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家庭收纳要怎么做到断舍离
在买东西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关心自己的空间是否可以放下,是否还有多余空间来安置新买的东西。也正是这个原因,很多人在买完东西后才发现没地方可以放,最终弄得房间越老越乱。实际上,只要掌握收纳清理的技巧,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间,收纳最多的东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收纳清理的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庭断舍离收纳法
1.三分法
三分法是山下英子认为最重要的整理收纳方法。比如厨房,可以大体把厨房里的东西分成食材、烹调器具和餐具三大类。原则上,这三种类不能混淆,比如碗柜里放着食物,这类情况就一定要避免。
不要在一开始给物品进行过细的分类,过细的分类会引起混乱,比如分成四类容易记不住,而分成两类又不够,分成三类刚刚好,方便行动。先分成三类,然后再细分成三类,依次类推。这样,分类工作就能顺利进行下去了。
我把调料分成三类,最上层是粉末状调料,盐、糖、苏打粉和胡椒粉,中间层是常用调料,酱油、醋、麻油、料酒,最下层是不常用调料,白醋、蚝油、番茄酱等。
2.“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
山下英子的“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是,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七成物品,比如带门的橱柜;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三成物品,比如碗柜、餐具架;装饰性的专门给人看的空间,只能放一成物品,比如酒柜、装饰架。留出的空余是美观的保证,它让人产生好好维持和收拾的欲望,同时它也是物品进出的通道,让物品的进出变得更加顺利。
对于这点,我深以为然。我们不妨随意翻开一本家居杂志,不难发现,家居环境之所以赏心悦目,并不是收纳工具多精妙、收纳技巧多高超,而是因为收纳的物品数量很少。衣柜了挂着几件衣物,书架上摆上三、四本书,这样的环境想不赏心悦目都很难。在家庭整理中学会控制物品总量,学会留白,环境自然会美观。
3.伴随总量限制原则的替换原则
伴随总量限制原则的替换原则,这里强调的是“断”与“舍”的动态循环。即提倡在购买新物品之后,替换掉家里物品中排名靠后的同类,物品总量不因新物品进家而发生改变,比如我们买了一件新衣服,就舍弃衣橱里一件好感度最低的同季节衣服,永远只用最好的几件。
这一原则非常重要,如果家里的物品只进不出,那么很快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而不得不再进行一次全面的“断舍离”了。对物品进行更新和替换,永远只用最喜欢的东西,心情也会变得开朗。
4.只需一个动作原则
只需一个动作原则,是指物品的拿取和归位,靠最少的动作就能完成。比如打开柜子、从里面取出箱子、打开盖子才能拿到一样物品,这样的摆放方式就显得繁琐。拿出物品所需要的动作,充其量就是打开柜子、取出物品,这两个动作,这样人就不会觉得麻烦,用完以后将物品归位也非常便捷。花点心思去除多余动作,人就不会产生多余的压力,整理工作就不会变成负担。
做到“只需一个动作原则”,就要注意物品的摆放方式。不盖盖子,让物品敞开口放,会简化拿取动作。在物品的排列上,我尽量将物品排成一排,而不是里里外外地放上几排,这样我所需要的东西都在明面上,拿取和归位都自由而方便。
家里的零食角。塑料盒子去掉盖子敞开放,包装盒和包装袋开口处剪掉一圈,开口放,方便拿取。
家庭收纳整理小妙招
1.家庭收纳中要有全局观
我相信《断舍离》的读者在家庭整理行动之前,会先在大脑里先给物品安排合理的位置,这个位置经过我们的仔细推敲,是我们给物品合理分类、统筹家庭收纳系统的结果,它符合生活动线,也符合家庭变化的需要。
比如,最近我儿子在小房间独立睡觉了,这是生活中出现的一个变化。我把儿子的衣物从主卧搬到了小房间,放在与儿子身高相符的高度。这样做既符合生活动线——方便我们为他拿取衣物,也方便日后训练他在穿衣服上的独立自主。
2.不为收纳而买收纳工具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思想的怪圈,认为没有好的收纳工具就做不好收纳,所以我们买了一堆“具有庞大功能”的收纳的工具。可是真正用到实际中,又发现相当一部分收纳工具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便捷和实用。
其实,收纳不是靠收纳工具,而是靠控制物品总量以及对物品摆放方式的思考。如果我们能善用手边的收纳材料,或许我们根本不用花心思研究琳琅满目的收纳工具,更不用把它们搬回家。
我建议大家在购买收纳工具之前,先进行断舍离,舍弃不用物品,这样家里会多出很多的储藏空间。然后根据留下的物品来评估所需要的收纳工具,也许你会发现,原本以为要用大盒子装的,其实小盒子就可以了。要用复杂的收纳工具收纳的衣物,实际上直接叠放就OK了。
3.活用现存的收纳工具
巧用现存的收纳工具,把自己原本冷落了的、或是用错地方的收纳盒、收纳箱重新用起来。我家里有不少乐扣乐扣保鲜盒,现在我用它们来装一些会频繁使用的生活小物件。以前家里盛米用着专门盛米的盒子,我发现把米袋剪开了直接用米反而方便,米盒似乎也没用用处了,我便用米盒装儿子绘本了。食品包装的纸盒剪掉盖子,也是不用费脑的收纳方式呢!
去掉盖子的茶叶盒,用起来也很方便。我老公爱喝茶,家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茶叶盒空出来,这些盒子装孩子的画笔很不错。宜家的塑料杯我原本是买给儿子过家家用的,现在却成了装他零碎的手工材料的工具。
4.及时归位
家里整洁的环境靠维持而不是靠一次又一次的整理,所以将物品及时归位很重要。归位包括两方面,一是用完一样物品归回原位,二是新的物品进家,第一时间把它放到合适的地方。
家中每一样物品的位置,都是我仔细研究、严格安排的,我对所有物品的位置了如指掌,归位也变得异常轻松。我开始不能忍受物品摊在那里无人管理的状态。我开始重视儿子的整理意识,要求他每次玩好一样玩具必归位妥当。归位带来的福利,是再也不用为找东西而烦恼了,这为我们节约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生活被安排得井井有条。
家庭收纳如何断舍离
第一章:过只有必要东西的生活吧
需要的:
1,最近一年中家里人用过而且之后还会使用的东西。
2,虽然有一年以上没有用过,但是有预定什么时候使用的东西。
3,经过认真思考还是觉得不能扔掉的东西。
不需要的:
1,最近2、3年间家里人都没有用过而且也没有预定要使用的东西。
2,坏掉的东西,不能清除污垢的东西。
3,不合爱好的东西。
第二章:决定放置物品的场所
1,决定东西必须放置的位置
2,在使用的场所放置使用的东西
3,把放东西的地方固定下来
第三章:壁橱的收纳
要点1,用架子、隔板、抽屉等小东西分割
要点2,经常使用的东西要放在最容易存取的地方
要点3,根据用途决定收纳的地方,分类
要点4,抽屉放在视线下面
要点5,轻的东西放上面,重的东西放下面
上:很难存取的地方。放大箱子和棉被。前面有把手的收纳箱很方便。可以放置一些根据季节变化才使用的东西和不常用的旧东西。但是不能放重的东西。 里面是用了梯子也够不着的地方,可放置不用的东西。
中: 存取最轻松的黄金区域。可以收纳日常常用的东西。收纳衣服可以使用抽屉和衣架。如果仅仅放被子可以把大收纳箱放在下面,有效利用空间。 里面的位置看不见,但是比较容易够得着。用架子隔开,小东西放在箱子里,可以收纳衣服和包这样的东西,包括急救箱、杂货、不常用的书和旧杂志等。
下: 蹲下取东西也很方便,可以放衣服、熨斗、吸尘器、孩子的玩具等。放一些经常使用的东西,可以使用衣架、专用的架子、抽屉、柜子等。 里面可以收纳家电等不常使用的东西,但是要注意防潮。 掌握基础技巧,合理利用壁橱的空间吧!
第四章:厨房的收纳
1,以最小限度的动作存取
2,各种尺寸、形状的东西都要好好收拾
3,保持清洁
POINT.1 即使在狭窄的厨房,经常拿菜和调味品也会让人劳累。想要好好的烹调,在“冰箱——烹调台——收纳架”之间保持移动2-3步的距离。东西放在只需要伸手或者跨一步就能拿到的地方
POINT.2 放在厨房外的东西也要注意,经常使用的东西要放在容易拿的地方,重的东西要放在下面。容易受潮的东西要避开水摆放。
上面的厨柜:因为太高不容易拿,所以放置长期不用的东西。比较容易拿到的地方就放调味料等易受潮的东西。 料理台:容易拿的地方但是因为空间少,所以摆放经常使用的调味品和洗涤剂、海绵等。 抽屉:第二容易拿东西的地方。按顺序好好摆放勺子、量杯、剪刀、开瓶器等要频繁使用的东西。
下面的架子:可能因为有排水管所以没有固定的架子,可以避开排水管使用一些架子摆放托盘之类的东西。不用蹲下就可以轻松存取的地方可以放经常使用的工具和大的碟子等。最下面很潮湿,摆放瓶子之类不会受潮的东西或者是不太使用的、沉重的工具。
第五章:浴室的收纳
基础篇:
POINT.1 因为潮湿所以要注意排水和通风,保持清洁
POINT.2 小东西分类后收纳
POINT.3 不想露出来的东西用门或者帘子遮挡
上 每天都要使用的肥皂、基础化妆品、牙刷牙膏等都放在容易拿的位置。容易倒的东西可以装在盒子里。为了美观可以装饰一些绿色植物和可爱的杂货。
中 如果有空间可以摆放细长型的抽屉柜。存放化妆品、毛巾、内衣等东西非常实用。
下 洗脸台下面可以避开水管使用厨房用的架子。摆放牙膏、美发用品、洗发水、沐浴液、洗涤剂等存货和扫除用品
第六章:玄关和鞋柜的收纳技巧
POINT 1 鞋柜分容易存取的地方和不容易存取的地方。根据鞋子使用的频率分开放置。 难易程度如下图所示。
POINT 2 不好拿取的上面可以收纳不是当季的鞋子。 推荐使用袋子收纳,特别是沙滩鞋、拖鞋、孩子的鞋子。 与用箱子存取相比比较不占地方。
POINT 3 如果鞋柜里上方的空间过高,可以自己加上隔板。用CD盒或者MD、磁带作支撑,放上隔板就可以更有效利用空间了。
POINT 4 在鞋柜下面放上砖,可以摆放每天都要穿的鞋子,小孩的鞋子。
POINT 5 利用鞋盒巧妙增加鞋柜空间,上面可以摆放经常穿的鞋子。
POINT 6 折叠伞、刷子也可以收在鞋柜里。
POINT 7 外出时需要的东西等小物可以收纳在此。 笔记本 钥匙 手帕 剪刀、胶水 手表 伞 在鞋柜上用个小盒子收纳这些东西,慢慢养成习惯就可以避免找不到东西的情况发生了。
第七章:从春秋到冬夏
无论多么忙,半年最少要收拾一次衣服。从春夏到秋冬,从秋冬到春夏,穿的衣服完全不同。 春夏穿的衬衣和外套在冬天还可能会穿,所以放置的地方也要方便存取。但是冬天的毛衣和大衣在春夏完全没有出场的机会,所以可以收纳在不容易取的地方。裙子什么的长衣服还有质地薄容易皱的衣服,都挂在衣架上吧。使用频率高的衣服也可以挂起来。秋冬衣服的收纳 春夏的时候可以把秋冬的衣服收捡在平时不用的壁橱和柜子里,可以放在下面。还可以放进盒子,合理利用收纳空间。毛衣和大衣这些秋冬衣物价格不便宜,收纳的时候记得防虫。收纳用品的盖子能反复打开,最好还能清楚看到收纳衣服的情况。即使不使用也能看得清楚。收纳的时候也要做个简单分类。比如初秋穿的薄衣服可以放在容易取出的地方,喜欢的衣服也是。围巾手套这样的小东西可以另外收纳,比如装在袋子里之后再和衣服放在一起。
第八章:书本和杂志的收纳
1,放在能看到的地方
放在看得见的地方,想看书的时候也很好拿出来,收纳也简单。 标准的书架,收纳量很大样子不错设计也很好,也有丰富的种类可供选择。 但假如毫无章法只是放满书就不好看了。书的量不能超过全部空间的80%,剩下的空间要用植物或者杂货来装饰。
2,装饰性的收纳
海外的杂志啊,设计杂志啊,画本啊,封面好看的书也有很多。收起来看不见真是可惜。可以把书的封面朝外摆放,既节省了空间,又是很好的装饰。
3,隐藏的收纳
也有人讨厌把书放在可以看见的地方,觉得那样颜色杂乱,东西也是乱七八糟,破坏了装修。 掩盖的方法也有,比如收到壁橱中,用家具遮挡,床下和沙发背面也可以收纳。
Ⅱ 如何通过“断舍离”整理自己的内心
这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150天
你是不是买了很多衣服,却从来没有穿过;你是不是买了很多书,却从来没有看过;你的家里是不是放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却从来没有用过。
通过学习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会了解到什么是断舍离,以及如何通过断舍离整理我们的内心。
一、断舍离的内涵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渴望购买更多、更好的东西,以为这样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可实际上呢,我们购买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反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混乱。
上面说的这种生活就是加法生活,而断舍离就是一种减法生活。
简单来说,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的内心,让我们感觉更加舒适的一种技术。
比如,我在买书的时候,我会看一下现在需不需要看这本书,只购买现在需要的,就不会因为买了书不读而焦虑。
表面上我是在整理物品,实际上是对内心的整理——只买现在需要看的书,会让我感觉更好。
二、断舍离的含义
1、什么是断
断,就是断绝那些不需要的东西。
具体来说,就是在我们买东西的时候,要好好想一想,现在不需要的东西就不买,只买那些现在必需的东西。
2、什么是舍
舍,就是扔掉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具体来说,就是将没用的东西卖掉、或者是送给别人,并且缩小自己的喜好范围,不要什么东西都去弄一下。
3、什么是离
当我们不断地断和舍的时候,最后就不会再执着于物品了,这时候就会变得相对自由,这就是离。
以买书为例,只买现在要看的书,就是断;将那些不会再看的书处理掉,就是舍;最后,就不会想要买一大堆的书回来,就是离。
不仅是买东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断舍离。
比如很多沉迷于学习的人,很喜欢乱阅读、乱学习,看到什么学什么,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当下的需求去学习;还有的人喜欢收集一大堆的资料,却从来没有看过。
三、断舍离的核心
1、断舍离的主角是自己,不是物品
我们的标准不是说“这东西不能用了,所以扔掉”,而是“我现在不需要这个东西,所以扔掉”。
2、时间永远在现在
现在不要的东西就要处理,不想处理的话,也可以用箱子装起来,比如不看的书。
3、留下的都是我们现在确实需要的东西
比如,把现在要看的书放在看得到的地方就可以了。
四、我们与物品的关系
当我们买了东西以后,就一定会占据我们的时间、空间和精力,消耗我们的能量,而且有很多东西可能根本没有用。
我们买了一件东西,一定要去使用才会有价值,而且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去用。
比如,我买了一本时间管理的书,一定要看并且用在生活中才行,并且是在工作中用,逛街就不要用了。
如何处理我们与物品的关系,才能找回那些被消耗的能量呢?
1、买的东西要物尽其用
不如,我买了一本时间管理的书,我一定会学到有用的东西,并且用出来。
2、可以尝试购买高价值的物品
购买高价值的物品,就会在潜意识中感觉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3、整理物品,改善环境
将没用的东西扔掉,整理好周围的环境,会让我们拥有好心情。
处理好我们与物品的关系,我们就会更加有自信,感觉更有价值,心情更加愉悦。
相关文章:
高效能教练:手把手教你构建时间管理体系,你也可以轻松成为时间管理高手
高效能教练:我的100天,就这样练就了《时间管理高手之道》
高效能教练:如何打造坚不可摧的信念系统,轻松成为学习高手?
高效能教练:碎片化学习时代,如何快速吸收一篇文章的精华?
高效能教练:掌握快速学习的核心技术,你也可以轻松超越99.9%的人
高效能教练:如何构建一套属于你的阅读体系,轻松成为阅读高手?
Ⅲ 如何做到断舍离
一、“断舍离”第一步,选择最有用的东西。
“脸书”的老板扎克伯格,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经常穿着同一件深灰色T恤。
一开始,很多网友们担心他是不是没有衣服换。直到他晒出自己的衣橱。原来他不是只穿那一件T恤,而是同款每次都买一箱,然后慢慢穿。
扎总这样解释他为何穿一同件衣服,他说:“这样我可以把搭配服装的时间省下来,用在推进“脸书”的业务上了。”
这种化繁为简,选择最有用东西的方式,其实也是很多人能够打破生活枷锁的原因。
当然,不是在倡导这一种穿衣方式,而是想进一步说,真正的整理,其实从拥有物品之前就开始了。
也就是说,在买这样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考虑一下这件东西是否有用,之所以选择它,不是因为便宜等其他因素。
二、“断舍离”第二步,选择做最重要的事情。
管理学上有一个“二八定律”,是说一家企业80%的效益,来自于20%的关键业务。
有人向巴菲特请教过人生的秘诀,他跟对方说,“你要选出25件重要的事情,然后再从中选出5件最重要的事。”
对方说“我懂了,先开始做这5件,然后再慢慢做另外20件。”
巴菲特说,“不,剩下那20件要彻底砍掉,除非前5件完成,否则不要去管它。”
能在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中长期保持盈利,“抓大放小”就是巴菲特的秘诀,做最重要的事,这是“断舍离”思想的体现,变得“专注”的秘籍
有了“断舍离”的态度,我们就不会轻易被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影响自己的心情,影响效率。
三、“断舍离”第三步,减少低质量社交。
现代社会里,人们交流通讯的工具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烦恼也越来越多。
好友列表从几十涨到几百再到几千,每天去朋友圈点赞都要消耗大量时间;各种消息常常让人应接不暇。
在考虑“断舍离”时,这些人际关系也需要我们清理。
Ⅳ 什么是断舍离,断舍离具体要怎么做
断舍离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提出的,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废物、离开对物品的执着。
1、断舍离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我们的人生是一个在不断做加法的过程,每天努力工作,追求更好的生活,吃更好的食物,买更多商品,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事、物填满。而断舍离则是一个从加法变成减法的过程,一个从物品到思想的自我整理过程。透过丢弃不必要的外物,扫除心中障碍,进而带来内心平静。
3、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整理,比如“衣服→小东西→纪念品”。
衣服是比较容易判断去留的,整理衣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看到成效,也容易带来成就感;看到环境清爽干净,整理的动力就会增加。如果一开始就从纪念品开始,由于纪念品跟人的情感连接较深,刚开始训练自己丢东西时很容易丢不掉,容易感到挫折。
其实不仅仅是对物品的断舍离,无益的人际关系、填满手机或电脑的各种应用、各种负面的思维等等,都是可以思考断舍离的东西。透过整理与丢弃,给自己的生活和内心留有余裕,生活或许会变得更美好。
Ⅳ 怎么做到断舍离扔掉家里不常用的东西
什么是断舍离?
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断——只买必需品,不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买回家。
舍——扔掉家里已有的,但你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心情变得愉悦。
断舍离的理念核心不是需要整理的物品,而是你自己。
你在收纳的时候,筛选每一件物品,要问的并不是这个东西值不值钱,能不能用,扔掉可不可惜,而是你现在真的需要它吗?
断舍离的重点是“收拾”,这里的“收拾”是指如果不需要,就果断扔掉。
如何做到断舍离?
1、哪些东西应该扔掉?
不用的东西——已经不用了,但仅仅因为觉得扔掉可惜就一直留着的东西。
还在用但却不是很满意的东西——在用,但不满意,也就随便用着的东西,也不珍惜。
筛选下来的物品也分为:
日常——每天、每周、每月使用
非日常——每年、特殊日子使用
要确保物品是“使用中”。
2、断舍离中打扫的步骤
① 确定打扫的地方——没有必要花一整天时间把全屋都搞定,很有可能会做到一半累了就放弃了。根据自己的时间一点一点打扫,即使只是一个抽屉都可以开始打扫。
② 收拾——扔掉不需要的物品
先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的物品
再筛选剩下的
③ 整理——完成第②步,才到分类收纳整理这一步
大中小三分法
把自己想分类的杂物按“大中小”分为三类,从中分类开始再细分。小分类部分完成才正式进入“收纳”阶段。以厨房物品为例:
④ 打扫——扫、擦、刷等
3、收纳整理的原则
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物品只能放七成。比如衣柜,留三成是因为这样会让人有收拾的欲望和心情。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物品只能放五成,比如书柜,东西太多影响美观。
装饰性的空间物品只能放一成。最低限度地放东西,主次一目了然。
Ⅵ 断舍离从哪里开始整理
“断舍离”要从内心开始整理,做到断等于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等于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等于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书中写到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一、逃避现实型。这类人太忙碌,几乎没时间待在家里,所以没办法收拾屋子;
二、执着过去型。这类人即便是现在已经不会再用的过去的东西,也非得收着不可;
三、担忧未来型。这类人致力于投资不知何时会发生的未来的不安要素。例如囤积纸巾等日用品,要是没了这些就会觉得困扰焦虑。
只有从自己的内心开始接受“断舍离”,才能真正做到“断舍离”。
(6)断舍离最佳整理方法扩展阅读: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不断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致力于将身边所有 “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 “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改变居住环境,改善生活面貌。
断舍离的意义不单单在于此,它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一种独特的思考法则,甚至是一种心灵修行术。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通过物品来认识、发现、肯定自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改变肉眼看得见的世界,从而改善看不见的精神世界,让人从外在到内在,都彻底焕然一新。
Ⅶ 如何更好的做到断舍离
“断舍离”是日本人提出并现在非常流行的现代家居整理方法。
断=对于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收;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远离物质的诱惑,放弃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不要想丢掉这件东西很可惜,或者因为还能用而觉得扔掉很浪费,这种观念对于收纳和感情都毫无益处,真正应该考虑的而是“这种东西是否适合你”。主角不是物品,而是你自己。而“断舍离”正是帮助你在“自己和物品”之间做出抉择的好方法。 不是“因为还能用所以要留下”,而是“因为是我使用的东西,所以要珍惜对待”。 如果你不扔掉不要的东西,恋爱也好、人生也罢,都无法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断舍离”的终极含义就是要彻底以自己为主体,过去、未来都不重要,我们拥有的只有今天和现在。 丢掉不舍和执着之后,你就会有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如沐春风。而且在进行“断舍离”的过程中,自己的“选择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丢掉不要的男人和爱情,丢掉不舍的想法和悲伤,你会遇见你真正需要的伴侣,活出更真实的自己。 当你持有的物品越少,越容易做出选择。选择越多,越难抉择。在你做“断舍离”的时候,最重要的东西会越来越清晰的浮现出来,你也会变得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断”是说不买不需要的东西,“舍”是说舍弃没用,但人们总是陷入“买买买”“扔扔扔”的恶性循环中,让自己更累。人首先要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对很多东西的追逐,并不是源于需要,而是因为随波逐流或者世俗虚荣,所以陷入了对物质的迷恋中,让自己身心负累。
要清楚“断舍离”的核心应该是“断”,就是远离不需要的东西。
Ⅷ 如何断舍离
01、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02、和物品成为好朋友,也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
03、把不重要的东西腾挪出去,才能让有价值的事物进来。
04、让你犹豫“要不要买”的商品,都不需要买。
05、买你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非别人强烈要求的东西。
06、舍掉至今都不使用的东西,与物质告别,就是和过去的自己告别。
07、要尝试独处一段时间。独处不会让人觉得孤独,社交才会。越是不把自己当回事,越是没有人会真正在意你。
08、不会再穿的衣服,不会再用的东西以及不会再联系的人,一定要学会断舍离。他们占据了你身边的空间,为你累积了太多的负面情绪。
当倡导断舍离的时候,总是会说,不要被物品奴役了自我。我们的确将自己的很多情绪和不安全感都投射到了物品上,我们用各种东西去分散注意力,也通过与物品建立联系而熟悉自我和身份。但如果你真的丢弃了全部,住在“一无所有”的空房子里。
有的人选择了“什么都没有”,拒绝生活中的一切来保护自我是很轻易的,但要明白,这仍然不能算一种选择。这种极端断舍离和囤积症本质上没有区别,一个是以为把身边的东西清零剩下的就是自我,一个是把身边的东西全部留下就以为保全了自我。其实,他们还是纠结在物品的去留上迷失了自我。
Ⅸ 《断舍离》2:如何断舍离学会这几点,你也可以成为整理大师!
大家好,我是言欢!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断舍离》!
一
知晓断舍离的工作机制,明白舍弃东西的效果,更新对待事物价值的观念,只有这样,身体才能觉醒,我们才会自觉地作出行动。
断舍离,就是扔东西,但不是乱扔,而是有体系和系统的扔。在对居所杂物进行断舍离的同时,脑中也要进行断舍离的作业,即进行思想观念的整理。这样可以对我们自身进行“体质改善”,改变我们无法放手,总是囤积货物的毛病。
就好像我们为了减肥,为了护肤和健康,要控制饮食,多排出宿便。但是长时间进行减肥和饮食控制,就需要搞清楚“该吃什么东西”“怎么吃”“为什么以前的饮食方式有问题”等问题,否则会很快退回到以前不健康的生活状态。
断舍离分别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进项“物品的断舍离”和“观念的断舍离”。只有两者同步,家务清理工作顺利进行,思维方式也逐步更新,才能形成一个良好循环。
“观念上的断舍离”是指在对家里进行杂物处理时,对让自己士气低落,不愿意进行收拾整理的旧观念、旧思维进行摒除和更新。
当我们决心进行断舍离时,最先应该做什么?答案是把衣柜、壁橱、抽屉等所有的收纳容器的盖子打开,让平时看不见的东西全部展现在眼前。这种最初的认识现状的作业是尤为重要的,如果不把握家里有多少东西,就草率地开始作业,很快就会因为杂物的量超出想象,而造成身心上的徒劳和疲倦感。
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先做一个事前的了解和统筹,认识家里物品的现状就是为进行断舍离而做的事前准备。那怎么检查住所的现状呢?从这三个阶段进行:
1. 收纳空间的物品量合理,没有过度过量,偶尔出现“凌乱”情况
2. 收纳空间已经满载,甚至出现物品“溢出、过剩”情况
3. 东西已经好多年梅雨整理过,出现了“堆积”情况
现在很多女性既受到了“没有收拾干净的环境”的损害,又不得不自虐地自嘲为“不会收拾家务的女人”,心理上受到的伤害也越发地深刻。特别是职场高知女性,非常容易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
只有摆脱这种自罚性的思维倾向,不再去否定自我,才能实现思维观念上的断舍离。
大断舍离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获得“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而收拾东西就是手段。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明确描绘住所的蓝图——收拾整理完后,我想在这里进行怎样的生活。
简约风格的空间——摆放北欧系家装用品或原木家具
民族风格的空间——装饰有东南亚风格的布衣或藤编家具
现代流行风格的空间——以办公为主的功能性家具
二
把握自己现在的居所物品过剩、无法收纳的现状后,把杂物全部摆出来,放在地板上、桌上等水平面的位置。然后从高处对杂物总量进行俯瞰。
值得提醒的是,越是初学者就越会像“打激素”一样,立马想从“大块头”着手,花费比原计划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付庞大的杂物量。因此,在开始实践断舍离时,要在计划的时间内从少量的、小单位的着手,单位越小,将物品从收纳柜取出来所花的时间就越少。
这种小单位量的断舍离持续下去,不久就会变成大单位量的断舍离。
断舍离将家里大量的杂物,通过三层“筛子”进行选择取舍:
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第一层筛子我们可以拿食物做例子。把冰箱里的食物全部拿出来摆在桌子上,如果其中有过了保质期的生鲜食品或是还在保质期内却看起来没有食欲的食物,就应该立刻处理掉。杂物处理也是同样的道理。
地板上和桌子上摆满了各种不同的杂物,先从已经损坏的、被弄脏的、不能使用的、已经被抛到脑后的东西,将来也用不上的东西开始处理。垃圾·废品相当于“忘却物”,连存在本身都被忘记的东西。
经济学上有个”巴莱多定律“,它指的是”公司80%销售额是由20%的员工创造的“”80%的成果是在所花全部时间的20%中产生的“等现象,又称80/20定律。
在收拾整理家务时也同样适用这一定律:在居住空间里的东西,其中80%是忘却物,目前在使用的东西只占了20%。
第二层筛子是“自我轴”和“时间轴”。这一层是断舍离的核心,原因有以下三点:
1. 从这些角度进行杂物取舍,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接纳喜欢上自己
2. 掌握以物品与自身的“关联度”为焦点的思维方式
3. 清晰地展现随着时间变化,自身与物品关联度的变化
在处理掉垃圾、废品之后,有意识地按照自我轴和时间轴进行杂物的取舍,就能在大量杂物之中锁定那些对“现在”的“自己”必要的东西。比如,有个人要把用了10年以上的眼镜送给你,“这副眼镜非常好,务必戴”,你会用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力,而且眼镜的样式合不合胃口还难说。那么,“现在”的“你”应该很容易判断这副眼镜的价值。
但是,这副眼镜不是不能用,还有高级品牌的logo,可能你就会产生一种“太可惜”的感觉。而且,碍于送你眼镜的人的面子,你可能就选择收下了眼睛。但这种选择本身就焦点错位,变成了“他人轴”或“物质轴”。所以,以“自我轴”为基准进行取舍时,只需要考虑“这个东西我想不想用”。
在压缩和锁定物品物品的过程中,以前“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这一模模糊糊的概念就逐渐地清晰起来了。
物品与自己的关联度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同一件物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判,也有不同的关联度。这是所有的人·事·物三者的关系网成立的大前提。
案例:幸小姐,长时间持续实践断舍离,在生活上已经能够轻松自如地处理衣服,严格筛选喜爱的东西。但对餐具的断舍离却进步缓慢,因为这些餐具都是她婆婆送给她的。这些餐具在幸小姐的柜子里,一挤就是20年。终于,幸小姐鼓起勇气,准备收拾这个橱柜。
在收拾柜子时,看见白净的柜子变得脏兮兮,幸小姐哭了。她在擦拭柜子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太过顾虑婆婆怎么想,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总是以他人为价值标准,而让自己牺牲了很多。最后,幸小姐终于处理掉了大量的让她心累的餐具,她的生活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第三层筛子就是必要·舒适·愉快“的观点,即对“现在”的我来说,那些“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东西应该处理掉。从下面三个视角对杂物进行选择和抛弃时,全部调动自己的知性、感受和感觉。
不需要的东西 东西使用起来很便利,虽然没有坏,但是丢了也不发愁
不合适的东西 以前很需要,但是对现在的我不合适
不愉快的东西 长时间使用,但会有莫名的违和感和不快情绪
与“忘却物”不同,这些东西被称作“留恋物”。
我们断舍离时,首先从容易对付的“忘却物”开始,然后再对付无用处的“留恋物”,在处理这些杂物的过程中,你的“断舍离EQ”也会提升。同时也会注意到“不合适”“不愉快”的“事”和“物”。只有坦然面对自己的感受和感觉,才能看清楚哪些东西是“不合适”“不愉快”的。有意识地以这三个标准进行取舍选择,才能不断地磨炼自己。
案例:美登利女士,经历过日本泡沫经济期,所以,每次买西装都十分犹豫,不知道该买黑色还是棕色,这时,她的先生都会说:“哪种都会用上,干脆都买了吧。”或者“再犹豫就错过了,两件都拿下吧。”慢慢的,美登利女士也向先生的生活习惯靠拢。所以,他们家一直在不停地增加各种各样的杂物。
有一天,先生说想搬家去邻近的城镇,因为他刚在那里买下了一间大房子,他想在大自然中悠闲地过日子。实际上是先生觉得家里东西多得放不下了才想换房子。没过多久,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引起核电站事故,他们的新家变成禁区,这时,他们正好遇见了断舍离。
断舍离美登利女士读了很多遍的书籍,在心中做出断舍离的清单,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她开始实践断舍离。例如OL时代的套装,别人送的但自己不怎么喜欢的大牌包,婆婆送的辟邪的钱包……她从“必要·舒适·愉快”这三点开始实践断舍离。她先生觉得很不可思议,慢慢也深受影响,在搬到市区的小公寓时,居然说不买电视机,换成投影仪。
没有电视后,先生也不再边吃饭边看电视了,而是与妻子面对面吃饭,两人之间的聊天次数和质量飞速提升。并且,先生上班开始带妻子亲手制作的蔬菜汤当午餐。两年后,成功减重36斤,身体也更健康了。公司人事调动时,先生又获得了晋升。
只有将杂物压缩到最适当的量之后,才能进行真正的“收纳”环节。断舍离对于“收拾”和“打扫”有着全新的定义:
“收拾”就是对庞大的杂物量进行压缩和收纳的作业
“整理·分类”+“扫除”,总称为“打扫”
在断舍离的前提下,最正确的“打扫”程序是首先清除那些垃圾、废品,以及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杂物,之后再转而进行杂物收纳,进行“清扫·擦拭·磨刷”。
三
断舍离并没有什么规则或说明书,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以下几个方法:
1、三分法
首先,把杂物放入收纳箱前最重要的是“分类”,但如果分得太细,自己也记不住;分得太粗,东西却又不太容易找到。断舍离把分类作业分成中三个要点: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
以厨房为例:
大分类:食材、料理用具、餐具
中(小)分类:食材放进冰箱,分为:冷藏室:食品、饮料、调味料
蔬菜室:叶菜类、根茎类、作料类
冷冻室:已经做好的热食、准备做的食材、需要冷冻的零食
料理用具分为:洗涤类用具:搅拌盆、竹笼屉、切刀类
燃气类用具:平底锅、蒸煮锅、工具
电器类用具:加热用、料理前加工用、其他
餐具分为:碟盘类:六盘子、中型盒、小碟子
器皿类:陶瓷制、漆制、金属制
饮瓶类:茶杯、玻璃杯、葡萄酒杯
分类方法没有绝对答案,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习惯,建立自己的三分法。
2、7·5·1法
“7·5·1法”指的是进行杂物收纳时,对收纳空间的物量进行的大致估量。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占7成,像衣柜、壁橱、抽屉等,所放的杂物量基本上占整体空间的7成。这个比例其实是为了建立物品进出的通道。而剩下的三成空间是为了让人提起“收拾”的劲头。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3成,像带玻璃门的碗筷架或橱柜等,所放的杂物量基本上占整体空间的5成,因为“美观度限定量”为5成。
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像玄关鞋柜上或橱柜上等水平面上,所放杂物量基本上占整体空间的1成,因为,以“1成空间放一点”的思维去装饰空间时,即便是不起眼的日常小物件也会带出空间的美感,形成别具一格的装饰品。
3、1 out 1 in法
1 out 1 in 法是为了坚持“7·5·1”收纳空间整理法所必需的。断舍离遵守的是“处理一个,收纳一个”的原则。只有有意识地“先出后进”,才能唤起良性循环。
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物,同样也能用在事和人上。当一个人还没有和“关系已经走到尽头”的恋人正式分手,就开始和新的恋人开始交往,人们一定会对这个人抱以不自然的想法。
案例1:一直想拼命赚钱的今日子小姐,在丢掉了47本教人如何赚钱的书之后,慢慢改变了自我的金钱观,之后没多久,她突然从几乎不怎么联系的父母那里分到了一笔财产。
案例2:理香小姐是一位离过婚的30岁的女性。因为她对于“结婚”的执念,所以,即使离婚后她又订婚,最后还是分手了。遇到断舍离后,她去了曾经许愿的神社还愿,抛弃心中的执念,她变得神清气爽。之后,她遇见了意气相投的人,很快就结婚了。
4、one touch 法
我们在进行杂物的取舍和收纳时,都希望能更快更好更不费时间精力。如果收纳花费太多的时间和步骤,就会让人产生厌倦。因此,杂物拿出放入的动作就是:“打开门→拿出来(放回去)”。只需要把动作压缩成这两步,以one touch(一键式)取出来。这样一来既没有了什么多余的压力,也不会觉得“太麻烦”。
那些觉得“家务事真麻烦”的人,一定要动动脑子,下点功夫去减少“花时间的、烦琐的”做法,这样的话,家务活做起来会越来越有意思。
5、自立·自由·自在法
“自立·自由·自在”的原则就是将审美意识提高一个层次,使家里的各个地方都能看出主人的用意用心,建立一个舒适自由的空间环境。
自立
在收拾杂物时要有“立”意识,例如:家里厨房的毛巾放在方形浅盘里,最多放10条。
自由
这里的自由是指“选择自由”。
自在
衣服类等无法“立式”收纳时使用的方法。“自在”有“随心所欲”的意思。
杂物的“自立·自由·自在”的状态也会有利于它的主人“自立·自由·自在”地生活。“物如其人”,杂物收纳的样子就是你本身的样子。
四
处理杂物有其正确的方法。处于初学者来说,一提到处理杂物,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扔掉自己最想抛弃的东西,进行减分。而断舍离则是“加分法”。
断舍离是要从非常简单的爱小地方着手,小地方获得的小成功不断累加,能给人以勇气和信心去面对自己的老大难问题。
案例:12年前,由美女士生下一个有残疾的孩子。而她的第二个孩子依然有残疾,并且孱弱多病,是医院的常客。不幸的是,他自己又得了疝气,身体无法自由行动,做手术也无法根治,又找不到人帮忙,她甚至想过一死了之。
重压之下,家里就变得乱七八糟,到处脏兮兮的,灰尘遍布,对现状灰心丧气,对自己麻不不仁的她,每天如行尸走肉般得过且过。
当她的健康逐渐恢复,她遇到了断舍离。当她回到家,眼前依然是翻倒的垃圾桶,依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两个孩子,还有加班到深夜的先生。她觉得自己哪有时间来进行断舍离。这时,一个断舍离的学员朋友给她来了一封有意思的信:“今天的断舍离就是这个。”短信下面附有一张扔掉的筷子的照片。
由美女士想着:这就是断舍离,这么简单,那我也能做到。瞬间,她鼓起勇气,迈出了断舍离的第一步。
那天之后,由美女士开始发生变化。用心面对自己的两个孩子,直面自己的命运。
断舍离把我们的生命分为三块:
肉体生命是作为生物的人的生命
社会生命是对归属和被承认的欲望
精神生命是对智慧、美、沟通的渴望
无论是谁,都有一种倾向——轻视肉体生命,只注重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但只有肉体基础健康良好,才可能让自己的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绽放光彩。没有气力开始实践断舍离,总也迈不出第一步的人首先要让作为根基的肉体生命恢复元气。
断舍离的精髓在于“出”,因此,在家中实践断舍离时先从“出”这一点着手,恢复家里的流动感。比如说厨房主要是水池、排水管、垃圾桶这些需要“出”的地方。
当人们清理出口,消除阻塞后,会更加注意入口,严格筛选进入的杂物。
一进一出才是真道理。
总发愁“该从哪个地方着手”的人应该针对相应的“出口”实践断舍离,首先要在相应的场,恢复肉体上的舒畅和健康。
学会断舍离,除了收纳整理,我们还会有哪些收获?我们下次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