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女人血崩了好治吗
中医认为脾统血,血崩在中医上适合脾有关,可以试试归脾丸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头一次吃一倍的量,第二顿按说明吃。祝你健康。
② 月经血崩会自己停止吗
血崩,是女性月经的时候,不断的流血,月经血持久的存在不干净,持续的流血,从而失去大量的血液的一种月经妇科现象。但是很多女性对于血崩这个问题有误解,以为这个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以为它会自己停止的。那么,月经血崩会自己停止吗?
有的女性月经期间流血量特别多,有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过度的运动和不恰当的饮食而导致血崩,听着就很可怕是不是?血崩虽然对身体不好,需要好好的照顾,但是也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病症。在遇到血崩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冷静观察一段时间,按理来说如果是血崩量少的话是会自己停止的,但是如果几天后仍无缓解现象,那就要去寻找另外的治疗方法了。血崩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食疗来缓解一下,比如:
1、包头翁、炒地榆,将两种食材一起放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熬煮,在药汁之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搅拌均匀。分为两次服用,连续服用两剂,对于身体非常的有好处。特别是治疗一些由于湿热所引起女性经期血崩的情况效果很好,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
2、将地榆准备好,然后加入适量的食醋一起煎煮,直接温服。这道偏方具有很好的治疗血热经期血崩的作用,最好在月经来潮之前服用两三剂,身体能够很好的恢复。
3、在新鲜的乌贼之中取出完整的墨囊,然后直接烤干,放凉之后研磨成为粉末,然后装入胶囊之中储存。每天服用一克左右,每天服用两次,服用三五天之后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这种偏方对于治疗由于子宫功能不良性出血具有很好的作用。
女人的身体是和男人是不一样的,没有男子的强壮,在生理上是很不同的。女人每个月都会有那么几天的生理期,在生理期,如果不好好保重自己的话,会带给身体不可磨灭的伤害。在生理期的这几天,情绪是多变的,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好自己,不让的话会损坏身体,最后甚至会有月经血崩的危险。那么,什么样的人会月经血崩呢?
血崩在西医里面叫子宫功能性出血,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临床变现为月经失去其正常有规律的周期,就是以不同频率的经量过多,经期过长的子宫出血。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无妊娠并发症或是出血性疾病。导致月经失调包括功血的诱因可以有精神过度紧张,环境和气候的改变,劳累,营养不良或是代谢紊乱等等。治疗此病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不能私自用药。
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以上就是什么样的人会月经血崩的内容了。发生血崩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女性一定要在平时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要不管不顾,一定要平时多注意休息,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毕竟,身体是自己的,身体健康,脸色红润,这样的女性才是最美的。
③ 血崩吃什么来调理
多吃补血的食物,如鱼、瘦肉、动物肝、动物血、大豆、菠菜
下面是一些治疗经血过多的食谱:
1.老母鸡艾叶汤
做法: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3剂。
功效: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量多,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少腹意气消沉痛,舌淡脉细。
2.黑木耳红枣饮
材料: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
做法:将黑木耳、红枣洗净。红枣去核,二味加水煮沸,去渣服用。
功效:具有补中益气、养血止血、美肤益颜功效。适用于月经过多、贫血及身体虚弱者。
3.苎麻粥
材料:生苎麻根30克,炒陈皮10克,粳米、大麦仁各50克,细盐少许。
制作方法:先煎苎麻根、陈皮,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及大麦仁煮粥,临熟放入盐少许。分2次服,每日空腹趁热食。
功效:本品有利于凉血、止血、安胎。适用于血热崩漏,妊娠胎动下血及尿血,便血等症。
4.黑木耳炒肉片
材料:黑木耳50克、瘦猪肉100克。
做法:黑木耳用清水浸泡至软,洗净,瘦猪肉洗净,切片后上浆,腌制10分钟。起油锅下猪肉片炒热,再加黑木耳炒熟即可。
功效:清热凉血,祛瘀止血。 适用于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血热型崩漏、经色紫红有血块、经行小腹疼痛。
5.红枣炖猪皮
原料:红枣50克,猪皮100克。
做法:猪皮切块,红枣洗净,一起装入碗内,隔水炖熟即可。
功效:补脾和血,调理冲任。适用于脾虚型崩漏。
6.莲藕花生猪骨汤
材料:莲藕250克、花生100克、猪骨500克、红枣10个。
做法:莲藕带藕节洗净,切小块;花生、红枣(去核)洗净;猪骨洗净,斩小块。全部原料一齐入砂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煮3小时,最后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补气,止血调经。 适用于月经过多,气虚型崩漏,经期延长,经色淡而稀,或经行吐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等。
④ 老妇血崩的简易治疗方法有哪些
妇女在断经前后出现经血暴下如注者,称为“老妇血崩”。本病多因脾虚失摄与肝肾阴虚所致。以下治疗方法可供选用。
(1)中成药
①人参归脾丸,每服6g,日服3 次(适用于脾气亏损,统血无权者)。
②补中益气丸,每服6g,日服3 次(适用于脾虚气陷者)。
③二至丸,每服9g,日服3 次(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④知柏地黄丸,每服6g,日服3 次(适用于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者)。
⑤仙鹤草膏,每服15g,日服3 次(适用于各型患者)。
(2)简便验方
①党参30g,艾叶炭、乌贼骨各10g,棕榈炭15g。水煎服(适用于脾虚失摄者)。
②黄芪、苎麻根各30g。水煎服(适用于气虚不摄者)。
③鸡冠花炭、侧柏叶炭各等份。每服3 ~ 6g,日服2 次。
④地榆炭、黄芩炭、榆树叶炭各等份。每次6g,为末水冲服,或水煎服(适用于阴虚血热者)。
(3)饮食疗法
①人参10g,乌贼骨30g,鸡肉100g。煮熟后食用(适用于脾虚失摄者)。
②老藕250g,瘦猪肉30g,银耳15g。做汤食用(适用与肝肾阴虚者)。
③鲜藕加冰糖拌食。
④鲜小蓟60g,木耳20g。做汤食用(适用于各型老妇血崩者)。
⑤ 如何治疗血崩
(一)气陷 1.治则:益气固本。 2.处方 血崩
:脾俞、隐白、百会、气海、足三里。 3.方义:脾俞,健脾益气,加强统血之功;隐白,是治疗崩漏之经验要穴;气海、足三里,用以辅气助元,使血有化生之源,百会系诸阳之会,善升提下陷之气。五穴合用,能益气升阳,固摄经血。 4.治法:隐白、气海均以艾卷雀啄法温灸之,百会先针,施平辅平泻之法,继用灸法。余穴采取补法。 (二)血热 1.治则:清热凉血。 2.处方:行间、血海、阴交、关元。 3.方义:行间,足厥阴之荥,以清肝热,增肝藏血之功;血海为脾经之穴,可泄血热,益脾统血之力;阴交、关元位于任脉而与冲脉交会,血崩多与冲任受损密切相关,取此二穴,可固经涩血。? 4.治法:关元、阴交平补平泻;行间、血海宜用泻法。 (三)血瘀 1.治则:活血化瘀。 2.处方:膈俞、肝俞、三阴交、中极。 3.方义:血之会穴膈俞,活血理血以通瘀止血;肝俞,疏调肝脏气机以行气活血止血;三阴交,取其统血固经;中极乃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用之加强冲任摄血功能。本方既能利气化瘀以止血,又可统摄离经之血以固经。 4.治法:膈俞、肝俞施泻法,中极、三阴交先补后泻,以补为主。
编辑本段针灸古方辑录
《千 血崩
金翼方•卷二十六》:“崩中带下,……中极”。 《针灸资生经•第七》:“阴交、石门,疗崩中”。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妇人经血过多不止并崩中者,毫针刺足太阴经三阴交二穴,次针足厥阴经行间二穴,次手少阴经通里二穴,……针入二分,各灸二七壮。凡灸虚,则炷火自减;实,则灸火吹灭”。 《针灸聚英•卷二》:“妇人月事不调,带下崩中,因产后恶露不止,绕脐冷痛,灸气海”。 《神应经•妇人门》:“血崩、气海、大敦、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 《类经图翼•十一卷》:“血崩不止:膈俞、肝俞、肾俞、命门、气海、中极(下元虚冷,血崩白浊)、间使、血海、复溜、行间”。 《针灸大成•卷九》:“妇女血崩不止:丹田、中极、肾俞、子宫。……再刺后穴:百劳、风池、膏肓、曲池、绝骨、三阴交”。 《针灸逢源•卷五》:“血崩:……肾俞、气海、关元、中极(俱灸妙)、三阴交”。
编辑本段文献记载
血崩昏暗
出典:傅青主女科上卷\血崩 内文:妇人有一时血崩,两目黑暗,昏晕在地,不省人事者,人莫不谓火盛动血也。然此火非实火,乃虚火耳。世人一见血崩,往往用止涩之品,虽亦能取效于一时,但不用补阴之药,则虚火易于冲击,恐随止随发,以致经年累月不能痊愈者有之。是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土崩之法。方用固本止崩汤。 大熟地(一两,九蒸) 白术(一两,土炒焦) 黄耆(三钱,生用) 当归(五钱,酒洗) 黑姜(二钱) 人参(三钱) 水煎服。一剂崩止,十剂不再发。倘畏药味之重而减半,则力薄而不能止。方妙在全不去止血而惟补血,又不止补血而更补气,非惟补气而更补火。盖血崩而至于黑暗昏晕,则血已尽去,仅存一线之气,以为护持,若不急补其气以生血,而先补其血而遗气,则有形之血,恐不能遽生,而无形之气,必且至尽散,此所以不先补血而先补气也。然单补气则血又不易生;单补血而不补火,则血又必凝滞,而不能随气而速生。况黑姜引血归经,是补中又有收敛之妙,所以同补气补血之药并用之耳。 若血崩数日,血下数斗,六脉俱无,鼻中微微有息,不可遽服此方,恐气将脱不能受峻补也。有力者用辽人参去芦三钱煎成,冲贯众炭末一钱服之,待气息微旺然后服此方,仍加贯众炭末一钱,无不见效;无力者用无灰黄酒冲贯众炭末三钱服之,待其气接神清始可服此方。人参以党参代之,临服亦加贯众炭末一钱冲入。
年老血崩
出典:傅青主女科上卷\血崩 内文:妇人有年老血崩者,其症亦与前血崩昏暗者同,人以为老妇之虚耳,谁知是不慎房帏之故乎!方用加减当归补血汤。 当归(一两,酒洗) 黄耆(一两,生用) 三七根末(三钱) 桑叶(十四片) 水煎服。二剂而血少止,四剂不再发。然必须断欲始除根,若再犯色欲,未有不重病者也。夫补血汤乃气血两补之神剂,三七根乃止血之圣药,加入桑叶者,所以滋肾之阴,又有收敛之妙耳。但老妇阴精既亏,用此方以止其暂时之漏,实有奇功,而不可责其永远之绩者,以补精之味尚少也。服此四剂后,再增入: 白术(五钱) 熟地(一两) 山药(四钱) 麦冬(三钱) 北五味(一钱) 服百剂,则崩漏之根可尽除矣。 亦有孀妇年老血崩者,必系气冲血室,原方加杭芍炭三钱,贯众炭三钱极效。
少妇血崩
出典:傅青主女科上卷\血崩 内文:有少妇甫娠三月,即便血崩,而胎亦随堕,人以为挫闪受伤而致,谁知是行房不慎之过哉!治法自当以补气为主,而少佐以补血乏品,斯为得之。方用固气汤。 人参(一两) 白术(五钱,土炒) 大熟地(五钱,九蒸) 当归(三钱,酒洗) 白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杜仲(三钱,炒黑) 山萸肉(二钱,蒸) 远志(一钱,去心) 五味子(十粒,炒) 水煎服。一剂而血止,连服十剂痊愈。此方固气而兼补血。已去之血,可以速生,将脱之血,可以尽摄。凡气虚而崩漏者,此方最可通治,非仅治小产之崩。其最妙者,不去止血,而止血之味,含于补气之中也。 妊娠宜避房事,不避考纵幸不至崩往往堕胎,即不堕胎生子亦难养,慎之!戒之!
交感出血
出典:傅青主女科上卷\血崩 内文:妇人有一交合则流血不止者,虽不至于血崩之甚,而终年累月不得愈,未免血气两伤,久则恐有血枯经闭之忧。此等之病,成于经水正来之时交合,精冲血管也。夫精冲血管,不过一时之伤,精出宜愈,何以久而流红?不知血管最娇嫩,断不可以精伤。凡妇人受孕,必于血管己净之时,方保无虞。倘经水正旺,彼欲涌出而精射之,则欲出之血反退而缩入,既不能受精而成胎,势必至集精而化血。交感之际,淫气触动其旧日之精,则两相感召,旧精欲出,而血亦随之而出。治法须通其胞胎之气,引旧日日之集精外出,而益之以补气补精之药,则血管之伤,可以补完矣。方用引精止血汤。 人参(五钱) 白术(一两,土炒) 茯苓(三钱,去皮) 熟地(一两,九蒸) 山萸肉(五钱,蒸) 黑姜(一钱) 黄柏(五分) 芥穗(三钱) 车前子(三钱,酒炒) 水煎。连服四剂愈,十剂不再发。此方用参儿以补气,用地萸以补精,精气既旺,则血管流通;加入茯苓、车前以利水与窍,水利则血管亦利;又加黄柏为引,直入血管之中,而引夙精出于血管之外;芥穗引败血出于血管之内;黑姜以止血管之口。一方之中,实有调停曲折之妙,故能怯旧病而除陈苛。然必须慎房帏三月,破者始不至重伤,而补者始不至重损,否则不过取目前之效耳。其慎之哉!宜寡欲。
郁结血崩
出典:傅青主女科上卷\血崩 内文:妇人有怀抱甚郁,口干舌渴,呕吐吞酸,而血下崩者,人皆以火治之,时而效,时而不效,其故何也?是不识为肝气之郁结也。夫肝主藏血,气结而血亦结,何以反至崩记?盖肝之性急,气结则其急更甚,更急则血不能藏,故崩不免也。治法宜以开郁为主,若徒开其郁,而不知平肝,则肝气大开,肝火更炽,而血亦不能止矣。方用平肝开郁止血汤。 白芍(一两,醋炒) 白术(一两,土炒) 当归(一两,酒洗) 丹皮(三钱) 三七根(三钱,研末) 生地(三钱,酒炒) 甘草(二钱) 黑芥穗(二钱) 柴胡(一钱) 水煎服。一剂呕吐止,二剂干渴除,四剂血崩愈。方中妙在白芍之平肝,柴胡之开郁,白术利腰脐,则血无积住之虞。荆芥通经络,则血有归还之乐。丹皮又清骨髓之热。生地复清脏腑之炎。当归、三七于补血之中,以行止血之法,自然郁结散而血崩止矣。此方入贯仲炭三钱更妙。
闪跌血崩
出典:傅青主女科上卷\血崩 内文:妇人有升高坠落,或闪挫受伤,以致恶血下流,有如血崩之状者,若以崩治,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盖此症之状,必手按之而疼痛,久之则面色痿黄,形容枯搞,乃是瘀血作祟,并非血崩可出。倘不知解瘀而用补涩,则瘀血内攻,疼无止时,反致新血不得生,旧血无由化,死不能悟,岂不可伤哉!治法须行血以去瘀,活血以止疼,则血自止而愈矣。方用逐瘀止血汤。 生地(一两,酒炒) 大黄(三钱) 赤芍(三钱) 丹皮(一钱) 当归尾(五钱) 枳壳(五钱,炒) 龟板(三钱,醋炙) 桃仁(十粒,泡炒,研) 水煎服。一剂疼轻,二剂疼止,三剂血亦全止,不必再服矣。此方之妙,妙于活血之中,佐以下滞之品,故逐瘀如扫,而止血如神。或疑跌闪升坠,是由外而伤内,虽不比内伤之重,而既已血崩,则内之所伤,亦不为轻,何以只治其瘀而不顾气也?殊不知跌闪升坠,非由内伤以及外伤者可比。盖本实不拨,去其标病可耳,故日急则治其标。 凡跌打损伤致唾血,呕血皆宜如此治法,若血聚胃中,宜加川厚朴一钱半,姜汁炒。
血海太热血崩
出典:傅青主女科上卷\血崩 内文:妇人有每行人道,经水即来,一如血崩,人以为胞胎有伤,触之以动其血也,谁知是子宫血海因太热而不固乎!夫子宫即在胞胎之下,而血海又在胞胎之上。血海者,冲脉也。冲脉太寒而血即亏,冲脉太热而血即沸,血崩之为病,正冲脉之火热也。然既由冲脉之热,则应常崩而无有止时,何以行人道而始来,果与肝木无恙耶?夫脾健则能摄血,肝平则能藏血。人未入房之时,君相二火,寂然不动,虽冲脉独热,而血亦不至外驰。及有人道之感,则子宫大开,君相火动,以热招热,同气相求,翕然齐动,以鼓其精房,血海泛滥,有不能止遏之势,肝欲藏之而不能,脾欲摄之而不得,故经水随交感而至,若有声应之捷,是惟火之为病也。治法必须滋阴降火,以清血海而和子宫,则终身之病,可半载而除矣。然必绝欲 三月而后可,方用清海丸。 大熟地(一斤,九蒸) 山萸(十两,蒸) 山药(十两,炒) 丹皮(十两) 北五味(二两,炒) 麦冬肉(十两) 白术(一斤,土炒) 白芍(一斤,酒炒) 龙骨(二两) 地骨皮(十两) 干桑叶(一斤) 元参(一斤) 沙参(十两) 石斛(十两) 上十四味,各为细末,合一处,炼蜜丸桐子大,早晚每服五钱,白滚水送下,半载痊愈。此方补阴而无浮动之虑,缩血而无寒凉之苦,日计不足,月计有余,潜移默夺,子宫清凉,而血海自固。倘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徒以发灰、白矾,黄连炭、五倍子等药末,以外治其幽隐之处,则恐愈涩而愈流,终必至于败亡也。可不慎与!
编辑本段治疗方剂
灵芝荸荠饮 灵芝50克,荸荠500克,白糖200克,香精2克,灵芝水煎取汁,荸荠压汁,混合, 加水至160毫升,加白糖,香精使溶,日服2次,能清热利尿,降血压。治血崩。
⑥ 血崩患者怎么调理
血崩是脾脏的问题,出血多是脾不统血的问题,忌生冷,易多休息,多吃温热食物,治宜健脾益气! 食疗效果更好些,山药薏米粥吃2周一般就没事了!
⑦ 来月经血崩怎么办
月经量多,月经失调对我们女性的身体有着多大的危害,想必女性们也都有所了解,月经,流出来的虽然是血液,从我们身体中,但其实,女性在这一阶段也流失掉了大量的能量,因此,女性在这一时间段内有些虚弱。那么,来月经血崩怎么办?
女性晚上月经量多可以用加厚型的卫生巾,睡觉时可以垫一张大童用的防尿垫,越大越好,这样就不怕弄到床上了。
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正常情况下,一般每次月经的出血量约为20~60毫升,如超过80毫升即为月经量过多,属于病理状态。如果月经量过多已经导致了贫血,基本上可以判断为病理状态。
引起月经量过多的常见器质性病因主要有:
1.器质性子宫病变,最常见的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
2.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子宫内膜息肉也是引起月经过多的常见原因;
3.妇科炎症:慢性妇科炎症可引起盆腔充血,进而导致月经量增多;
4.全身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白血病、慢性肝病、凝血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均可引起月经量增多;5.宫内节育环不适应也会引起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
女性月经量多建议去医院找妇科专家进行诊治,看看是否患有某种疾病。如果排除了上面这些原因导致的月经量过多,那么很可能就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即我们所熟悉的内分泌失调。如果确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可以治疗的,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内分泌治疗,比如,我们常用短效避孕药来帮助调经;如果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过多,更要对应处理。
一般认为月经量以30~80毫升为适宜,超过100毫升为月经过多。而月经过多又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是以月经量较常量明显增多,而月经周期、月经期仍基本正常为临床特征。相当现代医学的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引起的月经过多,也可以由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引起。也可由其他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引起。此外,对中老年女性还要考虑恶变等情况。因此对月经过多的病人首先应确诊。在确诊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医学的方法进行治疗的同时,也可采用中医药治疗或者食物疗法。
参芪山药粥
黄芪30克,山药60克,党参15克。先将黄芪、党参煎汁至300毫升,去渣,山药研粉,加入黄芪、党参中搅拌成粥,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
地黄当归白术汤
生地30克,当归10克,白术15克,羊肉250克,盐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同生地、当归、白术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置火上,共炖至肉熟烂后,加盐适量即可,饮汤吃肉。
鸽蛋阿胶汤
鸽蛋5枚,阿胶30克。先将阿胶放入碗中,加水适量,放在火上熔化,趁热入鸽蛋和匀即成。具有补中止血的功效。
⑧ 血崩简介
xuè bēng
flooding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metrorrhagia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endometrorrhagia [朗道汉英字典]
血崩为病名[1]。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血崩亦名崩、崩中、血山崩、暴崩[1]。指不在经期而突然 *** 大量出血者[1]。
血崩多因劳伤过度,气虚不能摄制经血,或暴怒伤肝,肝不藏血,以致经血妄行[1]。临床上须防止晕厥虚脱[1]。
血崩在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下,劳伤气虚者,治疗宜补气固摄止血,方用举元煎加乌贼骨、棕榈炭、煅牡蛎等,或用固冲汤[1]。因暴怒伤肝者,治疗宜舒肝解郁,佐以止血,方用平肝开郁止血汤,待血减少或血止时,再予辨证治本[1]。其他如血热、血瘀、跌仆损伤等,均可引起冲任不固而致血崩[1]。
⑨ 血崩的现象
血崩就是指妇女不在经期而突然阴道大量出血的急性病证现象。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气虚型,症状见暴崩下血,色淡质薄,面色晄白或虚浮,困倦乏力,动则气短,脉细弱或芤。舌体胖嫩有齿印,苔薄润或腻。治疗方法:益气固本、健脾摄血。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2.血热型,症状见突然血出如崩,血色深红,头晕面赤,烦躁口渴,脉滑数或弦数,苔黄。治疗上以清热凉血,泻肝止血为主。
3.血瘀型,症状见血出淋漓不断,猝然其势若崩,夹有瘀块,血色紫暗,小腹疼痛拒按,脉沉涩或沉紧,舌质暗红,舌尖边时见瘀点。治疗以活血化瘀,凉血止崩为主。
(9)血崩治疗方法扩展阅读
血崩注重预防,预防很重要的,要劳逸结合,但不宜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过则易伤脾气,可导致统摄失职或生化不足而引起的月经疾病。要重视节制生育和节欲防病,避免生育(含人流)过多过频及经期、产后交合,否则损伤冲任、精血、肾气,导致月经疾病。
一定要根据气候环境变化,适当增减衣被,不要过冷过凉,以免招致外邪,损伤血气,引起月经疾病。注意饮食应定时定量,不宜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油腻、生冷寒凉、辛辣香燥之品以免损伤脾胃而至生化不足,或聚湿生痰或凉血、灼血引起月经不调。
⑩ 经期血崩怎么办
你好,经期血崩的话建议可以吃孕酮,如果是已经结婚的话也可以选择刮宫治疗的。配合医院的治疗,有可能是功血,也可能是内分泌失调所致的。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