逐渐溶解在水中,不会阻滞有效成分的释
出,所以药效较高。如用开水煎药,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淀粉等会产生凝固现
象,使细胞不易破裂,即使破裂了,有效成分也留在凝固体内不易释出,药效就
不能充分发挥。煎药时要避免药液溢出或过快熬干,也不要反复揭盖,以避免有
效成分挥发。
根据药物的功效、毒性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煎药方法。如解表、清热类药
宜急火煎,时间要短,否则会降低药效,改变药性;厚味滋补药如肉苁蓉、熟地
之类,宜慢火久煎,时间要长,使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多地释出。某些毒性药物如
乌头、附子之类,亦应慢火久煎,才能减低毒性,增加药效。
许多人都煎过中药,但是真正掌握煎药要领的人却不多。有人认为中药的煎煮时间越长越好,有人把买来的中药一股脑儿全倒入锅中,根本不考虑处方上写的“先煎”和“后下”,有人甚至把中药直接倒入沸水中煎煮。其实这些做法全都不对,那么,如何正确地煎煮中药呢?
一、选择合适的器具。
煎中药时最好用砂锅或砂罐煎。砂锅、砂罐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中药里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而且它们受热均匀,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如果没有砂锅,可以用白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代替。煎药最忌使用铝、铁、铜等金属器皿。因为这些金属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可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二、控制水量。
煎中药时加水过量会使药液过多,药汁浓度过低而影响药效;但若加水太少,则不仅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还很容易煎焦。
正确的加水量应该是在轻轻按住中药时,让水面高出药物2厘米左右。水量的多少还要根据药物的性能、吸水量以及煎药时间的长短适当增减。
三、先用水泡。
煎药前应当先用冷水浸泡中药,使中药变软、细胞壁膨胀后再煎煮。这样,随着水温的逐渐增高,药物的有效成分才更容易煎出。
以植物的花、叶、茎为主要成分的药物可浸泡20分钟左右;以植物的根、种子、果实等为主的药物应当浸泡30~60分钟。8
治疗外感的祛邪药物,浸泡时间稍短;治疗内伤的滋补类中药,浸泡时间可稍长。
四、掌握好火候。
煎药的火候一般分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两种。煎药时要根据中药的性质与治疗需要,选择武火急煎或以文火缓煎。需要煎煮较短时间的中药,宜用武火急煎;需要煎煮较长时间的中药,则宜用文火缓煎。
用武火煎药时,水分蒸发快,药液容易外溢。所以煎中药多数采用先武后文的方法,即先用武火急煎,待煎沸后改用文火缓煎。
五、控制好煎药时间。
煎药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和药性来定。煎药时间可分为3种:
1.轻辛发散类中药多为治疗外感疾病的发汗解表药,这类药多由花、叶、全草等组成。其药性轻扬发散,味芳香,含有较多挥发油。这类中药的煎煮时间宜短。f
煎第一次时,要求在药煎沸后再煎煮10分钟左右;煎第二次时,要求在煎沸后再煎5分钟左右。B
2.滋补调理类中药多为调补人体气血和阴阳平衡的药物,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这类药物第一次煎时,要在煎沸后再煎30~60分钟;第二次煎时,要在煎沸后再煎20~30分钟。C
3.其它药物第一次煎时,一般在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第二次煎时,要在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煎煮中药时,还应按医师的处方要求处理,如“先煎”、“后下”等。
煎煮中药确实有挺多讲究。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煎药方法,才能使中药发挥出更好的疗效。

㈣ 中药的正确熬法是什么

煎药的方法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2.煎煮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即强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30分钟,第二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分钟。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
5.特殊药的煎煮:先煎药: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
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10分钟投入锅内。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熬中药的讲究
中医中药在治病保健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面对大包小包的中草药,不知如何煎服为好。现就此谈一些煎服中药的知识。
要选好煎熬中药的容器。煎熬中药最好是沙锅,陶瓷瓦罐(铝制
品、搪瓷器也可用),忌用铁器。因为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在药物水煎复杂的化学应中,不会“干扰”药物的合成与分解,导致影响药效。而我们常用的铁锅容器在药物煎煮过程中,极易同中药内所含的鞣酸质、甙类等成份起反应,造成药物的疗效降低或失效,以至发生反作用,所以不宜使用。
要掌握正确的煎煮法。药物入锅后,先用凉水浸泡半小时,使药
的有效成份易煎出。放水量要注意,一般放水要高出药面少许,治水肿病的药宜少放水;小孩药要少放水,发汗药可多放水。放水要一次放足,不可中途加凉水,切不可用沸水煮药,以免药物表面蛋白质变性,而影响有效成份析出。煎中草药时,为了使药煎透,最好是加盖煎。尤其是含有挥发性成份的中草药,如薄荷、苏叶、藿香、佩兰等,更要盖好盖,并要在短时间内煎好,以减少有效成份的挥发;有些贵重药物,如人参、鹿茸等也要盖住,并要用文火细煎。煎药要掌握好火候。一般未沸前用急火,沸后用文火。如解表发汗的药,猛火煮沸3~5分即可;熟地、山萸之类补益药则宜用文火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左右。此外,绒毛类药物及散剂煎煮时宜做成布包入锅,以减少绒毛对喉的刺激。对于抓的特殊药物,先煎、后煎、冲服、包煎等,都要遵医嘱。
要掌握服用方法。中草药有“冷服”、“热服”之说,服药时间
也有讲究。解表药一般宜温服,为了达到发汗的目的;祛寒药也宜热服;解毒药、止咳药、清热药则应冷服;滋补药宜空腹温服,易于消化吸收,但量不宜太多;安神药在睡前半小时,以加强药物作用;脾胃虚弱者宜饭后服药,对胃肠有较强刺激的药物更应饭后服;泻下药须空腹时服,而不宜于夜间服用,大便通畅后则应停药;糖尿病人口渴时服,不拘时间;驱虫药早晚空腹时服,利于驱虫;口腔咽喉病人宜含药,充分发挥药物局部作用;呕吐病宜少量多次饮药,减轻胃的负担,或先服姜汁少许,以降逆止呕;小孩及体弱患者,药量宜少;妇女孕期服药更要谨慎。中药不宜用茶水和乳汁送服,因茶叶、乳汁易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作用,降低药效。

阅读全文

与中药正确煎药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迅羽使用方法 浏览:940
牛乳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叫什么 浏览:180
快速绑钩方法图解 浏览:756
睑黄瘤的治疗方法 浏览:707
如何找蚝油方法 浏览:276
切断木头最简单方法 浏览:607
ph值的计算方法 浏览:312
手机壳自己制作方法 浏览:288
水泥路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693
汽车发电机检修及测量方法 浏览:380
轻食食用方法 浏览:362
前车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941
搓澡棉的使用方法 浏览:984
白板投影仪使用方法 浏览:823
液压油缸安装方法 浏览:605
手机窗口模式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40
怎么填充泪沟好的方法 浏览:190
卷腹控柱力锻炼方法 浏览:96
幼儿情境游戏的研究方法 浏览:656
子宫卵巢扭转锻炼方法 浏览: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