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书法握笔的正确姿势图
书法握笔的正确姿势如下图所示:
1、大家都能简单看出来,食指被拇指压住了。(这也是最多人所犯的握笔错误姿势,中指也最易长茧和疼痛)
2、食指过度用力紧压到变形了。(这样握,食指根本就失去功能了)
3、食指弯曲,只用食指腹尖少数的面积接触笔杆。(费力、手酸)
4、看起来好像是正确握姿,但细看食指:握笔的高度和拇指相同,指尖对指尖,这会造成食指的紧绷、手酸,不易出力,进而使得食指接触笔杆的面积也会跟着不足。
⑵ 书法握笔的正确姿势图
书法握笔的正确姿势图
书法握笔的正确姿势图,写一手好字,首先就要握笔正确,握笔是否正确真的很重要,握笔不对,写字不仅不好看,还会手累。下面我来分享一下书法握笔的正确姿势图。
1、自然伸出手掌,大拇指向上。
2、将无名指和小指稍加弯曲,手掌要平。
3、将毛笔放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
4、大拇指按在中指和食指之间,向上为佳。
5、如下图。握笔的高度距离笔根约4厘米。小指紧挨无名指不能碰到笔杆。
一般造成幼儿握笔姿势不正确有几个原因:
第一。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接触笔主要是为了画画,而且所用工具是彩笔或油画棒,而画画时拿彩笔或油画棒的'姿势,特别是大面积涂色时与写字的握笔姿势是不同的。从小班到中班,幼儿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涂涂画画,幼儿已经习惯运用彩笔和油画棒的姿势,这种习惯自然影响了幼儿正确握笔姿势的形成。
第二。有些幼儿父母在教孩子书写数字和汉字时,只注重孩子书写的内容,并不注意孩子握笔的姿势或书写的姿态,时间一长,有些不正确的姿势已逐步形成,改变起来有一定困难。
第三。刚刚学画画和写字的孩子非常喜欢拿笔,常常是玩到哪儿就写到哪儿,书写姿势也是千姿百态。书写姿势的不确定,无形中也影响了孩子握笔和书写的姿势。
第四。幼儿园老师在开始教幼儿书写时,对执笔姿势要求的较少,因为幼儿的手还小,力量也小,不能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握笔。而且老师强调用眼卫生,对幼儿的坐姿强调得比较多一些。
第五。幼儿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学习任务加重,为了完成一定量的作业,老师无暇顾及纠正孩子姿势,很多家长只顾督促孩子的学习,对于读书写字的姿势则比较忽略。
以上是编辑为大家整理搜集的有关“正确的握笔姿势从幼儿抓起”的文章,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⑶ 毛笔执笔的正确方法
毛笔执笔的正确方法如下:
所谓毛笔执笔法,插图较多的有《汉溪书法通解》、《历代书法技艺》等,其多认为“五字执笔法”(擫、押、钩、格、抵)是最好的执笔法,对其阐释也各不相同。书法中的执笔,主要是书法家如何使用毛笔的问题。
历来比较普遍运用的是“五字执笔法”。当代着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对五字执笔法极为推重,他在《书法论丛 ·书法论》中说:“书家对于执笔法向来有种种不同的主张,我只承认其中之一种是对的,因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传下来的,经唐朝陆希声所阐明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
擫,是按、抵的意思,是指用拇指的第一节紧按笔管的左、后侧,力量由内向外。
押,通压,是指食指第一节压住笔管的右、前侧,力量由外向内,与拇指相对捏住笔管。
钩,是弯曲、钩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弯曲如钩,用第一节指肚前端钩住笔管外侧,力量从外向内,中指与食指合力,对着拇指,以更稳地控制笔管。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顶住笔管的内侧,力量从右内侧向左外侧推出。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而不接触笔管,以增强无名指向外的推力。
⑷ 书法正确握笔姿势
书法正确的握笔姿势
1、 大拇指、食指、中指自然弯曲,分别从三个方向捏笔,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依次靠在中指下方。
2、 大拇指在笔杆左下侧,食指在笔杆右上侧,中指在笔杆下方。
3、 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
4、 拇指和食指用第一指节前端捏笔,中指用第一指节侧上部顶住笔。
5、 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关节处,笔杆和纸面成50度左右。
6、 捏笔处离笔尖一寸(大约3厘米)左右。
7、 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小指不能碰手心。
8、 手腕伸直,不能勾手腕或向上翻手腕。
基本信息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上来说,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⑸ 正确的握笔姿势图
链接:
如果没有一定的控笔能力,写字是很容易出乱子的,无法准确表达笔画或者笔法。
这里有控笔训练和笔画教学视频包含坐姿和握笔等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⑹ 写字正确的姿势和握笔方法是什么
1、写字正确的姿势
头摆正。头部端正,自然前倾,眼睛离桌面约一尺。
肩放平。双臂自然下垂,左右撑开,保持一定距离。左手按纸,右手握笔。
腰挺直。身子坐稳,双肩放平,上身保持正直,略微前倾,胸离桌子一拳头,全身放松、自然。
脚踏实。两脚放平,左右分开,自然踏稳,以与肩等宽为宜。
2、握笔方法
正确的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即“捏”、“托”、“垫”、“靠”,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如空心拳,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
捏: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分别从二个方向捏住笔杆下端,大拇指在笔杆的左侧,比食指稍靠后(离笔尖稍远)。食指在笔杆的右侧,在大拇指前(离笔尖稍近)。
托:用中指第一关节外侧(中指指甲盖的根部)托住笔杆。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笔杆后,前端形成的垂直面在中指前面,中指在食指下部。
垫:无名指和小指在中指后自然叠起弯向掌心(形如空心拳)。
靠:笔杆向右后方倾斜和纸面呈45度,紧贴在食指的第三关节与虎口之间。
⑺ 书法正确的执笔方法
书法正确的执笔方法是:按、押、钩、格、抵。
按:是指用拇指的第一节紧按笔管的左、后侧,力量由内向外。
押:通压,是指食指第一节压住笔管的右、前侧,力量由外向内,与拇指相对捏住笔管。
钩:是弯曲、钩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弯曲如钩,用第一节指肚前端钩住笔管外侧,力量从外向内,中指与食指合力,对着拇指,以更稳地控制笔管。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顶住笔管的内侧,力量从右内侧向左外侧推出。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而不接触笔管,以增强无名指向外的推力。
(7)书法正确执笔方法图解扩展阅读
除了上述的正确方法之外,还需掌握几个要领: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1、指实,就是手指执笔要有力量,外侧四指相互靠拢,骨节向外,密实而不松散。内侧拇指中部骨节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圆如马镫形,这样五指一齐用力,执笔既坚实有力,又有助于运笔,使之松紧适度。
2、掌虚,就是执笔时掌心要虚空,不能曲指塞掌,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贴到掌心,好像手心里拿着了鸡蛋。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要张开大些。这样,运笔就能稳实而灵活,容易把字写得健美。
3、掌竖,就是执笔时手掌要竖起来。掌竖才能笔直,笔直才能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运转自如。
4、腕平,是指手腕与桌面要平行。康有为说“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竖其锋”。因为管直则锋正,这与运腕、掌竖有密切关系,掌竖、腕平、管直锋正,加之悬肘用笔,既灵活又有力。
5、管直,执笔写字时要尽量保持笔管纸面垂直,使笔画容易保持中锋。但在具体的运笔过程中,笔管有时要有俯仰倾斜的情况,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稳。
⑻ 钢笔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正确的执笔姿势和方法如下:
(一)坐姿。
硬笔书法的正确姿势可以概括为: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1、头正:要求头勿左右倾斜,下颔微收,舌尖微抵上腭(有助于凝神静虑、集中思想)目光注视笔尖,眼睛距纸1尺左右。
2、身直:要求上身端正,略向前倾,胸部离桌一拳左右,双肩平齐,腰部收紧,心平气和,神情安详。切不可趴在桌上。
3、 臂开:两臂自然张开,平稳对称对于桌面,左手按纸,右手书写,相互配合,手随心意。
4、足安:要求两脚自然平稳地放于地面,与肩同宽,使腿与臀部共同支持着上身的平衡。两腿切不可义叉重叠或一屈一伸,更不能不断抖动。
(二) 执笔方法。
硬笔的执笔方法是采用“三指虎口执笔法”。
即是先用大拇指、食指的指尖和中指的第一关节内侧开成合力将笔杆牢牢地捏住(距笔尖一寸左右);然后让笔杆上端自然斜倚于“虎口”上,笔尖与纸面的夹角450;最后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依次叠垫在中指下边,以增强力度和稳定性。切忌小指、无名指向外翘起。
除了正确的执笔方外,还要注意松紧自然、高低适中。过紧、太低容易使手指僵硬,运笔不灵活,写出来的字字形呆板,缺乏灵气;太松、过高又不能很好地控制、操纵笔杆,造成书写乏力,所以握笔应松紧有度,高低适宜,以自然、舒服为佳。
同时握笔的松紧和高低应随书体的同而有所调整。当书写篆书、隶书和楷书时,执笔偏紧、稍低;而当书写行书和草书时,则执笔偏松、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