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以发热、出血、肾损伤为主要症状的严重急性传染病,由汉坦病毒引起。它起病急,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对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大多数出血热病毒是由带有病毒的老鼠传播的,因此预防老鼠和灭鼠是预防疾病的关键。目前,接种疫苗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即在流行之前,接种出血热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感染。
个人应尽量加强个人保护,防止接触感染。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尿液、粪便)或分泌物(唾液等);不要吃被老鼠污染的食物、水和饮料;避免皮肤粘膜损伤。如有损伤,应用碘消毒。清理脏杂物和废物时,戴口罩、帽子和手套。人与人几乎没有感染,所以没有必要担心。
‘贰’ 内科主治医师辅导:肾综合征出血热
内科主治医师辅导: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病毒)即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其引起的疾病即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以往此病在中国和日本被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朝鲜和韩国被称为朝鲜出血热,在前苏联被称为远东出血热和出血性肾炎,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被称为流行性肾病。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我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我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
病因
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2.主要传染源
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姬鼠属(主要为黑线姬鼠)、大鼠属(主要为 褐 家鼠、大白鼠)、鼠(棕背、红背)、田鼠属(主要为东方田鼠)、仓鼠属(主要为黑线仓鼠)和小鼠属(小家鼠,小白鼠)。我国已查出30种以上动物可自然携带本病毒,除啮齿动物外,一些家畜也携带EHFV,包括家猫、家兔、狗、猪等,证明有多宿主性。这些动物多属偶然性携带,只有少数几个鼠种从流行病学证明为本病的传染源,其中在我国黑线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 褐 家鼠为城市型(日本、朝鲜)和我国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我国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至于其他携带本病毒的鼠类在流行病学上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3.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目前认为有以下途径可引起出血热传播:
(1)呼吸道 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
(2)消化道 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黏膜及胃肠黏膜感染。
(3)接触传播 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
(4)母婴传播 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5)虫媒传播 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可引起本病的传播。
4.人群易感性
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在野鼠型多为3~4%以下;但家鼠型疫区隐性感染率较高,有报告为15%以上,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二次感染发病罕见。病后在发热期即可检出血清特异性抗体,1~~2周可达很高水平,抗体持续时间长。
肾综合征出血热检查
1.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 第1~2病日多属正常,第3病日后逐渐升高,可达(15~30)×109/L。少数重症患者可达(50~100)×109/L。
(2)白细胞分类 发病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有中毒颗粒。重症患者可见幼稚细胞呈类白血病反应。第4~5病日后,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由于异型淋巴细胞在其他病毒性疾病时亦可出现,因此不能作为疾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3)血红蛋白和红细胞 由于血浆外渗,导致血液浓缩,所以从发热后期开始至低血压休克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升高,可达150g/L和5.0×1012/L以上。
(4)血小板 从第2病日起开始减少,一般在(50~80)×109/L左右,并可见异型血小板。
2.尿常规
(1)尿蛋白 第2病日即可出现,第4~6病日尿蛋白常达或。突然出现大量尿蛋白,对诊断很有帮助。部分病例尿中出现膜状物,这是大量尿蛋白与红细胞和脱落上皮细胞相混合的凝聚物。
(2)显微镜检 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此外尿沉渣中可发现巨大的融合细胞,这是EHF病毒的`包膜糖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引起泌尿系脱落细胞的融合。这些融合细胞中能检出EHF病毒抗原。
3.血液生化检查
(1)血尿素氮及肌酸 酐 多数患者在低血压休克期,少数患者在发热后期,尿素氮和肌酸 酐 开始升高,移行期末达高峰,多尿后期开始下降。
(2)血酸碱度 发热期血气分析以呼吸性碱中毒多见,这与发热及换气过度有关。休克期和少尿期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
(3)电解质 血钠、氯、钙在本病各期中多数降低,而磷、镁等则增高,血钾在发热期、休克期处于低水平,少尿期升高,多尿期又降低。但亦有少数患者少尿期仍出现低血钾。
(4)凝血功能 发热期开始血小板减少,其黏附、凝聚和释放功能降低。若出现DIC血小板常减少至50×109/L以下。DIC的高凝期出现凝血时间缩短。消耗性低凝血期则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延长和凝血酶时间延长。进入纤溶亢进期则出现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升高。
4.特殊检查
(1)病毒分离 发热期患者的血清、血细胞和尿液等标本接种Vero~E6细胞或A549细胞中,可分离出汉坦病毒。
(2)抗原检查 早期患者的血清、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以及尿和尿沉渣细胞,应用汉坦病毒的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可检出汉坦病毒抗原。常用免疫荧光或ELISA法,胶体金法则更为敏感。
(3)特异性抗体检测 包括血清中检测特异性IgM或IgG抗体。IgM抗体1∶20为阳性,发病第2天即能检出。IgG1∶40为阳性,1周后滴度上升4倍有诊断价值。目前认为核蛋白抗体的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而G2抗体的检测,则有利于预后判断。新近国外研究免疫色谱快速试验以重组核蛋白(NP)为抗原来检测患者的IgM抗体5min能出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
(4)PCR技术 应用RT~PCR方法检测汉坦病毒RNA,敏感性高,可作早期诊断。
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
1.一般治疗
早期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以防休克,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2.液体疗法
发热期由于特有的血管系统损伤,血浆大量渗出及出血;高热,进食量减少,或伴有呕吐或腹泻,使大量体液丧失,血容量急剧减少及内环境严重紊乱,是发生低血压休克及肾损的主要原因。
3.皮质激素疗法
中毒症状重可选用氢化考地松每日100~200mg加入液体稀释后缓慢分次静滴。
4.止血抗凝疗法
根据出血情况,酌情选用止血敏、安络血及白药,但早期应避免用抗纤溶药物。
5.抗病毒疗法
(1)病毒 唑 。
(2)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3)免疫血清治疗。
6.免疫疗法。
7.低血压休克期治疗
应针对休克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补充血容量,纠正胶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消除红细胞、血小板聚集,防止DIC形成和微循环淤滞,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等。
8.少尿期治疗
包括移行阶段及多尿早期,治疗原则应是保持内环境平衡,促进利尿,防治尿毒症、酸中毒、高血容量、出血、肺水肿等并发症以继发感染。
9.多尿期治疗
治疗原则是及时补足液体及电解质,防止失水、低钾与低钠,防止继发感染。补充原则为量出为入,以口服为主,注意钠、钾的补充。
;‘叁’ 西安出现多例出血热患者,什么是出血热这种病症怎么治疗
在西安出现了大量的出血热患者。出血热是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的传染源以鼠类为主。只要是老鼠接触过的东西都有很大几率感染上出血热。这种病一旦感染需要立即去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主要的治疗方法还是接种出血热的疫苗。
一、什么是出血热?
出血热就是流行性感冒出血热别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伤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关键传染性疾病, 是由流行性感冒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造成的,以啮齿动物(特别是鼠类)为关键病原体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的患病率非常高,特别是我国入冬以后的关东地区,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出血热的高发时期。而且这个病的致死率在5%~10%。所以如果出现相关病症应该立即就医。
‘肆’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原则
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大多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热型以弛张及稽留为多,一般持续3~7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度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头痛可能与脑血管扩张充血有关;腰痛与肾周围充血、水肿有关;眼眶痛可能为眼球周围组织水肿所致。胃肠道症状也较为突出,常有食欲有振、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重者可有嗜睡、烦躁及谵语等。但热度下降后全身中毒症状并未减轻或反而加重,是不同于其他热性病的临床特点。
颜面、颈部及上胸部呈弥漫性潮红,颜面和眼睑略浮肿,眼结膜充血,可有出血点或瘀斑和球结合膜水肿,似酒醉貌。在起病后2~3日软腭充血明显,有多数细小出血点。两腋下、上胸部、颈部、肩部等处皮肤有散在、簇状或搔抓状、索条样的瘀点或瘀斑。重者的瘀点、瘀斑可遍及全身,且可发生鼻衄、咯血或腔道出血,表示病情较重,多由DIC所致。
【治疗原则】(一)发热治疗。
1.一般治疗:早期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以防休克,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2.液体疗法:发热期由于特有的血管系统损伤,血浆大量渗出及出血;高热,进食量减少,或伴有呕吐或腹泻,使大量体液丧失,血容量急剧减少及内环境严重紊乱,是发生低血压休克及肾损的主要原因。
3.皮质激素疗法:中毒症状重可选用氢化考地松每日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加入液体稀释后缓慢分次静滴。
4.止血抗凝疗法:根据出血情况,酌情选用止血敏、安络血及白药,但早期应避免用抗纤溶药物。
5.抗病毒疗法。
(1)病毒唑。
(2)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3)免疫血清治疗。
6.免疫疗法。
(二)低血压休克期治疗:应针对休克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补充血容量,纠正胶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消除红细胞、血小板聚集,防止DIC形成和微循环淤滞,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等。
(三)少尿期治疗:包括移行阶段及多尿早期,治疗原则应是保持内环境平衡,促进利尿,防治尿毒症、酸中毒、高血容量、出血、肺水肿等并发症以继发感染。
(四)多尿期治疗:治疗原则是及时补足液体及电解质,防止失水、低钾与低钠,防止继发感染。补充原则为量出为入,以口服为主,注意钠、钾的补充。
(五)恢复期治疗。
(六 )并发症治疗。
‘伍’ 出血热如何治疗
出血热这个病本质上是病毒及其毒素导致的全身性疾病.除了肾脏,基本上只要有微血管存在的地方,都会受到损害,只有程度的区别.肝脏具有丰富的血管,直接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 对症和并发症治疗 有明显出血者应输新鲜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数明显减少者,应输血小板;对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者应用强心药物;肾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限制入液量,应用利尿剂,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采取透析疗法;肝功能受损者可给予保肝治疗.重症病人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陆’ 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热期有哪些治疗措施
对于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热期,主要是早期抗病毒治疗,联合应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病毒唑),同时抗炎、抗渗出治疗,应用大量维生素C、E,对于消化道症状严重者需静脉补液。如早期抗病毒治疗奏效,患者可超越低血压休克期,甚至少尿期,减轻病情,降低病死率。对于低血压休克期患者,必须住院治疗,采用得力措施,争分夺秒,稳住血压,休克超过24小时则救治困难。每日补液量=出量(尿量十排泌物)+2.4*体温升高度数(℃)*体重(千克)+100(毫升)。
对于少尿期治疗,防止肾衰及其并发症是此期治疗的关键。严格限制入量,量出为入,每日入量=出量+400~500(毫升),主要补充高糖、氨基酸,同时利尿,止血,纠正酸中毒。如利尿效果差应同时导泻。如上述方法无效,可及时应用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如条件不具备,采用静脉放血,一次可放300~500毫升,同时治疗消化道出血、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进入多尿早期,病死率较高,必须提高警惕,注意补充水与电解质,防止继发性休克。但不要补液量过多,否则延长多尿期时间,逐渐增加蛋白、高热量饮食。恢复期应加强营养,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淀粉类)饮食,同时监测血、尿生化指标以评价肾功能。
‘柒’ 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治疗方法是什么
平衡盐液用乳酸复方氯化钠液每天2000-3000毫升;10%低分子右旋糖醉每天500毫升;5%碳酸氢钠100-200毫升静脉推注;每250毫升液体加人20毫克多巴胺静脉点滴;氢化可的松每天200-300毫克加人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根据病情酌选强心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及输血。