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卸扣是起重作业中广泛使用的什么工具
卸扣是索具的一种,目前较好的卸扣一般都是用合金钢材质,改变了过去普通碳钢的历史。现在上海领重船舶设备生产的美标热镀锌卸扣最大6倍安全系数被客户广泛应用。国标卸扣包括一般起重用卸扣、船用卸扣和普通卸扣。重量较重、体积较大,一般不安装于不经常拆卸的位置。选择卸扣时应注意安全系数,一般有4倍、6倍和8倍的。YOKE公司出品了合金钢宽体卸扣,获得了DNV和ABS形式认证,是我国港口、油田、船舶行业的首选。卸扣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守额定载荷,过度频繁使用和超载使用都是不允许的
❷ 打吊扣的方法
1、首先将绳子掰成N型,然后使用左手将这个形状保持向左边转一下角度,使用右手握住这个形状,然后向右边斜角的位置划两下,同时要留出一定的空余位置。
❸ 卸扣的使用与操作要注意哪些事项
卸扣是由一个弯环和一根横销组成,按形状可分为D型卸扣和弓形卸扣,又可根据上动销和弯环连接方法不同,分为螺栓式和活络式两种。卸扣应用优质低碳钢或合金钢锻成并经热处理,严禁使用铸钢卸扣;优质卸扣表面应为光滑,没有毛刺、裂纹、夹角、夹层等缺陷,不能使用焊接修补的卡环;在使用卡环,应注意用力方向,不要歪斜,螺纹应满扣并预先加以润滑;在卡环使用时应先进行外观检查,遇到裂痕、永久变形、损伤等,及时宣布报废。
卸扣主要用于吊索与构件吊环之间的链接,或用在绑扎构件时扣紧吊索,为吊装作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吊具。
❹ 马蹄卸扣的使用方法
1、作业前,检查所用马蹄卸扣型号是否匹配,连接处是否牢固、可靠。
2、禁止使用螺栓或金属棒代替销轴。
3、起吊过程中不允许有较大的冲击或碰撞。
4、销轴在承吊孔中应转动灵活,不允许有卡阻现象。
5、卸扣本体不得承受横向弯矩作用即承载力应在本体平面内。
6、在本体平面内承载力存在不同角度时,卸扣的最大工作载荷也有所调整。
7、以卸扣承载的两腿索具间的最大夹角不得大于120度。
8、卸扣要正确的支撑着载荷,即作用力要沿着卸扣的中心线的轴线上,避免弯曲,不稳定的载荷,更不可以超载。
9、避免卸扣的偏心载荷。
10、卸扣在与钢丝绳索具配套作用捆绑索具使用时,卸扣的横销部分应与钢丝绳索具的索眼进行连接,以免在索具提升时,钢丝绳与卸扣发生摩擦,造成横销与扣体脱离。
11、根据使用的频率、工况条件恶劣程度应确定合理的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周期不应低于半年,最长不超过一年,并做检验记录。
12、如在高温环境使用,载荷减小应考虑,见下表: 温度 由于温度升高载荷减少后的新额载 -40℃~200℃ 原额定载荷的100% 200℃~300℃ 原额定载荷的90% 300℃~400℃ 原额定载荷的75% 400℃以上 不允许
❺ wll43/4t的卸扣能吊几吨
摘要 您好,wll43/4t的卸扣能吊4.75吨。43/4t表示4+3/4=4.75吨。
❻ 西铁城手表怎么卸扣
手表卸扣方法如下:
1、把环状的表带从表扣处暂时拆开,让表带可以平摊在桌面上。
2、把表带平摊后,用一尖头的工具比如调表带工具的顶针顺着表带后背的箭头找到插销的位置,抵着圆形的小凸起,按箭头方向往外用力推,把插销推出。
3、拆下插销后,沿连接处的缺口轻轻一拧,就能拆开表带。
4、如果要取下一节表带,就要把首尾相邻的两个插销都要拆出。
5、拆掉合适长度的表带后,就可以把表带装回去了。插销口可能会有点紧,找样软硬适中的东西(我拿的是塑料火机)轻敲几下,或者使劲推,就能装回了。
❼ 两个卸扣互扣怎样使用
以下是两个卸扣互扣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链卸扣是为连接锚链用的卸扣,使用时横栓应向上。横栓呈随圆形使其不能在栓孔中转动并增加其强度。使用时先将卸扣的横栓取出,把“U”形扣套入需要连接的锚链大环,然后再将横栓串接上面的一根锚链大环。
2、锚卸扣是连接锚链和沉锤用的卸扣,使用方法同链卸扣。
3、浮卸扣是连接浮身与锚链用的卸扣,使用方法同链卸扣。
❽ 卸扣使用要关注哪些细节
卸扣使用时,必须注意作用在卸扣结构上的受力方向,如果不符合受力要求使用时,会使卸扣允许的许用极限。工作载荷大大降低。
卸扣的极限工作载荷和使用范围为卸扣的试验检测和使用依据,严禁超载使用。卸扣的维护与保养措施要格外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卸扣不允许堆放,更不允许压力堆放,防止卸扣变形。
2、当卸扣出现裂纹和变形时,严禁采用焊接和加热弯曲的方法修理卸扣。
3、卸扣表面应防锈保护,不允许在酸、碱、盐、化学气体、潮湿、高温环境中存放。
❾ 吊索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严禁超负荷使用。标记的吊索具末经确认,不得使用。吊索具组合部件上的部件按组合部件要求定期检查。不得采用锤击的方法纠正已扭曲的吊具。吊索具禁止抛掷。不要从重物下面拉拽或让重物在吊索具上滚动。外购置的吊索具必须是专业厂家按国家标准规定生产、检验、具有合格证和维护、保养说明书的产品。在产品明显处必须有不易磨损的额定起重量、生产编号、制造日期、生产厂名等标志。使用单位应根据说明书和使用环境特点编制安全使用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