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年人脚跟痛怎么治疗
老人脚后跟疼怎么办?很多老人会有脚后跟疼的毛病,那么脚后跟疼是否需要手术?
脚后跟疼,医学上称为足跟痛,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病。造成这一疾病的主要原因有跟腱周围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生活中跟骨骨刺引起的脚后跟疼最为常见。
在我们的脚底有一条韧带,从脚掌的前端一直连到跟骨,一走路就会前后拉伸,时间一长,韧带和骨骼结合的地方就容易发炎,也就是常说的跟骨骨刺。疼起来会觉得有一根刺扎在里面。其实,它就是一种韧带发炎,不需要手术,按摩就能治。
另外,体重也和后跟疼有一定关系,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鞋子也是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脚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承受着人的整个体重,一旦鞋子偷工减料,不能有效支撑足弓,力量集中在脚掌某一部分,就会加大韧带的压力,使韧带更容易发病。
缓解脚后跟疼痛有三个方法:
一是每天睡前洗脚后以点揉整个足跟底部10分钟。
二是脚趾后扳,脚底出现一条筋,从下往上按压这根筋,一只手用力按压隆起的脚筋,一只手同时向后扳脚趾,骨刺部位如果感觉疼痛是正常的。
三是平日选择厚底、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
现在该知道了老人脚后跟疼怎么办了吧。其实,它就是一种韧带发炎,不需要手术,按摩就能治。
② 脚底酸痛怎么治疗方法
前脚掌痛一般属于跖痛症;可以手沾点油,用手指往一个方向刮,刮到痛的地方,可以多刮一下,每天坚持20分钟,越痛越要刮,感觉有疙瘩的地方要多按一下,千万不可以来回刮,切记。如果感觉到手累,可以用一些工具,如刮痧板。刮到不痛就好了。
跖痛症是指前足横弓劳损或跖神经受压或刺激而引起的前足跖骨干及跖骨头跖面(即前足底部)的疼痛,临床上分松弛性和压迫性。松弛性跖痛症主要由于第一跖骨先天发育异常导致横弓慢性损伤之故,为原发性跖骨内翻症和跖骨过度活动症。临床表现主要有前足跖面持续性灼痛,前足底有胼胝,跖面压痛和侧方挤压跖骨头可减轻疼痛。压迫性跖痛症则由于跖骨头部长期被外力挤压导致趾神经长期受压或刺激引起间质性神经炎或神经纤维瘤之故。为穿高跟鞋或窄头鞋。其临床表现为行走时前足阵发性放射痛,放射到邻近足趾,伴有感觉异常、跖面压痛,侧方挤压跖骨头可加重或引起疼痛。 本病多发于30—50岁中老年妇女,和足部狭瘦松弛者,大多为单侧。松弛性跖痛症经非手术疗法,常可奏效,极少数才需手术治疗。压迫性跖痛症则需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对本病治疗的关键是分清是属于何种病因所致。
临床表现:
1.松弛性跖痛症:(1)行走时前足跖面疼痛,为持续性灼痛;(2)前足变宽,第二、三跖骨头跖面有胼胝;(3)跖面压痛,而侧方挤压跖骨头可减轻疼痛;(4)第一跖跗关节可有异常活动,并出现疼痛。
2.压迫性跖痛症:(1)行走时前足疼痛,为阵发性放射痛,呈刺痛或刀割样痛,疼痛放射到第三、四趾,有时因剧痛而迫使停止行走或站立;(2)患足细长,前足有被挤压现象;(3)跖面有压痛,而侧方挤压跖骨头可加重或引起疼痛;(4)第三、四趾可有感觉异常。
诊断依据:
1.松弛性跖痛症:(1)行走时前足跖面持续性灼痛,前足底有胼胝,压痛,侧方挤压跖骨头可减轻疼痛;(2)X线片可见第一、二跖骨头间隙增宽,第一跖骨内翻。
2.压迫性跖痛症:(1)行走时前足跖面阵发性放射痛,向足趾放射患足细长,跖面压痛,侧方挤压跖骨头可加重或引起疼痛;(2)可于第三、四趾的跖面摸到肿块。
治疗原则:
1.穿矫形鞋和应用横弓垫恢复和维持足弓。
2.加强足内在肌锻炼:原地弹跳等。
3.理疗热敷或按摩。
4.对症治疗:如服消炎止痛类药物或局部封闭。
5.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6.以上为松弛跖痛症的治疗原则。
用药原则:
松弛性跖痛症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可选消炎镇痛类药物,如消炎痛、芬必得等。 2.压迫性跖痛症或需手术治疗者,术后需应用抗生素和支持对症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抗生素。
③ 足弓疼痛的原因及治疗
足弓位于足底,内有一条紧密的组织带连接脚后跟和脚趾,称为足底筋膜。足部承受的力量由足跟转向足趾的过程中,足底筋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足弓的组织受到刺激而导致炎症时,即使是简单的动作也会非常疼痛。
原因
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大多数情况下,足弓疼痛并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但以下一些情况就值得警惕:
对足弓疼痛的诊断首先需要进行足部的查体。X光可以有效地评估足部骨骼的情况,CT和核磁共振成像则可以对损伤做进一步评估。
治疗
足弓疼痛的治疗通常包括缓解足底疼痛区域的压力、控制肿胀和炎症。具体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休息: 让患肢休息至关重要,可以减少足弓内的炎症。这可能需要改变活动的方式,有时甚至需要使用拐杖。
④ 中老年人出现脚底板疼,常有3种病因,医生告诉您如何鉴别及治疗
走路,是平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活动,无论要去哪里,都要靠一双脚,如果脚部出现了疼痛,活动受限,走几步都像是走在刀尖上一样,或是站立着都觉得疼痛不适,那走路这么平常的事情便有如美娘赤了脚,寸步难行。
足底筋膜炎通常发生在40~60岁之间的人群。
发生足底筋膜炎诱因:
① 长跑、长时间行走和爬山等活动 :这些活动容易使足底筋膜(跖腱膜)组织受到多次反复的超负荷牵拉。
② 肥胖或超重者 :多余的体重会给足底筋膜带来较大的压力。
③ 扁平足与高弓足 :扁平足患者足弓低平,没有弓度的缓冲,行走时脚底会比普通人,多承受一倍的压力,足底的筋膜就会受到过大的负荷,长时间这样,就会产生慢性劳损,;而高弓足与扁平足相反,足弓过高,导致筋膜过度紧张这些都会导致引起足底筋膜炎。
④ 鞋子 :长期穿不合适的鞋子,高跟鞋,西式长靴会使足底筋膜发生挛缩从而发生足底筋膜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因较为复杂,一般是指在患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出现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发病机制可能与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导致的微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神经炎症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
长期吸烟、饮酒也会造成糖尿病周围病变,另外糖尿病病史在15年以上者,患病几率也会增加。
此外体重水平和血脂水平等因素也与该病相关。
骨质增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退化现象,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关节逐渐老化,产生退行性改变。凡是活动频率较多,负重较大的关节都容易较早出现骨质增生,如腰椎、颈椎、膝、足跟部等等,而足跟部骨质增生是其中发生最为频繁的,足跟骨质增生又俗称为跟骨刺。
⒈足底筋膜炎 :主要表现为足跟或足底靠近足跟处的疼痛,疼痛在早上起床时最为严重,而行走几步之后疼痛又有所缓解,部分患者行走活动过度时疼痛又将加剧。
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一旦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出现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至膝部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蚁走感、触电样及套袜样的特殊感觉异常等,严重者甚至出现糖尿病足,将会产生足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溃疡、间歇性跛行、坏疽等症状。
⒊跟骨刺
走路时脚跟会有石头硌,针刺的感觉,长时间行走后疼痛感觉加重,症状在早晨时最重,尤其是起床后的第一步,下午症状较轻,若足部皮肤出现红肿、灼热时,则提示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
⒈足底筋膜炎
① 鉴别 :急性期需与跖腱膜断裂、跟骨骨折等相鉴别;慢性期则要与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肌腱损伤等相鉴别,这些疾病的症状都极其相似,但可通过可通过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区分,超声检查可观察到足底筋膜的厚度以及周围的渗液、炎症水肿等情况,MRI可观察到足底筋膜厚度及信号改变,一般 健康 者的筋膜厚度为2-4mm,而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筋膜是增厚的,一般 >4mm 。
② 治疗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要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可选择具有减震效果的鞋子,高度为1cm最佳,其次足底筋膜炎患者应减少跑、跳登山等大量的足部运动,并且尽量不走凹凸不平的路面,每晚可用温热水泡脚,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肥胖或超重者,应控制自己的体重,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疼痛较严重,两周未缓解者必须去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遵从医嘱给药,针灸,红外理疗等,一般预后较好。
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①鉴别 :外伤后足部畸形及坏疽性脓皮病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都有相同症状,但是多数患者无血糖过高的病史,外伤后足部畸形有明确的外伤史,并且患者伤口不会出现愈合困难的情况。
②首先需要 治疗原发病 ,一般情况下需终身长期治疗,若出现严重坏疽、肢体坏死、感染的患者应截肢。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在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中尤为重要,对于脚部皮肤完整者,选择合适的运动可有效控制血糖,延缓病情,如散步、打太极、游泳等。
⒊跟骨刺
饮食方面: 控制总摄入量,选择吃含糖量低的食物,清淡饮食,戒烟酒。
注意保持足部清洁: 选择合适透气性好柔软的鞋袜,避免感染、溃疡加重。
定期复查
⒊跟骨刺
① 鉴别 :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跟骨骨折需与跟骨刺做区分,类风湿关节炎有类风湿病史,疼痛多处于跟骨两侧,而跟骨骨折则有明显外伤史。
② 治疗 :
选择软底宽松的鞋子,减少以足部为主的运动,并且控制体重,可用骑车、游泳代替慢跑,既达到了锻炼的效果,也不会使足部症状加重。
饮食:可多食用新鲜蔬菜、牛奶、虾米、豆制品等富含钙及维生素的食物 ,勿吃任何柳橙类水果如橘子、橙子,尽量少吸烟或者戒烟,避免酗酒,这些物质会延缓疾病的治愈。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急性发作期时可适当卧床休息,可用冷敷减轻疼痛,疼痛加重时,可遵医嘱服用消炎镇痛药物,慢性轻微疼痛可每晚热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还可通过针灸、针刀治疗、必要时需采用手术治疗。
⑤ 前脚掌疼是什么原因如何治疗
前脚掌非常的疼,什么办法可以有效治疗?
前脚掌疼痛一般可以诊断为跖痛症,是因为前足横弓劳损或者神经受压以及刺激所引起的足痛,患者可以穿矫正鞋以及横弓垫恢复和维持足弓,然后加强锻炼,可以做原地跳或者理疗以及按摩等,症状就会缓解。
(3)多数需手术切除趾神经瘤,术后不穿高跟鞋或窄头鞋。
⑥ 中老年人足跟疼痛是怎么回事要怎么解决
脚后跟痛可以说是现阶段很普遍的情况了,特别是老人比较容易发生。有的人发生痛疼不严重,很有可能走路时看不出,而有的人痛疼显着,只需站起和行走都是会感到疼痛,便会发生坡行,长期性过去下来,比较严重影响工作、日常生活。管脚跟位置解剖结构简易,可是造成脚跟疼痛的原因确是拥有特别多的是层面。亦在临床上,大家对许多的慢性损伤造成的或是炎症造成的脚后跟痛,一般称之为“跟痛症”。
假如这种医治不可以改进,或是痛疼较为难除在考虑到部分的封闭治疗。降低站起和走动的时长,充足歇息。像我这样每日1万步之上,是不可以的。这也是造成疼痛的原因。从源头上避免。挑选适合自己的鞋。比较宽松绵软,能够垫正中间强的鞋底。敷热足跟部。能够搓洗脚、艾炙、红外线烤灯、针灸理疗等,加快血液循环,加速推进发炎的消散。
⑦ 中老年足跟痛,该怎么缓解
很多人都有脚后跟疼的毛病,尤其是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重体力劳动者、长期站立或行走的人,又或是长期穿高跟鞋的人。
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抗劳损的功能,减轻局部炎症。
中老年足跟痛,可这样缓解
尽量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可以经常踮脚。踮脚有利于通畅足少阴肾经,肾经气血通则脚后跟可得到滋养,疼痛也就缓解了。
3、穿舒服的鞋
建议多穿软底鞋、“小坡跟”鞋,鞋跟高度在2~3厘米高为最佳,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
4、使用足跟垫、足弓垫
足跟垫即在稍厚的鞋垫上画出痛点的位置,挖空,在空处垫上药包。可用威灵仙、白芷以1:1的比例打成药面做成药包。当然也可不垫药包使用。
平足者且有足跟痛者,建议在久站、久行之前垫好足弓垫。
足弓垫在药店可以买到,年青人建议选购硬质足弓垫,中老年人建议选购软质足弓垫。
自制足弓垫需满足下列要求: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
5、勤踩毛巾
膝盖伸直,然后拿一条毛巾置于脚掌前端,二手分别握住毛巾二侧,向内用力拉至筋膜有感觉到被拉扯为止;每次拉扯后停留10秒钟再放松,重复10次。
此动作可舒缓筋膜紧绷,增加筋膜弹性。
足跟痛是生活中的常见病,如果痛的厉害一定要及时就医,如果只是轻症疼痛,可以尝试上述五个办法缓解哦~
⑧ 请教医生:我妈妈有一只脚的足弓那里经常疼痛
可能是长期穿鞋不当,或行走方法不正确引起的扁平足,要调整你妈妈的鞋子,在足弓处垫一块厚些的棉布或棉花,少穿高跟鞋,平底鞋也不是万能的,鞋跟的高度控制在2-3厘米左右,太高或太低都不好,平常回家可以将脚放在比较高的地方.比如躺在床上可以将脚放在被子上让腿部的血液回流更好,可以有效的缓解下肢的不适感.如果不是扁平足的话,有可能是站姿的问题,不太可能是产后的事,你都这么大了.天天晚上用热醋水(两斤水半斤醋)泡脚试看看,我妈妈也这么做过,效果还不错.要坚持.^o^
⑨ 足弓疼怎么治疗
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后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脚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承受着人的整个体重,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脚掌受力均匀,使韧带得到适当的放松。但是,有的制造商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内部结构上偷工减料,导致鞋内的构造不能有效地支撑足弓,力量集中于脚掌的某一部分,这样会加大韧带的压力,使韧带更容易发炎。 因此,要保护好脚后跟,首先要挑选质量合格的鞋,特别是运动鞋;同时注意不要让脚过度疲劳。有的人由于工作需要,例如售货员,每天站立的时间较长,则可以采用改变站姿的方法,前倾和后倾站立相交替或者时而扶着柜台放松一下脚关节,以防止韧带的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脚跟已经有了疼痛发炎的现象,就应该停止运动,让韧带充分休息。还可以采用一种“跟骨垫”将后跟垫高,使脚掌受力点前移,减少后跟韧带的拉力,帮助韧带尽快恢复。 另外,现在认为一般是与跟部的骨内压增高有关系,现在有脚跟疼痛患者,骨科常常采用一种钻孔减压的办法,但是有些并不是骨内压增高,现在中医说的肾虚的人,也会出现这个脚跟疼痛的现象,特别是有些女性,或者产后,或者有些比较长的体质比较差的人,容易出现脚后跟疼痛,这种疼痛中医说与肾虚有关。 介绍几则成功治疗“脚跟痛”的秘方: 1)取乌梅200克,加水浓煮30分钟,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温度适宜,泡脚。 2)用肥猪肉,酒适量。肥猪肉切片,蘸热酒敷患处。 3)取复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水汁备用,待稍温后浸泡患处20分钟,先熏后洗,1日2--3次,1剂可用2日。 4)用威灵仙5--10克(捣碎)、陈醋适量。调成膏状,备用。先将患足浸泡热水中5--10分钟,擦干后将药膏敷于足跟,外用布绷带包扎。晚上休息时,可将患足放在热水袋上热敷。每2天换药1次。 5)取五味子12克、乳香12克、牛膝20克、白酒适量。前三味共研细未,调拌白酒,外敷贴患处。 6)用白芍药30克、怀牛膝15克、甘草10克、元茴3粒、白酒及醋各30--50毫升。前3味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药渣加元茴再煎,沸1--2分钟后加入白酒及醋,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剂,7日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 脚后跟疼的原因有很多种,平时注意保暖可以热敷或用热水泡脚,也可能是站的姿势不对引起的。如果站立时把身体的重心放在脚后跟上就会引起脚后跟疼。 建议去拍一张片子,如果拍片有增生,那么就是因为增生引起的疼痛,越来越痛,有可能骨刺增大吧。 足跟痛的保养方法有:1、休息;2、选择厚底、鞋底不能软、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应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痛垫,保护足跟减轻摩擦;5、功能锻炼。 治疗方面:1、理疗;2、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3、局部封闭治疗;4、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轻刺激,缓解疼痛。 你介绍一个成功治愈“脚后跟痛”的秘方: 用乌梅200克,加水浓煮30分钟,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温度适宜,泡脚。3--5次后可见效。
⑩ 老人脚疼怎么办
老年人腿痛怎么办?
如果排除风湿外
老年人腿痛的原因:
老人出现腿痛、或间歇性跛行和走路没劲儿时,可能是血管堵塞了,应该考虑看外周血管科。
供应四肢血液的血管称为外周血管。在老年人中,由外周血管堵塞引起的四肢不适很常见,常常误认为“老年关节病,体力不好,或坐骨神经有问题等。
腿痛症状不能只当成是老年慢性病,不着急慢慢地治疗,最终延误诊治良机。
关节病和神经病变引起的腿痛和外周血管病变引起的腿痛是可以区分开的。前者引起的腿痛是持续性的,而后者是间歇性跛行和疼痛,如行走几分钟后出现小腿、臀部、髋部或足弓疼痛、发紧、僵硬或沉重,但休息几分钟后又能恢复行走,反反复复。
另外:
1.骨质疏松
2.间歇性跛行:
是否经常感到四肢无力、容易疲劳或出现四肢冰冷和麻木的感觉?您是否有小腿肚或足部乏力、酸胀、疼痛的感觉,休息后疼痛又会消失。是否在不运动的情况下,您的足趾、足部或小腿肚也出现持续性的疼痛,到了夜里更为剧烈,这些症状要考虑间歇性跛行
3.血管间歇性跛行:
血管间歇性跛行与神经间歇性跛行的表现有点相似,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属于血管外科疾病,后者属于骨科范畴。由于两者的发病都在老年期,脊柱和血管的改变可以同时存在,所以发病表现相似,不易区别。
血管间歇性跛行患者疼痛更大程度上与运动有关,而不是和脊柱姿势的变化有关。其症状好发单侧,伴有冷感,一般没有感觉麻痹,步行停止症状即可改善、消失,最重要的是因为动脉闭塞,这一侧的足背动脉搏动一定减弱或消失。
4.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化、变性、增生为病理特点的关节病变,大多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最突出的症状是关节酸痛,其特点是:疼痛-缓解-再疼痛,反复发作。清晨起床时疼痛较剧,稍活动后疼痛即缓解,活动过频疼痛又再起,休息后可再度缓解。若处于某位置过久或活动多时,疼痛又起,可听到关节粗糙摩擦声。随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渐增重,还可影响其他关节部位。
判断骨性关节炎主要依靠X线检查,关节间隙不等宽或狭窄、关节处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或关节膨大乃至变形、软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赘形成等,是骨性关节炎的基本特征。
防骨质疏松,平时多注意合理饮食、定期运动。
保持均衡饮食确保摄取足够的钙质及维生素D,如高钙低脂的鲜奶及芝士、鱼类及深绿色的菜都是好的选择。根据体质的阴阳偏颇,定期选服补肾之品,在一定程度上能稳定和提高人的性激素水平,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应戒烟及避免过量饮酒,及时防治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
坚持适当运动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运动,如游泳、保健操、太极拳、散步等,不仅可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明显提高骨盐含量,促进骨细胞的活性。但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尤其是引起肌肉过度酸痛的运动。打拳、跳舞时转身、转颈及弯腰动作不宜太猛,避免上下跳。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做一些负重的运动,如爬坡、上楼梯等,帮助建立骨骼的钙质储备。工作、活动或休息时,均不要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或姿态,要经常进行动作位置的变换调整。
治疗腿疼的手法分以下5个步骤:
1、捏跟腱:跟腱就是俗称的懒筋,位于足跟的后上方。在床上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的中节稍用力分别捏两侧跟腱,以能耐受为度,捏20至30下即可。
2、推小腿:如果是小腿后面麻木疼痛,就推小腿肚儿;如果是小腿外侧麻木疼痛,就推小腿靠小脚趾的那一侧。方法是坐在凳子上,用掌根或大鱼际由上向下保持压力向下推,可以涂些“按摩乳”或隔着一层软布,推20至30次。
3、点穴:第1个穴位在坐骨结节(臀沟中央能摸到的骨头尖)和股骨大转子(胯骨外侧突出的骨头)联线的中点。第2个穴位是大腿后方中央。第3个穴位是在小腿肚中央。第4个在内踝的后方。跪在床上,用中指或拇指按在穴位上,以有酸麻胀感为佳,每个穴位点1分钟。
4、抖腿:站立时,用健侧腿持重,患侧放松,手掌按在大腿后方左右抖动肌肉1至2分钟,然后坐下,微屈膝关节,手掌按在小腿后方,左右抖动肌肉1至2分钟。抖动要连续、流畅、自如。
5、牵拉:趴在床上,双手抓住床头,由家属一人或两人握紧患者的脚脖子向下方牵拉,待患者感到疼痛减轻或消失时,维持这种牵拉力,直至没劲了为止,连续牵拉5至10次。
除了上述手法治疗外,还应该注意保暖防潮,以利于腿痛的防治。
预防腿部衰老5法
1、以手扶墙或桌子,分别用单足站立10秒钟,左右交替20次。
2、以手扶墙或桌子,抬起脚后跟,然后下蹲5秒钟,使胸部尽量贴近大腿,反复做15~20次,注意蹲下起立时动作要慢。
3、扶墙或桌子,用脚跟踢自己的臀部,左右交替20~30次。
最好还是去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