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中医对痛经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痛经的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3-10-06 12:01:38

㈠ 中医如何调理痛经

中医对痛经有独特观点,常见中药方有以下三个,患者可以好好了解一下。

1、患者可以采用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元胡、沉香等中药治疗,这些中药材加水煎服,每天一次,坚持用药一个月左右就能起到改善痛经作用。用药期间最好多注意休息,尤其月经期前后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这样也可以有效减轻痛经症状。

2、泽兰汤,也是比较常用于调理痛经的中药方剂,尤其对于由于气滞血瘀造成的痛经有很好疗效,能够起到疏肝解郁、活血调经的作用。方剂中的中草药包括泽兰、红花、当归、香附、续断、牛膝、延胡索、柏子仁、赤芍等,煎药时最好用甜酒作为药引,这样效果会更突出一些。

3、温经散寒汤,这是一剂具有温经化瘀、散寒止痛作用的中药方,不管是经前痛经还是经后痛经,都有很好调理作用,包括白术、当归、川芎、赤芍、紫石英、金玲子、五灵脂、葫芦巴等。患者每天一剂,坚持用药半个月左右就能见效。

以上三个中医方法都有调理痛经的作用,但由于每个患者病情情况不同,体质不同,所以具体用药用量也不能一概而论,最好去医院找中医面诊开药治疗。患者服用中药治疗痛经同时,应该做好饮食调理工作,不要吃冷饮、生冷食物,也要避免吃辛辣食物和海鲜类。

㈡ 痛经中医辨证论治及方药治法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痛剧昏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西医将痛经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以月经初潮1~2年开始发病的青年妇女为多见。

【辨证治疗】

1.气滞血瘀

临床表现:每于经前一二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常伴胸胁,乳房胀痛,烦躁易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立法:理气化瘀止痛。

主方: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加减:若兼口苦,苔黄,月经持续时间延长,经色紫暗,质稠粘,为肝郁化热象,当佐以清泄肝热,上方加栀子、夏枯草、益母草等;若肝郁伐牌,证见胸闷,食少者,加炒白术、陈皮、茯苓;若痛甚而见恶心呕吐者,为肝气挟冲气犯胃,上方加吴萸、黄连、生姜,以和胃降逆:若兼前后二阴坠胀者,加川样子、柴胡。

2.寒凝胞中

(1)阳虚内寒

临床表现: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淡。腰腿瘦软+小便清长:舌苦白润,脉沉。

立法:温经暖宫止痛。

主方:温经汤(《金匮要略》),加附子、艾叶、小茴香。

加减:若手足不温,面色青白,舌质淡嫩,宜去麦冬、阿胶,以其阴柔碍阳滞血。

(2)寒湿凝滞

临床表现: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黯黑有块。畏寒身疼,菩白腻,脉沉紧,立法: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主方: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苍术、茯苓。

加减:痛甚而厥,证见手足不温或冷汗淋漓,为寒邪凝闭阳气之象.宜于方中加附子、细辛,温壮阳气而运血行。

3.湿热下注

临床表现: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低胀痛,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平时少腹时痛,经来疼痛加剧,低热起伏,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糯数。

立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瘤。

主方: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红藤、败酱草、苡仁,加减:若兼有月经不调或带下异常者,参照有关章节处理.

4.气血虚弱

临床表现:经后一二日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不华,纳少便溏,舌质淡,脉细弱:

立法:益气补血止痛,

主方:圣愈汤(《兰室秘藏)),去生地,加白芍,香附、延胡索。

加减:血虚肝郁,证见胁痛,乳胀,小腹胀痛,上方加川楝子、柴胡、小茴香、台乌药;血虚甚,证见头晕,心悸,眠差者,加鸡血藤、大枣、酸枣仁;兼肾虚,腰腿疫软者,加丝子、续断、桑寄生.

5.肝肾虚损

临床表现:经居一二日内小腹绵绵作痛·腰部瘦胀,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潮热,耳鸣,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立法:益肾养肝止痛。

主方:调肝汤(K傅青主女科》).

加威:痛及腰骶,加续断、杜仲;尿频清长,加益智仁、桑螵蛸、菟丝子;兼少腹两侧或两胁胀痛,乃挟肝郁所致,宜佐以调气,上方加川楝子、延胡索,或加小茴香,橘核、郁金等。

【其它疗法】

1.体针

取穴关元、中极,次髎,地机、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实证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

2.耳针

取子宫、内分泌、交感、肾穴,每次选2~4穴,用中、强刺激,留针15~20分钟,或用耳穴埋针。

3.穴位敷贴痛经药

痛经膏主药为丁香,白芷、生草乌、生川乌、川椒、川芎、麝香等加入皮肤渗透剂。有活血止痛,温经散寒,祛瘀开窍等作用。于月经来潮时或经前腹痛时+进行穴位(气海、子宫、三阴交)敷贴。

4.单方、验方

(1)云南白药,每次2丸,每日4次。

(2)伤科七厘散,每次1支,每日2~3次,于经前或经痛时温开水送服。

(3)田三七末2~3克·经前或经痛时温开水送服,每日1~2次。

㈢ 老中医说:女人痛经怎么

现代很多女性朋友都遇到过痛经的情况,痛经一般除了通过西医药物治疗,以及通过膳食进行调理外,其实我国传统的中医对治疗痛经也是非常有效果的,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医怎么治疗痛经,下面让小编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吧。

1、肾气亏损型。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疗法则:补肾填精,养血止痛。

治疗方法:调肝汤(《傅青主女科》)。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甘草、山药、阿胶。药方中巴戟、山茱萸补肾气,填肾精;当归、白芍、阿胶养血缓急止痛;山药、甘草补脾肾、生精血。全方共奏补肾填精养血,缓急止痛之功。若经量少者,酌加鹿角胶、熟地、枸杞子;腰骶酸痛剧者,酌加桑寄生、杜仲、狗脊。

2、气血虚弱型。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疗法则: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治疗方法: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加当归、党参。黄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药方中黄芪、党参、桂枝补气温中,通络止痛:当归、白芍、饴糖养血和中,缓急止痛;炙甘草、生姜、大枣健脾胃以生气血,欲补气血先建中州。本方共奏补气养血,和中止痛之效。

3、气滞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治疗法则: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治疗方法:膈下逐瘀汤。若痛经剧烈伴有恶心呕吐者,酌加吴茱萸、半夏、莪术;若兼小腹胀坠或痛连肛门者,酌加姜黄、川楝子;兼寒者小腹冷痛,酌加艾叶、小茴香;挟热者,口渴,舌红,脉数,宜酌加栀子、连翘、黄柏。

4、寒凝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疗法则: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治疗方法:温经汤。若痛经发作者,酌加延胡、小茴香;小腹冷凉,四肢不温者,酌加熟附子、巴戟天。若经行期间,小腹绵绵而痛,喜暖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畏寒肢冷,腰骶冷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沉细而迟或细涩,为虚寒所致痛经。治宜温经养血止痛,方用大营煎加小茴香、补骨脂。

5、湿热蕴结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伴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疗法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治疗方法: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药方中黄连、薏苡仁清热除湿;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牡丹皮活血祛瘀通经;莪术、香附、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生地、白芍凉血清热,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之效。若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者,酌加槐花、地榆、马齿苋;带下量多者,酌加黄柏、樗根白皮。

以上就是有关中医怎么治疗痛经的内容介绍,虽然痛经中西医都可以进行治疗,西医对治疗更注重快速有效,而中医治疗是通过内服中药来慢慢调理改善痛经状况,从而达到根治的疗效,因此中医比西医在治疗上更具优势,大家不妨可以尝试一下中药调理痛经的方法,希望对痛经者有帮助。

㈣ 痛经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①气滞血瘀型:宜理气化瘀止痛。治以隔下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丹皮、枳壳各15克,桃仁5克,赤芍、元胡各25克,灵脂、乌药、香附各10克。水煎服。若兼口苦,苔黄,月经持续时间延长,经色紫黯,经质稠粘,当佐以清泄肝热,上方加栀子、夏枯草、益母草各15克。若兼前后二阴坠胀者加川楝子、紫胡各15克。若肝郁伐脾,症见胸闷、食少者加炒白术、茯苓、陈皮各15克。若痛甚而见恶心呕吐者,上方加吴茱萸10克,黄连15克,生姜5克。

②寒凝胞中:可分阳虚内寒和寒湿凝滞。

阳虚内寒:宜温经暖宫止痛。治以温经汤加减:芍药25克,人参10克,生姜5克,麦门冬、半夏、丹皮、艾叶、小茴香、当归、川芎各15克。水煎服。

寒湿凝滞:宜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治以少腹逐瘀汤加减:元胡、赤芍各25克,干姜5克,没药、川芎、肉桂、灵脂各10克,蒲黄、苍术、茯苓、小茴香、当归各15克。水煎服。

③湿热下注型: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治以清热调血汤加减:牡丹皮、黄连、当归、川芎、莪术各15克,红花、香附各10克,桃仁、生地、薏苡仁各20克,延胡索、红藤、白芍各25克,败酱草30克。水煎服。

④气血虚弱型:宜益气补血止痛。以圣愈汤加减:黄芪30克,当归、川芎各15克,熟地、人参、香附各10克,白芍、延胡索各25克。水煎服。若血虚肝郁,症见胁痛、乳胀、小腹胀痛,上方加川楝子、柴胡、小茴香、乌药各15克。血虚甚,症见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者,加鸡血藤15克,酸枣仁20克。兼肾虚,症见腰腿酸软者,加菟丝子30克,川断、寄生各20克。

⑤肝肾虚损型:宜益肾养肝止痛。治调肝汤加减:白芍、山药各25克,山茱萸15克,巴戟、枸杞20克,当归、甘草各10克。水煎服。若痛及腰骶加川断20克,杜仲15克。若兼少腹两侧或两胁胀痛,乃挟肝郁所致,宜佐以调气,上方加川楝子15克,延胡索25克,或加小茴香、橘核、郁金各15克等。

㈤ 痛经治疗方法有哪些

痛经的治疗方法,一般绝大多数可以采用口服药物,或者是采用针灸、艾灸、理疗,这样的方式一般都是有效。痛经治疗前,首先常规到医院做相关检查,看什么原因引起。如果是因为气滞血瘀引起,这个时候可以吃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药,同时可以做理疗,或者是口服一些中成药来对症调理。
再有痛经如果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这个时候可以选择避孕药来对症调理。这个时候需要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灸疗,或者是理疗的方式来对症调理。再有痛经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平时要注意饮食调整,一般不能吃寒凉食物,一定注意作息规律。再有痛经一定要根据情况来对症用药,引发痛经原因不同用药是不同。再有痛经的患者,可以采用中药灌肠这样的方式,或者做理疗,做艾灸都可以治疗。

㈥ 中医方面有哪些调理痛经的方法

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月经周期,痛经的发生给她们的月经生活带来麻烦,严重危害她们的健康。我提醒女性朋友注意痛经。一旦出现月经疼痛症状,可以用中药调理。以下三种中药方剂对痛经有明显疗效,能改善女性的不适感。

阅读全文

与中医对痛经的治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笔记本鼠标不亮失灵的解决方法 浏览:274
王国维的研究史学方法 浏览:895
电线室内安装方法 浏览:703
飞度遥控器漏电解决方法 浏览:260
菩提树的种植方法 浏览:210
惠普5740濹盒安装方法 浏览:929
制作大礼物盒的方法步骤视频 浏览:771
什么方法可以快速治牙疼 浏览:454
佳能80d使用方法 浏览:210
血瘀怎么祛除最快方法 浏览:877
毛笔首次使用方法 浏览:210
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是什么 浏览:655
经痛有什么减痛方法 浏览:245
硫磺产品化验分析方法 浏览:439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如何 浏览:376
鞋的裁剪方法图片 浏览:238
快递盒子正确处理方法 浏览:936
研制东西时的设计方法有哪些 浏览:648
构造哈希表最常用的方法 浏览:296
紫金红葫芦的鉴别方法 浏览: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