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医是如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
肾衰竭治疗专家指出,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是因为在各种慢性肾病的基础上,肾脏的功能在逐渐的减退,引起的各种水分和代谢物积聚在体内,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综合症。那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有什么好的方法吗?以下为您介绍的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方法一中医治疗。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早期症状常为无力、易疲乏、精神不佳,往往不易被察觉或重视,以后逐渐出现各系统的症状,最终必须透析治疗。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以及狼疮性肾炎、尿酸性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多囊肾等。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保护肾元: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根本原因在于肾元不足(包括肾之精气阴阳亏虚),水湿浊毒潴留。因此,维护肾元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根本,体现治病求本的精神。治疗主要通过辨证论治,服用汤药,具有针对性强、灵活性好、疗效确切稳定。
控制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数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又能促进肾功能急剧恶化。因此积极控制血压是防止肾功能恶化的关键。
节制饮食:对于肾脏病,饮食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不能盲目进补,肾功能衰竭不等于肾虚,不能一味补,主张优质低蛋白、低盐低脂饮食,保证充足热量(每日摄入的热量以30~40
kcal/kg较合适),进水量“量出为入”(一般为前天尿量再加500ml)。此外,慢性肾功能衰竭普遍存在高血钾、高磷,要限制钾和磷的摄入。
总之,只要患者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症治疗,相信通过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就可以帮助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效果。慢性肾功能衰竭康复汤,效果不错,中药制成的,疗效很好
。
慢性肾衰竭康复汤,肾衰竭康复汤疗效确切、稳定、长远,一般用药一至三个疗程后,病情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少见复发现象。
㈡ 治疗肾病常用的中药单方(一)
以下处方仅为参考,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处 方1
处方 石韦、生薏苡仁各 20 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脾虚湿热型急性肾炎。
处 方 2
处方 玉米须、白茅根各 30 克。
用法 每日1 剂,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脾虚湿热型急性肾炎。
处 方 3
处方 黄芪 30 克,生薏苡仁、炙龟版各 60 克。
用法 每日1 剂,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慢性肾炎水肿偏于阴虚阳亢者。
处 方4
处方 黄芪 30 克,益母草 9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之蛋白尿。
处 方 5
处方 鹿角霜、阿胶珠各等份。
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 2 3 克,每日2 次,温开水送服。
主治 :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症见脾肾阳虚水肿、蛋白尿、脘闷腹胀、纳差便溏、小便短少等。
处 方 6
处方 蒲公英、白茅根、冬青叶各 28克,车前草、益母草各14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 2次,将其汁液浓缩至 100 毫升,每次 50 毫升,早晚各服1次。
主治 急性肾炎、尿路感染及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处 方 7
处方 石韦、白茅根、金钱草各 30 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湿热蕴结、热伤血络之急性肾盂肾炎。
处 方 8
处方 石韦、扁蓄各 30 克,滑石18 克,甘草 3 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湿热蕴结、热伤血络之急性肾盂肾炎。
处 方 9
处方 益母草、白茅根各 60 克。
用法 每日1 剂,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急性肾炎。
处 方 10
处方 金钱草 60 克,海金沙30 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肾结石。
处 方11
处方 金钱草 60 克,海金沙15 克,鸡内金(研末冲)6 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肾结石。
处 方 12
处方 生地黄、茯苓、连翘各15 克,山药、泽泻各 12 克,益母草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急性肾炎。
处 方 13
处方 土茯苓 50 100 克。
用法 每日1 剂,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寒湿型急性肾炎,症见面浮肢肿、小便短少、纳差腹胀、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畏寒肢冷等。
㈢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药方 慢性肾炎治疗方法
慢性肾小球 肾炎 简称为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 血压 、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以不同程度 肾功能 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 肾衰竭 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 疾病 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中医 治疗慢性肾炎药方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药方的资料,欢迎阅读。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药方
益母草黄芪治慢性肾炎
【功能主治】补虚固本,活血化瘀, 解毒 祛邪。主治慢性肾炎。
【 偏方 组成】益母草30克,黄芪20克,当归20克,党参15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每周尿检1次,连续3次皆阴性者,可改汤剂为丸或散剂,维持 用药 2~6个月以巩固疗效。
【加减】若脾肾阳虚者,加茯苓18克,山萸肉、菟丝子各15克,白术12克,肉桂6克;肺脾气虚者,加山药20克,升麻12克;肝肾阴虚者,加旱莲草20克;女贞子、龟版、山萸者,肉各15克;气阴两虚者,加玄参、生地、麦冬、黄精各15克;急性发作者,加白茅根25克,公英、二花、板蓝根各15克;尿少而见肿者,加薏仁、车前子各15克,猪苓、泽泻各12克,大腹皮10克,高血压者,加夏枯草30克,生牡蛎20克,白芍、菊花各15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共治54例,经治3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显效33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9%。
参芪丝子汤治慢性肾炎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主治慢性肾炎。
【偏方组成】党参15克,黄芪30~60克,菟丝子15克,丹参15~30克,当归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益母草30~60克,六月雪30~60克,薏苡仁15克,地龙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经临床治疗40例观察,普通型有效率为86.4%;高血压型有效率为81.8%;肾病综合征有效率为57.1%;伴有镜下血尿者有效率为77.8%;肾功能不正常者有效率为77.8%。
黄芪鱼腥草治慢性肾炎
【功能主治】 补肾 健脾, 清热 解毒,活血化瘀。主治慢性肾炎。证见颜面下肢浮肿,气短喘促,神疲乏力,腰部酸痛,食欲不振,少尿。舌质淡暗,苔薄白或微有黄腻。
【处方组成】黄芪45克,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地龙、益母草、丹参、蝉衣各15克,银花20克,猪肾(猪腰子)1个。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41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21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
珍珠草大枣治慢性肾炎
【功能主治】主治慢性肾盂肾炎。
【偏方组成】珍珠草(全草)30克,大枣6个。
【用法用量】将上药初煎液1次空腹服,复煎液当茶饮,每日1剂,长期服用或加大剂量。
【宜忌】珍珠草勿放在阳光下曝晒,以免叶果脱落影响疗效。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患者16例,均获治愈。其中4例仅服药12剂,1例服药80剂,一般服药15~20剂即愈。有2例追踪观察分别10年和5年,其余追踪观察2~4年,均未见复发。
慢性肾炎病因
慢性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但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至。此外,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无急性肾炎病史,故目前较多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无肯定的关联,它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将其分为以下五个亚型:
1.普通型
较为常见。病程迁延,病情相对稳定,多表现为轻度至中度的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尿蛋白(+)~(+++),镜下血尿和管型尿等。病理改变以IgA肾病,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系膜增生性较常见,也可见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早期)膜增生性肾炎等。
2.肾病性大量蛋白尿
除具有普通型的表现外,部分患者可表现肾病性大量蛋白尿,病理分型以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为多见。
3.高血压型
除上述普通型表现外,以持续性中等度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特别是舒张压持续增高,常伴有眼底视网膜动脉细窄、迂曲和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少数可有絮状渗出物和(或)出血。病理以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弥漫性增生为多见或晚期不能定型或多有肾小球硬化表现。
4.混合型
临床上既有肾病型表现又有高血压型表现,同时多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征象。病理改变可为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晚期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5.急性发作型
在病情相对稳定或持续进展过程中,由于细菌或病毒等感染或过劳等因素,经较短的潜伏期(1~5日),而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经治疗和休息后可恢复至原先稳定水平或病情恶化,逐渐发生 尿毒症 ;或是反复发作多次后,肾功能急剧减退出现尿毒症一系列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为弥漫性增生、肾小球硬化基础上出现新月体和(或)明显间质性肾炎。
检查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尿液检查尿异常是慢性肾炎的基本标志。蛋白尿是诊断慢性肾炎的主要依据,尿蛋白一般在1~3g/天,尿沉渣可见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多数可有镜下血尿、少数病人可有间发性肉眼血尿。
(2)肾功能检查多数慢性肾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减低,早期表现为肌酐清除率下降,其后血肌酐升高。可伴不同程度的肾小管功能减退,如远端肾小管尿浓缩功能减退和(或)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
鉴别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需要和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如狼疮肾炎、过敏性 紫癜 肾炎等,依据相应的系统表现及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可以鉴别。
2.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征)
常起病于青少年,患者有眼(球形晶状体)、耳( 神经 性耳聋)、肾异常,并有阳性家族史(多为性连锁显性遗传)。
3.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病
(1)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无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
(2)感染后急性肾炎有前驱感染并以急性发作起病,慢性肾炎需与此病相鉴别。二者的潜伏期不同,血清C3的动态变化有助鉴别;疾病的转归不同,慢性肾炎无自愈倾向,呈慢性进展。
4.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
先有较长期高血压,其后再出现肾损害,临床上远端肾小管功能损伤较肾小球功能损伤早,尿改变轻微,仅少量蛋白,常有高血压的其他靶器官并发症。
慢性肾炎 治疗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应该针对其病理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抑制免疫介导炎症、抑制细胞增生、减轻肾脏硬化。并应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以及防治合并症为主要目的。可采用下列综合治疗 措施 :
1.积极控制高血压
防止肾功能减退或使已经受损的肾功能有所改善,防止 心血管 合并症,并改善远期预后。
(1)治疗原则①力争达到目标值,如尿蛋白
(2)治疗方法①非药物治疗限制饮食钠的摄入,伴高血压患者应限钠,钠摄入量控制在80~100mmol,降压药物应该在限制钠饮食的基础上进行:调整饮食蛋白质与含钾食物的摄入;戒烟、限制饮酒; 减肥 ;适当锻炼等。②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长效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由于ACEI与ARB除具有降低血压作用外,还有减少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肾保护作用,应优选。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ACEI或ARB要防止高血钾和血肌酐升高,血肌酐大于264μmol/L(3mg/dl)时务必在严密观察下谨慎使用,尤其注意监测肾功能和防止高血钾。少数患者应用ACEI有持续性干咳的不良反应,可以换用ARB类。
2.减少尿蛋白
延缓肾功能的减退,蛋白尿与肾脏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因此应该严格控制。ACEI与ARB具有降低尿蛋白作用,其用药剂量常需要高于其降压所需剂量。但应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3.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的摄入
低蛋白与低磷饮食可以减轻肾小球高压、高灌注与高滤过状态,延缓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患者应限制蛋白质及磷的入量,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或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
4.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
感染、低血容量、脱水、劳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妊娠及应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造影剂等),均可能损伤肾脏,应避免使用或者慎用。
5.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由于慢性肾炎是包括多种疾病在内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病理类型及其程度、临床表现和肾功能等差异较大,故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应根据病因及病理类型确定。
6.其他
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他汀类降脂药、中医 中药 也可以使用。
预后
㈣ 肾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中药进行治疗肾炎,大致上方法比较多,主要以方剂的形式对肾炎进行干预。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就是通过疏风宣肺的方法,常用的有越婢汤、五皮饮。第二、就是健脾益气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有玉屏风散以及补中益气汤。第三、就是健脾固肾法,这种方法常用的有金锁固精丸,还有水陆二仙丹等。第四、就是温补脾肾法,常用的中药有金匮肾气丸、五苓散。第五、就是滋养肾阴法,常用的中药有芍药地黄丸,还有首乌延寿丹。第六、就是气血双补,这种方法见于八珍汤。第七、就是气阴两补,常用的中药就是参芪地黄汤。第八、就是阴阳双补,常用中药就是党参龟鹿丸。第九、就是清热解毒法,常用的中药应该是小蓟饮子。第十、就是活血化瘀法,常用的中药是桂枝茯苓丸。以上是中医对肾炎应用中药的方法进行治疗,依据的是中医的辨证论治。
㈤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药疗法
(1)益气固肾法。用于肺肾气虚,脾肾气虚者。补肺气可用黄芪、党参、太子参。补脾气可用党参、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芡实、莲子肉。固肾可用金樱子、莲须、菟丝子、覆盆子。
(2)温补脾肾法。用于脾肾阳虚者,常用方剂有附子理中汤、真武汤等。
(3)滋养肾阴法。用于肾阴亏损者,慢性肾炎如温补脾肾过久或用激素治疗者,都可导致肾阴耗伤,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汤、知柏地黄汤等。
(4)气阴两补法。用于气阴两虚证,常用方剂为参芪地黄汤,如有心气虚,可合用生脉散。
(5)阴阳双补法。用于阴阳两虚者,常用方剂为桂附地黄汤,可合用龟鹿二仙胶。
(6)清热解毒法。适用于慢性肾炎合并感染患者,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合银翘散加减。
(7)活血化瘀法。慢性肾炎病程较长,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征象,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加丹参、泽兰、红花、益母草、水蛭等。
(8)祛风胜湿法。慢性肾炎有湿胜、脾气不升者,可用本治法,常用方剂为祛风胜湿汤,羌活10g,苍白术各6g,防风6g,生黄芪15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当归10g,赤芍15g,川芎10g。
㈥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有哪些
①肺脾气虚:面黄乏力,腹满纳差,气短,易外感,大便稀溏,舌淡齿痕,脉弱。治宜益气健脾。
方药:黄芪30克,党参、白术、山药、茯苓、五味子各10克,当归、丹参各15克,甘草3克。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
②脾肾阳虚:腰痛腰酸,面色白,畏寒肢冷,倦怠便清,舌胖润,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
方药:制附片、桂枝、白术、山药、仙灵脾各10克,茯苓、泽泻、丹皮各15克,干姜6克。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③肝肾阴虚:手足心热,腰酸腰痛,头晕头痛,咽干口渴,舌红苔少,脉沉细或弦细。治宜养阴滋肾。
方药:生地、麦冬、白芍各15克,山萸肉、丹皮、枸杞子、菊花、五味子、茯苓各10克。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④气阴两虚: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手足心热,舌略红苔薄有齿痕,脉沉细数。治宜气阴两补。
方药:黄芪、地黄各20克,党参、山药、五味子、山萸肉、茯苓、丹皮各10克。中成药:贞芪扶正胶囊,生脉饮。
⑤外感: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面目浮肿,苔薄,脉浮。治宜疏风宣散。
方药:风寒者:麻黄、桂枝、荆芥各10克,生姜、甘草各6克。风热者:银花、连翘、竹叶各15克,桔梗、芦根各10克,薄荷、甘草各6克。中成药:感冒清热冲剂,银翘解毒丸。
⑥水湿:水肿凹陷,腹胀泛恶,尿短少,苔白腻,脉濡缓。治宜渗利水湿。
方药:桂枝、大腹皮、苍术、陈皮、防己各10克,茯苓皮、泽泻各20克,生姜皮6克。
⑦湿热:胸脘痞闷,口苦口黏,口干不欲饮,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
方药:革藓、石韦、滑石各10克,车前子、白茅根、茯苓各15克,灯心草6克。
⑧血淤:面色晦暗,唇色紫暗,舌暗紫或有淤斑淤点。治宜活血化淤。
方药:丹参、益母草、赤芍、当归各15克,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中成药:血府逐淤丸。
⑨湿浊:恶心呕吐,头昏嗜睡,面色灰滞,口中尿臭,苔腻。治宜降气化浊。
方药:旋复药15克,代赭石20克,半夏、苏叶、黄连各10克,生姜2汁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