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松胯
松胯一词在太极拳教学中时时被提及,因此松胯在练习太极拳中之重要性可见一斑。现在我们就来试试说说松胯,此处,我们不用苦涩难懂之古文言,纯用通俗易懂之大白话来叙述。胯——人体腰的两侧和大腿之间的部分。我们通常指的胯骨是髋骨的通称。髋骨又包括髂骨(qiagu)、耻骨、坐骨。这是《现代汉语词典》的注解。那么,腰又是怎样解释的呢?腰——胯上肋下的部分,在身体的中部。所以说腰和胯是两个部分,但是合起来又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我们通常统称为“腰胯”。“松胯”一词在《中国太极拳辞典》是这样解释的:“松胯”太极拳要领。胯为连接人体上下的重要部位,对于左右的对称运动也有枢纽作用。传统太极拳中对于胯的作用十分重视,认为松胯才能有利用全身的放松,能够使得下盘更加稳固,有利用内气的鼓荡。练习太极拳的人都有这个体会,“松胯”不是仅仅真的只是松胯,还要松腰,而且还包括要松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脚底骨节。同时结合到全身各方面:1.精神状态的松弛;2.呼吸的轻松流畅;3.内脏的安舒;4.形体的舒展放松,包括肌肉、皮肤、关节,由表及里处处松开;5.最终实现动作的松柔,行拳走架舒畅圆润,沉稳和谐。 松腰胯在行拳走架的练习之中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法。太极拳发劲的源泉来自胯骨,再由胯骨带动脊骨,进而带动四肢筋骨发劲的,即所谓“节节贯通”也。 所以,拳界历来就有“宁传十手拳,不传一手胯”的说法。将胯的练法和用法当作珍贵的看家功夫不肯轻易传人。 练太极拳时要留意周身放松,起势之时放松全身,打拳之时尽量不用力并且注意身体的放松。肘要沉则大臂能松,腕不过肩则肩部不耸,手臂放长而不直则处处皆有余地,两臂彭开而不夹腋则手臂不紧不死。至于松胯则难度更大,需要腿力的支持,不知道你是否足够,先是屈膝,要求膝不过足尖,开始可微微屈膝即可,两脚平行,圆裆开跨,而后两脚开与肩宽。最好找到一个高凳子,坐在其上,细细体会,然后再将凳子挪开,保持姿势,细细体会与坐在凳子上的身体差别。坐在凳子上时可以理解为松胯了,因为人在坐凳子时,是不会紧张和身体前倾的,但要端坐,也不能前俯后仰。此时头要虚灵顶劲,周身自然,含胸,收腹,沉肩,坠肘配合之,顶提,腰松,胯可塌,也即是沉也。
❷ 请教松腰胯的方法
一、姿势要求,面对墙壁,两脚并拢(开始时可两脚分开,平行站立与肩等宽),脚尖与墙根接触,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然后下蹲,蹲时两肩前扣,含胸,鼻尖触墙,头不可后仰,腰向后突,不可前塌,蹲到大腿呈平行状时,可停留一会再往下蹲,蹲到极限再慢慢上升站起,起时鼻尖也要触墙,故此法又称面壁蹲墙法,反复进行,多多益善。
本功法无需用意念,只要认真蹲、起即可。当然若能下蹲时意守脐内,上升时意守百会效果更好。
二、功效:本功法是松腰秘法,反复练之可帮助松腰。腰一旦放松,则周身气血易于流通,不但强身壮体效果明显,而且是调节气机的良方,可以纠正身体各部分已紊乱了的气机。只要不是精神失常,无论哪里的气不顺,皆可以此调理,只要坚持练习,若达到能一连蹲数百次,坚持习练,无不愈者。
1925年杨澄甫口述、陈微明笔录的《太极拳十要》问世之后,人们始知松腰的重要性,但具体练法却从没有公开过。据说,以前的师父松练松腰法时,往往躲着徒弟偷着练。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明师传出了一些要点。而太极球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世上只闻太极球而不见传授。
为什么要学练太极球?因为练太极就是练天地人相合的一团虚实相间、空而不空的球体,这个球体既能滋润身心,又可悟觉太极真谛,使习练者很快进入练太极拳的全方面角色。通过太极球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太极拳的内功修拳水平:其一,练太极球易于体会“松、柔、轻、灵、整“的太极状态;其二,练太极球易强化人的内在感觉;其三,练太极球能能促成精神的集中专一(专注一方);其四,练太极球可使练习者较快地体会到练神、练意、练气的内涵;其五,练太极球乍看起来似乎运行量非常小,其实不然,它锻炼的内容非常全面,关系全身各个部位,很多动作都是“一动无不动“的全身动作,因此,健身效果特别好。
练太极球不仅能帮助习练者很快掌握太极拳的练拳要领,有效促进经脉的气血流通,从而为强身祛病奠定雄厚的基础;还能通过太极球的锻炼实现松腰之目的。
练太极拳空为什么要松腰?因为腰在人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人有“命意源头在腰隙”、“腰为驱使”、“源动腰脊转股肱”、“刻意留心在腰间”等说法。腰为一身之主宰,犹如动力机械的大轴,轴一断,则全部的动力机械报废。腰一生病,则百病丛生;腰病一重,则他病亦重。
经常进行太极球与太极松腰法的锻炼,除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外,还可在神意气形等四个方面提高我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从形体上来看,可柔韧形体,抻筋拨骨;从气的角度看,可使束缚人体上下气血流通的带脉流畅无滞,内气充足;从意的层次来看,可养成意在形先,心念专一的习惯;从神的高度来看,可使头脑灵明无碍。
总之,通过太极球与太极松腰法的训练,太极拳“支撑八面”、“全体透空”、“阶及神明”的内涵就有了物质基础。
参考资料:太极网
❸ 如何松胯
我是练散打的。
韧带的话即便是在对韧带要求不是很高的散打当中也是必备的,因为散打的腿法当中如果韧带不够好的话腿的力量甚至还没有拳的力量大。
散打的话主要就是髋部的韧带(需要劈叉),还有脚踝的韧带。
拉韧带的方法主要是劈叉(包括横叉和竖叉)以及坐位体前屈。
劈叉的方法的话:
首先需要热身,让身体出汗,这样才不能让身体太紧张;一般来说跑步十分钟到十五分钟比较有效但如果你在家里的话可以做些准备活动认真做或者高抬腿一类运动
重点是要出汗!
然后双腿分开慢慢的劈下来(最好是在光滑的地板上那样一个人的效果比较好),当自己觉得已经到极限的时候,(最好有个人帮你不过自己也可以做到但是效果会打折扣)将你的一只脚向外挪,同时另一只脚不要动!等你实在受不了将另一只脚挪动时就停下来,这样子坚持10秒;
最后,按照这个方法做五组;
如果真的对自己狠得话,一个月不到就能完全叉开来了!问题是能不能坚持下来。
一般我们训练的时候是早上晚上各一个小时的。
❹ 练下盘最好方法和怎样才对
松胯法:
两脚分开约30-40厘米,足跟相对,足尖外撇至极限时双脚成“一”字,两腿伸直,身体中正,双手在胸前合十成掌,然后曲膝下蹲至大腿成水平时由百会穴带领站直。一上一下共49次。吸气时意在下丹田(脐下1.5寸)。动作越缓越好。
2.开骶法:
双脚平与肩宽站立,双脚尖内扣至极限亦成“一”字时,身体向前俯,双手在体前抱圆。身体前俯至极限时,由大椎带领往回收,一前一后为一次共49次。吸气时意在下丹田。 本式对全身的平衡通过双脚的调节而达到上、下、左、右均衡的状态。在实战中不论哪一个角度发力都可达到最佳状态。
3.松膝法:
双脚并拢站立,双手叉腰,脚部放松向下跪,胯向前靠,使大腿与躯干成一直线,下颌内扣,头顶向上顶,跪的时间越长越好。意想把膝跪足面。极限时提膝慢慢起立,做30次。 要点:缩臀靠胯、百会向上顶,下颌靠胸,把全身重心放在膝部,起立时要缓,必须由百会穴带领,使重心由膝起至足。跪时酸麻胀极难忍受,起立时只觉有一股热流由膝直冲至脚底畅快无比。
❺ 太极拳中如何松腰松胯
先将两胯根后收,不让胯前顶或外凸。常见的拳病表现为:站桩时两胯前顶,身体上肢后仰,腰背紧绷,膝关节受力过大,前脚掌发飘;练拳时实腿一侧的胯外凸,造成两胯不平,身法不正。要解决两胯前顶和外凸,首先要在静态下找到解决的方法,找到胯不外顶的感觉和状态,然后再应用到拳架练习中。
首先采用无极桩的姿势,用两手的拇指将胯根同时往后按压,促使两胯根向后内收,外形和感觉好象是两胯内合。胯根内收后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导致两膝内合扣裆,解决方法:向两侧调整膝盖位置,以两脚“平实踏地,均匀受力”为双膝是否合适为标准。二是胯根内收后导致翘臀、命门内凹、腰脊紧绷。
调整方法是腰部放松,向下坐臀。腰、胯、膝调整到位后的感觉:一是身体上肢的重量能顺畅沉到两脚,感觉两脚踏地平实;二是两条大腿上方肌群吃力酸沉,待腿部力量增强和负重适应后,腿部酸沉和紧绷感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掌握无极桩“收胯”的方法后,再练习虚实桩:两脚左右平开步,分清虚实,两脚尖自然朝前,膝盖内扣。同样先用拇指将实腿胯根向里按压,将腹股沟合住;然后再按压虚腿的胯根,使其落胯下沉,身体的方向会自然调正。如果出现翘臀的连带现象,用“松腰坐臀”进行调整。
胯根的放松与内收里合。“收胯”可采用人为强制的办法,使胯不前顶外凸,而“松胯”则要用意识引导放松胯根,将胯根“内收里合”。在练习拳架时,身体任何的一举一动都是先要松胯下沉,两胯无论是虚是实,一侧胯根一松,身体上肢就会随之发生偏沉,松左向左偏沉,松右向右偏沉,偏沉幅度大小可以人为控制,但最大不超过45度。松是因,偏沉是果,一松一沉,奥妙无穷。
实腿一侧的胯只松沉而身体上肢不发生偏转,在重心移动时表现为“胯走下弧”,胯松之后身体上肢发生偏转和下沉,表现为“胯走后下弧”。练拳时身法低,“胯走下弧”用的多,身法高“胯走后下弧”用的多;前后的重心移动,“胯走下弧”用的多,左右的重心移动“胯走后下弧”用的多。不必过分在意胯走的是下弧还是后下弧,关键是胯根的一松一沉。逐步掌握实腿一侧的“松胯下沉”或“旋转下沉”尤其重要,身体重心的移动都是通过实腿一侧的松胯下沉实现的。
❻ 太极拳如何松肩松胯
1.松肩叫沉肩。要松肩,先体会胳膊的“松”感觉,两腿站直后弯腰,两臂自然下垂,感受此时的肩部、肘部、腕部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在练拳中始终保持这种感觉。
检查肩关节,想象着这两条胳膊不属于自己,而像两件身外物挂在肩上,手指就会慢慢有肿胀的感觉,如果微微把手指张开,感觉更强,如此长时间练习,就可以将胳膊“松”透。
在练习中,注意肩膀不能上提,注重上肢梢节的“松”,手指千万不要用力,寻找或者保持“松”透的感觉,即涨、热、麻的感觉,仿佛有细绳拴在手腕处,来牵动两臂上移,长期如此练习,胳膊松透指日可待。
经过上述方法练习,肩关节好“松”开,肩胛骨不容易“松”,但只要肩关节由着肘尖的动作方向外展,不久肩胛骨也会“松”开。
肩胛骨“松”开后,两手臂才能内劲贯通,含胸后形成拔背,含胸拔背、劲由脊发就是这个道理。
但如果肩胛骨没“松”开、内劲没贯通,而是仅仅用意念执着妄想,往往会引起后背、脖子僵硬,身体不能中正,练到肩胛骨“松”开后,自然一点即通、一说就明,这是初学者必须注意的一点。
松垮分为好几种:
一,缩胯是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而不是屈胯凸臀。缩胯在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
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盘稳如泰山,并为后半部分进攻发劲提供足够的动力矩。
在太极拳的很多招式中,都需要练习这种方法。
缩胯运用于揽雀尾的按势后推,及如封似闭、倒撵猴、海底针,或是其他弓步转为半马步的动作中。
二、落胯
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体向上领劲(即虚灵顶劲)。
落胯要沉稳,要与脚蹬腰发协调顺达,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在稳固的下盘支撑下将劲道作用于目标上,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
武当太极拳,太极拳怎么练,太极拳的松垮方法
落胯是是一种能够让你感到放松的招式,它并不是随随便便简单的一个动作。
因为技巧无论多高,摆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仍会习惯本能地去顶。然而进入松透的落胯境界,外力进来时不是被吞入身体,而是被轻松化掉。
太极拳名师林文涛先生应邀在广西钦州太极推手辅导站教学中说: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落胯用于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中。
三、坐胯
坐胯是在落胯的基础上,臀部再加点下坠的意思。臀部下坠的时候注意胯仍保持下落,不能挺出去。
坐胯时要立身中正,臀部肌肉、胯骨自然下垂,膝盖要朝着脚尖的方向微微项一点儿,实脚脚尖有回扣之意,体悟下肢在放松状态下的对拉。要领做对了,脚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会有沉胀的感觉。
太极拳名家陈微明先生教授太极推手时指出:化劲首以松腰坐胯,以腰松沉之转动为主。坐胯用于揽雀尾、搂膝拗步等动作中。
四、塌胯
塌胯与顶头同是太极拳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从作用上说它与沉劲、化劲、发劲等关系密切。
❼ 如何做到开胯、松胯
开胯练习开胯对学习太极拳是至关重要的,胯开的、松的程度对今后太极拳动作的规范和发劲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方法:1、坐两脚脚心相对,两肘成90度,两手掌心按在两个膝盖上,盘地而坐。
丹田呼吸三次。2、抬膝全身放松,丹田吸气。随着吸气两膝盖略上抬。3、按膝全身放松,丹田呼气,随着呼气两手往下按两个膝盖,使膝盖、两腿外侧贴到地面。
这样一吸一呼,一按一抬连续练习,几天即可彻底开胯。
随着胯开得程度,下按两膝贴地静止的时间逐渐加长,达到三分钟以上为佳。松胯:
我们学练太极拳双胯必须松开,裆部撑圆。松胯哪怕松开一点点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时不能使内气内劲产生。
松胯的标准:
双胯能下沉,裆开圆,双腿曲膝;上身自重能通过胯膝往脚上负重,胯部相对不负重;双胯随身体重心移动胯部也能适当负重,转换灵活,下盘稳固。
松胯的感觉:
人的自重已扎在膝部已下小腿及脚跟部;在膝部不前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时,胯部有一种释放能量的感觉,从上往下释放;当你收缩会阴部时,胯部有一种吸的感觉。
大家通过静练和慢练,细细体悟会找到感觉。努力吧!
❽ 太极拳松胯有什么习练方法吗
开活两胯,操练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配合腿法动作而灵活转使。主要方法有压、搬、摆、转等。以横叉能坐地者为"开"。
做弓步时,后蹬一腿之胯向外向后捌开,或称"放胯"。坐胯,为步型错误之一。做马步时,臀髋下坐,重心后移,迫使上体前俯,以维持平衡。
马步桩功训练要领。即力坐(注)于两胯而形不变,以求步固势稳。
不动胯。螳螂拳尝有"走腰不走胯"之说。
在盘架子中做陈式太极拳单鞭势、斜形拗步势、前膛拗步势时,右(左)膝外展旋转,以身领手,丹田运转,势子结束时两膝微微内合,使胯撑开,上下相随,外形如城墙之拱门,达到了“胯撑裆圆”的要求。
❾ 打太极拳时怎么做到松腰落胯
对于初学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说,欲练松胯就先要明白胯之所在。在生理学上所谓的胯,系指股骨上节,大腿的折叠下陷处。换句话说,我们通常把腰和腿之间的部位叫作胯,胯关节由骶髂关节、髋关 节、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联合、耻骨联合、骨盆等部分组成。练松胯的重点之一是体悟摇臀荡胯。所谓摇臀,是以臀部一侧胯关节为同心,以骨盆为半径的旋转运动; 荡胯则指弧线提胯和弧线落胯运动。放松骶髂关节对加速松腰起到重要作用,行拳时从大腿根部放松,注意操练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如此达到开活两胯的作用。如果练拳时真的松开胯,尾闾就如一个钟锤,向左偏时左胯落的同时,右胯荡起,既而有右胯落时尾闾已经靠过来了,由胯带动全身直至手指及脚下涌泉。放松腹股沟和会阴穴、松腰敛臀(亦俗称塌腰)对松胯圆裆亦起到较大作用。另外, 注意放松胯关节,并放松臀部及腰部的肌肉,不能死顶骨盆,夹僵胯部。松胯起码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轻灵,通过胯关节的肌肉韧带合理收缩舒张,胯关节的各骨关青能灵活转动,不产生辅助肌肉韧带做 负功的现象。二是松腰沉稳,通过松胯更好地松腰,以身带领肢体内外运动,恰到好处地使意气劲合一,能使身体协调完整,松而不懈,沉而不僵。
对形体而言,坚持长期科学、系统的胯锻炼,可使胯范围渚如骶髂关节、髋关节等关节软骨增厚,肌腱、韧带增粗,在骨附着处直径变大,胶原纤维量增加,从而提高胯关节的抗拉能力及稳固性。通过放松伸展性练习,既可使参与关节运动的原动肌力量得到增强,又可使对抗肌的伸展性提高。与此同时,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在力的作用下伸展,增大了关节的灵活性,提高了关节的运动幅度。太极拳运动的重心变换离不开胯关节的有效活动。
对修炼太极拳内功而言,以胯裆为主宰的行拳练功,使之以身领手,引动腹内的太极轮转,支配了很自然的逆腹式呼吸,一系列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合、 连绵不断,皆由此而成。阴阳、虚实以及丹田 呼吸全赖胯裆之运转,在外是拳架、揉手(亦俗称推手)的练习,在内则是丹出的运转,最后练就心意合一,由丹出统帅整个身体的运动。劲力的基础在脚下,其动能的来源是腰胯。胯根是轴心,带动各关 节进行运动。裆劲转圈由外达内,由内达外,浑然一体。
落胯
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体向 上领劲(即虚灵顶劲)。要落胯沉稳与脚蹬腰发 协调顺达,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在稳固的下盘支撑下将劲道作用于目标上,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落胯应足放松境界的层次,而非表面姿势的技巧。因为,技巧无论多高,摆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 ,仍习惯本能去顶。然而,进入松透的落胯,外力进来不是被吞入身体,就抑或是被轻松化掉。太极拳名师林文涛先生在教学中常说:“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 捷。”落胯用于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
❿ 如何做到开胯、松胯 ,灌劲“合”,腰力及整劲求解答
开胯练习开胯对学习太极拳是至关重要的,胯开的、松的程度对今后太极拳动作的规范和发劲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方法:1、坐两脚脚心相对,两肘成90度,两手掌心按在两个膝盖上,盘地而坐。
丹田呼吸三次。
2、抬膝全身放松,丹田吸气。随着吸气两膝盖略上抬。
3、按膝全身放松,丹田呼气,随着呼气两手往下按两个膝盖,使膝盖、两腿外侧贴到地面。
这样一吸一呼,一按一抬连续练习,几天即可彻底开胯。
随着胯开得程度,下按两膝贴地精止的时间逐渐加长,达到三分钟以上为佳。
松胯:我们学练太极拳双胯必须松开,裆部撑圆。松胯哪怕松开一点点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时不能使内气内劲产生。
松胯的标准:
双胯能下沉,裆开圆,双腿曲膝;上身自重能通过胯膝往脚上负重,胯部相对不负重;双胯随身体重心移动胯部也能适当负重,转换灵活,下盘稳固。
松胯的感觉:
人的自重已扎在膝部已下小腿及脚跟部;在膝部不前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时,胯部有一种释放能量的感觉,从上往下释放;当你收缩会阴部时,胯部有一种吸的感觉。
大家通过静练和慢练,细细体悟会找到感觉。努力吧! 灌劲: 就是两手、两足灌劲,灌劲即用劲、即加大棚劲。 方法: 两足踏实,足之用力法必须两脚趾用力抓地,用劲之大小不必过分在意,大小都行,以五、六分劲为最好。两手时时加大棚劲。 为什么两手、两足要灌劲要用劲? 简单地说是力气,是力量,而只有易筋易骨易髓,才能达到增长力量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筋骨用劲用力。 一切不用劲的打拳方法,都不可能易筋易骨易髓,也就不可能练出力量来,出不了真正的功夫。 因此可以说太极拳包含了少林的易筋易经精髓。 因为,虽然你的体内练有气了,但是你没有将之用于改变人体的筋骨。这正是对太极拳为什么会变成太极操的最佳答案。
太极拳练就的就是全身劲路的协调统一,也叫“合”,合要注意以下几个要领:
1、裆连结两腿,圆裆是两腿“合”劲的关键;
2、胸背是连接两臂的关键点,因此,含胸拔背时两手相合的关键。
3、腰是连接人体上身合下肢的关键,因此,腰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打拳的过程当中,时时要松腰,定势时还要塌腰。随着身体的转动,腰将呈现出磨盘劲。配合着腿部的缠丝劲,将会出现“腿如麻绳腰如钻”的强烈感受。
4、陈氏太极拳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表现在他的转动当中。向左转动时,松左胯、定右膝;向右转动时,松右胯、定左膝。这样就能感受到腰部的“磨盘劲”,进而练出 “磨盘劲”。
一:面墙而立,膝曲,半弓步,双掌抵墙,足发力,用力再双手推。
二:面墙而立,膝曲,半弓步,双掌抵墙,足发力,但手臂不能用力,越松越好,意向前推。
比较这两式,体会腰的感觉。
做按时,注意领百会,踩涌泉,松腰,如此则能上下拉开命门;手上放松,注意沉肩坠肘,如此则能含胸拔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