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毛衣肩膀怎么缝
最顶上是十五公分左右,(因为根据线的粗细不同,针数也不同的)从起的总针数中间开始,两边剩下的针数每圈加上去(挑过去就好)一直到所有的针数加完,到腋下的地方再加几针就合起来,这样做的袖子好处是形状比较好看,上好后比较圆,(买的毛衣的袖子的形状)。还有只起顶部然后边打边加的方法是用的人比较多的,但这样袖子的形状不是很圆。
⑵ 临床经验分享:针灸治疗漏肩风(肩周炎)。
漏肩风也称五十肩,西医叫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前伸、外展、背伸,等为主要症状。发病原因多为外感风寒,肩部外伤史,过度劳累史等。
针灸治疗取穴。主穴:肩髃、肩髎、肩贞(统称肩三针)、阳陵泉、条口透承山、阿是穴(局部压痛点)。
配穴:手阳明经证配合谷;手少阳经证配外关;手太阳经证配后溪;手太阴经证配列缺。外邪风寒内侵配合谷、风池;气滞血瘀配内关、膈俞;气血虚弱配足三里、气海。
操作:取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肩三针取1.5寸针,入穴0.8-1寸,条口透承山取3寸针从条口穴往承山穴方向进针,得气后继续向承山穴方向进针直至患者可承受深度(自行把握)。余穴按经验进针。临床可配合神灯治疗仪,电针治疗仪,艾灸,中频治疗仪,穴位注射,小针刀等治疗,一般3-5天可见成效。(注:本文仅供参考,非专业人士请勿随意操作,造成不良后果,本人概不负责。)
⑶ 针灸肩周炎针肩五针都包括什么
一、肩周炎常见的治疗方法
1、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2、外敷药膏。自我按摩、锻炼之后,肩关节会感到疼痛、发热、活动范围增加,这是血液循环增加,粘连组织松解的表现。此时正是继续巩固治疗的好时机,可以在肩部痛点处涂抹扶他林等解热镇痛的药膏,也可涂些红花油等中成药水,以活血化淤。最好再外贴些药膏,如伤湿祛痛膏、麝香壮骨膏、狗皮膏等。这是常见的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之一。
3、中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的。这是常见的治疗肩周炎的方法。
4、刮痧: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2次。
5、局部麻醉是属于肩周炎的治疗方式之一,是指在肩胛上神经周围或臂丛神经肌间沟注射局麻药物,可以缓解肩周炎的疼痛症状,然而这种肩周炎的治疗疗效维持时间短暂,没有证据表明能够改变自然病程。所以治疗肩周炎只能用于辅助。
6、肩痛穴(此穴位于腓骨小头至外踝高点连线的上三分之一处。即足三里穴下两寸,偏外一寸..)是治疗肩周炎的特定穴位,经基础研究,此穴具有消炎,镇痛,促进软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还可以用于保健,抗衰老。
7、肩周炎早期,以疼痛症状为主的病人,针灸治疗可每日进行1次,后期以肩关节功能运动障碍为主的患者,治疗通常隔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7日,针灸治疗肩周炎所选择的穴位主要有,肩髃,肩峰,肩髎,曲池,条口穴(距足三里5寸,胫骨前缘外侧一指宽处),并结合循经取穴和同名经取穴的原则。如肩峰处有压痛点或后伸肩痛,活动困难时,以太阴经为主,取手,足太阴经穴,先刺阴陵泉,再刺尺泽、太渊、肩髃、曲池、合谷、天宗等穴。有压痛点或内收困难时,以阳经为主,取手,足太阳经为主,取手、足太阳经穴,先刺阳陵泉,再刺肩髎,外关。凡刺下肢穴位时,患肩应同时作上举,外展和内收等动作。
8、还可以按摩:肩三针(肩前--在腋前皱襞尽头上1 寸;肩后--在腋后皱襞尽头上1.5 寸,此二为奇穴和肩髃)、肩髎、臑腧、肩贞、天宗、秉风、肩外俞、抬肩(肩峰前下1.5寸,此为奇穴)等。
9、阳陵泉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阳陵泉穴,进针2寸,提插捻转,手法强刺激,同时令患者活动患肢,10分钟后顿觉肩部轻松,上举、外展功能恢复正常。
10、条口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条口透承山,取患侧,采用26号3-4寸毫针,刺入条口,针尖透向承山,得气后施捻转之泻法(强刺激),使针感放射到肩部,针感有酸麻胀热,留针15分钟而愈。
11、中平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左侧中平穴。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1根,行直刺法,病人感到针感闪电式传至大脚趾,疼痛立即缓解,令其活动患肢,上举达170°,外展达70°。
二、生活中如何预防肩周炎?
首先,应保持正确的做卧站姿势。如:站立时要挺拔胸背、沉降肩臂,下颌内收,后方观看,躯干左右对称;坐着时要挺拔胸背,下颌内收。椅背7°~10°后倾,膝关节的位置比股关节水平稍高一些,觉得舒适自然;卧姿:高低适中的枕头,符合颈部的生理曲线,通常仰卧、侧卧等各个状态均可,但俯卧姿势尽量避免。侧卧时尤其要注意避免下位肩膀的过度受压。可选择厚薄相宜的软枕垫在耳侧,维持颈肩部的相对位置。
其次,避免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伏案工作者常低首耸肩,长时间这一姿势将使颈部及肩部肌肉的负担增大,导致肩周肌肉群的劳损。近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坐在屏幕前敲打键盘,使腕源性肩周炎的发生大大增加。这类人首先应选择高矮适中的椅子和电脑台,另外在工作30~45分钟后,最好起立作5~15分钟的康复运动,舒展腰肢,转动头颈,舒松肩关节。
同时,洗澡不宜用过凉的浴水。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⑷ 黄帝内针学针札记(14):颈项、肩、腰经络同气
很多人不注意生活方式,颈肩腰腿疼的现象比较多见。
颈项同气怎么找?根据三焦同气原理,颈项的同气点一般在腕踝上。
颈项风府穴至大椎穴是督脉循行区域,在手为后溪穴,在足为申脉穴。
天柱穴至大杼穴是太阳经循行区域,在手为阳谷穴,在足为昆仑穴。
风池穴、翳风穴至肩井穴是少阳经循行区域,在手为阳池穴,在足为丘墟穴。
人迎穴至缺盆穴是阳明经循行区域,在手为阳溪穴,在足为解溪穴。
廉泉穴至天突穴是任脉循行区域,在手为列缺穴,在足为照海穴。
以上这些就是颈项体表经络同气的对应关系。从脖子正后向两侧覆盖到前面,分别就是督脉、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和任脉。
太阴、少阴、厥阴三条阴经,在颈项内里循行,辨证时应充分考虑。比如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就要一并考虑少阴、太阴等经络同气。
颈项看上去就像一个“线圈”,竖的是经,横的是络,同气对应在腕踝,这样联系起来,用久了就会成为自然反应。
由颈项往躯干延伸,就是肩部经络同气。肩部经络同气包括三阴三阳六条经络同气,也包括整个背部上焦区域。
按照三焦同气法则,肩部的经络同气,一般应该在胯部求,但是膝盖以上禁针,倒换到腕踝求同气。
从后背来看,也就是从至阳穴至大椎穴之间的区域,包括整个肩胛部分,都是属于太阳经分布区域,在手为支正穴,在足为跗阳穴。
肩髃穴附近不适,属于阳明经循行区域,在手为偏历穴,在足为下巨虚穴。
在阳明和太阳之间的区域,也就是肩髎穴附近,这里就是少阳经循行区域,在手为外关穴,在足为悬钟穴。这是三条阳经大致的同气对应。
三条阴经分布在肩前和腋下。肩前云门穴、中府穴附近是太阴经循行区域,在手为经渠穴,在足为三阴交穴。腋前大筋附近为厥阴经循行区域,在手为内关穴,在足为三阴交穴。腋下部分为少阴经,在手为通里穴,在足为三阴交穴。
肩的上面、后面为阳,布有三条阳经;肩的前侧、下侧为阴,布有三条阴经,这样来记,就不会把这些经络的分布搞错。
腰部的经络同气就简单一些,从肩胛下角以下,都可以看作是腰的范围,一般都在太阳经及督脉上求同气。
腰是中焦,所以在手为肘部小海穴,在足为膝部委中穴。在两侧肋下区域,少阳经循行此区域,前肋和后肋的不适症状,也可以通过少阳同气来解决。
讲颈项、肩、腰的同气对应关系,其实是在重复前面经络同气的对应关系。用的时候重在变通,所谓规范在手,万化由心。
⑸ 肩髎的操作方法
1、直刺1.-3.0寸,臂外展,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进针,深刺右透极泉,酸胀可扩散至整个关节腔,可有麻电感向下扩散。
2、向下斜刺2.0-3.0寸,,退针至浅层,再依次向两旁斜刺,,即合谷刺,酸胀感可扩散至肩部,或麻电感放散至手指。 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
肩髎穴可以治疗肩周炎。
1,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2,体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3,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4,后伸摸棘,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5,头枕双手,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6,悬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上面6个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对肩周炎的防治会大有益处。
⑹ 插肩袖毛衣怎样加针
有两种织法:
1、从上往下织,即从领口往下织,每织两行加8针,就是每个加针处加两针,共4个加针处,加针的地方就是插肩处。
2、从下往上织。织到腋下开始分针织出衣身,减针的时候用小燕子减针法,织好后重新起头开始织袖子,织到腋下时也用小燕子减针法减针,然后袖子和衣身缝合。
还有一种从下往上织的方法,即:织到腋下时先暂不织衣身,重新起头织袖子,袖子织到腋下时,与衣身合并在一起织,用小燕子减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