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先天性膀胱外翻及外阴畸形怎样治疗,谢谢您了
病情分析:这情况考虑应该积极观察小便的情况是否正常,这情况建议选择整形术的情况较安全,注意休息的
意见建议:同时建议应该个经期的情况是否正常较好的,术后短时间内禁止性生活预防交叉感染的可能,同时就应该避免劳累,积极配合复查,建议口服抗炎用药帮助修复即可,问题不大的
‘贰’ 婴儿膀胱外翻国内有成功案例吗
病情分析: 膀胱外翻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膀胱外翻的典型表现是腹壁部分缺损,膀胱后壁前凸,粘膜外露,输尿管口直接暴露于体表并间断有尿液排出,耻骨联合分离,多数病人还伴有尿道上裂。 指导意见: 该疾病除对患者生活上造成极大的痛苦外,还可反复发生泌尿系上行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可恶变而致死亡,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才能改善。
‘叁’ 请问一下膀胱炎怎么治疗需要多少钱多久能好
膀胱炎
膀胱炎因细菌感染引起。最典型的症状是膀胱刺激症即尿频、尿急、尿痛甚至有急迫性尿失禁,可以有血尿和脓尿。多发于女性、男性如有尿路梗阻如前列腺肥大或膀胱结石、异物等也易患膀胱炎、
积极治疗和预防复发是处理膀胱炎的关键。
注意事项:
1.膀胱炎是妇女常见疾病,常因会阴部不洁净,细菌由尿道逆行向上而发生感染,所以预防膀胱炎的关键是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卫生。
2.勤换内裤,常清洗。注意会阴部清洁,注意性交卫生。
3.每次排尿宜排尽,不让膀胱有残余尿。每次性生活后宜排尿一次。
4.注意经期卫生,有反复膀胱炎病史的妇女在经期可服用抗生素以预防。
5.多饮水是治疗膀胱炎的秘诀。
6.慢性病例要用足量的抗菌药物,坚持治疗4~6周。
腺性膀胱炎的检出率近年有所增加 ,这与临床医生对该病的重视程度提高有关 ,能够对可疑病变取活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以明确诊断。但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 ,该病发生可能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梗阻、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外翻等原发病有关 ,但并没有两者间因果联系的满意证据。根据目前研究可以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 ,其过程为上皮增生凹入为Brunn氏巢 ,其内出现裂隙 ,或形成分枝状或环状管腔 ,中心出现腺性化生形成腺体结构 ,与此同时存在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 ,因此称之为腺性膀胱炎。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仅见管腔内粘液积浆 ,未见腺性化生 ,则称为囊性膀胱炎 ,因此囊性膀胱炎与腺性膀胱炎可以认为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或程度 ,临床病理检测中也常见二者混合存在 ,合称之为腺囊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和胱颈部 ,其原因不明。从解剖学角度推测可能有下列原因 :1 .三角区及胱颈部是尿液流体动力的着力点 ,因无粘膜下层 ,位置固定 ,缺乏其他部位舒缩的随意性 ;2.此部位常为膀胱炎症、尿道逆行感染的高发区。因此物理学因素以及尿液中化学成分的刺激可能是腺性膀胱炎发病原因之一。腺性膀胱炎与癌变的关系目前尚无肯定证据 ,以往的报告显示其癌变比率显着高于膀胱非特异性炎症。虽然对于腺性膀胱炎是癌前病变这一论点学者们意见并不一致 ,但积极的治疗和周密的随访得到人们的公认和提倡。
腺性膀胱炎的确诊要依据病理学 ,但膀胱镜检查在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腺性膀胱炎在膀胱镜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病变主要位于三角区及胱颈部 ;2.病变呈多中心性。常常散在 ,成片或成簇存在 ;3.具有多形态性。乳头样 ,分叶状 ,滤泡样相混合存在 ,其上无血管长入 ;4.输尿管管口多数窥视不清。以上特点与膀胱移行细胞癌较易区分 ,但有些病例与滤泡型慢性膀胱炎及腺癌鉴别困难。对于局限性瘤样外观或病变广泛伴有糜烂出血 ,基部融合质地较硬者 ,须考虑腺癌的存在或局部恶变的可能。应提倡应用病理学检查做出治疗前诊断。
腺性膀胱炎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经尿道电灼术 (TUR)或激光治疗是主要的手术方法 ,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治疗中TUR的应用较为受限 ,其适应症应为局限性病灶或胱颈部病变影响排尿者 ,手术烧灼黏膜及黏膜下层 ,要求均匀、彻底 ;而对于病变范围较广者 ,电切效果并不满意 ,有可能不能切净而残留 ,并且广泛的电灼会加重膀胱刺激症状 ,而且操作相对困难。对于广泛的膀胱内病变累及三角区和胱颈 ,或已发现局部发生腺癌者 ,应行膀胱根治切除术 ,但选择手术时应将病变范围、病情轻重及以后的病人生活质量三方面认真加以考虑。对于不手术的病人 ,定期膀胱镜检查是十分必要的监视手段 ,有助于发现病变的进展及对可疑组织进行病理学监测。总体上讲 ,腺性膀胱炎无论在发病机理上 ,还是在治疗手段上仍需继续加以研究探讨。
‘肆’ 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简介
shū niào guǎn yǐ zhuàng jié cháng wěn hé shù
ureterosigmostomy
ureterosigmoidostomy
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
ureterosigmoid anastomosis
小儿外科/输尿管和膀胱疾病的手术/膀胱外翻的手术
56.71
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用于膀胱外翻的手术治疗。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有很多方法,每种方法各有利弊。这种手术有如下优点:①手术对病人损伤较小;②术后病人能自动控制大小便,无需使用尿袋;③腹壁没有瘘口。但由于尿粪合流并发症也较多。当病人趋于衰老时,少数病人亦可处于失禁状态。本手术只有在病人拒绝行回肠膀胱术而又需尿分流时才得施行。
膀胱外翻由于膀胱前壁缺损,尿液外溢,后壁黏膜外露,易发生严重的尿路感染,且常合并有其他先天畸形。故多在婴儿时期死亡(图12.22.3.201,12.22.3.202)。
按膀胱外翻的程度不同可将其分成4型:①轻型:膀胱括约肌外翻,伴有轻度尿道上裂;②中型:膀胱颈及三角区均翻出,输尿管口显露;③较重型:膀胱后壁显露,除尿道畸形、腹直肌及肌鞘的缺损更明显外,伴有耻骨联合分离;④严重型:膀胱壁全部翻在外面,伴有完全性尿道上裂、腹壁及耻骨联合广泛缺损,可并发髋关节脱位、腹股沟疝、脐膨出、脊柱裂、 *** 闭锁或肠道畸形等(图12.22.3.203)。
膀胱外翻主要治疗方法有:①新生儿,出生48h内可不做截骨术行膀胱关闭;48h后,需要做两侧截骨术。截骨术后可用简单吊带牵引至3岁,3岁后再做外固定或关闭术;②年满l周岁的病儿可以小心应用睾丸素;③12~18个月做尿道上裂修补(一期);④每年检测上尿路(超声)和膀胱容量(膀胱造影);⑤应用或不用肠膀胱成形术行膀胱颈重建;⑥膀胱靠按压或间断导尿而获排空。
1.膀胱癌全膀胱切除后。
2.完全型膀胱外翻。
3.难修复的膀胱 *** 瘘。
4.某些永久性尿失禁经成形术无效者。
5.膀胱外翻不能做成形或成形失败。
6.输尿管无明显扩张及肾盂积水、肾功能正常。
7. *** 括约肌功能正常。
1.术前3日进高热量、高蛋白、低渣饮食以加强营养;术前24小时给流质饮食(双份)。
2.磺胺胍1g,每日4次,连续服3日。或术前36小时开始口服链霉素,每6小时0.5g。
3.术前数日可行200ml生理盐水 *** 1次,使其潴留并下地行走以试有无失禁状态。
4.术前48和24小时,各服蓖麻油15ml。术前2日每晚用2000ml温盐水 *** 。术前2小时用500ml 1%新霉素作直肠 *** ,清除肠腔污物。
5.测血钾、钠、氯离子和co2结合力。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连续腰麻。
沿外翻膀胱周围做环形切口(图12.22.3.21)。
将膀胱黏膜及部分肌层予以切除,但较深的肌层可予以保留,以加强腹壁防止疝的发生(图12.22.3.22)。
进入腹腔后,于骨盆边缘切开后腹膜,寻找输尿管,一般在直肠右侧腹膜隐约可见条索状的输尿管,容易识别。左侧输尿管可在乙状结肠外缘切开后腹膜,自外向内侧循序找寻,找到输尿管后,将其提起,并向膀胱方向进行分离至低位切断。远侧断端用丝线结扎。选择输尿管在乙状结肠带的合适部位做移植。
输尿管乙状结肠的吻合方法有以下3种:
11.4.1 (1)直接吻合法:①在结肠带切一小口直至肠腔,长约0.5~1cm。切开乙状结肠带肌层及黏膜(图12.22.3.23A、B)。
②输尿管端的下方稍劈开或剪成斜面使管口扩大(图12.22.3.24)。
③输尿管的椭圆形斜面与肠壁切口对齐,外翻输尿管和结肠黏膜的边缘用40肠线全层间断缝合(图12.22.3.25A~C)。
吻合时应注意输尿管的方向,输尿管口的斜面与结肠切口应于自然状态下进行吻合,勿使输尿管发生旋转扭曲,造成尿流不畅。吻合前应先估计适宜的长度,并在靠近断端的前壁缝一针作标记。结肠黏膜在切开后容易内缩,吻合时必须将黏膜缝合在内,保证黏膜对黏膜的吻合,以免术后吻合口形成瘢痕性狭窄。此外,直接吻合因无隧道保护,缝合要适当紧密,一般约需10~12针,以免发生吻合口漏尿。
此法的优点为不易发生吻合口狭窄,尿液引流通畅。但由于输尿管在结肠壁直接开放,肠道内的气体、粪便很容易发生反流现象,引起上升性感染和上尿路扩张,影响疗效。
11.4.2 (2)隧道式吻合法:①输尿管从结肠两旁引出后,在结肠带上切开浆膜与肌肉层直至黏膜下层,长约3~4cm(图12.22.3.26)。
②将两侧边缘黏膜下潜行分离约1~1.5cm。肠壁切口应仔细止血,避免形成隧道内血肿(图12.22.3.27)。
③输尿管末端切开0.5~0.7cm,用50细肠线外翻缝合3针,使呈 *** 状(图12.22.3.28)。
④输尿管从乙状结肠两侧黏膜下引出(图12.22.3.29)。在隧道远端用剪刀将黏膜层剪一小孔(图12.22.3.210)。
⑤输尿管 *** 埋入结肠黏膜切口内0.5~1.0cm,用40细肠线间断缝合黏膜与输尿管外膜3~4针固定之。仔细检查输尿管口是否已全部进入肠腔,要防止部分管口敞开在隧道内,以免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尿。然后用细丝线间断缝合切开的肠壁浆肌层(图12.22.3.211)。
⑥缝毕肠壁,在浆肌层与黏膜层间即构成一条通过输尿管的隧道,此通道不能太紧,也不能使输尿管扭曲。隧道全长约4~5cm(图12.22.3.212)。
此法的优点是输尿管自肠壁的隧道内通过,隧道结构可以发挥如输尿管膀胱壁段的活瓣作用,防止尿、粪逆流,引起肾盂积水和感染。缺点为输尿管植入肠腔时未做黏膜对黏膜的吻合,术后容易有狭窄形成。
11.4.3 (3)联合法:①与隧道吻合法相同,在结肠带上切开浆肌层长约3~4cm。游离两侧边缘,结扎出血点。输尿管端切开0.8~1.0cm或剪成斜面,将管口与隧道远端黏膜切口对齐,用40肠线间断缝合8~10针,肠壁黏膜切口剪开得小些,以免缝合时愈撕愈大,致输尿管口与黏膜切口不相适应(图12.22.3.213)。
②再将肠壁的浆肌层用细丝线在输尿管上方间断缝合,缝线可略带输尿管外膜防止其回缩(图12.22.3.214)。
联合法实际上是前两种方法的综合,它兼有黏膜吻合不易发生狭窄和隧道活瓣作用的优点。
输尿管乙状结肠移植完毕后,将切开的后腹膜用10丝线间断缝合。
1.吻合口用40或50平制肠线连续缝合,打结少,异物反应轻,免除术后漏尿。
2.后腹膜切开处注意避免损伤肠系膜血管。
3.两侧吻合口完成后,肛管应调整合适位置,并固定于 *** 周围的皮肤,以防滑出。
4.在分离输尿管时,应注意保证血运,以免术后发生管壁坏死。
5.在进行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时,应注意将二者的粘膜层均缝到,以防术后漏尿。
6.输尿管位置要摆正,防止扭转。
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回病房先平卧6h,后改为半卧位,禁食,静脉补液,同时胃肠减压2~3d,防止腹部胀气。直肠内留置多孔肛管,观察尿液引流情况,记录出入液量。一般术后3d进流质饮食,术后5d改进半流质,以后逐渐增加食量。
2.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加灭滴灵静滴)。
3.留置肛管1周后取出,必要时晚间再插入,白天练习排便。注意血生化(二氧化化碳结合化碳结合力、尿素氮、肌酐)及电解质等。3个月后可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早期可出现梗阻。主要原因可能是吻合口水肿引起暂时尿流不畅。有人主张吻合口插入输尿管导管经 *** 引出体外,避免因水肿致梗阻。但有人认为导管易致逆行感染。
术后较多的并发症是高血氯性酸中毒。尿液在肠道滞留,与结肠黏膜广泛接触,氢离子、氯离子和铵离子等被大量吸收,其中氯化铵被吸收后,部分氯化铵在肝和血液中转变为尿素和盐酸,盐酸与堿缓冲剂作用后,产生氯化钠及碳酸,氯化钠、尿素和另一部分氯化铵经肾脏随尿液排至结肠,而尿素可被尿素分裂菌转化成氨,氯离子、铵离子又被肠管吸收,形成了一个肠道肾脏循环,造成肾脏排酸负担过重,引起肾小管排酸功能减退。同时氯化钠与钾离子不断排出体外,使堿基消耗,造成堿储备的降低,更加重了高血氯性酸中毒。最重要的防治方法是减少尿液在肠管内长时间存留,减少氯化物的吸收。必要时短期留置肛管引流尿液,白天训练病儿经常排便,晚间插入肛管排尿。同时口服碳酸氢钠0.1~1g,每日3次。
血钾过低引起低钾综合征和低钾麻痹症。钾的损失有两个途径:①钾从肾小球滤过及肾远曲小管排出。肾远曲小管的排钾作用不受体内是否缺钾的影响。如肾功能减退,肾近曲小管再吸收钾功能减退,再加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的氯化铵、尿素可能产生细胞脱水,导致细胞内的钾大量排出,将造成钾的损失量增加。②正常人肠道内钾含量较高,部分被结肠吸收。吻合术后便次增多,尿内及肠道里的钾均随尿排出,使钾吸收减少,丢失量增加。
可继发于吻合口狭窄致肾盂积水或肠管的尿粪逆行进入上尿路。
‘伍’ 才出生2天的新生儿膀胱外翻,尿道外裂,腹壁缺陷到哪个医院能治疗
病情分析: 朋友你好,膀胱外翻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该疾病除对患者生活上造成极大的痛苦外,还可反复发生泌尿系上行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可恶变而致死亡,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才能改善。 意见建议: 朋友你好,这种情况一般的省级医院是做不了的,建议您去首都的儿童专科医院就诊。祝宝宝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