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中医药怎样治疗脂肪肝
〈1〉肝郁气滞:胁肋胀痛,胸脘不舒,时欲太息,恶心纳呆,腹胀乏力,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方药:柴胡12克、白芍12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虎杖10克、陈皮10克、川楝子10克、郁金10克、莱菔子10克、山楂12克、甘草6克。
〈2〉痰湿内阻:右胁隐痛,脘腹胀满,恶心欲吐,痰涎壅盛,头困身重,舌胖大、苔白腻,脉象弦滑。
治法:化痰祛湿,理气和中。
方药:苍术10克、陈皮10克、半夏12克、茯苓12克、皂角刺10克、胆南星10克、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枳实12克、草决明10克。
〈3〉气虚血瘀:胁下刺痛,腹部胀满,气短乏力,神疲肢倦,红缕血痣。舌质淡紫、边有瘀斑,脉象细涩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疏肝化瘀。
方药:枳实10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0克、柴胡12克、三棱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三七粉3克、山楂30克、虎杖10克。
(1)西医药治疗。
①一般治疗:祛除病因,如酒精引起脂肪肝需戒酒,药物毒性引起脂肪肝停止使用毒性药物,同时注意原发疾病的治疗。
②抗脂肪肝药物:利肝能粉剂,每日0.2~3.6克,或1~3片每日口服,或1~3毫升肌注;阿卡明,每日0.2克,每日3次口服;甲硫氨基酸,每日1克口服;肌醇,每日0.5~1克口服。
(2)中医药治疗。
①肝郁气滞:胁肋胀痛,胸脘不舒,时欲太息,恶心纳呆,腹胀乏力,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方药:柴胡、白芍、山楂各12克,枳壳、香附、虎杖、陈皮、川楝子、郁金、莱菔子各10克,甘草6克。
②痰湿内阻:右胁隐痛,脘腹胀满,恶心欲吐,痰涎壅盛,头困身重,舌胖大、苔白腻,脉象弦滑。治宜化痰祛湿、理气和中。
方药:苍术、陈皮、皂角刺、胆南星、香附、草决明各10克,半夏、茯苓、柴胡、白芍枳实各12克。
③气虚血瘀:胁下刺痛,腹部胀满,气短乏力,神疲肢倦,红缕血痣。舌质淡紫、边有瘀斑,脉象细涩无力。治宜健脾益气、疏肝化瘀。
方药:白术、党参、黄芪各15克,柴胡12克,三棱、赤芍、丹参、枳实、虎杖各10克,三七粉3克,山楂30克。
❸ 中医对脂肪肝辨证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呢
1、气滞型
治法为疏肝解郁,行气和中。方当以柴胡疏肝散与逍遥散和方。
全方特点:理气为主,兼有行血,调肝为重,佐以健脾,柴胡为升,枳壳为降。
主要药物为:柴胡10克、枳壳6克、白芍15克、甘草6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泽泻15克。
2、血瘀型
方法为疏肝养血,活血化瘀。以膈下逐瘀汤为主加减。
全方特点:气血双调,养血破瘀,以降为主,降中有升。
主要药物为:桃仁6克、川楝子6克、元胡6克、五灵脂10克、丹参10克、川芎10克、草决明6克、山楂15克。
3、湿热型
疗法为祛湿化浊,清热解毒。方用平胃散加减。
全剂要点:行气理气,分利湿热。
主要药物为:苍术10克、厚朴6克、青皮10克、陈皮6克、车前子15克、荷叶20克、泽泻15克、甘草6克。
4、痰瘀型
方法为柔肝养血,化浊消瘀。以旋复花汤和大黄蔗虫丸和方加减。
全方特点:通利三焦,利胆降浊,化痰消瘀。
主要药物为:青黛15克、昆布10克、栀子15克、茵陈6克、大黄10克、蔗虫15克、首乌15克、郁金6克。中医的治疗脂肪肝的方法4:山楂,草决明,荷叶,制首乌,郁金,姜黄,柴胡等。把以上介绍的中药需要用文火煎煮四十分钟的作用,相信坚持用此中医方法治疗能让病人恶心,胸闷,腹胀等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
❹ 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对于脂肪肝的治疗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疏肝理气 古方常用小柴汤,配合郁金、青皮、姜黄、决明子等。
(2)补气健脾 古方常用香砂六君子汤,搭配荷叶、苍术、黄芪等。
(3)养血活血 古方常用归脾汤,配合枸杞、三七、川芎、鸡血藤等。
(4)利湿退黄 古方常用茵陈蒿汤,配合金钱草,垂盆草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