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发布时间:2023-08-16 22:08:50

‘壹’ 怎么熬中药 怎样正确地煎中药

中药 多数是用来煎服的,煎药也是一门大学问,很多人拿着中药包,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煎药,怎么熬中药呢?本文是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怎么熬中药
一、容器的选择

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锅为最好,其次为不锈钢锅、搪瓷锅以及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具有稳定的 化学 性质,不易与所煎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一定忌用铁锅、铜锅和铝锅,因为这些元素可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不利于 疾病 的治疗。

二、预处理

第一步:“看” 煎煮中药前首先要查看中药的质量,如发现有虫蛀、霉变等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其次是查看有无需特殊处理的中药,如有应另置并按特殊方法处理。

第二步:“泡” 将药店拿回的中药饮片加适量水浸泡20~30 min ,轻质的中药、气温较高时浸泡时间宜短,重质中药、气温较低时浸泡时间宜长,目的是为了使中药湿润变软, 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三、煎煮

1、煎煮用水:一般使用无污染的自来水即可,忌用反复煮过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药。

2、加水量: 经验 加水量是超过药物表面3~5cm;理论计算是按每1g中药加水10mL计算,将总水量的70%用于头煎,剩下的30%用于第二煎。

3、煎煮用火: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4、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从沸腾后计算,一般解表药头煎10~15 min,二煎10min;滋补药头煎30~40min ,二煎25~30min。控制煎煮时间是因为长时间高温煎煮,会使 植物 细胞遭到破坏,使药液中不溶性的无效成分增加。而且长时间煎煮还有将药煎焦煳底的危险。

5、煎煮次数: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药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药成分。煎煮后及时滤出煎液,并将每次的煎液混合后分次服用。

四、特殊处理

根据药物性质不同,有些药物宜采用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特殊方法处理。不少患者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会将需特殊处理的中药一起和群药同煎,这样操作是很不妥当的。

1、先煎:就是延长煎煮中药的时间,使药物中难溶的成分被最大可能的煎出。一般将需先煎的药物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10~20 min后,再与浸泡过的其他中药合并煎煮。这些中药有:① 动物 的骨甲类如鳖甲、龟板等; ②矿物类如生石膏等; ③有些毒性中药如生川乌、生草乌等,先煎1-2h可大大降低毒性。

2、后下:就是缩短煎煮中药的时间,减少因长时间煎煮所造成的有效成分散失。常规操作是:待其他群药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min后,再加入需后下的中药煎煮5-10min即可。这些中药有:①气味芳香类中药如砂仁等;②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中药如钩藤、番泻叶等。

3、包煎:就是将中药装入棉布袋中与其他群药共煎。这些中药有: ①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 中药材 如车前子、葶苈子等,防止煎煮时煳锅底; ②富含绒毛的中药材如旋覆花、枇杷叶等,防止脱落的绒毛刺激咽喉。

4、烊化:就是将胶类中药加入已煎好的药液或清水中加热溶化。目的是防止煎液黏稠而影响其他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或煳锅底,如阿胶、鹿角胶等。

5、另煎:就是将贵重中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等用适宜的容器单独煎煮取汁后,药渣并入其他群药共煎,目的是减少群煎时其他药渣对贵重药材有效成分的吸附。

总之,临床 中医 师只有在开具处方后叮嘱患者严格按照中药煎煮的要求进行操作,才能提高汤剂的疗效,使中药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好地作用。

中药怎么熬?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正确煎煮中药的方法,煎中药,器皿、浸泡、加水、用火、煎煮次数都是很有讲究的,想要发挥中药最大的药效,先学学上面正确煎煮中药的方法吧。
怎样正确地煎中药
一、水洗中药降低疗效

中药煎煮前千万不要清洗,因为药材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中药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还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常 用药 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二、煎药前先用冷水泡

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以确保中药的疗效。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特别在夏季,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煎前浸泡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

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 决定 ,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三、药材入锅注意顺序

处方上注明先煎的药物,应先放入清水中煎沸,沸后2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处方上注明后下的药物,可在其他中药煎好后,再加入后下的药物煎约5-10分钟便可。处方上注明冲服的中药,应先将它放在碗里,用煎好的药液倒进去,搅和后服用,例如田三七就常冲服。处方上注明是烊化的中药,则应先将煎好的药液去渣,然后趁热将需烊化的中药放进去,用木筷子徐徐搅动至均匀后服用。如果该中药仍未溶化,可用文火加温,同时徐徐搅动药液至均匀,例如阿胶常烊化服用。

四、煎药加多少水合适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来水,井水则须选择水质较好的。水最好采用经过净化和软化的饮用水,以减少杂质混入,防止水中钙、镁等离子与药材成份发生沉淀反应。

加水多少: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水的用量一般为:第一遍煎煮时为药材量的5-8倍,或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20-30分钟即可。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

五、煎煮次数与方法

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应煎两次。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不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

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份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份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份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治疗一般疾病的中药煎煮以2次为宜,一般先用急火煮沸,水沸后计算煎煮时间,一般为头煎20~30分钟,二煎10~20分钟。用于治疗 感冒 的解表中药或 清热 药宜用武火,时间宜短,煮沸时间为10~20分钟即可,并趁热服用。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以3次为宜,头煎为40~50分钟,二煎为20~30分钟,三煎为10~20分钟。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用效成份充分溶出。以上煎煮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

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免得有效成份沉淀在药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

六、煎煮榨渣取汁

汤剂煎完后应榨渣取汁。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液。其次主药液中的有效成份可能被药渣再吸附。如药渣不经压榨取汁就抛弃,会造成有效成份损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份容易损失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份所占比例会更大,榨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

一般在最后一次煎煮时,趁热将药液滤出后,要将药渣用双层纱布包好,绞取药渣内剩余药液。有研究表明绞取药渣内的药液可增加药液成份的15%-20%

中药煎后所取得的药液成人一般每次200毫升左右,学龄期 儿童 100毫升,婴幼儿50毫升为宜。按一日2次服用。

七、服法

服用中药,许多人的习惯是一剂中药煎两次,分头汁和二汁分别服用。其实,这种服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中药中易溶的甙类、多糖类、挥发油等有效成份在头煎中含量较多,其它难溶有效成份则煎出较少;而在第二次煎煮时,易溶的有效成份可能含量已很低,难溶有效成份则煎出较多,故两次煎出的有效成份不一致,药效也差异很大。所以,服用中药一般应将煎煮2次或3次的中药液体合并,搅拌均匀后分为2份或3份,分别于早晚或早中晚服用才能发挥药效至最佳程度。一般来说,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3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 指示 ,中药煎煮方法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幼儿或呕吐病人因为服用药物有困难则可以分多次服完。中老年人用于滋补身体的补益中药最好是在饭前服用,特别是早晨空腹时服,有利于滋补成份的吸收。药汁冷了,应热一下再服用。大多数中药宜乘温服下,发汗药须热服以助药力,而清热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

一般而言,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宜饭前空腹服用;治疗外感疾病及头面部疾病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安神的药物宜临睡前服用;通下大便的药物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睡前和夜间服食。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宜饭后服用。饭后服用的时间一般为进食后半小时左右。

八、煎药机煎中药

中药煎煮机是一种带有电控装置的全封闭微压容器,利用水煎沸及其产生的蒸气一次性使药物的成份充分地煎出,其煎药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保证中药疗效,更符合卫生学要求,不易霉变。机煎中药,服用比较方便。一般情况下,机煎中药都是包装在医用塑胶袋中,包装过程也在全封闭无菌状态下进行的。这种袋装药液抗挤压、不易破损,每包药液可在常温下,能保存10天左右,

无论 居家 还是外出携带都非常方便。服药时,只需将药包放进热水内浸泡约10~20分钟即可饮用。微波炉加热后的机煎袋装中药不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可以放心服用。

九、适当忌口

服用中药期间,饮食方面应注意忌食生、冷、黏腻、辛辣的食品,没必要另外补充维生素。一般患热 性病 者忌辛、辣、油腻及不容易 消化 的食物和烟酒;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黄疸、过敏性疾病、痈疽、 肿瘤 及某些 皮肤病 忌食鱼、虾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水肿病人忌食盐;补血药忌 饮茶 等。

十、特殊中药的处理

在处方中有些药材性质特殊,不能与方中群药同煎,应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医师会在处方中注明,药房在配药时会另包并加以说明。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方法。

1、先煎:

矿物类、贝壳类、甲壳类、骨类、化石类药物的质地坚硬,这些药物的有效成份在短时间内很难煎煮出来,因此要单独先煎。例如矿物类药物石膏、代赭石、赤石脂等;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石决明等;甲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穿山甲等;骨类药物如虎骨和豹骨等。这些药物必须事先捣碎,加水单独煎煮 30分钟后,再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

另外,还有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如川乌、附子、草乌等,通过长时间的高温煎煮可以降低毒性作用,一般开水煎1小时后(切忌加冷水,具体煎熬时间询问医生)再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可以起到 解毒 作用以减少其毒性,久煎后的水解产物才能起到治疗作用,使其应用更为安全。

2、后下

花、叶类以及一些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份多的药材(如薄荷、香薷等)久煮会致香气挥发,药性损失,故宜后下,部分根茎类有效成份煎煮时中药成份对热不稳定,不耐煎煮者,不易久煎者亦应后下。如藏红花、大黄、番泻叶等,入药宜后下。在其它药煎煮以后,停火前的5~10分钟时再将其纳入,煎沸5~10分钟即可,叫后下。

3、包煎

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它药一起煎。需要包煎的主要有四类药物,一中药煎煮方法是细小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等,煎药时特别粘腻,如不包煎,容易粘锅,药汁也不容易滤除:二是有些药物如蒲黄、海金沙、灶心土、滑石等,煎时容易上飘在药液表面或沉淀锅底,所以需要包起来煎煮;三是有些有绒毛的药物,如辛夷、旋覆花等,如不包煎,煎煮后不易滤除,服后绒毛会刺激咽喉,引起 咳嗽 、呕吐等副作用。煎煮上述药物时先将药物用纱布包好,再放入药锅内与其它药物同煎,叫包煎。包煎时药袋尽量松些,以免药物膨胀时空间不足导致无法更多吸收水份而煎熬不透。

4、另煎:

有些比较贵重的药物(如红参、西洋参、生晒参、鹿茸等),可单独煎煮取汁,再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同服。以免在与其它药物的煎煮过程中损失有效成份,造成浪费。

5、溶化:

又称烊化,是指有些胶质性中药(如阿胶、鹿角胶、龟胶等)或黏性易溶的药物(如饴糖),煎煮时容易与其它药物粘结成团块或造成溶液胶体渗透压提高,不利于药物有效成份作用的溶出,影响整个药物的煎煮效果,或粘附锅底,容易熬焦且浪费药材,不宜与其它一般药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或以少量水煮化注意要勤搅拌,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或直接用煎好的药液溶化后服用。

6、冲服: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某些粉末样的药物(如琥珀粉、朱砂)不宜煎煮,或某些较贵重的中药(如三七粉、人参粉)或不宜煎煮的药物(如芒硝),液态药物(如竹沥、姜汁等),可直接冲入煎取的药液中混匀服用,或直接用温水冲服,以避免药物损失。一些药物较为贵重而且用量又小,如果与其它药物一同煎煮,其药汁就会被别的药物吸附,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如牛黄、麝香、珍珠粉、琥珀、冬虫夏草、三七粉等。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如贝母粉,虽然不是贵重药,但研成细粉冲服,比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后服用效果要好些。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贰’ 中药怎么熬

“导读” 虽说现在西药盛行,但是中药在一些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西药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不少患者还是会服用中药进行治疗。在服用中药之前,有一个重要步骤就是熬药,许多人对这个步骤的了解并不多,不知道该怎么熬。那么,中药怎么熬?熬中药要不要盖盖子呢? 中药怎么熬

中药能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功效,与熬药的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大家在生病时大多吃西药,而在需要吃中药的时候反而不知道该怎么熬药。其实中药的熬制是讲究一定的方法的,掌握了方法就能熬好药。那么,中药怎么熬才正确?

1、 熬药前要先用水浸泡

一般在熬药之前药材要先用冷水泡50-60分钟,但不同种类的药材需要浸泡的时间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花、叶、草等较为松软,质地比较稀疏的药物浸泡50分钟即可。而根、茎、皮等质地坚硬的药材则需要浸泡一个小时左右。掌握不同药材的浸泡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药材只有在浸泡充分后,有效成分才能较快的溶解在水中。

2、 注意水的用量

熬制中药时,水的用量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放入过多的水,会使得熬药的时间变长,这会使得不耐热的药物药效有所减弱。一般来说,熬制中药所需要的水量比药面高1-2指是最为适合的。通常来说,药物需要熬2-3次,最后把药汁倒在一起饮用即可。

3、 注意药物的熬制顺序

每种中药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我们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决定熬药的时间。有的具有毒性的药物比如草乌、川乌等应熬制较长的时间,以减轻毒性。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不耐热,熬制太久容易失效。而带有绒毛、质地较轻、体积又小的种子以及容易粘锅或易被熬糊的药物则应该最后下。

熬中药要不要盖盖子

中药的熬制有许多的步骤,从洗药到最后服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许多患者在熬药的时候都会纠结要不要盖盖子这个问题。有人觉得打开盖子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会挥发掉,治疗效果会下降;而有的人觉得盖着盖子把药闷着一点也不好。那么,熬中药要不要盖盖子呢?

一般来说,中药切片需要在熬药时加上盖子才能被彻底被熬透,并且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特别是在熬制含有能够随着水蒸气而挥发的成分时,比如薄荷、藿香等,则更需要加盖熬制。这样才能让含有药物挥发成分的水蒸气凝集在盖子内,冷凝成水珠滴落回药罐中,以减少物有效成分的丢失。

对于质地坚硬根、种子或者动物药材,比如人参、麦冬、龙骨等,同样需要加盖熬制。这样才能使药物在短暂的熬制时间内把有效成分尽可能多的熬出,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至于质地疏松、有一定体积的中药,比如桑叶、菊花等,由于在熬制过程中药液容易溢出,因此不需要加盖熬制,并且要注意多搅拌,让药材能够被均匀熬透。

熬中药用什么

中药的熬制不但步骤讲究,在熬药器具上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药物在熬制过程中是能够和锅进行接触的,如果选用的材质不对,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很有可能会在熬制过程中被破坏,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那么,熬中药用什么锅比较好?

按照中医的理论,熬中药最好是选用砂锅或者陶罐。这两种材质的锅性质比较稳定,不容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传热效果均匀缓慢,能够保证中药汤剂的质量。因此,这两种材质的锅也从古沿用至今。除了这两种锅,搪瓷器皿、不锈钢锅也可以用于熬制中药,但是效果不如砂锅和陶罐。

铝制品虽然作为餐具使用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偶尔用于熬药问题也不会很大。但是铝锅并不适用于所有种类中药的熬制,如果处方中含有乌梅、硼砂等酸性或者碱性较强的药物,很有可能会与铝锅进行反应。因此这类药物最好别用铝制器具进行熬药。

需要注意的是铁锅、铝锅、铜锅和锡锅是一定不能用于熬药的,因为这几种材质的锅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氧化,与中药中含有的某些成分会发生化学反应。比如与鞣质类成分反应会生成加深药液颜色的鞣酸铁;与黄酮类成分反应会生成难溶性聚合物等等。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药液的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会直接影响到药液的疗效。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人体在一天中是有变化的,同一种药在不同状态的身体上作用的效果是有所不同的。为了让药物在体内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我们应该在最适合的时间服用中药。那么,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通常来说,人体吸收药物的最佳时间实在上午九点和下午三点左右,因此在这两个时间点服用中药是最好的。但是,不同的药物的性质不同,服用的时间点也有所不同。治疗肠胃病和虚症的药物应该在饭前30分钟或60分钟服用;而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在饭后30分钟服用即可;通便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则适合在清晨或白天服用,尽量不要在睡前服用;驱虫类的中药在早上空腹服用即可。

在中医的理论中,中药应该“温服”,也就是说药汤在熬后应该马上滤出,放置在常温中待药汤降温到36-37℃后再服下。而散剂、丸剂类中成药要用温开水送服;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则需要 “热服”,患者在服药后喝些热水可以提升药力;止吐、解毒类药物则需要“冷服”,避免对身体造成 *** 。

熬好的中药怎么保存

有的时候患者由于工作繁忙实在没有时间熬药,于是托医院或者熟人帮忙熬药。在药熬好的时候患者未必有空服下。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把熬好的中药保存起来,尽可能保存药效。那么,熬好的中药怎么保存才是正确的?

1、 真空密封包装保存

在保存方法中,真空密封包装是最为常见的,通常包装上还会标明相应的保质期和保存方法。在这方面国家暂时还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因此不同医院熬出来的中药的保质期是有所不同的。真空密封包装的药物最好的保存方法是冷藏,但是冷藏时间不能大于7天,如果超过7天,则要先检测药物是否变质。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在冷藏之后需要用开水将其再次煮沸才能服下。

2、 放入器皿中保存

中药如果是放置在器皿中冷藏保存,在3天之内需服用,否则很容易就会变质。这不仅仅会影响药效,还可能会产生副作用伤害身体。采取这种方式保存的药物,最好能够当天熬制当天喝。

中药保存时间的长短不但与保存方式有关,还与药液的含量有关系。如果药液中含有蜈蚣、蝎子等动物或含糖量较高,保质期就会相应的缩短。药液保存的时间如果较长,需要在服用前检查有无变质。对于真空密封保存的药物,要检查有无鼓起;器皿保存的药物需要看看药液有无变味或有无出现气泡等异常情况。

‘叁’ 熬制中药的正确方法 怎样熬制中药

1、要选择合适的容器,最佳的选择是砂锅,不锈钢锅也可以,但是大家要注意避免选择铝锅。

2、在熬中药之前,一定要检查药材是否存在发霉,起虫的情况。第三步在熬中药之前,一定要将药材用清水慢慢的浸泡15到30分钟,将药材全部要浸透之后再去熬。

3、在熬中药的时候,选择的水量一般以浸过我们的药材三到五厘米为最佳。

4、在熬中药的时候,一般要先用大火将所有的药和水都煮沸开来,才慢慢的改为小火慢慢的煮,一般煮30到40分钟即可。

‘肆’ 怎么正确熬制中药

熬制中药不仅仅要讲究步骤,还要讲究熬药器具。因为药物在熬制过程中是能够和锅进行接触的,如果选用的材质不对,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很有可能会在熬制过程中被破坏,大大降低药效。那么熬中药用什么锅好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熬中药用什么锅

熬中药最好用砂锅、陶瓷锅或者是玻璃锅,不要用金属类的锅。砂锅、陶瓷锅、玻璃锅相对来说材质比较稳定,不容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传热效果均匀缓慢,能够保证中药汤剂的质量。金属类的锅容易在空气中氧化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对中药的药效产生一定的影响。

怎么正确熬制中药

1、熬制前用水浸泡

拿到药物后,先检查是否有发霉或虫蛀等药物,发现后应及时处理,以免影响药效。检查完后,用冷水浸泡50-60分钟。如果是花、叶子、草之类的药物可浸泡50分钟,如果是根、茎、皮等比较坚硬质地的药物需浸泡60分钟左右。充分的浸泡,可以让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快速溶入水中。

2、煎药工具最好用砂锅

因为砂锅的导热较慢,受热比较均匀,而且保温效果较好,不会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也不会产生任何对身体有害得毒素,以免造成对身体的二次伤害。

3、加入适量的水

4、控制煎药时间和次数

煎中药一般情况下都是煎两次,第一次是头煎,药效可溶出45%左右,而第二次煎,药效可溶出35%左右,然后早晚各服一次,这样药效也才会发挥到最好。

以上就是熬中药用什么锅以及怎么正确熬制中药的相关介绍。熬制中药除了选器皿重要外,了解及掌握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也同样的重要。

‘伍’ 中药的正确熬法是什么

煎药的方法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2.煎煮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即强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30分钟,第二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分钟。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
5.特殊药的煎煮:先煎药: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
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10分钟投入锅内。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熬中药的讲究
中医中药在治病保健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面对大包小包的中草药,不知如何煎服为好。现就此谈一些煎服中药的知识。
要选好煎熬中药的容器。煎熬中药最好是沙锅,陶瓷瓦罐(铝制
品、搪瓷器也可用),忌用铁器。因为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在药物水煎复杂的化学应中,不会“干扰”药物的合成与分解,导致影响药效。而我们常用的铁锅容器在药物煎煮过程中,极易同中药内所含的鞣酸质、甙类等成份起反应,造成药物的疗效降低或失效,以至发生反作用,所以不宜使用。
要掌握正确的煎煮法。药物入锅后,先用凉水浸泡半小时,使药
的有效成份易煎出。放水量要注意,一般放水要高出药面少许,治水肿病的药宜少放水;小孩药要少放水,发汗药可多放水。放水要一次放足,不可中途加凉水,切不可用沸水煮药,以免药物表面蛋白质变性,而影响有效成份析出。煎中草药时,为了使药煎透,最好是加盖煎。尤其是含有挥发性成份的中草药,如薄荷、苏叶、藿香、佩兰等,更要盖好盖,并要在短时间内煎好,以减少有效成份的挥发;有些贵重药物,如人参、鹿茸等也要盖住,并要用文火细煎。煎药要掌握好火候。一般未沸前用急火,沸后用文火。如解表发汗的药,猛火煮沸3~5分即可;熟地、山萸之类补益药则宜用文火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左右。此外,绒毛类药物及散剂煎煮时宜做成布包入锅,以减少绒毛对喉的刺激。对于抓的特殊药物,先煎、后煎、冲服、包煎等,都要遵医嘱。
要掌握服用方法。中草药有“冷服”、“热服”之说,服药时间
也有讲究。解表药一般宜温服,为了达到发汗的目的;祛寒药也宜热服;解毒药、止咳药、清热药则应冷服;滋补药宜空腹温服,易于消化吸收,但量不宜太多;安神药在睡前半小时,以加强药物作用;脾胃虚弱者宜饭后服药,对胃肠有较强刺激的药物更应饭后服;泻下药须空腹时服,而不宜于夜间服用,大便通畅后则应停药;糖尿病人口渴时服,不拘时间;驱虫药早晚空腹时服,利于驱虫;口腔咽喉病人宜含药,充分发挥药物局部作用;呕吐病宜少量多次饮药,减轻胃的负担,或先服姜汁少许,以降逆止呕;小孩及体弱患者,药量宜少;妇女孕期服药更要谨慎。中药不宜用茶水和乳汁送服,因茶叶、乳汁易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作用,降低药效。

‘陆’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教你如何科学煎中药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教你如何科学煎中药

煎药是一门大学问,很多人拿着中药包,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煎药,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教你如何科学煎中药。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欢迎阅读。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1、煎药时间

煎药的时间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2、煎药的次数

一般一付中药煎煮2次为宜,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有效成分含量将减少,达不到疗效。解表药煎煮一次即可。如一付药的量较少,可以在多放些水煎煮一次。一付药的量很大也可以煎煮三次。要注意的是:不论煎煮几次都应该将每次煎好的药液混兑在一起后再分开服用,这样可以使得每次服用的药力均匀。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介绍 教你如何科学煎中药

3、煎熬中药用什么锅

煎煮中药,选择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药首选砂锅、瓦罐,接下来是搪瓷器皿、不锈钢锅,最忌讳使用铁锅和铜锅。砂锅、瓦罐的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

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渍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锅。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铁锅和铜锅煎药。因为铁和铜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毒副作用。

4、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大家已经了解了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此外煎药时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大家学会了吗?正确合理地操作能让让药材发挥最大药效。

;

‘柒’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虽然现在医学发到,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可以检查到人体各个部位的情况,但是从治疗上来讲,很多人还是比较信赖中医中药的可是你知道怎么煎熬中药吗?下面和我一起来了解下!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一:

凉水浸泡。

取回的中药应该先放入干净的容器中那凉水浸泡,一般浸泡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这时候中药吸掉了很多水分,但是水平面应该还要高于药材。

开始煎熬。

将浸泡好的中药连同泡中药的水一起倒入砂锅内,如果有煎药专用的锅就更好了,小火煎熬,砂锅最忌以开始就大火,因为受热不均匀,很容易裂开的。

滤出药渣。

第一遍煎药,煎开之后还要小火煎熬10-15分钟,然后将煎好的药水倒出来,药渣留在砂锅内。

继续浸泡,煎熬。

用凉开水或者温水继续浸泡刚刚煎过的药渣,这次的水不要太多,刚刚没过药渣即可。然后小火煎熬至水开后5分钟,第二次倒出,留药渣在砂锅。

第三次浸泡,滤渣。

第三次浸泡,煎熬的方法与第二次相同,只不过这次倒出的药液的颜色会明显的减弱。第三次煎熬之后滤出的药渣基本就没有什么药性了,可是倒掉了。

混合药液,分为两份。

将三次煎熬的药液混合在一起,然后分为两份,分早晚两次服用,第二次喝的时候应该加热一下。喝中药有时候是需要忌口的,当然不同的中药要求不一样,在喝中药之前不妨咨询医生,要遵医嘱,效果才会好。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二:

准备好砂锅等器皿,刷洗干净。

把中药大约泡20分钟左右。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这样泡的均匀一些。

中药泡好后,放在煤气炉子,或者蜂窝炉子上开始熬制。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

一般要熬制2--3遍,一定要守在旁边,不要熬没了汤,有剧毒的。

中药煎好后,要用过滤网或者拿根筷子挡住药渣,把药慢慢倒出。

看了“煎中药的正确方法”的人还看:

1. 养生壶使用方法

2. 中医教你如何正确煎中药

3. 灵芝的药用及食用方法

阅读全文

与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澳洲牛油果油食用方法 浏览:818
歌德教育方法和技巧 浏览:480
西装行李箱的正确安装方法 浏览:485
自制抽绳收纳方法视频 浏览:951
在水里写字的正确方法 浏览:180
浙江省的作文技巧和方法 浏览:541
压枪方法是手指压在哪里 浏览:927
拇指跖疣最简单的自愈方法 浏览:155
九阳豆浆机制作豆浆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261
一岁轮状病毒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浏览:813
核桃保养油的使用方法 浏览:978
用筷子做小鸭子的简单方法 浏览:155
自动挡离合器加油的正确方法 浏览:125
学数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初中课件 浏览:424
麻将席去螨虫的最简单方法 浏览:929
如何做到退热的方法 浏览:698
上海核桃粉芝麻的食用方法 浏览:555
如何判断直男最好方法 浏览:973
苹果7手机权限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99
心理分析方法的咨询目标 浏览: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