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冠心病可以练划船机吗
大多数冠心病患者患病后不做运动,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冠心病患者包括心梗、心衰患者,相对稳定后均需逐步恢复运动,基本原则是适量进行恢复,逐渐恢复运动。一般冠心病患者无心衰、心律失常并发症,建议鼓励进行运动,如普通人正常运动,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大部分患者觉得患病以后应少运动,而实际通过运动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但要讲究方法,尤其是对有心衰、心绞痛、心律失常的患者,需在监护下逐步加量运动,从少量运动开始检测有无不舒服,可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或心电图改变,逐步加量。在逐步加量过程中,患者未发现不良事件,通过逐步加大运动以后,心血管事件反而减少且可改善运动耐量。患者平时不运动,可能运动少会有不舒服,通过运动以后运动耐量会明显增加。另外,通过运动可增加血管侧支建立,血管网更加丰富,有利于心肌供血、心脏供血,冠心病患者锻炼方法如下:1、存在心衰、心律失常并发症患者,心脏康复锻炼尤其重要,其运动需讲究方法与监护。在心脏康复中心得到专业指导后,应进行科学锻炼;2、对于无心衰、心梗、心律失常及并发症患者,鼓励进行运动量评估,一般每天可做30分钟左右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走,每星期至少进行5次,一次30分钟运动量。另外对于普通人,运动也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2. 心脏不好又不能剧烈的运动那怎么才能锻炼心脏啊
有氧运动都可以增加您的心肺功能
比如:慢跑,骑车,游泳,但是时间要保持在20分钟以上,频率也不要太慢,
有氧运动是指全身在有氧的环境下把心率保持在正常心率的60%--80%,而且是保持这个频率20分钟.
注意事项可包括:
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胆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比没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戒烟
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这些不良影响,使30—49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发病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戒酒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实验证实乙醇对心脏具有毒害作用。过量的乙醇摄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改善生活环境
污染严重及噪音强度较大的地方,可能诱发心脏病。因此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音,防止各种污染。
避免拥挤
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还是冠心病、风心病,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节,以免受到感染。
合理饮食
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所以,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
适量运动
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从事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状为原则。
规律生活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特别提醒】
提醒一:多食素
很多人认为我们人类是食肉动物,因为我们基本上天天吃肉。但是人类进化和人类历史研究却证明,人类的身体结构及生理功能更像食草动物。大家一定觉得奇怪,那么不妨看一下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比较。
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身体结构的主要差异(表格)
食肉动物 食草动物
肢体有爪 无爪的手或蹄
牙齿锐利 平钝
肠短 长
饮水方式舔 饮
降体温方式喘气(无汗腺)出汗(有汗腺)
获取维生素方式 自身制造 从食物中得到
一比较就一目了然了——人类不像食肉动物而更像食草动物。虽然在长期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人类逐渐成为杂食动物,但食草动物的基本特性一直没有明显变化而保留至今。但是在近200年来,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的食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人们开始远离素食和谷类食品,摄入过多的肉类。与人类进化历史相比,这种变化太快了,以至与“食草”为特征的人类基因和生理功能无法适应以肉类食品为主的环境。这种不适应最终导致产生包括现代心脏病在内的许多新的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经济发展→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心血管病流行”是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三部曲。最典型的例子是瑙鲁。瑙鲁原来是一个贫穷的小岛,60年代末发现了稀有矿产,这个国家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没想到几年以后,瑙鲁出现了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病大流行,50岁以上的人群70%患有糖尿病,成为世界之最,政府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经济发展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物质可能。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心血管病流行虽然不能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却是人类违背了自然规律而得到的一种惩罚。如被西方国家视为垃圾的西式快餐,富含高热量、高饱和脂肪酸,现在却在我国广泛流行,博得了不少孩子的青睐,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健康。我们应该更多地效仿祖先,多吃植物性食物(包括谷类淀粉、蔬菜和水果),少吃动物性食物(鱼类除外),尤其要少吃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多的食物,远离麦当劳、肯德基类“不健康”食品。
健康饮食标准表
(健康饮食应符合以下要求)
1.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
2.脂肪的摄入不超过总热量的30%。
3.少吃或不吃蔗糖、葡萄糖等精糖类食品。
4.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植物油。
5.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油、动物内脏等。
6.饮食要高钾低钠,鼓励食用豆制品,饮茶。
7.饮食有规律,不可过饥或过饱。
8.适当摄入纤维素食物(包括谷类淀粉类)以保持大便通畅。
提醒二:适宜运动
心脏发病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是缺乏运动。在同一环境里生活的人,经常坐着不动的,患冠心病比经常活动者高出2倍。
运动对心脏有什么好处呢?运动可以促使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延长、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改善血液中脂质代谢。运动还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代谢功能。此外,还能提高血液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凝过高,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很有帮助。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防治心脏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要保护心脏,我们建议以下一些锻炼方式:
体育锻炼表
1.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扩张,具有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对于参加运动时会引起心绞痛的人来说,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坚持2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
3.太极拳:对于高血压病、心脏病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体育锻炼注意事项:
1.任何人,如果在运动结束10分钟后,心跳次数每分钟仍在100次以上,则不应再加大运动量,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少运动量。
2.运动量应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
3.进餐与运动至少间隔1小时以上。
4.运动最适宜的温度是4℃-30℃。
5.运动时若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刻停止,必要时需就医。
此外,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不宜清晨锻炼。根据国外学者测定,上午6时至9时是冠心病和脑出血发作最危险的时刻,发病率要比上午11时高出3倍多。另外,人体在上午时段交感神经活性较高,随之而来生物电不稳定性增加,易导致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室颤,引起猝死。还有,人的动脉压在上午较高,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可能性,导致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作。所以,大家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避开心血管事件“高峰期”,将时间安排在下午及傍晚进行。
提醒三:心态平和
情绪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对什么年纪的人来说,不良的情绪都是非常不利的。人的情绪一旦紧张、激动,会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加,结果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亦明显增加,加重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病情。更严重的是,这些变化有时会导致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
大喜大怒都是忌讳的。中医学认为,暴喜伤心,心气涣散,会出现一系列心气不足的症状,如心悸、乏力、胸闷气短、脉结代等症状。严重者则会出现冷汗不止,四肢不温,脉微欲绝及心悸、胸闷、胸痛等心阳欲脱的症状。此种变化类似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相反,怒则气逆,气的运行受阻。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滞血瘀的结局是不通,不通则痛。大怒导致的一系列反应,类似于冠心病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等。由此可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十分重要。
古人所提倡“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这可说是保养心脏的一个座右铭。要经常与人交往,通过交谈、来往,了解社会,了解环境,体会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老年朋友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种花、养鱼,下棋、书画,以此陶冶性情。
锻炼心肺功能怎么走
走步是锻炼心肺功能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过,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窦文浩提醒读者,如果是不正确的走法,效果会大打折扣。
我们知道,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心脏更有力,促进和加快新陈代谢,这要求必须有一定的运动量并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没有一定的运动量,心肺功能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因此,许多人在进行下肢走步锻炼的同时,还故意在运动当中刻意加上一些上肢的动作。对于这种情况,窦文浩教授说,加进这些动作,可以使运动更加纯粹,也可以达到一定的运动量,但上肢的锻炼最好是靠专门的运动方法,比如哑铃操、俯卧撑、引体向上等,不要让上肢和下肢锻炼相互干扰,这样会降低心肺功能的锻炼效果。
窦文浩教授说,锻炼时的走步,不是人们平时的散步和遛弯,要想知道自己走路的姿势是否正确,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只要看看鞋跟就知道了,很多人的鞋跟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这些就提示你平时走路的着力点正确与否,正确的锻炼走法,鞋底的磨损是平均的,而不是分布不均的。
倒步走是否在防治腰椎病的同时也提高心肺功能呢?答案是否定的。窦文浩教授指出,现在有很多晨练的人不仅喜欢倒着走,而且有的人还刻意扭着走,目的是为了加强锻炼的效果。其实,这些不标准的走法虽然对我们活动身体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对提高心肺功能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帮助。(王纯)
《健康时报》
长跑锻炼心肺功能
来源:体育保健网
在竞技运动中,长跑包括3000米、5000米、10000米等项目,属于大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在8—40分钟左右,是一项全身性的剧烈运动。所以练习长跑是非常艰苦的,要不断地克服“极点”,不断地与疲劳作斗争。同时运动又很单调乏味,不易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长跑运动却具有独特的锻炼作用,对身体是十分有益的。
长跑运动首先能够锻炼神经系统。经常从事长跑锻炼的人,其大脑皮层和神经系统特别坚强稳定,对各肌肉群及内脏器官协调能力大大提高,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长跑时需氧量大大增加,每分钟约为4~6升。开始跑后3—5分钟吸氧量可达到个人的最高水平,比安静时增加十几倍,出现一种假稳定状态(即吸氧量已达到自已的最高水平,不能再继续增长,呈稳定状态,但还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与此同时,呼吸循环机能的活动水平也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呼吸频率在60次/分以上,肺通气量在100一140升/分左右,心跳频率高达180—220次/分,收缩压上升到24—26、7千帕,舒张压降低至6.67千帕,甚至出现无休止音。长跑时呼吸循环机能的这些变化长时间地维持在这样高的水平上,日复一日地锻炼,身体发生适应性变化,心肺功能水平也就大大提高。因而优秀长跑运动员安静时的心率可低达40次/分左右,每搏输出量90毫升(一般人低于70毫升),心肌肥厚有力,最大心输出量可达30—36升/分,心脏容积超过1000毫升(一般人约为700毫升)。呼吸缓慢而深沉,安静时每分钟8一12次,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达到5.5—7升/分以上,以每千克体重计算,可以达到85毫升/分以上,一般人相应地只有3—4升/分和50毫升/分左右。由此可见,长跑锻炼对心肺功能水平的作用极为显着,大大超过其它运动项目。当然,一般从事长跑锻炼的人并不能达到这样高的心脏功能水平。但只要坚持锻炼,心肺功能水平也会大大提高的。
坚持锻炼有利心肺功能发展
坚持长期体育锻炼的人都有一副好身体。健康的机体,良好的体质完全依靠强健的心肺功能来支持。
人体通过肺脏(呼吸器官)进行气体交换称为外呼吸,然而,把氧气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细胞这一过程又称为呼吸,使之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心肺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代谢功能的强弱和健身锻炼后机体恢复功能的快慢。
健身锻炼使人心跳加速,心搏有力,每分钟心输出量增加,心肌的微循环全面扩张;锻炼时肌肉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刺激了人体的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加快,肺容量加大,与此同时呼吸肌(膈肌、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和呼吸辅助肌得到了锻炼,特别是膈肌的上下运动幅度增长。长期锻炼能使心脏的重量、容积增大,安静时的心率变缓,心肌的室壁增厚,使其每次收缩变得强韧有力。经常锻炼的人安静时心率可能只有每分钟40—50次,剧烈运动时的最高心率每分钟可达220次。缺乏锻炼的人在应激状态下最高心率超过每分钟190次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虚脱症状。
有文献报导,停止体育锻炼10年后的女孩摄氧量平均下降了29%,但心脏容积却毫无变化,这说明青少年时期的锻炼对成年后的心肺功能依旧有深远的影响,对体质的促进与增强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大声朗诵荷马史诗可以锻炼心肺功能
新民晚报
本报特稿 欧洲科学家发现,大声朗读《奥德赛》对心肺功能大有好处。
专家选择了20位身体健康、平均年龄为43岁的人,要求他们朗读德文版《奥德赛》,同时用仪器对他们的心肺状况进行监控。结果表明,人们在朗读这些极有韵律的古诗歌时,呼吸渐渐放慢,与心脏搏动节奏逐渐同步。
呼吸频率的降低必然需要心肺更有效地工作,因此得到了锻炼。此外,呼吸频率降低后血压也会随之下降。
研究者指出,喃喃细语念诗是不起作用的,只有大声把每个音节都念出来才能达到锻炼目的
3. 心梗患者可以健身吗做哪些运动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运动虽然对心肌梗塞的恢复有好处,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运动。有一些病症对运动锻练是忌讳的。心肌在运动时,必须消耗氧量的多少主要由“心肌的张力、心肌的回缩力、心跳”这三个要素确定,而心肌运动的产生规定大量的O2供货。一般而言,心肌平常静息状态下对血液中氧的汲取,已经接近最很多;假如心肌需要的O2还要再提升时,只有依靠冠脉的供血来给予。
不断时间较短的,猛烈程度高的运动。时间太短,达不到练习心脏的目地,激烈程度过高,针对自身心血管有病变的患者来说,太危险。例如冲刺、冲刺跑,俯卧撑、各种各样运用健身器材的肌肉力量训练。比较合适的运动:各种各样可以持续时间较长的全身的有氧运动运动都能够。 例如跑步、快步走、单车、游水、健美操这些。
4. 有冠心病的人,做哪些运动比较合适
急性心梗发作的患者,也是绝对禁止活动的。包括走路,大小便这些看起来非常普通的日常活动,都有可能加重心脏工作的负担,引发急性心衰甚至猝死。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我们建议患者中等强度运动,每周4-7次,每次30分钟,这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当然,普通健康人也可以做高强度运动,每次25分钟,一周3次就可以达到效果。
运动强度过低,运动效果不佳。运动强度过大,你容易感到不舒服。所以,我认为你最佳的运动强度是中等强度运动量,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感到轻微的心率增快,但是不会感到任何不舒服。因为这些运动是属于低至中等强度的运动,以耐力性运动为主的运动。长期进行这种运动能提高机体的携氧能力,提高心、肺功能。
5. 做什么运动可以预防心肌梗死运动时需要注意什么
做什么运动可以预防心肌梗死?运动时需要注意什么?
3.每次进行运动时,要注意检查运动部位,做好充分准备,选择合适的运动并在运动后进行拉伸。检查运动场地:注意检查运动场地和设备的安全,避免误伤。做好充分准备:在运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如穿合适的服装和鞋子,适当穿戴运动护具,运动热身等。选择合适的运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运动后做拉伸运动:运动后可以做一些拉伸运动,可以放松肌肉,降低肌肉僵硬度,增加血液微循环,加快代谢废物的排除。经过上述运动准备,如果意外发生运动伤害,要及时就医。
6. 得了冠心病应该怎样运动呢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尽量要选择保持匀速的运动,比如散步、快走、广场舞、打太极等等。而且要避免剧烈的运动,保持每天在下午或者是晚上的时候做一些有氧运动,对患者的身体也会有一定的好处。
患者在运动的时候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着急紧张,而且运动前后的时候也应该避免情绪的激动,不然都会容易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影响。心绞痛发作三天内,心肌梗死后半年之内的病人不宜做一些比较剧烈的运动,不然对病情的恢复也有不好的影响。
患者在运动的时候,还需要选择空气比较好的地方。一定要注意脚下的路要平坦一些,以防摔倒,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还需要控制好运动时间。一般冠心病患者运动的时间最好是在三十分钟到六十分钟以内,不能时间太长。因为一直持续长时间的运动,会让患者感觉到劳累,这样也会影响到冠心病的病情的。
7. 有什么方法可以控制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多数是在安静或睡眠时发病。发病前往往找不到明显的诱发因素。冬季和春季天气寒冷和气温变化较大时容易发病。大约一半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以前发作过心绞痛。
下述情况可能是心肌梗塞的诱因:过分的紧张、焦虑、激动、生气或兴奋等情绪变化,过度劳累,饱餐,持续紧张的工作,用力大便,睡眠不好或昼夜颠倒,连续不断地抽烟等等。
遇到下列情况时,应高度警惕无痛性心肌梗塞的存在:
1.近期内,屡次发生胸背部闷胀、沉重或气短。
2.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咳白黏痰或粉红色泡沫痰。
3.突然出现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
4.老年人突发神志不清或意识丧失。
5.糖尿病病人出现昏迷。
6.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尤其在近期内出现了血压下降。
7.突发不明原因的晕厥或抽搐。
六分钟内抢救较佳
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患者突然昏倒,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脉搏消失,其心电图表现为心脏骤停及心室颤动。专家说,发生心肌梗塞迹象后,如果及时开始心肺复苏则可大大提高存活率,超过6分钟未获得有效治疗,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超过10分钟,患者存活的几率就不到千分之一。
所以,一旦发现病人心肌梗塞,要马上进行胸前区心脏叩击,较好在硬板床或地上,按压胸部双乳头连线的正中,频率为每分钟100次,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赶紧拨打急救电话获得专业人员的帮助。
为有效预防心肌梗塞,具有高危因素的中老年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搬抬重物搬抬重物时必然要弯腰屏气,其生理效应与用力屏气类似,是冠心病患者诱发心肌梗塞的常见原因。
2.锻炼前先热身冠心病患者锻炼前一定要先热热身,如扩胸、举臂、伸腿等;锻炼结束后也要做一些放松运动,不应马上休息,否则容易引起头晕,对心脏不利。
3.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水温过高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此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可造成心脑相对缺血,增加心肌梗塞风险。
4.注意保暖天气寒冷时,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所以,冠心病患者在天气变化时一定要及时加衣,注意保暖。
5.戒烟限酒吸烟和大量饮酒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这些均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之一。
6.认识发病先兆急性心肌梗塞主要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并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和濒死感,休息及含服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患者平时了解发病先兆,有助于较大限度地争取抢救时机。
7.掌握一定的应急措施如果出现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千万不要惊慌,应立刻卧床,保持安静,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家中有氧气的可以立刻吸氧,并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8. 心梗患者可以做剧烈运动吗适合做哪些运动
有这样一句话很有意思:如果我们没有时间休息,我们就会有时间生病。旨在告诫大家别一门心思埋头苦干,该放下就放下。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理解的?
我们常说运动不能过度,其实休息也不能过度。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和特殊情况,过多的休息反而是有害的。
最近门诊上来了几位“特殊”的患者,他们蔫头耷脑,看上去不是很精神,就是因为休息过头了的缘故。
其中一位患者放置了2个支架,问道:“以前我喜欢早晨和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年年底做完支架后就不敢出门了,担心支架脱落。现在身体感觉越来越差,饭量也跌了不少。”另外一位心梗患者问我说:“自从去年犯了心梗之后我就尽量不活动了,放弃了原来一直跳的广场舞,连上下楼都很注意。可是总感觉身体不舒服,没有劲儿。”这两位患者的共同点就是生病/手术后完全与运动绝缘,一有机会就卧床休息,结果长时间休息后体质也变差了。
问题来了:心梗和支架后患者一定要躺着吗?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是没错的,无论健康人还是生病的人,都应该视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因此,心梗患者、放支架的患者也都需要运动。
支架术后怎么运动
首先要安抚文中这位患者的“担心”。
应该说临床上有类似情况的人不少,一直质疑支架的“脱落”问题。其实这是多余的,若因为怕脱落就减少活动甚至不运动也不科学。首先,介入支架大都采用特殊的合金材料,具有非常好的支撑力、耐腐蚀力,其塑形功能也都是非常可靠的;第二,介入手术时通过高压力使得支架紧紧地镶嵌于血管内壁上。因而甚少有听说患者安放的支架出现生锈、塌陷和明显位移等情况。
由此可见支架本身是非常安全的,并不会因为运动出现什么意外的故障。那么运动又能给支架患者带来什么好处呢?综合来看支架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能减少术后再通血管的狭窄、降低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性、消除紧张情绪,最终改善心脏功能并预防二次心梗。
支架术后运动之前要经过专业医师的评估,“运动负荷试验”是重要的监测指标。医生通过详细的评估及危险分层,依据个体化原则制定“运动处方”。(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Ⅳ级,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未控制的高血压等患者应暂缓运动康复)
一般来说支架术后运动康复需分期进行:1.住院期间。运动康复要在心电和血压监护下进行,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下床时间。病情轻微的24小时候即可室内走动,严重的需要先静养4-5天,甚至更长时间。选择院内活动以轻便为主,如散步;2.出院后1-6个月内。术后恢复良好、身体也比较轻松的话,可以循序渐进做一些温和的有氧运动(散步、慢跑)和阻抗运动(举哑铃)等。活动前要预热,活动后要放松,30-90分钟;3.支架1年以后。院外长期康复阶段应当形成稳定、规律的运动习惯,如骑自行车、跳广场舞等。为了确保病情稳定,患者应按时到医院复查。
PS:很多患者问支架一年或两年后身体感觉非常好,所以想踢足球或打篮球,在我看来剧烈的体育运动还是要尽量避免的。
总的来说,支架术后选择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舒适为标准。支架术后运动贵在坚持,理论上只要患者能够耐受,还可以缓缓地增加强度。但是,如果运动过程中出现了胸闷、气短、哮喘、胸口疼痛和疲劳等情况,就要立刻停止活动。
心梗患者如何运动
“我心梗一年了,能跑步吗?”“我之前得过心梗,是不是再也不能运动了?”这样的问题在门诊上屡见不鲜。
尽管大量的心梗患者常常在运动强度过大时诱发,但是研究发现心梗以后适当运动有利于建立心肌侧支循环缓解病情,反而长期卧床休息会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但是心梗患者选择运动也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同的时期应采取不同的运动方案:
1.心梗期(发病48小时内):低活动量,主要是上下肢的被动运动,尤其要避免抬高下肢,以免血流回涌心脏加重负担;
2.急性后期(发病3~7天):脱离危险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在监护下进行简单的步行运动;
3.出院早期(心梗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的康复期,需要主治大夫根据患者的危险程度来分层,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检测出患者的无氧代谢阈值,进而决定运动强度;
4.稳定期(心梗3个月以后):患者病情比较稳定,每周可进行 3~5 次运动,强度也可以慢慢增加,注意要定期复查。
目前主张心肌梗死患者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即人体在氧气供给充分的情况下进行运动,比如慢跑、游泳、散步、园艺活动、广场舞和打太极拳等,应当尽量避免无氧运动,如短跑、打篮球、做俯卧撑等。
对于很多稳定期的心梗患者来说,可以自行通过监测“心功能”来安排运动强度。
对于很多稳定期的心梗患者来说,可以自行通过监测“心功能”来安排运动强度。在此分享一个“6分钟步行试验”:
选择一个30-50米的长廊或空旷道路,测算6分钟之内尽可能快地走过的距离(折返)。正常健康人可以走400-700米,轻度心功能不全能走426-550米,中度心功能不全能走150-425米,低于150米就是重度心功能不全。心功能好的可以多运动,不好的就少运动。假如过程中出现胸闷、气短、头晕和恶心等不适症状,就要立即停止活动。
对于心梗患者来说,什么时间运动也是有讲究的。不少人表示早晨迎着太阳活动最好,其实不然,这个时段更容易爆发猝死,因此清晨活动不是最优选,下午或傍晚比较好。
今年3月JACC杂志刊登了一项来自挪威的研究,评估了冠心病患者体育锻炼强度的变化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总共纳入了3307名冠心病患者,在30年的随访时间内,有1493名患者死亡。研究发现,与不运动的患者相比,保持低活动强度或高活动强度的运动可以降低死亡风险。
一个多世纪前,心脏重疾患者被要求绝对卧床。随着时间的更迭,这一认识已被否决。早些年来自瑞典的有关“运动与心衰关系”的研究发现:每天步行或骑自行车至少20分钟的人,比少于20分钟活动者相比,可以减少20%的心衰概率。无独有偶,美国心脏病学会也向大众发出了“每周适度运动150分钟”的建议。由此可见,适当运动确实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当然,康复期的心脏患者如何运动有讲究,这在于及时准确的风险评估和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也就是说什么样的患者做什么样的运动,以及运动的时间长短等,都是要尽可能精准的。如此才能在运动中获得最大疗效。
9. 如何调养冠心病
冠心病,在医学上是指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极易造成患者猝死。
目前,对于冠心病,全球医学界都在探索治疗的有效方法,而大家公认的一个事实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医生占有主导地位,但个人的维护保养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在生活处处注意,用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总的来说,冠心病患者的调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以上就是冠心病患者在调养时应该遵守的原则。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让病情稳定,生命质量进一步提高。
10. 冠心病病人运动好还是不运动好该如何运动
冠心病病人运动好还是不运动好?该如何运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冠心病病人运动好还是不运动好?该如何运动吗我们一起来聊聊看吧。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大夫,我有冠心病,是不是以后只能静养,不能运动了”,其实不然,对于冠心病患者,如何运动、运动的时 间及强度,因人而异,运动可以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心肌缺血,增强 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排血量,改善心脏功能;可以使周围静脉张 力增加,弹性增加。回心血量增多,前负荷增加,心搏量增加;可以 反射性促进冠状动脉扩张、血液循环加强改善心肌营养和氧气的 供应,使心肌的活动能力逐渐加强。
每个人的体力和习惯不一样,所以并没有运动的统一标准和方式。但无论是锻炼心脏、预防冠心病还是冠心病患者日常运动,都建议有氧运动。因为有氧运动具备低强度、时间长的特点,比如快走、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骑自行车、跳舞、爬山等,每次运动时间10-60分钟,最佳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天,刚刚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从10分钟/天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最终达到30-60分/天;慢跑的速度应依体力而定,宜慢不宜快,以自然的步伐轻松地向前行进,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为原则。但慢跑运动只适合于体质较好、年龄较小者、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而且要从短程开始,逐步增加长度。
通过以上大概的了解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