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虽然现在医学发到,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可以检查到人体各个部位的情况,但是从治疗上来讲,很多人还是比较信赖中医中药的可是你知道怎么煎熬中药吗?下面和我一起来了解下!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一:
凉水浸泡。
取回的中药应该先放入干净的容器中那凉水浸泡,一般浸泡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这时候中药吸掉了很多水分,但是水平面应该还要高于药材。
开始煎熬。
将浸泡好的中药连同泡中药的水一起倒入砂锅内,如果有煎药专用的锅就更好了,小火煎熬,砂锅最忌以开始就大火,因为受热不均匀,很容易裂开的。
滤出药渣。
第一遍煎药,煎开之后还要小火煎熬10-15分钟,然后将煎好的药水倒出来,药渣留在砂锅内。
继续浸泡,煎熬。
用凉开水或者温水继续浸泡刚刚煎过的药渣,这次的水不要太多,刚刚没过药渣即可。然后小火煎熬至水开后5分钟,第二次倒出,留药渣在砂锅。
第三次浸泡,滤渣。
第三次浸泡,煎熬的方法与第二次相同,只不过这次倒出的药液的颜色会明显的减弱。第三次煎熬之后滤出的药渣基本就没有什么药性了,可是倒掉了。
混合药液,分为两份。
将三次煎熬的药液混合在一起,然后分为两份,分早晚两次服用,第二次喝的时候应该加热一下。喝中药有时候是需要忌口的,当然不同的中药要求不一样,在喝中药之前不妨咨询医生,要遵医嘱,效果才会好。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二:
准备好砂锅等器皿,刷洗干净。
把中药大约泡20分钟左右。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这样泡的均匀一些。
中药泡好后,放在煤气炉子,或者蜂窝炉子上开始熬制。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
一般要熬制2--3遍,一定要守在旁边,不要熬没了汤,有剧毒的。
中药煎好后,要用过滤网或者拿根筷子挡住药渣,把药慢慢倒出。
看了“煎中药的正确方法”的人还看:
1. 养生壶使用方法
2. 中医教你如何正确煎中药
3. 灵芝的药用及食用方法
B. 中药煎服的正确方法
中药的煎煮剂叫中药汤剂,中药的煎法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药物的功效。
中药的煎煮过程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煎煮时使用的容器、用水、入药和火候四个环节。
1.容器。煎药的容器多用陶器,一般以砂罐最好,尽量不要用金属器皿,以防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与金属活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
2.用水。水必须洁净,一般可用清澈的河水、自来水、泉水或井水。应尽可能的注意水质的优良。煎药前先用适量的水在容器内浸泡均匀,用水量以水面高出药面2厘米为度。第二或第三煎所加的水只需与药面持平。给小儿煎药时水量一般应少些,煎煮时间稍长些,尽可能使药汁浓稠,以使不因小儿服药量较少而影响药效。
3.入药。贝壳、甲壳、化石、矿物药应该单独先煎,某些芳香性药物需待其他药物煮沸后加入。某些贵重药物,如人参是另外煎的,后与汤液合并服用;一些贵重细料粉末药物,如三七粉不入汤煎,多用汤药分次冲服;胶质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另行烊化后,冲入煎成的汤药服用;个别药物如芒硝,放入煎成的汤药中烊化后服用。
4.火候。分为“武火”与“文火”。火候的运用与控制,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性味与质地。一般而言,解表发汗,通便驱邪,治疗急性病的中药宜用武火,且时间宜短,一般用武火煮沸后,继续煮10分钟左右即可。治疗慢性病虚弱症的补养药宜用文火,且煎煮时间宜适当延长,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保全药力。
C. 用中药泡茶的正确方法
用中药泡茶的正确方法
取一味或几味中药,置杯中,添入开水,盖上盖子,浸泡几分钟,就可以象平时喝茶那样饮用,这种被称作“代茶饮”的中药用法确实比煎煮中药方便得多。但中药泡茶有学问,不可不知。
选择合适的品种由于中药品种多,来源广,加上质地、口味等不同,有些中药可以泡茶,有些则不能。通常可用于泡茶的中药有人参、西洋参、灵芝、杜仲、龙眼肉、枸杞子、陈皮、番泻叶、大黄、草决明、莲子心、生姜、胖大海、薄荷、乌梅、山楂、紫苏、罗汉果、青果(橄榄)、茵陈、金钱草、鲜佩兰、鲜藿香、西瓜皮、白茅根、桃花、金银花、槐花等,以体轻质松味甘淡的叶、花、果、籽及鲜品类药居多,而有些质硬、味苦、有毒、有刺激性之类的中药,如龟板、黄连、附子、辛夷等就不能泡茶用。泡茶原则上要选择经规范炮制后的`饮片,有些甚至要切细片,果实类中药如罗汉果、青果等要打碎泡茶。
中药泡茶也须辨证和煎剂一样,中药泡茶也要根据中药的性能,结合自身体质、病证、气候、时令等辨证使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绝不可信手掂来。如胖大海性寒,可清肺热,利咽喉,清肠通便,对风热邪毒所致的咽痛、音哑、便秘有效,而对声带闭合不全或烟酒过度所引起的咽痛嘶哑则无效。又如金银花是知名的清热解毒药,对夏季伤暑上火者比较适合,但对脾胃虚寒的人就不能用,滥用则会引起腹泻。此外,有些药可引起过敏,有些药可能伤胎,是特殊群体不能乱用的。为此,选药泡茶前,应听从医生指导。
中药泡茶要把握药味、用量及服法一般而言,泡茶选单味中药最好,因治疗或病情等的需要,可以配方使用,但选药最多4~5味,药味太多则失去泡茶意义。泡茶中药的用量因药和用途而异,一般而言,鲜品药用量宜大,干品宜小养生保健时用量宜小,治病疗疾时量宜大。比如陈皮,鲜品可用至12~20克,干皮6~10克即可白茅根作为清火保健药,每次用10克,而治疗血热引起的出血证则需30~50克。此外,饮用药茶,多主张温服、频饮不拘次,每日一剂。特殊情况可灵活变通。
此外,关于中药泡茶的时间也要注意,一般需根据药物的质地而定,通常3~5分钟即可,但必须用开水、沸水浸泡。 ;
D. 中药应该怎样喝
服药时间 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4.空腹服: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也亦如此,以增强药效。 5.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6.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 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 服用方法 中药一般服法是一付汤药每天分两次温服,早、晚各服1次,或一天3次,分早、中、晚各服1次,但根据病情,有的一天只服一次,有的一天需服几次,有的又可以煎汤来代替茶饮。具体服用方法介绍如下: 1.温服:一般药物均宜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如平和补益药物。 2.热服:凡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 3.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一般是指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冷服。 4.顿服: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瘀血药等。 5.频服:凡咽喉病者、呕吐病者,宜采用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 此外,使用峻烈药与毒性药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见效了就要立即停药,千万不要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和损伤人体正气。 总之,应根据病情、病位、病性和药物的特点来决定不同的服用方法。
采纳哦
E.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根据药物的品种而定,在煎药前应先将中药在冷水中浸泡20-30分钟。具体方法如下所述:
1.解表药物:解表,也就是用于治疗感冒的药,一煎、二煎7-8分钟即可;
2.含有石头、矿物类的药物:如含有代赭石、滑石、石膏、龙骨、牡蛎,或者含有毒性药物,如附子等药物,应先将其煎30分钟,再与其他药物相混合;
3.芳香类药:如砂仁、薄荷、藿香等,因其含有香气,所以此类药物应后下。后下的药物应在第二煎,也就是起锅前5分再将药物放入,以保证疗效。
【拓展资料】一、中药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平和的药物。三国 魏嵇康《养生论》:“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晋张华《博物志》卷七:“中药养性,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宋徐铉《题庙》诗:“常嗟多病嫌中药,拟问真经乞小还。
二、据《中国中药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数据统计,我国有80%以上的城市居民自行购买过中成药。巨大的需求为国内中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未来,政策将对部分药材好、质量优、工艺先进的品种给予较高的价格,从而使得优势企业享受产品质量高标准的溢价,这势必将提升优势企业在行业的竞争地位。行业内优势企业竞争地位上升,为研发实力强、生产规范、拥有优质优价产品的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发展机遇。
三、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本草”。据考证,秦汉之际,本草流行已较多,但可惜这些本草都已亡佚,无可查考。现知的最早本草着作称为《神农本草经》,着者不详,根据其中记载的地名,可能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着作而成。
F. 使用中药的正确方法步骤
用药时间。不同功效的药物,服药时间也不同。
1,生津润燥、清暑解热药宜频服;
2,健胃药宜饭前服;
3,消食药宜饭后服;止泻药宜及时给药,中病即止;
4,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半小时服用;
5,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服用;润肠通便药宜空腹或半空腹服用。
服药次数。汤剂每日一剂,煎煮两次,分两次服用,上、下午个一次;某些滋补药也可以煎三次,每日服2-3次。
服药温度。
1,温服。多数药物为温服;
2,热服。辛温解表药或大寒证宜热服;
3,凉服。真寒假热证或大热证宜凉服。
特殊送服方法。
酒送服:治疗气滞血瘀、风湿痹症等的中成药可用酒送服,疗效更好。
蜂蜜水送服:可润肺止咳、润肠通便。
米汤送服:补气、健脾、养肠、利小便的中成药都可米汤送服
G. 怎样吃中药才正确
喝中药期间,首先要忌口,其次我们要按照医生要求的煎煮方法和服用方法。
喝中药我们同样需要按照医生要求煎煮和把握喝的量和方法。中药是很多草药在一起的,为了达到疗效,有些要需要提前泡,有些药不能同时煮,所以我们要按照中医的要求来煎煮,再就是很多人认为既然喝了中药,那就多喝一点,对治病有帮助,但是我们有时熬出的中药并不是越多越好,俗话说的好有效一口药,说明喝中药的量并不是决定治病的关键,不能在煮的时候放很多水,然后煮出来每次喝一大碗,而是要根据医生的药方和煎熬的方式方法和病理来决定的。而且有的重要是需要空腹喝,有的是需要饭后喝,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在喝中药的时候一定要遵医嘱,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喝。
H. 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
当我们去中医那看病时,中医会给我们开出很多中药材,这些药材往往包含了很多品种,需要煎煮后服用。但很多人不懂煎药操作规程,导致服药后无效或副作用大,甚至抱怨医生水平不高,使医患矛盾加剧。现在煎煮中药可以在医院代煎,也可以回家自己煎药。医院聘用煎药人员大部分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后上岗,根据医生要求进行操作。药效发挥充分,疗效也比较明显。患者自己煎煮那就很难评价了,有一部分是按医嘱操作,还有的根本不听医生嘱咐,有问题质问医生。
古法煎药是比较传统的煎药方法,需要的可以看看,也许能帮助大家,起到即不浪费药材又有好的治病效果的作用。
1、正确选择煎中药的锅:
煎药的锅以砂锅为佳,煎药时间比较久,用砂锅只需一点点的火便行了,比较省煤气,也容易保温,砂锅不会与药发生化学反应;煎药也可以用玻璃、不锈钢、搪瓷锅,但是这些锅的保温性能欠佳;煎药一定不能选择铁锅、铝锅、铜质锅,因为会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不利于健康。
2、加水要适当:
煎中药要加水,加水量以5-10倍为佳,吸水量多的中药加水多点,少的少加点,水太多,煎的时间长,太少容易干,在煎药时,第一次加水以水面高出中药3-5公分为佳,可用刀铲将药压下去估算;第二次以高出3公分为宜。
3、充分浸泡:
有的人觉得中药有些灰尘,在煎药前将中药洗一下,这会影响药效的,所以不宜清洗;在加了水后,要浸泡中药30分钟-1小时左右,浮在上面的中药也要压下去,让其充分吸水。
4、煎药时长:
煎中药因为是用的砂锅,砂锅使用不当容易开裂,所以要注意火候。开始可用中火逐渐烧开,然后再调至文火,煎20-50分钟左右,使中药有效成分溶解到水中,最后盛出一小碗,一口喝下。水太多,病人要大量服用比较困难,毕竟中药是苦的,很难喝下去。
5、根据中药的药性煎制:
有些特殊的贝壳类中药,比如黑附子需要根据量先煮30-120分钟左右,甚至更长。珍珠母、生龙骨比较难煎,要提前单独煎。一些中药如大黄、霍香,煎时不宜太长,可后放;还有一些中药,碎末太细,要放于中药包中煎,这些在配中药时药剂师会单包出了并且会详细吩咐煎煮方法。
6、煎药的次数:
同批中药一般可煎2-3次,比如早晨煎一次,喝掉;晚上再煎一次,再喝掉;也可以一简二煎混合服用,这样药效能充分溶解,达到药物的利用最大化。在煎药时,可查看药汤颜色的浓度,如果越来越淡,说明已充分溶解了。
如有药引子可按照医嘱使用。绝不能擅自增减或取消。
I. 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 煎中药用什么方法最好
1、浸泡:煎煮中药之前首先要浸泡1h左右,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
2、煎煮:通过煎煮能使药效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药材种类、性质有关。一般中药材煎30分钟左右时间比较合适,根据药材的质地不同,最佳的煎煮时间也有所不同,15—60分钟不等,像解表类、清热类的中药,以花叶为主的药材15分钟就可以,而滋补类、根茎类、矿物质的中药,可以煎煮40—60分钟。一般来讲,内服中药煎两遍,第一遍煎完以后再加水煎第二遍。煎好的中药如果药味量比较少,可以煎煮到200—400ml,药味比较多的可以煎煮到500—650ml,可以分两次喝;
3、器皿:煎煮药材的器皿一般以瓦罐、砂锅最好,现在的电子煎药机也很方便。
J. 如何煎中药及正确服用方法
前言
中药饮片,是近代对中药的称谓,明以前称为本草。中药治病靠的是四气(寒热温平)、五味(辛甘酸苦咸)。所以正确的煎药及服药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药物吸收,达到应有的药效。
怎样煎中药,取决于药物本身的特性,简单的说,可以根据治疗的疾病类型来分类。
煎中药最好是 自己亲自煎,静心服气,也是治疗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种修行 。不建议代煎或者用电锅煮。除非电锅可控制火力及时间。
(一)煎药准备
1、煎煮器皿
最好选用砂锅,次之不锈钢、玻璃、陶瓷,忌金属器皿铁锅。
2、泡药
煎煮前要泡至少30分钟,药物充分溶解后,再煎药。脂溶类药物的药引是醇类。
(泡药的水直接煎煮,不要倒掉)
中药最好不要洗,粉类药物会被洗走。若洗,可快速用水过一遍。
(二)煎药时间及顺序
1、解表类(针对外感疾病)
药性,辛,发散。
煎煮时间不宜太长,以武火急煎15-30分钟为宜,否则药效过于挥发。
2、调和类(多用于中焦疾病,调理气机,疏肝、理气、散瘀等)
煎煮时间30-40分钟,先武火,开后改文火。
3、补益类(人参、鹿茸等)
煎煮时间40-60分钟,先武火催开,改文火慢煮。
4、混合类
(1)先煎。
若调和类药物和补益类药物混合,则补益类单独拿出来先煎30分钟,然后再将调和类放入煎30分钟。也可以补益类单独煎60分钟,调和类单独煎30分钟,最后将两组药汤混合。
(2)后下
若混合类与解表类药物混合,则解表类药物后下。即先煎调和类,15分钟后,再加入解表类。
5、特殊芳香的草本,如薄荷等,后下,防止过于挥发。
6、矿石类药物,如龙骨、紫石英等,先煎。
(三)煎煮过程
通常为二煎。
泡药时,先将中药放在锅底,清水高于药表面一拇指,泡30min后,若水被药物吸收,则再加一公分的水。具体情况,也要根据锅的孔径酌情处理。衡量的标准是不要糊锅。
一煎30分钟,以出药汤150ml为佳。
二煎放温水或开水,20分钟,出药汤150ml。将一煎、二煎的药汤混合,再分两次服用。
通常情况下,若一煎40分钟,二煎30分钟;若一煎30分钟,则二煎20分钟。煎煮时间从开锅后算起。
特殊的:烊化,胶类,如阿胶等,需要敲碎,用凉白开泡,调开,再与煎好的药汤一起服用。
冲服,粉剂类,如三七粉等。
(四)服用方法
若疾病偏于上焦、外感,则饭后服药。若偏于中、下焦,则饭前服药。
若药物刺激胃,即使经过炮制,也要饭后服用。若胃肠敏感,喝了中药不适,也要饭后服用。
通常,解表类,发汗的,要温服或偏热服用,增加解表渲散作用。清下类药物,可适当凉服。
需要温服的药物,凉了加热,最好是见开,次之隔水焐,再次微波炉加热。
补充
固元膏制作(一定要买上等阿胶,左上角有银质商标的东阿阿胶)
1、阿胶敲碎,凉白开泡一晚上;
2、等量核桃、黑芝麻,炒香后碾碎;
3、枣,去核剁成枣泥;
4、将核桃、黑芝麻、枣泥倒入阿胶中搅拌;
5、加入适量冰糖;
6、放在带盖容器中,上锅蒸1小时。(一定要带盖,否则水蒸气进入会窜味,也影响营养价值)
冬季适合吃固元膏,中后期孕妇若缺血,也适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