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颅内真菌感染治疗方法

颅内真菌感染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3-05-31 06:10:37

1. 颅内真菌感染

炉内真菌感染真的很难治疗
至少我没有把握可以尘衫治好
大扶康是比较好的药了,但是对颅内的真菌感染效果也是有限
尽量配合治疗吧!希望可以有好的派燃腔结果。
按照现在的条文来说这不算医疗事故,手术段旦前的同意书上应该都写着了,但是出现这个的机率还是很小的,一般不会出现的,你们只能说比较倒霉了。
我估计医生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才好,才躲着你们的,即使是在北京的大医院,这也是不好治的。

2. 头皮真菌感染有什么症状

头皮真菌感染病症:

真菌感染可以有几种不同轮圆的病征,大多数是出现白色如头皮屑般的鳞屑。这些鳞屑会因使用去头皮洗发而减少,但不会完睁贺全消失。

真菌感染通常伴有痕痒,偶尔头发会存有异味,同时颈后的淋巴结也会出现肿胀。真菌可引起头发脱落,过度搔爪的话可引致少量红腊早塌肿、痛楚、及会出现脓性分泌物的溃疡。

造成头发感染的真菌亦会令其他部分的皮肤造成感染,并透过头皮或密切接触而传播,特别是家庭成员。身体其他部位的溃疡,呈圆型且会红肿,并在圆型中央有小小凸起。如果不加以治疗,真菌仍可传播开去,且达几个月或几年。

希望可以帮到你

3. 脑部鼻窦组织真菌感染 必须开颅吗 谢谢

病情分析:
一般认为不一定要开颅的,脑部和鼻窦部位是可以感染真菌的,感染真菌后可以出现了脑炎、脑膜炎、鼻窦炎等疾病,常出现了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颂顷出现了昏迷现象。

意见建议:
如果比银轮较轻微的,可以用些药物如氟康唑注射液治疗锋樱信,如果比较严重,形成了化脓性损害,就有可能是需要开颅的。

4.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简介

目录

1 拼音

xīn xíng yǐn qiú jun1 xìng nǎo mó yán

2 英文参考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概述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侵袭性真菌病,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如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血病、艾滋病患者等,正常人也可发生[1]。隐球菌存在于土壤与鸽粪中,可随尘埃一起吸入呼吸道内,然后感染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分别引起肺新型隐球菌病和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主要传染源可能是鸽。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另有约1/3 患者经皮肤、黏膜、消化道传染。各种年龄均可发病,20~40 岁青壮年最常见。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少数急性起病。

首发症状常为间歇性头痛、恶心及呕吐,伴低热、周身不适、精神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发展,头痛渐加重转为持续性、精神异常、躁动不安,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及治疗的不规范,误诊率及病死率仍较高。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药的广泛或不适当应用,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加,该病罹患率亦呈增长趋势。

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别名

隐脑,新型串酵母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新型串酵母脑脊膜炎, 新型隐球菌脑脊膜炎

5 疾病代码

ICD:B45.1

6 分类

神经内科

7 流行病学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传染源可能是鸽。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另有约1/3 患者经皮肤、黏膜、消化道传染。

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抗癌药物、接受器官樱迅移植术及白血病、AIDS、淋巴肉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结答轿核病、糖尿病等患者,成为该病主要易感人群。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隐球菌在脑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抵抗宿主防御反应的毒性因子,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各种年龄均可发病,20~40 岁青壮年最常见。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少数急性起病。国内福州陈梅根等92 例隐脑分析报告,40%病例曾误诊。

8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症状体征

1.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多呈亚急性清颂肆或慢性起病,少数急性起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20~40 岁青壮年最常见。

2.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首发症状常为间歇性头痛、恶心及呕吐,伴低热、周身不适、精神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发展,头痛渐加重转为持续性、精神异常、躁动不安,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约半数以上伴脑神经受损,以视神经最常见,其次为第Ⅷ、 Ⅲ、Ⅶ、 VI脑神经。部分出现偏瘫、抽搐、失语等局灶性脑组织损害症状。

4.脑膜 *** 征为早期最常见的阳性体征,晚期可出现眼底水肿、锥体束征等。

9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因

新型隐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外裹由细胞壁和荚膜组成的被膜,广泛存在于土壤、蔬菜、牛奶、草地、蜂巢及鸽粪中。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可产生一种胞外磷脂酶B ,破坏肺泡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进而改变肺组织的物理特性,使菌体较易在肺内形成病灶,数月内经血行播散至脑或脑膜,引起炎症反应。

10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发病机制

国内陈裕充2000 年报告,多糖荚膜是构成荚膜毒性的最主要成分,它主要通过介导对吞噬细胞的抑制,减少诱发特异性T 淋巴细胞反应。研究发现荚膜厚度与其抗吞噬能力呈正相关,且主要与荚膜多糖的高分子量片断有关。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抗癌药物、接受器官移植术及白血病、AIDS、淋巴肉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病、糖尿病等患者成为该病主要易感人群,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隐球菌在脑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抵抗宿主防御反应的毒性因子,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1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理改变

大体显示脑膜血管充血,脑回增宽、脑沟变浅,软脑膜混浊不清,尤以脑底部为重。桥池、视交叉池、小脑延髓池、外侧沟、脑底部及扩张的蛛网膜下隙内,可见黄色黏稠冻胶样的渗出物。脑沟、脑池或脑主质内可见小颗粒状结节或囊状物,内有胶样渗出物。

镜下胶样黏液中可见大量隐球菌,部分被多核巨细胞吞噬。脑主质、脑膜及蛛网膜下隙内有大量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多核巨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发病缓慢者可见由大量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的肉芽肿及小脓肿。国内郑建仲等1999 年报道一组隐球菌性脑膜炎尸检病例,发现小动脉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并有脑主质内出血及多处软化坏死灶。

12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

有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药及免疫低下性疾病如AIDS、淋巴瘤、白血病、器官移植等病史,亚急性或慢性进展的头痛、喷射性呕吐、脑神经受损及脑膜 *** 征,脑脊液蛋白定量增高、氯化物及葡萄糖降低者,应考虑本病。临床确诊需在脑脊液中找到新型隐球菌,由于其检出率受病灶部位、病程发展阶段等影响,故对可疑或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脑膜炎,应反复作脑脊液墨汁染色、培养或动物接种以寻找病原。通常墨汁染色阳性率较低,故需尽早应用脑脊液乳胶凝集(LA)或抗原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隐球菌抗原,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12.1 典型临床表现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一般缓慢起病,病初症状不明显,或仅表现为间歇性头痛,以后头痛逐渐加重直至头痛欲裂;患者大多为低度发热,体温38℃左右;患者病情加重后也可表现出谵妄、嗜睡、昏迷;体检发现颈项强直、布氏征和克氏征阳性;部分患者出现偏瘫、脑神经受损的表现,如视力障碍、听力下降、面瘫等[1]。

12.2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加,外观清澈或微混;白细胞数轻中度增加,一般在0.5×109/L以下,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轻中度增加,氯化物轻中度降低,但糖呈明显降低,甚至为零[1]。

12.3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墨汁涂片检查,早期可检出典型新型隐球菌;脑脊液培养可以培养出新型隐球菌;新型隐球菌抗原免疫学检查对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也有帮助[1]。

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微混或淡黄色,蛋白含量轻~中度升高。细胞数增多,多在 100×10<SUB>6</SUB>/ L 左右,以淋巴细胞为主。氯化物及葡萄糖多降低。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可直接发现隐球菌,菌体呈圆形,无核,荚膜染色较淡,为双层反光圈,菌体大小不一,可见颗粒状物质,出芽菌体呈葫芦状或哑铃状。早期脑脊液检查,不论常规、生化、细胞学均有95%以上异常。主要表现为炎症性变化,虽然与结核性脑膜炎有相似的变化,但99%可从首次腰穿脑脊液中查出隐球菌,或新型隐球菌反向乳胶凝集试验呈阳性、强阳性反应。因此,脑脊液检查是隐脑确诊的重要依据。

12.4 流行病学史

流行病学史对诊断也有一定提示,如免疫抑制个体、长期或大量接触鸽子者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易感人群[1]。

12.5 免疫学检查

乳胶凝集(LA)试验:可检测感染早期血清或脑脊液中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成分,此方法较墨汁染色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脑脊液检测阳性率可高达99%。若抗原阳性滴度>1∶8,即可确诊为活动期隐球菌脑膜炎,且其滴度与感染程度多呈正比。有人认为新型隐球菌抗原酶联免疫测定比LA 更快速、更优越。

12.6 其他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颅脑CT 缺乏特异性,40%~50%显示正常,其阳性率与病程的不同阶段有关,病程越长,阳性率越高。可见脑室扩大、脑积水、脑膜强化及脑实质内不规则大片状、斑片状或粟粒状低密度影,少数显示小梗死灶或出血灶。颅脑MRI 可显示脑实质内T<SUB>1</SUB> 呈低信号、T<SUB>2</SUB> 高信号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血管周围间隙扩大,部分呈多发粟粒状结节样改变。

13 鉴别诊断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主要表现为慢性脑膜炎,需要与结核性脑膜炎、脑瘤、脑脓肿、部分治疗后化脓性脑膜炎等相鉴别[1]。

其他脑部真菌病还有曲菌病(ergillosis)和毛真菌病(mucormycosis),也应注意鉴别。

13.1 结核性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影像学特点等与结核性脑膜炎极为相似,两者鉴别需依靠病原学证据。另外,还应与病毒性脑炎、脑脓肿、颅内肿瘤、脑猪囊尾蚴病(囊虫病)等相鉴别。

13.2 曲菌病

曲菌病(ergillosis)系由曲霉菌引起的一组慢性真菌病。曲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类皮肤黏膜表面。本病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可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脑脓肿所致颅内占位性病变症状,常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此外,依不同感染途径及脓肿的形成部位,出现不同的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共济失调、精神异常、视野缺损等,严重者可因脑疝而死亡。

颅脑CT 或MRI 常显示单发或多发性脑脓肿、脑梗死、出血性梗死等改变。原发感染部位分泌物如痰液、鼻涕、脓液等直接涂片或培养,可找到菌丝及孢子,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因这些部位正常可有曲霉寄生。血清或脑脊液PCR 检测曲霉菌DNA,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病理学检查发现病变组织菌丝及孢子最有确诊意义。

13.3 毛真菌病

毛真菌病(mucormycosis)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一种少见的致死性真菌病。主要侵犯鼻、脑、肺、胃肠道及皮肤,严重者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其中以脑毛真菌病最常见。糖尿病酸中毒为主要诱发因素,其次见于免疫缺陷性疾病、大量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药、器官移植等患者。感染常始发于鼻甲、鼻旁窦或咽部,引起蜂窝织炎,进一步侵犯眼眶至脑、脑膜;亦可侵入局部血管,经颈内动脉而至脑部。

毛霉目真菌一旦侵入脑内,迅速引起脑炎、脑膜炎。多呈急性起病,少数呈亚急性或慢性。早期表现为鼻塞、头痛等类鼻窦炎症状,后出现发热、单侧面部肿胀、疼痛,鼻腔内有暗红色分泌物流出。侵及眼部引起眼睑水肿、眼球突出并活动受限,瞳孔散大、视力下降甚而失明。脑神经常受累,以第V、Ⅶ脑神经损伤最多见,出现周围性面瘫、面部麻木、角膜反射消失。动脉血栓形成可致偏瘫、失语等,部分出现脑膜 *** 征、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晚期多因颅内压增高致脑疝而死亡。

颅脑CT 或MRI 显示脑脓肿、脑梗死、鼻窦混浊、骨质破坏、少数呈脑出血等改变。感染部位分泌物如脓血涕直接涂片镜检或培养,可发现毛霉菌。组织病理学找到病菌最有确诊意义。

1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方案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发病率低,本病患者最好能邀请专业医师会诊处理[1]。

14.1 对症治疗

头痛明显者可用静脉快速输注20%甘露醇(每次1~2g/kg)降低颅内压力,每4~6小时1次;颅内压升高严重者可加用呋塞米40~100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1]。

对颅内压增高者应用甘露醇及呋塞米(速尿)等脱水剂;颅内脓肿或肉芽肿可考虑手术切除;严重脑积水可行脑脊液分流术,并加强全身营养支持疗法。

14.2 抗菌治疗

严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需要静脉滴注氟康唑或用两性霉素B治疗[1]。

14.2.1 氟康唑

氟康唑400~800mg静脉滴注或口服,每日1次,非艾滋病患者疗程8~10周,艾滋病患者疗程更长,以新型隐球菌抗原转阴为停药标志[1]。

氟康唑 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 依赖酶,抑制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该药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中浓度可达血浆中80%左右,是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首选药。可口服或静脉滴注,每天200~400mg,副作用较轻,主要为恶心、呕吐及肝脏损伤。国内姚志荣等1998 年报道一组应用二期疗法治疗10 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前期两性霉素B (AMB)静脉滴注合并鞘内注射,同时给予氟康唑,至脑脊液培养转阴,继续应用氟康唑100~200mg 口服维持,直至CSF 直接镜检连续3 次阴性后停药,结果10 例患者均痊愈,无复发。

14.3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二性霉素B)是目前公认的首选药,它能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结合,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菌体内物质外渗,导致真菌死亡。首次剂量为0.5~1mg,第2 天为3mg,第3 天为5mg,以后每天增加5mg,直至每天0.5~1mg/kg,新鲜配制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ml 中,避光、缓慢静脉滴注4~6h 以上,总剂量为2~3g,国内谭爱莲等1993 年报道一组应用二性霉素B (AMB)总剂量小于1g 的25 例中,20 例死亡。该药静滴中常出现发热、寒战、呕吐等,可在用药前半小时给予解热镇痛药口服或在静滴同时加地塞米松2~5mg,其他常见副作用有低血钾、贫血、皮疹、心肌及肝、肾功能损害等,故应定期作血清钾、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心电图等检查。

AMB 脂质体近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它将两性霉素B (AMB)掺入脂质体中,使其凝聚状态发生变化,从而使成为单体的两性霉素B (AMB)在体内缓慢释放,增加感染灶内的两性霉素B (AMB)浓度,提高疗效并降低对机体的毒性。AMB脂质体最大的机体耐受量可达25mg/(kg·d),而两性霉素B (AMB)最大用量为1mg/(kg·d)。严重病例可合并椎管内注射,首次剂量为0.05~0.1mg,用3~5ml自体脑脊液稀释后,加入1~2mg 地塞米松缓慢注入,以后每次增加0.05~0.1mg,每周1~3 次,此方法可迅速减少脑脊液中隐球菌数目,缓解颅内高压症状,副作用为发热、下肢麻木、一过性小便潴留、下肢疼痛无力等。目前认为仍有20%~30%患者对AMB 治疗效果差,因此,主张联合应用氟康唑或5 氟胞嘧啶(5FC)。

14.3.1 5 氟胞嘧啶

5 氟胞嘧啶 通过阻断核酸合成,抑制真菌生长。该药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但单独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与两性霉素B (AMB)并用有协同作用,能减少两性霉素B (AMB)用量从而降低其毒性作用。口服剂量为100~150mg/(kg?d),总剂量为500~1000g(徐俊等,1996)。

本病一经确诊,需立即抗真菌治疗。用药途径及疗程应个体化,一般总疗程为2.5~11 个月,停药指征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CSF、常规检查正常、CSF 直接镜检和培养阴性3~4 周(每周1 次)、两性霉素B (AMB)总量达1.5~3g 以上。

15 并发症

1.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躁动不安。

2.颅底蛛网膜炎,视神经受损最常见,其次为第Ⅷ、 Ⅲ、Ⅶ、 VI 脑神经受损。

3.部分病人可出现偏瘫、抽搐、失语等局灶性脑组织损害症状。

16 预后及预防

预后:本病目前仍有较高死亡率,死亡原因主要为脑疝。早期被误诊、用药剂量或疗程不足、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脑脊液压力过高、应用激素或抗生素时间过长者,预后差,可遗留脑神经瘫痪、肢体瘫痪、脑积水等后遗症。

预防:

1.鸽可能是主要传染源,注意防范由此途径传染。

2.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注意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避免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

4.防治结核病、糖尿病等易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5. 隐球菌病简介

目录

1 拼音

yǐn qiú jūn bìng

2 英文参考

cryptococcosis

3 疾病代码

ICD:B45.9

4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

5 疾病概述

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真菌感染。青壮年多见,男多于女。最常见的是隐球菌脑膜炎,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新型隐球菌在鸽粪中大量存在,菌可在鸽粪中存活2~3年,常混于尘埃中,吸入可引起疾病。患者如有慢性疾病,免疫力差,极易感染,如艾滋病等。隐球菌病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主要是隐球菌脑膜炎,头痛由间歇转为持续,进行性加重,以前头及颈部为重,有颈项强直,克尔尼希氏征和布鲁金斯基氏征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可达700毫米水柱,患者呈半昏迷状态,偶有癫痫发作,不治常死亡。肺隐球菌病常无症状,偶然发现,可一过性自愈。皮肤隐球菌病,初为痤疮样,以后坏死,形成小圆溃疡,逐渐增大,内有棕红色脓液,炎症不着。另外,有骨隐球菌病,也可以血行播散至内脏各个组织,但少见。脑脊液、脓液、痰、组织使用墨汁涂片镜检,找到带荚膜的隐球菌即可确诊,鉴定菌种需作培养。对神经症状作对症处理,抗真菌药用二性霉素B静脉滴注,合并口服氟胞嘧啶。应用氟康唑口服或静脉给药,疗效好,副作用少。

6 疾病描述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属中的新生隐球菌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可侵犯昌衫人体的皮肤、肺部、骨骼等全身各脏器,但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约占隐球菌感染的80%。预后严重,病死亡率高。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的出现和蔓延,隐球菌感染的发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7 症状体征

隐球菌侵入人体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不相同。

1.皮肤黏膜隐球菌病10%~15%的隐球菌病患者出现皮肤损害。原发型较为少见,继发型多由系统性感染经上行播散而来。

(1)皮肤损害:表现为丘疹、水泡、脓疱、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痤疮样脓疱;皮下组织肿块、浸润性结节、脓肿、蜂窝组织炎、水痘样皮疹、疖肿样损害、紫斑、疣状增殖、溃疡等,无特征性,表面可覆以粘性渗出性薄膜。

(2)黏膜损害:常发生在软腭、硬腭、舌扁桃体、牙龈、鼻中隔或咽部、上颌窦等处。由血行播散而来,或自皮肤扩展引起。表现为结节、肉芽肿或慢性溃疡等。

2.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临床上可分4型。

(1)脑膜炎型:最常见。可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表现为脑膜炎的症状、体征,起病多较缓。开始可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轻度头痛、低热,体温波动在37.5℃~38℃。以后头痛逐渐加重。少数也可开始即现剧烈头痛、高热,伴恶心、呕吐。脑膜 *** 征一般较明显,锥体束征多较轻且出现较晚。

(2)脑膜腔炎型:除脑膜受累外,尚有脑实质受累,故称为隐球菌性脑膜脑炎。隐球菌可侵犯大脑、小脑、桥脑或延脑,因脑实质受累部位的不同而有相应的脑灶性损害征象性癫痫发作等。

(3)肉芽肿型:较少见,是新生隐球菌侵犯脑实质后形成的一种炎症性肉芽肿病变。好发于大脑、小脑和脑干的脊髓部位。位于脑实质内的肉芽肿,可表现为脑部占位性病变的症状体征。

(4)囊肿型:由隐球菌 *** 脑膜形成囊肿所致。蛛网膜可明显增厚,蛛网膜腔内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囊肿内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

3.肺隐球菌病肺部是隐球菌侵入的门户原发性肺部感染一般症状较轻、约有1/3病例无症状,又有自愈倾向。初发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继而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可有咳嗽、谨迅昌咳痰、胸部隐痛,痰中可有多量菌体。

4.其他部位的隐球菌病包括骨和关节以及前列腺、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均祥扒可累及。但都较为少见,或常伴发于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及肺隐球菌病。

8 疾病病因

隐球菌病的病原菌为隐球菌属中的新生隐球菌,它包括新生变种和格特变种。按血清学分类可分为A型、B型、C型、D型及AD型等5型.此外尚有少量未确定型。宿主细胞免疫功能不全是本病重要的发病因素,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网状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结核病及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等。但在我国半数以上的病人并末发现患有基础疾病。

9 病理生理

病原菌往往先侵犯肺部,由血行播散到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引起组织和器官的炎症性和增生性反应:浸润性结节、脓疱、蜂窝组织炎、侵蚀性溃疡及肉芽肿等。

10 诊断检查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般可确诊。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性隐球菌病,采用胶乳凝集试验等方法检查隐球菌多糖抗原对早期诊断有较大参考意义。

实验室检查:

1.真菌检查

(1)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痰、血、尿、胸水或皮损处分泌物,作墨汁涂片镜检,新生隐球菌在镜下为圆形或椭圆的双层壁孢子,直径4~6μm,外有一层宽阔荚膜,边缘清楚完整,单个出芽;新生隐球菌格特变种则为3~7个芽生菌体。发现隐球菌的诊断则可建立。

(2)隐球菌培养:将标本接种在沙氏(Sabouraud)培养基内培养,2~4天有隐球菌生长可明确诊断。

2.活组织检查取局灶病变组织作PAS染色,发现隐球菌可确诊。

3.抗原抗体检查用胶乳凝集试验或酶标法测定脑脊液等标本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阳性结果有辅助诊断意义。

4.脑脊液常规检查隐球菌性脑膜炎者,其压力明显升高,糖定量显着下降,蛋白含量增加。

其他辅助检查:X线摄片:疑为肺隐球菌病应做X检查(图3)。

11 鉴别诊断

1.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应与结核性脑膜炎和治疗不全的化脓性脑膜炎作重点鉴别。其他如脑脓肿、颅内肿瘤等亦应与之鉴别。

2.肺隐球菌病应与肺肿瘤或结核鉴别。

12 治疗方案

1.抗真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变部位和患者的免疫状态的不同,隐球菌病的抗病原治疗有差异。无明显免疫缺陷的肺隐球菌病患者通常无需抗真菌治疗而很快自愈。其他部位的隐球菌病,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和有免疫缺陷的肺隐球病患者,如艾滋病等,或同时有肺外隐球菌病,以及肺隐球菌病进行性加重时,均应进行抗真菌治疗。

(1)两性霉素B:仍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的首选药物,静脉滴注须从小剂量开始,以后每日递增。对于危重病人还可采用鞘内注射治疗,以提高脑脊液内的药物浓度。常见两性霉素B毒副作用:

①即刻反应:如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

②重要脏器损害:如肾功能损害,可见于半数患者。尿中出现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若血尿素氮超过正常1倍、血清肌酐高于265.2μmol/L时,应减量或停药;肝功能及心肌损害亦较常见,曾有出现心室纤颤而死亡的报道。部分患者出现贫血,偶有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

③电解质紊乱:其中低钾血症最多。

④静脉炎:见于多次注射后的静脉。孕妇禁用本药。

(2)两性霉素B脂质体:减少了与人体细胞膜上胆固醇的结合,却增加了对真菌外膜上麦角固醇的结合,且脂质体中的两性霉素B缓慢释放进人体内,故降低了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特别是降低了对肾的毒性作用。

适应证:各种严重的系统性真菌病;用传统两性霉素B或其他抗真菌药治疗无效的病人;对传统两性霉素B不能耐受或有禁忌的真菌感染,如肾功能不全、明显的贫血患者等;用于器官移植、骨髓移植等真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

(3)氟胞嘧啶:对隐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97~78μg/ml,口服吸收良好,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的浓度可达血浓度的64%~68%。可口服或静脉用药。主要不良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肝功能损害,造血系统抑制,对肾功能亦有影响。故主张血药浓度监测,维持在50~100μg/ml的水平为佳。孕妇禁用。氟胞嘧啶单独应用易产生耐药,多与两性霉素B等联合使用。

(4)氟康唑:为广谱三唑类新型抗真菌药,水溶性好,口服吸收完全,易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90%。半减期36h,对新型隐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3.12~6.25μg/m1。一般初用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和脑脊液中新型隐球菌阴转后改为口服。本药副作用较轻,发生率约10%,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其次为皮疹和头痛、头晕、失眠等。单用氟康唑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并不理想,且国外近年陆续有耐药菌株的出现,故本药常用于对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有禁忌、不能耐受或治疗失败者。亦作为长期维持、巩固疗效的用药。氟康唑可与两性霉素B或氟胞嘧啶联合用药,但对其疗效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有待于积累更多的资料。

(5)伊曲康唑: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口服吸收不佳,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但在脑组织中的浓度较高。对隐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1~12.5μg/ml。不及氟康唑应用广泛。

2.对症治疗

(1)降低颅内压:常用20%甘露醇,亦可用人体白蛋白、50%葡萄糖加速尿,静脉用药。与甘露醇交替应用,可加强降压效果。对顽固性颅内高压内科治疗无效者,可用脑室引流方法来减压。

(2)纠正电解质紊乱:中枢神经隐球菌病患者,由于应用两性霉素B对肾功能的损害,且大量使用脱水利尿药物,易造成低血钾症,亦可出现低钠和低氯血症,均应及时补充。

3.支持疗法

(1)营养支持: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患者体质不佳,很难耐受时间长、毒副作用明显的抗真菌疗法,是导致不能完成疗程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尽力保证病人的营养需要。对清醒患者鼓励其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不能进食者,经鼻饲或静脉途径提供,辅以白蛋白等血制品,以维持体力。

(2)免疫促进剂治疗: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常是新型隐球菌致病的基础。可选用如脑腺肽(素)、γ干扰素等细胞免疫促进剂来辅助治疗。

4.手术治疗对局限性的皮肤、肺、骨隐球菌病及脑隐球菌肉芽肿等,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可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来清除病灶,达到根治。

13 并发症

少数重症患者可并发脑水肿,甚至脑疝等。

14 预后及预防

预后:无明显免疫缺陷的肺隐球菌病者,无需抗真菌治疗常能自愈。隐球菌脑病在完成抗真菌治疗后,亦有30%左右不能痊愈。艾滋病患者并发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少有治愈者,通常需终生用药。

预防:

1.积极治疗基础病,增强病人机体免疫力。

2.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应主动给予预防性抗真菌药物,或免疫增强剂。

3.对危重病人加强保护性隔离,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干燥,控制出入人员的流动。

4.积极治疗皮肤黏膜的真菌感染,防止血源性播散。

15 流行病学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随着艾滋病的广泛流行,隐球菌病发病率日益增高。艾滋病等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者易患此病。在发达国家,艾滋病患者的5%~10%并发本病,发展中国家则更高。我国约有半数患者无明显免疫缺陷的证据。青壮年多见,男多于女。

隐球菌病相关药物

6. 你好!我是颅脑真菌感染者今年47年

首先颅内的感染是中枢神经系统比较严重的疾病之一,颅内真菌感染是比较难治的,多有细菌、病毒、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霉菌、立克次氏体等等的病原体,随着血液循环,经过血脑屏障进入到耐晌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脑内,产生一系列的症状称为颅内感染。

包括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等,但是颅内也会有真菌感染,当患者的抵抗力低的时候,进行了操作性的手术,比如说有病毒感染、菌感染性的、还有真菌的感染或者弯败是结核性的感染,可有开颅手术或者是颅内滞留物等引起。

颅内真菌感染治疗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只要积极地采取正确治疗,大多数还是可以恢复的,是可以最终治愈的,而且一般的真菌感染是没有传染性的,埋亩颤不会传染。

阅读全文

与颅内真菌感染治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增强肺气嗓子快速通气的方法 浏览:892
丁香茶好坏的鉴别方法 浏览:598
中介卖房的技巧和方法毗邻 浏览:859
断开连接制作方法 浏览:867
生理期红枣食用方法 浏览:667
快速治疗失眠的好方法 浏览:245
闭谷正确方法 浏览:590
篮球比赛研究方法 浏览:444
如何微信加人方法如下 浏览:779
一致性评价的研究方法 浏览:55
电脑ps上色方法 浏览:784
弯腰有什么方法视频 浏览:605
如何提升做数独的方法 浏览:295
做小苏打牙膏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373
联想笔记本的使用方法 浏览:554
手机网速慢解决方法图解 浏览:559
代扣劳务报酬个税计算方法 浏览:856
室内种植蔬菜方法大全 浏览:425
拉大蒜器盖的安装方法 浏览:551
光滑墙砖安装方法 浏览: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