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3个月的宝宝肠炎,怎么办能治好吗
病情分析:肠炎是常见病,一般疗程是一周左右,都能治愈,但治愈后有可能再次的肠炎。肠炎一般是病毒感染导致的。也有细菌性的,叫细菌性痢疾,不过此病一般大便带血。 指导意见:如果宝宝不发烧,建议您继续为宝宝口服药物治疗,一般治肠炎的口服药物有妈咪爱、金双歧、蒙脱石散等。口服一周左右。拉肚子的宝宝拉多了容易脱水,主要表现是尿量减少,如果出现,就应输液补液治疗。如果宝宝出现发烧,最好吃上消炎抗病毒药物。应注意一次不要让宝宝吃太多,应少量多次胃宝宝,腹部应保暖好,防止腹胀。祝宝宝早日健康。
⑵ 婴幼儿肠炎用什么药
建议:您好,宝宝拉肚子很可能是胃肠道功能紊乱综合症,主要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腹部受凉有关。建议最好给宝宝做个大便常规的检查确诊,可以通过服用妈咪爱或者健脾散进行治疗调理。并且坚持按摩宝宝的腹部,一天多次,平时应该多喝水,注意保暖。 【中医治疗小儿肠炎】 小儿肠炎病症见大便次数增多,及粪质稀烂或呈水样,蛋花样或有粘液,不消化食物残渣。 本病多发生于3 岁以下小儿,以秋冬季多见,很少有便脓血出现,严重者可有呕吐咖啡样物,抽搐昏迷,脱水,酸中毒,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饮食不当,加以外感风寒,湿热,或病后体虚,脾虚,肾虚等原因引起. 中医辨证治疗 本证治疗以运脾升清为基本原则,寒胜兼以温中,滑脱兼以固涩,热胜兼以清热,湿胜兼以淡渗,脏气虚损则兼以补虚,食积兼以消导,阴伤不甚者兼以利尿,常用神曲、山楂、谷芽、麦芽、布楂叶之类消导药物,猪苓、泽泻、云菩皮、生苡仁、淮山药、乌梅、石榴皮等健脾渗湿收涩之类药物。 1.风寒型: 主证:发热或不发热,鼻塞流涕,轻咳,大便次数增多,清稀,如蛋花样、带泡沫、腹痛,肠呜,大便气味臭,疲倦,胸闷,呕恶,食欲不振,口渴不欲饮,舌红,苔白腻,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化湿。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5 克(后下),紫苏6 克,白芷8 克,茯苓10 克,陈皮3 克,苍术6 克,泽泻10 克,车前子10 克,白术10 克,神曲6 克,山楂6 克,甘草3克。 方解:藿香、苏叶、白芷疏风散寒,理气化湿;大腹皮。厚朴、陈皮、桔梗、法夏散湿消滞,调理气机;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胃诸药合用,有疏风散寒、理气宽中、化湿导滞、调和脾胃之功。 2.伤食泻型。主证:腹胀痛,便前啼哭,泻后哭止,大便酸臭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每天5~6 次,胃纳差,夜寐不宁,舌淡红,苔黄厚腻,脉浮。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加减。 山楂6 克,神曲6 克,莱菔子10 克,陈皮3 克,法夏6 克,茯苓12 克,连翘10 克,木香5 克(后下),谷芽15 克,麦芽15 克。 方解: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化滞;陈皮、半夏理气降逆、茯苓渗湿和脾;连翘清解郁热,木香行气止痛;谷芽,麦芽消谷化滞。全方有调理气机,消导积滞,渗湿和胃之功。 加减:腹痛胀者,加川朴6 克理气消胀,吐酸较甚者加藿香,竹茹以辛香止呕。 3.湿热泻型。主证:发热,口渴饮,烦躁,腹痛即泻,大便色黄而臭,便质稀薄或水样,肛门灼热发红,舌质红,苔黄而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升清降浊。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 葛根12 克,黄芩8 克,黄连3 克,甘草3 克,黄柏6 克,车前子8 克, 神曲5 克,火炭母10 克、生苡仁12 克,川朴5 克(后下)。方解:葛根解肌升阳,黄芩、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车前子、生苡仁利水去湿;神曲、火炭母清热法湿;川朴行气止痛。 4.脾虚泻型。 主证:泄泻反复发作,时发时止,或食后即泻,大便搪烂,或完谷不化,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睡时露睛,唇淡,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腻,脉细弱,腹泻日久,体质日虚。 治法: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8 克,白术8 克,甘草3 克,淮山药10 克,莲肉10 克,生苡仁12克,扁豆12 克,砂仁3 克,桔梗6 克。 方解: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扶脾益气,淮山药、莲肉、苡仁、扁豆健脾化湿;砂仁、桔梗理气和胃。 加减:腹痛加木香理气止痛;久泻不止,而夹有积滞者,加河子10 克、赤石脂15 克以固涩止泻;大便完谷不化,加干姜温中散寒。
⑶ 婴幼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该怎样治疗
婴幼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期间应严格禁食,停止一切喂辅5~10天,禁食期间从静脉滴入葡萄糖液、生理盐水和营养液,有时需输血或血浆,待症状消失后开始喂糖水和喂奶,均从少量到多量,逐渐增加。为控制肠道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治疗如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