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耳闭·气滞血瘀证简介
ěr bì ·qì zhì xuè yū zhèng
ear block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耳闭·气滞血瘀证(ear block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耳内胀闷堵塞感,日久不愈,听力明显减退,鼓膜极度内陷,甚则粘连,或鼓膜增厚,有灰白色沉积斑,舌质淡暗,或边有瘀点,脉细涩等为常见症的耳闭证候[1]。
耳内胀闷堵塞感,日久不愈,听力明显减退,鼓膜极度内陷,甚则粘连,或鼓膜增厚,有灰白色沉积斑,舌质淡暗,或边有瘀点,脉细涩[1]。
耳胀失治或反复发作,以致邪毒滞留耳窍,气滞血瘀,故耳内堵塞胀闷感明显,日久不愈,甚则如物阻隔,听力减退,逐渐加重[2]。
脾肾精气亏虚,不能上荣耳窍,以致耳膜内陷,失去正常光泽,或见灰白色沉积斑块[2]。
因耳膜失其正常功能,故声音传导受到障碍,听力减退,日渐加重[2]。
舌质淡暗,或边有瘀点,脉细涩为气滞血瘀之象。
宜行气活血,通窍开闭[2]。
可用《医林改错》方通气散或《医学准绳六要》方通气散。两方药物虽不相同,但总以行气活血通窍为宗旨,临床可以根据病情不同而选用[2]。
通气散(《医林改错》方)[备注]通气散(《医林改错》):柴胡、香附、川芎加赤芍、菖蒲等药:通气散中香附、川芎、赤芍行气活血,柴胡为入少阳经主药,轻清行气,配以石菖蒲行气通窍,使耳窍之气行血活,故能通窍开闭[2]。
若症情较重,可配合通窍活血汤[备注]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生姜、红枣、麝香:借麝香芳香走窜之力雄厚而通窍,配合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行气活血,佐以生姜、红枣调和营卫而散邪[2]。
《医林改错》卷上:“耳孔内小管道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耳聋,晚服此方,早服通气散,一日两付,三二十年耳聋可愈。”
通气散(《医学准绳六要》方)[备注]通气散(《医学准绳六要》):茴香、木香、人参、延胡索、陈皮、菖蒲、羌活、僵蚕、川芎、蝉衣谨液、穿山甲、甘草:以茴香、木香、延胡索、石菖蒲、川芎行气活血通窍,并用人参、甘草、陈皮、僵蚕等健脾益气,除痰通络[2]。
若见脾虚症状,宜健脾益气配以通窍之法,用补中益气汤[备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黄芪、炙甘草、党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合通气散加减;若肝肾阴虚者,宣滋补肝肾配以通窍之法,用耳聋左慈丸[备注]耳聋左慈丸(重订广温热论):熟地黄、淮山药、山萸肉、牡丹皮、泽泻、茯苓、五味子、磁石、石菖蒲合通气散加减;肾阳虚者,宜温补肾阳配以通窍之法,用附桂八味丸[备注]附桂八味丸(又名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方论》):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泽泻、获苓、淮山药、炮附子、肉挂心合通气散加减[2]。
除在耳周局部取穴外(取听官、听会、耳门、翳风、合谷、内关等穴,每次选2~3穴,中强度 *** ,留针10~核山20 min,以达疏通经络止痛目的),脾虚者,选加足兰里、中脘、脾俞等;肝肾阳虚者,选配三阴交、关元、肝俞、肾俞等有强壮作用之穴位;虚寒者可用艾灸法,每天1次[2]。
6.3.2 穴位注射取听官、翳风、耳门等穴,注入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每次每穴注入0.3~0.5 ml[2]。
宜常行鼓气吹张法,即捏鼻、闭唇、鼓气,使气进入耳窍内,此时耳膜可有向外膨胀的感觉,若鼓气吹张失败时,则无这种感觉。若有鼻塞流涕多者,不宜行此治法[2]。
也可采用咽鼓管金属导管吹张法[2]。
耳胀初起,多有鼻塞流涕等症状,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适当使用滴鼻药物,擤鼻涕要有正确方法,防止将鼻涕推入耳窍,加重耳胀痛症状,或引起染毒,演变为脓耳[2]。
预防耳胀,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防治伤风感冒及鼻部疾病。“鸣天鼓”导引法对本病有保健预防作用[2]。
耳闭(ear block;chronic nonsuppurative otitis media)为病证名[3]。是指以耳内胀闷堵塞及听力下降日久为主要表现的耳病[1]。病初起,耳内胀而兼痛者称为耳胀或耳胀痛。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耳闭不可以听。”
《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耳聋证,“…其证有五:曰火闭、曰气闭、曰邪闭、曰窍闭、曰虚闭。”
耳闭与西医的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相似[2]。
因耳胀、耳闭、每兼耳鸣,妨碍听觉,故也属“卒聋”、“风聋”、“气闭耳聋”范畴。可与“耳鸣、耳聋”互参[2]。
⑵ 耳朵闭气怎么快速治疗
怎么治疗耳朵闭气
耳朵闭气有人叫背气,是由于耳咽管堵寒引起的。人的鼻腔与中耳腔之间人一条管道叫耳咽管,这条管道的作用在于使中耳腔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相平衡,也就是保证鼓膜内外压力相同,才能发挥鼓膜 的自由振动实现传音的功能。耳咽管随着人们的每次吞咽动作而开放一次,这就是为什么坐飞机时机上要发口香糖的原因,作用就在于让乘客频繁地吞咽,避免航空性中耳炎。
当人们在感冒时,或者鼻腔有炎症、肿瘤等情况下,耳咽管由于粘膜水肿或肿瘤而被堵塞,这样就造成了耳咽管不能频繁开放,外界的空气进不了中耳腔,中耳内的压力就下降,鼓膜被吸向内陷,出现闭气现象。病因大部分是由于感冒、航空性中草药耳炎、用力擤鼻涕过猛等造成成的,这种情况初期叫做耳咽管炎,再发展下去就是卡他性中耳炎。
治疗主要是用药物使耳咽管开放,可以使用收缩粘膜 的药物如麻黄素滴鼻液滴鼻、用抗组织水肿的药物如特非那定、瑞菲等,也可以用地塞米松。如果合并有细菌感染的可以用抗生素。
耳朵闭气了用啥方法治疗
龚朵闭气就是耳咽管堵塞。如果是炎症水肿慎岁造成的,可以通过治疗消除组织水肿不定期使耳咽管功能得到恢复。一般情况下,耳咽管堵塞是由感冒造成的。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用麻呋液收缩鼻腔粘膜,用抗组织水肿的药物,加上捏鼻鼓气,鼓膜 *** 。病程大约需要两周左右。当然,如果是由于擤鼻涕造成的,会很快恢复的。
耳朵闭气怎么快速治疗
建议到正规医院诊治。
耳朵闭气怎么办
好多人反映的耳朵闭气是觉得听自己或别人说话小,象在水下听声样,可能有听力损失,最好抽时间到助听器专卖店或医院先做个听力评估或耳科检查;
最近耳朵老闭气.用什么可以消除
看下吞咽会不会有好转。
耳朵闭气怎么办
造成“闭气”有几种情况,一是突发性耳聋,这是一种由上呼吸道炎症、病毒感染或末梢循环供血不足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耳聋,高血压、心血管病、高脂血症的老人有可能发生,劳累、情绪不佳也可诱发。另一种是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的表现,这种中耳炎常不完全是细菌感染引起,因而没有疼痛,其发生多因连接中耳与鼻咽部起平衡中耳与外界大气压力作用的咽鼓管不通畅所致。咽鼓管是由肌肉和软骨组成的宽贺睁软管,中段为狭窄的峡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吞咽、咀嚼和打哈欠时才张开以通气和排出中耳粘液。当不通时,中耳内空气进不去,粘液排不出,鼓膜内陷便产生“闭气”。上呼吸道炎症,粘膜肿胀或肿物堵塞,咽鼓管就会不通。 可用双手扪耳拨气(鼓膜 *** ),使内陷的鼓膜复位,促使咽鼓管通畅。如这些方法还不拍轿能解决耳闭气时,就应到医院专科检查治疗。
耳朵闭气怎么办
及时去医院耳鼻喉科检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及时治疗,注意调节自己的睡眠和心情
耳朵闭气不治会怎样?
嘴巴多做张合动作,缓解中耳内压不平衡导致的闷胀感。.....
⑶ 耳朵闭气怎么办好急!!!
有的人耳朵“闭气”。所谓“闭气”,实是一种胀闷感,觉得外边的声音小而远,甚至一点也听不见。有的人还会感到头昏、耳鸣. 据临床观察,造成“闭气”有几种情况,一是突发性耳聋,这是一种由上呼吸道炎症、病毒感染或末梢循环供血不足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耳聋,高血压、心血管病、高脂血症的老人有可能发生,劳累、情绪不佳也可诱发。另一种是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的表现,这种中耳炎常不完全是细菌感染引起,因而没有疼痛,其发生多因连接中耳与鼻咽部起平衡中耳与外界大气压力作用的咽鼓管不通畅所致。咽鼓管是由肌肉和软骨组成的软管,中段为狭窄的峡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吞咽、咀嚼和打哈欠时才张开以通气和排出中耳粘液。当不通时,中耳内空气进不去,粘液排不出,鼓膜内陷便产生“闭气”。上呼吸道炎症,粘膜肿胀或肿物堵塞,咽鼓管就会不通。 临床上以耳闭气、渗出性中耳炎为首现症状而查出鼻咽癌的情况并不少见。对老年人的耳“闭气”绝不可忽视,没有鼻疾突然发生耳闭气时,可先做捏鼻闭嘴鼓腮吹气(瓦氏吹张法)的自我治疗,使咽鼓管通畅,也可用双手扪耳拨气(鼓膜按摩),使内陷的鼓膜复位,促使咽鼓管通畅。如这些方法还不能解决耳闭气时,就应到医院专科检查治疗。 参考资料:网易健康频道
⑷ 耳朵闭气了怎么办
耳朵闭气可能指的是耳朵闷,耳朵闷的原因可能是与咽鼓管功能不良有关系。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鼓室之内的管子,主要起到平衡中耳鼓室内外气压的作用,咽鼓核蚂管功能不良会导致耳朵闷。
咽鼓管功能不良的原因有鼻咽部肿物堵塞住咽鼓管所导致的,如果是鼻咽癌,要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也有可能是鼻咽部炎症所导致的咽鼓管粘膜肿胀,这种情况需要用糖皮质激素来喷鼻腔消除咽鼓管粘膜的肿胀,还需要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的时候可以做一下捏鼻闭口吹张咽谈运鼓改侍埋管来改善咽鼓管的功能,以改善耳闷的情况。
⑸ 耳闭简介
ěr bì
blocked ea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eafnes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eafnes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ar block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chronic non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耳闭(ear block;chronic nonsuppurative otitis media)为病证名[1]。是指以耳内胀闷堵塞及听力下降日久为主要表现的耳病[2]。病初起,耳内胀而兼痛者称为耳胀或耳胀痛。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耳闭不可以听。”
《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耳聋证,“…其证有五:曰火闭、曰气闭、曰邪闭、曰窍闭、曰虚闭。”
耳闭与西医的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相似[3]。
因耳胀、耳闭、每兼耳鸣,妨碍听觉,故也属“卒聋”、“风聋”、“气闭耳聋”范畴。可与“耳鸣、耳聋”互参[3]。
外感内伤皆可导致耳闭[1]。
耳闭多由耳胀失治,或反复发作,以致邪毒滞留,气血瘀滞,脉络受阻,耳窍闭塞而致,或因脾肾虚损,精气不足,不能上注,耳窍失养或带前,以致闭塞失用而成[3]。
《医林绳墨》卷衫清七:“耳闭者,乃属少阳三焦之经气之闭也。”
患者耳内胀闷堵塞及听力下降日久,闻声不真[1][2]。
患者耳内胀闷堵塞感,日久不愈,甚则如物阻隔,听力减退,逐渐加重。耳鸣如蝉,或声音嘈杂[3]。
检查见耳道干净,耳膜内陷明显,甚至粘连,活动度减低,耳膜有灰白色沉积斑块[3]。
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3]。
全身症状不明显,或有脾虚、肾虚的症状表现[3]:
脾虚,则饮食减少,腹胀,便溏,疲倦,唇色淡白无华,舌质淡白,脉缓细[3]。
肾虚则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症状比较明显,头晕眼花,失眠多梦,遗泄;以肾阴虚为主者兼见五心烦热,咽干舌燥,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以肾阳虚为主者,兼见面色㿠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3]。
耳闭以耳内胀闷堵塞感为主要症状,但耳道检查,并无物堵为其特点[3]。每兼有耳鸣、听力下降,病变有新久不同[3]。
临床诊断时,要注意排除其他耳病引起的耳内胀闷症状[3]:
耳内有耵聍或异物堵塞而出现胀闷堵塞感者,将耵聍或异物取出,耳胀闷堵塞感等症状便随之消失或减轻,故容易鉴别[3]。
脓耳耳膜未穿溃时,也有胀闷堵塞感,但脓耳耳内疼痛较剧烈,耳膜红肿也较明显,在剧烈耳痛之后,耳膜可以穿溃而流脓,故可以鉴别[3]。
耳闭·气滞血瘀证(ear block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耳内胀闷堵塞感,行察日久不愈,听力明显减退,鼓膜极度内陷,甚则粘连,或鼓膜增厚,有灰白色沉积斑,舌质淡暗,或边有瘀点,脉细涩等为常见症的耳闭证候[2]。
耳闭·脾虚湿困证(ear block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 retention)是指脾虚湿困,以耳内胀闷堵塞感,日久不愈,听力渐降,鼓膜内陷、混浊或有积液征,或伴胸闷纳呆、腹胀便溏、肢倦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红,或舌体胖,边有齿印,脉细滑或细缓等为常见症的耳闭证候[2]。
耳胀失治或反复发作,以致邪毒滞留耳窍,气滞血瘀,故耳内堵塞胀闷感明显,日久不愈,甚则如物阻隔,听力减退,逐渐加重[3]。
脾肾精气亏虚,不能上荣耳窍,以致耳膜内陷,失去正常光泽,或见灰白色沉积斑块[3]。
因耳膜失其正常功能,故声音传导受到障碍,听力减退,日渐加重[3]。
由于有以脾气虚弱为主,有以肾阴虚或肾阳虚为主,故临床见症也有不同[3]。
宜行气活血,通窍开闭[3]。
8.3.2 方药可用《医林改错》方通气散或《医学准绳六要》方通气散。两方药物虽不相同,但总以行气活血通窍为宗旨,临床可以根据病情不同而选用[3]。
通气散(《医林改错》方)[备注]通气散(《医林改错》):柴胡、香附、川芎加赤芍、菖蒲等药:通气散中香附、川芎、赤芍行气活血,柴胡为入少阳经主药,轻清行气,配以石菖蒲行气通窍,使耳窍之气行血活,故能通窍开闭[3]。
若症情较重,可配合通窍活血汤[备注]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生姜、红枣、麝香:借麝香芳香走窜之力雄厚而通窍,配合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行气活血,佐以生姜、红枣调和营卫而散邪[3]。
《医林改错》卷上:“耳孔内小管道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耳聋,晚服此方,早服通气散,一日两付,三二十年耳聋可愈。”
通气散(《医学准绳六要》方)[备注]通气散(《医学准绳六要》):茴香、木香、人参、延胡索、陈皮、菖蒲、羌活、僵蚕、川芎、蝉衣、穿山甲、甘草:以茴香、木香、延胡索、石菖蒲、川芎行气活血通窍,并用人参、甘草、陈皮、僵蚕等健脾益气,除痰通络[3]。
若见脾虚症状,宜健脾益气配以通窍之法,用补中益气汤[备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黄芪、炙甘草、党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合通气散加减;若肝肾阴虚者,宣滋补肝肾配以通窍之法,用耳聋左慈丸[备注]耳聋左慈丸(重订广温热论):熟地黄、淮山药、山萸肉、牡丹皮、泽泻、茯苓、五味子、磁石、石菖蒲合通气散加减;肾阳虚者,宜温补肾阳配以通窍之法,用附桂八味丸[备注]附桂八味丸(又名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泽泻、获苓、淮山药、炮附子、肉挂心合通气散加减[3]。
除在耳周局部取穴外(参考“风邪侵袭,经气痞塞”型),脾虚者,选加足兰里、中脘、脾俞等;肝肾阳虚者,选配三阴交、关元、肝俞、肾俞等有强壮作用之穴位;虚寒者可用艾灸法,每天1次[3]。
8.4.2 穴位注射取听官、翳风、耳门等穴,注入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每次每穴注入0.3~0.5 ml[3]。
宜常行鼓气吹张法,即捏鼻、闭唇、鼓气,使气进入耳窍内,此时耳膜可有向外膨胀的感觉,若鼓气吹张失败时,则无这种感觉。若有鼻塞流涕多者,不宜行此治法[3]。
也可采用咽鼓管金属导管吹张法[3]。
耳胀初起,多有鼻塞流涕等症状,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适当使用滴鼻药物,擤鼻涕要有正确方法,防止将鼻涕推入耳窍,加重耳胀痛症状,或引起染毒,演变为脓耳[3]。
预防耳胀,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防治伤风感冒及鼻部疾病。“鸣天鼓”导引法对本病有保健预防作用[3]。
耳聋(deafness)为病证名[4]。出《五十二病方·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指以听觉障碍,轻者听而不真,重者不闻外声为主要表现的耳病[2]。先天、后天、外感、内伤、外伤、老年等皆可致耳聋[4]。耳聋是耳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也像耳鸣一样,可以作为许多疾病的并发症,也有单独发作者。
《左传》:“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
《释名》解释为:“聋,笼也。如在蒙茏之内,听不察也。”
症状名耳聋是指不同程度听力减退的表现[2]。
详见耳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