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正确的徒步方法

正确的徒步方法

发布时间:2022-11-06 16:51:30

㈠ 徒步行走的要领包括

5个基本要领

身体、足部、节奏、呼吸、背部

1、身体

身体:行走是全身运动而决不只是脚部运动,注意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态,,背部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全脚掌触地。

2、足部

足部:全脚掌触地,先是脚跟,然后到脚尖。

5、背部

背部:沉肩,保持背部挺直,用腹部深呼吸。

8大基本原则

速度控制原则等

1、速度控制原则

不要逞强埋头猛走,这样会大量消耗体力,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个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2、体能衡量原则

头几次外出徒步的时候最好坚持走若干个小时,而不要计划一定要走多远,通过这样的几次摸底,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后,再适当增加徒步穿越的强度。

3、途中休息原则

在户外徒步,强身健体只是其中一个目的,不要有过于大强度的体力支出,有时候会得不偿失。一般每走50分钟需要休息10分钟,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衡量加减。

㈡ 徒步也是一种健身运动,那么徒步时需要注意哪些技巧

徒步运动养生需要注意的技巧

一、自身情况

最后,徒步运动养生需要注意的技巧有哪些呢?适度的休息时必备的。行走中的休息原则也要讲究方法,一般是长短结合,短多长少。一般途中短暂休息尽量控制在5分钟以内,并且不卸掉背包等,以站着休息为主,调整呼吸。长时间休息以每60-90分钟一次为好,休息时间为15-20分钟。长时间的休息应卸下背包等所有负重装备,先站着调整呼吸2-3分钟,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来就坐下休息或躺着不动,这样会加重心脏负担,可以与同伴之间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

㈢ 徒步旅行,正确的走路姿势是什么样的

1.上体伸展;上体笔直;下巴前伸;高抬头;两肩向后舒展。这样,脊柱伸直,轻微呼吸时,腹部稍有起伏。用这种姿势走,你会觉得是用胸走、用腰走。因为走的时候,胸和腰稍向前突出。这种姿势与那种直通通像个棍似的直立姿势不同,它要求上体稍向前倾,走起来飒飒有声。这样走,不但看起来好看,还有一定道理。 首先,下巴突出、抬高头,气力充实。这时就像头顶有根绳吊着上体似的,而且好像线头有几米长。这样专心致志,思想集中在一点上,精力自然旺盛。其次,两肩向后拉,肺部可以吸入更多的空气。由此点出发,可以看出走是一项可持续时间长的运动,这么说毫无勉强,由于两肩向后拉,两手才可大幅度摆动。需要指出,即使说两肩向后拉,也不要有意用力向后拉,而是自然向后。脊柱伸直后,就可调整全身的姿势,并使身体维持平稳。无论用多大劲走,都要采用这种姿势。 轻微呼吸时,腹部略有起伏。这说明腹部处于轻度紧张状态。这样可减轻腹腔内的脏器对腰的负担。最后一点,在走时胸和腰感到位置稍微提向前方。这样有利于迈大步,而且腿部有从后面反弹过来的感觉。这种姿势走起来很帅,易于坚持。
2.伸直膝盖, 展开膝盖,并非僵硬、不灵活,而是使伸直的膝盖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行走。膝关节伸直了,步伐变大。大步走必须伸直膝盖。至于步幅到底多大,应使你觉得舒服为好。伸直膝盖有个窍门。伸直膝盖走时,上体稍向前倾,好像要倒下来似的。后腿蹬,这样前腿膝盖自然伸直,步子也迈得大了。此外前脚向前迈出时,同一侧腰也好像向前运动,腰与腿要有效配合。走的时候要大腿带动小腿,膝伸直,步幅也就大了。 膝盖伸展开,上体自然保持端正,速度也出得来。这就是伸直膝盖的理由。如果走的时候膝盖是弯曲的,腿只有一部分肌肉起作用,这样易觉疲劳,腿部很快会没劲儿。
3.脚跟先着地,再将身体重心移到脚尖 前脚着地时,脚跟先着地,身体重心落在脚跟上。然后,身体重心由脚跟通过脚掌向脚尖方向“滚转”,最后到达脚尖。实际上,有人走路时,身体重心是由脚跟马上移到脚尖。也有人用脚尖着地,这么走属芭蕾舞等特殊情况。 关于身体重心从脚跟到脚尖的滚转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脚跟着地,不等于脚跟承受全部体重,也不意味着脚跟使劲儿踏地,使劲踏会震脑袋。练习时,不抬胯,后腿膝关节弯曲,然后向前自然摆出。这样,只有前脚脚跟着地。抬高大腿的“高抬腿”走,消耗的能量太多,不属于现在提倡的自然走法之列。 需强调的是,脚跟不承受全部体重,身体重心移动是流畅地在整个脚底下进行。前脚着地瞬间,后脚尖同时蹬出。身体重心移动是顺理成章的事。 因此,支撑体重的点不是脚跟,而是后脚大拇脚趾趾根附近区域。
4.脚向正前方迈,上体伸展,膝盖伸直,走起来脚自然向前迈。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后腿要伸直。腿伸直,膝盖伸直,前脚自然向正前方迈。前脚向正前方迈出,脚的内侧足迹形成一条直线。一般人们总觉得脚尖多少有点向外撇。有时为追求速度,向外撇点很有必要。有的人慢步时也脚尖外撇,俗称八字脚,这样走较稳定。前脚向正前方踏出的动作和后脚重心转移是有一定关系的,当脚跟着地,身体重心在整个脚掌上滚动,由脚跟移向脚尖,后脚以第一、第二和第三脚趾为中心踢出,形成前脚向正前方踏出的动作。 脚掌的其余部分发挥弹力的作用,使步行圆滑、流畅。步子迈大了,你就能掌握昂首挺胸,有韵律走的要领了。 顺便说一下“螃蟹步”的走法。这是脚尖向外撇,脚跟外侧着地,大拇脚趾内侧踢地。此外,它的特征是弯腰、屈膝、驼背,并且脚不要向正前方迈。
5.摆胳膊:摆胳膊对走也很重要,时常会看到一些人,走路时,两手插在衣袋里。这种走法不对。这样走两肩收拢,走起来松松垮垮。胳膊摆得好坏,还要看手与脚的动作是否同步。因为在走这个动作中,手与脚,或者说胳膊与腿有密切关系。胳膊与腿的动作也是相互关联的,右脚向前迈出,左手向前摆。其中,特别是当膝盖伸直,脚向正前方迈时,与脚的动作相对应,胳膊自然摆出。如果摆的比肩还宽,膝盖易弯曲。摆动时,大拇手指似触非触衣服为佳,在不受力的状态下,胳膊摆动时,肘部分自然伸与折,也就是把胳膊自然地甩起来。
以上把正确走的动作分解成五个方面,并逐一加以说明。关键在于把五个动作集中统一成一个走的动作。按此说明去走,就会走得正确,走得美。

㈣ 登山(徒步)的正确姿势

历时6-7个小时,征服了天下第一险山-五岳华山。结合徒步100km的经验,谈谈如何安全、优雅的完成长距离的登山或徒步。

距离比较长的登山或徒步,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

就像是创业,一家公司能走多好、走多久,往往需要根植于团队成员内心的愿景、价值观来保障,而不是纯粹的挣多少钱。

登山也一样,登山前,你赋予登山的意义和目的也决定了最终的结果。比如这次登华山,我赋予它的意义是完成17年前的夙愿+欣赏天下第一险山的独特风景。

有了这样的定调,我不会去追求要爬多快。很多登山带来的劳累和辛苦,大都会在欣赏美景的过程被淡化。

当对一件事赋予了重要意义之后,恰巧,这又是自己感兴趣的,那么你每天就可以像贝佐斯(亚马逊创始人)一样——每天跳着舞去上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是登山还是徒步,用的最频繁、负担最重的就是脚。一双轻便、减震、防滑的登山(徒步)鞋,可以减轻腿部、身体的风险和负担。

如果实在没来及或没条件选择专业的鞋子,还有一个简单、低成本的补救办法——用卫生巾!方法也很简单,选择Size合适的卫生巾,贴到脚底。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减震和吸汗效果。

记得我上次百公里徒步的时候,换了两双鞋都觉得不太合适,最后用上了卫生巾,走了80公里脚都没有起泡,效果可见一斑。

很多人长时间的登山或徒步后觉得小腿、膝盖会疼,这就和上下山的姿势有很大关系了。

上山是克服地球引力做工。秘诀是尽量让脚后跟受力,使其成为身体重心,这样可以将受力从脚步传递到大小腿乃至腰上,这比用脚前掌爬山要省很多力气。用脚前掌爬山,等于让小腿受力而让大腿闲置。

走上坡路的第二个窍门是让每一次迈步换腿时,都须将支撑腿伸直,让关节嘎噔一下,这样腿的承重就能分散给腰肌一部分,不要嫌直一下腿麻烦,它能让人每走一步都有短暂的单腿休息。

下山的时候,即便体力再好,如果走的距离较长,小腿也会明显的酸胀或酸痛,甚至有腿软抽筋的感觉,严重的可能会无法动弹。如果肌肉锻炼不到位,加上姿势不对,很多人也会面临膝盖酸疼的现象。经常爬山的人,除恶带护膝来辅助保护外,还会特别注重姿势。

我这次下山的时长达到了4个多小时,一个核心的姿势秘诀是——慢跑下山。下山的时候,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之所以会走快是因为重力势能大。假如是慢跑下山,由于跑步所消耗的能量比走路多,那就能消耗多些重力势能了,就不会那么难受。也就是说,下山慢跑比走要好。但是这是需要控制好速度才能做到的。快跑则起反作用。

此外,下山的时候,单腿受力的时间比较长,对小腿肌肉的消耗非常大,慢跑,可以缩短单腿用力的时间,无形之中降低了小腿肌肉的总消耗时长。

如果是没有台阶的下山路,倒着走是非常推荐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拉伸小腿酸胀的肌肉;另一方面,改变正向前进抬腿的方式,可以减少每次抬腿导致的习惯性的肌肉酸胀。

负重尽量越少越好,上山要客服重力做功,东西带多了,会额外做很多工。同样10kg物品,在平地上行走做功和登山做功差距不是一点点。

背包尽量选择带支撑的那种专业背包,这样可以把肩部的负担传递给腰部,痛等情况下,受力在腰部可能要比受力在肩部感觉轻很多。

登山或者徒步的时候,很难用到上肢的肌肉群,借用登山杖,可以将其利用起来,减少下肢的负荷。长途登山货徒步,还是建议用登山杖。两支比一支的减重效果更好。

休息的原则是:在疲惫到来前提前预判,而不是实在疲劳了再休息。休息时间不易过长,因为坐久了之后再启程,不但不会觉得更轻松,还会因为对比太悬殊而需要客服更大的心理障碍。

休息时,可以选择风景优美的地方,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酸痛之外的地方。

登山,是一种生活体验。

就像人生,有平坦有崎岖。

遇到平坦,珍惜之余,厚积薄发,未雨绸缪。

遇到崎岖,不畏艰难,享受其中,笃定前行。

最重要的——无论平坦还是崎岖,人生不只是赶路,更有沿途的风景。

㈤ 户外徒步登山体育项目的技巧有哪些

在户外登山项目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你是户外徒步旅行的新手,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1、一定不要跑下山。不要跳,要慢,要小心。冲下山对膝盖是最致命的,大部分残废驴都是因为这个。下山的正确方法是:重心向后倾斜,略低。只有前脚站好了,重心才能挪过去,一只脚要一直撑在地上。

7、随时调整速度,有的人在徒步过程中不调整步伐,不降低重心,导致徒步疼痛和疲劳。大步行走时,膝盖无法有效活动,乳酸堆积过多会引起酸痛和疲劳。

㈥ 徒步穿越技巧

徒步穿越技巧

徒步穿越是户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徒步穿越而言,路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成功穿越,路面条件太差的话可能在穿越中会受伤,所以我们要掌握不同路面的行走技巧。为了让大家在徒步穿越时能更顺利,我整理了几种常见的户外徒步穿越经验,希望对喜欢户外活动的朋友有所帮助。

一、泥土路

泥土路是最常见的一种路。这种路是人们长时间踩踏自然形成的,这样路平时行走还可以,但要是遇到下雨天,就成了烂泥路,很滑,容易跌倒摔伤。在这样的路面行走,一定要脚踏实地,利用登山杖作支点,以免不留心一脚踩进泥水中。其次要注意攀扶物是否牢固。

二、跳石路

所谓的跳石就是没有明显的路,主要由雨水冲刷和山洪暴发形成的路面,路上都是碎石头,走起来很咯脚。在这样的路面上行走,一定要准备一双厚底的登山鞋,系好鞋带。然后拉紧背包的肩带和腰带,让背包紧贴在背上,然后集中注意力,选好落脚点。

三、灌木丛

灌木丛有自然灌木丛和人工造林灌木丛这两种。自然灌木丛主要分布于茂密丛林中,灌木种类较多且较为低矮,一般土质湿滑松软,可能会有沼泽,比较危险。人工造林灌木丛主要分布气候较为干燥的山麓坡地,是人为栽种防风固土用的,所在这样的路面土质干燥、含石沙较多、貌似坚硬其实一踩就滑。在这样的路上行走,要带上墨镜、帽子、长袖冲锋衣并拉上冲锋衣的拉链,穿上高帮防滑徒步鞋,队员至少保持1.5米的距离。然后手扶着路边的树枝前行,但一定要确保树枝牢固,落脚时要稳要慢。

四、山地行走

山地往往由起伏不定的山丘或沟岭组成,间有小溪、山崖或林丛。路面往往较复杂,可能会出现前面的石板路、泥路、跳石、灌丛等,需要综合应用各种徒步穿越技巧。在山地路上行走,应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的原则。在山地行走,经常会遇到各种岩石坡和陡壁。因此攀岩是登山的主要技能。在攀登岩石之前,应对岩石进行细致的观察,慎重地识别岩石的质量和风化程度,然后确定攀登的方向和通过的路线。

五、雪地穿越

因下雪积雪形成路面,由于被积雪覆盖,无法判断路面情况,而且路面很滑,行走阻力较大,所以在这样的路面上行走,步伐要小却要保持固定步调,其次,在攀登雪坡时,要少走有明显裂缝的地方。在积雪上行军,要拣雪硬的地方走。走热了,不要用冰雪解渴,骤然吞食冰雪,易得喉头炎。实在干渴得历害,可用融化的冰雪漱口,尽量不要咽到肚子里,水分会增加人体循环器官的负担,影响体力。

六、石板路

石板路主要出现在石质山崖、陡崖地带,可以由整块石头形成,或者由多块石头形成,这样的路面平滑且多青苔,所以很滑,一旦遇到雨雪穿越时很容易发生事故,轻则跌跤、崴脚,重则骨折重伤。所以雨后上山时除了穿防滑的徒步鞋外,行走时重心不要太靠前,要与地面的石板垂直,尽可能使用登山杖,手尽量扶着岩壁或树木。下山时一定要用登山杖。人与人之间要拉开距离,避免一个人跌倒后拉倒其他人。

七、河川穿越

河川穿越是户外徒步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通常我们可以依靠地图来判断穿越地区是否有大的河流,但在地形较为复杂特别是海拔高河谷强切割的地区,一条看似不大的'溪流往往成为穿越障碍,特别是在暴雨多发的季节,小溪流可能会成暴涨成大河。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寻找桥梁通过或询问当地人了解桥梁位置,在万不得已时选择徒步穿越河川。过河时,先仔细观察水流的情况,选择河道较窄的上游小心渡过。

延伸阅读:户外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一、迷路

在户外登山活动时,为顾及到队员们的体能各不相同,应安排体力中等的队员走前面,体力较弱者走中间,以防队员因体力不支而脱队。所有的行动,都应以全队或小组行动为宜。

在行进过程中应该随时留心观察周围的风景以及地形、地物和前面的人留下来的脚印等,同时要注意向导员留下的记号或者指引正确路径的任何标志。遇叉路时尤应仔细辨认观察,可用哨音联络,或等候队伍确定正确路径。

学会看地图、指北针及高度计是预防迷路的要件之一,在出发前应先把地图看熟,最好把应走稜线上的距离、山头、起伏量、鞍部,都先从地形图上计算出数字,标上记号,写在笔记本上,进入山区以后,不论在何种气候下,都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养成每次登山都使用地图、指北针及随时定位的习惯。

若气候恶劣,如浓雾时,最好先暂停活动,在浓雾中要保持正确的位置,除了计算走过的山头外,主要的支稜、溪谷、断崖和特殊地形、地物等,都有助于位置的判断。

此外,可依步行的时间与速度,估算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走的距离。对于没有到过的山区或浓密的芒草林、箭竹林,都应沿途留下记号,以便走错路时可原路折回。并且对一些容易误认的兽径、猎径、林道、保线路、取水径等,都应加以辨认。迷路时,常会因体力消耗及饥渴而引发休克,须谨慎注意,加以急救。

二、抽筋

抽筋发生的原因是因为登山时过度地运动或姿势不佳,而引起肌肉的协调不良,或因登山时或登山后受寒,体内的盐分大量流失,因而致使肌肉突然产生非自主性的收缩。

抽筋的症状有患处疼痛,肌肉有紧张或抽搐的感觉,患者无法使收缩的肌肉放松。急救的方式为拉引患处肌肉,使患处打直,轻轻按摩患处肌肉。补充水分及盐分,休息直到患处感觉舒适为止。

三、落石

陡坡、断崖、陷落的地段、碎石坡、溪谷或刚发生坍方的地点,是较易发生落石的地方,特别是下雨的日子。行经这些路段,应提高警觉,最好能绕道而行,若必须行走以上路段,应戴头盔,并有人指挥,随时注意落石的发生,并且应保持5~10公尺的适当距离,以防有落石发生时闪避不及。

若遇到落石时,应利用地形物躲到崖壁下,大树后,或以手臂、背包遮挡,以保护头部,若听或见落石距离尚远,应注意落石滚动的方向,再依其相反方向闪避。若有伙伴遭落石击中,应等落石完全停止后,将伤者移到安全的地方,再施行急救。急救处理的优先顺序为创伤流血-内出血-休克-骨折(注意嵴椎受伤者需安全固定后才可移动)。

;

㈦ 徒步基础知识

徒步基础知识

行前热身一定要做足,起步放慢宜缓行。每次活动前,必须主动花5-10分钟做伸拉热身运动。这是科学的锻炼方法所必须的。行前花少时间做准备运动,让肺部预先有效吸收氧气,增加肌肉血液循环,使心脏有一个运动的适应过程,这样可以把身体调整成为适合登山徒步的运动状态。还可以预防很多特发状况及受伤。

刚开始登山徒步,不要逞强赶速度。步行山路要花很长的时间,是一种路程较远的运动。有的人急于上山顶,所以开始就急于快速赶路像跑步一样,用这种方式的人,休息次数多,后半段路程不仅速度减缓,有的甚至已累到走不动。刚开始起步,速度稍微放慢点,让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通常刚开始的30分钟内,都要给队伍一个休息调整时间,队员可以利用这个休息调整时间调整鞋带、背包、衣物的减增等。

行进时间有规律,疲劳前要休息。登山徒步的休息方法,分小休息与长休息。无论小休息与大休息,这样一种登山重复休息模式,目的都只有一个:防止疲劳,让身体获得充分休息,恢复精神更利于行走。通常登山徒步大多采用步行四十至五十分钟、休息十至十五分钟的方式。建议初学者采用步行二十至二十五分钟,休息三至五分钟的小休息模式。这种方法在长时间步行时可以让人觉得不容易累。当然,另外也是要考虑队员的身体状况及后续行程来随机应变,灵活分配休息时间。即使走不到十五、六分钟,看到景观不错的地方或是想歇口气时停下来休息也可以的。

最好的休息方法是“会累之前要休息”。为更舒适、安全地走远路程,减少疲劳的感觉,把体力保存到最后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休息次数太过频繁及冗长,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到达目的地,这样反而更累。所以为了掌握自己行走的节奏与休息的步调,请认真明细记录下自己步行时间的纪录,掌握个人的行走节奏。通常登山徒步过程中的小休息,以3-5分钟内比较适宜,以站着休息为主,调整节奏与呼吸,可以就着这个时间补充下行动粮及水分。还可以等下其他的队员。       

长时间的休息,可以卸下背包,站立调整呼吸回复正常后再坐下休息。休息时要尽量放松身体,让身体充分休息。怎么舒服就怎么坐,哪怕是躺倒下休息也不妨。找一个树木残枝、岩石上的地方,以最轻松舒服的姿态坐在上面休息。如果姿势不正确,不仅无法充分休息,一旦气温下降,容易发生脚抽筋等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如果找不到适当地点休息,坐在背包上也无妨。背包的背面朝上摆在稳定的地方,让腰的位置变高才能坐得更舒服。休息时要避免肌肉受凉,肌肉受凉特别是休息点选择在面向冷风的山脊时,也一样容易导致肌肉抽筋。

休息中可以做的事林林总总,例如用餐、补充水分、做伸展运动、确认路线、衣服的加减等等。建议休息采取主动休息的方法,主动做伸展运动,伸拉步行中常使用到的小腿肚、大腿、背部等部位的肌肉群。就算是花十至十五秒的时间做也一样对预防疲劳很有帮助。

徒步穿越山岭,可以河流为参照物,但有其他选择的话就最好不要沿着河边走,水能穿过的地区不一定你能轻松穿越,有时甚至是几乎不可能的。如果不是高山,沿着山脊前行,开阔的视野有利于你把握方向,选择路线和宿营地,但要时刻注意所携带的水的消耗,以便及时安排下山补充水,毕竟在山脊上发现水源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不要等水用光了再去找,这会让人的旅行变得十分被动。当注意到河流变宽,河谷的地势趋于平缓时再回到河流边来。

在人不常至的丛林中跋涉,有时很难找到一条现成的道路。有的只是丛生的灌木和四处蔓延的藤类植物,你只能靠你手中的砍刀(这在登山等野外活动中是必备工具)辟出一条路来。开路的人要特别留意不要触动灌木丛中的蜂窝,对有巢的灌木丛绕道而行。砍掉的枝藤弃于两旁,确定不会反弹回来,砍后的断口折向外,以免伤着后面的同伴。行进中两人间保持一定距离,2-3米为佳,这样相互之间既有照应又不至因短暂驻足影响别人。在丛林中行走,膝盖以下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地方,所以最好将裤脚扎起,以免被刺丛挂伤或被蛇虫叮咬。

山野徒步不同于城市里的柏油道路之处,在于有非常多的上上下下凹凸不平的步道。即使是针对无经验者而设计的较完整路线,有时候仍会遇到凹凸不平的石头路,或到处横生长的树根和滚来滚去的石头。在上面行走,一不注意就容易失去平衡,导致闪腰或跌倒。而且长时间上下行陡坡,一旦按照在城市里的大马路走路的步伐时,就会变得上气不接下气,甚至会累到无法继续行程。

山野的登山徒步步伐要采用不同于城市平整柏油路面的步法行走,通常柏油路面行走双脚是自然沿水平方向摆动踢出去的。

但山路的高低起伏凹凸不平,有时候甚至还有滚动的石头,很不好走。登山徒步时,最重要的就是“步行姿势”与“步伐”,首先说明的是步行姿势。头、腰、脚要保持在同一条重力线上,并经常把这条线当作是身体的轴心来移动着走。

方法:将一只脚膝盖抬起,另一只脚着地取得平衡,此时肩膀不要用力,步行的重心要从后脚转为前脚时,要将头部与腰部重心移向前,前脚膝盖不要往前突出,再向前踏出后脚,重新制造一个重心。这样头、腰、脚重心不断移动交替行走的方法就是正确的步行姿势。上山中心前移,下山重心放在后脚。

小步伐,慢慢走,不论山路的上行或下行,最基本的就是步伐要小。

这样的徒步方法,即使不看眼前的状况也能以同样的步伐往前走,除了容易保持平衡外,也可减轻疲劳。

户外运动与其他体育运动比较,有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运动时间长而且运动过程中要背负上个人的生活食用品,如果长时间走在很多上下坡的山路,就像大步快速走在城市街上一样,马上就会喘不过气来。建议新手不妨以平常步行的一半速度,采用小步法,悠闲散步般的慢慢地往上爬着走。

徒步行走不单是腿部运动,而是种全身运动。可以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控制节奏。         

上坡道就已经觉得累的新手,大多数是只用下半身的腿部肌肉力量硬爬上山,而上半身的肌肉则呈现胶着状态,完全没有参与运动。相对地,登山老手为了让手腕、背部、腹部肌肉、肩膀等全身的肌肉活动,会将必要的力量分散于每一步。新手只要徒步过程中大方地摆动手臂走,全身肌肉就会得到很好的参与活动。

新手一般通常犯的常见错误的就是拖着脚走或用逛街的步伐登山。这种方式走山路,因为身体较难取得平衡,很容易踢到东西而跌倒。此外,因为身体为了行走中困难取得平衡,要用多余的肌肉撑住,反而更容易觉得疲累。为了避免这种状况,请各位要确实地抬起脚,小步伐,一步步踩稳慢慢往前走。

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尽量用个人中等负荷心跳脉搏次数行走,中等负荷运动强度心跳=(180-年龄)X60-70%。背部肩沉背挺,全脚掌触地,踏稳脚步再移动重心,尽量保持匀速。       

很多山友登山徒步经常会大腿或者小腿肚肌肉抽筋,就是登山徒步脚掌踏出没有选择全脚掌着地,或者选择全脚掌着地了但刚好踏在凹凸不平的面上,没有选择好踏点。比如脚掌踏在一个小石头上,这样一移动重心,感觉不对劲,至少要花多四倍的力量来重新平衡身体重心。通常在无谓花掉这些“浪费”的力气平衡身体过程中,。脚抽筋便突然发生了。所以请尽量选择有土的地面及稳定踏点的地方走。 

遇到较斜的上坡道时,最重要的是脚要采外八字步走,亦即脚尖向外打开走。我们不妨将脚实际放在陡坡(见上面坡度的定义)上试试看就很容易得知,若直接将整个脚踩在上斜坡时,脚尖因为是在比脚后跟还高的位置,所以脚踝急激弯曲而无法匀整协调稳定。相反地,如果对着斜面打开脚尖,把脚往横着踩,脚尖与脚踝变成几乎同一个高度,因而脚踝会变得轻松且容易摆动。         

请谨慎下坡,即使是缓坡,下坡时也可能会有跌倒的危险,所以一定要一步一步用小碎步走才行。下雨过后的路面特别湿滑,更容易滑到,更需要小心。步伐要比上坡时小一些,如果小步走,就算脚不小心滑了一下也能马上恢复平衡,防止跌倒。       

山地下行时,身体重心切莫注于下行的前脚。如何下行把全身重量集中注于前脚,也就是用一蹦一蹦的样子走下去,这样会造成前脚负担很大,也是造成膝盖疼痛的原因之一。而且很容易导致身体筋疲力尽不能继续行程。所以请记得在脚往下坡踩的瞬间,将脚踝及膝盖充分弯曲,发挥缓冲作用来着地,重心在后脚。

下行比膝盖略高的台阶地。徒步线路上,时而可见同膝盖高或比膝盖略高的台阶地,或是斜坡上露出很大的高度落差坡度等。下行这种落差很高的台阶地形时,严禁突然往下弹跳,切记!!!跳着下,不仅会滑倒、扭伤脚踝,还会有挫伤或骨折的危险性。正确的下行步法是利用边上树根类的植物紧紧抓住,稳住身体重心把脚顺利往下掂着地,或者坐在地上慢慢滑下去着地。

出行前的心理准备

对于首次参加野外生存徒步穿越活动的人来说,野外穿越无疑充满了神秘感和新鲜感。这种兴奋会使人暂时忽略掉许多困难。然而当你真正地融入到野外生活当中,搭帐篷、烧火、取水、做饭等日常生活中易如反掌的事情,都成为必须花时间精力去准备的事情。

进行野外生存徒步穿越之前,需要对每个细节进行斟酌,了解当地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查阅资料,制定计划,列出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应对措施,对于预计的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到胆大心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事故。

短期的艰苦生活一般人都能忍受,但是进行长时间的野外生存徒步穿越活动,需要耐心和毅力。日复一日简单、重复、枯燥的生活,还有许多意料之外的困难,容易使人失去信心和兴趣。在特别恶劣的条件下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下意识地培养自己抵抗不良环境(如寒冷、饥饿)的能力。同时,运动也要注意循序渐进,自觉地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光凭兴趣办事。

野外生存徒步穿越对个人来说是件艰苦的事情,但如果一个团队的人团结起来,就可能变成轻松有趣的乐事。此时,形成一个友爱互助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团队中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和肩负的责任,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队友进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的战斗力。团队生活必须分工明确,形成紧张有序、组织纪律性强的高素质团体。

一个优秀团队领导是团队灵魂,有责任在团队中形成民主、公平的领导作风。行动时必须以身作则,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紧急关头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定,组织和鼓励大家共同完成任务。参加者可以在平时训练中以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建立相对固定的活动小组,有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进步。

在集体活动中,不同性格的人需要相互理解和磨合。有些性格在集体生活中常常会碰壁,比如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脾气暴躁、不爱帮助别人、盲目自大、喜欢独行等,这些性格都有是团队生活的大忌。参加者应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努力使自己融合到集体中去。

陌生的环境容易造成紧张的情绪。在野外生活的人,由于生活模式被打破,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失眠等现象。由于野外环境的未知,对于可能出现的意外,如毒蛇猛兽、气候变化、方向迷失等,人们会感到胆怯和不知所措。这就需要克服心理障碍,进行一些相应的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例如在训练中模拟野外生存环境,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遇到困难时应采取的办法,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在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要经常做些假想练习,就是将山野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和意外场景做个假想,当你身临其境该如何应对的练习,比如在山区迷路、物资短缺、风雨雷电、山洪暴发、泥石流、落石、滑坠、出现伤员等。长期做下去会在大脑皮层留下条件反射,对提高自己的经验和应对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㈧ 户外徒步中,有哪些技巧

徒步走的正确方法:
野外活动最常用的运动——走路(徒步)
也许有人认为行走在山野中,跟平常走路一样没有什么区别。的确是没有区别。但是当您全副武装地走上3~4小时后,距离目的地还有一两个山头时,区别可就大了。腿部肌肉向您**,疲劳使您无精打采,由于困倦而产生的渴睡现象不停地**您,使您觉得路程越来越漫长了。
长途徒步出发前应该先做暖身运动,活动筋骨、热身以后开始起步,步伐不要太快,保持平均速度,呼吸配合脚步,并常做深呼吸,心跳加速,血液循环加快,肌肉放松,可以感受到运动的喜悦,一般人参加团体徒步活动,应选择自己体力的负荷程度,量力而为。
要注意腿部肌肉不可过度疲劳,保护膝关节和踝关节避免扭伤,上坡或下坡都必须选择适当的时间休息,但休息时不可过长,维持自己自然步调,过快或过慢都会增加疲劳,放松心情,欣赏沿途景色、鸟语花香、野外的气息,可增添路上的兴趣。徒步既为有益身心的休闲活动,切忌冒险逞强,应以安全为优先考虑只要能理解和掌握下面几种方法,灵活运用,战无不胜。
1.调气和上坡步法
呼吸与步行的配合是重要的徒步技术,尤其是在背重装上坡时。在上坡起步时,一定要放慢脚步、接着要遵循吸一口气,踏一步、接着吐一口气,再踏出一步的法则上攀;倘若依此规则上攀陡坡数步,即感喘不过气来,则应将步伐缩短,然后断续遵上述的呼吸步伐;如果一开始行走陡坡2、3个小时都不必休息和喘息,就代表您己经成功这调气步法了。当然在爬更陡的坡,背更重的背包时,则需一吸一吐才往上移动一小步的方式前进;另外,提醒你,吸气时需用力的深呼吸,如此不但供气可以增加,调气也能做的更好,高山症发生的机率也会降低。
2.休息步
这步伐是每上一步时,后边的脚一定要打直,只有将大小腿打直,体重和推力,才能完全由腿来支撑,如此才可以让大小腿肌肉,得到些许的休息;反之,膝盖从未打直,当然肌肉容易疲劳过度,甚至发生大腿抽筋……
3.上下碎石坡的步法
上下不太陡的碎石坡,需将鞋底完全接触碎石坡斜面,如此才能利用最大摩擦力,容易而省力地行走于碎石坡之上;若因害怕跌倒而采用横行步伐或用脚尖用力沟,反而很费力,若遇较陡的碎石坡时,可借助大小腿之力,将鞋平推入碎石坡,或推出一踏足平台才上移;下坡则可利用脚跟下踩的力量,让碎石坡出现一踏足点后,才继续下移步伐。另外也可利用山径上的石块来走上坡或下坡,让自己如行于平坦地面般舒适,这也是另一项实用的步伐技术;但在利用石块时,要踩在重心的位置,不然很容易造成脚踝扭伤哦!倘若您能勤加练习,后来连会滚动的石头,也能助您行走自如。
4.龟步
在长途行走过程中,不要以为昂首阔步的大步向前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要知道步幅大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发力,这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充分利用我们腿部肌肉的韧性,它们对持久战是相当有办法的。
5.吹气
跟着就是要调节我们的呼吸了,要努力让自己的呼吸与运动呈有节奏的状态。令肌肉持续缓慢而不休止地运动,再加上平稳均匀的呼吸。简单的说就是几乎每走一步呼吸一次。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就能做到平均每两~三步就换气一次。
如果我们不习惯的话,也可以强迫自己呼吸,只要大口地吹气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不要太过强求,不然会拉伤肺部和肋间肌的。调匀呼吸是保持体内能源的好方法。
6.利用肌肉
要使走路变成有节奏的最自然的有氧运动,上下坡时,也要随着这种节奏尽量利用肌肉的运动,尽可能的减少骨骼和关节的负担。尤其是在下坡时,特别是那些长程的下坡路,这是要善于利用双脚,使其可发挥立刻停止的作用。因为与其在长程下坡后骨骼和关节有不良影响的话,倒不如让肌肉承担多一些会比较好。
7.休息补充
还有在路上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以及适时补充能源。每走上相当一段时间或路程后,要适当地休息片刻。休息时应摄取一些马上能转化成能源的糖类和水分,使身体及时得到补充,以求快些恢复体力。并可松开鞋带,但必须记住未到宿营地前,千万不要脱下鞋子。因在长途行走中,双脚会稍微发胀,中途休息脱鞋,下段路只会叫您苦不堪言。
在运动时,补充能量应使用容易氧化、分解的糖类。运动时蛋白质代谢加强,应注意在运动后及时补充蛋白质,以防止发生运动性贫血。还需特别注意补充盐和钙,这样可使体内的氢离子浓度和渗透压的紊乱恢复正常,缓解肌肉疲劳。补充水分也是重要的,但不可过多,以免减弱消化功能和食欲。饮食要以容易消化的(主要是糖类)食物为主,同时还要吃些维生素制剂和碱性食品。必要时加些能刺激胃口的调料或辅助消化的药物。
运动后放松:
运动后可躺在海绵垫或藤垫上休息片刻,平躺时脚放置的位置应略高于头,或是与头的高度平。切不可躺在有水汽的地上。休息片刻后可进行头手倒立或是靠墙手倒立,时间3-10秒,可进行几次,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心脏。然后再抖动四肢,先抖动、拍打大腿或是上臂,后抖动小腿或前臂。
运动后按摩:
运动后按摩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手段。按摩的主要手法有抖动、点穴、揉捏、叩打、推摩等。首先是抖动四肢,主要是放松肘、膝关节以及四肢肌肉群;上肢常用点按穴位有偏历、曲池、手五里、臂月需等穴,可解除手臂、肘部的酸痛和肿痛,以及肩臂痛、颈项拘挛等运动后造成的各种不适症状。下肢常用点按穴位有承扶、委阳、承山、昆仑、足三里等穴,可解除腰骶臀股部疼痛、腿足挛痛腰腿拘急疼痛、项强、腰痛、膝胫酸痛等症状。揉捏叩打时,先推摩大肌肉,后推摩小肌肉,一侧推摩后,再推摩另一侧。如是相互间进行全身推摩。背部的俞穴多位于脊椎旁开1.5寸处,推摩放松多以脊椎旁开1.5寸处和肩部的肩外俞、肩井、肩胛骨处的天宗为主,可解除背部疼痛、颈项强直。几种手法结合可起到良好的放松效果,且恢复快。对人体的五脏六腑也有保健作用。
8.意外情况处理
一、水泡的防治
远足的你肯定有过长途跋涉后脚被磨破,长出水泡,每走一步都疼痛难耐的经历。现在让这种痛苦的感觉彻底离开你:预防:最好穿着与你的脚‘磨合’惯了的鞋、吸汗的棉或线袜子。在容易磨出水泡的地方事先贴一块‘创可贴’。如有条件,可以到商店里买一瓶防止起泡的喷雾剂(主要减轻摩擦作用)。一旦磨出了水泡,首先要将泡内的液体排出。用消毒过的缝衣针在水泡表面刺个洞,从上放挤出水泡内的液体,然后用碘酒、酒精等消毒药水涂抹创口及周围,最后用干净的纱布包好。
二、中暑的防治
夏季湿热无风的山区中开展登山活动时,由于身体无法靠汗液蒸发来控制体温,人就会中暑。
中暑的主要症状为:头痛、晕眩、烦躁不安、脉搏强而有力,呼吸有杂音,体温可能上升至40度以上,皮肤干燥泛红。如果不及时救治,中暑的人可能很快会失去意识,且程度很深,有可能导致意外的发生。因此在夏季登山前一定要准备好预防和治疗中暑的药物,如:十滴水、清凉油、仁丹等。另外,还应该准备一些清凉饮料和太阳镜、遮阳帽等防暑装备。一旦有人中暑,应尽快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将其衣服用冷水浸湿,裹住身体,并保持潮湿。或不停扇风散热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直到其体温降到38°C以下。中暑者意识清醒,应让其一半坐姿休息,头与肩部给予支撑。若中暑者已失去意识,则应让其平躺。
通过以上救治措施,中暑者的体温如已下降,则改以赶衣物覆盖,并充分休息否则重复以上措施,并尽快送医院救治。评论|0
大师兄MS |四级采纳率41%

㈨ 春季徒步旅行注意事项

春季徒步旅行注意事项

春季徒步旅行注意事项,万物复苏的春天,正是欣赏大自然的美好的季节。徒步是一项以有氧代谢为主、持续时间长、对身体消耗比较大的运动。那么春季徒步旅行注意事项呢?

春季徒步旅行注意事项1

户外徒步注意事项

1、伸手不打笑脸人,尊重当地的风俗人情,别没事找抽,跟人打招呼尽量多笑吧,因为除了微笑你实在没啥值得拿出来的了。

2、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很多人都问为什么不走公路,觉得弯来弯去的不如走直线来的快一些。其实在走山路或其他特别的路程中跟野生动物打交道比跟人打交道容易许多。

3、单兵作战能力要强,身体素质决定你的行程快慢、长远、安全,所以出发以前尽量多锻炼吧。

4、帐篷选取需要注意质量问题,别到时候途中出岔子,鉴别帐篷质量的办法就是各种折磨它。同时帐篷的一些地方加固也需要注意一下,把所有塑料件换掉,折磨后感觉不牢固的地方都拿去布鞋的师傅给你加固下。

还需要注意帐篷底部,一般帐篷底部都很薄,要么在搭建帐篷的时候铺个垫子,要么加固底层,别到时候刺破、刮破了进水就麻烦了。

5、睡袋选择时要注意你所去的地方温差和气候,要多看天气预报,同时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睡袋都标有适用于多少度至多少度,并且你还有注意睡袋的大小,避免睡袋过大和过小不保暖,建议你出发以前在家里先睡几天试试。

6、高压锅煮熟东西能更快一些,同时也适用于高原地区,它是一种省火材、省时间最理想的锅。但你要注意高压锅里的密封圈(塑胶),建议可以多备几个。

7、酒精炉的用法是在找不到燃烧物的情况用的,所以一开始一定得多找燃烧物,少用酒精炉。同时酒精炉也是引火的时候最理想的东西,有的人也许会带汽油、煤油之类的,要是晚上太冷在帐篷里点个酒精炉比汽油什么升温好多了。

8、买电子打火机的都是没用的,只有带打火石的打火机才能在进水、潮湿、高原缺氧的情况下适用,同时万次火柴等也可以。

9、在不锈钢盆子边缘打个眼穿根绳子掉在背包上就可以了。不锈钢盆子可以用来装水、炒菜、洗衣服、洗脚等。

10、带个最小号的铲子。很多人都觉得铲子跟灶具没关系,那么我问你如果没有石头的情况下你的锅放那啊?只有用铲子挖个坑,或者堆些泥巴做个灶了。

11、现在这个年代手机、相机、平板,哪个不用电,在野外没电的情况下,只要靠太阳能了,设备越多太阳能充电器就多买几个。

12、不管到哪,手机带上,话费充足,流量开上几百M总有用处的,别到时候要死了,都没人知道你在哪。如果是西藏、新疆等地的话,个人建议移动、电信。联通在西藏很多地方都没信号,而且信号质量很差。

13、经常坐车的就知道火车汽车上是不许带管制刀具的,那么我们就真的不带了么?切菜、防身必不可少呢。

很多人都会在网上买刀具等自卫物品,那么我建议你自己寄到你要开始徒步的地点,比如我在北京我要从成都开始徒步川藏想,那么我直接把刀具寄到成都,跟快递公司说下过几天来去。

同时自卫也可以带些辣椒水、辣椒粉末等,我个人建议带辣椒粉末,因为可以吃啊,至于用法嘛就是自卫时对着侵害你的对象碰撒(破坏人和野兽的视觉、嗅觉)。

14、冲锋衣裤、保暖内衣、短袖、长袖、耐磨的长裤、紧身的跑步7分裤都带上,同时要注意一定要速干、耐磨、牢固,有旧衣服裤子的话也带上,做脏活如爬山、攀岩、穿越森林都可以换上旧衣服。

15、鞋子一定要减震、舒适、耐磨,不然你满脚都是水泡,用再多卫生巾也没用。同时鞋子也要按用途来带,气温高的时候透气好的鞋子、下雨天穿的雨鞋、能保温的.登山鞋、凉鞋(晚上洗脚后穿或者夏天偶尔穿穿)、军用胶鞋(烂路、容易破坏鞋子的路段穿)。

16、一定要把你能想到的药物都带上,同时你也需要注意出发的前几个月多锻炼身体,千万不要带病出发。

17、等把以上的东西都采购齐了,再开始选择背包。一定要买大不买小,承重也是一方面,建议买2个背包,一大一小(大的坏了,就把重要物品转移到晓得包里)总的来说军用背包大、耐用,民用背包舒适、功能多。同时防水也需要注意,尽量多带塑料袋、保险某等保护电子设备。

知道自己的位置与方向

安全第一是户外轻松徒步的前提。在野外,如果不小心迷路了,可不是一件小事。为了避免迷路,除了跟经验丰富的领队、向导活动外。

作为每一个参与者在徒步的时候,还需要多留心,清楚自己的位置与方向。如果队伍中这样细心的“识途老马”有好多,一旦迷路也一般能回到来时的路上。

1、在前进的时候,随时要注意所经过的明显得自然标志,如河、湖、岩壁、形状比较有特点的山头等,这样一旦迷路也可以根据这些明显标识来找回来时路。

2、我们徒步的地区,大都有当地人活动,可以根据小路的大小或有无经常走动的痕迹来进行判断。如果你徒步的路线曾经是热点路线,可以留意路上是否有一些先行徒步爱好者留下的路标。

3、如果没有携带指南针,在有太阳的时候,结合时间,可以通过看自己的影子,来知道自己大概的前进方向。

4、徒步的时候,最好带只手表,这样对时间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知道自己还有多少路程要走。

5、每个地区太阳下山的时间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可以向当地人咨询一下当地太阳落山的时间,根据时间及时地寻找营地或准备休息,徒步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走夜路。

徒步技巧

1、移动重心一条线

山野的登山徒步步伐,要采用不同于城市平整柏油路面的步法行走,通常柏油路面行走双脚是自然沿水平方向摆动提出去的。但山路的高低起伏凹凸不平,有时候甚至还有滚动的石头,很不好走。

登山徒步时,最重要的就是“步行姿势”与“步伐”,首先说明的是步行姿势。头、腰、脚要保持在同一条重力线上,并经常把这条线当作是身体的轴心来移动着走。

方法是将一只脚膝盖抬起、另一只脚着地取得平衡,此时肩膀不要用力,步行的重心要从后脚转为前脚时,要将头部与腰部重心移向前,前脚膝盖不要往前突出,再向前踏出后脚,重新制造一个重心。这样头、腰、脚重心不断移动交替行走的方法就是正确的步行姿势。

步伐是不论山路的上行或下行,最基本的就是步伐要小。这样的徒步方法,即使不看眼前的状况也能以同样的步伐往前走,除了容易保持平衡外,也可减轻疲劳。

2、小步伐,慢慢走

与其他体育运动比较,户外运动有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运动时间长,而且运动过程中要背负上个人的生活食用品,如果长时间走在很多上下坡的山路,就像大步快速走在城市街上一样,马上就会喘不过气来。

建议新手不妨以平常步行的一半速度,采用小步法,悠闲散步般的慢慢地往上爬着走。

徒步行走不单是腿部运动,而是种全身运动。可以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控制节奏。

上坡道就已经觉得累的初学者,大多数是只用下半身的腿部肌肉力量硬爬上山,而上半身的肌肉则呈现胶着完全没有参与运动。

相对地,登山老手为了让手腕、背部、腹部肌肉、肩膀等全身的肌肉活动,会将必要的力量分散于每一步。初入门者只要徒步过程中大方地摆动手臂走,全身肌肉就会得到很好的参与活动。

登山初学者一般通常犯的常见错误的就是拖着脚走或用逛街的步伐登山。这种方式走山路,因为身体较难取得平衡,很容易踢到东西而跌倒。

此外,因为身体为了行走中困难取得平衡,要用多余的肌肉撑住,反而更容易觉得疲累。为了避免这种状况,请各位要确实地抬起脚,小步伐,一步步踩稳慢慢往前走。

3、全脚掌,稳踏步

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尽量用个人中等负荷心跳脉搏次数行走,中等负荷运动强度心跳=(180-年龄)*60-70%。背部肩沉背挺,全脚掌触地,踏稳脚步再移动重心,尽量保持匀速。

很多山友登山徒步经常会大腿或者小腿肚肌肉抽筋,就是登山徒步脚掌踏出没有选择全脚掌着地,或者选择全脚掌着地了但刚好踏在凹凸不平的面上,没有选择好踏点。

比如脚掌踏在一个小石头上,这样一移动重心,感觉不对劲,至少要花多四倍的力量来重新平衡身体重心,通常在无谓花掉这些“浪费”的力气平衡身体过程中,是导致脚抽筋的原因之一。所以请尽量选择有土的地面及稳定踏点的地方走。

4、上坡外八字,下行重后脚

遇到较斜的上坡道时,最重要的是脚要采外八字步走,亦即脚尖向外打开走。我们不妨将脚实际放在陡坡上试试看就很容易得知。

若直接将整个脚踩在上斜坡时,脚尖因为是在比脚后跟还高的位置,所以脚踝急激弯曲而无法匀整协调稳定。

相反地,如果对着斜面打开脚尖,把脚往横着踩,脚尖与脚踝变成几乎同一个高度,因而脚踝会变得轻松且容易摆动。

请谨慎下坡,即使是缓坡,下坡时也可能会有跌倒的危险,所以一定要一步一步用小碎步确实走才行。

下雨过后的路面特别湿滑,更容易滑到,更需要小心。步伐要比上坡时小一些,如果小步走,就算脚不小心滑了一下也能马上恢复平衡,防止跌倒。

山地下行时,身体重心切莫注于下行的前脚。如何下行把全身重量集中注于前脚,也就是用一蹦一蹦的样子走下去,这样会造成前脚负担很大,也是造成膝盖疼痛的原因之一。

而且很容易导致身体精疲力尽不能继续行程。所以请记得在脚往下坡踩的瞬间,将脚踝及膝盖充分弯曲,发挥缓冲作用来着地,重心在后脚。

5、高台地,切莫跳

下行比膝盖略高的台阶地。徒步线路上,时而可见同膝盖高或比膝盖略高的台阶地,或是斜坡上露出很大的高度落差坡度等。下行这种落差很高的台阶地形时,严禁突然往下弹跳。

跳着下,不仅会滑倒、扭伤脚踝、还会有挫伤或骨折的危险性。正确的下行步法是利用边上树根类的植物紧紧抓住,稳住身体重心把脚顺利往下掂着地,或者坐在地上慢慢滑下去着地。

行前热身要做足,起步放慢宜缓行

每次活动前,必须主动做伸拉热身运动,这是科学的锻炼方法所必须的。行前花少少时间做准备运动,让肺部预先有效吸收氧气,增加肌肉血液循环,使心脏有一个运动的适应过程。

这样可以把身体调整成为适合登山徒步的运动状态。还可以预防很多特发状况及受伤。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是不是有种想去徒步的冲动呢?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的季节里,赶紧出门去旅行吧!值得提醒的是,要掌握一定的徒步技巧能够帮助自己节省体力、时间,从而更好的享受徒步旅行带来的快乐。

春季徒步旅行注意事项2

补水很重要

在户外徒步时人体会大量的出汗,另外由于秋天气候干燥,而且山上阳光较强,人总会觉得口渴,这时补水就尤为重要。人体口渴缺水时会引起运动能力下降,补水可以恢复徒步者的运动能力。在运动中,人体体温在不断上升,积极地补水能够帮助身体降温,也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促进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要供给足够的热量

由于徒步穿越是一项消化能量比较大的运动,因此能量供给非常重要。徒步爱好者在出发前,要根据路线长度,准备好一定量的食物。食物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这三大功能物质,并尽量保持营养均衡。

碳水化合物一般选择面包、蛋糕、罐装八宝粥等方便食品。高脂肪的果仁,巧克力等能量高,而且体积小,对登山这种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来说是一种好的功能食品。蛋白质建议选择午餐肉、鱼罐头、火腿肠、鱼肉酱、真空包装咸鸭蛋、豆制品等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

徒步时,大量的电解质和水溶性维生素也随汗液排出了体外。因此补水时,一定要选择含电解质、维生素的运动饮料协同补充,而不要单补白水。

及时补充矿物质

随着人出汗,体内钠、钾等矿物质会大量丢,除了通过运动饮料补充一部分以外,还可以通过食品,如榨菜,雪菜,调味品(汤料等适量补充,以保持身体的运动能力,防止疲劳过早发生。

多种维生素的补充很必要

由于长途徒步穿越是一项耗氧量比较大的活动,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因此除了要补充消耗和流失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以外,还要补充一些抗氧化维生素,如维生素E、番茄红素等,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防止出现剧烈运动后免疫力底下,容易生病的现象。

运动前后半小时最好不要喝可乐

对于很多人而言,户外运动后来瓶冰可乐咕噜一口气喝下去再打个嗝,会感觉“很爽”,不过很爽却不意味着健康。在运动营养专家眼里,可乐是运动后最要不得的饮料,弄不好会让自己“酸中毒”。

人在健身运动后感到肌肉、关节酸胀和精神疲乏,其主要原因是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被大量分解,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乳酸、磷酸等酸性物质,身体就处于酸性状态,而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和磷酸,喝下去后人体酸上加酸,体内的酸碱度得不到中和,疲劳就不容易驱逐。要是这些酸性物质不能顺利排出体外,就会像毒素一样在体内积累,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酸中毒。

而且,碳酸饮料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让人不太想吃饭。要是在运动前喝可乐,有可能引起胃肠胀气,从而引发运动过程中腹痛等问题。所以,专家建议运动前后至少半小时内,不要喝可乐。

行前热身要做足,起步放慢宜缓行

每次活动前,必须主动做伸拉热身运动,这是科学的锻炼方法所必须的。行前花少少时间做准备运动,让肺部预先有效吸收氧气,增加肌肉血液循环,使心脏有一个运动的适应过程。这样可以把身体调整成为适合登山徒步的运动状态。还可以预防很多特发状况及受伤。

不要逞强赶速度

步行山路要花很长的时间,是一种路程较远的运动。有的人急于上山顶,所以开始就急于快速赶路象跑步一样,用这种方式的人,休息次数多,后半段路程不仅速度减缓,有的甚至已累到走不动。

刚开始起步,速度稍微放慢点,让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通常刚开始的30分钟内,都要给队伍一个休息调整时间,队员可以利用这个休息调整时间调整鞋带、背包、衣物的减增等。

㈩ 知道如何正确走路吗户外徒步的注意事项

长途徒步出发前应该先做暖身运动,活动筋骨、热身以后开始起步,步伐不要太快,保持平均速度,呼吸配合脚步,并常做深呼吸,心跳加速,血液循环加快,肌肉放松,可以感受到运动的喜悦,一般人参加团体徒步活动,应选择自己体力的负荷程度,量力而为。 要注意腿部肌肉不可过度疲劳,保护膝关节和踝关节避免扭伤,上坡或下坡都必须选择适当的时间休息,但休息时不可过长,维持自己自然步调,过快或过慢都会增加疲劳,放松心情,欣赏沿途景色、鸟语花香、野外的气息,可增添路上的兴趣。徒步既为有益身心的休闲活动,切忌冒险逞强,应以安全为优先考虑只要能理解和掌握下面几种方法,灵活运用,战无不胜。 1.调气和上坡步法 呼吸与步行的配合是重要的徒步技术,尤其是在背重装上坡时。在上坡起步时,一定要放慢脚步、接着要遵循吸一口气,踏一步、接着吐一口气,再踏出一步的法则上攀;倘若依此规则上攀陡坡数步,即感喘不过气来,则应将步伐缩短,然后断续遵上述的呼吸步伐;如果一开始行走陡坡2、3个小时都不必休息和喘息,就代表您己经成功这调气步法了。当然在爬更陡的坡,背更重的背包时,则需一吸一吐才往上移动一小步的方式前进;另外,提醒你,吸气时需用力的深呼吸,如此不但供气可以增加,调气也能做的更好,高山症发生的机率也会降低。 2.休息步 这步伐是每上一步时,后边的脚一定要打直,只有将大小腿打直,体重和推力,才能完全由腿来支撑,如此才可以让大小腿肌肉,得到些许的休息;反之,膝盖从未打直,当然肌肉容易疲劳过度,甚至发生大腿抽筋 3.上下碎石坡的步法 上下不太陡的碎石坡,需将鞋底完全接触碎石坡斜面,如此才能利用最大摩擦力,容易而省力地行走于碎石坡之上;若因害怕跌倒而采用横行步伐或用脚尖用力沟,反而很费力,若遇较陡的碎石坡时,可借助大小腿之力,将鞋平推入碎石坡,或推出一踏足平台才上移;下坡则可利用脚跟下踩的力量,让碎石坡出现一踏足点后,才继续下移步伐。另外也可利用山径上的石块来走上坡或下坡,让自己如行于平坦地面般舒适,这也是另一项实用的步伐技术;但在利用石块时,要踩在重心的位置,不然很容易造成脚踝扭伤哦!倘若您能勤加练习,后来连会滚动的石头,也能助您行走自如。 4.龟步在长途行走过程中,不要以为昂首阔步的大步向前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要知道步幅大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发力,这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充分利用我们腿部肌肉的韧性,它们对持久战是相当有办法的。 5.吹气跟着就是要调节我们的呼吸了,要努力让自己的呼吸与运动呈有节奏的状态。令肌肉持续缓慢而不休止地运动,再加上平稳均匀的呼吸。简单的说就是几乎每走一步呼吸一次。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就能做到平均每两~三步就换气一次。 如果我们不习惯的话,也可以强迫自己呼吸,只要大口地吹气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不要太过强求,不然会拉伤肺部和肋间肌的。调匀呼吸是保持体内能源的好方法。 6.利用肌肉 要使走路变成有节奏的最自然的有氧运动,上下坡时,也要随着这种节奏尽量利用肌肉的运动,尽可能的减少骨骼和关节的负担。尤其是在下坡时,特别是那些长程的下坡路,这是要善于利用双脚,使其可发挥立刻停止的作用。因为与其在长程下坡后骨骼和关节有不良影响的话,倒不如让肌肉承担多一些会比较好。 还有在路上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以及适时补充能源。每走上相当一段时间或路程后,要适当地休息片刻。休息时应摄取一些马上能转化成能源的糖类和水分,使身体及时得到补充,以求快些恢复体力。并可松开鞋带,但必须记住未到宿营地前,千万不要脱下鞋子。因在长途行走中,双脚会稍微发胀,中途休息脱鞋,下段路只会叫您苦不堪言。在运动时,补充能量应使用容易氧化、分解的糖类。运动时蛋白质代谢加强,应注意在运动后及时补充蛋白质,以防止发生运动性贫血。还需特别注意补充盐和钙,这样可使体内的氢离子浓度和渗透压的紊乱恢复正常,缓解肌肉疲劳。补充水分也是重要的,但不可过多,以免减弱消化功能和食欲。饮食要以容易消化的(主要是糖类)食物为主,同时还要吃些维生素制剂和碱性食品。必要时加些能刺激胃口的调料或辅助消化的药物。

阅读全文

与正确的徒步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苹果ipad手写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38
教你如何祛斑的小方法 浏览:610
自制灯笼的方法简单漂亮 浏览:480
虾的培训方法和步骤 浏览:619
淘宝卖家助手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82
快速洗头发的方法是什么 浏览:292
漏电保护器的安装方法图片 浏览:294
了解用户需求有哪些方法 浏览:221
腰扭伤了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602
阳疹图片及治疗方法 浏览:495
粮食仲裁检测方法 浏览:279
发烧用什么方法能治好 浏览:960
蕴儿聪贝孕期乳母营养包食用方法 浏览:68
咏菊的正确方法视频 浏览:93
平台同轴度测量方法图解 浏览:466
菊粉ph检测方法 浏览:965
如何看待笨人笨方法 浏览:900
数值模拟显式计算方法 浏览:864
谈谈你对教学方法的改革 浏览:210
铜四合扣的安装方法 浏览: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