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钟馗在勾到了人之后,接下来的技能要怎么衔接
王者荣耀每一个英雄都有其相对比较特殊的机制,孙策能够开船,刘邦可以传大,瑶可以附身队友等等,都是很有意思的机制。其实还有一个英雄的机制也很快乐,那就是钟馗,不论什么局面,顺风与否,都是一钩子的事情。钩到C位就是一钩封神,钩到铠爹这类英雄,就原地爆炸。对局堪比抽奖,非常刺激。
利用方向键来控制自己和敌人的身位并不是钟馗一个英雄的专属,铠爹的2技能,哪咤的大招,孙策的船都可以实现,大家还是要在实践中自己摸索一下,并且视情况使用。
技能介绍
被动:这个被动技能让钟馗能够无畏的担任起坦克和人肉炸弹的职责,团战可以冲进最密集的交战区域。
一技能:软性控制技衫逗盯能,减速范围内的敌人,技能CD较短,可以多次释放,建议如果走中路先学一技能,打消耗。
二技能:二技能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在使用二技能的时候,方向键往后,这样二技能勾敌人时会把敌人拉到你的身后,该技能能在很远的位置将敌人拉到自己身边,指拍将其秒杀,注意技能有一定前或和摇,需要预判对手的走位,也可以后手勾,这样能大大提高命中率哦。
三技能:大招在使用过程中,小伙伴们应该到知道,开大瞬间是霸体状态,这个技能控制效果十足,命中敌人越多,该效果的伤害收益越大,但有一定施法前摇,需要一定的预判技巧,此外大招开启时能够吃很多伤害。
㈡ 王者荣耀的钟馗应该怎么玩
钟馗是王者荣耀里面的一个英雄,这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王者荣耀的钟馗应该怎么玩,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出门装:神速之靴
携带技能神模:治疗术
钟馗在战场上,除了负责GANK抓人外,最主要的还是要履行坦克的重任,那就是前排抗伤。因为钟馗基础移动速度并不高,为了快速上线支援,一开始就应该把移动速度强化起来。携带技能治疗术,能为队友恢复生命值,至少能让脆皮输出英雄能多一层保障。
核心装备:疾步之靴、红莲斗篷、冰霜法杖
疾步之靴,非战斗状态下,可以获得极高移动速度,能让钟馗最快速度上线支援。红莲斗篷,防御型装备,能获得较高生命值加成效果和物防效果,而最应该被看重的是红莲斗篷被动效果,这就让钟馗在大招强控敌人时可以获得更多输出,让敌人更受伤。冰霜法杖,同样加大量拿磨生命值,唯一被动强力减速,能让钟馗更容易抓取敌人。除此之外,还可以搭配回响之杖增强法术攻击,军团荣耀辅助队友,贤者的庇护生命续航。
团战技巧:输出赶到就抓人,预判敌人开大招
走防御路线的.钟馗,自身血量可以堆得非常高,加上主动技能附带被动效果,击杀或助攻可增加最大生命值,这就让钟馗更是可以很嚣张地在前排乱晃,而敌人不敢轻易靠近他。有血量支持的钟馗,不用猥琐在防御塔下或躲在草丛中,就可以明目张胆地抓取敌人,发挥团控能力。
钟馗的连招可以有很多种方式,面对近身敌人,对想要与他硬拼的敌人可以直接开大招轮回吞噬吸敌人,吸完之后1技能虚空清道者范围输出加减速,敌人想跑2技能湮灭之锁直接抓回。面对不想与他硬拼的擦身而过的敌人,可以1技能减速敌人,迅速开大招吸住敌人,大招结束后再放1技能,接2技能抓回。
钟馗连招上,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远距离连招,2技能起手,将敌人拉到身边,直接开大招吞噬敌人,最后就是1技能和普攻输出。当然远距离抓人很讲究技巧,敌人身前不能有敌方小兵或野怪,否则直接会抓取到小兵或野怪,当然有时敌人在反自家野的时候,也游敏缓可以抓蓝BUFF怪或红BUFF怪,能让野怪脱战回血回家,敌人白忙一场,说不定己方队友就已经赶到对敌人进行了包夹。
钟馗远距离抓人时,除了像王昭君这种原地放大招不动的敌人,可以非常轻松抓取外,抓取移动目标难度会大很多,需要预判敌人的走位。预判敌人走位时,如果敌人是在用位移技能横向窜动,预判抓取的位置需靠敌人位移方向稍远一点,如果敌人是普通移动,则稍近一点。当然,最经典的抓人方式,无外乎是躲在草丛中,等敌人放松警惕停下脚步时直接快速抓取。这个抓取是可以穿墙抓取的,如果敌人没有穿墙技能,那等待他的可能就是命丧当场!
在战场上,钟馗抓人时,最好是身边有输出英雄,这样钟馗抓住人后,队友才能直接上前输出,让敌人血量蹭蹭下降,甚至直接被击杀。面对敌方的残血英雄,钟馗也可以一个人硬抓,就算打不死敌人,自己有较厚的血量,敌人也轻易不能将其击杀。
王者荣耀新英雄钟馗,一个非常霸气的团控坦克,可以远距离抓取敌方单位,又可以近身吞噬对手,而且是群体吞噬。在团战中,一个有意识、有操作的钟馗,对敌人来说就是梦魇般的灵魂收割者!
㈢ 王者荣耀钟馗一击必杀的秘诀
王者荣耀控制法师钟馗是一个比较考验操作的英雄。想要完好这个英雄,首先你得多多练习它的钩子,只有钩子钩的准,你才是一个好的钟馗,不然你会被你的`队友骂死的。如果你钩的准,那下面的出装你是一定要了解的。
召唤师技能推荐
推荐闪现,因为钟馗没有位移技能,有了闪现就不怕被抓了。同时闪现可以配合钟馗的大招,大闪让钟馗就算吸不住人,也能够凭借闪现,吧敌人都吸过来。同时玩家还可以试试二闪,在感觉钩不中敌人的时候利用闪现来移动自身的位置或者距离。
铭文搭配
轮回、献祭、梦魇
这套铭文是高法宽悔虚伤铭文,轮前链回、梦魇和献祭都是增加法术攻击的,虽然轮回的法术吸血作用不是很大,但是献祭的冷却缩减和梦魇的法术穿透却是很有用的。
出装推荐
回响之杖+冷静之靴+博学者之怒+痛苦面具+虚无法杖+贤者之书
实战技巧
钟馗可以走中路,也可以下路辅助,一般我们选择的都是下路辅助,下路的时候蹲在草丛,让ADC一个人清理兵线,在敌方走位失误的时候,使用二技能,将其钩过来群殴。多来几次,敌方基本上大残。如果敌方还不回家,一直守在塔下,那么寻找时机将其钩出来,一波带走。等到四级之后,钟馗就可以去游走了,帮助其他路,取得优势。
因为出的是法强装,慎燃所以后期团战的时候一定要猥琐。利用自身的优势先钩过来一个脆皮,群殴致死,之后的五打四就很轻松了。如果没有机会的话,也可等待我方肉盾顶在前面,利用大闪,进团,吸住敌人人群后,给队友制造输出时机。
㈣ 钟奎草的功效
钟馗草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暗黑色,有点象泡软的黑木耳。钟馗草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矿物质,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胸闷胁痛,胃病判知,腹痛;以及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能对老年痴呆症产培镇生疗效。
钟馗草在农村山野、田埂、地头随处可见,不仅营养丰富,理气补血,还有很高的食疗功效。掘中消
㈤ 治鬼最狠的方法
其实这七个神灵,也可称之为门神,因为他们可以治鬼,大家多在新年时请他们的画像,贴在门上,祈求家门平安。
1.甲 钟馗
钟馗,姓钟名馗字正南,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的像辟邪除灾。
相传唐朝时期,皇帝唐玄宗在一次外出巡游后忽然得了重病,用了许多办法都没治好,皇帝非常着急。
后来唐玄宗梦到有小鬼偷他的宝贝,皇帝就怒斥小鬼,这时居然来了一个大鬼给小鬼捉住并吃到了肚子里面。并且告诉臣本是终南山进士,名叫钟馗,由于皇帝嫌弃我的长相丑陋,决定不录取我,一气之下我就在宫殿的台阶上撞死了,死后我就从事捉鬼的事。
唐玄宗病愈后命画圣吴道子给钟馗像画下来辟邪,并册封钟馗为赐福镇宅圣君,后世中国民间多有挂钟馗像辟邪的习俗。
2.乙 神荼和郁垒
郁垒是中国民间信奉的神仙。古代人们为了驱凶,在门上画神斗渣荼、郁垒,亦有驱鬼避邪之效果。左扇门上叫神荼,右扇门上叫郁垒,中民间称他们为门神。
《风俗通义》卷樱粗八则称荼与垒是兄弟二人,生性能够捉鬼,他们常在度朔山上的桃树脊销镇下,检查百鬼,凡发现有祸害人类的就逮之喂虎。
3.丙 马王爷
华光大帝又称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光、华光天王、马天君等,为道教护法四圣之一。他姓马名灵耀,因生有三只眼,故民间又称“马王爷三只眼。”
《五显灵宫大帝华光天王传》中描述马灵宫善于要火。身上藏有金砖火丹,随时用火降伏魔怪,中国民间把马王爷奉为火神。
4.丁 天蓬元帅
《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录》这样说天蓬元帅:“三头六臂,执钺斧、弓箭、剑、铎、戟、索六物,身长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领神兵三十六万众。”
在《天蓬咒》中借天蓬大法杀鬼斩妖。
天蓬天蓬,九元杀童。
五丁都司,高刁北公。
七政八灵,太上皓凶。
长颅巨兽,手把帝钟。
素枭三神,严驾夔龙,
威剑神王,斩邪灭踪。
紫气乘天,丹霞赫冲,
吞魔食鬼,横身饮风,
苍舌绿齿,四目老翁。
天丁力士,威南御凶,
天驺激戾,威北御锋。
㈥ 传说中的钟馗能辟邪除灾,为什么人们会赋予他这样的技能
传说中的钟馗能辟邪除灾,为什么人们会赋予他这样的技能?
早在商周时期,钟馗就已发生。而钟馗的名称,很可能源于那时候一位知名的法师。 有专家考资格证书,在先秦时代,也就是三四千年前,传说故事有过一位叫仲虺的知名法师。他最拿手的法力是祈雨,常常他出来组织的祈雨典礼,更为显灵,因此大家用他的名字来代指法师这一职位。而仲虺、钟馗两词音标发音相仿,在流行全过程中被误记为钟馗二字。这就是钟馗的由来的一种观点。
㈦ 王者荣耀玩好钟馗,有什么好用的技巧
现在很多辅助都可以出肉装,法师也可以当辅助用,只要你玩得够六,谁说辅助不能C,用这个英雄照样带躺,用钟馗玩好辅助这个位置,可以打到对面不敢出门,看到你掉头就跑!
一、心理战
一般钟馗勾过来以后,观察对方有没有逃脱的余地,如果自己这边队友都在的话,是主二技能,然后一技能踩一下,再用三技能!看到英雄过来以后,不要跑,一般被钟馗追着心理压力都很大,不知道他啥时候会勾自己,这个时候钟馗就可以鑚这个空子了!
五、心态很重要
因为钟馗三路游走,可能会遇到不被队友理解的时候,比如说苛责你明明是一个辅助为什么不保护射手,为什么乱逛。再或者你二技能勾敌人过来的时候队友没有配合你击杀掉敌人,但是这些都没有关系,因为你做好你辅助的事情,一般你能排位到的队友和你的水平都是差不多的!一时没有配合好只是一时的,后面肯定纯蔽会打出伤害的!
学好这五点,可以让你的辅助钟馗变成502强力胶,玩好这个辅助,敌方看了都不敢出门,只敢在塔下不断走位,当然做斗州前提是你要练好这个二技能,毕竟放不准技能的钟馗就跟废了没什么区别!小伙伴们怎么看钟馗这个辅助呢,可以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喜欢的请点赞!
㈧ 治鬼之神的钟馗
钟馗,是中国汉族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汉族民间传说他系唐初终南山人,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风流人物,平素为人刚直,不惧邪祟。在唐玄宗登基那年(唐先天元年八月初四,712年9月9日),他赴长安应试,钟馗作《瀛州待宴》五篇,被主考官誉称“奇才”,取为贡士之首。可是殿试时,奸相卢杞竟以貌取人,迭进谗言,从而使其状元落选。钟馗一怒之下,头撞殿柱而死,震惊朝野。于是德宗下昭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斩妖驱邪”;并用状元官职殡葬。传说唐明皇睡梦中见一小鬼偷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绕殿而奔,大鬼捉住小鬼后,把他吃了。大鬼相貌奇丑无比,头戴破纱帽,身穿蓝袍、角带、足踏朝靴。自称是终南山落第进士,因科举不中,撞死于阶前。他对唐明皇说:“誓与陛下除尽天下之妖孽。”唐明皇惊醒后得病。病愈后下诏画师吴道子按照梦境绘成《钟馗捉鬼图》批告天下,以祛邪魅。吴道子挥笔而就,原来吴道子也做了个同样的梦,所以“恍若有睹”,因而一蹴而就。 汉族民间流传甚广的钟馗捉鬼图,来自《逸史》记载的一则故事。此图因画的是钟馗捉拿邪鬼的形象,使人认为含有趋吉避凶之意,故多喜之,逢年过节经常购买,挂于家中。
其实,钟馗并非是人的名字,而是一种菌名。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钟馗》》:“《尔雅》云:‘钟馗,菌名也。’《考工记》注云:‘终葵,椎名也。’菌以椎形,椎以菌形,故得同称。俗画神执一椎击鬼,故亦名钟馗 。好事者因作 钟馗传,言是未第进士,能啖鬼。遂成故事,不知其讹矣。”钟馗源于仲葵,本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属于一种椎形菌类。椎本是一种敲打器物的工具,可作武器用,于是,有人便借用其谐音,编出一个手执椎形仲葵打鬼的钟馗。因故事讲的是专门捉拿凶邪恶鬼,很符合人们的心理,故受到欢迎。这样,菌类仲葵便变成;了打鬼的钟馗,一个植物的名字也就变成了捉鬼英雄的名字了。
汉族民间悬挂钟枝粗馗图,原来都在除夕,然而如今,却是在端午节画钟馗,或赠人、或自挂。这种改变源于干隆二十二年(1757年),那年因瘟疫死了不少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将钟馗请出来施威捉鬼,此后逐年相沿成俗。
岁月悠悠,钟馗这个“驱魔大神”绵延至今,经久不衰。启功先生的《题钟馗骑驴小景》,写得风趣而富有时代感。漫画家方成画过一幅钟馗图:钟馗靴帽整齐,双手袖于袍内,以石为枕,卧眠于地,并题五言诗道:“春眠不觉晓,鼾声惊飞鸟。人间鬼太多,钟馗累坏了”。讽喻极为深邃。北京的青年画家周旭画了钟馗专辑并蒙他送我一本。画集内的钟馗极为传神并得到不少开国元勋的共鸣——“此公不可少”。看来现代人更需要钟馗。
《钟馗嫁妹》故事中,讲到他是唐朝时一位出身贫寒的书生,自幼饱读诗书,才华出众。然而他相貌奇丑无比,丝毫没有读书人那种风流倜傥的儒雅气质。也就是因为这丑陋的相貌,使他在科举考场上遭受歧猛判镇视。
钟馗凭借过人的才华,一路过关最终考到殿试。但这位唐明皇偏偏无法容忍钟馗的丑陋,大笔一挥,儿戏般的取消了他的录取资格。十年寒窗之苦,瞬间化为乌有。性格刚烈的钟馗于是选择了死……
这个故事的最早版本见于宋朝博物学家冲姿沈括所着《梦溪笔谈》的《补笔谈》,与今天故事稍有不同。
那次考场冤案后不久,唐明皇身患重病,梦中总被小鬼骚扰,无法安睡。一天深夜,他梦见一个小鬼偷偷潜入宫中,盗走自己心爱的乐器,还在宫中狂呼乱叫。懊恼间,唐明皇忽见一个蓝衣身影从天而降。一把抓住小鬼,撕扯一番吞下肚去。唐明皇惊醒过来,怪病从此不治而愈。回想梦中蓝衣人,就是那位丑陋的书生钟馗。于是请画家绘制钟馗神像,悬挂皇宫内外以求祛邪保平安。自此钟馗名声大噪,成为名扬天下的捉鬼大神。
北宋以来,几乎所有的钟馗故事都与此相类似。那么这个流传了近千年的故事有多大真实性呢?先来看钟馗其人。
我们参阅了唐代的历史文献,在所有唐代的官方文献中都没有找到钟馗这个人名。关于类似的考场冤案也没有一字一句的记载。
唐代有关唐明皇李隆基的奇闻轶事多有记载。可是也没有发现钟馗梦中显灵为唐明皇治病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考察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唐明皇不可能主持殿试考试。因为殿试考试制度,是一百多年以后才由宋太祖赵匡胤一手创立。
如此说来,钟馗其人以及他死后成神的故事很可能是宋朝以后才被虚构出来的。但这个故事至少有一处是真实的,那就是在唐明皇时代,钟馗已经是声名显赫的捉鬼大神。
《全唐诗》里收录了这样一首诗,名为《谢赐钟馗及历日表》。作者是唐明皇时一位宰相,名叫张说。诗中说感谢皇上赐给自己的钟馗神像和历日表。后来的大诗人刘禹锡也曾写过类似的诗篇。由这些唐人诗句不难看出,作为神钟馗在唐朝时已是声名赫赫,张挂钟馗神像成为上层社会流行的年俗。
可是钟馗到底是怎样的身世来历,又是如何走上神坛,诗中并未解释。
这或许就是宋朝以后人们虚构钟馗成神故事的原因:宋朝时钟馗也是名声显赫一如唐朝,可是人们无法解释他的来历。而从流传下来的诗和钟馗画像来判断,早在唐明皇时这种风俗就已经兴起。于是人们引入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唐明皇,并虚构钟馗读书人身份和冤死后显灵成神的故事,来解释钟馗的来历。
那么唐明皇赐给大臣的又是怎样的钟馗神像?为什么宋朝人据此判定钟馗的读书人身份?我们能否从那幅神像中探知钟馗的真实来历呢?
有记载唐代的画圣吴道子是第一位擅长钟馗画的大师,虽然他的钟馗像画作现已失传,但北宋时还有人在皇宫里见到过。北宋鉴赏家郭若虚,详尽描述他所见吴道子的钟馗像真迹。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六《近事》中写道:“昔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革敦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
所谓“衣蓝衫”的蓝字与褴褛的褴字同义,是破旧的意思,也就是身着破烂的衣衫。“腰笏”是说腰带上别着笏,是大臣上朝时手中持的木质礼器。“巾首而蓬发”则是描写他儒生身份和落魄的仪表。从北宋书画鉴赏家郭若虚对吴道子的钟馗画描述来看,钟馗的确是面目丑陋,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形象。
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钟馗画像,是五代时期人物画家石恪的作品。钟馗形象一脉相承,始终是贫寒的读书人形象。
看来从早期画像里,还是无法找到钟馗真实来历的蛛丝马迹。
也许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在汉族民间社会中的钟馗形象。
要想探知钟馗的真实来历,还要把目光转向汉族民间。然而在唐朝的史籍文献中,对于汉族民间钟馗形象的记载却是一片空白。
1900年,敦煌。一位王姓道长偶然发现在唐代写本经文当中,有一篇提到钟馗。篇名为《除夕钟馗驱傩文》。文章大意说:在一种叫做傩的仪式中,钟馗钢头银额,身披豹皮,用朱砂染遍全身。带领十万丛林怪兽,四处捉取流浪江湖的孤魂野鬼。
看来在唐代汉族民间还有另一种钟馗,与上层社会流行的书生形象大异其趣。所谓的傩,到底是怎样一种仪式,钟馗又在其中担当何种角色?他的起源是否与这种仪式紧密相关呢?
翻开《新唐书》我们可以读到有关傩的记载。《新唐书·仪礼志》中详细记述了一次皇宫里举行的傩仪式。从《仪礼志》中记载来看,虽然仪式的名字都称为傩,但宫中的傩和敦煌《钟馗驱傩文》里的傩还是有着显见的差别。首先是规模的不同,其次是在国家典礼中傩舞的领头者是方相氏,而并非敦煌驱傩文里的钟馗。
为什么同是唐代的傩,却有着如此的差别?这是因为在唐代,的确存在着两种傩;一种是官方主持的傩称为宫廷傩或国傩,另一种流行于汉族民间,称为乡傩。
这种差别不仅在唐朝,甚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
敦煌出土的《钟馗驱傩文》是最早钟馗出现在傩仪式中的记载,从唐代以后一些风俗志和诗歌里的片断文字描述来看,也只有在乡傩中才能见到钟馗的身影。
幸运的是,这种古老的乡傩仪式,现在还能看到。江西省萍乡市石洞口村,以傩舞远近闻名。村民们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唐朝时迁居到这里的中原人。傩舞也就是那时从中原带来,祖祖辈辈一直传到今天。
傩舞里最活跃的角色就是钟馗。由于他频繁出场,又是场上绝对的主角,所以有时候人们也直接称傩舞为跳钟馗。与唐朝的傩仪式稍有不同,这里的钟馗已不是身着豹皮,而是一副将官打扮,手下的十万丛林怪兽也简化成四员副将。但他在仪式中的职能并没有变,仍旧是捉鬼。
一旦仪式开始,傩舞艺人就立即采用这样的步法。而这步法透露钟馗的真实身份。这步法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称作禹步,是大禹行走的步法。
一千七百年前,晋朝的道教学者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了这种步法。传说大禹在治水时两腿受伤,行走时只能碎步向前挪移。但人们感激他治水的恩德,并不视之为缺陷,反而因其与众不同而视为神圣的证据。
那么钟馗采用这种步法的由来也就可以作如下推想:大禹所处的时代是氏族社会,氏族首领又往往身兼巫师的职务。所以他所主持的祭祀仪式,也因为这种特殊步法而显得与众不同。后世的巫师沿袭了这种步法,既为了纪念大禹,也为了增加仪式的神秘性,就称其为禹步。
这种推测有没有道理呢?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跳钟馗傩舞是古代巫术活动的一种,而且的确起源很早,甚至比传说中的大禹时代还要早,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从早期岩画石刻和陶器上的图案来看,早在文明诞生之始,具有巫术色彩的祭神仪式就已出现,而傩舞很可能也是那时相伴而生。 考察钟馗的面具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帮助。全国流行的跳钟馗傩舞中,面具都是不可或缺的道具,而早期的巫傩祭祀仪式里,面具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面具在傩舞仪式里的重要性,在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在仪式结束后,人们将面具放置到原来的位置,燃香礼拜。仪式主持者照例会有一段唱词,来表达感激赞美之情。人们对这些木质面具饱含敬意,一如往昔。
由于跳钟馗面具与商周时期面具在仪式中的作用相似,因此对于钟馗的起源,有一种假设:早在商周时期,钟馗就已出现。而钟馗的名字,很可能源自那时一位着名的巫师。
有学者考证,在殷商时期,也就是三四千年前,传说出过一位叫仲虺的着名巫师。他最擅长的法术是求雨,每每他出面主持的求雨仪式,最为灵验,所以人们用他的名字来代指巫师这个职务。而仲虺、钟馗两词发音相近,在流传过程中被误记为钟馗二字。这就是钟馗的来历的第一种说法。
但萍乡地区的人们还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说法,他们说钟馗是洗衣服的大棒槌。用桃木大棒敲打衣服,荡涤污浊,与钟馗打鬼祛邪的确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在两汉时期画像砖里,我们的确可以看到很多挥舞大棒的勇士形象。这是洛阳西汉墓壁画里的大棒打鬼图。可是大棒为什么不叫大棒而偏偏要叫做钟馗呢?
三百年前,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从汉字的发音方面作了有趣的考证。顾炎武认为,在训诂学里“钟馗”两字发音的反切,也就是钟字的声母,加上馗字的韵母相拼—发之为“追”的音。所谓椎,在古汉语里的意思,就是大木棒。
另外钟馗二字通终葵,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现在已经非常罕见。这个姓氏的来源,也与大木棒紧密相关。据史书记载殷时代遗民有七大家族,分别是陶氏、施氏、繁氏、树氏、樊氏、饥氏、终葵氏。他们的姓氏来源于他们所擅长的手艺——陶氏是制作陶器的。樊氏是做围墙篱笆的,而终葵氏家族的专长是做木棒木槌。
于是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推断:很久很久以前,傩舞仪式的主持者是一个手舞大棒的巫师,他手中的大棒称为终葵,也叫椎。巫师频频使用终葵打鬼驱邪,久而久之人们认为大棒有神奇的力量,进而认为终葵这个名字也寓意吉祥,甚至有用终葵二字取作人名,比如南北朝时期就有一些人名中包含终葵二字,如乔钟馗,取其吉祥辟邪意味。到了唐朝,人们早已忘记钟馗原本的大棒身份,误以为是古代一位姓钟名馗的打鬼能手。而上层社会流行张挂钟馗神像的风俗,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钟馗的名望日益高涨。
到了宋朝,人们无从考证唐朝这位大神的来历,于是虚构他的读书人身份和冤屈而死的凄婉经历,并演绎出唐明皇和钟馗之间一段恩恩怨怨。就这样,一根大木棒变成了人,又走上神坛,成为人们敬重的神。如此阴差阳错的经历,可算是古代造神史上的一大奇观。 钟馗是中国汉族民间俗神信仰中最为人们熟悉的角色,贴于门户是镇鬼尅邪的门神,悬在中堂是禳灾祛魅的灵符,出现于傩仪中是统鬼斩妖的猛将,由此派生出形形色色的钟馗戏、钟馗图。连《本草纲目》里,也收录用钟馗像烧灰以水冲服或配和其他药面成丸以治疗难产、疟疾等症的“秘方”。据中国《民俗》杂志报道,时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甚至还有人为治病延请巫师举行所谓“镇钟馗”捉鬼驱妖、安宅保太平的仪式(施汉如、杨问春《“镇钟馗”傩仪记》)。
对普通百姓来说,“钟馗打鬼”之类的故事几乎人人熟知。钟馗信仰在汉族民间的影响既深且广。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钟馗这位神通广大的神祗其身份来历,恐怕就不是一般人能够说得清了。事实上,这个问题自唐代以来就令许多学者争论不休。近年来,随着民俗文化热的兴起,钟馗信仰的起源与流变等问题又被提出,众多学人各抒己见,歧说纷见,迄今尚无定论。
目前所知最早记载钟馗其人其事的是唐卢肇的《唐逸史》: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病中梦见一小鬼盗走玉笛以及杨贵妃的绣香囊。玄宗大怒,正要派武士驱鬼,忽见一大鬼奔进殿来。此鬼蓬发虬髯,面目可怖,头系角带,身穿蓝袍,皮革裹足,袒露一臂,一伸手便抓住那个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玄宗骇极,忙问是谁?大鬼向玄宗施礼,自称是终南山钟馗,高祖武德年间,因赴长安应武举不第,羞归故里,触殿前阶石而死。幸蒙高祖赐绿袍葬之,遂铭感在心,誓替大唐除尽妖魅。唐玄宗醒后,病也霍然而愈。玄宗令画家吴道子按其梦中所见画一幅钟馗图。图成,玄宗在画上批曰:“灵祗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益静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有司奉旨,将吴道子《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广颁天下,让世人皆知钟馗的神威。
卢肇是唐武宗会昌三年(843)的进士,距开元时代已有一百多年,所叙未必是事实。但是皇帝赐给大臣钟馗画像作为新年礼物,的确是盛唐以来的惯例,如开元时的名人张说及其后的刘禹锡等,都有谢赐钟馗图和历日表的作品传世。另外,人们还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唐写本《除夕钟馗驱傩文》,是为钟馗已在大傩仪中扮演主角的实证。凡此,可见钟馗信仰至晚从盛唐起已成为全社会的风尚。所以,也有人估计钟馗故事的起源可能早于唐代。
在钟馗俗信兴盛未艾的热流中,北宋沈括首先对唐玄宗梦钟馗的故事提出质疑:宋仁宗皇祜年间(1049—1054),金陵上元县曾发现一处古冢,乃南朝宋征西将军宗悫母郑夫人墓,由碑文可知,宗悫有妹名叫钟馗。此外,后魏有李钟馗,隋将有乔钟馗、杨钟馗。因知“钟馗之名从来亦远矣,非起自开元之时”(《梦溪补笔谈》卷三)。明人郎瑛、胡应麟等多从其说,但结论有别。郎瑛认为钟馗的原型就是北朝人尧暄,其人本名钟葵,字辟邪,“馗”乃“葵”字讹传,由于他表字“辟邪”,所以后人才附会出捉鬼的故事。胡应麟提出,钟馗捉鬼的传说“盖自六朝之前固已有之”,所以尧暄曾取名钟葵而字辟邪,南北朝时名叫钟馗的人很多,可能都取义于此。
明杨慎和清顾炎武、赵翼等根据《周礼·考工记》“大圭,长三尺,终葵首”、《方言》“齐人谓椎为终葵”等资料,认为所谓钟馗系由“终葵”演变而来。“终葵”是一种利器——椎,“大圭”是古时天子的仪仗,上端形状像椎,故云“大圭终葵首”。齐人说话迟缓,把“椎”的发音拖成了两个音节,乃成“终葵”。古人以椎为作战的利器,故《后汉书·马融传》中有“翚终葵,扬关斧”的描绘。“盖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傩之为耳”(《日知录》卷三十二《终葵》)。南北朝时许多人取名钟葵或钟馗,是希望像古人用以刺鬼的武器终葵(即利椎)那样,令所有的鬼魅望而生畏,这种意义到了唐代最终传变为人格化的“钟馗”。近年来随着秦汉文书大量出土,古代盛行以椎击鬼的事实已被证明。如秦简《日书·诘篇》云,人被哀鬼缠上,可“以棘椎、桃秉(柄)以敲其心,则不来”;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也记有用铁椎击鬼治病的法术。故有人认为顾炎武对钟馗起源的解释是可信的。
今人常任侠、马雍均写有钟馗考,各抒己见,但立论大致不脱明清人士的窠臼。唯何新、王正书两人别开新说。
何新认为钟馗本来就是人名,与所谓“椎”或“终葵”者了不相关。钟馗的原型,是商汤时的巫相仲傀,其名在《尚书》、《左传》、《荀子》中又作“仲虺”、“中归”、“中垒”。商人事鬼,凡政官都兼巫祝,仲傀为巫相而兼驱鬼之方相。傀者,面具也;驱鬼必戴面具,面具之形甚多,因而发生仲傀多首的传说。仲傀以同音演变为仲虺,虺乃神话中的怪蛇,于是仲虺又演变为九首巨蛇之“雄虺”(《天问》)、食魅之“雄伯”(《后汉书·礼仪志》),连《山海经》佚文中阅领众鬼的“郁垒”(参见本书《贴神把门与度朔山神话》),实际上也是仲傀与雄虺传说的又一变形,郁垒即中垒的变称。要之,由驱鬼之巫相的真人仲傀,变为食鬼怪兽钟馗,变形愈繁,去真相愈远,但也留下一丝痕迹:古人命名常以字释名,钟馗之“馗”乃“九首”合文,《天问》:“雄虺九首”,则仲虺以“虺”作名,而“馗”——九首,或即其人之本字也(《文史新考·钟馗考》)。
此说既出,赞同者有之,但亦有人质疑,以为商人事鬼而不逐鬼,况且也没听说仲傀或仲虺有何逐鬼的业绩。
王正书认为,钟馗其人及历代驱鬼辟邪的观念,实起源于上古巫术,他是由先代位居祝融之号的重黎衍生而来。重黎在上古史中有重黎、重回、句芒等称呼,句芒在传说中又被描绘成介于天地、神人之间的负有特殊使命、生有特殊形貌的人物,其使命之一便是居巫职,有《史记·天官书》记载可证。到了商代,秉其职而取其名的是仲虺,实际上仲虺即重回(重黎)的音转。至于“终葵”,本指一种椎形体,由于重黎在从事神巫职能时所戴羽冠取自此形,故在商代约定俗成为从事巫职的标记。商代通行以职为氏,所以由仲虺形成的族系也被称为“终葵氏”。到了周代,这个神职集团又改称“方相氏”。方相氏的得名与终葵氏相同,都从上古神巫头部的装束引申而来,区别在于“终葵”源自羽冠,“方相”源自面具。这种以方相氏为中心的驱鬼风俗,一直沿袭至唐代。要之,自上古时代的神巫重回,到商周时代的仲虺、终葵氏和方相氏,都是钟馗的原型,无论在性质上或称谓上都是一脉相承的(《钟馗考实》)。
此说与何新的见解相比有一致之处,只是将钟馗的来源更往上溯自重黎。但亦有人以为重黎或句芒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形象,未必能印证实有其人。何况如果自重黎以至仲虺、终葵、方相为一脉相承的话,为何汉晋文献中不见“终葵氏”的记载,而直到南北朝时才又突然冒出了许多“终葵”或“钟葵”、“钟馗”。这个长达数百年的空白性中断,实难解释。
综观古人今贤的见解,应该说都有各自的道理,而质疑者也不乏持之有故的依据。诸说并立,钟馗之由来仍然还是中国民俗文化史上的一个大谜。 钟馗爷站十字路口──四下拿邪
钟馗开饭店──鬼不上门
钟馗嫁妹──鬼混(婚)
墙上挂钟馗像──鬼话(画)
钟馗受骗──被鬼迷住
小鬼看见钟馗像──望而生畏
钟馗打饱嗝──肚里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