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牛正确的饲养方法_牛的饲养方式
目前牛的 饲养 方式主要有四种:放牧饲养、舍饲饲养、半放牧半舍饲以及系牧饲养方式,养殖户所选择采用的饲养方式,要根据饲养牛品种及当地的条件而定,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养牛正确的饲养 方法 ,一起来看看。
养牛正确的饲养方法
牛的选择
青年母牛作为受体牛准胎率高于经产母牛。青年母牛作为受体牛的具体标准为:应在15月龄以上,体高在125厘米以上,无传染病,中等膘情,体况良好,体重300公斤以上。
经产母牛作为受体牛应有两个以上正常的发情周期,应在产后 70天以上,无繁殖系统疾病,无传染病(特别是布氏杆菌病),身体健康,膘情在七成以上(如按五级膘情分级,应在三至四级为宜);同时要求产犊性能和泌乳性能良好,无流产、难产史。屡配不孕或胚胎移植两次未孕者不能作为受体牛。
对于预选的受体牛应进行直肠检查,如果查出异性双胎的母牛,先天性无子宫角或子宫颈闭锁、阴道发育不全等的母牛,均不能作为受体牛。
对于新购进的受体牛或配种时间小于两个月的牛,无法确定是否怀孕,不应作为受体牛对其用药处理,应饲养两个月进行妊检后再决定是否使用,以免因使用药物导致流产,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且影响下一次的利用。
牛的饲养管理
1.引进受体牛后的饲养管理
(1)做好牛的驱虫工作。检查牛有无寄生虫病,同时对牛进行驱虫。可选择伊维菌素、伊维速克等可同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按 说明书 上的药量和用法用药,间隔7~10天进行第二次驱虫。
(2)做好免疫防疫。隔离观察15~20天后,按牛只的体重或年龄接种口蹄疫疫苗,肌肉注射,间隔4~6个月再接种一次。免疫接种疫苗时注意:严格按疫苗的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和剂量进行,严禁使用过期、失效的药物和超剂量用药;免疫注射过程中要做到一畜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3)创造良好的饲喂环境。由于长途运输、气候和环境等发生变化, 牛只会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引入后14天内是应激反应高峰期,若管理不当,牛只很容易出现不同方面的疾病,会延长牛只对新环境的适应期和空怀时间,浪费饲料,增加饲养成本。为此, 要掌握牛的饲养管理规律,尽量减少应激反应,使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要让新引进的牛只有一个安静、清洁的环境,保证充足的饮水,但第一次饮水切忌暴饮,饮水量控制在15公斤以内,间隔 3~4小时后改为自由饮水。6小时后开始在运动场补饲干草,第二天再上槽补饲青储饲料。
(4)抓好牛的膘情。在牛引进最初的15天内,饲料尽量与以前的相似,之后要按照牛本身营养需求制订饲喂方案,使牛尽快恢复膘情。同时,饲养人员要尽快摸清每一头牛的习性,提高人畜亲和力,搞好饲养管理。经过大约3个月的适应期,受体牛就可进行胚胎移植了。
2.移植前受体牛的饲养管理
受体牛应单独组群饲养,保持环境相对稳定,避免出现应激反应,设立具有足够空间的运动场,保证牛只必要的运动。合理配制日粮,保证受体牛的正常营养需要量。运动场要设饮水槽,保证足够的新鲜清洁饮水。严禁饲喂发霉变质、冰冻的饲料。受体牛在移植前6~8周开始补饲,保持日增重 0.3~0.4公斤。此外,最好移植前15天开始每天补饲1公斤胡萝卜或注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针剂,并补充硒、锌等微量元素。
3.移植前受体牛的准备
(1)做好受体牛的集中选择,受体牛按照胚胎移植数量的150%提供,提前60天以上进行检疫和防疫。
(2)受体牛应在15月龄以上,中等膘情,体况良好,体重300公斤以上。受体牛为经产牛应在产后70天以上,生殖系统良好,无繁殖和其他疾病。
(3)按照要求进行饲养、驱虫、免疫、抓膘、试情等工作,保证受体牛正常饲养,使受体牛处于良好的营养状态。选中的受体牛须具备耳号、品种和颜色记录。建议每头受体牛打两个相同的耳标,以避免耳标丢失造成胚胎移植犊牛出生后无法查清胚胎系谱档案,给育种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4)在受体牛胚胎移植前后必须严格管理,避免受体牛生病、丢失、死亡等情况出现。
(5)做好日常受体牛的健康保健和发情观察、监测,并按照要求做好记录。
(6)在胚胎移植15日前,按照要求完善胚胎移植场地,包括照明、保温、消毒、操作台、保定架、工作室等相关设施和常规药品,保证胚胎生产和移植顺利进行。
(7)在胚胎移植工作60天前对受体牛做好各项防疫工作,从胚胎移植前60天开始算起,不得对受体牛进行任何(包括疫苗注射等)防疫 措施 。
牛的饲养方式
一、放牧饲养
牧饲养是一种利用饲草资源、节约精料、节省人力、成本低廉的饲养方式。我国广大牧区、半农半牧区及拥有草山、草坡、滩涂条件的农区,都可采取这种形式饲养奶牛。
优点
1、牛可以吃到百样草,有利于满足其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2、空气新鲜,光照充足,有利于牛群保健;丰富的日光浴,有利于皮肤维生素D的形成,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从而有利于骨骼的钙化和牛体的生长发育。
3、运动充足,有利于增强牛只体质。
4、既利用了营养丰富、廉价的天然饲草,又节省了劳力,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缺点:放牧饲养受季节影响较大,在冬季枯草期常会发生草不够牛吃的畜草矛盾。因此,该法需要与草场改良、贮草越冬和补饲精料措施相结合,采取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方式,才能使牛安全越冬和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舍饲饲养
舍饲饲养就是完全在圈舍内进行饲养。这是城镇近郊、土地面积有限的农区和封山绿化的地区多采用的一种饲养方式。
优点
1、繁育效果好
由于舍饲饲养圈舍条件较优越,全年饲草饲料供应较均衡,加之繁育管理的科技含量较多,集约化或半集约化程度较高,因而使所培育的奶牛生长发育好,产奶性能高,特、一级牛比例大,群体水平佳,繁殖率、出栏率、周转率都较高,饲料报酬显着。
2、便于管理
舍饲养牛便于采用科学繁育和管理的先进技术,利于开展较深层次的养牛科研、生产、示范和推广工作。
3、避免了“靠天养牛”的弊端
避免了“靠天养牛”难以扭转的恶性规律放牧养牛时,冬春季节气候严寒、多变以及漫长枯草期营养不足,加之放牧又消耗体能,易使牛发生“既吃不饱又饱瘦了”的现象;夏季酷热,同样会掉膘,以致千百年来形成牛只“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的难以扭转的恶性生产规律。舍饲养牛则可使牛只在短期内持续增长,减少庆病与死亡,加快周转,且全年任何时间都可提供产品。
4、有利于生态农业建设
舍饲有利于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各业协调发展。陕北人民已经深刻的体会到:“要扩大绿色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存环境、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就必须建设生态农业;要建设生态农业,就必须封山禁牧;要封山禁牧,就必须舍饲养牛”。“退耕种草,舍饲养牛”,既是黄土“被子”的生态农业建设的需要,又是老百姓要“票子”的农民群众增收的需要。这既是陕北地区,又是我国西北部类似地区建设生态农业、再造秀美山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之一。
5、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舍饲养牛为千家万户少养精养、积肥增产、利用辅助劳力开展副业养牛、增加收益提供了机遇。同时,舍饲养牛的管理定额在有条件大发展的地区,随着机械化、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增高,每个劳动者的生产效益也将成倍甚至十多倍、几十倍的优于放牧养牛而显示出来。
缺点:运动少,体质弱、食欲差、采食量少,常因舍内通风不良、潮湿引起疾病。
三、半放牧半舍伺饲养
优点
1、最佳饲养方式
这是奶牛的最佳饲养方式,常见于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特别适宜于犊羊、青年牛的培育和种公羊的饲养。简易羊舍建在邻近牧区和交通方便的地方,放牧回来后补饲精料,夜间添加干草。
2、促进牛的健康生长
半放牧半舍伺饲养方式,牛只营养全面,运动充足,光照丰富,节省草料,体质健壮,能获得高产稳产。
3、适用范围较广
在有些地区,根据四季牧草生长的特点,在青草期实行放牧饲养,在枯草期实行舍饲饲养,采用半放牧半舍饲也是可行的。
缺点:不太适用于大批量牛群。
四、系牧词养
系牧又称拴牧或牵牧,就是用长绳把牛拴在有草的地方,让牛自由采食,多见于农区没有专用放牧草场的地区。这些地区地少人多,土地多用于生产粮食。奶牛在农区的饲养量很大,以农户饲养为主,常用绳索控制牛只于河渠两岸、路边、田边、村边或房前屋后。系牧饲养方式特别适合于农区饲养奶牛。
优点:采食各种杂草,不占用专门劳动力,饲养成本低。
缺点:如果细节方面不注意,容易引起事故,例如,在龙头和绳子之间一定要有转环,以防扭断绳子。
2. 如何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农牧民增收
乡村旅游,是和喊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是一种发展迅速的新兴的旅游方式唤如野。中国各橡升地的乡村旅游开发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目前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
3. 内蒙古 如何发展现代畜牧业
现代农牧业,是农牧业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即
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
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这就是现阶段的现代农牧业。近年
来,我区按照中央“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
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要求,在一系列惠农惠牧政策的支持下,加大现代农牧业建设力度,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为自治区经济发展和国家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
了巨大贡献。2010年,全区粮食总产达到431.64亿斤,牧业年度全区牲畜总头数达到1.08亿头(只)。我区农牧业已具备年产400亿斤粮食、230万吨肉类、900万吨牛奶、45万吨禽蛋、10万吨绒毛、10万吨水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着提高。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3.7%,多元化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农牧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8%。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3%。农牧民收入从“十一五”初的3000元,达到2010年的5530元。
但是,目前我区的农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和制约因素也越来越多:农畜产品供求平衡趋紧、农牧业生产高成本、一产业劳动力不稳定、
工农城乡联系更紧密的国情,农牧业基础比较薄弱、生态环境依然脆弱、 农牧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农牧民收入水平低 “两弱” “
两低”的区情,对我区农牧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十二五规划中“三化同步”的要求,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
一、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畜牧业是我区的主要产业,牧民收入的70—80%来自于畜牧业。但是目前我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棚圈、饲草料基地和水利等基础设施不适应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防灾减灾的需要。二是畜牧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畜禽养殖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吸纳先进技术、抵御风险能力很差。三是缺乏强大的科技支撑及健全的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良种繁育场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优良畜种供种能力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主要牲畜品种个体产出水平低。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处于“有钱养兵、神侍手无钱打仗”的被动局面,四是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卫生隐患严重。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手段薄弱,市场主体的准入机制尚未建立,缺乏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和工作任务就是:
首先,“在牧区、半农半牧区坚持以草定畜,因地制宜发展草原畜牧业,在农区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百万头奶
牛、百万头肉牛和千万只肉羊高产工程建设,加强饲草料基地、储草棚、青贮窖等设施建设。”即在牧区、半农半牧区以草定畜,农区扩大即养殖规模。“以草定
畜”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区开始实施的一项草原管理措施。是以核定草原的产草量为基础,以草确定养畜数量,达到科学合理的载畜量,实现草与畜之间的动态平衡。实施草畜平衡制度,可以有效缓解草原退化程度,达到畜牧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在农区要发挥土地资源、饲草资源、环境和区域优势,大力引进带动能力强的畜禽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加快舍饲圈养和标准化规模养殖步伐。“双百千万工程”高产创建工程是自治区2009年提出并开展试点的一项推进牲畜良种化进程的工作。该工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百万奶牛、百万肉牛提供良种冻精进行人工授精,为千万只肉羊基础母羊提供良种公羊和良种冻精开展人工授精。通过此项工程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区优势畜种的个体谈唯产出水平,改善品质,提高效益。该项工程已正式列入《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其次,要“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畜禽良种繁育和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大重大动物疫病和布病等人游嫌
畜共患病防控工作资金投入。扩大牧区畜牧良种补贴范围,在对肉牛和绵羊进行补贴基础上,将山羊纳入补贴范围。”一要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畜禽良种繁育和
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这个体系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支撑。从自治区成立之初,就一直在自上而下努力构建这三个体系。但随着近年来改革力度加大,这些
体系的公益性投入大幅度减少,工作人员、设备、手段远远不能适应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全区16351名防疫员年平均工作量4万头只(羽)次以上,年平均工作时间210天以上,但年平均收入只有4000元,工作量太大、经费严重不足,防疫员队伍及不稳定,防疫密度和质量难以保证,公共卫生安全隐患非常大。要加大对畜牧业良繁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突出其公益性。建立健全嘎查村级动物防疫室,配套疫苗冷链、交通等基本工作条件,增加防疫员补贴。二要加大防控投入。由于国家现行的病畜扑杀补贴标准太低(1800元/头),补贴范围小(仅限奶牛),地方财政承担扑杀补贴压力太大。此外,对布病流调、溯源、诊断、消毒、病畜无害化处理等相关经费缺乏补贴,地方财力不能全部解决,严重影响工作开展。加大重大动物疫病和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资金投入,是一项非常及时的政策,必将推动我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三要扩大良种补贴。为了扩大畜牧业良种率,提高牲畜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步伐,国家和自治区先后实施了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国家畜牧良种补贴是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对国家指定项目旗县(市、区)使用良种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母猪、奶牛、肉牛养殖场(小区、户)以及存栏绵羊能繁母羊30只以上养殖户实施补贴。我区从2006年每年安排2720万元对项目区内肉牛、肉羊予以补贴。2010年自治区开始对牧区种公羊、肉牛冻精和肉牛母牛进行补贴。但牧区特别是边远牧区的主要畜种山羊不在补贴范围内。国家这次特意把山羊列入了牧区畜牧良种的补贴范围,体现了国家对我区牧区农牧民的极大关怀。
第三,“对牛羊肉、羊绒、羊毛等大宗畜产品实施价格保护政策。”牛羊肉、羊绒、羊毛等畜产品是我区农牧民、特别是牧民的主要经济来
源,直接关系着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近年来这些畜产品的价格一直处于波动状态,直接影响了我区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着畜产品的稳定供应,应该引起我
们的足够重视。目前价格保护政策主要有最低保护价收购、价格补贴、国家收储等。
第四,“完善牧业机械补贴政策。”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从2010年,我区实施对牧区牧民购机累加补贴。即自治区33个牧业旗和21个半农半牧旗县的牧业苏木镇以及3个还草工程旗县的项目区苏木镇的牧民,购买牧业机具,在国家财政补贴30%的基础上,自治区财政再补贴20%。同时自治区还对牧区牧民购买18-20马力直齿传动轮式拖拉机、18-24马力皮带传动拖拉机、装载机、太阳能饲养暖棚、储草棚、风光互补设备等急需机具、设备给予销售价30%的
补贴。下一步牧机补贴政策要围绕牧区机械化发展重点,按照草业生产、养殖环节、生产生活装备三大领域,指导牧区机械化科学发展。结合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机制落实,禁牧区重点补贴舍饲圈养模式和集中饲养模式,单一禁牧模式和转产模式不予补贴;草畜平衡区重点补贴集中饲养模式,转产模式不予补贴。突出扶持大
型家庭牧场,发展机械化现代装备;引导小型牧场与牧户联合,发展联户、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促进畜牧业规模经营与机械化规模作业相结合,推动畜牧业现代
化。
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现代化就是通过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其基础是科技进步和体系完备,其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目前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实现农业现代化压力很大。一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保持现有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压力不断加大;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低。二是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物质装备水平低,社会化服务不配套,基层农牧业推广机构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少。三是农牧业劳动者以“5060”人员为主,素质不适应现代农牧业建设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和方向。
首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种植业结构。”粮食生产能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和目的,土地数量和产出能力是基础。为此,保护耕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农业
建设的重点。目前我区实行的耕地保护制度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
地总规模。同时,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改造中地产田和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也是保障和平衡生产用地和建设用地的重要方法。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建设,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农牧业高效节水示范,加大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支持力度。”
其次,加强科技保障措施。“完善技术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专业统防统治,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倡保护性耕作,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推广体系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要创新推广体制机制,整合技术资源,改善乡镇区域站的条件和装备,提高其服务水平。现代种业就是用现代技术进行育种和生产,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发展现代种业,就是要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 “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健全种子管理体系,显着提高优良品种自主研发能力和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我区从2005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截至2009年已覆盖全区所有旗(县、市、区)和农牧场。病虫害专业统防统治是指具备相应植物保护专业技术和设备的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的行为 。通过这两种技术手段,可以显着提高施肥效果、病虫害防控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风险,是促进粮食稳定增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这种耕作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的可耕作性,增加土壤有机质,锁住土壤水分,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土壤侵蚀,提高水的质量。“旱作节水农业”是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和工程等技术措施,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合理安排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应用节水保墒技术,采取防旱抗旱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设施农业和都市观光农业。支持赤峰、通辽、乌兰察布等地区建设绿色、有机蔬菜基地。”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
构成:一是农产品产业体系。二是多功能产业体系。包括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物能源等密切相关的循环农业、特色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乡村旅游业
和农村二、三产业等。三是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包括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信息咨询等为农服务的相关产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可以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产品产业体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专业化、标准化、
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其中,设施农业是采用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设施、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改善或创造局部环境,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储藏保鲜等提
供相对可控制的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环境条件,以期充分利用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是传
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化工厂化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区设施农业发展迅速,2010年设施蔬菜面积129.8万亩,设施马铃薯179万亩。都市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它是利用农牧业景观资源和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和旅游的一种新型农牧业生产与经营形态。观光农牧业在我区刚刚起步,到目前有规模不等的企业1495家。赤峰、通辽、乌兰察布等地区具备建设绿色、有机蔬菜基地的条件,气候条件适宜,光
照充足,日照时间长,空气相对湿度低,病虫危害少,生产区水源、土壤、空气符合国家绿色标准,具有独特的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的条件。适宜发展设施蔬菜的
坡地和荒地也较多,后续发展的空间较大。这几个地区与北京、天津、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距离较近,劳动力资源丰富,运输成本较低,具有明显的区位优
势。蔬菜集中上市时间与沿海及南方广大地区果类菜生产季节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另外,这几个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农牧民增收渠道窄,也需要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等高效农业增加农牧民收入。需要支持的重点是温室、大棚建设,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和设施蔬菜种植农业保险等环节。
第四,通过鼓励措施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把马铃薯列入国家良种繁育补贴范围,逐步扩大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规模,对种植马铃薯脱毒种薯给予良种补贴。”二是“对粮油生产大县(旗)加大奖励性扶持力度。”良种补贴就是国家、自治区对广大农民使用优良品种、配套先进栽培技术措施,实现技术累加效应,实行财政补贴的一项惠农政策。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从2002年开始实施,已经由推广项目变成了国家的惠农政策。2009年实现了大豆、玉米、小麦、水稻、棉花全覆盖。同时,对马铃薯原种扩繁进行补贴,原种生产补贴的规模为20万亩,补贴资金2500万元。但马铃薯良种繁育、脱毒种薯种植不在补贴范围,原种生产补贴的规模也很小。这次国家扩大了我区马铃薯良种的补贴范围和规模,必将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促进马铃薯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把我区打造成全国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专用加工薯生产基地起到积极的作用。对粮油生产大县(旗)是国家已经实施的一项奖励性扶持政策,我们要积极进行争取。
三、深化农牧林业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
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解放了农村牧区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生产积极性,为我区其他领域的改革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但随着农牧业现代化的日
益推进,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体制出现了许多不适应,也难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制约着现代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收入提高。而实现规模经营,是农牧业实现现代化的
基本条件。
首先,仍然要“稳定农村土地和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巩固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地位,核心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承包
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要做好土地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
其次,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引导农村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稳妥推进农牧业规模化经营。”“鼓励农牧区集体和个人以土地、草场使用权入股等方式参与当地资源开发建设,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在
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允许土地经营承包权合理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向具有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的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经
营主体集聚,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牧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在流转中要充分尊重农牧民的主体
地位。土地草牧场流转必须坚持市场机制为主、政府政策引导为辅的原则。要充分认识到,农牧区集体和农牧民对自己的土地、草牧场有经营权和收益权,采取多种
形式增加土地、草牧场等财产的收益,是农牧民的经营自主权。建立资源开发企业与农牧民利益共享机制,是整顿矿山开发秩序、维护群众利益的迫切需要,更是实
施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战略的内在要求。农牧民以土地、草场使用权入股,增加财产性收入,是建立企业与农牧民利益共享机制的有效举措。增加财产性收
入,也是调整收入来源构成的有力措施,有利于调整农牧民收入来源构成。目前规范引导土地流转,需要全面落实土地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以基层经管部门为依
托,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
第三,农垦系统改革是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垦系统具有管理上的区域性特征。国家和自治区经济较大发展后,推出了一系列惠及“三农”的政策,农牧场在许多方面享受不到。如目前国家在实施“以工补农”政策,农垦还在“以农补企”、“以农补社会”。虽然农垦的经营体制有较大的先进性,但在沉重的社会负担面前,也显的无能为力。 因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农垦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管理制度,将国有农牧场纳入强农惠农政策范围,逐步实现垦区与地方的资源共享,支持垦区企业集团和国有农牧场发展。”下
一步工作一是理顺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通道,充分享受惠及“三农”的政策。特别是未由乡镇管理的农牧场,要实行计划单列,解决因体制问题造成的政策障碍。二
是社会负担由政府承担,给农牧场彻底减负。在农牧场区域设立农垦管理区,与国家各职能部门对接,完善国家在农垦的管理体制。
四、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是自治区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有
利于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构建多元化农牧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的突破口和有效
途径。要“依托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乳品和羊绒生产加工业,加快培育肉类、粮油、果蔬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绿色知名品牌。”“鼓励龙头企业
在农牧区建设原料生产加工基地。”要“加强原产地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做大”就是扩大经营,“做强”就是提高竞争力、掌握话语权。对产业发展已经成型乳业、羊绒加工,要依托这两个产业的加工优势和品
牌效应,继续大力开拓市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培育”就是通过引导、扶持,对肉业、粮油和果蔬具有生产优势
的产业,扩张加工规模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快形成竞争能力。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现代农牧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强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对企业按照农
业牧标准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给予扶持。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涵盖农产品及其加工的各类食品。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品牌是我区的优势,也是我们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原产地产品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特定地方的地理名称,用于标示产于该地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特定的质量或特征完全或主要是由地理环境所致,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原产地产品和地理标志既是农产品产地标志也是农产品品质和质量标志。它即包涵了地域,也标识了产品独特的品质。通过对原产地和地理标志产品的登记保护,从源头解决品质趋同、生产遍地开花、品牌杂乱的困局,以适应农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和消费多样化的需求。
4. 农牧民增收八大来源是什么
发展特色种养业,以高效农业促进盯余睁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转移就业,以劳动力转移促进增收。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以加工增值促进增收。凯岁推进乡村旅游等服务业,以创业就业促进增收。搞活农产品大流通,以市场带动促进增收。大力培植专业毁迹市场,引导贫困农户进入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就业创业技能,以素质提升促进增收。
5. 饲料与营养如何指导畜牧业发展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研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转化规律的基础上,掌握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动物营养需要的关系,为动物生产者提供理论根据和实际指南。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欢迎参考!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
一、畜禽营养学的性质和地位
《畜禽营养与饲料》是畜牧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一方面以生物化学 、生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发展而来,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畜禽营养与饲料》将动物与饲料作为统一研究对象,将营养需要与营养源作为统一的研究中心,将动物生产性能与饲料生产效益仿族作为统一的研究目的,并且通过对动物生长 、繁殖和生产全过程的营养需要和营养源利用的测定,确定了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和饲料的营养价值,将动物研究成果应用于畜禽饲养实践,从而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二、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研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转化规律的基础上,掌握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动物营养需要的关系,为动物生产者提供理论根据和实际指南,以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达到以最少的饲料、最短的时间为人类提供量多质优且安全的动物产品。 本课程培养学生识别常见饲料、测定饲料营养成分的能力;能根据具体饲料条件灵活设计日粮配方。
三、畜禽营养学在现代畜禽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畜禽生产是人类获取优质营养食品和某些生活用品的重要社会生产活动,现代畜禽生产,实际上是把畜禽作为生物转换器,将饲料,特别是营养质量比较差的饲料转化成优质的畜禽产品(肉、奶、蛋、皮、毛等),转化利用程度是畜禽生产效率的具体体现,从本质上说,畜禽转化的是其所需要的并含于饲料中的可利用营养物质,转化效率固然是畜禽自身遗传特 性的体现,但营养仍是挖掘畜禽最佳生产效率或最大生产潜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即畜禽品种确定以后,饲养、营养是决定生产效率高低,生产潜力发挥程度的关键因素。
提高畜禽生产效率,除了合理选用品种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提高,后者则取决于畜禽营养研究的发展。二十世纪,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畜禽营养、动态营养、营养需要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畜禽营养学边缘学科领域不断扩展,畜禽生产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畜禽生产水平显着提高:
全世界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比50年以前提高了1倍以上,出栏时间缩短到6个月以下,以前肉猪增重1kg消耗5kg饲料,而今仅需2.5-3.0kg;
肉鸡由原每增重1.0kg需饲料4.0kg降到只需1.8-2.0kg;高产蛋鸡群,年平均每只产蛋量可达250-270枚。
淡水鱼已达摄入1.0kg饲料,增重1.0kg的水平;
奶牛年产奶量已从1000kg上升到5000kg,不少牛群平均达9000kg,世界纪录已刷新到23000kg;肉牛长到500kg体重,由原来的5-6岁,现已缩短到1周岁左右,每增重1kg耗料已从过去的8kg以上,下降到5-6kg;
我国畜禽生产效率从1978年以来有了极大提高,生猪平均出栏率达到125%以上,每头存栏肉猪平均产肉量达到96kg,耗料增重比已经下降到3.5左右,产蛋鸡和肉鸡的生产已基本上达到国际水平,整体畜禽生产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显着缩小。
但是,世界畜禽生产的饲料成本仍占总生产成本的50-80%,畜禽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仍有待畜禽营养研究的'新突破。
饲料工业是畜禽营养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有力地推动了集约化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畜禽生产效率的提高,以畜禽营养学为备岩弊重要科技支柱的饲料工业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产业,为畜禽生产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我国饲料枣漏工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饲料是生产畜禽产品的原料,饲料支出占养殖业总投入的70%左右,对养殖业的作用致关重要。我国饲料工业是新兴的产业,起步于20 世纪70年代末,经过二十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饲料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稳步提高,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养殖业的发展。
(一)我国饲料工业的现状
1. 饲料生产分布:我国配合饲料的原料来源不平衡,饲料原料主要来自北方农村,南方生产的原料很少,饲料工业发展地区间也不平衡,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城市快于农村。饲料工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饲养业生产状况密切相关,华东、华南、华北各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饲养业较发达的地区饲料工业发展较快,而西北、西南地饲料加工业发展缓慢。
2. 饲料加工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型饲料厂占1/3左右。
3. 饲料产品结构:全价配合饲料的比重不断增加,混和料的比重越来越少,预混料占有重要市场份额,而浓缩料比重偏低。产品主要用作猪料、禽料、鱼料,家禽养殖业中全价料普及率高,而农村养猪业中混和料比重大,猪用浓缩蛋白质饲料较多,其他动物配合饲料产品很少。
6. 养羊最佳的方法
1、管即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卖轮悔法。经济效益较好的养羊户,多数采用了舍饲养羊,合理配合饲草、饲料进行舍饲,这种方法可以节省牧工,加大技术力度。采用放牧补饲相结合的方法,除抓好青草期放牧外,还有以下注意事项:一是大量种植苜蓿等优质牧草;二是大量贮备和青贮秸秆等;三是强化羔羊和田羊的补饲。采用灵活的放牧方式,一是分群放牧,将羊群按年龄、性别、大小分成小群,每群数量50只-100只不等,育肥羊、育成羊青草期组群放牧,中正繁殖母羊和种公羊在当地放牧;二是根据羊的采食特点,采取分片轮回放牧的方法即每日出牧后先让羊在往日放牧的地方吃草,待羊吃到半饱时,再到新鲜草场放牧,等看到羊不大啃吃时再放开手,采用“满天星”方式让羊吃饱为止。这种“先生后熟,先紧后松,一日三饱”配合两季慢(春秋两季放牧要慢)和三坚持(坚持跟群放牧、早出晚归、二次饮水)与三稳(放牧、饮水、出入要稳)以及四防(防跑青、防扎窝子、防害和防病)的方法有利于放牧羊群的增膘和保胎育羔。
2、选即优化羊群结构。通过存优去劣,逐年及时淘汰老羊及生产性能差的羊只,多次选择,分类分段培育,坚持因时(时间)、因市(市场情况)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使羊群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由于各户饲养品种不同,数量不同,发展不同,因此选择方法不同,选择比例也不同。但都要注重初生、断奶、周岁三个阶段和繁殖性能及后代生长速度多个环节的进行。母羊选择的比例为:淘汰率15%-20%,选留率35%-40%。公羊根据情况引入萨福克、多赛特、波尔山羊、小尾寒羊等优良品种,一般不自行选育。经不断的选择,其年龄结构保持在青年羊(0.5岁-1.5岁)占15%-20%,壮年羊(1.5岁-4岁(占65%-75%,5岁半占10%-20%比例。母羊比重达到65%-70%,其中能繁母羊45%-50%。母羊比重越大,出栏率越高,经济效益越好。
3、配即选配和配种方式。就是通过对公母羊配偶个体的合理选择,采用科学的配种方式,实现以优配优、全配满怀的目的。既可充分有效地利用优种公羊,又能人为控制产羔季节、配种频率。也可采用同期发情等发情控制技术,使母羊适时集中发情,在较短时间内配种,受胎率、受配率较高,使适龄母羊全配满怀,同时也提高了羔羊质量。
4、育即对羊只的培育措施。在母羊怀孕后期及哺乳前期,给予合理的补饲,同时搞好饮水、补盐和棚舍卫生。补料根据各地牧草及季节、母羊状况而异精料组成为玉米51%、麸皮8%、饼类23%、苜蓿草粉10%、骨粉3%、食盐2%、磷酸氢钙3%,补量一般每日每只0.5kg-0.7kg,分早晚两次补饲,并给以适量的优质饲草。临产前细心观察母羊状况,晚上专人值班,随产随接。羔羊出生后,加强培育,保证多胎羔羊的哺乳。羔羊出生后10天-14天开始补给优质饲草和配合饲料,补饲饲料及数量因地因羊而定,大多数羔羊配合料补量为:两周龄日补50g-70g,1月龄-2月龄100g-150g,2月龄-3月龄200g,3月龄-4月龄250g,4月龄-6月龄300g-500g。精料组成为玉米40%,饼类25%,苜蓿草料25%,麸皮8%,骨粉2%,食盐适量。
5、防即预防疾病。桐核除进行常规的疫苗注射外,在剪毛后进行药浴,每年春秋两季用虫克星等进行驱虫。同时在活动场所圈舍门口洒以草木灰等消毒,对异常或发病羊进行隔离治疗,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7. 育肥养羊的正确方法 养羊育肥最佳的三种方式
1、放牧育肥
只能在青草期进行,北方省份一般均处于5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期间。一般经过夏抓“水膘”和秋抓“油膘”两个阶段。
放牧育肥常常是草地畜牧业的基本育肥方式,但要求必须有较好的草场。其优点是成本低和效益相对较高,缺点是常常要受气候和草场长势等多种不稳定因素变化的影响,并因此使得育肥效果不稳定、不理想。放牧育肥羊一定要保证每只羊每日采食的青草量,放牧育肥的关键是水、草、盐这几方面要同时配合好,如经常口淡口喝锋辩,或放牧不得法,则必定会影响育肥效果。
2、舍饲育肥
是根据肥育前的状态,按照饲养标准的饲料营养价值配制羊的饲喂日粮,并完全在羊舍内喂、饮的一种育肥方式。采取舍饲育肥虽然饲料投入相对较高,但可按市场需要实行大规模、集约化、工厂化养羊。这能使房舍、设备和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劳动生产效率也较高。这种育肥方法在育肥期间内可使羊增重较快,出栏育肥羊的活重较放牧育肥和混合育肥羊高10%~20%。在市场需要的情况下,可确保育肥羊在30~60天迅速达到上市标准。
一般舍饲育肥的日粮以混合精料的含量为45%、粗料和其他饲料含量为55%的配比较为合适。如果要求育肥强度再大些,混合精料的含量可增加到60%,但绝对不能悔乱超过60%。一定要注意防止因此而引发肠毒血症,以及因钙磷比例失调而发生尿结石。
3、混合育肥
大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育肥全期,羊每天均放牧且补饲一定数量的混合精料,以确保育肥羊的营养需要;另一种是把整个育碧基档肥期分为2~3期,前期全放牧,中、后期按照从少到多的原则,逐渐增加补饲混合精料的量再配合其他饲料来育肥。催肥用壮乐康,效果好。开始补饲育肥羊的混合精料为每天200~300克,最后1个月增至每天400~500克。前一种方式适用于生长强度较大和增重速度较快的羔羊,后一种方式则适用于生长强度较小及增重速度较慢的羔羊和周岁羊。
混合育肥可使育肥羊在整个育肥期内的增重比单纯依靠放牧育肥的提高50%左右,同时,屠宰后羊肉的味道也较好。
8. 训练边牧的方法
边牧训练建议阶段性训练,首先给边牧戴上项圈,项圈的松紧程度以能顺利地伸进4个手指为宜。然后在颈圈上系一根长度为1.5-2米的链条。在每次给边牧训练时,建议先喂六成饱,这样训练过程中的食物奖励才能发挥作用。
一、唤名训练
第一阶段可为一周,给狗狗进行唤名训练。狗狗的名字也要固定,不然狗狗不知道你在叫它。在你叫狗狗名时,一定要等它有所反应后再喂食,没有反应就不要给进行喂食。经过两到三天的天的反复训练,边牧基本就能知道自己的名字。在以后的叫唤中他也能很快的反应。
第二阶段为第二周,可以在在第一阶段训练的基础上,借助食物和链条牵着边牧一起行走,先让明明狗狗熟悉周围事物及环境,减少牵引带来的恐惧心理。在牵行时边牧如果出现挣扎的情况,那就停止。先停下来抚摸安慰,或着给零食安慰。
待狗狗熟悉了上面两个阶段的训练,就可以进行第三阶段的训练,这个时候茄槐昌可以打开链条让边牧听指令进行训练,熟悉名字并且知道奖励能够让狗狗很快听懂指令。
温馨提示:想要了解更颤扒多关于狗狗训练的文章,可以点击《德国牧羊犬怎么训练》了解。
9. 边牧犬怎么训练
边牧犬的训练方法如下:
1、认识自己的名字:给边牧戴上项圈,然后每次喂食的时候不要喂过饱,最好六分饱。每次喂食的时候要呼唤给边牧起的名字,直到有回应的时候再喂食。没有回应的时候不要喂食。喂食后要抚摸边牧。再次呼唤其名饥厅字。整个过程一般持续3到5天。
2、训练边牧认识周烂启隐边环境:用牵引绳带着狗狗熟悉周围环境,如果边牧有不适或者挣扎,立即停止,抚摸边牧,并喂食少量食物。使其慢慢适应环境,每天可重复多次,每次时间不要过长,循序渐进。训练期间顺便训练边牧执行简单命令,例如坐、卧倒等,前期可辅助完成。慢慢熟练简单口令。一般需要6到14天的训练过程。
3、前两个阶段训练成熟后,就可以将边牧的牵引绳去掉,训练边牧更加复杂的动作,整个过程不可冒进。
注意事项
主人在训练边牧犬时,应该避免直接和边牧犬进行肢体接触,这样会对边牧犬造成你在陪它玩耍的错觉。主人要想旁瞎让边牧犬做出动作,应该使用固定、简洁的口令和手势来引导边牧犬,比如边牧犬需要做出坐下的动作,主人可以一边手掌向下压,一边喊着“坐下”的指令。
边牧犬在刚开始进行训练时,服从性难免会比较低,主人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多和它说话沟通,让它意识到你并不是在陪它玩耍。如果边牧犬在训练时十分调皮,主人可以对它使用严肃一些的语气和脸色,但不要大骂它。
10. 基肥为什么要以有机肥为主,采用什么方法使用最好
追肥对于基肥而言,是对基肥的不足而采用补充的施肥方式,因此基肥是土壤施肥的基础,土壤施肥的目的除了补充植物每年从土壤中带走的矿质元素外,重要的是通过施肥提高土壤的肥力,为植物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肥力是土壤最根本的特征,是土壤可供矿质营养、保水保肥的能力,而有机肥正是提高土壤肥力最好的、最全面的肥料品种,它不仅能补充植物所需要的各种矿质元素,而且能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腐殖质可使土壤形成大量的团粒结构,一个团粒结构就是一个小的肥水贮藏库,土壤的团粒结构越多,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越高。腐殖质中的腐殖酸可中和土壤中的碱,变不溶的矿质营养为可溶的矿质营养,利于根系吸收,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由此可见,有机肥是不可替代的优质肥料。各种有机肥的养分含量见表5。
表5 常用有机肥的养分含量我国耕地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一般群众认为的好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仅在1%左右,而发达国家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是限制果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有机肥是人畜粪便和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发酵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优质肥料,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维生素、生物活性物质及各种有益微生物,是全面生产有机食品最好的天然肥料。生产无公害的优质果品,在施肥上必须以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为主,尽量减少化肥的施用,不施或少施化肥。目前农村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户养牲畜的减少,有机肥源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保证有充足的有机肥源,要大力提倡发展畜牧业,实现农、林、牧互相结合,综合发展,使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形成以牧养农林,以林促农、牧,以农养林、牧的良性循环。为做到物尽其用,帮助农民千方百计增收,应提倡建设生态家园,即通过沼气池的发酵将人畜粪便转化为沼气,用作做饭照明的燃料,节省下的柴草供牲畜饲料,余下的沼液沼渣是生产无公害果品的上等有机肥料。笔者调查一个四口人之家,养牲畜产出的粪便供一个沼气池发酵用料,可满足做饭照明用气,每年节约燃料费300多元,用沼渣、沼液为果树施肥可提高果品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及化肥投入,仅此一项每667米2可增收200~300元,饲养牲畜每年可增收3000元左右,仅此一项每年可增收3600多元。通过沼气池的转化,使资源得到更进一步地利用,环境充分地净化,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家园建设”是我国广大农村的发展方向。
基肥的使用方法一般采取环状沟施、放射状沟施,与地面撒施结合运用效果较好。2003年在调查金丝小枣裂果原因时发现,凡是多年施肥连续采用地面撒施的地块,金丝小枣的根系大部分集中在20厘米左右的土层内,抗旱、耐涝、抗寒的能力减弱,而多年采用深沟施肥的地块,根系大部分集中在40厘米左右的土层中,抗旱、耐涝、抗寒的能力好于根系分布浅的枣树,表现为连续多日不降雨的情况下,根系分布浅的枣树叶片中午萎蔫的时间远多于根系深的枣树,且果实裂果的趋势也高于根系深的枣树。
环状沟施:是在树冠投影的外围向内挖深40~60厘米,宽40厘米左右环状沟,将有机肥与阳土拌匀撒入沟内,上面覆盖挖出的阴土。逐年外扩,直到两树连通时改为放射状沟施。也可采用条状沟施,即第一年在树冠投影的外围向内挖南北向沟,第二年在树冠投影的外围向内挖东西向沟,两年完成一环,其技术要求同环状沟施,此种方法省工,也可用机械挖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放射状沟施:在树盘内以树干为中心距树干30厘米左右处向四周挖四条放射沟,沟由浅入深到树冠投影处沟深40~60厘米,沟宽40厘米左右,施肥方法同环状沟施,第二年在第一年施肥沟一侧继续挖沟施肥,直至互相连通后,再采用地面撒施。
地面撒施:将有机肥撒在树盘表面,然后深翻20厘米左右,将有机肥翻入土层内可连续使用1~2年再采用沟施。上述3种方法交替使用,达到深翻和施肥的共同目的,土壤的活土层不断得到扩大,土壤的理化性能和肥力均得到提高,使根系各个部分均衡生长,扩大了吸收面积,有利于果树生长发育。采用沟施方法应注意保护根系,避免伤害1厘米以上的粗根,因粗根分生能力远不如细根、毛根,过多伤害粗根对根系生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