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敷脐法
(1)胡椒粉填满脐眼,用纱布盖贴,胶布固定,隔日更换1次。适用于寒湿腹泻。
(2)炮姜、附子、益智仁、丁香各等份,烘干共为细末,过筛,药末用水或鲜生姜汁调成糊状,敷满脐眼,外敷纱布,然后用热水袋熨于其上,冷后更换,每日1-2次,每次40分钟。适用于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
(3)大蒜捣烂敷脐中,或贴足心。适用于寒湿泄泻。
(4)胡椒9克,康香暖脐膏1张,将胡椒研为粉末,过筛,药末填满肚脐,或用鲜生姜调成膏状敷脐中,察香暖脐膏盖贴。适用于寒湿泄泻。
(5)五倍子6克,用醋调如糊状,摊在纱布上,盖于脐,如泻止,即除去该药,时间不可太长。适用于脾胃虚弱或肾阳不足之久泻。
(6)木鳖仁5个,丁香5个,庸香0.3克,研末,米汤调作膏,纳脐中贴之,外以膏药护住。适用于寒湿水泻。
2。药熨法
白芷、干姜各3克,共研细末,以蜜为膏,先用酒洗脐微热后贴膏,再点燃艾条熨膏上。适用于脾肾阳虚之腹泻。
3.兜肚法
补骨脂、吴茱英、垠肉豆范、附子、五灵脂、炒蒲黄、罂粟壳各30克,五味子、白芍各20克,乌药60克,烘干,共为细末,用布制成兜状,护住脐部及下腹部,日夜不去,1-2个月换药1次,病愈为度。适用于脾胃虚弱或肾阳不足之久腹泻。
4.洗足法
(1)无花果叶60克,洗净,加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待温洗脚,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15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5日。适用于湿热腹泻。
(2)茜草45克,煎水洗足,每日3次。适用于湿热腹泻。
5.灌肠法
(1)赤芍15克,丹参20克,益母草15克,川芍6克,牛膝10克,姜黄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三七6克,水煎灌肠,每日1次。适用于多种腹泻日久不愈者。
(2)菊花15克,地榆30克,十大功劳叶15克,苦参30克,黄芩20克,大飞扬10克,水煎保留灌肠。适用于湿热腹泻。
(3)生地榆、老鹤草、五倍子、明矾各适量,水煎,灌肠,每日1次。适用于脾虚久泻。
(4)白头翁、白花蛇舌草、救必应各30克,川连须、赤白芍各15克,水煎取汁200毫升,每晚睡前保留灌肠。腹泻重,药液中可加藕粉15克;便秘者加大黄15克同煎。12-15日为1疗程,间隔5-7日,再做下1疗程治疗。适用于湿热腹泻。
(5)乌梅丸:乌梅15克,细辛6克,干姜10克,黄连6克,当归4克,附子6克,蜀椒4克,桂枝6克,人参6克,黄柏6克,煎药2次,浓缩为200毫升,于清晨6-7时,晚上8-9时各取100毫升保留灌肠,15日为1疗程。适用于各种腹泻日久不愈者。
6.推擦法
生姜30克,葱白30克,生姜捣烂,葱白切段,加水300毫升,煮沸30-40分钟,趁热用食指蘸药液在患者的拇指及小指根部的掌面向外推擦12次,再向内关、手臂方向推擦各12次,叫做“关两扇门”,每日1-2次,连用2-3日或病愈为止。适用于寒邪、湿热等腹泻如水者。
⑵ 治疗寒湿侵袭泄泻有哪些食疗药膳
【食疗药膳】
(1)生姜泡茶
[原料]生姜9克,绿茶9克。
[操作]上二味以开水冲泡即可饮用。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功效]辛温散寒,固肠止泻。
(2)姜橘椒鱼羹
[原料]鲫鱼250克,生姜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
[操作]生姜片、橘皮、胡椒用纱布包扎后填入鲫鱼肚内,加水适量,小火煨熟,加食盐少许调味。
[功效]温中散寒,健脾利湿。
(3)炮姜粥
[原料]炮姜6克,白术15克,八角茴香、花椒少许,粳米30克。
[操作]将炮姜、白术、花椒、八角茴香装在纱布包里,放入锅中加水先煮20分钟,然后下粳米煮粥。每日1剂,分3次温月艮。连服1~2周
[功效]温中健脾,散寒利湿。
⑶ 治疗寒湿侵袭泄泻有哪些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
(1)散寒茶
[主治]疏风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呕吐泄泻。
[处方]大黄、木香、豆蔻、陈皮、檀香、厚朴、藿香、紫菜叶、香薷、薄荷、木瓜、枳壳、羌活、前胡、泽泻、白术、明党参、肉桂、丁香、山楂、肉豆蔻、小茴香、茯苓、砂仁、槟榔、香附、白芷、法半夏、苍术各80克,茶叶120克。
[用法]开水浸泡,或煎煮取汁,去渣,日1次,每服12克,小儿酌减,代茶饮之。
(2)黄酒红糖饮
[主治]散寒温胃。
[处方]黄酒50毫升,红糖10克。
[用法]上药同置小锅内,以小火煮沸,待糖溶化后,停后,趁热顿服。
(3)防风白芍饮
[主治]清热燥湿,疏风解表。
[处方]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芍10克,黄芩10克,黄连5克,葛根10克,陈皮6克,木瓜10克,茯苓10克,灶心土50克。
[用法]先将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用文火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之药液混合,每日1剂,上、下午各服1剂。
⑷ 拉肚子拉水止泻小妙招 拉肚子吃什么马上见效
1配方:生姜15克,紫苏叶10克,陈皮10克,红茶3克,红糖适量。
做法:先将生姜、陈皮切细丝,与紫苏叶、红糖共放保温杯中,倒入沸水,闷泡15分钟后可饮用,边饮边加开水,每日1剂。
功效:温中散寒、化湿止泻。适用于寒湿泻,症见大便清稀,每日多次,腹部疼痛,喜温喜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肢体沉重困倦,舌蓉白腻,脉缺铅沉细者。
配方:石榴皮60克。
制法:将石榴皮洗净,入锅内,加适量水,煎至100毫升即可。
用法:每日服3次,连续服用1周。裂轮
功效:收敛止泻。适用于赤白痢疾。
原料:龙井或其他绿茶3克,大蒜2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大蒜去皮,捣烂成泥。取合适器皿,放入绿茶、大蒜泥、红糖,用沸水进行冲泡,加盖闷泡10分钟即可。
功效:大蒜是天然的植物抗生素,能杀死多种致病真菌,因此,本饮品有杀菌作用,适合急性肠炎腹泻的人群饮用。
材料:苹果一个,水适量,盐适量。
做法: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
功效:苹果是碱性食物,含有果胶和鞣酸,有吸附、收敛、止泻的作用。
材料:糯米30克(略炒),山药15克。
做法:将上述食材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白糖适量调服。
功效:焦米汤易于消化,它的碳化结构还有较好的吸附止泻作用。
材料:胡萝卜250克,水适量。
做法:取鲜胡萝卜250克洗净,连皮切成块状,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烂,去渣取汁喝,每日分2—3次。
功效:胡萝卜呈碱性,含有果胶,有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细菌及毒素的作用,所以腹泻初期,效果不错。
配方:粳米100克,山楂30克,神曲15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山楂、神曲洗净去渣后捣碎,入砂锅煎煮取药汁;将粳米淘洗干净,入砂锅加清水煮沸后,再倒人药汁煮至米烂,加红糖即可。
用法:趁温热服食,每日1剂,分2次食完。
功效:健脾胃,消食积,散瘀血。可改善消化不良、腹泻等。
原料:山伏源好药30克,小米30克。
制作方法:将山药切碎、炒熟,小米水浸1夜后共煨粥。日服1~2次,空腹服。
功效:可补脾益气、温中散寒、涩肠止泻。
原料:芡实粉60克,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先将粳米煮稀粥,芡实粉加水调成糊,入粳米粥中,搅拌煮沸即成,可常服,也可加适量白糖调味。
功效:固肠止泻,适用于宝宝拉肚子。
材料:茯苓粉30克,粳米60克,大枣1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大枣去核,浸泡后连水同粳米煮粥,粥成时加入茯苓粉拌匀,稍煮即可。
用法:服时加白糖适量,每日2 ~ 3次。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补中。适用于脾虚久泻,以及风寒型腹泻,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
材料:白扁豆15克,人参5 ~ 10克,粳米50克。
制法:先煮扁豆,将熟时,入米煮粥;同时单煎人参取汁,粥熟时,将参汁兑入调匀即可。
用法:空腹服,每日两次。
功效:益精补肺,健脾止泄。适用于久泄不止,脾胃虚弱或小儿吐泻交加者。
材料:藿香6克,茯苓10克,薏苡仁10克,泽泻10克,半夏6克,淡豆豉6克,厚朴6克,白豆蔻仁3克,杏仁3克。
制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两次,去渣取汁,将两次药汁合并。
用法:1日1剂。早、晚各1次,温热口服。
功效:疏风散寒,化湿止泻。适用于风寒泻。
材料:白术12克,党参12克,茯苓12克,葛根9克,山药9克,神曲9克,扁豆9克,木香3克,甘草3克。
制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两次,去渣取汁,将两次药汁合并。
用法:1日1剂。早、晚各1次,温热口服。
功效:健脾止泻。适用于脾虚泄泻。
材料:薏苡仁60克,米饭锅巴(以焦黄黑色为佳)60克。
用法:将薏苡仁和锅巴,加清水适量,放锅内同煮,待薏仁煮熟,即成稀粥。每次1碗,1日3次,连服1 ~2天。口服苡仁锅巴粥时禁食腥辣、油腻和黏食。
功效:薏苡仁有健脾止泻,而锅巴有收敛止泻的作用,两者搭配对于急性拉肚子或久治不愈的拉肚子非常管用。
材料:大米30克,茶叶10克
用法:先将大米入锅炒黄,再加入茶叶共炒至黄黑色,加水250毫升,沸煮5分钟,滤渣,一次服饮煎汁(婴幼儿酌减)。
功效:茶叶有杀菌作用,而焦米汤具有收敛止泻作用,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拉肚子症状。
配方:地榆10克,蜘蛛香9克,徐长卿6克。
制法:将上药用水煎煮,滤渣,取汁。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
功效:止血止泻。适用于腹泻、痢疾。
备注:上述食疗方,需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对症使用。
2艾灸疗法是利用燃烧艾柱或艾条产生灼热,刺激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腹泻,艾灸疗法可以借助灸火的温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
如治疗睥胃虚弱型拉肚子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取穴:神阙、天枢、腹结、足三里、脾俞、胃俞。
治法:艾条灸。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距离皮肤2 ~ 3cm施灸。每穴5分钟,每日3次。3~6次为1个疗程。
备注
艾 条灸即是使用制作好的艾条(用桑皮纸将艾绒卷成圆柱形条状如烟卷状)来进行灸法操作的方法。将艾条的-端点燃,对准应灸的穴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 -3cm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灸时可以将示指、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 温度,避免烫伤。
3通过掌摩腹部可以疏通经气、温经散寒、促进胃肠蠕动、加强消化功能,有很好的止泻作用,具体方法为:
用一手掌平贴于上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环形摩动2—3分钟。在腹部用摩法充分按摩后,再以单手掌心着力于神阙穴,旋转按揉,持续2—3分钟即可。
4热熨疗法是将加热后的药物或物体放敷于人体的某一部位而进行治疗的一种外治疗法。通过热熨方法,可以很快驱赶人体腹腔的寒邪,行气活血,起到治疗腹泻的作用。
如治疗寒湿型拉肚子
症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或带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食少倦息,肢体沉重。
葱盐袋
组成:葱白6根、食盐少许、酒糟1小杯。
用法:上药混合炒热,以白布包裹。将白布药包熨贴于脐部。
说明:冷却后则再炒再敷,连敷数次。
⑸ 怎样通过穴道治疗寒湿侵袭泄泻
【穴道治疗】
(1)按摩疗法
[取穴]命门、次廖、大肠俞、脾俞、胃俞、肾俞、神阙、气海、足三里、内关。
[操作]受术者取俯卧位,施术者站于一侧,用双手掌沿督脉路线从长强交替上推至命门,双手拇指沿足太阳经内侧线自骶尾部推按至背腰部;双手拇指重叠拨次廖,按压大肠俞,对揉、对按两侧脾俞、胃俞、肾俞穴,然后将双手立于两侧臀部向内上方捧拢,向上推颤。再重点揉神阙、气海(以腹内有温热感力度)、足三里、内关;在背部及腰骶部用擦法,以透热力度。
(2)推拿疗法
[取穴]风池、太阳、迎香、曲池、合谷等。
[操作]用食指、中指搓鼻翼两侧3分钟,发热为度。用小鱼际(小指掌侧)搓风池穴3分钟,发热为度。用两手掌根相对揉太阳穴30次。按压太阳、迎香、曲池、合谷各1分钟。
(3)针灸疗法
[取穴]天枢、上巨虚、神阙、阴陵泉。
[操作]天枢、上巨虚,平补平泻,宜中强刺激,上巨虚应在压痛明显处刺入。神阙隔盐灸,阴陵泉先泻后补,以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