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引经中药治疗方法

引经中药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10 21:46:24

A. 酒有引经作用吗

酒的引经作用,是指用酒引导诸药,选择性治疗某经病变的功能。如“大黄酒浸入太阳经,酒洗入阳明经”(《汤液本草》)、香附子“酒浸炒则引经络”(《本草纲目》),皆属此类。所以中医中药的引经理论,其实就是引导药物直达病所,使病灶的药力更加集中,也是一种选择性的治疗。

酒剂防治并举

酒剂在中医临床方面的应用广泛。中药保健侧重养生预防之用,此类药酒具有补益气血、补益脾胃、滋补肝肾、温肾壮阳、强筋壮骨、养心安神、补虚扶赢、健脑益智、延年益寿、强身健体、平补阴阳等功能。如八珍酒、人参酒、仙灵固精酒、万寿药酒等。这些保健药酒,无病时服用可以养生,调理脏腑、气血、阴阳之偏,有病用之亦可祛疾,只要有针对性地选用,均可取得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祖国医学以预防促保健的思想在药酒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我国历史上流传最广、使用时间最长的屠苏酒,即用桂心、防风、菝葜、川椒、桔梗、大黄、乌头、赤小豆等酒制而成。大年初一至初三,阖家男女老幼依次饮服,拜贺,旨在辟疫疠(指各种传染病)

及一切不正之气,以图全家人年中太平。在宋代,这一习俗曾是春节期间三大民俗活动之一。着名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有诗为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早把新桃换旧符。”此外,《本草纲目》中的椒柏酒(由川椒和侧柏叶以酒制成)

亦属辟疫防病之剂。

B. 治疗月经不调又闭经中药处方

治月经不调妙方
1毓麟珠
【来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歌诀】毓麟珠中参术苓,川芎芍甘熟地黄,
当归杜仲菟丝子,川椒再配鹿角霜。
【组成】人参60克,白术(土炒)60克,茯苓60克,芍药(酒炒)60克,川芎30克,炙甘草30克,当归120克,熟地(蒸捣)120克,菟丝子(制)120克,杜仲(酒炒)60克,鹿角霜60克,川椒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益气补血,温肾养肝,调补冲任。
【方解】方用八珍丸补益气血,配以菟丝子、杜仲、鹿角霜、川椒温养肝肾。综观全方,既补先天以益肾精,又补后天以生气血,使精充血足,冲任调摄。
【主治】气血俱虚、肝肾不足,症见月经不调(后期)、量少色淡、腰腿酸软、少腹冷感、性欲减退、食少体瘦、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可用于月经不调、不孕等病症。
【加减】原书【加减】法:“如男子服用,宜加枸杞、胡桃肉、鹿角胶、山药、山茱萸、巴戟肉各60克;如女人经迟腹痛,宜加酒炒破故纸、肉桂各30克,甚者,再加吴茱萸15克(汤泡一宿,炒用);如带多腹痛,加破故纸30克,北五味15克,或加龙骨30克(醋煅用);如子宫寒甚,或泄或痛,加制附子、炮干姜随宜;如多郁怒、气有不顺而为胀为滞者,宜加酒炒香附60克,或甚者再加沉香15克;如血热多火、经早内热者,加川续断、地骨皮各60克,或另以汤剂暂清其火,而后服此,或以汤引酌量送下亦可”。
2益母丸
【来源】清·程国彭《集验良方》
【歌诀】益母丸中益母草,当归芍药与木香,
活血调经兼止痛,月经病时用时多。
【组成】益母草40克,当归5克,赤芍药10克,木香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制成丸剂,每粒45克,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方解】方用益母草活血散瘀,配以当归、赤芍活血调经;木香理气止痛,助归芍以调经。合而用之,共奏活血调经,祛瘀止痛之功。
【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或产后瘀滞腹痛、经色黯红夹有血块、舌暗红有瘀点,脉细。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现、不孕症、子宫肌瘤、产后腹痛等病症。
3四物益母丸
【来源】现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歌诀】四物益母熟地黄,白芍川芎益母膏,
补血调经祛瘀血,药少力专效称佳。
【组成】熟地20克,白芍药5克,川芎5克,益母草膏40克。
【用法】上药制成丸剂。每服6克,日服2次。膏剂,每服15克,日服2次。
【功效】补血调经,祛瘀生新。
【方解】方用熟地、白芍、川芎滋阴活血,补血调经;配以益母草活血调经。合而用之,共奏补血调经,祛瘀生新之功。药仅4味,其效不凡。
【主治】月经不调或经闭不行、或经行腹痛、经量少而色淡、产后恶露淋漓、小腹疼痛、舌淡苔溥、脉细。可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恶露淋漓、腹痛等病症。
【加减】改作汤剂,临床如见心悸、头晕、眠差等血虚明显者,加鸡血藤、大枣、酸枣仁;肾虚腰腿酸软,加菟丝子、川续断、桑寄生;经行胁痛乳胀、小腹胀痛者,加川楝子、柴胡、小茴香、乌药。
4益母胜金丹
【来源】清·吴谦《医学心悟》
【歌诀】益母胜金用当归,熟地川芎与白芍,
丹参术附茺蔚子,活血调经用时多。
【组成】益母草12克,茺蔚子9克,当归9克,熟地12克,白芍9克,川芎6克,丹参9克,白术9克,香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活血调经。
【方解】方用四物汤(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益母草、茺蔚子、丹参活血调经;配以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白术健脾益气。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调经之功。
【主治】月经不调或前或后、经行不畅、闭经、小腹隐痛、胸胁胀痛。可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等病症。
【加减】若见血热者,加丹皮、生地;血寒者,加厚朴、肉桂;潮热盗汗心烦者,加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地骨皮;脾运不健、食少便溏者,加白术、扁豆、砂仁;心悸不寐者,加远志、五味子等。
5荆芩四物汤
【来源】清·《医宗金鉴》
【歌诀】荆芩四物用生地,当归川芎白芍随,
再加荆芥与黄芩,养血清热止血良。
【组成】生地15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9克,荆芥9克,黄芩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止血,养血调经。
【方解】方用四物汤养血调经,配以荆芥祛风,黄芩清热,合生地清热凉血止血。合而用之,共奏清热止血,养血调经之功。
【主治】月经先期、色鲜红、量多、舌红苔黄、脉滑数。可用于月经不调、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肌炎以及痤疮、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病症。
【加减】若见血热,加黄连、犀角、紫草、丹皮;风热,加桑叶、钩藤、白蒺藜;虚热,加麦冬、玄参、阿胶;出血量多,加旱莲草、地榆、茜草、三七、血余炭;血瘀,加大黄、蒲黄、赤芍、桃仁、红花。
【附记】凡虚寒证者慎用本方。
6清经散
【来源】清·傅山《傅青主女科》
【歌诀】清经散中牡丹皮,青蒿白芍与地骨,
茯苓黄柏熟地黄,清热凉血疗效殊。
【组成】牡丹皮9克,地骨皮15克,白芍药9克,熟地黄6克,青蒿6克,茯苓3克,黄柏(盐水炒)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凉血。
【方解】热伏冲任,月经先期。故方用丹皮清经凉血;配以地骨皮、青蒿、黄柏泻虚火;白芍、熟地养血敛营;茯苓淡渗宁心。综观全方,使火平则血静,不致妄行,共奏清热凉血之功。
【主治】月经先期、月经过多、色红或有块、舌质红、脉细数。可用于月经先期、倒经、月经过多、行经期浮肿、下利等病症。
【加减】若经末腹痛,加制香附、合乌药;经来量多,加生熟蒲黄、茜草根;热甚,加知母。
【附记】若属气血虚弱不能摄血所致的月经先期等,不宜应用。
7先期汤
【来源】明·王肯堂《证治准绳》
【歌诀】先期汤中生地归,白芍黄柏知母随,
黄芩黄连川芎配,艾叶甘附阿胶烊。
【组成】生地黄、当归、白芍药各6克,黄柏、知母、黄芩、黄连、川芎、阿胶(烊冲)各3克,艾叶、香附、炙甘草各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凉血固经。
【方解】阴虚血热,月经先期。方用胶艾四物汤养血止血;配以知母、黄柏、黄芩、黄连清热泻火;香附理气解郁;炙甘草益气和中,既可防苦寒伤阴之弊,又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凉血固经之功。
【主治】月经先期、色鲜量多、或经行血多如崩、经水色紫而稠。可用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痛经等病症。
【加减】若见经量多,加仙鹤草、生侧柏、生地榆;阴血不足,加女贞子、旱莲草。
【附记】凡阳虚寒盛、舌淡、苔白者,忌用。
8正气天香散
【来源】《绀珠经》
【歌诀】绀珠正气天香散,香附干姜苏叶陈,
乌药舒郁兼除痛,气行血活自经匀。
【组成】香附240克,乌药60克,陈皮、紫苏叶各30克,干姜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15~18克,水煎服,日服2次。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顺气调经。
【方解】妇女多忧郁,忧郁则气滞,气滞则血涩不行,故胸胁胀痛、或胁肋刺痛、月经不调。方中乌药、陈皮专入气分以行气舒郁;香附、紫苏兼能入血而行气和血;干姜温中散寒,以增通经活血之力。五药相合,使气畅血和,月经自调,余症亦除。
【主治】女子气郁不舒、胸胁胀痛、或胁肋刺痛、月经不调。
9坤顺丹
【来源】清·《集验良方》
【歌诀】坤顺丹益木紫阿,琥砂甘附术苓乌,
归芎二地川牛膝,芩橘人参与沉香。
【组成】益母草(带子)90克,木香75克,紫苏(茎、子)75克,阿胶珠75克,琥珀75克,砂仁45克,甘草45克,香附15克,茯苓15克,乌药15克,炒白术15克,白芍药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黄芩15克,橘红15克,人参6克,川牛膝6克,沉香
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75克,日服2次。
【功效】补气养血,活血行气。
【方解】方用人参、白术、白芍、生熟地、阿胶益气补血;配以益母草、当归、川芎、琥珀活血调经;紫苏、砂仁、橘红、木香、香附、乌药、沉香调理气机;黄芩清热;甘草、茯苓渗湿健脾。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血,活血行气之功。
【主治】妇女胎前产后诸疾,兼见疲乏无力、头目眩晕、面色萎黄、脉细弱。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白带、先兆流产、产后腹痛等病症。
【加减】原书注称:“喘嗽,杏仁、桑白皮煎汤送下;呕吐,淡姜汤送下;气喘,苏子煎汤送下;咳嗽,款冬花、贝母煎汤送下;泄泻,米汤送下;不思饮食、身体羸瘦、手足厥冷、骨节酸软,开水送下;遍身虚肿、赤小豆煎汤送下;气血虚衰、月经不调,当归、地黄煎汤送下;赤白痢疾,连翘煎汤送下;大便秘结,陈皮煎汤送下;小便不利,木通、灯心煎汤送下;赤白带下,阿胶、艾叶煎汤送下;月经闭止,桃仁、红花、当归尾煎汤送下;行经时身疼腰痛,防风、羌活煎汤送下;胎动下血,阿胶汤送下;胎前脐腹刺痛、胎动不安、下血不止,糯米煎汤送下;横逆难产,葵子煎汤送下;胞衣不下及产后恶血不尽,脐腹刺痛,童便送下;产后不能饮食,山楂、麦芽煎汤送下;产后便秘、郁李仁煎汤送下;产后恶血上冲、心胸疼闷、结瘀血块、脐腹刺痛、发寒热,紫苏煎汤合童便、陈酒送下;产后中风、牙关紧闭、半身不遂、失音不语,童便、酒送下;产后血崩漏下,糯米煎汤或荆芥、蒲黄煎汤送下;产后血晕、不省人事,当归煎汤合童便送下”。

C. 美尼尔综合症 这个药方说的药引子是什么啊 这个方子吃8份就能好吗 或者是什么别的意思呢

你好,美尼尔氏病是以膜迷路积水的一种内耳疾病。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
发作时要静卧,戒急噪,进清淡低盐饮食,限制入水量,忌用烟、酒、茶。在间歇期要鼓励病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劳逸调度适当。
可以服用白姜散:白果仁60克,干姜12克。用法:上药烘干共研末,分成8份,每份9克每天早晚饭后以红枣12克,黄芪20克煎水各服1份。体虚不甚者用温开水送服也可

D. 如何使用引经药

引经,又称“引经报使”,是指某些药物能带引其它药物直达病所而起向导作用。它是在归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用药经验。善用引经药,能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增加病所的有效药量,从而改善疗效。

一、引经药的种类

有关文献记载的引经药分类较乱,认定也不统一,经整理可分为如下两类:一为按十二经记述,如手太阴肺经为桔梗、升麻、葱白、辛夷,手阳明大肠经为白芷、石膏,足太阴脾经为升麻、苍术,足阳明胃经为白芷、石膏、葛根,手少阴心经为细辛、黄连,手太阳小肠经为木通、竹叶,足少阴肾经为肉桂、细辛,足太阳膀胱经为羌活,手厥阴心包络经为柴胡、丹皮,手少阳三焦经为连翘、柴胡,足厥阴肝经为柴胡、川芎、青皮、吴茱萸,足少阳肝经为柴胡、青皮。二为按六经记述,如太阳经用羌活、防风、藁本,阳明经用升麻、葛根、白芷,少阳经用柴胡,太阴经用苍术,少阴经用独活,厥阴经用细辛、川芎、青皮。

二、引经药的功用

关于引经药的功用,前贤有许多精辟论述,而就临床运用来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引药归经脉 指引经药在方剂中先驱先行,引药入经。如左金丸为清泻肝火之剂,方中吴茱萸辛热入肝,黄连苦寒入心,吴茱萸为肝经引药,可引黄连之寒来清肝火。白虎汤主治阳明经热盛,石膏用以引诸药入阳明经而收清热生津之效。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可引导少阴经寒邪出于太阳之表等。头痛因部位不同而涉经各异,《丹溪心法》在治疗时即注重引经药的运用,指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二)引药至病所 一些引经药具有明显的作用趋向,可引导它药作用于病所。如补中益气汤,以升麻、柴胡为引,升提下陷之中气。清胃散中也以升麻引诸药清泻胃火。其它如川芎引药上行,牛膝引药下行,桔梗载药上达,肉桂引火归元;上肢痛用桂枝、桑枝、羌活,下肢痛选牛膝、独活等,均为实践所得,已为医者习用。此外,治疗头痛时,无论外感内伤,常佐用风药,如羌活、蔓荆子、防风等,实亦寓引经之意,李中梓对此解释为:“高巅之上,惟风可到。阴中之阳,自地升天也,在风寒湿固为正用,即虚与热亦假引经。”

三、运用引经药的注意事项

(一)引经作用,并非不变

炮制可改变药物的性能,如土炒入脾,盐炒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归肺,酒炒上行。引经药的引导作用随炮制不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二)辨证使用,有的放矢 运用引经药,应以辨证为前提,充分考虑其本身的药性与功能,尽可能功能与导向统一,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如手少阴心经引经药黄连与细辛,清心火时选黄连,通心阳时用细辛。再如痛泻要方中的防风,既能引药入脾,又能散肝郁,舒脾气,胜湿止泻;龙胆泻肝汤之柴胡,既能引药入肝胆,又能舒畅肝胆。

(三)重视功能,不拘引经 临床辨证用药组方,重要的是看药物的基本功能,而非一味强调某药的引经作用。实际上在众多的方剂中,选用药物的依据主要是功能与归经,而选药引经的则为数较少,这就是说,引经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并非是必须的。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引经药的作用。

四、引经学说中的疑点

引经概念的提出,是中药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飞跃,实际上有关归经及引经的理论已蕴含了西药受体学的思想。这一学说在发展过程中未能深化与细化,至今还显得过于粗糙,仍处于经验用药的层面上,理论上不能完全合理解释,缺乏严谨性,实践上不能直观量化,缺乏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引经药的条件应是首先对某经具有选择性,其次应具引导力,即既有治疗作用,又有载体功能。而实际对引经药的认定、选取及应用并无一个统一、具体的标准,大都属于个人体会。

(二)作为引经药,应该有与该经有着亲和力的、强于其它药物的物质,否则怎能说明它能引导它药而不为它药所引?而这种特殊物质至今还只是一种推测,并未得到确切的验证。

(三)数药引至一经尚可理解,一药引数经(如柴胡同时为足厥阴、足少阳、手厥阴、手少阳经的引经药)则未免失之牵强,似带有一厢情愿的人为迹象。

(四)若遇数经同病,法当数经同治,而方中药有多种,引经药是只引某药归某经,还是引诸药同归某经?

尽管目前用同位素示踪等先进技术已证实了经络的存在,但引经研究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方面是由于经络所属脏腑具有物质与功能的双重性,引经药的引导定位(或曰受体)很难确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引经药与所引药之间发生的反应难以计数和控制,引经药的导向成分也因而难以测定。

E. 请问中药方中常用的引经药有哪些

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
手太阳小肠经:藁本、黄柏;
足少阴肾经:独活、肉桂(桂枝)、知母、细辛;
足太阳膀胱经:羌活;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白芷;
手阳明大肠经:白芷、升麻、石膏;
足太阴脾经:苍术、升麻、葛根、白芍;
足阳明胃经:白芷、升麻、石膏、葛根;
手厥阴心包经:柴胡、丹皮;
手少阳三焦经:连翅、柴胡,
上焦地骨皮,
中焦青皮,
下焦附子;
足厥阴肝经: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
足少阳胆经:柴胡、青皮等。

常用的引经药,按部位:
头面部:黄芩 菊花 荷顶 口芪
上 肢:姜黄 桂枝 威灵仙
腰背部:杜仲 川断 构杞
胸腹部:木香 砂仁 黄莲 肉桂
少腹部:小茴 桔核 荔枝 五灵脂 黄柏
下 肢:木瓜 牛膝 鸡血藤 防已
耳口周:龙胆草 黄莲
肝周.外阴:黄柏 防已 龙胆草

F. 什么是引经药

中医认为,疾病都是有一定归经的。无论是何种疾病,都应归属于某个脏腑或某个经络。在治疗上,应针对疾病所隶属的脏腑及经络进行治疗。 祖国医学在治疗疾病的长期探索中,发现某些中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症能选择性起到主导治疗作用,中医称这些药为引经药。如桑白皮是肺经的引经药,在治疗肺燥所至的咳喘方剂中加入桑白皮能引药入肺经;香附、柴胡是肝经的引经药,在治疗肝气郁滞、协胁胀痛时加入柴胡入香附可引药入肝;桂枝、薤白为心经的引经药,在治疗胸闷、气短、心悸等心阳不通时加入桂枝、薤白等能引药归心经。姜黄和牛夕均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但姜黄能引药上行通达上肢,因此,常做为上肢痹症的引经药。而怀牛夕则性喜下行而通达到肢,因此在治疗下肢痹症时,常加入怀牛夕做为下肢的引经药。

G. 如何使用引经药

它是在归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用药经验。善用引经药,能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增加病所的有效药量,从而改善疗效。
一、引经药的种类
有关文献记载的引经药分类较乱,认定也不统一,经整理可分为如下两类:一为按十二经记述,如手太阴肺经为桔梗、升麻、葱白、辛夷,手阳明大肠经为白芷、石膏,足太阴脾经为升麻、苍术,足阳明胃经为白芷、石膏、葛根,手少阴心经为细辛、黄连,手太阳小肠经为木通、竹叶,足少阴肾经为肉桂、细辛,足太阳膀胱经为羌活,手厥阴心包络经为柴胡、丹皮,手少阳三焦经为连翘、柴胡,足厥阴肝经为柴胡、川芎、青皮、吴茱萸,足少阳肝经为柴胡、青皮。二为按六经记述,如太阳经用羌活、防风、藁本,阳明经用升麻、葛根、白芷,少阳经用柴胡,太阴经用苍术,少阴经用独活,厥阴经用细辛、川芎、青皮。
二、引经药的功用
关于引经药的功用,前贤有许多精辟论述,而就临床运用来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引药归经脉 指引经药在方剂中先驱先行,引药入经。如左金丸为清泻肝火之剂,方中吴茱萸辛热入肝,黄连苦寒入心,吴茱萸为肝经引药,可引黄连之寒来清肝火。白虎汤主治阳明经热盛,石膏用以引诸药入阳明经而收清热生津之效。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可引导少阴经寒邪出于太阳之表等。头痛因部位不同而涉经各异,《丹溪心法》在治疗时即注重引经药的运用,指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二)引药至病所 一些引经药具有明显的作用趋向,可引导它药作用于病所。如补中益气汤,以升麻、柴胡为引,升提下陷之中气。清胃散中也以升麻引诸药清泻胃火。其它如川芎引药上行,牛膝引药下行,桔梗载药上达,肉桂引火归元;上肢痛用桂枝、桑枝、羌活,下肢痛选牛膝、独活等,均为实践所得,已为医者习用。此外,治疗头痛时,无论外感内伤,常佐用风药,如羌活、蔓荆子、防风等,实亦寓引经之意,李中梓对此解释为:“高巅之上,惟风可到。阴中之阳,自地升天也,在风寒湿固为正用,即虚与热亦假引经。”
三、运用引经药的注意事项
(一)引经作用,并非不变
炮制可改变药物的性能,如土炒入脾,盐炒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归肺,酒炒上行。引经药的引导作用随炮制不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二)辨证使用,有的放矢 运用引经药,应以辨证为前提,充分考虑其本身的药性与功能,尽可能功能与导向统一,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如手少阴心经引经药黄连与细辛,清心火时选黄连,通心阳时用细辛。再如痛泻要方中的防风,既能引药入脾,又能散肝郁,舒脾气,胜湿止泻;龙胆泻肝汤之柴胡,既能引药入肝胆,又能舒畅肝胆。
(三)重视功能,不拘引经 临床辨证用药组方,重要的是看药物的基本功能,而非一味强调某药的引经作用。实际上在众多的方剂中,选用药物的依据主要是功能与归经,而选药引经的则为数较少,这就是说,引经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并非是必须的。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引经药的作用。
四、引经学说中的疑点
引经概念的提出,是中药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飞跃,实际上有关归经及引经的理论已蕴含了西药受体学的思想。这一学说在发展过程中未能深化与细化,至今还显得过于粗糙,仍处于经验用药的层面上,理论上不能完全合理解释,缺乏严谨性,实践上不能直观量化,缺乏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引经药的条件应是首先对某经具有选择性,其次应具引导力,即既有治疗作用,又有载体功能。而实际对引经药的认定、选取及应用并无一个统一、具体的标准,大都属于个人体会。
(二)作为引经药,应该有与该经有着亲和力的、强于其它药物的物质,否则怎能说明它能引导它药而不为它药所引?而这种特殊物质至今还只是一种推测,并未得到确切的验证。
(三)数药引至一经尚可理解,一药引数经(如柴胡同时为足厥阴、足少阳、手厥阴、手少阳经的引经药)则未免失之牵强,似带有一厢情愿的人为迹象。
尽管目前用同位素示踪等先进技术已证实了经络的存在,但引经研究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方面是由于经络所属脏腑具有物质与功能的双重性,引经药的引导定位(或曰受体)很难确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引经药与所引药之间发生的反应难以计数和控制,引经药的导向成分也因而难以测定。

H. 什么中草药或者是食物作为引经药,可以把药力引导到手指上去呢

什么病用什么引药,一般像升麻,甘草,牛夕,桂枝,桔络,杏皮这些都可以的。

阅读全文

与引经中药治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什么方法能提高电脑性能 浏览:237
鱼儿的培养方法和技巧 浏览:50
多肉冬天养护方法有哪些 浏览:491
人力管理的正确方法 浏览:940
赞扬孩子的方法图片大全 浏览:281
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交流 浏览:66
己肝小三阳治疗方法 浏览:54
风水尺使用方法 浏览:607
韭菜治痔疮的方法如何 浏览:116
洛伐他汀的化学鉴别方法 浏览:354
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综合分析实例 浏览:748
吸锡器的使用方法 浏览:830
怎么做豆腐的方法和步骤 浏览:267
压缩空气与干燥机的连接方法 浏览:337
有哪些方法可以识别客户需求 浏览:529
苹果6s设置屏锁定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87
常用的新手吉他练习方法 浏览:862
模具的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浏览:344
江西南昌c1增驾d照最佳方法 浏览:761
调控能力的训练方法 浏览: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