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肝硬化用中药怎么治
治肝硬化的中药及验方 肝硬化是一种难治性慢性疾病,部分中药治疗肝硬化效果不错。
丹参: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变血液流变学状况,抗凝、抗炎、耐缺氧、提高免疫功能等效果。适用于气滞血瘀兼有血热而表现为肝硬化、脾大,兼有低热、烦躁、失眠、胁痛、痈肿疮毒等症。可用丹参注射液或丹参片等。
桃仁:破血行瘀,适用于血瘀征象明显,伴有肠燥便秘、舌质紫暗、面色黧黑、肝区刺痛、腹腔感染等患者。
冬虫夏草:补虚损、益精气,适用于各种虚证肝硬化患者。不过,此药价钱较贵,非一般患者可以承受。
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适用于脾气虚弱、肝硬化所致的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
此外,田三七、红花、泽兰、当归等长期使用,也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以上这些单味药,最好配合辨证施治的复方一起进行,或与下面的验方共同服用:
补消汤:党参30g,生萝卜子(莱菔子)15g,茵陈30g,木香15g,砂仁6g,明矾10g。将上药用纱布包好,放入鲤鱼肚内,煮30分钟后吃鱼喝汤。病轻者一般5-6剂,病重者可多服几剂,直至症状完全消失。服药期间忌盐100天。主治肝硬化腹水症。
二甲散:鳖甲(醋炒)、龟板(醋炒)各等量,研成细末,混匀。每次10g,开水送服,每日2次,30天为1个疗程。主治早期肝硬化,体质尚好者。
复方三七胶囊:三七200g,黄芪500g,丹参500g,三棱200g,莪术200g,槟榔150g,山楂200g,鸡内金200g,水蛭1OOg。分别研成细末,混匀过筛装入胶囊内,每次5粒,每日3次,连服2个月为1疗程。
强肝软肝散:紫灵芝150g,黄精200g,当归150g,枸杞子150g,党参200g,黄芪200g,巴戟天150g,鳖甲300g,穿山甲150g,地鳖虫150g,水蛭150g,鸡内金150g,田七150g,绞股蓝200g,香附1OOg。共研细末,每次15-20g,开水送服,每日2次,服完1料为1个疗程。
资料来源:摘自“东方药膳”
‘贰’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该怎样处理
脑卒中发生后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以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较多见
1.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Subluxation)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60%~70%,好发于BronnstrumⅠ-Ⅱ期肌张力低下的阶段半脱位本身并不会造成肩关节疼痛,但它极易造成肩关节损伤进而引起疼痛,因此在治疗中应引起重视
(1)病因及发病机制肩关节是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的球窝关节,肱骨头大,关节盂小而浅,有2/3的肱骨头位于关节盂之外,这虽然有利于肩关节进行各个方向大范围的活动,但却使肩关节的稳定性下降缺失的稳定性可以由肩关节周围强壮的肌肉给予部分补偿正常情况下,肩胛骨关节盂朝向上前及外侧,这种向上倾斜的关节盂的结构在预防向下脱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肱骨头向下移位时必须先向外侧移动当上肢处于内收位时,关节囊上部及喙肱韧带紧张,被动地阻止了肱骨头的侧向移动,也就防止了向下脱位,被称为“肩关节的锁定机制”当上肢负重时,冈上肌加强了关节囊的水平张力;当上肢外展时,该锁定机制不再发挥作用由于上肢外展或前伸时,关节囊上部变得松弛,所以肩关节的稳定性必须由肌肉收缩来保障,维持关节的稳定几乎完全依赖于旋袖肌
造成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肩关节锁定机制的丧失:脑卒中软瘫期,由于肩胛骨上提肌向上旋转的前锯肌及斜方肌等肌张力下降,在上肢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引起肩胛骨下移和向下旋转,关节盂向下倾斜,造成肱骨在体侧相对于改变了位置的肩胛骨而言处于外展位,破坏了正常的关节盂向上倾斜所提供的“肩关节的锁定机制”,使肱骨头向下滑动而产生半脱位
2)肩周围固定肌功能低下:以三角肌,尤其是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瘫痪肌张力低下被认为是造成肩关节半脱位的重要原因这些肌肉瘫痪后在上肢重量的牵拉下可产生肩关节半脱位
3)不恰当的护理:处于弛缓性瘫痪期的患者,在翻身坐起转移等的过程中,未给予肩关节适当的保护,甚至在辅助时牵拉患侧上肢,这也常常是造成肩关节半脱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临床表现肩关节半脱位并非于偏瘫后马上出现,多于患者开始坐和站等活动后才发现早期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感,有些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过久时可出现下坠的不舒服感或疼痛,这种疼痛可以在上肢被支持或被上举时得到缓解或消失查体可见: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明显肌肉萎缩,关节囊松弛,肱骨头向下移位,呈方肩畸形,关节盂处空虚,肩峰和肱骨头之间可触及明显的凹陷从后面看,肩胛骨沿胸壁下移,向下旋转,靠近脊柱,肩胛下角内收明显并且比另一侧低肩胛骨的内侧缘被拉离胸壁,成为“翼状”肩胛
(3)检查方法
1)触诊检查:患者取端坐位,躯干保持稳定,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身体的两侧治疗师用食指触摸肩峰和肱骨头上方之间的凹陷,以横指宽为单位进行判定,记录为半横指一横指一横指半等注意评价时应对双侧肩关节进行比较
2)X线检查:
①检查体位: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掌心朝向体侧
②投照方法:X线管中心高度与锁骨外侧端的上缘一致,中线与肱骨头中线一致,管球向足侧倾斜15°,距离为1m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投照双侧上肢,测量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双侧比较
(4)诊断标准
①肩峰下可触及凹陷;②两侧肩关节正位片上病侧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大于14mm,或病侧与健侧相比,病侧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大于健侧10mm或以上
(5)治疗
1)治疗目的:
①纠正肩胛骨的位置以恢复肩关节原有的锁定机制
②刺激肩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的活动及张力
③在不损伤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前提下保持肩关节无痛性的全范围的被动活动度
④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保护易受伤的肩关节
2)治疗方法:
①纠正肩胛骨的位置:纠正肩胛骨的位置重点是抑制使肩胛骨下沉后撤和向下旋转的肌肉的肌张力,增加肩胛骨的活动性治疗师可以通过手法向需要的方向活动肩胛骨向偏瘫侧翻身和肘伸展位负重向两侧转移重心等方法来解除肩胛骨的痉挛状态,纠正肩胛骨的位置之后,要进行肩胛骨主动运动的训练,增强肩胛骨的活动性例如:患者取仰卧位,肩关节90°屈曲,肘关节伸展,做上肢向上去够天花板和向下返回原位的动作,完成肩胛骨的内收外展运动;或患者取坐位,双手十指交叉,双上肢在身体前面下垂,做双侧的耸肩动作,完成肩胛骨的上提与下制运动
②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所有刺激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方法,如滚筒运动和桌面擦拭运动等均可用于激活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通过患侧上肢负重对上肢关节的挤压,反射性地刺激肌肉的活动,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另外,治疗师可以利用手法进行关节挤压,刺激肩周肌肉的活动,具体方法是: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治疗师用双手环握住患者的上臂,向上进行关节挤压的同时使肩关节外旋,再使肩关节内旋恢复原位,反复数次后肱骨头就可能被拉回到关节盂内
③维持肩关节无痛性的全范围的被动活动度: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容易出现肩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所以维持关节无痛的全范围的活动度十分重要在治疗活动中治疗师要注意,一旦出现疼痛应立即减小活动度或改变支持的方法,矫正肩胛骨的位置并充分支持肩关节通常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④保护易受伤的肩关节: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肩关节不仅在被动活动上肢或进行其他治疗性活动时必须避免引起疼痛而且在帮助患者在床上移动或转移到轮椅上时也要保护好肩关节,避免引起疼痛,坐位时应对患侧上肢给予支持,坐在轮椅中时多建议使用轮椅桌对吊带的使用争议较大,不仅吊带的有效性值得怀疑,而且吊带的使用还可能会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概括起来包括:
a.加剧患者对患侧上肢的失认,使患侧上肢从全身运动中功能性分离
b.加重或强化了患侧上肢的痉挛模式
c.阻碍了因身体姿势或平衡受破坏时,患侧上肢所产生反应动作的能力
d.在步行中,妨碍了患侧上肢代偿性摆动
e.阻碍了正常感觉的输入
f.由于制动或压迫,不利于血液与淋巴液循环
2.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障碍”
(rexflexsympatheticdystrophy,RSD),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病率约为12.5%~32.0%其典型的表现是肩痛患手浮肿和疼痛,皮温升高,消肿后手部肌肉萎缩,甚至挛缩畸形
(1)病因及发病机制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1)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学说:交感神经支配血管运动系统和皮肤腺体,当受到疼痛脑部病灶情绪变化等因素的刺激时会出现血管运动系统和皮肤腺体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局部瘀滞性充血水肿
2)肩-手泵功能障碍学说:Moberg认为肩手的血液回流有赖于肩泵和手泵,而肩泵和手泵的动力来自肌肉的收缩活动,瘫痪后肌肉活动减弱或消失,血液回流缺乏动力,因而造成上肢远端的水肿
3)腕关节持续屈曲受压:患者卧床或坐在轮椅里时,可能未注意到腕关节处于过度掌屈位,血管造影证明,过度的屈腕可使血液回流受阻当患者坐在轮椅中时,因为他的体重向患侧倾斜,会进一步压迫腕关节而使静脉回流更加受阻
4)腕关节过度伸展:在治疗中,患者的腕关节可能被无意地超越了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因而损伤关节及周围组织
5)静脉输液:急性期需静脉输液时,不少护士喜欢用患手背静脉输液以解放健手,如果输液时液体渗入到周围组织中,就会发生明显的水肿
6)患手意外损伤:如向患侧跌倒时损伤患手接触过热容器烫伤等均可导致患手水肿
(2)临床表现及分期Ⅰ期:患者的手突然出现肿胀,很快发生明显的运动受限,水肿以手的背部最为显着,通常向近端止于腕关节,皮肤皱褶消失,触及患手有柔软感及膨胀感;手的颜色发生改变,呈橘红色或紫色,特别是当患臂垂于体侧时更明显;患手皮温较健侧高,有时有潮湿感,指甲变得苍白不透明;患侧肩关节和腕关节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特别是前臂旋后和腕关节背伸掌指关节屈曲明显受限,看不到掌指关节处的骨突起,手指外展严重受限,近端指间关节僵硬膨胀,几乎不能屈曲,也不能完全伸展,远端指间关节伸展,不能或几乎不能屈曲被动运动易引起剧烈疼痛是肩手综合征的一大特点,Ⅰ期一般持续3~6个月,这个阶段如积极治疗常常可以改善症状并控制其发展,未及时治疗的患者中,有些逐渐自愈,有些则很快转入第Ⅱ期
Ⅱ期:肩痛和手的水肿减轻,患手皮肤和肌肉明显萎缩,常可出现类似Dupuytren挛缩样手掌腱膜肥厚,手指的关节活动受限越来越明显,X线透视可见患手骨质疏松样变化,肉眼可看到在背侧腕骨之间及与掌骨连接区域出现坚硬的隆起
Ⅲ期:水肿和疼痛可完全消失,但关节的活动性则永久丧失,固定于一种典型的畸形状态,表现为:
①腕关节掌屈并偏向尺侧,背屈受限,腕骨上的隆起更加坚硬和明显
②前臂旋后严重受限
③掌指关节不能屈曲,拇指和食指间部分萎缩并且无弹性
④近端和远端指间关节固定于轻度屈曲位,即使能做屈曲也是在很小的范围内
⑤手掌变平,大小鱼际肌明显萎缩
(3)诊断目前肩手综合征尚无统一公认的诊断标准上田氏认为脑卒中患者如存在肩痛上肢及手指肿胀,无论有无手指疼痛,即可诊断为肩手综合征不过应排除局部外伤感染周围血管病等所引起的浮肿
(4)预防预防肩手综合征的重点在于避免所有引起水肿的原因注意患者上肢和手的正确位置的摆放;当患侧上肢进行肘伸展位的负重训练时要格外小心,避免腕关节的过度背屈;尽量避免在患手上做静脉输液;避免患侧上肢尤其是手部的外伤
(5)治疗在肩手综合征的早期,刚刚出现水肿疼痛和活动范围受限时就采取积极的治疗,能够获得最好的效果即使在数月之后,如果仍有炎症反应疼痛和水肿,治疗也可能是有效的一旦发生了挛缩固定,各种方法几乎都没有任何效果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快地消除水肿,减轻疼痛和僵硬
1)体位摆放:保持良好的卧和坐姿,卧位时可将患侧上肢适当抬高,坐位时,把患侧上肢放在身前的桌子上,当患者坐在轮椅里时,建议使用轮椅桌,避免患侧上肢和手悬垂在身体外侧甚至轮椅外侧
2)避免腕关节屈曲:为了改善静脉回流,可佩戴小型腕上翘夹板支持腕关节,使腕关节24小时保持背屈位夹板一直佩戴到水肿和疼痛消失手的颜色正常为止
3)主动运动:在治疗中应尽量要求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因为肌肉收缩可以起到泵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从而减轻水肿可以刺激患侧手臂随意运动的活动都可以应用,但在疼痛和水肿消除之前,应避免进行肘伸展位的负重训练
4)被动运动患侧上肢和手指的被动运动对防治肩手综合征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些活动应非常轻柔的进行,避免引起疼痛,实际上,任何会引起疼痛的活动和体位都应避免所有活动均可在患者仰卧位患侧上肢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的状态下进行
5)向心性加压缠绕手指(图4-4-57)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且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图4-4-57向心性加压缠绕手指
治疗师用一根直径1mm~2mm的长线绳从手指远端向近端缠绕首先缠绕拇指,然后再缠绕其他手指,最后缠绕手掌直到腕关节以上缠绕时先将绳子的一端对折做成一个小环,然后从远端快速有力不留间隙地向近端缠绕至指根,缠完后,立即从指端绳环处拉开缠绕的线绳
6)冰疗治疗师将患者的手浸入加入冰块的冰水中,冰与水的理想比例为水占三分之一,冰占三分之二,这样的温度即便于手的浸入,而且冰的不断融化使水温保持冰冷
分3次泡手,两次浸泡之间有短暂的间隔,治疗师应与患者的手一同浸入,便于确定浸泡的耐受时间
7)皮质激素类口服治疗
8)交感神经阻滞
‘叁’ 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
1.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治疗原则相同,包括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调;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乳酸性酸中毒的患者死亡率很高,故对高乳酸血症患者(即无酸血症,但乳酸>2.5mmol/L)需及时治疗各种潜在诱因,积极预防。乳酸性酸中毒最根本的治疗是病因治疗,如纠正休克,改善循环;及时纠正酸中毒;补充胰岛素和葡萄糖;当病情危急时应及时透析治疗。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治疗应是综合性的,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饮食治疗、纠正脂代谢紊乱等:
(1)控制血糖 糖基化血红蛋白应尽量控制在6.5%以下。
(2)控制血压 降压药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尿蛋白d,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尿蛋白>1g/d,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
(3)饮食疗法 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0.8g/(kg·d),对已有大量蛋白尿和肾衰竭的患者可降低至0.6g/(kg·d)。中晚期肾功能损伤患者,宜补充a-酮酸。
(4)调脂 应使用他汀类药物严格纠正血脂紊乱。
3.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①基本治疗 及早严格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注重降压、调脂、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戒除吸烟饮酒等视网膜有害的因素。②光凝治疗 激光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临床实验证明光凝治疗在2个方面对该病的发病过程有有益的作用:一是导致新生血管退化并阻止它们再生;二是减少黄斑水肿。③冷凝治疗 冷凝主要用于不适合做光凝治疗的患者或光凝治疗的补充疗法,如患者有屈光间质混浊或视网膜周边部病变光凝无法治疗。④玻璃体切割术 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的基本适应证是玻璃体出血及严重的增殖性病变。一般认为,广泛玻璃体出血3个月以上不能自发吸收者需行玻璃体切割术。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 糖尿病应进行规范用药治疗,葡萄膜炎的治疗则应根据炎症类型、严重程度、伴有血糖升高的程度等方面来确定。前葡萄膜炎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睫状肌麻痹剂和非甾体消炎药治疗。后、中间和全葡萄膜炎,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对于血糖明显升高且伴有顽固性葡萄膜炎者,宜选用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等。
(3)糖尿病性白内障 发病早期积极治疗糖尿病,晶体混浊可能部分消退,视力可有不同程度改善,滴用治疗白内障滴眼液;白内障明显影响视力时,可在血糖控制情况下施行白内障摘出术,如无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和出血。
4.糖尿病足
(1)溃疡的治疗 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需要多科室协作,在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的基础上,根据足损伤的程度,可采用减压、清创、伤口敷料、控制感染、血管重建、截肢等多种措施予以治疗。
(2)Charcot关节病的治疗大多数Charcot神经关节病可以行保守治疗。手术固定不会加速愈合,相反,手术因可能造成新的不稳以及可能有内固定周围骨折,导致病变区域的愈合延迟。非手术治疗在超过70%的病例中获得了成功。但是在足后部与踝关节的Charcot关节病患者中成功率较低。终末期神经关节病可遗留严重的畸形,需要患者持续穿足部支具,如后方壳样踝足支具、后足托或是特殊的鞋子,以减少之后溃疡的发病。
5.糖尿病性心脏病
首先应积极治疗糖尿病这一原发病,严格控制血糖,纠正糖代谢紊乱;其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节制饮酒、限制钠盐、适当锻炼等,其三,服用适当的维生素、抗氧化剂、血管活性药物、抗栓药物。其四,控制危险因素,对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等进行预防和处理。某些糖尿病性心脏病导致心绞痛反复发作,内科治疗无效者,可采用经皮血管成型、血管支架或者冠状动脉搭桥等手术治疗。为了及早发现糖尿病性心脏病变,定期做心电图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6.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与非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在治疗原则上相同,治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血糖的控制与监测 糖尿病脑卒中患者的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预后,所以控制血糖在适宜的范围内,是治疗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基础。
(2)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拮抗剂可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由于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存在异常,因此,对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需进行长期抗血小板治疗。
(3)降压 在糖尿病脑卒中特别是出血的急性期,应慎重掌握降压治疗指征和降压程度,降压治疗不能追求快速降压效应。
(4)调脂 他汀类降脂药通过降低血胆固醇,可使糖尿病患者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降低。
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病因治疗 积极严格地控制高血糖并保持血糖稳定;改善微循环,常用药如前列腺素E2、己酮可可碱、山莨菪碱、西洛他唑、活血化瘀类中药等;神经修复,常用甲基维生素B12(甲钴胺)、神经营养因子、C肽等;抗氧化应激,常用药如a-硫辛酸。
(2)对症治疗 主要是控制疼痛,以尽量减轻糖尿病神经病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通常采用以下顺序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甲钴胺和a-硫辛酸、传统和新一代抗惊厥药、度洛西汀、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片类止痛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