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糖尿足该怎么治疗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还是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必要的药物控制体内的血糖和尿糖,只有血糖和尿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才能根本性的治疗糖尿病足。治疗糖尿病足推荐顺德和平外科医院,顺德和平医院遵循“患者至上、良医为本、至精至善、仁爱关怀”的核心价值观,值得信赖。【点击人工咨询,了解更多治疗方案】B. 糖尿病足怎么治疗
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糖、对症的药物治疗;对于缺血严重,全身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方式重建血流;当感染扩散时,可采取截肢术,挽救患者生命。
一般治疗
控制血糖
积极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足患者,首选胰岛素控制血糖。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严格控制在7%左右,同时尽可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合并有血脂、血压异常者需要控制血脂、血压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常常年龄较大,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因此不能一味强调将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而是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设立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
营养支持
通过营养筛查、营养评定与营养干预制定完整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达成血糖、血压、血脂及白蛋白的个体化控制目标,达到并保持体重目标值,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
药物治疗
对因治疗
糖尿病足发病机制复杂,发病原因不同,药物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采用α-硫辛酸等药物可改善神经感觉异常及神经传导异常,此类药物安全性良好。
使用前列腺素及前列腺素类似物制剂,如脂微球前列腺素E1,可改善麻木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自发性疼痛。该类药物安全性好,口服制剂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静脉制剂可能出现静脉炎。
使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如依帕司他,可有效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情进展,联合硫辛酸治疗疗效更显着。该药耐受性较好,但存在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容易导致眼泪、尿液变成粉红色。另外长期使用需要注意监测肝脏功能。
采用甲基维生素B
12,如甲钴胺等,可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此类药物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对症治疗
下肢缺血
应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合并有冠心病且有房颤风险
需要联合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药物,可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扩血管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西洛他唑、脂微球前列地尔注射液、贝前列腺素类似物、安步乐克等。
疼痛治疗
疼痛是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状之一,可采用度洛西汀抑制疼痛传导,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后,可选用曲马多等阿片类镇痛药进行治疗,但曲马多存在耐受及成瘾的风险。
抗感染治疗
抗感染治疗是糖尿病足出现感染、溃疡、坏疽后的重要治疗措施,主要是住院通过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控制感染,防止向其他部位扩散;不推荐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避免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手术治疗
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
主要方法包括经皮穿刺动脉内成形术,或在球囊扩张的基础上进行支架成形术等,此方法是一种微创手段,可以作为首选,尤其是当患者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疾病无法耐受开放手术时。
血管旁路手术
通过血运重建术,恢复患者血液供应。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外科旁路手术等。适用于不能进行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且远端流出道通畅的严重缺血性溃疡患者。
截肢术
该手术能防止感染扩散、挽救患者生命。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小范围截肢术(如截趾术)和大范围截肢术(如踝以上小腿截肢术)。适用于出现严重坏疽、肢体严重畸形、肢体坏死或感染播散等情况,且其他内外科治疗无效的患者。
清创术及植皮术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全身情况较好时,适当进行清创术或植皮术,可有效去除坏死组织,尽早封闭创面,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
中医治疗
根据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中医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筋疽”、“脱疽”,有糖尿病等全身症状,也有足部的局部病变,故中医治疗强调内治法全身治疗与外治法局部治疗相结合。
内治法
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
表现为足局部漫肿、灼热、皮色潮红或紫红,皮温高或有皮下积液、有波动感等,用四妙勇安汤合茵栀莲汤加减。
热毒伤阴、瘀阻脉络证
表现为足局部红、肿、热、痛,或伴溃烂、神疲乏力、烦躁易怒等症状,用顾步汤加减。
气血亏虚、络脉瘀阻证
表现为足创面腐肉已清,肉芽生长缓慢,久不收口,周围组织红肿已消或见疮口脓汁清稀较多,经久不愈,下肢麻木、疼痛,状如针刺,夜间尤甚等症状,用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肝肾阴虚、瘀阻脉络证
足局部、骨和筋脉溃口色暗,肉色暗红,久不收口,伴有腰膝酸软、双目干涩、耳鸣耳聋、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
足发凉、皮温低,皮肤苍白或紫暗,冷痛,沉而无力,间歇性跛行或剧痛,夜间更甚,用金匮肾气丸。
外治法
包括穴位按摩肢端,治疗足部麻木、疼痛、发冷、感觉减退等症状。中药外敷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改善肿胀、麻木疼痛等症状;针灸治疗改善肿胀、麻木、疼痛等。
此外还可选择中药足浴熏洗治疗,但醉酒、过饥、过渴、极度疲劳等状态下不宜进行足浴。
其他治疗
高压氧疗
可改善组织缺氧、水肿,减轻炎症,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生成和血管生成,有助于降低大截肢的发生风险。
创面修复
可采用湿性敷料、封闭式负压伤口治疗等方法促进创面修复。水胶体等湿性敷料提供潮湿环境,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增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封闭式负压伤口治疗可显着改善创面,加速创面愈合。
前沿治疗
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目前尚不能作为治理糖尿病足的常规治疗手段。干细胞移植术包括自体和异体移植治疗,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自体干细胞移植主要的来源有骨髓、外周血。其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同时不存在伦理问题,在国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异体干细胞移植主要的来源有脐带血、间充质和胚胎干细胞,其限于国家政策,异体干细胞移植机构需要有一定的资质,目前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此外,干细胞联合凝胶可修复糖尿病足的创面,临床上技术尚不完全成熟,需谨慎选择。
C. 糖尿病足怎么治疗
糖尿病足病为糖尿病的重要而常见的并发症,诊疗十分困难,防患于未然理应置于首要地位,尤其是有关医师和糖尿病患者更应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糖尿病足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控制和监测血糖,做到习惯性护足,避免危险因素的损害,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很是重要。
危险因素的甄别:危险因素的甄别对于糖尿病足病的有效预防是至为重要。严密观察糖尿病史超过10年的病人,这类人群发生溃疡或截肢的危险性更高,特别是在男性病人。因他们血糖的控制常较差。而有关心血管和肾脏的并发症更为多见。必须注意下列与足病密切相关且会增加截肢危险的情况:①缺乏自我保护感觉的周围神经源病变;②在有周围神经病变情况下的生物力学的改变;③足底压力增高的证据(在胼胝下的红斑,出血);④下肢骨畸形;⑤存在周围动脉疾病,不同程度多普勒仪测定的压力降低;⑥溃疡或截肢史;⑦严重的趾甲的病变。
1.足部的检查
(1)所有糖尿病人均应接受至少每年一次的足部检查以及时发现导致发病的高危情况。这些检查应包括足保护感觉的评估、足的结构、生物力学、血管供血状况和皮肤的完整性。
(2)最基本的足部的检查应包括触和望诊的检查、特制的10g尼龙丝及音叉检查。
(3)有一个或更多高危因素的病人应更频繁地评估危险因素的发展情况。
(4)有神经病变的糖尿病人每次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就诊时都应仔细地检视足部。
(5)低危足也应进行定量的体觉试验,用特制的10g尼龙丝来检查。
(6)对周围动脉疾病(PAD)的首次检查应包括跛行病史和多普勒仪测定的压力,踝肱指数(ABI),因有不少患有PAD的病人是无症状的。
(7)检查足部皮肤的完整性,特别是趾间和跖骨头下面。
(8)出现红斑、局部温度升高、胼胝形成可能为临近破溃的组织损伤。
(9)须注意骨畸形、关节活动受限,步态和平衡问题。
2.高危足的预防
(1)远端相称的多发性神经病变是溃疡和截肢的最重要的预兆之一。
(2)尽量维持肝抗胰岛素物质接近正常水平能有效地延缓神经病变的进展。
(3)停止吸烟可以有效地减轻血管系统疾病的并发症。
(4)适时的就诊于足病专家是十分必要。
(5)对有吸烟或下肢并发症史的糖尿病人要进行持续预防性足部护理及终生的观察。
3.高危足的管理
(1)尽量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为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神经病变或足底压力增高证据的糖尿病人,应适当地穿用足够软的鞋或运动鞋以便使足底压力得以重新分配,并保持良好的通气性。
(3)病人应接受足部感觉丧失的知识教育和学习其他替代检查方法(触诊和望诊),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的足病问题。
(4)胼胝应由足病专家或有经验的或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医务人员用解剖刀清理。
(5)有骨畸形,如槌状趾、显着增生的跖骨头和 囊炎(大趾内侧的炎肿)等病人,可能需要更宽松的鞋类。
(6)末端骨畸形的病人不能用商用治疗鞋类时,可能只能用专门定制的特殊鞋或最好是专用的糖尿病足病预防靴。
(7)建议有明显跛行或ABI值明显下降的病人做进一步的血管评估,然后考虑采用锻炼、内科或外科介入治疗。
(8)有足部溃疡病史的糖尿病人应当做病理基础的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处理病足。
(9)皮肤较薄时,例如皮肤皲裂和癣应给予积极治疗,以避免其恶化。
(10)对于已有足溃疡和高危足,特别是既往有溃疡或截肢史者,建议采用多学科防治方法。每天均需做自我足部检查。
4.做好足部皮肤的管理:
(1)皮肤的护理:
①每晚用温水(不超过35℃)和中性香皂洗净双脚,并用柔软的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干,特别是足趾缝间要避免擦破,以防发生微小的皮肤损伤。
②擦干后涂上润滑油(润滑乳或营养霜),充分摩擦,以保持皮肤的柔软性,清除鳞屑,防止干裂,趾间不需涂擦。如果皮肤有压痛,可每周用75%的酒精擦1次。
③按摩足部时要从趾尖开始,逐步向上,这样有利于血液循环。
④若趾甲干脆,每晚可用中药硼砂(每升水用一汤匙,约15g),微温水将足浸泡30分,软化趾甲,然后用软布按摩足趾周围,保持趾甲周围的干燥清洁。
⑤学会正确剪趾甲,不要把趾甲剪得过短,剪趾甲时必须顺横向剪直,可以用一个锉指甲用的小锉子将趾甲边缘锉圆滑。
⑥冬天要保持双脚温暖,可穿松软宽松的棉袜,千万不要用电热器或热水袋烘脚,以免烫伤皮肤。并避免穿不合脚的鞋袜和赤脚行走。
⑦有些外用药物刺激性太强,必须经医生同意方可足部涂用。
(2)皮肤磨擦伤的护理:
①及时检查和尽早发现足部是否有水疱、裂口及擦伤等。因为足部溃疡感染及坏疽都是从微小创伤引起的,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②保持足部皮肤完整清洁。脚上表皮擦破时,不要用指甲去撕,而应立刻用香皂、酒精等消毒清洁,再以消毒过的绷带包扎,不需敷用药膏。如果使用鞋垫,应选大小适中的鞋垫,以免皮肤磨损受伤。如有以下各种情形时,应立刻请医生诊治:淤血、肿胀、发红、发热等。
③禁用刺激性消毒药水如碘酒等,必要时可用龙胆紫外搽。
④预防足部霉菌感染。每次洗脚或洗澡后,在趾间扑撒痱子粉,保持局部干燥。若已患足癣,可用克霉唑软膏,有继发感染的足癣病人应使用1∶8000过锰酸钾溶液洗脚,1~2次/d,擦干后外用消炎药膏及纱布包裹,必要时应口服抗生素。
(3)挑选一双合适的鞋:
①买鞋时要先在纸上画出大小、并剪好鞋样以作为选鞋标准。因为糖尿病人多有周围神经病变而感觉迟钝,不能只凭感觉选鞋。
②选择布鞋为好,因为布鞋空气流通性能较好,可减轻足部出汗,引起足部皮肤过敏或感染的危险性也相应下降。
③避免穿高跟鞋宜穿平底鞋,由于高跟鞋可给足趾施加额外的压力,这样会影响血液循环,甚至造成挤压伤或水疱产生。
(4)鞋头不要太挤,要预留一定的宽度和长度,避免夹挤而影响末梢循环。
(5)购置的新鞋,最初几天对易摩擦部位,放置一点棉花等,初穿时应先试穿半小时,看看是否有哪个部位皮肤已被磨红肿等,如果没有问题发生,可逐步增长穿着的时间。
(6)经常检查鞋子的内部,注意有无粗边、裂痕或石子沙砾,应即时修补和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