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十种保健方法
1、叩齿法
助牙齿坚固: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
2、闭口调息法
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3、咽津法
助消化:每日清晨,用舌头抵住上颚,或用舌尖舔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
4、搓面法
消除疲劳: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可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5、梳发法
疏通气血: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100次。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6、运目法
清肝明目: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7、凝耳法
驱除杂念: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净,驱除杂念。
8、提气法
顺气运行:在吸气时,稍用力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每日可做5~7次。有利于气的运行。
9、摩腹法
消除腹胀:每次饭后,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10、足心按摩法
强腰固肾: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B. 自我保健的方法有哪些
一、搓脚心法:
每晚用热水洗脚后,取坐姿搓两脚心,每次5至10分钟。按摩脚心,有益精补肾作用,能活跃肾经内气,防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
二、意守丹田法:
当工作、学习引起疲倦时,闭上眼睛,舌抵上腭,排除杂念,使整个意念集中在脐下的丹田部位,时间可灵活掌握。做完之后会感到精力充沛。
三、强壮心脏法:
经常按压手心的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可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也可将两手顶在桌脚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
四、壮腰健肾法:
扭摆腰部,一起保健肾脏功能作用。站立,两手插握在腰部,上身向前稍倾,慢慢将腰部左右扭摆,动作逐渐加快,使腰部感到发热时为宜。
五、暖肾法:
每晚临睡前,用两手交替轻轻按摩睾丸各81次,动作如手中握着两个球来回滚动。
六、按摩小腹部:
每晚临睡前,将手放在丹田部位,先顺时针按揉36次,再逆时针按揉36次。有理气、助消化、健胃之功效。
七、按压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全身强壮要穴之一,用手指甲按压足三里穴,以感到麻胀为度,经常按压有益健康。
九、促进睡眠法:
每晚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掌,而后将双掌贴于面颊,两手中指起于“迎香穴”向上推至发际;经“睛明”。“攒竹”、“瞳子胶”等穴位;然后两手分别向两侧额角后而下,食指经“耳门”穴返回起点,如此反复按摩30至40次,可治疗神经衰弱症,促进睡眠。
C. 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中医养生保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老百姓最常用的养生保健方式,那么在传统的养生保健中,中医有什么功效呢?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传统养生保健方法
1、 老年养生十训
人至老年气血逐渐虚衰,故尤应注意其衣食住行。应少肉多菜、注言多行、少食多嚼、少怒多笑、少盐多醋、少欲多施、少烦多眠、少车多步。
2、“四不养生”
“不急不恼百年不老,不懒不馋益寿延年”,这句言语听起来虽然简单,却说明了精神养生、运动养生和饮食养生有利于健康长寿的大道理。
“不急不恼百年不老”:说明了精神养生的重要性,指平时注意修身养性,并善于调节情志有利于健康。现代医学将人的行为模式分为两种,即A型行为类型(A型性格)及B型行为类型(B型性格)。
A型性格的特点是性格急躁,争强好胜,过分的自负,固执,好争辩,好冲动,富含敌意,具有攻击性等。
B型性格的特点是性情随和,与世无争,淡泊人生,不争名利,易满足,生活悠闲自在,工作从容不迫,为人平易近人。美国学对3524名男子进行了长达8年半的跟踪观察,发现A型行为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是B型行为者的2倍,复发率是5倍,死亡率为7倍,由此可见不急不恼,性情随和,情绪乐观的精神养生者益长寿
“不懒不馋益寿延年”:说明了运动养生和饮食养生的重要性。不懒是指运动养生,即平时手脚勤、不懒惰,经常参加体力及脑力劳动,或经常参加各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活动,适量的运动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馋是指饮食养生,即日常生活的饮食结构合理,平时的饮食能够做到多样化,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不偏食,这样有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也是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所以说,不懒不馋有益于益寿延年是有一定道理的。
3、 健身长寿气功按摩十八法
主要通过调身来调和营卫,疏通气血,使经络畅通,功能恢复,人体各器官相互协调,机能趋于正常,以达治愈疾病,健身长寿的目的。
预备功;揉发梳头;双鸣天鼓;旋指捣耳;运目养神;刮眼明目;捋鼻防感;浴面生华;叩齿固肾;搅海吞津;竖推肩井;横摩胸肋;正反揉腹;背搓腰际;敲打命门;按摩上肢;按摩下肢;按摩涌泉;全身拍打和收功等。
其具体操作方法为:①预备功:两手置于小腹前,两手臂微屈,手心向上,手指尖相对,从头至脚依次放松后意念集中于下丹田。自然呼吸,逐步达到轻、柔、匀。②竖推肩井功:用两掌心左右交叉按摩肩井穴及其周围,同时腰部随上肢的摆动而自由转动。对治疗肩背痛、落枕、举臂困难、甲亢等均有一定疗效。③敲打命门功:双手握拳,通过自由转腰时用左右拳轮换敲打前后命门。具有强腰壮肾,对消化系统疾病亦有一定疗效。④全身拍打功:用拳或掌在丹田、腹部、胸部、腰部、背部、肩部、头部、上肢、下肢作轻松而富有弹性的拍打。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湿,强筋健骨之功。
传统养生保健误区
餐前散步:
散步是老少皆宜的有效锻炼方法。我国俗话讲:“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意即饭后散步有益健康。但据科学分析,饭后散步,并不正确。因为餐后食物集中在胃里,这里需要大量的消化液和血液来消化食物。此时,如适当休息,全身血液便可适量地进入消化器官,使食物充分消化;如果餐后即行散步,血液需运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肠的血液供应相应减少,食物就得不到充分消化。餐后散步,对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胃下垂、慢性食道病以及进行过胃手术的病人尤其不利。它有可能导致心绞痛,加重头晕,上腹饱胀不适,体位性低血压、早搏、心动过速,以及阵发性房颤等病症的出现。而餐前散步则不同,此时胃中空虚,脂肪细胞尚无新的脂肪酸进入,散步易将其“动员”出来化为热量而消耗掉。故专家主张饭前1小时进行减肥锻炼,如快速散步、慢跑等,持续约30-45分钟,其效果较饭后运动好得多。
小常识:“饭后”小禁忌
饭后如果立即做一些对灵敏性和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活动或工作,比如驾驶,则很容易导致不良后果。据美国保健学会专家的调查发现,许多车祸的发生与肇事者饭后立即驾驶有关。这是因为饭后血液都集中于胃部,大脑缺氧现象严重,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速度减慢,灵活性下降。
餐前喝汤:
营养学证明,汤有营养医疗功能,尤其是炎热的季节,汤更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实践证明,喝汤应在餐前,这是因为餐前先喝几口汤,可以使口腔、食道、胃肠得到一次“冲洗”,并使之润滑,能使食物顺畅下咽。同时,也可减少一些干硬食物对消化道的黏膜摩擦与刺激,这显然有利于消化与吸收。如把喝汤放在餐后,便无法获得这种效果,还会冲淡消化液的分泌,并易造成胃肠的饱胀感及不适感,日长月久,必然影响脾胃的功能,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小常识:肉类煲汤不适合晚上喝
有人说光喝汤不吃饭能减肥,所以很多人选择在下班以后的晚餐,用一锅热气腾腾的美味鲜汤犒劳自己,但专家建议晚餐应适当吃得清淡些,肉类煲汤较油、热量高,不适合晚上食用,选在上午或中午吃比较好。
餐前小憩:
睡眠对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保证健康十分重要。不少人有午睡的习惯,而传统的午睡在午餐后进行,但睡醒后,常常发生头昏脑胀,四肢乏力,周身酸软的不适感。这是由于进餐后,血液涌向胃肠道,去帮助消化食物,致使流向大脑与四肢的血液减少,大脑和肢体便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与养分供给,乳酸等代谢产物也无法及时排出,因而会出现上述症状。新的午休方式是饭前睡午觉,即下班回家先吃点水果或牛奶后上床午睡半小时到一小时,然后再进午餐。实践证明,这样午休更能有效地消除疲劳,增进食欲,并可使餐后的食物能得到充分的消化与吸收。
小常识:6分钟的强大威力
“短暂睡眠”的“强大威力”——仅仅一个“6分钟的小盹”就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记忆力。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用时最短却仍能对记忆功能有帮助的睡眠。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在人们进入睡眠状态的那一刻,大脑中就发生了一些能增强我们记忆力的活动。
一系列关于睡眠的研究都表明:这种“短暂睡眠”对于那些每天需要处理大量信息,长期从事脑力工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恢复体力和干劲,增强工作效率。
餐前刷牙:
刷牙是预防龋齿所必须的手段与措施,故人们提出刷牙次数与时间是每天刷3次,每次3分钟。传统的刷牙是餐后进行,其实,这并不科学。近些年来,一些牙科专家提出,刷牙应在餐前进行。这是由于龋齿的形成,主要是牙垢和食物中的糖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性物质腐蚀牙齿的结果。当人们进餐后,牙垢已与食物中的糖分发生化学反应,酸性物质已形成,再刷牙就迟了一步。因此,只有在餐前将牙垢去除掉,才能减少酸性物质的形成,保护牙齿的清洁。此外,进餐后,特别是酸性食物会使牙齿表面的保护层珐琅质松动,如此时刷牙也极易将牙齿保护层刷掉,对牙齿的健美十分不利。所以,提倡在餐前3-5分钟刷牙。
餐前吃水果:
许多人习惯于餐后吃水果,认为这样可以辅助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听起来,这似乎也有道理。但一些营养学家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餐后吃水果,日久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食物进入胃内需经1-2小时消化后,才能慢慢排出,而水果极易被吸收,不需在胃中停留时间过久,极易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如在餐前吃水果,就可使人体免疫功能保持正常。因此,提倡在餐前1小时吃水果最为适宜。
小常识:最适合餐前吃的水果
餐前吃香蕉、红枣。香蕉含有很高的钾,对心脏和肌肉的功能有益,同时香蕉可以辅助治疗便秘、小儿腹泻等,适合餐前食用。红枣含有大量维生素C,故有“天然维生素C丸”之美称,餐前食用为好。但是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的人要忌食。
看过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的人会看:
1. 传统养生保健的方法
2. 民族传统养生方法
3. 传统食疗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4. 传统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5. 传统养生茶方
D. 生活中一些健康的养生保健方法.
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经典着作《黄帝内经》中就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养生经验,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鐾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养生观点,为我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数千年来,历代的中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流传于民间的养生保健经验,并着有大量的养生学专着,促进了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发展。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流派较多,各有所长,总体来讲主要分为精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药饵等六大学派。各学派的养生学说自有体系,各有所长,又兼收并蓄,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方法。
祖国医学中很多养生保健的观念和现代生命学相似,很多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也很有效,比如推拿按摩,拔罐,食疗,针灸,五禽戏,太极拳,书画,气功(引行导气,腹式呼吸)等,.除针灸外,其他方式任何人都可以个人操作.经常使用这些方便操作的方法对养生保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有特殊的疗效.
古法以“固本养元,补气强精”为基础,全面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的量活力,使机体内部协调平衡,促进细胞组织的新陈代谢和细胞源生命活力的提高。有效消除血液循环障碍,涤清血管胆固醇积淀,提高血液循环的活力。并应该严格遵从道家及中医传统理论,兼温、补、和、清、下五个部分,双向调节人体内部功能,并最终达到自然平衡状态,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双重功效。
E. 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方法,中医养生是我们中国历史悠久的养生方法。中医养生特别的多,这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养生之道,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可以供大家参考。
1、推腹30秒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促进肠胃蠕动,消除便秘,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每天早上起床时推一次,晚上临睡推一次
2、推腹方法
从肋骨两侧向前下方推,仔细按揉,过程要放松。
3、跪膝30秒
跪膝对腰部有很多好处,能治疗腰痛,如果您经常腰痛,那就试试跪坐30秒,就可以有效改善。
4、跪坐方法
将力量用在臀部后身体微微撑起,脊椎挺直,而且要使整个身体微微浮起来,这样才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膝盖。
5、30秒金鸡独立
这个动作能调和平衡,中医一直认为身体有疾病就是阴阳失调,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平衡。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F.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都有那些
养生是历代人类追求的目标,以追求延年益寿、强身健体、驻颜美容为养生目的。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阴阳平衡、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气化万物、稳态调节、调中求和。中医养生方法:
第一、顺应自然界变化,主动适应自然界,采大地之精华,避免自然界对人体的影响;
第二、饮食调养,利用食物养生、食物防病、食物治疗;
第三、情志调护;
第四、劳逸养生,包括体力、脑力、房室均要适度;
第五、运用中药、针灸、按摩、气功等方法,通过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发及后遗症这一系列的办法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G. 保健的方法有哪些呢
保健的方法有哪些呢
保健的方法有哪些呢?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一些保健的知识了,一些保健的方法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保健的方法有哪些呢的相关内容。
1、发宜常梳。每晨梳发数十次,可疏风散火,明目清脑,增强脑髓功能,延缓脱发和白发的生长。
2、面宜多擦。每日晨起和夜眠时,用双手合掌搓热,摩擦面部,再用食指和中指揉两侧太阳穴和脑后枕骨下的凤池、风府穴各数十次。可使人容光焕发并能有效地预防感冒。
3、目宜常转,早晚或较长时间看书后,两眼应向前平视,先按左、上、右、下、左的顺序,运转眼球7~8次,然后闭目稍息,再睁眼。可解除眼睛的疲乏。
4、耳朵常弹。两手掌分别紧压左右耳门,用中指和食指相叩,弹击后脑作咚咚声。弹击7~8次后,再两手离开耳门l次,如此反复3~4欢,可增强听力,防止老年性耳鸣、耳聋。
5、舌宜抵胯,舌尖抵住上腭。
6、津宜漱咽,用舌尖抵住上腭,使唾液分泌增强,待津满口后,分数次缓缓咽下,同时用意念使之送到脐下丹田。唾液有帮助消化、中和胃酸和杀菌作用,唾液中还有大量的含游离钙的酵素激素,具有抗衰老作用。
7、齿宜数叩。叩齿就是上下牙齿对叩作声,每日早晚行49次,可使牙龈健壮,防止牙病。
8、浊宜常呵。寝室安静,侧卧、闭目、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口吐浊气、鼻引清气入腹、足则停止,然后从口细细吐尽,再从鼻细细引入,一如前法,这种静思虑和深呼吸相结合的有意识的呼吸活动,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整具有一定的作用。新鲜空气中的阴离子,对人体健康极有利,宜常吸取。
9、背宜常暖,古人认为背部是风寒外邪入侵人体的门户,宜常保暖,可免感冒。
10、胸宜常护。心肺处于胸中,宜常保护,以免外伤。
1l、腹宜常摩。腹部常用手按摩,可帮助消化,运化食物,防止腹胀和腹泻。
12、谷道直常撮。谷道就是肛门,常练提肛功,对防止痔疮有效。有意识地收缩和放松肛门括约肌,早晚各行30~40次。
13、肢节宜常摇。就是四肢、腰肘等部位宜常活动。游泳、爬山、慢跑、做体操和打拳、跳舞等都是较好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可增强体质,特别对从事脑力劳动者更为有益。
14、足心宜常擦。每晚睡前,用热水洗足,洗后用手掌摩擦足底涌泉穴30~40次,有利于睡眠,还可降血压、治头晕、头胀和失眠,对老年冬季保健更有意义。
15、皮肤宜常干淋浴。除定期洗澡外,皮肤宜常干淋浴,包括日光浴、空气浴等。浴后用干布或手掌摩擦全身,可增强神经和心血管功能,促进新陈代谢,预防感冒。方法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16、大小便宜闭口勿言。大小便时随便谈话分散注意力,特别是对中老年人来说,可引起大便干涩或小便失禁。小便时咬紧牙齿,这对健齿有作用,练武功和气功的人很重视此法,称作内养功之一。
自我保健的方法
一、搓脚心法: 每晚用热水洗脚后,取坐姿搓两脚心,每次5至10分钟。按摩脚心,有益精补肾的作用,能活跃肾经内气,防止高血压及动脉硬化。
二、意守丹田法: 当工作、学习引起疲倦时,闭上眼睛,舌抵上腭,排除杂念,使整个意念集中在脐下的丹田部位,时间可灵活掌握。做完之后会感到精力充沛。
三、强壮心脏法: 经常按压手心的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可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也可将两手顶在桌脚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
四、壮腰健肾法: 扭摆腰部,以起保健肾脏功能作用。站立,两手插握在腰部,上身向前稍倾,慢慢将腰部左右扭摆,动作逐渐加快,使腰部感到发热时为宜。
五、暖肾法: 每晚临睡前,用两手交替轻轻按摩睾丸各81次,动作如手中握着两个球来回滚动。
六、按摩小腹部: 每晚临睡前,将手放在丹田部位,顺时针按揉36次,再逆时针按揉36次。有理气、助消化、健胃之功效。
七、按压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全身强壮要穴之一,用手指甲按压足三里穴,以感到麻胀为度,经常按压有益健康。
八、牙齿保健法:1、大、小便时,将嘴闭住,咬紧牙关。 2、经常叩齿,长年坚持可保护牙齿坚固,不易脱落。
九、促进睡眠法: 每晚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掌,而后将双掌贴于面颊,两手中指起于“迎香穴”向上推至发际;经“睛明”、“攒竹”、“瞳子髎(liao)”等穴位;然后两手分别向两侧额角后而下,食指经“耳门”穴返回起点,如此反复按摩30至40次,可治疗神经衰弱症,促进睡眠。
十、散步法: 坚持每天散步是极有效的健身之道,饭后散步有助于消化。散步时间可灵活掌握。
注:文中提到的一些穴位的位置
下丹田:下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处,方圆一寸二分,两肾之前。虚空一穴,内藏先天真精,丹田顾名思义是生丹之田,人之根本,是修炼的下手关窍,为结丹之所。
劳宫穴: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即在手掌正中的凹陷处。
足三里:你坐正,小腿与大腿成九十度,右手掌心放在膝盖骨上,四指下放,无名指尖位置为足三里,刚刚在那个小腿硬骨头外侧一边的凹坑上。
迎香穴:这个穴位在鼻旁五分,大约半个你的拇指宽度处。
睛明穴: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攒竹穴:位于眉毛内端。该穴与印堂穴成一字排列,该穴位在睛明穴上方。
瞳子髎:取穴时可以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一厘米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温馨提示:我的的身体就是台神秘的机器,只要你正确使用,就会健康永驻,平时工作之余,茶余饭后顺便就能做一些保健手法,而且坚持下来,受益无穷。
颈椎保健的方法
方法一:要纠正不良的坐姿
长时间的伏案工作、打扑克、打麻将、操作电脑、看书等,均会改变颈椎的'正常曲度,导致颈椎出现慢性劳损。因此,人们在进行上述活动时要保持脊柱的正直。在长时间低头工作和学习时,应每隔10分钟就活动一下颈部,适时伸展四肢。
方法二:要纠正不良的睡姿,并科学地选用枕头
人在睡觉时,若睡眠姿势不正确(如采用俯卧位睡觉),就会使颈椎之间的韧带处于紧张的状态。因此,人们一定要保持正确的睡姿,即以侧卧位为主,以仰卧位为辅。另外,枕头的高低和质量对人的颈椎也有很大的影响,标准枕头的高度应该在10厘米左右,枕芯的材料应以柔软、弹性好为佳。
方法三:要加强颈部的锻炼
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是预防颈椎病的重要措施。这是因为颈部的肌肉、韧带对颈椎起着重要的固定和保护作用,是颈椎天然的围领。需要注意的是,不科学的颈部运动反而会加剧颈椎的劳损。正确的颈椎锻炼法应该是用肩部和上肢的运动来带动颈部的肌肉,如进行慢跑、做甩手运动、练瑜伽和游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