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子书用什么方式打开
一般的是PDF或是FDG的,可以根据文件后缀名。PDF用adobe,FDG用超星!
B. 名着怎么读:十种正确打开名着的方法
读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常见的十种方法。
(1)泛读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2)精读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
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劝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6)略读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7)再读
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着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8)写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读
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10)选读
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似地读书,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 人生画廊秘密书怎么打开
需要调整书中间的三个圆圈,将其转到正确的位置形成完整的图案,才能打开秘密书。
将书挪到手上,然后旋转书中间的圆圈,可以假设从中心向外分别为1到3,要注意的是转3的时候1跟着转,转2的时候1也会转。所以先转动1使其与2拼接正确,然后再调整2让整体对齐。
人生画廊是一款剧情类型的解密游戏。游戏中从在不少恐怖或者令人头皮发麻的画面,音乐也比较诡异。心里承受能力低,密集恐惧症的玩家最好不要去冒险尝试这游戏。
D. 整本书阅读该怎么上
吴忠豪教授认为,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是语文课程的头等大事。
一、如何上好名着读书交流课
1.读书交流课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如果把读书交流的重点放在体会小说的艺术特点,体会作品中心心理活动描写和细节描写,对提高读书质量确实是有价值的,但并不符合儿童阅读的心里有成人化之嫌。
2.强调读书交流内容情景化,生活化,会激发学生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位老师以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置了以下问题
二、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课怎么上?
阅读指导课的原则是要少指导,多让学生阅读。
1.阅读指导课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年幼的孩子对阅读的趣味性要求越高,只管鼓励孩子大量阅读喜欢的书籍,对书的内容不做过多要求。如果强迫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去阅读,孩子会觉得阅读是一件苦恼的事情。
阅读这件事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积累够了足够的量,技能才能得到提升。
2.读书指导应该重视策略的指导,但是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有效的阅读策略,高层次的阅读策略不仅不会帮到学生,让学生用成人阅读策略去读书,会让学生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对整本书失去阅读的兴趣
精读、品读、读思结合、边读边思、批注等是名家的读书策略,是成人的读书策略,超越的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适合儿童的整本书阅读。
总之学生需要掌握的是最基本的阅读策略,不可好高骛远。
(对此,我存在疑问,三年级就提出了预测读,批注读等阅读方法,课内学到的方法,难道不应该在课外阅读中迁移使用吗?)
3.阅读指导课要少指导,多留出时间让学生阅读。
三、按阅读能力的发展与层次
范多伦教授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了阅读的四个层次
一位认知神经学家提出了阅读能力的发展路径。
如果把范多伦教授和认知神经学家的学说对比来看,萌芽级和初级阅读水平相当于第一层次基础阅读,解码能力相当于第二层次的检视阅读,流畅阅读相当于第三层次的分析阅读,专家级阅读相当于第四层次的主体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现,学生的朗读要达到200个小时,默读要达到2000个小时,阅读水平才能达到半自动化的程度。所谓半自动化,相当于范多伦教授的分析阅读和神经学家的流畅阅读。
所以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儿童九年必须读完200本书。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达到熟练阅读的技能,需要大概十年左右的时间。
四、当前语文教学方式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养成
根据以上学说,儿童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让儿童广泛的,大量的阅读。而实际上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阅读定位不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没有明确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
2.教学目标越位。把分析课文深度阅读作为教学目标,超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打击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来停留在第二层次,老师却用第三层次——分析阅读来教学,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挫败感。
3.教学方式不当。
而实际情况是,老师在课堂上大量的分析,讲读严重挤压了学生的阅读时间。
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年龄在增长,年级在升高,但是阅读的水平,阅读的能力却并没有相应增长。研究发现,学生即使到了大学阅读能力,还停留在第二层次。
所以现有的分析阅读教学严重的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违背了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规律,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投入低回报局面。
4 .阅读能力养成的认识不足
新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不低于五万字,第二学段不低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低于100万字。
照这个保底数字来推算,
50000÷365÷2~69
400000÷365÷2~548
100000÷365÷2~1370
第一学段学生每天只需阅读69个字,第二学段学生每天只需阅读548个字,第三学段学生每天只需阅读1370个字。
按照默读速度300个字每分钟来计算,第三学段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只需4.7分钟。
总之,吴忠豪教授提出,在整本书阅读中,要重阅读轻讲解,重兴趣轻策略方法,在分享交流中要重生活轻套路,重参与轻引导。
E. 正确的看书姿势。
1、坐的正确姿势。在读书写字时,要求先坐好、头正、肩平、身要直、胸稍挺起,两肩自然下垂、两条大腿平放在椅面上,两条小腿并拢,双脚平放在地面上。
2、读书的正确姿势。读书时,双手捧着书本,书本上端稍抬高与桌面成45度角,头稍向前倾,这易看清字体,还能避免颈部肌肉紧张和疲劳。把书竖直或平放在桌上都是不正确的。
3、写字的正确姿势。写字时头比看书时要再稍向前倾斜。两臂同时放在桌面,并且长度要相等,不能两臂一长、一短,或单臂放在桌面,这样都会使躯干不正而形成畸形。
1、不良坐姿会影响视力而且会影响颈椎的正常发育
2、不良的坐姿会诱发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
3、不良的坐姿会导致视力加剧下降,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的不良反映
4、不良的坐姿会造成严重的会造成头晕目眩,后脑麻木甚至刺痛。
F. 英语书的光盘正确打开方式
在我的电脑里找到我的光盘选项,点击打开,选中需要拷贝的文件复制粘贴在桌面或其他储存空间,复制完毕,你就得到你需要的文件了
G. 读一本忘一本,完全记不住,读书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怎样的
其实我们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有一颗热爱阅读的心,但是很多时候当自己满怀热情读完一本书之后,却发现自己根本啥也没有记住,这样的尴尬是不是很多人都经历过呢?我想是肯定的。读书完全记不住,那是自己没有用对方法。
首先,边读边记。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也就是说再好的记性也不如自己手中有一支笔,所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可以手中握着一支笔。这样,当自己读到书中某句话,突然觉得自己特别有感触的时候,就可以随时把自己的内心想法记录下来,这样就会为读完整本书输出书评或者是写读后感打下了基础。
所以说,读书不是把书拿在手中就可以了,也不是拿着手机看就可以了,最好是拿着一支笔,拿着纸质书来读。
H. 如何正确的打开书籍
打开掌阅iReader,进入主界面
点击"+"按键,弹出如下窗口:
点击“阅读本机图书”,如图:
通过智能导书方式导书,选择要导入的图书,在图书后面方框内打上对号。
然后“加入书架”。
然后返回主界面就有了。
I. 请列举三种不需要用手就可以打开一本书的办法
不用手,可以用工具,也可以用风吹动。还可以用脚翻动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