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伏天要“以热逼寒”来养生,那有什么祛湿、升阳气的方法呢
民谚有云:“冬有三九,夏有三伏“,今年入伏是7月16日,出伏为8月24日,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也是湿度最大的时候。此时人体体表气血最旺盛,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候。
4、三伏天多泡脚
并不是冬天才适宜泡脚,夏天泡脚效果更好。夏天泡脚可以起到祛寒湿和暑湿双湿的效果。三伏天泡脚时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花椒,这样对祛除体内寒气,扶正身体阳气大有好处。
5、晚睡早起
三伏天,天气炎热潮湿,白天长夜晚短,宜夜卧早起,这样既可以利用好凉爽的早晨多做事,又避开了炎热的傍晚,顺应自然的昼夜变化,身体与自然规律同步才有益于养生。
⑵ 阳气不升病就生,这个方子专攻升阳健脾,湿气没了就轻松了
我周围有个亲戚,家庭条件比较好,工作上也总要出去应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肚子变胖了,而且还总爱头晕。
有的时候还会头疼,感觉脑子晕晕乎乎的,也没有力气。当时是趁着过年,就找我念叨了念叨。
我看完舌苔之后发现苔白腻,稍微有那么一点黄色,舌边还有一圈齿痕。因为他平时吃饭不规律,胃口也不怎么样,所以按照脾虚清阳不升来治疗,便给他开了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解
升阳益胃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方子,本方配伍精妙,其中包含多个大家熟知的方子。
现在一般用量为黄芪,党参(原方为人参),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防风,柴胡,白芍,羌活,独活,黄连,泽泻,炙甘草。
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遵医嘱进行辨证加减。
本方中包含很多有名的处方,例 如芍药甘草汤、六君子汤、痛泻药方 等,又有补中益气汤的影子。
方中以黄芪为主药,可以益胃健脾补气;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为六君子汤的药物组成,具有 补益脾胃,化痰祛湿 的作用;
自然界中的风向上行,风属阳,所以用羌活、独活、防风、柴胡四味祛风之药,可以引清阳上行,并且风能吹干我们的湿衣服,所以风药又能除湿;
可以清热燥湿,泽泻可以使湿热从小便流走,使浊阴下降;白芍味酸,可以收敛阴液,可以避免燥湿以及热药对阴液的损害。
从中医五行的角度,肝木克脾土,脾虚时常常肝过亢,白芍又可以平肝以防患于未然。全方可以补脾益气,升阳降浊,清热祛湿。
全方可以补脾胃,升清阳,去湿热,可以治疗由于脾虚清阳不升,兼有湿热而导致的多种疾病。那么这类疾病是如何导致的呢?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升阳益胃汤能治疗哪些疾病呢?
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长期疲劳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咽喉痛、头痛、肌肉关节痛、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和抑郁等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严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中医虽然没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名,但是根据相关症状,若辨证属于 脾胃气虚,清阳不升 ,兼有湿热即可选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
主要辨证的要点在主症的基础上,有身体乏力,总想躺着休息或者睡觉,四肢沉重或疼痛,吃饭吃得少或没有食欲,舌质红,舌苔黄腻或白腻,可以兼有大便溏,胃口堵闷,消瘦或者虚胖,面色萎黄等症状。
伴有失眠的患者可以加酸枣仁,视物模糊可以加菊花,枸杞子。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因肠运动功能紊乱,蠕动加速,导致粪便的性状及排便频率异常,尚无理想药物。
本病在中医属于“泄泻病”的范畴,认为由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劳倦伤脾,年老体弱等,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功能失常,小肠无法正常将水谷精微和糟粕分清,大肠无法正常传导,导致水湿和糟粕一起传入大肠,发生泄泻。
举一个最常见或者说最耳熟能详的例子,有人每逢考试,都会拉肚子,这便是情志刺激所引起的,可以根据具体表现用本方治疗。
主要表现为大便时而溏时而泄泻,反复发作,稍有诱因就会发作,可伴有粪便中杂有不消化的食物,腹胀腹痛等。
另外还可能伴有饮食减少,肠鸣音多,身体困重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等。此时可以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如湿邪偏重,可以加生薏米、苦杏仁、白豆蔻,取三仁汤之意。
临床正确辨证使用,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本方的时候,也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才能避免药不对症产生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