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鼻子呼吸,切忌用嘴呼吸。
二、吸气时气向上走,呼气时气向下走。立势和坐势气上下垂直走;卧身势气水平走即吸气时向头部方向,呼气时向下身部。不要想象具体部位。
三、气要细、慢、长、均匀。这是长呼吸,即定气和神势。
四、长呼吸至少有两个作用,一是增强肺活量,二是能让底气充沛。
五、吸气时收腹,呼气时也收腹(可稍放松)。收腹有两个作用:一是收腹时腹部不向外起伏,可让气上下垂直走。二是收腹时能充分调度五脏六腑,提高各内脏器官的功能,调节消化系统和分泌系统。
有意识的深呼吸作用
深呼吸是相对于平时正常的“浅”呼吸而言的。从健身的角度讲,深呼吸加强了氧气的供应,也排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在人体身体的新陈代谢交换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强身祛病的作用。
因为缓慢的有意识的深呼吸能提高体内碱性含量,同时使心脏跳动和血液循环加快,供给身体更多的氧气,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素输送给全身的细胞,保持健康。另一方面,体内的废物和毒素通过深呼吸和汗液排出体外,减少体内酸性含量,使人体内的化学成份保持平衡,从而脱离亚健康。
‘贰’ 打坐时怎样调整呼吸吐纳
南怀谨教授也提出了一个非常殊胜之修法,他说:“因一般人调息不容易调得好,不如先作粗猛的呼吸。呼吸粗的叫风,细的叫气,当气到达好像不呼不吸时,微细最微细的那个叫息。天台宗的数息、听息、调息是讲息,不是讲风,也不是练气。
上坐以后,先修风,手结亥母手印(密宗称谓),也就是京戏的兰花手。炼气时,肩膀要端起来,让手臂伸直,手放在骨上(手过长、过短例外),手臂一伸直,肩膀自然端起,里面的五脏也自然都张开了,气就贯通,所以,非用这个姿势不可。
下一步,鼻子吸气时,小腹自然向内缩,气吸满了,不能再吸了,就吐气。吸时细、长、慢。放出时粗、短、急。往复这样作,到了气满时,自己会不想作了,此时就不大起念了,然后由气转成息,心境自然宁静下来,感觉到鼻子细微的呼吸,意念与息不要分开,吸入知道吸入,呼出知道呼出,吸入暖知道暖,吸入冷知道冷,意念与气息始终相合,不能离开,如果有一念没有感觉到息时,就是已经在打妄念了。慢慢慢慢如此练习,真到了一念之间,心息真的合一了,密宗的修法叫“心风合一”,“心风合一者,即得神通自在”,至于却病延年,返老还童,更是不在话下。
:“静静地坐着,开始观照你的呼吸,最容易的方式就是从鼻孔的入口处来观照。当气进入,感觉那个气碰触到鼻孔的入口处,观照该处。那个碰触比较容易观照,气太精微了,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只要观照那个碰触。气进入,你感觉它进入,观照它,然后跟随着它,跟着它走,你将会发现它来到一个停止的点,就在靠近肚脐的地方,它停止了,它停止的时间非常非常短,然后它再度往外移,要跟随着它,再度感觉那个碰触,感觉气从鼻孔出去。跟随着它,跟着它出去,你会再度来到一个点那个气有一个非常短的片刻会停止,然后再开始循环。
吸气,空隙;吸气,空隙;吸气,空隙。那个空隙是你里面最神秘的现象。当气进入而停止,不动,那是你能够会见你的中心,当气出来而停止,不动的时候,那个空隙就是宇宙的中心。这两个中心并非两个不同的东西,首先你要觉知到你内在的中心,然后你要觉知到那个外在的中心,最后你会知道这两个中心是同一个,然后“进”与“出”将会失去它们的意义。佛陀说:“有意识地跟着呼吸移动,你将会在你里面创造出一个觉知的中心。”一旦这个中心被创造出来,觉知就开始移动到你的每一个细胞,因为可以说每一个细胞都需要氧气,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吸。
记住,不要由你来停止它,让它自己停止。如果你主动去停止它,你将会错过整个要点,因为那个“做者”一介入,观照就消失了。你不要对它造任何事,你不要去改变那个呼吸型式,你既不主动吸气,也不主动呼气。你根本就不去碰那个呼吸,你让它自然发出,自然流动。当它出去,你跟着它,当它进来,你也跟着它。
不久你将会觉知到有两个空隙,在那两个空隙当中,就是门道之所在。在那两个空隙当中你将能够了解,你将能够看出,气本身并不是生命,它或许是生命的食物,就像其它食物一样,但它并非生命本身,因为当气停止,你还在那里,完全在那里——你完全有意识、全然有意识。气已经停止了,气已经不再在那里,但你还在那里。
一旦你继续观息——佛陀称之为“味帕沙那”或“阿那帕那沙提”瑜伽——如果你继续观照它、观照它、观照它,你会渐渐、渐渐看到那个空隙在增加而变越来越大,最后那个空隙会维持几分钟。一个气进入,然后有一个空隙有几分钟的时间,那个气不跑出去。一切都停止了,世界停止了,时间停止了,思想停止了,因为当气停止的时候,不可能去思想。当气停止几分钟的时间,思想完全不可能,因为思想过程需要持续的氧气,你的思想,和你的呼吸非常深刻地互相关连。在空隙之中,你首度知道甚麽是气里面的气,甚麽是生命里面的生命,那个经验能够解放你,那个经验能够使你觉知到对生命的经验之本身。
有关以上对呼吸之间空隙之说明,我们可以在《丹田吐纳法·答客问》一书中看到很相似之阐述:“因为功夫深到,在‘纳息’转为‘吐息’,或‘吐息’转为‘纳息’时,运用其耐力,在要转换而尚未转换的当中,不立刻接续着运行,却暂保其原有状态,这就是‘持息’,这‘持息’的久暂,视各人的功夫及耐力的如何而决定。在‘持息’的当中,‘息’因之而更为充塞,且像进入了无息的状态,纵使几分几秒之间,而身心也会发生一种美妙的感觉,对于脑神经发生良好的作用。”
~~~~~~~~~~~~~~~~~~~~~~~~~~~~~~~~~~~~~~~~~~
lucky495349650 :
当你打坐总是在快要空掉念头!这是你思想出现了妄念!你忽视了自己的呼吸!
在打坐中思想应从始至终都要关注自己的呼吸!
但不要干涉自己的呼吸!!不要加杂上人为的思想!多观察自己呼吸过程!最后觉知到一个点上!!
lucky495349650 :
从资料上显示:你的肺和胃应注意核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