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颅息穴的位置与配伍应用方法介绍
颅息穴是头部的一个穴位,这个穴位是非常具有治病作用的,如果能够正确的将该穴位进行配伍,其他穴位应用的话,可以使治病的效果更加理想,治病的范围更广,那么颅息穴穴的位置与配伍应用方法具体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之所以被称作为“颅息穴”,是因为“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息”,停息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收引冷降。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冷降,如风停气止之状,因此被称为“颅息穴”。
颅息穴的位置:该穴位是处于头部的一个穴位,当角孙穴与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这位置就是颅息穴的所在地。
取穴方法:要想找出颅息穴的正确位置,那么可以这样来进行,选择侧坐位,在头部,乳突中央,角孙与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
快速取穴:要想快速的找出颅息穴,那么可以侧坐位,在头部,于耳后发际,瘈脉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中点处,这个位置就是颅息穴。
穴位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吻合支。
颅息穴位的作用功效
功效作用:颅息穴能够起到通窍熄风、镇惊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头痛、牙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癫痫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临床应用:颅息穴在临床应用中一般常用于治疗头痛、中耳炎等。
颅息穴位配伍:把颅息穴配风池穴、太阳穴、天冲穴、脑空穴可以缓解治疗偏头痛、头风病;将颅息穴配太冲穴可以有效缓解治疗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瘈疭的病症。
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大家对于颅息穴这个穴位应该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个穴位用于治疗的病症有很多,而且配伍应用的方法也有很多,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来选择配伍的方法,但是具体的操作是需要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来进行,才能确保疗效和安全。
B. 平衡针灸疗法的平衡针灸疗法作用原理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一种适当的良性刺激信号,这种刺激信号既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刺病变部位的组织器官,而是把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针刺神经直接输给信息高速公路,以最快速度、最佳路线输送到高级中枢系统。这种来自人为的超强刺激信号,迅速传递于大脑中枢调控系统,大脑中枢调控指挥中心积极接收了医生给予的指令性信息,迅速对高级中枢指挥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再通过神经指挥系统对失调与病变部位的子系统进行对症性调控,释放大量的能量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增强机体消炎和代谢作用等。对原来失调的病理状态和物质代谢紊乱过程,进行间接干预,通过自我修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的形成是利用针灸外因刺激手段激发调动患者机体的平衡调控系统的功能来实现的。
平衡针灸学取穴原则
传统针灸以循经取穴、辨证取穴为基本原则。平衡针灸主要采用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对应取穴为基本原则。临床中也配合男左女右取穴、左右交叉取穴、双侧同时取穴等取穴原则。
定位取穴原则
定位取穴原则主要是指针对某一病变的部位来选取特定穴位。如腰痛穴(BP-HN)、升提穴(BP-HN)、精裂穴(BP-LE8)、痛经穴(BP-A)等。也就是说通过针刺特定部位的特定穴位达到治疗另一部位疾病,同时又不能用交叉、对应来解释的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的原则主要是指左右上下交叉取穴。如臀痛穴(BP-UE)、升提穴(BP-HN)、膝痛穴(BP-UE)、踝痛穴(BP-UE7)、肩痛穴(BP-LE6)、肘痛穴(BP-LE4)等穴位主要分布于上下肢,上肢的病变取下肢的相应穴位治疗,下肢的病变取上肢的相应穴位治疗。
对应取穴原则
对应取穴原则主要是指前后、左右、上下对应的取穴原则。如乳腺穴(BP-B3)为前后对应取穴,偏瘫穴(BP-HN4)鼻炎穴(BP-HN6)为左右对应取穴。
男左女右取穴原则
男左女右取穴原则主要是指在人体上治疗疾病的穴位有两个,男性取左侧穴,女性取右侧穴,而且一次性治疗可以治愈疾病的取穴原则。如感冒穴(BP-UE0)、头痛穴(BP-LE)、腹痛穴(BP-LE5)。
左右交替取穴原则
左右交替取穴原则主要是指未定性疾病,又不能一次治愈,而且是人体有两个穴位的情况下采取的取穴原则。如痔疮穴(BP-UE3)、癫痫穴(BP-LE7)。
双侧同时取穴原则
双侧同时取穴原则主要是指急症,又是人体有两个穴位的情况下采取的取穴原则。如降压穴(BP-LE)、精裂穴(BP-LE8)。
此外,对非炎症性、渗出性、外伤性、疼痛性疾病,以麻木为主的病症可采取局部取穴原则。如指麻穴(BP-UE)、耳聋穴(BP-LE)以局部取穴为主。
临床常用平衡穴位
临床常用的平衡穴位共38个。其中头颈部平衡穴位9个,上肢部平衡穴位个,胸腹部平衡穴位3个,脊背部平衡穴位3个,下肢部平衡穴位个。
C. 癫痫宝宝可以买保险吗
问题分析:你好,癫痫属于一种慢性疾病采用正规合理的方法,针对癫痫的发病原因治疗是可以治好的。当然对于脑部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治疗的难度相对较高点,积极配合医生及早的治疗治疗后遵医嘱进行合理调避免一切诱发因素治疗的效果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治愈率是非常高的。癫痫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比如: 中西药物,穴位敷贴,中医理疗,针灸、按摩等。 意见建议:癫痫患者经常会缺乏镁,尤其是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的病人,除给予高钙饮食外,还应注意镁的摄入。癫痫患者饮食尽可能做到多样化,多吃富含高蛋白质和磷脂的食品,可适当多进甜食。日常食物可选用乳制品酪制品植物油,虾皮带鱼以及新鲜蔬菜等,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发作次数。要坚持锻炼,可以去游泳、打太极、做广播体操、打羽毛球等,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锻炼时间要适当
D. 西安岐奥丰医疗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癫痫电子治疗仪效果怎么样
癫痫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癫痫的发生是由风、火、痰、瘀为患,导致心、肝、脾、肾、脏气失调,肝肾阴虚、阴虚则阳亢、阳亢则肝风内动、亢而热盛、热盛化火、火极生风、风火相助为患,另脾虚失运、清气不升、浊气下降则痰涎内结、痰迷心窍、心血不遂而瘀、瘀则经络不通、痰阻血瘀上扰清窍,终致癫痫发作。根据发病机理,常采用定痫熄风、平肝泻火、祛痰开窍、活血化瘀为治疗方法。
1、【定痫熄风】
中医认为癫痫发病,主要是“风、痰”为患,风主动摇,故抽搐、痰迷心窍而神昏,癫痫的产生是机体气血不和,血不和则肝失养,容易内动生风,气不和则上逆化火、炼液成痰,容易形成痰火相搏、迷闭孔窍、痰可化热、热盛化火、火极生风,因此定痫熄风成为治疗癫痫的常法。
2、【平肝泻火】
癫痫属神志疾患,火热炽盛常是其主要的诱发原因,大凡五志过极或房劳过度而郁火内生,郁火忧思可生肝火,房劳伤肾,肾阴不足,因肾水不济,心火过盛。火邪一方面炼熬津液,酿成热痰,另一方面触动内伏痰浊,使痰随火升、郁滞之气不得泄越,化火升腾、阻蔽心包,而使癫痫发作,故平肝熄风也是治疗癫痫常用方法之一。
3、【祛痰开窍】
痫症之作主要由痰浊、痰聚所致,古有“无瘸不作痰”之说,痫由痰起,故治病必先祛痰,痫病之痰与一般痰邪有所不同,痫病之痰具有随风气而聚散和胶固难化的特征,患者每有积痰于内,若遇惊恐、饮食失节、劳累、高热等情况,“以致脏气不平、经络失调,一触积痰、厥气风动、卒焉暴逆、莫能禁止”。痰为津气所聚凝着既久、裹结日深,即成胶固不拔之势,癫痫病人久发难愈,缠绵不止的病理基础,正是这股固于心胸的“顽痰所致”,痰邪为病是癫痫的根本原因,故痰邪作祟最为重要,因此祛痰开窍是治疗癫痫始终一贯的法则。
4、【活血化瘀】
心血不遂而瘀,瘀则经络不通,经络不通是引起癫痫发作的直接原因,而血瘀又是引起经络不通的主要原因之一。癫痫古有血瘀之说,《婴童百问》有“血滞心窍、邪气在心、积惊成痫”的记载,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活血化瘀可以改善全血微循环,使脑部供氧、供血得到改善,并可改变血液流变性质,从而利于癫痫的控制。脑为元神之府,若脑部受伤或气郁血行不畅,致郁血内停、血流不畅,致神明遂失而发痫症。另外,痰浊和血瘀可相互影响,痰浊停留,可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则津液流受阻,而变为痰浊,痰瘀互结可使癫痫反复发作。所以活血化瘀更是治疗癫痫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5、中医治疗药方:
①附子、吴茱萸,上药共研细末,用醋调成稠糊,做成饼状,敷贴两足心涌泉穴,每日换药一次,可连用14天。
②生黄芪,赤芍、防风,蜈蚣一条(研冲)。将前三味药水煎,蜈蚣研末冲服,每日一剂。连用30天。
③黑丑、白丑等分,炼蜜为丸,每丸3克,每日服两次,连服3个月。白胡椒、代赭石按2:1配方,共为细末。每次4克,每日两次,白萝卜汤或温开水送服。
③蝉蜕,白附子、僵蚕、天麻、钩藤,全蝎,朱砂。将上药共为极细末混匀,装瓶密封备用。用时,一岁以内服0.5克;1~2岁服一克;2~4岁服1.5克。每日两次,白开水送服。14天为一疗程。
④天麻、防风,细辛、大黄、川芎,甘草(炙)、附子,乌蛇,麝香,赤蜈蚣两条。上药共研为末,蜂蜜为丸,每丸两克,每日两次,姜汤调下。
E. 梦见突然发现妈妈患有癫痫,自己就带着家里所以小孩(2个妹妹)逃跑
引起癫痫的原因有很多,且异常复杂,有常见的脑外伤,发烧,脑炎等同时与患者的机体环境问题,基因病例改变,神经心理特征等问题都有一定关系 目前临床上治疗癫痫的方法有很多,如传统药物,手术,现代激光,仪器等疗法,而最适合患者病情的治疗方法才是最好的。癫痫是可治愈的。
F. 使用佩带式电子穴位治疗仪能不能控制癫痫发作
病情分析: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急危重症,如不及时救治可出现脑水肿,脑疝,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家属一旦发现病人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应立即送往医院,送医院之前如家里备有苯巴比妥针剂、地西泮针剂或灌肠剂,可给予一次药物,然后送往医院,送医院后要向医生详细报告发病过程,给药时间及剂量,以利于医生掌握病情,合理救治。 平时注意事项 (1)不能骤减或停服药物,以免引起癫痫持续发作。 (2)克服自卑感及恐惧心理,避免疲劳、紧张等诸因素刺激。 (3)加强体质锻炼,起居有规律,忌烟、酒、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4)不要开车、游泳、夜间独自外出等,如有发作预兆,应立即卧倒,避免跌伤。 意见建议:你描述的电子穴位治疗控制会有一定帮助。
G. 治疗五痫的穴位简介
五痫为病证名。古代对各种痫证的统称。见《景岳全书·癫痫》
详见网络词条:五痫 [ 最后修订于2015/10/17 16:19:32 共161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治疗五痫的穴位如下:
H. 古代各种针刺法解析
焠刺
方法
“焠刺者,刺燔针则以痹也。焠,火灼之意。燔针,即火针,是用烧红的针,迅速剌入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焠刺的操作是先在患处皮肤消毒,左手固定所取腧穴部位,右手持针,将针在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刺入,然后立即退出,随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临床应用
焠刺法,主要用于治疗瘰疬和疖、痈、疽、皮肤病及风寒湿痹等证。
巨刺
方法
“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也。巨刺是根据经络气血阴阳相贯,左右倾移,上下互调而采用的一种选穴针刺方法。巨刺时,一般在与患侧相对应的健侧,部位相应,经络相应,经穴相应的部位取穴和针刺。另外,《内经》所载缪刺法,也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法,所不同的是,巨刺是刺其经,而缪刺是刺其络。一般而言,巨刺法为,左侧有病,取右侧的经穴;右侧有病,取左侧的经穴。缪刺法:取各有关的经脉在四肢端的井穴(四末为阴阳之大络)及皮肤部出现郁血的络脉。
临床应用
巨剌主治肢体疼痛及功能障碍,如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肩凝症、偏头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缪刺主治中风、中暑、昏厥、急性热病等。
毛刺
方法
“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是以针浅刺皮肤的一种刺法,现代用皮肤针。刺时宜如雀之啄食,连续轻叩,根据病变大小,反复刺至皮肤轻度充血即可,不要使其出血。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慢性病和皮肤病,如头痛、高血压、近视、痛经、肋间神经痛、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着痹、扁平疣、斑秃等。
大泻刺
方法
“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是以针代刀,切开引流,破痈排脓的刺法。目前已为外科手术刀所代替。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脓肿的切开引流、排脓放血、泻水等
分刺
方法
“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是指针刺肌肉之间,以治疗肌肉病变的.一种刺法。由于古人将深部近骨处的肌肉叫分肉,故称“分刺。其操作方法是将针深刺入肌肉之间,使之得气。此外,用圆针揩摩分肉,也属分刺。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肌肉的痹证、痿证,如肌肉萎缩、痉挛、肌纤维颤动、肌筋膜炎、肌肉外伤等。
络刺
方法
“络刺者,刺小络之血也。是浅刺体表细小络脉,使其出血的方法。又称“刺络。工具有三棱针、皮肤针等,具体针刺方法有点刺法、散刺法、束刺法等。
临床应用
一、清热泻火: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实热内结之急证、中风、中暑等。
二、祛瘀除痹:用于治疗外伤、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活动障碍、肢体麻木等。
三、开窍通闭:急救复苏。
四、拔毒消肿:治疗各种毒热内结之症,如急性乳腺炎、腮腺炎、急性结膜炎、虫蛇叮咬等。
经刺
方法
“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经脉有病,可出现瘀血,硬结、压痛等结聚现象,索而刺之,可通调经气。因其直刺大经,又是依经络取穴的方法,故称为“经刺。
临床应用
经刺主要是在患病本经取穴,治疗经络之间结聚不通病证,如疼痛、硬节、瘀血、瘙痒等证。取穴时常随病之所在,如腕痛取阳池、外关;胃痛取中脘、下脘等。
远道刺
方法
“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输也。远道刺是一种病患在上,取穴在下,上病下治,引而竭之,以治疗腑病的配穴方法。后世医家则把下病上治,内脏病取肘膝以下穴位,也称为远道取穴法。
临床应用
远道刺法临床应用上相当广泛,由于其有以旁治中,以上治下,以下治上的特殊作用,所以不仅可治疗腑病,而且可治疗脏病,头面身形诸症。如灸至阴治疗胎位不正,阴郄治心绞痛,长强治癫痫,疳四缝治泔积,内关治胃痛等。
输刺
方法
“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藏输也。输刺,是刺诸经荥输、脏输的一种配穴刺法。“诸经为十二经脉之称。“荥输是指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穴。“脏输是指背部的五脏之俞穴。操作时应外取手足之荥输,内取背部之脏输,内外配合针刺。
临床应用
一、治疗脏腑病:五输穴是人体经络之气上下出入的部位,有其特殊功能;背部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的部位,配合起来应用,对脏腑病证有特殊疗效。如肺病咳嗽取鱼际、太渊配肺俞。
二、治疗全身性疾病:可结合辨证,选穴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