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寒凝心脉型胸痹治疗方法

寒凝心脉型胸痹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22 05:09:48

Ⅰ 胸痹症是否是慢性病

以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多因素体阳虚,感受寒邪,寒凝心脉;或忧思恼怒,肝郁气滞,瘀血内阻;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聚湿生痰 ,闭阻心脉 ;或劳倦伤脾 ,生化无源 ,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或久病不愈,房劳伤肾,进而损及心之阴阳等引起。常见证型有:①寒凝心脉型胸痹。证见心痛如绞、遇冷则疼痛加重,甚则伴有手足不温,冷汗出,心悸气短,心痛彻背,苔白脉紧,治宜通阳散寒,活血通脉,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②痰浊闭阻型胸痹。证见心痛胸闷,咳痰粘稠,纳少倦怠,苔白腻脉滑,治宜理气化痰,方用二陈汤加味。③瘀血痹阻型胸痹。证见心痛如刺,痛有定处、舌暗红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④心气不足型胸痹。证见心痛伴胸闷气短,心悸乏力,舌淡脉细缓,治宜养心益气通脉,方用保元汤加味。⑤心阴不足型胸痹。证见心痛,头晕,心烦失眠,口干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养心,方用天王补心丹。⑥心阳亏虚型胸痹。证见心痛心悸,遇冷病甚,神疲气短,四肢不温 ,舌淡胖 ,脉沉迟 ,治宜补气温阳 ,方用人参汤加味。胸痹如持续发作,疼痛剧烈,也可变生厥证、脱证等危重证候。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年老体虚等有关。分别与西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包炎等疾病引起的心前区疼痛,以及肺部疾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以胸痛为主症的疾病相类似,下列药粥具有宽胸、理气、止痛、化痰等功效。治疗胸痛效果较好。
薤白粥:薤白10~15克(鲜者30~45克),粳米100克。薤白同粳米煮粥,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
桂心粥:桂心1~2克,茯苓10克,粳米50~100克。用粳米煮粥,桂心、茯苓加水煎汁,取汁入粥中同煮,沸后即可。
芥菜粥:芥菜头4个,粳米50~100克。洗净芥菜头切成片,与粳米适量清水煮成稀粥,熟后食用。
山楂荷叶粥:山楂15克,荷叶12克,糯米100克。糯米加水煮粥,同时放入切碎的山楂、荷叶,以文火煮烂后,温服。
加味桃仁粥:桃仁20克,生地黄30克,桂心3~5克,生姜1块,粳米100克,白酒适量。桃仁去皮尖,桂心研成末,粳米研细待用。用适量白酒将生地黄、生姜和桃仁绞取汁液。粳米加水煮粥,煮沸后放入桃仁、生地黄、生姜汁,粥熟调入桂心末,搅匀,空腹服食。
1、 心血瘀阻证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加剧。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证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2、 气滞心胸证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腑涨闷,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证机概要:肝失疏泄,气机瘀滞,心脉不合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3、 痰浊闭阻证
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证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4、 寒凝心脉证
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多因气候骤冷或咒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冷,甚至手足不温,冷汗不出,胸闷气短、心悸、脸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证机概要: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5、 气阴两虚证
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无力,声息低微,面色晄白,易汗出,舌质绛红,舌体胖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带
证机概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6、心肾阴虚证
心疼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证机概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7、 心肾阳虚证
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而甚,自汗,面色晄白,神倦怯冷,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证机概要: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方药】
1.主方血府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当归12克,赤芍15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柴胡10克,枳壳12克,降香10克,延胡索12克,丹参20克,牛膝12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
(2)速效救心丸,1~3丸含服。
(3)五灵止痛胶囊,每次1-2粒,痛时服。
(4)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l~2次,肌肉注射;或用4~8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本品亦适用以下各型。
3.单方验方
(1)冠心Ⅱ号方(北京西苑医院验方)
处方:红花、赤芍、丹参、川芎各15克,降香12克。水煎服。
(2)活血养心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丹参30克,川芎lO克,红花15克,党参30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香附15克,赤芍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6克,茯苓1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痰浊壅塞型【证见】 胸闷而痛,或痛引背部,气短喘促,体胖,痰多。舌苔浊腻,脉滑。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
1.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瓜蒌仁12克,薤白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丹参15克,白蔻仁6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瓜蒌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温胆汤加减方(邓铁涛验方)
处方:法半夏9克,茯苓12克,橘红、枳壳、甘草各4.5克,竹茹9克,党参15克,丹参12克。水煎服。
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五爪龙或吉林参6克(另炖)。心痛明显者,可合失笑散或三七末冲服。
(2)加味瓜蒌薤白汤(刘正锡《新千金方》)
处方:瓜蒌30克,薤白15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降香15克,枳壳10克,桂枝10克,太子参2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阴寒凝滞型【证见】 胸痛彻背,受寒则甚,畏寒肢冷。舌质白滑,脉沉细。
【治法】 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
1.主方瓜蒌薤白白酒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瓜蒌仁15克,薤白12克,枳实10克,桂枝12克,熟附子10克,丹参15克,檀香9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苏冰滴丸,每次2~3丸,每日2次。
(2)冠心苏合香丸,每次1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胸痹汤(范文甫验方)
处方:桂枝10克,瓜蒌皮、薤白、炒枳壳、姜半夏、厚朴各9克,生姜6克,陈皮3克。水煎服。
(2)利湿化瘀汤(刘正锡《新千金方》)
处方:法半夏10克,川芎9克,麦冬9克,赤芍9克,五味子9克,茯苓30克,党参30克,枳实10克,丹参3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心肾阴虚型【证见】 胸闷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酸,耳鸣。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细涩。
【治法】 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方药】
1.主方左归饮(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2克,山药15克,茯苓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柏子仁12克,丹参15克,郁金lO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阴虚阳亢者,加钩藤15克、石决明、鳖甲各20克。
2.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
气阴两虚型【证见】 胸闷隐痛,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遇劳则甚。舌质偏红或有齿印,脉细无力或结代。
【治法】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
1.主方生脉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味
处方: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生地黄15克,茯苓12克,黄芪15克,丹参18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洋参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益气活血汤(赵冠英验方)
处方:党参(人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8克,瓜蒌皮15克,赤芍15克,红花10克,莪术15克,川芎15克,桂枝10克。水煎服。
(2)健脾益气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太子参30克,丹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赤芍10克,麦冬12克,制半夏9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阳气虚衰型【证见】 胸闷气短,甚则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紫暗,脉沉细。
【治法】 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方药】
1.主方参附汤(陈自明《妇人良方》)加味
处方:人参10克(或党参30克),熟附子12克,干姜9克,桂枝12克,茯苓15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2克,杜仲15克,丹参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阳损及阴者,加麦冬15克,五味子6克。
2.中成药
(1)活心丹,每次1—2丸,每日1—3次。
(2)舒心丸,每次1—2丸,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
(1)温冠方(瞿旭验方)
处方:黄芪20克,全当归、党参、全瓜蒌各15克,桂枝、赤芍各10克,细辛、沉香各5克,薤白12克,丹参30克。水煎服。
寒甚者,可加附子、干姜、荜茇、姜黄。
(2)温痛方(黄树华《湖南中医杂志》1988.4)
处方:淫羊藿、巴戟天、鸡血藤各30克,附子、桂枝各10克,红花3克。水煎服。
(3)冠心通痹汤(柯雪帆验方)
处方:熟附子lO克,全瓜蒌30克,桂枝18克,炙甘草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贝母9克,法半夏10克,党参20克,生牡蛎30克(先煎)。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胸痹治疗的其他疗法
1.膏药穴位贴敷
(1)心绞痛宁膏(锦州中药厂生产,含丹参、红花等):贴敷心前区,具有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的功效。
(2)通心膏(徐长卿、当归、丹参、王不留行、鸡血藤、葛根、延胡索、红花、川芎、桃仁、姜黄、郁金、三七、血竭、椿皮、穿山甲、乳香、没药、樟脑、冰片、木香、人工麝香、硫酸镁、透骨草):贴敷心俞、厥阴俞或膻中。
2.推拿疗法 按摩腹部的上脘、中脘、下脘、神厥、关元、心俞、厥阴俞或华佗夹脊压痛点等,对治疗心痛有效。
3.水浴疗法 用威海矿泉水淋浴,每次5-10分钟,水温40~C左右,以无不适为佳,出浴休息10分钟,再疗5~10分钟。以20-25天为一疗程,休息5—7天再进行另一疗程。对治疗心痛有较好效果。
4.气雾剂吸人
(1)寒心舒气雾剂(含肉桂、香附等):对准舌下喷雾,每次喷1~2下。具有温通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2)热心舒气雾剂(含牡丹皮、川芎等):对准舌下喷雾,每次喷1—2下。具有凉血清热,活血止痛的功效。
5.针灸疗法
(1)体针:主穴分两组:膻中和内关;巨阙和间使。操作时主穴交替轮换,每日针刺1次,获得针感,留针15分钟,10次为1个疗程,间隔5~7日。
(2)耳针:穴位:心、交感、皮质下、神门。每次2—3穴,留针。
6.饮食疗法
(1)人参三七炖鸡:人参10克,三七5克,鸡肉100克,共放炖盅内隔水炖1小时服食。阳气虚衰者可常服;气阴两虚者人参可改用西洋参。
(2)薤白陈皮粥:薤白头15个,陈皮10克,粳米100克,共煮粥盐调味服食。适用于痰浊壅塞者。
(3)丹参三七炖瘦肉:丹参20克,三七5克,猪瘦肉100克,共放炖盅内隔水炖熟,饮汤食肉。适用于心血瘀阻者。

Ⅱ 中西医执业医师2019年必考考点胸痹的6种常见证型是什么

以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多因素体阳虚,感受寒邪,寒凝心脉;或忧思恼怒,肝郁气滞,瘀血内阻;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聚湿生痰 ,闭阻心脉 ;或劳倦伤脾 ,生化无源 ,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或久病不愈,房劳伤肾,进而损及心之阴阳等引起。常见证型有:
1.寒凝心脉型胸痹。证见心痛如绞、遇冷则疼痛加重,甚则伴有手足不温,冷汗出,心悸气短,心痛彻背,苔白脉紧,治宜通阳散寒,活血通脉,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
2.痰浊闭阻型胸痹。证见心痛胸闷,咳痰粘稠,纳少倦怠,苔白腻脉滑,治宜理气化痰,方用二陈汤加味。
3.瘀血痹阻型胸痹。证见心痛如刺,痛有定处、舌暗红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4.心气不足型胸痹。证见心痛伴胸闷气短,心悸乏力,舌淡脉细缓,治宜养心益气通脉,方用保元汤加味。
5.心阴不足型胸痹。证见心痛,头晕,心烦失眠,口干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养心,方用天王补心丹。
6.心阳亏虚型胸痹。证见心痛心悸,遇冷病甚,神疲气短,四肢不温 ,舌淡胖 ,脉沉迟 ,治宜补气温阳 ,方用人参汤加味。胸痹如持续发作,疼痛剧烈,也可发生厥证、脱证等危重证候。
关于中西医执业医师考点重点难点,历年真题,模拟试题等可以到网校官网查看。

Ⅲ 胸痹心痛的症型和主要治疗方法和方药

【临床表现】
胸痹心痛以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气短,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等。
【病因病机】
胸痹心痛的常见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劳倦过度、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是心脉痹阻,包括寒邪、痰湿、气滞、血瘀等标实证。但气虚、阴虚、阳虚、气阴两虚等虚证,也可导致心脉不荣,心脉血行不畅。
【中医诊治】
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首先当掌握标本虚实,标实应区别阴寒、痰浊、气滞、血瘀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阴阳气血之虚。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顾其本,或标本同治,虚实兼顾。治标常以散寒、化痰、行气、活血为主,扶正固本包括温阳、补气、益气养阴等法。活血通脉是其基本治法。

Ⅳ 胸痹是什么意思,胸痹是冠心病吗胸痹的症状包括胸闷吗医生让吃络泰血塞通滴丸,可以吗

胸痹是什么意思,胸痹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所以胸痹的症状是包括胸闷的。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胸痹”范畴。络泰血塞通滴丸是心内科常用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减轻胸痹症状。

Ⅳ 胸痹是什么意思 如何引起 如何根治

胸痹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包括了中医古籍中的胸痛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病。西医学中的冠心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病,有与本病相似的表现,可参照辨治。

1、 病因病机 心阳不足、心血虚少,或阴寒凝滞;或痰浊或瘀血等内邪痹阻胸阳、脉络,心阳不展,心脉不通,以致不通则痛而发生胸痹。

(1) 年老、体弱、久病而致脾肾阳气亏虚,不能振奋心阳,心阳衰微,无力鼓动血脉,脉弱则血不行,血不行则脉不通,不通而痛。

(2) 饮食劳倦伤脾,脾阳不振,气血生化乏源,以致心血亏虚,血不足,脉不通而发胸痹。

(3) 素体心肺气弱,寒邪乘虚而入,寒凝血涩,痹阻脉络发为胸痹。

(4) 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脉络瘀阻不通,则发为胸痹心痛。

(5) 恣食肥甘酒酪,饮食无度损伤脾胃,以致精微不运,水湿不化,痰浊内生,痹阻脉络而发生胸痹。

2、 辩证论治

(1) 阴寒证:

证候;胸闷气短,胸痛彻背,遇寒则甚,畏寒肢冷,重则喘息不得卧,面色苍白,心悸自汗,四肢厥冷,苔白滑或腻,脉沉细。

治法:宣痹通阳,散寒化浊。

主方:瓜蒌薤白白酒汤。

(2) 痰浊证:

证候:心胸痞闷胀痛,时缓时急,甚则痛引肩背,心悸气短,身重头昏,少食腹胀,形体肥胖或咳嗽喘促,痰粘色白,舌胖嫩,苔白腻,脉沉迟滑或濡滑。

治法:宣痹通阳,理气豁痰。

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

(3) 血瘀证:

证候:胸痛如针刺,或呈绞痛,痛引房背,时作时止,心悸气短,胸闷,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涩或结代。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

(4) 气阴两虚证:

证候: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痛甚。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主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3、 辩证施护

(1) 一般护理:

① 对严重心痛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一般胸痹病人要注意休息,适度活动。

② 严密观察病人胸闷心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部位,注意观测心率、心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重视观察血压、脉搏、体温的变化,必要时定时测试并记录。

③ 本病常于夜间发作,要加强巡视病房,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④ 保持大便通畅,切勿努责,以免诱发心痛。病人便秘时应及时给予通便治疗和护理。如外用甘油栓、开塞露,或口服麻仁润肠丸,或每日饮蜂蜜水1杯,或肥皂水灌肠等方法协助排便。

⑤ 心痛、胸闷、呼吸困难时,应及时正确给氧,必要时报告医生。

⑥ 胸痹患者必须戒烟、慎饮酒。

⑦ 心痛发作进可采针刺止痛,常选用神门、内关、心俞、膻中、合谷等穴位,或耳针心,肾上腺、皮质下等穴位。

(2) 阴寒证:

① 按一般护理内容。

②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居室应向阳,有取暖设备,随气候变化调整衣被厚薄。

③ 胸痛时可喷吸宽胸气雾剂,或口服冠心苏合丸,或予沉香,肉桂粉调服。

④ 中药汤剂宜温热服;

⑤ 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和寒凉食物。可饮少量糯米甜酒,或低度葡萄酒,以通阳散寒活络。

⑥ 针刺止痛时可要用温针法或灸法。

(3) 痰浊证:

① 按一般护理有关内容。

② 饮食宜素食为主,忌肥甘厚味之品,戒烟酒,以免助湿生痰。

③ 肥胖病人应限制饮食(主要是含碳水化合物食品及甜食),控制体重,减轻脾胃负担;宜进水果蔬菜,富含纤维素食物。

④ 胸痛发作时可用宽胸气雾剂,或速效救心丹。

(4) 血瘀证:

① 按一般护理内容。

② 发作心痛不重者,则应鼓励其适当活动,以行气活血而化瘀。

③ 心痛作时可予以服用活血化瘀药,如心痛丸1粒嚼服,或服用三七粉1.5 g,沉香粉1.5 g行气活血化瘀。或丹参片5片活血止痛。必要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

④ 平时可每日小酌红花酒30ml以活血。

⑤ 观察胸痛发作的性质、程度,若痛剧、心慌、气短、唇紫、手足冷,可能为真心痛之征,要立即给氧气(吸入较高流量2~3L/分钟)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求准备,密切观察血压、脉象、面色、肢温变化,配合抢求,作好记录。

(5) 气阴两虚证:

① 按一般护理内容。

② 以休息为主,体力允许适当活动,活动量以不引起心痛发作为度。

③ 饮食宜进补益气阴之品,如红枣、桂圆、赤豆、牛奶、蛋类、鱼类、动物血等。

④ 心痛发作时可喷吸宽胸气雾剂或口含速效求心丹。

4、 养生指导

(1) 不吸烟,不饮浓茶及咖啡和烈性酒。

(2) 素体阳虚者,重视生活起居要适寒温。预防感寒冒风。

(3) 合理调配饮食,忌辛辣刺激、肥厚油腻之品。饮食不节制不宜饱餐,宜多进食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素食品。

(4) 保持大便通畅。

(5) 积极防治有关疾病,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6) 调节情志,忌恼怒忧思,使肝气顺达,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
参考资料:金清澄瑞普健康网http://www.h000.com/Article/Articles/Article696_1.html

Ⅵ 胸痹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其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西医的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病出现胸痛,均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一、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心,但与脾肾有关。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为患。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临床以膻中及左胸部疼痛,突然发作或发作有时为特点。疼痛可呈闷痛、隐痛、刺痛、灼痛等不同,有的可引及咽、臂、心窝等部位。

本证以猝然发作,或发作有时,经久不愈,且常兼见胸闷、气短、心悸等症。

2.诊断

(1)七情、气候变化、饮食劳倦等因素,可诱发本证。

(2)心电图等检查,常可见异常变化。

三、辨证施治

1.心血瘀阻型

【辨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脉弦涩。

【施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枳壳、延胡索、桃仁、牛膝各12g,赤芍15g,川芎9g,红花、柴胡、降香各10g,丹参20g。水煎服。

2.痰浊壅塞型

【辨证】胸闷而痛,或痛引背部,气短喘促,体胖,痰多。舌苔浊腻,脉滑。

【施治】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瓜蒌仁12g,薤白15g,法半夏12g,陈皮6g,丹参15g,白蔻仁6g,甘草6g。水煎服。

3.阴寒凝滞型

【辨证】胸痛彻背,受寒则甚,畏寒肢冷。舌质白滑,脉沉细。

【施治】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瓜萎薤白白酒汤加减:瓜蒌仁15g,薤白12g,枳实10g,桂枝12g,熟附子10g,丹参15g,檀香9g。水煎服。

4.心肾阴虚型

【辨证】胸闷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酸,耳鸣。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细涩。

【施治】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方药】左归饮加减:熟地黄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山药15g,茯苓12g,麦冬12g,五味子6g,柏子仁12g,丹参15g,郁金10g,甘草6g。水煎服。

【加减】若阴虚阳亢者,加钩藤15g,石决明、鳖甲各20g。

5.气阴两虚型

【辨证】胸闷隐痛,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遇劳则甚。舌质偏红或有齿印,脉细无力或结代。

【施治】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散加味:党参20g,麦冬15g,五味子9g,生地黄15g,茯苓12g,黄芪15g,丹参18g,甘草6g。水煎服。

6.阳气虚衰型

【辨证】胸闷气短,甚则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紫暗,脉沉细。

【施治】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方药】参附汤加味:人参10g(或党参30g),熟附子12g,干姜9g,桂枝12g,茯苓15g,熟地黄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杜仲15g,丹参15g,甘草6g。水煎服。

【加减】阳损及阴者,加麦冬15g,五味子6g。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复方丹参片、速效救心丸、五灵止痛胶囊、复方丹参注射液(适用于心血瘀阻型)。

(2)瓜蒌片(适用于痰浊壅塞型)。

(3)苏冰滴丸、冠心苏合香丸(适用于阴寒凝滞型)。

(4)杞菊地黄丸(适用于心肾阴虚型)。

(5)洋参胶囊(适用于气阴两虚型)。

(6)活心丹、舒心丸(适用于阳气虚衰型)。

2.验方

(1)红花、赤芍、丹参、川芎各15g,降香12g。水煎服(适用于心血瘀阻型)。

(2)丹参30g,川芎10g,红花15g,党参30g,郁金15g,木香10g,香附15g,赤芍15g,麦冬20g,五味子6g,茯苓10g。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适用于心血瘀阻型)。

(3)瓜蒌30g,薤白15g,丹参20g,赤芍15g,川芎10g,红花10g,降香15g,枳壳10g,桂枝10g,太子参20g。水煎2次分服,日1剂(适用于痰浊壅塞型)。

(4)法半夏10g,川芎9g,麦冬9g,赤芍9g,五味子9g,茯苓30g,党参30g,枳实10g,丹参30g。水煎2次分服,日1剂(适用于阴寒凝滞型)。

(5)太子参30g,丹参30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赤芍10g,麦冬12g,制半夏9g,五味子9g,炙甘草6g。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适用于气阴两虚型)。

(6)黄芪20g,全当归、党参、全瓜蒌各15g,桂枝、赤芍各10g,细辛、沉香各5g,薤白12g,丹参30g。水煎服。寒甚者,可加附子、干姜、荜茇、姜黄(适用于阳气虚衰型)。

3.针灸疗方

(1)体针:主穴分两组:膻中和内关;巨阙和间使。操作时主穴交替轮换,每日针刺1次,获得针感,留针15分钟,10次为1个疗程,间隔5~7日。

(2)耳针:穴位:心、交感、皮质下、神门。每次2~3穴,留针。

五、调护

(1)防寒保暖,注意避免寒冷刺激。

(2)注意养性怡情,避免暴喜暴怒及忧思怨恐等精神刺激。

(3)饮食起居有节,不可过度劳累或暴饮暴食,不可过食肥甘厚味及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4)加强体育锻炼,最适宜的是散步、打太极拳等。

Ⅶ 冠心病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心痛”的范畴。《素问脏气法时论》有“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的描述,与冠心病的辨证要点十分相似。

胸痹心痛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心系病证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而本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本病表现为本虚标实,有着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而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

一、病因病机

“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将其分为心痹和肺痹两种,对本病的病因、一般辨证要点及痛的表现均有记载。“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金匮要略》记载胸痹的表现,“胸痹缓急”,即心痛时发时缓为其特点,其病机以阳微阴弦为心气不足者,故设有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及人参汤治疗本病。后世医家,如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用苏合香丸,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用失笑散及大剂量红花、降香,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等,对本病均有较好疗效。

《素问调经论》:“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太平圣惠方治心痹诸方》:“夫思虑烦多则损心,心虚故邪乘之,邪积而不去,则时害饮食,心中幅幅如满,蕴蕴而痛是谓心痹”。《玉机微义心痛》:“然亦有病久气血虚损及素劳作羸弱之人患心痛者,皆虚痛也”。《医门法律中寒门》:“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

(一)年老体虚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年过半百,肾气渐衰。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煦,鼓动无力而痹阻不通;若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可使心阴内耗,心阴亏虚,脉道失润;或心火偏旺,灼津成痰,痰浊痹阻心脉,发为胸痹心痛。

(二)饮食不当

恣食肥甘厚味,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成痰,上犯心胸清旷之区,清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遂成本病;或痰浊久留,痰瘀交阻,亦成本病;或饱餐伤气,推动无力,气血运行不畅而发本病。

(三)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虚气结,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聚而为痰,痰瘀交阻,气血不畅,心脉痹阻,发为胸痹心痛。或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灼津成痰,气滞痰浊痹阻心脉,而成胸痹心痛。由于肝气通于心气,肝气滞则心气乏,所以七情太过,是引发本病的常见原因。

(四)寒邪内侵

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入,寒凝气滞,胸阳不展,血行不畅,而发本病。

《医门法律中寒门》云:“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阐述了本病由阳虚感寒而发作,故天气变化、骤遇寒凉而易卒发心痛。

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心脉痹阻,其病位以心为主,然其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如肾虚、肝郁、脾失健运等。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本虚可有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且又可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而表现气阴两虚、气血双亏、阴阳两虚,甚至阳微阴竭、心阳外越;标实为气滞、寒凝、痰浊、血瘀,且又可相互为病,如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痰瘀交阻等。临床上常表现为虚实兼夹,如阴虚痰热互见,阳虚可兼痰饮等。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并以血瘀为突出,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血阴阳之亏虚,其中又以气虚最为常见。

二、辨证用药

针对本病病机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的特点,其治则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本虚宜补,权衡心脏气血阴阳之不足,有无兼见肝、脾、肾脏之亏虚,调阴阳补气血,调整脏腑之偏衰,尤应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理气、活血、温通、化痰,尤重活血通络治法。由于本病多为虚实夹杂,在发作期虽以标实为主,但常潜藏着本虚;在缓解期虽以本虚为主,但亦可兼见邪实,故治疗上当补中寓通,通中寓补,通补兼施,不可猛攻,当以补正而不碍邪,祛邪而不伤正为原则,至于补泻之多少,当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而定。在胸痹心痛的治疗中,尤其真心痛的治疗,在发病的前三四天内,警惕并预防脱证的发生,对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更为重要。必须辨清证候之顺逆,一旦发现脱证之先兆,如疼痛剧烈,持续不解,四肢厥冷,自汗淋漓,神萎或烦躁,气短喘促,脉或速、或迟、或结、或代,或脉微欲绝等,必须尽早投用益气固脱之品。

(一)辨证分型

1.寒凝心脉

[辨证要点]卒然心痛如绞,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多因气候骤冷或骤遇风寒而发病或加重,苔薄白,脉沉紧或促。

[治法]祛寒活血,宣痹通阳。

[方药]当归四逆汤:桂枝9g,细辛6g,当归9g,芍药9g,甘草6g,通草6g,大枣6枚。

方以桂枝、细辛温散寒邪,通阳止痛;当归、芍药养血活血,芍药与甘草相配,有缓急止痛之功;通草入经通脉;大枣养脾和营。全方共成祛寒活血、通阳止痛之效。

若痛剧而四肢不温,冷汗自出,即含化苏合香丸或冠心苏合香丸,芳香化浊,理气温通开窍,每茯即速止痛功效。

由于寒邪容易侵袭阳虚之人,耗伤阳气,而阳虚又易感受外寒,产生阴寒之邪,故寒凝心脉时临床常伴阳虚之象,宜配合温补阳气之剂,以取温阳散寒之功,不可一味辛散寒邪,以免耗伤阳气。

2.气滞心胸

[辨证要点]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胸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治法]疏调气机,活血舒脉。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12g,枳壳10g,白芍10g,甘草10g。

本方由四逆散(枳实改枳壳)加减,四逆散能疏肝理气,其中柴胡与枳壳相配可升降气机,白芍与甘草同用可缓急舒脉止痛,加香附、陈皮以增强理气解郁之功。全方共奏疏调气机,和血舒脉功效。

气滞胸痹心痛,可根据病情需要,选用木香、沉香、降香、檀香、延胡索、砂仁、厚朴、枳壳、枳实等芳香理气及破气之品,但只可暂用,不可久施,以免耗散正气。

3.痰浊闭阻

[辨证要点]胸闷重而心痛轻微,肥胖体沉,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瓜蒌30g,薤白10g,半夏6g。

方以瓜蒌、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半夏加厚朴、枳实,辛苦温行气滞而破痰结;加桂枝温阳化气通脉,配茯苓、甘草健脾利水化饮;加干姜、细辛温阳化饮,散寒止痛。全方加味共奏通阳化饮,泄浊化痰,散结止痛功效。

若病人痰黏稠,色黄,大便干,苔黄腻,为痰浊郁而化热之象,用黄连温胆汤加郁金清化痰热而理气活血,方以二陈汤的半夏、茯苓、橘红、甘草化痰理气,黄连、竹茹、枳实清泄痰热,郁金以增强理气活血之力。胸痹心痛,痰浊闭阻,常可酌情选用天竺黄、天南星、半夏、瓜蒌、竹茹、苍术、桔梗、莱菔子、浙贝母等化痰逐饮药物,但由于脾为生痰之源,临床应适时应用健脾化湿之品。

4.瘀血痹阻

[辨证要点]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弦涩或结、促。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

本方基本上是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牛膝、桔梗组成。以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而通血脉;柴胡、桔梗与枳壳、牛膝配伍,一升一降,调畅气机,行气活血。生地一味,逐血痹,《本草求真》认为有“凉血消瘀”之功,且又能养阴而润血燥,药共成祛瘀通脉、行气止痛之剂。

若瘀血重症,胸痛剧烈,可加乳香、没药、郁金、延胡索、降香、丹参等加强活血理气之功;若血瘀气滞并重,胸痛甚者,可加沉香、檀香、荜茇等辛香理气止痛药物,并吞服三七;若寒凝血瘀或阳虚血瘀者,伴畏寒肢冷,脉沉细或沉迟,可加细辛、桂枝或肉桂、高良姜等温通散寒之品,或人参、附子等温阳益气之品。若伴有气短乏力,自汗,脉细缓或结代,当益气活血,用人参养营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重用人参、黄芪等益气祛瘀之品。

瘀血痹阻时,临床上可选用三七、川芎、丹参、当归、红花、苏木、赤芍、泽兰、牛膝、桃仁、益母草、水蛭、王不留行、丹皮、山楂等活血化瘀药物,但必须根据临床情况配伍益气、温阳、散寒、化痰、理气等药物,辨证用药,加强祛瘀疗效。另外,本病多本虚标实,病情缠绵,故破血之品应慎用,且不可久用、多用,以免耗伤正气。在应用活血、破血类药物时,必须视有无出血倾向或征象,一旦发现,立即停用,并予相应处理。

5.心气不足

[辨证要点]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心中动悸,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面色发白,易出汗,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治法]补养心气,鼓动心脉。

[方药]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人参10g,黄芪15g,甘草10g,肉桂6g,生姜9g。

方以人参、黄芪大补元气,扶助心气;甘草炙用,甘温益气,通经利脉,行血气而治心悸;肉桂辛热补阳,散寒气而疗心痛,又能纳气归肾,缓解气短、喘促之症;或以桂枝,有通阳、行瘀之功,用以治疗心气不足,血滞心脉之症;去生姜,加丹参或当归,甘麦大枣汤益心气,宁心神,甘润缓急。两方共奏补养心气,鼓动心脉之功效。

凡心气不足,兼有气滞、血瘀、痰浊者,补心气之药应选择平和轻补之品,观察服药反应,酌情加重或减少补气药的用量,并配以理气、活血、化痰药物,但总应以不伤心气为度,破血、祛痰之品应慎用或不用。若兼见神疲、乏力、纳呆、失眠、多梦等心脾两虚证者,方以保元汤去生姜,补益心气;加茯苓、茯神、远志、半夏曲健脾和胃,补心安神;酸枣仁、五味子收敛心气,养心安神;当归、川芎行气活血,全方有补益心脾,养心安神之功效。若兼见心悸气短,头昏乏力,胸闷隐痛,口干咽干,心烦失眠,舌红有齿痕者,为气阴两虚,用生脉散合归脾汤加减。

补心气药常用人参、党参、黄芪、大枣、太子参等,如气虚显着可少佐肉桂,补少火元气,亦可加用麦冬、玉竹、黄精等益气养阴之品。

6.心阴亏损

[辨证要点]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闷痛,心悸怔忡,五心烦热,口干盗汗,颜面潮热,舌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滋阴清热,活血养心。

[方药]天王补心丹:生地120g,五味子、当归身、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各30g,人参、玄参、丹参、茯苓、远志、桔梗各15g。炼蜜为小丸。

本方以生地、玄参、天冬、麦冬滋水养阴而泻虚火;人参、茯苓益助心气,寓上引阴之意;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养心安神,化阴敛汗;丹参、当归身养心活血;桔梗为引使药。

本方能使心阴复,虚火平,血脉利,则心胸灼痛得解。

7.心阳不振

[辨证要点]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神倦怯寒,面色白,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胖,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治法]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方药]参附汤加减:人参12g,附子9g,桂枝6g,甘草10g。

方中人参、附子大补元气,温补真阳;桂枝、甘草温阳化气,振奋心阳,两方共奏温振心阳之功。

若心肾阳虚,可合肾气丸治疗,方以附子、桂枝(或肉桂)补水中之火,用六味地黄丸壮水主,从阴引阳,合为温补肾阳之剂,与上方合用,温补心肾而消阴翳。肾阳虚兼见水饮上凌心肺,水肿,喘促,心悸,用真武汤,以附子补肾阳而驱寒邪,与芍药合用,能入阴破结,敛阴,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生姜温散水气,与上方合用温肾阳而化寒饮。若心肾阳虚,虚阳欲脱逆者,用四逆加人参汤,温阳益气,回阳救逆。若见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亡阳证,应用参附汤,并加用大剂山萸肉,以温阳益气固脱。若阳虚寒凝心脉,心痛较剧者,可酌加鹿角片、吴茱萸、荜茇、良姜、细辛、川乌、赤石脂。若阳虚寒凝而兼气滞血瘀者,可选用薤白、沉香、降香、檀香、香附、鸡血藤、泽兰、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乳香、没药等偏于温性的理气血药物。

(二)中成药

1.速效救心丸(川芎、冰片等)每日3次,每次4~6粒含服,急性发作时每次10~15粒。功效活血理气,增加冠脉流量,缓解心绞痛,治疗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

2.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每服1~4丸,疼痛时用,功效芳香温通,理气止痛,治疗胸痹心痛,寒凝气滞证。

3.苏冰滴丸(苏合香、冰片)含服,每次2~4粒,每日3次。功效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疗胸痹心痛,真心痛属寒凝气滞证。

4.冠心苏合丸(苏合香、冰片、朱砂、木香、檀香)每服1丸(3g)。功效芳香开窍,理气痛,用于胸痹心痛气滞寒凝者,亦可用于真心痛。

5.补心气口服液(黄芪、人参等)每次10ml,每日2次。功效补气养心止痛,用于胸痹、气虚明显者。

6.滋心阴口服液(麦冬、沙参等)每次10m1,每日2次。功效养阴和血止痛,用于胸痹、阴虚明显者。

(三)消除痹痛

胸痹心痛属内科急症,其发病急、变化快,易恶化为真心痛,在急性发作期应以消除疼痛为首要任务,可选用或合并运用以下措施:

1.寒证心痛气雾剂(肉桂、香附等)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心痛苔白者,每次舌下喷雾1~2次。

2.热证心痛气雾剂(丹皮、川芎等)凉血清热,活血止痛,用于心痛苔黄者,每次舌下喷雾1~2次。

3.麝香保心丸(麝香、蟾酥、人参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每次含服或吞服1~2粒。

4.活心丸(人参、灵芝、麝香、熊胆等)养心活血,每次含服或吞服1~2丸。

5.心绞痛宁膏(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芳香开窍。敷贴心前区。配合选用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

6.贴敷法药物作用于皮肤可以通过经络直接影响内脏。目前常用的药物为活血化瘀及芳香温通药,如当归、乳香、没药、红花、冰片。

三、针刺治疗到目前为止,针刺治疗冠心病系统的研究尚不完整。以下是临床用之有效的常用穴位:

心俞、厥阴俞,配足三里、通里、间使,并结合辨证加减选穴,10~20次为一个疗程,每日或隔日一次。一般3~5次即可见效。

四、其他疗法

(一)推拿康复疗法

常用穴位:肺俞、心俞、膈俞、内关、神门、膻中、血海、厥阴俞、丰隆、足三里、气海等穴。

具体操作方法:按、揉、一指禅、、擦法等。病人取坐位,按揉肺俞、心俞、膈俞、内关。操作时两侧同时进行,手法宜轻柔而缓和,以病人略感酸胀为度,每穴按揉2min。再用按揉或一指禅推法在颈椎两侧上下往返治疗约4min。接着用柔和的法在上背部两侧膀胱经往返治疗约4min。然后直擦上背部两侧膀胱经和背部督脉,均以透热为度。

寒凝血脉者,加按揉神门、膻中穴。气滞血瘀者,加按揉血海、厥阴俞穴。痰浊闭阻者:

加按揉丰隆、足三里穴。脏腑虚损者,加按揉气海、足三里穴。

治疗手法不宜过重,以病人感到酸胀为度,手法过重则症状反而加重。心绞痛的治疗应与内科配合进行,临床中要特别注意病情变化。

(二)日常生活饮食起居

1.情志异常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尤其与心病关系较为密切,故防治本病必须高度重视精神调摄,避免过于激动或喜怒忧思无度,保持心情平静愉快。

2.气候寒暑晴雨变化对本病的发病亦有明显影响,《诸病源候论心痛病诸候》记载:“心痛者,风凉邪气乘于心也”,故本病不宜感受寒冷,居处除必须保持安静、通风外,还要注意寒温适宜。

3.饮食调摄不宜过食肥甘,应戒烟少饮酒,宜低盐饮食,多吃水果及富含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饮食宜清淡,食勿过饱。发作期病人应立即卧床休息,缓解期要注意适当休息,坚持力所能及的活动,做到动中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

(三)传统运动方法

前面谈到的为被动治疗,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病人本身的主动运动,但主动运动的量要有一定科学性,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冠心病急性期的康复参考相应章节。恢复期的中医康复可采用太极拳。

太极拳在我国广泛流传,便于推广,其动作舒松自然,刚柔相济,动中求静,对于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病人,更为合适。太极拳运动量极小,据报道,练简化太极拳可最高心率105次/分,练习老式太极拳心率最高可达134次/分,其强度不超过最大摄氧率的50%。老式太极拳由于等长性运动校多,运动时心率较简化太极拳增加26%,但不防碍冠心病病人应用。一般采用简化太极拳。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都可相应采用。

Ⅷ 胸痹心痛可用哪些中成药治疗

胸痹心痛属内科急症,其发病急、变化快,易恶化为真心痛,在急性发作期应以消除疼痛为首要任务,可选用或合并运用以下措施。病情严重者,应积极配合西医救治。 1.速效救心丸(川芎、冰片等)每日3次,每次4~6粒含服,急性发作时每次10-15粒。功效活血理气,增加冠脉流量,缓解心绞痛,治疗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 2.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每服1~4丸,疼痛时用,功效芳香温通,理气止痛,治疗胸痹心痛,寒凝气滞证。 3.苏冰滴丸(苏合香、冰片)含服,每次2-4粒,每日3次。功效芳香开窍,理气止痛,治疗胸痹心痛,真心痛属寒凝气滞证。 4.冠心苏合丸(苏合香、冰片、朱砂、木香、檀香)每服1丸(3g)。功效芳香止痛,用于胸痹心痛气滞寒凝者,亦可用于真心痛。 5.寒证心痛气雾剂(肉桂、香附等)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心痛苔白者,每次舌下喷雾1~2次。- 6.热证心痛气雾剂(丹皮、川芎等)凉血清热,活血止痛,用于心痛苔黄者,每次舌下喷雾1~2次。 7,麝香保心丸(麝香、蟾酥、人参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每次含服或吞服1-2粒。 8.活心丸(人参、灵芝、麝香、熊胆等)养心活血,每次含服或吞服1~2丸。 9.心绞痛宁膏(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芳香开窍。敷贴心前区。 10.配合选用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

Ⅸ 什么是胸痹

胸痹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中医内科疾病,胸痹是中医的病名,指的是心前区出现的疼痛,憋闷感,压榨感,甚至濒死感,往往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
胸痹是指胸部闷疼,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快,重者则有胸疼,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现代多见于冠心病心绞痛。病因多与寒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有虚实两种: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其治疗法则,祛邪治标常用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为主,扶正固本常用温补阳气、益气养阴、滋阴益肾为主。
而胸痹在西医理论当中,归属于冠心病的范畴。在治疗方面胸痹可以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而中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痰的方式,比如临床上常常会选择血府逐瘀汤或者柴胡疏肝散以及瓜蒌薤白半夏汤或者瓜蒌薤白白酒汤进行治疗。

而西医治疗胸痹,主要是以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口服阿司匹林或者硝酸异山梨酯类的药物来进行改善。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阅读全文

与寒凝心脉型胸痹治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机导航投屏电视的方法 浏览:740
琶音连接方法图解 浏览:246
安培动态血糖仪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903
骨盆外测量检查的方法 浏览:284
手机插入卡托的方法 浏览:128
马刀锯锯片安装方法 浏览:380
整形机使用方法 浏览:187
电脑库管使用方法 浏览:320
怎么按摩去皱纹的好方法 浏览:829
湿疹土方法治疗 浏览:543
手机连电脑投屏方法 浏览:502
快速除油渍的方法 浏览:786
野生间质瘤二次手术治疗方法如何 浏览:980
那种方法英语怎么说 浏览:723
手电钻安装螺杆方法 浏览:364
低喉位唱歌技巧和方法 浏览:303
男人得霉菌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677
哑铃举臂锻炼方法图解 浏览:727
贴小红花的正确方法 浏览:272
二手手机价格计算方法 浏览: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